尊重学生个性 完善健全人格

合集下载

谈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谈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师生思想建设225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2009 NO.01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健全的人格是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志,社会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首先是人格的健全,其核心是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发展人的主体性。

因此,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就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尤其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1热爱学生和尊重学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关键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是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动力,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需要研究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以此作为教育的依据。

首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

个性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人与人之间无论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方面,还是在道德、审美、知识、技能、行为等社会特征方面,都不可能完全相同。

教师面对的就是活生生的在各方面各不相同的具有自己个性特征的人。

其次,要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学生,掌握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性格、兴趣、需要、信念等方面的具体特点,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家庭背景、经济状况、生活环境,利用恰当的时间、环境,满足学生合理的需要和兴趣。

再次,每个人的个性品质中都有积极的成分。

要尊重学生,就是在教育过程中,不仅培养、强化受教育者个性品质中的积极成分,而且要预防和改造受教育者个性中不良的品质,从而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形成。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表现在时时关注学生的知识、智慧、才能、兴趣、情感和追求,并促使其不断发展,而且还应当发现和发掘学生身上尚未表现出来的潜在能力和品质,为此,教师首先要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发展有关生理与心理的、智力与非智力的、认知与意向的各种因素,将潜在的能力和素质转化为现实的能力和素质。

其次,需要内化,即把那些从外在获得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道德规范和知识技能,内化于人的身心,形成一种稳定的、基本的、内在的个性心理品质,从而构成人格重要的组成部分。

小学教育方法:塑造健全人格

小学教育方法:塑造健全人格

小学教育方法:塑造健全人格一、背景介绍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教育对于孩子们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在这个阶段,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孩子们健全的人格,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小学教育方法来塑造健全人格。

二、教育方法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教师需要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教师还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

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孩子们会更加自信、开朗、乐观,形成健全的人格。

2.注重品德教育品德教育是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诚实守信、勤劳勇敢等优秀品质。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组织活动、开展讨论等方式,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和领悟品德的重要性。

3.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培养孩子们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体育、艺术、科技等,让孩子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些活动可以让孩子们更加自信、开朗、乐观,形成健全的人格。

4.注重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塑造孩子们健全人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长需要与学校密切配合,共同关注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

家长需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家长还需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及时与孩子沟通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

三、实践应用1.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和成长背景,为每个孩子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让他们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现代社会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培养孩子健全人格教案教学反思

培养孩子健全人格教案教学反思

培养孩子健全人格教案教学反思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的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改变。

在当今社会,教育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健全人格。

作为教师,我们肩负着重要的责任,需要认真思考和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和探讨。

一、理解和关爱每一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需求。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倾听学生的心声,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只有真正理解和关爱每一个学生,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建立健全的人格。

二、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注重引导他们正确树立人生观。

只有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才能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

我们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和自我反思,帮助他们建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意识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意识。

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集体的影响,培养他们主动承担责任的能力,促进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

只有让学生懂得责任和集体意识,才能培养出品德良好的公民。

四、提倡尊重和理解尊重和理解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需要倡导尊重和理解,让学生明白不同个体间的差异是正常的,要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

只有让学生具备尊重和理解的品质,才能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

五、注重情感教育情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情感教育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需要注重情感教育,让学生明白要尊重和理解自己的情感,要学会表达和交流自己的情感。

只有让学生善于处理情感,才能培养出健全的人格。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这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更需要家长和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可以培养出更多健全人格的优秀学生。

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除了学习知识和技能外,学生还需要积极参与公益活动,让他们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就感。

激励学生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激励学生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激励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一个人的个性发展是否良好,直接关系到其成长的健康以及未来在社会中成功的立足。

学校教育应适应当前的要求,不断造就大批具有丰富知识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便是新时期学校班主任教育工作的目标。

这是历史赋予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的任务。

一、班主任在培养“健全人格”人才的障碍(一)“酷刑”峻法过去有些班主任强调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在学校的各项纪律、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大搞“班规班法”,动辄要学生捡讨或自我批评,时不时对学生进行处罚……想尽办法把学生管服,这种做法短时间内好像真能“立竿见影”、“太平无事”,但时间一长,这些过苛过严的纪律制度会使学生不适应而产生逆反心理。

由此可见,班主任教育学生,不仅要“法治”,还需要“理治”和“心治”。

(二)“保姆”式教育传统班主任工作中,有些班主任认为“爱”和“勤”是做好一个班主任的前提,因此,班里事无巨细,周到细致。

但这样做往往会使学生被动木然,随时期待班主任来“包办代替”、“服务到家”。

从而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健全人格的形成。

(三)放”鸭子”式教育有些班主任则和上面的做法相反,为了所谓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行其是,把班级大权交给班干部,自己则“无为而治,听其自然”,甚至连班级学生基本情况都不了解,怎么还谈得上能对班上每个学生个体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怎样谈得上教育效果。

这是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不负责任的表现。

(四)简单粗暴的“家长式”教育有些班主任唯我独尊,没想到自己的人格与学生的人格是平等的,教育缺乏计划性,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问题出现了粗暴体罚,大声呵斥,罚站威吓,责怪学生,动辄追学生离开教室,停止上课,甚至私自开除学生,殊不知这是违法的。

这种做法不尊重学生人格,严重伤害学生的心理。

这是封建社会旧式教育的残余,与培养“健全人格”的教育背道而驰。

(五)“精英”式教育有些班主任只盯住自己的利益(社会声誉与学校的奖金),一美遮百丑,为考试而教,结果升学率还是搞不上去,本该考十多名重点的却考几名,本该绝大多数学生能凭借自己的实力,升入理想大学却不能实现。

开展珍爱生命教育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开展珍爱生命教育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开展珍爱生命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秋炉乡校陈武斗(2008-11-15)每年我们都会从各资料上看到发生在国各地几则学生因各种各样原因自杀的消息,深深感到我们教师肩上的责任。

其实我们作为教师,因为一个人不管在任何时候自身知识结构固然重要,但健全人格更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应该从学生入学第一天起就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特别是青少年,积极促进平衡、协调而统一的自我意识的建立。

这需要从几个方面做艰苦细致的工作着手。

一是优化人文化的校园环境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一个人从上幼儿园始起直至大学毕业一般都要接近二十年,也就是说在校园里接受各方面教育最重要的黄金时间,优化校园环境是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要前提。

随着国家对教育支持强度的增长,各级各类学校用于硬件建设的经费相对宽裕。

如何在硬件建设的同时增加珍爱生命的内容?这往往还是学校考虑不多却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

一个唯有钢筋水泥的冷冰冰的校园环境,怎么可能让学生感到温馨呢?我们曾经看到过许多小学、中学和大学,既有建筑豪华的校园,也有建筑简陋的校园,但让我们产生心灵深处震撼的并不多。

对我印象深刻的是尽管有的学校校园美丽无比,但只一味抓教学质量,甚至片面追求所谓的升学率,而往往忽视对学生的人格教育,才出现有的学生在校期间尽管学习成绩优异,但有严重的人缺陷,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更有甚者走上犯罪道路和轻易对待自身生命的现象屡见不鲜,与之相反有的学校虽然建筑简陋,可它们朴实的教育教学风格能使学生健康成长、简洁的校训使学生从中得到启发,我想凡是站在这样简单的校训面前,每一天走进校园的学生都会自然而然地想一想今天应该怎么度过才不辜负这个亲爱的校园。

环境优雅、景色宜人的花园式学校,加上融合着时代精神的办学理念和全体教师对学生的一片爱心,必然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必然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恩”意识,必然对学生的人格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二是构建亲情化的校园环境学校是家庭的延伸,亲情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在塑造学生人格中具有巨大的同化力、约束力和强大的凝聚力、感染力。

充分尊重个性,有效健全人格

充分尊重个性,有效健全人格

充分尊重个性,有效健全人格着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健全学生人格,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方向。

因此新时代的教育工作重心,不仅仅是交给学习者固定的知识,而是更加注重塑造学习者的自主性人格,这就要求我们赋予基础教育以全新的意义与价值。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性格上有理智型、意志型、情绪型之别;能力上有高低不同,有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之分。

早在20世纪初,原北大校长蒋梦麟先生认为,在一所学校中,一个课堂上,学生“此个人与彼个人相去远甚”:有上智,有下愚;有大勇,有小勇,有无勇;有善弈,有善射,有善御。

孔子也曾指出他的学生的特性:子路果断决断,子贡通情达理,冉求多才多艺,曾参迟钝,子张偏激,子路鲁莽。

因此,学生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把学生培养成“和谐的人”“完整的人”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重视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个体人格的健康发展这是教育的真实意义所在。

那么如何尊重学生的个性,健全学生的人格呢?一、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

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建设来看,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创新国家,振兴中华的重任,因此更需要培养其良好的个性,健康的人格,去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由此素质教育更显责任重大。

素质教育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又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性格、兴趣、天赋等来培育和发展学生,注重学生心灵的开放,通过打开学生的心结,使他们具有交流和探索的兴趣,要改变传统只传授知识的观念。

二、采用多种方法,有效操作。

个性是先天的,也是经后天培养而形成的。

我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健全学生的人格为原则,采取了以下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自我决断法一个班级的学生少则三四十人,多则五六十人。

这其中必定会有少数学生不完全按照教师的要求行事。

例如,我班级有学生提倡放学后在学校自习一个小时。

这个倡议一经提出,有人反对,有人赞同。

为便于管理,我要求赞成的学生必须天天坚持在校自习,反对的学生可自行安排这段时间,给学生充分的决断权。

德育工作总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塑造健康人格

德育工作总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塑造健康人格

德育工作总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塑造健康人格《篇一》德育工作总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塑造健康人格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德育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努力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以下是我在德育工作中的一些总结和反思。

一、基本情况作为一名德育工,我深入了解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发现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例如,学业压力大,导致心理负担重;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对未来的规划迷茫;人际交往能力不足,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制定了一系列德育工作计划,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塑造健康的人格。

二、工作重点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积极组织各类学习活动,如学习方法讲座、小组讨论等,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2.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我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定期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应对成长过程中的困扰和压力。

3.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我组织各类社交活动,如团队建设、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人沟通、合作。

4.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我加强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取得成绩和做法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通过组织学习活动,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2.心理素质得到提升:定期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应对成长过程中的困扰和压力,提高了他们的心理素质。

3.人际交往能力得到增强:组织各类社交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人沟通、合作,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

4.道德品质得到培养:加强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经验教训和处理办法1.深入了解学生:在德育工作中,我深刻认识到要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扰,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2.注重个性化教育: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我在工作中注重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3.家校合作:我积极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引导学生快乐成长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引导学生快乐成长
维普资讯
教 育 理 论 研 究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引导学生快乐成长
王 士梅
( 家 庄 市 新 华 区 西 三 庄学 校 ,河 北 石 家 庄 0 0 7 ) 石 50 1

要 : 对教 育过程 中“ 针 重智育、 轻德育、 重分数 、 轻人格” 的现状 , 要研 究培养 小学 生健全人格 的内容 、 途
学 生 及时积 累和整理 自己的 “ 成长 记 录袋 ” 有助 于教
论和合作研究等 ,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 自 信心 、 积极性 以及良好的情感。 课堂上那些有趣的数
那 么 , 生健全 的人格 都包 含 哪些 内容 呢? 于 学 对
评教育时 , 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 , 谆谆教导学生, 才能
取 得教育 的效应 。一味 的训斥 , 只能促成学 生逆反心
理 的产 生 , 更不能用挖苦 、 刺伤学生 的心。 评学生 讽 批 要 慎用批 评用语 , 讲究语 言 艺术 , 要 要处 处顾 及学 生 的 自尊 , 使学生产 生亲切感 、 信任感 , 意 与教 师作心 愿 灵 的交流 ,这样 才能使学 生从思想 深处认识错误 , 改
时地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和人格培养。 比如 :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
用, 依据 教 材特 点 , 用 适 宜 的教 学模 式 , 设 教育 采 创
情境 让学 生 尽快 进 入 角 色 , 生情 感 的 共鸣 、 同 , 产 认
维普资讯
小学 阶段 的儿童 来说 , 认 为主 要有 这 么几 点 :. 我 1 要 有 一颗博 爱之 心 , 家人 、 爱 爱朋 友 , 同情 心 , 有 热爱 祖 国 ;. 有 积极 向上 的现 实 的人 生 目标 , 努力 为 之 2 要 并 奋斗 ;. 自我 、 3了解 悦纳 自 、 我 体验 自身存在 的价值 ;

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浅析教育应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浅析教育应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浅析教育应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摘要】教育在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提升学生的情商和智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等方面,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

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因为人格的塑造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需要具备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教育应当切实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格观念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为他们健全的人格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关键词】教育、学生、人格、健全、品德、修养、社会适应能力、人生观、世界观、情商、智商、自信心、责任感、发展、塑造、根本任务1. 引言1.1 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个体成长的重要环节。

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可以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塑造人的思想品质和人格特征。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获取生活的智慧、提升自身素养,不断完善自我,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

而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培养人才、传承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等等。

教育不仅关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更是整个社会的未来所在。

教育被誉为“灯塔”,引领着人类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

在当今社会,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因为只有通过教育,我们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推动社会持续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教育被认为是一项神圣且伟大的事业,是塑造人类命运、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

1.2 人格塑造的重要性人格形成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使命,因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个体不仅能够带动自身的发展,还能够对社会做出正面的贡献。

人格塑造的重要性在于,一个健全的人格能够使个体更加自信、稳定和坚定,面对挑战和逆境时能够保持乐观、坚强和勇敢。

而一个不健全的人格往往容易受到外界诱惑和干扰,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

教育应该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培养,通过教育活动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格观和行为准则,增强其道德修养和自我认知能力。

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试论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人格是人的社会自我的外在表现,是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成熟起来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人格包含了人的六个方面的行为特质:智能的特质、意志的特质、感情的特质、应付环境的特质、感受社会影响的特质、品格的特质。

健全人格应当是这六种特质的完满统一。

这是我们学校教育应追求的目标,而这也正是我们教育所远没有做到的。

一、人格特征人格是个人各种稳定特征的综合体,显示出个人的思想、情绪和行为的独特模式,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隐蔽性。

1.稳定性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人格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指较为持久的、一再出现的定型的东西。

人格的稳定性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人格的跨时间的持续性。

例如一个外向的人往往在学生时代就善于交往,喜欢结识朋友,在校外也喜欢交际,喜欢聚会,虽然他偶尔也会表现出安静,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

二是人格的跨情境一致性。

随着年龄增长,人格特征其表现方式也有所不同。

如同是特质焦虑,在少年时代表现为对即将参加的考试或即将考入的新学校心神不定,忧心忡忡;在成年时表现为对即将从事的一项新工作忧虑烦恼,缺乏信心;在老年时则表现为对死亡的极度恐惧。

也就是说,人格特性以不同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内在秉性的持续性是有其年龄特点的,但具有跨情境的一致性。

2.隐蔽性人格的种种外在行为表现给人们相互认识相互了解提供了便捷的途径,但人格往往又具有很大的隐蔽性。

很多成年以后不适应社会或有心理障碍的人,在小时候行为举止往往和常人没什么两样,甚至表现的比常人更加的优秀,这就体现了人格的隐蔽性特点。

例如尽人皆知的“马加爵事件”,通过记者的调查了解发现:小时候的马加爵同其他祖玛卫士在性格上没什么区别,有时候也很顽皮,但学习成绩非常优秀,每次考试都考在全班的头二名,从未落到第三名,尤其在抡锤方面非常突出,势大力沉。

有几次雕老师在课堂上列出了一些经典的目标,结果马加爵总是第一个击中击碎,给雕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孩子太可惜了!”记者电话采访马加爵小学时的班主任雕老师后,雕老师沉沉地加上这一句。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优良的个性\健全的人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优良的个性\健全的人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优良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优质的服务,赢得顾客的满意,使顾客盈门;优质的教育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人皆有个性,个性发展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的教育热点。

在我国教育界也普遍达成了共识。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这里,明确界定了中小学与“应试教育”相对的公民教育的性质,提出了提高素质、促进发展的层次性的教育目标,确定了面向全体、全面提高的整体改革思想和内容,指明了个性与共性相统一的办学思路。

其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既是对教育教学方法、手段的揭示,也是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强调。

个性的内涵非常丰富。

它是一个人的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心理倾向,能力、气质、性格等心理特征,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等综合的心理结构的形成和完善的过程,特别是责任感、自尊心、独特性、创造性、审美力、组织能力和交际能力、终身学习的思想等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完善的过程。

那么,如何才能在培养健全人格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个性呢?一、师生之间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大厦得以建立的基石,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育的内在要求,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生态学的意义上看,班级是一个由教师和若干个有着不同的家庭文化背景、不同的性格、不同气质的学生结合而成的文化生态组织。

要使学生的个性在班级这个文化生态圈中得到充分发展和张扬,就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1、教师必须把学生看成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即师生之间只有人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尊卑之分。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在教育教学及班级管理中,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

这就是说,教师尊重学生,品德地对待学生,真诚地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使学生树立起自尊感,心情舒畅,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心理健康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遵循学生的

心理健康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遵循学生的

心理健康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根据学生成长过程的需要,在学校的全教育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心理方面的帮助和服务,以达到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促进形成中学生心理健康和个性主动发展的目标,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调控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在教育活动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

我校在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为了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1、针对性原则。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2、全面性原则。

面对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3、差异性原则。

关注个别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4、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积极做到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增强自我教育能力,适应21世纪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理想、有道理、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学会学习,学会交流,适应升学择业、生活、社会等。

主要内容包括: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其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抵制自己的冲动行为;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

如何寻找班级管理的捷径

如何寻找班级管理的捷径

走班级管理的捷径----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虽然到现在为止我只有几年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经验,但我在不断的学习中,明白了班级管理其实也可以走走捷径,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会让我们的班级管理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呢?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我主要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加强自身理论学习。

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我首先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从提高自身素质入手。

从学习中我了解到:所谓创造性个性品质主要是指具有创造的意向、创造的情感、创造的意志和创造的性格等独特的心理品质。

它包括自信、勇敢、独立性强、有恒心、一丝不苟等良好的人格特征。

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就要发挥班主任的教育主体的主导作用及学生主体的能动作用,构建起班集体的激励机制,弘扬学生的创造精神,促进学生持续性发展。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我努力做到: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去想;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去看;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双脚,让他们去实践;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发展。

其次,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以学生为本,做到耐心细致:一、 尊重学生个性,让学生不断发现自我。

没有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就没有个性。

教育家陶行知说:“最好的教育是教学生自己做自己的先生。

”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经常出现教师总是强制管理,让学生学会服从,顺应于老师或同学的安排,把自主和有活力的人,僵化为按“号令”行动的一种工具。

“听命”和“顺从”成为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基本状况,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是无法充分表现的,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很难显现的,培养创造性的个性品质也就成了空话。

要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

众所周知,缺乏独立自主精神的人是不可能具有创造性个性品质的,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关键是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精神,让学生不断发现自我。

二、丰富班级管理角色,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如何尊重学生的人格

如何尊重学生的人格

近年来,学校教育在认识上和观念上都发生了变化,学生也越来越为广阔教育工作者所尊重。

而教师乂是一个古老的职业,师生交往不乏“亦师亦友〞的主张。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民主平等的根底上。

在这种关系中,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

老师是我们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我们的朋友。

同时教师尊重学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也是培养全面开展的人才的需要。

教师怎样才能尊重学生呢?一、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格的主要内涵是人的自尊、自信、自强之心。

而其中自尊尤其是根底。

一个失去自尊的人,他同样也不会尊重别人,而对自我来说也不会有自信、自强之心。

教育的一个根本目标是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一个有健全人格的人,成为环境的主人和活动的主体。

因此,尊重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我们要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的根底上,平等地等待每一个学生,不挖苦、挖苦学生;更不允许体罚学生。

要使学生,在包括知识学习在内的各种活动过程中,体验到做人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老师在孩子的心目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所以在某种情况下,教师不尊重学生会比父母和其他人不尊重学生对学生心灵的伤害更大。

其恶果,培养出来的学生要么是特别驯良、听话,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好孩子〞;要么是特别顽皮,不听话,极富对抗性和破坏性的“异端〞。

然而,今天被当作坏孩子的他们,明天很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弱者或越轨者。

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多一点尊重,多一份热心,多一点赏识,他们便能增加一份自尊与自信,也能使棍棒之下不知悔改的学生流下眼泪。

也只有让学生增强自尊和自信,才有利丁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

他们也会因自尊而自重、自信而自强。

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是奠定一个人充分开展的根底。

尊重每一个学生是培养他们健全人格的前提,爱心只有来源丁对人的尊重,才能成为完善美好人格的真正力量。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每个人带着不同的基因来到这个世界,在不同的环境、经历中拥有不同的性格能力,即所谓的个性。

尊重学生个性 健全学生人格

尊重学生个性 健全学生人格

尊重学生个性健全学生人格作者:谭春燕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6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是未来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一项重要条件。

为了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帮助学生化解心理症结,促进学生适应生活,健全学生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我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利用心理咨询,有效地改善了学生的心理状况。

首先做好心理教育的前提是提高认识,转变教育观念。

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用来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激励和鞭策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

面对这些规章制度大部分学生能够很好地遵守和执行,学校风气正、学习风气浓厚,师生共同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

但是。

无论管理如何严密严格,总有个别学生出现违纪现象,如旷课迟到、破坏公物、打架斗殴、谈情说爱、污言秽语等,这些学生为什么要违规违纪?其心理背景、心理动机是什么?作为老师应该怎样对待和处理学生的不良言行,怎样进行说服教育呢?这是我经常认真思考的问题。

首先我认识到学生都是好学生,所谓的坏学生只是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健全。

当今学生,独生子女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部分学生由于家庭教育的负面效应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再加上日益复杂的社会变革和日趋激烈的升学就业竞争压力。

在学习、生活、交际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有的学生可能由于学习困难而出现厌学心理,导致旷课迟到,不按时完成作业;有的人际交往障碍而出现离群索居、脾气暴躁、打架斗殴;有的由于心理的闭锁性特征而出现言行不一等。

学生的这些表现按传统观念,在许多学校教育工作者和某些家长眼里,这样的学生肯定不是好学生,而是将他们归类为差生或双差生,抱有这种观点去批评学生,甚至惩罚学生,使学生要么会形成严重的逆反心理,要么会感到自己已不可救药,在日常生活中,变得故意违规违纪,故意用一些不良言行来对抗老师或家长。

2024年心理健康教育观后感_3

2024年心理健康教育观后感_3

2024心理健康教育观后感2024心理健康教育观后感1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格教育,作为心理素质教育的核心,更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所谓人格教育,是指针对学生的身心特征,在需要、动机、态度、理想、价值观等方面所实施的指导和教育。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渗透健全人格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形成崇尚健全人格,注重健康心理的学生主流,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首先,在教学思想上要渗透健全人格教育。

心理素质教育,首先是做人的教育。

至于做什么样的人,需要我们去引导。

人格教育,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

其次,健全人格教育渗透于教学内容中。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面向百百的学生,应该把爱的种子撒向每一个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沐浴在爱的阳光雨露中,既爱金凤凰,也爱丑小鸭。

爱一个好学生并不难,因为他本身就讨人喜爱。

爱一个‘‘问题学生’’正是教师的天职。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没有个性的'学生是不存在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个性。

心理素质教育是教学方法上的渗透。

第一,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

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能对学生讽刺挖苦,肆意辱骂,更不能体罚。

一个孩子一旦失去自尊心,就会影响他一辈子。

我们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种能够进行创造学习和活动的氛围,使他们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二独立个体所具有的能够成为一个最好的学生的潜在能力。

第二,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人格分析。

第三,可以帮助学生完善健全人格。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格教育并不是短期奏效的,不可能朝夕就获成功的。

它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程,我们教师要用一颗火热的心,去碰撞每个学生的心灵,直至生产出灿烂的火花。

2024心理健康教育观后感2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与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心理健康课是一个促进人们的心理发展的一门学科,让学生如何正确认识自己,接纳别人,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今天,美丽的知心姐姐来到学校,为我们上一堂特别有意义的心理健康教育课。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师生和谐发展当前,以人为本的理念为人民所广泛认同。

尤其是素质教育时代,将人培养成对社会有益的健全的人,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笔者认为,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健全的个体的“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和谐发展至关重要。

一、阻碍师生互动的人格要素就教师而言,其人格障碍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权威意识。

传统中的“师道尊严”,强调了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只是一种单向的言听计从的关系,教师的一切都是学生的楷模与标准。

这种权威意识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意识的形成。

(2)统治意识。

在教育实践中,弱化了“平等”意识,在教育行为中,教师始终处于一种居高临下的统治地位,往往很难去换位考虑,难以与学生平等交流,而这样就很难互动,也就很难出现一种非常和谐的关系。

(3)偏爱意识。

教师往往都偏爱优秀学生,这种偏爱意识必然会导致教师在施教的过程中很难用同一种眼光去看待所有学生,往往就会出现远近亲疏之现象。

这种现象的出现必然会造成学生的心理障碍,尤其是一些个别学生,就更加难以与之交流互动,其关系也一定是不和谐的。

就学生而言,其人格障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远大而正确的人生目标。

现在的中学生中并非每一个人都树立了远大而正确的人生目标,有的急功近利,阻碍了人格健康发展。

(2)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

现在的中学生人格中缺乏一些优秀的意志品质,诸如坚强的毅力,刻苦勤奋的精神,不怕挫折、愈挫愈奋的向上气质。

这种良好的意志品质对个人成长极为重要,没有良好的意志品质也就可以说不具备一个健全的人格。

(3)以自我为中心。

学生中的人格障碍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的狭隘自私意识,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来判定人的行为。

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必然会导致其价值取向的自私、狭隘,形成的是一种“人人为我”的思想,很难顾及集体、他人,更难具有奉献精神了。

(4)盲目服从,缺少自信。

这种障碍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创造性,只是盲目地从众,大家都这样我也这样,对事情往往缺乏深入地思索,缺少自主意识,很难形成一种创新意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