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江苏省江阴市石庄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合集下载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秦末时期农民大起义的历史背景和原因;2.了解农民起义的领袖和参与者;3.了解农民起义的经过和结果;4.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1.秦代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和原因;2.农民起义的领袖和参与者;3.农民起义的经过和结果。

教学难点1.秦代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的演变;2.农民起义的社会影响和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1.讲授法;2.分组研究法;3.课堂讨论法。

教学内容一、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历史背景和原因秦朝统治者在战国时期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和政治手段逐渐统一中国各个分割的小国家。

但是,统一后的秦朝政治体制呈现出专制和高压的特点,对于社会上的各个阶层都有一定的管控和限制。

在农民这一阶层中,由于土地兼并和赋税过重等问题,他们的生活负担逐渐加重,生活水平也逐渐下降。

同时,秦朝的统治者也采取了一系列强制措施,对农民进行劳役和征收等行为。

这些问题将秦朝政府和农民阶层之间的矛盾推向了极端。

二、农民起义的领袖和参与者农民起义的领袖和参与者主要是一些在当时有一定名望和影响力的人物。

其中,最著名的是陈胜和吴广。

他们两人原本是一对商人,但在秦朝政府的劳役和征收政策下,被迫沦为农奴。

他们发动起义的最初目的是为了解救自己和同胞们的苦难生活。

此外,农民起义的参与者还包括了一些农民和流民。

他们也受到了秦朝统治下的压迫和伤害,因此积蓄了起义的力量。

三、农民起义的经过和结果起义的爆发发生在公元前209年,在一个废弃的庙宇中,陈胜等人正式宣布了反秦的起义。

在起义的过程中,陈胜等人领导人民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并被尊为了“王”。

然而,随着起义的逐渐扩大,农民领袖之间的矛盾也开始浮现,最终导致了起义的失败。

秦朝统治者最终镇压了这场起义,并对陈胜等人进行了残酷的打击和惩罚。

尽管这次起义的失败,但是它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一些重要的影响。

首先,它揭示了秦朝民政政策的反人民本质,引起了社会上各阶层人士对秦朝统治的思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案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案1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以及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秦末农民战争。

2.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统一六国后的秦始皇可谓是威震四海,为此他变得更加不可一世。

他自称始皇帝,奢望秦朝的统治能够千秋万世。

事实上,秦始皇有没有得偿所愿呢?是,没有。

他做梦也不会想到,他费尽毕生精力,苦心经营的秦王朝竟然是一个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

那么,赫赫一时的秦王朝为什么会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二、新课学习(一)秦的暴政教师: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实行了各项巩固统一的措施,并创立了郡县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但他的统治也具有急于求成和暴虐的特点。

教师:思考:秦的暴政都有哪些表现?学生:赋税沉重。

学生:徭役繁重。

学生:刑法残酷。

学生: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

教师:回答的非常好,下面我们具体看一下秦暴政的表现?1.繁重的徭役教师:他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的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如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了50万士卒,修筑长城征派40万人。

农民阶级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教师:大家知道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吗?话说,秦始皇时代,有一对新婚夫妇,男的叫范喜良,女的叫孟姜女。

范喜良在新婚之夜就被征发去修长城,由于承受不了沉重劳役的折磨,终于死在长城上。

孟姜女在家里日夜思念自己的丈夫,饱含深情地为丈夫缝制好一件御寒的大衣,就历尽艰辛,跋涉千山万水,满怀希望地去看望丈夫。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案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一、新课标标准通过了解陈胜和吴广等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二、内容分析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王嬴政建立秦朝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治,希望自己开创的帝业能够相传万世。

然而历史并没有像他想的那样,强大的秦朝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很快就走向了灭亡。

秦末农民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封建专制残暴统治的结果,所以它的爆发具有必然性。

三、教学目标1.掌握秦暴政的主要表现,知道陈胜、吴广起义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史实。

(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唯物史观)2.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史实,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通过对陈胜、吴广起义的学习,认识农民起义的历史作用。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设计意图】:以问题设置,聚集学生注意力,开展新课学习。

(二)讲授新课1.秦的暴政(重点)(1)教师活动教材研读:归纳秦的暴政的表现(2)学生活动表现1:赋税沉重。

表现2:徭役兵役繁重。

表现3:刑罚严苛。

表现4:“焚书坑儒”。

表现5:秦二世对民众的压迫更为残酷。

2.陈胜、吴广起义(1)教师活动问题探究: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个原因,秦末农民战争还会爆发吗?(2)学生活动会①直接原因:大雨使戍守误期,按律要被处死。

②根本原因:秦的暴政【记笔记】(3)教师活动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这一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材料1: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竞亡秦,由涉首事也。

——司马迁《史记》材料2:从陈胜吴广开始,历史不断地发生农民反抗地主压迫的大小起义。

——范文澜《中国通史》(4)学生活动①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是第一次农民大起义;②沉重的打击了秦王朝的统治;③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3.秦朝的灭亡(1)教师活动阅读教材P63,概况巨鹿之战的基本情况。

(2)学生活动(3)教师活动问题探究:秦朝因暴政灭亡对后世有何借鉴意义?(4)学生活动1.统治者应当实行“仁政”,爱惜民力;2.应对君主权力适度制约;3.法家学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应当与儒家学说相调和。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设计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设计【课程标准】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知道秦的灭亡。

解读与转化:1.将课标的要求作为学生学习课本的知识内容和活动设计载体,课堂过程融入“家国情怀”素养的主题概念(用历史细节浸润家国情怀)和“史料实证”素养的主题概念(运用多元史料论证历史问题),通过优化“微媒介”(微素材、微介质、微策略、微路径)的设计,在解释历史的体验碰撞中,实现浸润“家国情怀”的终极目标。

2.在基本史实运用上,抓住“知道”这一学习行为动词,来设计活动的目标和内容,本课的教学重点:秦暴政的表现以及影响;陈胜吴广起义,秦朝的灭亡和楚汉之争。

教学难点:理解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

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农民战争性质的变化。

3.基本史实落脚点:秦的暴政表现以及影响;陈胜吴广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秦朝的灭亡和楚汉之争。

【学情分析^p 】本校地处闽南沿海地区,属农村学校。

从年龄特征来看,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历史知识比较薄弱,思维意识较浅,且秦朝的暴政内容较为抽象,学生易产生厌烦情绪,故教师应遵循新课程的要求,采取灵活适当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应该从动手、动脑、动口等方面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兴趣。

教材编排了图片、历史成语故事等学生喜欢的素材,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组织学生课前收集成语故事、讨论、合作学习等形式,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历史的乐趣。

【教材分析^p 】《秦末农民大起义》为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0课内容,处于秦统一与西汉统一之间,有承上启下作用,具有知识的延续性和铺垫性。

本课介绍了秦亡汉立的历史过程,主要学习内容有三部分,包括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和楚汉之争。

其中,前两部分内容之间是因果关系,即秦的暴政是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第三部分内容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1一. 教材分析本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的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以及陈胜、吴广等起义领导人的英勇事迹。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秦末农民起义的细节和背景可能还不够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文字等多媒体材料来帮助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陈胜、吴广等历史人物的认知可能仅限于名字,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深入了解他们的英勇事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陈胜、吴广等起义领导人的事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民起义领袖的敬仰之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陈胜、吴广等起义领导人的英勇事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文字等材料,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3.学习资料:相关的历史论文、书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秦朝末年的社会矛盾,引导学生思考农民起义的背景。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过程。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陈胜、吴广等起义领导人的英勇事迹。

各组派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起义领导人的贡献。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的理解。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事件。

部编版七上历史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精品教案

部编版七上历史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精品教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楚汉之争的基本历史知识。

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的探究,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对材料和相关史实的研究学习,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本课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成语,如:“鸿门宴”“揭竿而起”“破釜沉舟”“四面楚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认识到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主宰;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为后来的农民反抗残暴的统治树立了榜样【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教学难点:陈胜、吴广起义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建立,而这个国家的缔造者便是秦始皇。

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请同学回答一下有哪些具体措施?(学生回忆上一课内容,回答问题。

)过渡:秦始皇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却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秦王朝为什么迅速走向灭亡了,是谁推翻了秦朝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秦的暴政1.材料展示:材料一: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

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材料二: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

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有2000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30万,南戍五岭又50余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70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300万人。

这说明了什么呢?提示:繁重的赋税、徭役、兵役等。

2.材料展示:秦简记载,五人共同行盗,即使只抢一钱,每个参与者都要断左足,平民偷东西不到一钱,罚劳役30天。

当时在秦国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部编)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案

(部编)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秦朝的暴政,并掌握其与农民起义之间关系;大泽乡起义的时间、领导人、结果;了解楚汉之争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的关系,及陈胜吴广的起义与秦灭亡的关系,训练学生论从史出的观念。

通过刘邦和项羽的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对史实的比较、分析能力以及得出结论的概括、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秦朝暴政不仅对当时的人民有影响,同时也对汉朝产生的深刻的影响。

通过对秦朝暴政和项羽的认识,了解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秦的暴政及影响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秦帝国无疑是最富有神秘色彩的朝代之一。

它开创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体制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长城,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但如此伟大的一个朝代,一个想代代相传直至万世的帝国,竟然只存在了十几年就灰飞烟灭了!是什么原因断送了始皇帝的梦想?让我们在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中找寻答案。

(二)、讲授新课[问题探究]秦末爆发农民起义的原因(秦朝暴政的表现)(1)酷刑[创设情境]向学生展示资料:当时在秦国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或买单只的,拐杖却是抢手货。

组织学生讨论秦国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设计意图:以小事来打开秦朝暴政的切口,体现出小切口大野的历史观察方法。

]束颈的铁钳铁桎拘系罪人双脚的刑具,即脚镣多媒体出示秦朝刑具。

[教师点拨]秦朝有一种刑罚,犯了罪要切去单脚,所以鞋子没人买,拐杖抢手呀。

揭开谜底:“行者相伴于道,而死人日积于市”,“劓鼻盈蔂,断足盈车”,即使免去死罪,也往往要割去鼻子或砍断双腿,挖去膝盖。

所以买鞋的人少,买拐杖的人多。

秦朝有历史上最残酷的刑罚,光死刑就有腰斩(是将犯罪的人拦腰斩断的酷刑)、枭首、弃市(是在闹市之中将犯罪的人当众处死的刑罚)、车裂、凌迟等名目。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秦朝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等。

本节课主要通过学习秦末农民起义的历史事件,使学生了解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原因,掌握陈胜、吴广、项羽、刘邦等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以及起义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对本节课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秦朝的暴政,分析农民起义的原因,并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的暴政,掌握陈胜、吴广、项羽、刘邦等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理解农民起义的原因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朝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等历史事件。

2.教学难点:农民起义的原因、起义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基本的历史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秦朝的暴政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秦朝的暴政表现,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让学生了解起义的背景和原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农民起义的原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农民起义的原因和影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5.拓展(10分钟)教师介绍项羽刘邦起义的过程,让学生了解起义的发展和结局。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导学案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教学难点:陈胜、吴广起义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建立,而这个国家的缔造者便是“千古一帝”——秦始皇。

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请同学回答一下有哪些具体措施?(学生回忆上一课内容,回答问题。

)过渡:秦始皇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却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秦王朝为什么迅速走向灭亡了,是谁推翻了秦朝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秦的暴政1.材料展示:材料一: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

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材料二: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

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有2000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30万,南戍五岭又50余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70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300万人。

这说明了什么呢?提示:繁重的赋税、徭役、兵役等。

2.材料展示:秦简记载,五人共同行盗,即使只抢一钱,每个参与者都要断左足,平民偷东西不到一钱,罚劳役30天。

当时在秦国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这说明了什么呢?提示:秦朝法律严苛(连坐、族诛、肉刑、车裂、腰斩、活埋等)。

3.图片展示:多媒体链接相关图片目标导学二:陈胜、吴广起义1.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经过、政权、结果。

(2)是谁的起义军在哪次战役中击败了秦军主力?(3)秦朝的残暴统治最终是被谁推翻的?提示:(1)公元前209年;大泽乡;经过略;张楚;失败。

(2)项羽。

(3)刘邦。

2.问题思考:如果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雨,秦末农民起义还会爆发吗?为什么?提示:还会爆发。

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了解秦的暴政,识记大泽乡起义的时间、领导人;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与楚汉之争的史实。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目标]:一、知识能力:了解秦的暴政,识记大泽乡起义的时间、领导人;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与楚汉之争的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秦始皇,为巩固同意采取的措施引入新课;通过分析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的关系,及陈胜吴广起义与秦灭亡的关系,学习因果关系的方法。

掌握农民起义的动态图。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科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反抗和秦灭亡的主要原因,,肯定和赞扬陈胜吴广起义的首创精神及推翻暴政的历史功绩;认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秦的暴政 2、大泽乡起义难点:1、秦朝暴政对农民起义的影响2、项羽刘邦反秦活动的作用[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秦王嬴政横扫六国后,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为巩固自己的统治,他建立了一套什么样的制度,并且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当时的秦帝国强大无比,那么为什么只存在了短短的十几年就灭亡了?生:略。

师:那么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十课的内容,相信同学们在学习了本节课之后会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生:略师:请同学们齐读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PPT首先,咱们一起来看本节课的第一部分,秦的暴政,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秦的暴政1.秦朝赋税、兵役、徭役繁重师:首先同学们来看一首歌谣,然后告诉老师,你从这则歌谣里得到了什么信息。

同学们主要卡老师用红色标出来的字。

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秦末农民大起义》一课,主要讲述了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风起云涌,以及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和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事件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资料等辅助手段,更好地把握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的暴政,认识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和影响,掌握历史的发展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朝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资料等,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历史事件的发展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资料:秦朝暴政的图片,陈胜、吴广起义的图片。

2.文字资料:关于秦朝暴政的描述,陈胜、吴广起义的详细过程。

3.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秦朝暴政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秦朝的统治方式。

提问:你们认为这样的统治方式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2.呈现(10分钟)展示陈胜、吴广起义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了解起义的过程。

提问: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是什么?他们是如何起义的?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总结秦末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认识历史发展规律。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探讨:为什么说农民起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提问学生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课题名称: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课时:1
【教学目标】
(1)知道陈胜、吴广起义。

(2)掌握秦灭亡的原因。

(3)理解秦末农民起义与楚汉之争的性质。

【学习重点】秦的暴政和农民起义
【学习难点】楚汉之争的性质
【教学方法】
史料分析法、练习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学准备】
教材、多媒体、教辅资料(高分突破)
【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学法指导:阅读课文P47—49页,重点看课本正文的黑体字。

2、先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

(20分钟)
(1)完成《高分突破》P40-42页课前预习部分,组内交流答案。

(2)①秦的暴政?
②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结果?
③陈胜、吴广起义的意义?
④楚汉之争时间、人物、结果?
⑤楚汉之争的性质?
3、后教:合作探究,突破重点和难点。

(8分钟)
秦末农民起义与楚汉之争性质的区别?
4、巩固知识点(5分钟)
自背、互背《高分突破》P40页课前预习的知识点
5、当堂训练,及时反馈。

(5分钟)
独立完成《高分突破》P43—45页随堂检测及课后作业。

7、作业布置。

复习本课知识,并提前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后记】。

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以及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

2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导入统一六国后的秦始皇可谓是威震四海,为此他变得更加不可一世。

他自称始皇帝,奢望秦朝的统治能够千秋万世。

他做梦也不会想到,他费尽毕生精力,苦心经营的秦王朝竟然是一个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

那么,赫赫一时的秦王朝为什么会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呢?(一)秦的暴政教师: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实行了各项巩固统一的措施,并创立了郡县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但他的统治也具有急于求成和暴虐的特点。

教师:思考:秦的暴政都有哪些表现?一,繁重的徭役修长城:秦始皇修筑抵御匈奴的城防,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共长万余里,以防匈奴南进,史称秦长城。

多媒体展示长城图片修陵墓: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临潼区城东约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陵墓规模宏大,修建时间长达37年之久,分为内外两城,内城方形,外城长方。

陵园南部是墓葬区,今墓冢为四方锥形,底部南北长515米,东西宽485米,高55米。

墓内机关重重,有众多的珍品陪葬。

虽然始皇陵的价值极高,但由于各种原因,迄今为止尚不能挖掘。

多媒体展示陵墓图片秦始皇役使70多万人在咸阳南边修建阿房宫,秦始皇役使70多万人在咸阳南边修建阿房宫多媒体展示图片同学们了解了秦始皇主持兴修了如此多的大工程,除了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之外,还需要巨额的钱财的支撑,当时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守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

”老三在家种地,咱们农场大部分人家是种地的,吃得饱,穿的好,还有余钱花,但是为什么老三家却不得饱呢?什么原因造成的?多媒体展示资料2.赋税沉重《汉书·食货志》中说“田租、口赋、盐铁之利,20倍于古。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设计
破釜沉舟,当时项羽在军事上处于绝对劣势,按常 规战法,很难取胜。项羽采取破釜沉舟这种做法,激发 了将士们的斗志,要么前进,要么战死疆场,没有任何 退路。这就是“置于死地,而后生”。
在项羽和秦军巨鹿之战的同时,刘邦却直捣黄龙, 进军咸阳,秦军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刘邦结 束了秦朝的统治)
过度:推翻秦朝,刘邦和项羽都有功劳那么谁来当 皇帝呢?我们来看看历史的选择吧!
教学重点 陈胜、吴广起义
教学难点 陈胜、吴广起义原因和刘邦项羽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引入新课:
秦朝的疆域空前辽阔,北至长城,南到南海,西至 陇西,东到东海,如此伟大的一个朝代,然而秦始皇死 后三年,秦朝就灰飞烟灭了!秦朝为什么会如此短命 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 10 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获取了哪些历史信息?
四、作业: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课后以提纲形式梳理 本科知识点。
五、板书设计:
秦 沉重的赋税
时间:公元前 209 年
的 繁重的徭役和兵役
陈、吴起义 地点:大泽乡
暴 残酷的刑法
导致
直接原因:遇雨误期
政 焚书坑儒
巨鹿之战:公元前 207 年
秦二世更加残暴
刘、项起义 秦朝灭亡:公元前 206 年
呢?
思想上:焚书坑儒
过渡:面对如此残暴的统治,你会怎么做呢?作为 当时的老百姓的你,会怎么做呢?反抗;下面我们就来 看看秦末人民是怎样进行反抗的。
二、陈胜吴广起义
1、阅读课文第二框,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出起义 的时间、地点、人物、结果,在书中作出标记,并能复 述起义的简单经过。
大泽乡起义——占领陈县——建立张楚政权——直 逼咸阳——陈、吴被杀(失败)——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2.刑法苛刻
3.秦二世残暴统治
二、陈胜、吴广起义
1.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大泽乡,张楚政权
2.项羽起义:巨鹿之战歼灭秦军主力
3.刘邦起义: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
三、楚汉之争
1.交战双方:刘邦和项羽
2.目的:为争夺帝位
3.结果:项羽兵败垓下,刘邦获胜
当堂达标
见学案、课件,学案、课件同步使用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教学
目标
1.了解和掌握秦的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原因的分析,增强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楚汉之争具体史实的讲述,分析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2)观察《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见课件),结合教材知识,讲述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
答案:刘邦率军直抵秦都咸阳。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被迫出城投降,秦朝灭亡。
过渡语:项羽消灭了秦军的主力,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进行了楚汉之争。
板块三 楚汉之争
1.观察《楚汉战争形势图》(见课件),结合教材知识,从概述楚汉之争的过程,了解其关联成语。
2.指导学生通过对材料和相关史事的研究学习,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教学中教师应充 分利用本课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成语,如“鸿门宴”“揭竿而起”“破釜沉舟”“四面楚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3.秦的暴政是导致秦末农民起义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让学生了解这一点,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认识到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主宰者;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为后来的农民反抗残暴的统治树立了榜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秦朝末年,由于暴政和重税,引发了农民起义,最终导致秦朝灭亡的历史事件。

本课内容包括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秦朝灭亡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认识到封建统治者的暴政和重税是导致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了解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知能力。

但是,对于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看视频等途径,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掌握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等历史事件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封建统治者的暴政和重税是导致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理解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等历史事件的基本史实。

2.教学难点:秦末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视频、图片、音乐等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内容。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视频:秦末农民起义相关视频资料。

3.图片: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等历史事件的图片资料。

4.课件: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秦朝的暴政和重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秦朝会引发农民起义?2.呈现(10分钟)观看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等历史事件的基本史实。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目标:1、识记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知道楚汉之争。

2、引导学生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和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3、.理解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与楚汉之争中刘邦胜、项羽败的原因,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统治者要实行仁政”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难点: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秦亡前后,项羽和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设置问题:“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是谁何时建立的?”展示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认为他开创的帝业能够世代相继,万事相传。

然而,历史的发展与秦始皇的初衷并不相符,秦始皇死后仅三年,秦朝就灭亡了。

声名显赫的秦朝为什么如此短命?它是怎样被推翻的呢?【讲授新课】一、秦的暴政展示史料:柳宗元说:“秦亡于政,而非亡于制。

”世人皆曰:“秦亡于暴政,正所谓秦王无道,天下俱反。

”通过以上史料我们可以看出“秦的暴政”导致了秦的灭亡,那么秦的暴政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展示以下几则材料。

材料一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

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从而导致了“男子力耕不足饷粮,女子纺绩不足衣服”。

材料二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

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有2000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三十万,南戍五岭又五十余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七十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

材料三秦朝的刑法残酷到令人发指的程度,人们动不动就要受处罚,而且一人有罪,家族邻居都要受牵连,每年被处以各类刑法的人多达100多万。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掌握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基本经过和影响。

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秦末农民大起义的背景和原因。

2.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基本经过。

3.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探究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分析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意义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述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秦末农民大起义的背景、原因、基本经过和影响。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问答、讨论等互动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视听教学法: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和音频资料,让学生深入了解秦末农民大起义。

五、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让学生观看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视频,了解秦朝的历史背景。

2.引导学生思考:秦朝如此强大的国家,为什么还会爆发农民起义?教学主体1. 背景和原因•讲解秦朝在朝代交替过程中的社会矛盾和经济危机。

•讲解秦朝实行的帝国主义政策和苛捐杂税政策。

•让学生思考:这些政策对农民生活和社会稳定造成了哪些影响?2. 基本经过•讲解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时间、地点、规模和组织结构。

•讲解起义领袖陈胜、吴广的传奇故事和策略。

•讲解起义军队在战争中的胜负和失败原因。

3. 影响和意义•讲解秦朝灭亡的原因和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影响。

•讲解秦朝灭亡后,农民政权史是如何发展的?•让学生思考:秦朝灭亡后,历史的发展方向改变了吗?总结1.梳理和回顾本课所学的内容。

2.激发学生思考: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学到什么?课后作业1.阅读《资治通鉴》中有关秦末农民大起义的章节。

2.完成历史课后习题。

六、教学评价1.能够准确地回答关于秦末农民大起义背景、原因、基本经过和影响的问题。

2.能够批判性地思考和评价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意义和影响。

3.能够运用历史思维和历史方法,探究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精编】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秦末民族大起义 教案.doc

【精编】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秦末民族大起义 教案.doc

1教学目标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

识记陈胜吴广起义的地点、时间、建立政权、巨鹿之战、秦朝灭亡、楚汉之争、刘邦建汉。

掌握秦朝灭亡的原因。

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学会从插图和史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

学会搜集成语典故。

能够正确评价秦始皇。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重点: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根本原因和战争经过。

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谜语导入教师:请大家猜两个人物谜语,谜面:“捷报”和“太湖风光”,谜底,打两个古代历史人物名字。

学生:……“捷报”是陈述胜利,谜底是陈胜,“太湖风光”,是太湖(吴)风光一望无际,视野宽广,同时“湖”、“光”又是“吴”、“光”的谐音词,谜底为“吴广”。

21·世纪*教育网教师:大家知道陈胜吴广是什么时期的人?他们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今天,我们就围绕着这两个人物来学习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过渡:当时希望和平安定的秦朝百姓打出了“伐无道,诛暴秦”的口号揭竿而起,所以说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原因是秦朝的暴政,而秦朝的暴政首先表现在,繁重的徭役。

活动2【讲授】秦的暴政教师:秦始皇的暴政,要从他广建宫殿陵墓说起。

秦始皇为了追求享乐,建了许多豪华的宫殿。

还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他就在咸阳大兴土木,大建宫殿。

他每灭掉一个诸侯国,就命令画下该国宫殿图样,在咸阳盖起同样的一处。

这样,咸阳附近盖满了各式各样的宫殿,关内300处,关外400多处。

但秦始皇还不满足,又建了一处更加豪华的宫殿——阿房宫(“阿房”读音)阿房宫“东西500步,南北50丈,上可以坐一万人,下可以建5丈旗。

规模可谓宏大。

秦亡后,项羽一把火烧了阿房宫,据说大火三月不灭,由此同学们可以想见阿房宫的规模有多大了。

当时曾流传歌谣“阿房,阿房,亡始皇”。

版权所有同时,秦始皇还为他死后的荣光大建陵墓。

秦始皇的陵墓——骊山陵是一座宏伟而又堂皇的地下宫殿,从秦始皇即位那年(公元前246年,)开工修建,一直到公元前210年死去,前后历时36年,后期据史书记载动用徭役、刑徒72万余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以及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点秦末农民战争教学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教学过程一、导入统一六国后的秦始皇可谓是威震四海,为此他变得更加不可一世。

他自称始皇帝,奢望秦朝的统治能够千秋万世。

事实上,秦始皇有没有得偿所原呢?是,没有。

他做梦也不会想到,他费尽毕生精力,苦心经营的秦王朝竟然是一个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

那么,赫赫一时的秦王朝为什么会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二、新课学习(一)秦的暴政教师: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实行了各项巩固统一的措施,并创立了郡县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但他的统治也具有急于求成和暴虐的特点。

教师:思考:秦的暴政都有哪些表现?学生:赋税沉重学生:徭役繁重学生:刑法残酷学生: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教师:回答的非常好,下面我们具体看一下秦暴政的表现?1.繁重的徭役教师:他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的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如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了50万士卒,修筑长城征派40万人。

农民阶级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教师:大家知道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吗?话说,秦始皇时代,有一对新婚夫妇,男的叫范喜良,女的叫孟姜女。

范喜良在新婚之夜就被征发去修长城,由于承受不了沉重劳役的折磨,终于死在长城上。

孟姜女在家里日夜思念自己的丈夫,饱含深情地为丈夫缝制好一件御寒的大衣,就历尽艰辛,跋涉千山万水,满怀希望地去看望丈夫。

可是,来到长城边上却得到丈夫已经死去的消息。

她伤心欲绝,放声痛哭,哭声震动天地,泪水溅到长城上,城墙立刻倒塌了一大段,形成了一个四十里长的大缺口。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境况的悲惨,也是当时劳动人民对秦始皇修筑陵墓、宫殿、驰道、长城这么多劳民伤财工程的控诉。

教师:秦始皇役使70多万人在咸阳南边修建阿房宫,秦始皇役使70多万人在咸阳南边修建阿房宫多媒体展示图片教师:修陵墓: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临潼区城东约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陵墓规模宏大,修建时间长达37年之久,分为内外两城,内城方形,外城长方。

陵园南部是墓葬区,今墓冢为四方锥形,底部南北长515米,东西宽485米,高55米。

墓内机关重重,有众多的珍品陪葬。

虽然始皇陵的价值极高,但由于各种原因,迄今为止尚不能挖掘。

多媒体展示陵墓图片教师:修长城:秦始皇修筑抵御匈奴的城防,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共长万余里,以防匈奴南进,史称秦长城。

多媒体展示长城图片教师:“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守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

”全家穷困潦倒;忍饥挨饿。

然而帝皇的生活却是豪奢残暴的。

讨论:繁重的徭役有怎样的影响?学生:使农民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造成田无人耕,衣无人织,秦的统治不稳。

)多媒体展示资料2.赋税沉重教师:《汉书·食货志》中说“田租、口赋、盐铁之利,20倍于古。

”农民要将收获物的2/3上缴国家。

课件秦始皇对人民残酷的的剥削。

3.刑法残酷教师:除了沉重的徭役、赋税,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当时的刑法极为残酷,有各种残害肢体的肉刑,死刑就有车裂、腰斩、活埋等10多种。

其中,车裂就是将人的两手、两脚和脑袋分别绑在五匹马上,然后让马向五个不同的方向拉,知道人的身体四分五裂,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五马分尸。

相比之下,一些腰斩、剖腹、戮尸等就算是比较仁慈的死刑了。

材料:按照国家规定:国家的法令…..先是黑京面(即在脸上刺字,是秦朝的一种侮辱刑),然后劓(yi)(即割鼻子,也是秦的一种酷刑),砍断左右趾(即砍掉左右脚),又腰斩(拦腰斩断),最后是醢(音海,即剁成肉酱)….一人有罪,家族和邻里都要受罪….教师:当时在秦国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可见刑法的残酷。

教师:学完了秦始皇谁能评价一下他?学生:秦始皇的功绩:他重用人才,统一六国,南征越族,北击匈奴,结束了长期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顺应了历史的潮流,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他采取的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维护了封建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因此,他不愧为中国古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学生:秦始皇的过失:他刚愎自用,拒谏饰非。

他修建豪华的宫殿(阿房宫等)、陵墓(秦始皇陵)和万里长城,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物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难。

他以刑杀为威(如:“焚书坑儒”),极其残暴。

因此他又是历史上少有的暴君。

4.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教师:秦始皇死后,他的小儿子继位,人称秦二世。

秦二世即位后下令将秦始皇无子的妃嫔全部陪葬,把修骊山墓地里机弩的工匠全部活埋在墓中,诛杀兄弟、姊妹22人,杀害蒙恬等大臣不计其数,不断增加赋税和徭役。

教师:秦二世即位后下令将秦始皇无子的妃嫔全部陪葬,把修骊山墓地里机弩的工匠全部活埋在墓中,诛杀兄弟、姊妹22人,杀害蒙恬等大臣不计其数,不断增加赋税和徭役。

教师:他的统治更加的残暴,连秦始皇都望尘莫及。

这样就使朝廷上人人自危,忠臣不敢说话,奸佞小人当道;民间则民怨沸腾。

最后终于导致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陈胜吴广起义。

教师: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东侧上焦村西清理的八座秦墓,有引人注目的现象。

其中十八号墓没有发现人骨,其余七座墓的墓主为五男二女,年龄在二十岁至三十岁左右,大多骨骼分离散置。

十五号墓的墓主肢骨相互分离,置于椁室头箱盖上,头骨则发现于洞室门外填土中,右颞骨上仍插有一支铜镞。

据考古工作者分析,这批墓葬墓主的身份,应当是秦宗室的成员。

有迹象表明,这些墓葬的墓主,有可能就是秦二世杀害的公子公主。

教师:秦末农民战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陈胜、吴广领导,时间约半年。

第二阶段:项羽、刘邦领导农民军推翻了秦王朝,历时两年半。

(二)陈胜、吴广起义教师:公元前209年夏,有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走到大泽乡是遇大雨,道路泥泞被迫停止前行,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戍守误期被处死。

陈胜和吴广认为,与其送死不如反抗,在他们的号召下,决心法抗秦朝的残暴统治他们举起反抗的旗帜,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

教师:结合书上的内容找出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学生:秦的暴政是根本原因。

学生:遇雨误期是直接原因多媒体展示大泽乡起义图片教师:陈胜、吴广起义的口号是什么?教师: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多媒体展示战争示意图教师:陈胜、吴广起义的结果怎么样?学生:结果失败了。

自从大泽乡起义后,队伍快速发展,攻占了陈县后,陈胜称王,建立了“张楚政权”各地农民纷纷响应,起义军不断壮大,陈胜派主力向西进攻,直逼咸阳,秦二世紧急调集大军进行反击,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起义军最终失败。

陈胜、吴广被部下杀害。

教师:思考陈胜、吴广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义军内部不团结,无作战经验等。

讨论:陈胜、吴广起义的意义?学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学生: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2.刘邦项羽农民起义------推翻秦朝教师:继陈胜、吴广之后,众义军中出了两位杰出的英雄人物,他们是谁?多媒体展示刘邦、项羽的图片教师: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军继续进行反秦斗争。

在这过程中,有一个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就是巨鹿之战。

教师:项羽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大败秦军主力“破釜沉舟”以少胜多的战役。

教师:刘邦:公元前207年率军入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灭亡。

多媒体展示作战示意图(三)楚汉之争教师:秦朝灭亡后,拥有重兵的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双方为争夺帝位,展开征战,史称“楚汉争霸”。

教师:西楚霸王是谁?学生:西楚霸王--项羽教师:汉王是谁?学生:汉王--刘邦教师:最后楚汉争霸取胜的是谁?学生:取得胜利的是刘邦教师:项羽、刘邦之间为争夺帝位而进行了长达4年的战争称为“楚汉之争”。

教师: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学生:争夺皇位的战争。

多媒体展示鸿门宴图片教师:秦末虞地(江苏吴县)人,有美色,善剑舞。

公元前209年,项羽助项梁杀会稽太守,于吴中起义。

虞姬爱慕项羽的勇猛,嫁与项羽为妾,经常随项羽出征。

楚汉之战,项羽困于垓下,兵孤粮尽,夜闻四面楚歌,以为楚地尽失,他在饮酒中,对着虞姬唱起悲壮的“垓下歌”,虞姬为楚霸王起舞,含泪唱:“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义气尽,贱妾何聊生。

”歌罢,拔剑自刎,死后葬于垓下,今安徽灵县东南有虞姬坟。

思考:项羽死前叹道:“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

”你认为他的说法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刘邦进驻咸阳,废秦法,“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得民心。

广纳人才,势力壮大。

学生:项羽放纵部下烧杀抢掠,失民心。

刚愎自用,众叛亲离,实力削弱。

请学生选讲成语故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四面楚歌;霸王别姬。

最终刘邦获胜,建立汉王朝。

历史上称之为"西汉"。

我们将在下节课学习西汉的历史。

三、课堂总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强秦因暴政失民心而失天下,刘邦因顺势得民心而得天下。

民心是政权巩固、社会稳定的基石,中国共产党从历史的兴替中汲取营养,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纲领,实行改革开放,抓民生促发展,深得百姓之心!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中华民族必将实现伟大的复兴!四、课堂练习1.“天下苦秦久矣”,是( C )①赋税繁重②刑法苛严③车同轨,书同文④徭役繁多A.①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是指( D )A.项羽、刘邦起义B.国人暴动C.牧野之战,奴隶倒戈D.陈胜、吴广起义五、作业布置做练习册【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优点:1.让学生通过讲成语故事的方式,既充实了相关历史知识,又增强了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在这种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学习效率也比较高,基础知识也能够得以掌握。

2.学生通过故事叙述,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使他们在课堂上敢于发言,敢于表现自己,从实践中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不足:1.由于过分重视学生活动,对难点的突破做的不好,学生还不能够很好区分陈胜、吴广起义和项羽、刘邦楚汉之争的不同性质,有学生课下又向我请教这一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