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一、信息真实性析意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概念,在我国《会计准则》第十条中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这一真实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在各个阶段必须符合客观要求;会计确认必须以实际经济活动为依据;会计计量、记录的对象必须是真实的经济业务;会计报告必须如实反映情况,不得掩饰。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1980年5;月发表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二号《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中,将决策有用性的两个主要质量特征概括为相关性和可靠性,并且指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源自两个须予分开的特征,即反映真实性与可核性。
信息的中立性也和这两个特征一起产生作用,其有用性。
”〔1;〕其中的可核性是指独立的会计人员采用相同的会计,会得出高度一致的结果。
中立性是信息不应当有预定结果的偏向,也就是制定或执行各种准则时,主要应当关心所产生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而不使信息受特定利益者的影响。
应该注意的是,我国的“真实性原则”指的是可靠性这一主要质量特征,而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只是把它列为12个原则之一(尽管列在第一位),与其它的原则相比,并没有显示出真实性在信息有用性中的地位。
另外,关于这一原则应称为“可靠性”还是“真实性”历来有不同的看法。
认为“可靠性”适合的主要理由是可靠性比真实性更能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但大多数学者认为,为了便于我国会计工作者理解,还是称为“真实性”更好。
对此,笔者认为还是改称为;“可靠性”较好。
理由如下:〈1〉作为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可靠”比“真实”更确切,有说质量“可靠”的,没有说质量“真实”的。
〈2;〉“可靠性”主要是从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来讲的,而“真实性”则主要是从会计信息的提供者角度来讲的。
〈3〉“可靠性”的内涵更丰富。
会计信息要成为可靠的,必须是真实的;但由于存在会计政策的选择,真实的会计信息却未必都可靠。
〈4;〉由于在美国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可靠性包含了真实性这一具有层次结构的质量特征,却使我国一些学者迷惑了,致使一些会计著作中竟将可靠性原则和真实性原则列作两个不同的原则。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是保证财务报告准确可靠的两个重要属性。
在现代商业环境中,准确和可靠的会计信息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投资者的决策以及监管部门的监督都至关重要。
因此,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每个会计师的责任和义务。
本文将详细介绍会计信息真实性与完整性的重要性,并提出保证其真实性与完整性的步骤。
一、真实性与完整性的重要性1. 真实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指会计报告中包含的数字和信息必须真实无误地反映企业的经济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真实性是保证会计信息准确和可靠的基础,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提供决策参考:真实的会计信息能够为经营者和投资者提供准确的财务指标和数据,帮助他们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 维护声誉信誉:真实的财务报告有助于树立企业良好的声誉和信誉,提高市场竞争力。
- 吸引投资者:真实性是投资者判断企业价值和可投资性的重要依据,一个真实可信的企业财务报告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2. 完整性:会计信息的完整性是指会计报告中所包含的信息必须全面完整,不能遗漏重要的财务数据和信息。
完整性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提供全面信息:完整的财务报告能够提供企业各个方面的财务数据和信息,帮助利益相关者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
- 避免误导投资者和监管部门:完整的财务报告能够避免投资者和监管部门被不完整的信息所误导,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权益。
-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完整的会计信息有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减少决策风险。
二、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与完整性的步骤1.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建立明确的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明确会计信息的录入、处理和报告程序。
- 设立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对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定期审核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和漏洞。
- 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其财务信息处理能力和责任意识。
2. 严格遵循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 依法依规编制财务报告,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要求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要求会计信息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经济业务活动的一种外部表达形式。
作为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的重要参考,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于企业和社会的经济决策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完整性的要求以及保障措施。
一、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要求会计信息真实性要求信息的内容真实、准确和客观。
具体来说,应当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没有误导性信息:会计信息应当在表达信息时避免虚假、误导性陈述,以避免对用户产生误导。
例如,如果某企业在报告期内发生了一起巨额损失的意外事件,该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应当准确地记录并披露该损失。
2. 反映实际情况:会计信息应当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
信息应当根据实际经济活动进行记录和表达,不能随意修改或美化。
例如,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应当准确反映出其实际盈利情况,不得人为地将利润数据进行虚增或虚减。
3. 保持信息一致性:会计信息应当保持一致性,即相同事项在不同时期应当采用相同的会计原则和计量方法进行处理。
企业应当在财务报表中披露其会计政策和计量方法,并按照其所选择的会计政策和计量方法进行会计处理,避免频繁改变。
二、会计信息完整性的要求会计信息完整性要求信息的内容完备、不遗漏重要信息。
具体要求如下:1. 充分披露重大信息:会计信息应当完整披露与经济决策相关的重要信息,以便利益相关者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企业应当在财务报表中披露与重大业务活动、会计政策和计量方法等相关的信息。
2. 附注补充信息:会计信息附注是对财务报表中的主要科目和重要事项进行补充说明的文字描述。
附注内容应遵循完整性原则,将与主要科目和重要事项相关的重要信息进行补充披露,以提高财务报表的信息完整性。
3. 避免隐瞒信息:会计信息应当避免有意或无意地隐瞒与经济决策相关的重要信息,以确保信息的完整性。
企业应当诚实和透明地披露与经济决策有关的重要信息。
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
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会计信息是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运营和发展。
因此,确定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对于保障企业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展开讨论,旨在明确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1.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一:真实性。
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即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该准确地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
企业应该确保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不得存在虚假或误导性的信息。
2.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二:完整性。
完整性是指会计信息应该全面、完整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
企业应该提供完整的财务报表和附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以及必要的解释和说明。
3.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三:准确性。
准确性是指会计信息应该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
企业应该确保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准确无误,不得存在误差或错误。
4.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四: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应该具有可信赖性,即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该具有可靠的基础和依据。
企业应该确保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可靠、可信,不得存在不可靠的信息。
5.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五:及时性。
及时性是指会计信息应该及时地提供给使用者,以便于使用者做出决策。
企业应该及时编制财务报表和附注,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报送给相关使用者。
以上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相关内容。
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是保障企业决策正确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企业应该确保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准确、可靠、及时,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监管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也应该加强对会计信息的监管和审计,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会计信息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对于企业决策、税务申报以及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信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如何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以及可能存在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一、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指会计数据、财务报表以及相关披露资料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公正。
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 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前提。
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责任和权限,保证财务数据的准确记录和报告。
2. 会计政策和准则的遵守企业应当坚守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的合规性和准确性。
严禁虚假记账、违规操作,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3. 独立审计的进行定期进行独立的财务审计,对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进行审查,验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审计意见的公正和权威性对于外部利益相关者来说是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是指会计数据和财务报表反映实际情况的程度,确保信息的可靠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合理审慎的估计和假设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一些估计和假设,例如坏账准备、资产减值等。
企业应该遵循合理审慎的原则,确保估计和假设的可靠性。
2. 外部数据的验证和核实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应当对所使用的外部数据进行验证和核实,确保其可靠性。
例如,对于供应商提供的发票和合同,应进行详细的核查,防止虚假数据的输入。
3. 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建立一个有效的内部审计机制和风险控制系统,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发现和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和问题,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三、挑战与解决方案1. 造假和欺诈行为有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的利益,可能会进行会计造假和欺诈行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和审计机制,加强对财务数据的监督和检查。
2. 跨国公司的会计准则差异跨国公司面临着来自不同国家会计准则的差异,这可能会导致会计信息的不可比性和不可靠性。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对于企业的经营和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
真实性指的是会计信息要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不能夸大或者缩小企业的经营情况。
完整性则是指会计信息应该包含企业所有相关的财务信息,不能有所遗漏或隐瞒。
一、真实性的重要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企业合法合规运营的基础,也是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监管机构等利益相关者判断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重要依据。
如果会计信息失真,将导致投资者的误判,增加投资风险,损害正常的市场运作和公平竞争的原则。
保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需要企业在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遵循一系列的会计准则和规定,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企业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会计核算、财务决策、审计等环节,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二、完整性的重要性会计信息的完整性是保证决策者获取全面信息的保障。
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是由多个指标和数据综合而成的,如果会计信息不完整,便无法对企业的真实财务情况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和判断。
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企业需要按照会计准则和规定,编制全面的财务报表。
重要的财务信息和数据必须在报表中清晰明示,不能隐瞒或略过关键数据。
此外,企业还要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减少信息的遗漏和错误的可能。
三、保证真实性与完整性的措施1.合规运营:企业应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进行合规运营,不以不正当手段夸大或隐瞒财务信息。
2.健全内部控制: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权限,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独立审计:定期聘请独立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审核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4.信息披露:及时、全面、真实、准确地向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披露企业的财务信息,增强透明度和可信度。
5.内外部监管:加强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管,通过自查、监察等手段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完整。
总结:真实性和完整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方面,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外部投资决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会计信息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投资者、债权人、管理层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对于企业的决策、风险评估和信用评级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展开论述,探讨如何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1. 确定会计准则真实性是指会计信息与实际情况相一致,遵循一定的准则和规范。
确立和遵守相关的会计准则是保障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首要基础。
会计准则包括财务会计准则、职业道德准则等,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用的会计准则,并确保其贯彻执行。
2. 严谨记录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取决于会计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企业应建立严格的会计体系,确保所有经济业务都能被正确、完整地记录下来。
核算过程中的每一步细节都应被认真对待,确保没有遗漏或错误。
3. 独立性与客观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需要独立的审计机构进行审计,确保其独立性和客观性。
独立的审计机构应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审核和核实,发表独立的审计意见,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二、会计信息的可靠性1. 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确保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关键环节。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完善的会计政策与程序、风险管理制度、审计监督机制等,有效控制经济业务的全过程,减少错误和欺诈的可能性。
2. 外部审计外部审计是保障会计信息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企业应邀请独立的外部审计机构对会计信息进行审计,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和会计记录进行核实和验证。
外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专业性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3. 信息披露与透明度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要求企业及时、准确地向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披露相关信息。
企业应制定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包括定期报告、公告、年度报告等,确保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增加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结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对于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为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企业应遵守相关的会计准则,严格记录会计信息,聘请独立的审计机构进行审计,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及时、准确地进行信息披露。
会计信息真实性判断的依据与思考
会计信息真实性判断的依据与思考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于企业的经营和监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会计信息真实性即指的是会计信息所反映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和所有者权益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直接影响着投资者、债权人、监管部门等相关方对企业的信任和决策。
如何判断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依据判断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评价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依据之一。
审计报告由独立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评价企业财务报表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及是否能够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审计报告中会明确说明审计师对企业财务报表的意见,如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等。
这些意见可以作为判断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依据。
2. 会计制度会计制度是规范企业会计核算和报告的基础。
一个完善的会计制度可以有效地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会计制度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能够对企业的经济交易和事项进行准确和完整的记录,并有利于会计监管部门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和监管。
会计制度的完善和执行情况也是判断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一个重要依据。
3. 内部控制制度4. 监管机构监管机构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和监管,可以有效地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监管机构可以要求企业披露相关财务信息,并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抽样审计和查验,发现可能存在的虚假和误导性信息。
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和效果也是判断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一个重要依据。
5. 外部信息外部信息包括企业的商业活动、行业动态、市场状况等相关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市场定价、竞争对手、供应商、客户、银行等,通过各种途径获取。
外部信息可以与企业的财务报表相互印证,判断企业的财务信息是否真实可靠。
外部信息也是判断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一个重要依据。
二、思考对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判断,需要综合考虑上述依据,进行全面、客观和细致的分析。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允性的概念是什么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允性的概念是什么会计信息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务决策的重要依据。
因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允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两个重要方面。
那么,什么是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允性呢?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指会计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
真实性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它要求会计信息不得伪造、隐瞒或失实,反映的应当是真实的事实情况。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保证:1、依据事实进行记账并及时记录会计信息应当根据实际经济活动进行记账并及时记录,不得延误或错误。
2、确保准确性会计信息要求记账准确、核算完整、计算有据、资料齐备,且计算公式、科目名称、金额数目等都要将事实准确反映出来。
3、避免伪造会计信息要求不能虚构、歪曲、捏造企业经济活动的基本情况。
4、杜绝隐瞒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还要求不得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隐瞒,并即时披露相关信息。
二、会计信息的公允性会计信息的公允性是指会计信息应当根据公正的、公平的标准体现企业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能够反映出企业的真实运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不偏颇,不失公正。
会计信息的公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保证:1、严格遵守会计原则会计信息的公允性要求会计信息在计算过程中必须遵守会计原则,如货币计量原则、实体概念、会计等式原则和持续经营原则等。
2、公正、公平体现企业实际情况会计信息的公允性要求会计信息能够反映企业的实际经济情况,体现公正、公平的标准,独立的审计机构可以帮助保证公允性。
3、与市场价格相符会计信息的公允性还要求企业财务活动中所体现的各种交易,其价格要与市场价格相符,且对财务报表的表述和披露要符合真实性和可比性的准则。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允性是两个密不可分的概念,是财务会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只有同时有了真实性和公允性,才能保证投资者、财务机构和其他利益相关方能够全面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准确作出决策。
因此,在会计信息的处理过程中,企业应当保持高度的诚信和责任感,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公允。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一、引言会计信息在企业管理和决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一直是财务会计领域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方法来确保其质量。
二、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意义会计信息真实性是指信息准确地反映了交易、事项或事件的本质和经济实质。
它对于企业决策和投资者判断企业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准确的财务报表能够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帮助投资者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三、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方法1. 严格遵守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是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基础。
企业应该遵守相关准则和法规,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和报告。
2. 独立审计:独立的审计机构可以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验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 内部控制: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记录和报告。
例如,实施严格的审计程序和风险管理措施,防止会计舞弊和错误。
4. 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企业应投资培训会计人员,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对会计伦理的认识,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四、会计信息可靠性的意义会计信息可靠性是指信息的完整性、可比性和一致性。
可靠的会计信息能够帮助利益相关方正确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五、确保会计信息可靠性的方法1. 包容性原则:会计信息应当包括所有重要的经济事项,以便利益相关方可以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2. 确认性原则:会计信息应当能够被验证和确认的来源。
企业应该记录和报告明确的资料,以提高信息的可靠性。
3. 一致性原则:会计信息应当保持一致,不能随意改变会计政策或估计方法,以确保信息的可比性。
4. 审计机制: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可以有效地验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六、结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对于企业和利益相关方来说都至关重要。
通过遵守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实施独立审计、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可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公允性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公允性在当今复杂的商业环境下,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公允性至关重要。
作为企业经营的重要基础,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着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监管机构等各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信任度和决策的准确性。
本文将探讨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公允性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与公允性的措施。
1.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公允性的定义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指会计报表所反映的数据与实际情况一致,没有虚构、误导或掩盖事实的情况。
真实性包括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而公允性则强调会计信息应当客观、公正、中立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真实性与公允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也是会计伦理的核心原则。
2. 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与公允性的因素(1)管理者的主观判断:管理者在编制会计信息时,可能受到个人动机、利益诉求和压力的影响,倾向于选择某种会计政策或进行虚增或虚减利润的操作,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公允性。
(2)会计准则和制度的缺陷:会计准则和制度的不完善或滞后,可能导致某些交易或经济事项无法准确计量和反映,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公允性。
(3)审计监督的不到位:审计监督不到位将使得企业存在机会以不合规的方式处理会计信息,从而降低真实性与公允性。
(4)行业特性和交易复杂性:某些行业存在高度的信息不对称和业务复杂性,难以准确计量和反映,从而增加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公允性的难度。
3. 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与公允性的措施(1)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会计政策和核算方法,规范经营行为,防范公司内部的欺诈行为,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加强外部监督: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对企业进行审计,及时发现并纠正任何可能存在的错误和不规范操作,增强会计信息的可信度。
(3)合理完善会计准则和制度:及时跟进国际会计准则的最新发展,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或修改相关会计准则和制度,以确保会计信息能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是保证会计工作正常运行的关键要素。
准确的会计信息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决策依据,确保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就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性会计信息真实性是指会计信息的反映能力和披露水平与实际情况相一致的程度。
真实的会计信息能够提供准确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只有真实的会计信息才能正确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会计信息准确性的意义会计信息准确性是指会计信息在金融报告中的数据和陈述与事实相符的程度。
准确的会计信息能够提供客观准确的财务数据,为企业的财务报告提供坚实的依据。
准确的会计信息能够为企业提供可靠的经营决策,有助于投资者、债权人、合作伙伴等各方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提高市场声誉和企业形象。
三、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与准确性的方法1. 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与准确性的基础。
包括制定明确的会计政策和程序、实施审计、进行内部检查等,保证财务数据的准确和真实性。
2. 完善会计准则:完善会计准则,强化财务报告的规范性和透明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同时,应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提高国际竞争力。
3. 引入第三方审计: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审核,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第三方审计可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独立客观的评估,为投资者提供可信的信息。
4.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升其会计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严守职业操守,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准确。
四、会计信息真实性与准确性的挑战与对策1. 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带来了新的挑战。
例如,电子数据的存储和传输容易受到篡改和窃取的风险。
因此,在应用信息技术时,需要加强网络安全的保护,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主要是核算和监督的作用,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一方面可以为企业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如实的反映企业的经济,以便企业更好的对财务进行处理,做出更好的决策,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国家财务部门提供真实可靠的经济信息,以便国家更好的调节经济,促进经济法发展。
真实的会计信息,是指生产会计信息的程序符合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法定规范标准,在所有重大方面都能公允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的会计信息。
由于难以从会计信息结果本身判断和评价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所以在实践中真正奉行的只能是相对真实的会计信息,遵循程序理性观的真实性。
在美国不直接提“真实性”,而只强调程序理性原则,要求会计行为程序无差错和无偏见地被运用,严格按照“一般公认会计准则”编制会计报表。
在英国强调“真实公允”,也是要求遵循规范公允的会计行为程序,编制会计报表。
在我国,同样要求会计报表的编制,应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其他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计方法的选用符合一贯性原则。
二、答:该条款都明确了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行为负责,是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
1.单位负责人统管本单位的工作,包括会计工作。
由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国际通行做法。
2.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会计工作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是本单位会计工作的执行者和被管理者。
被管理者直接对管理者负责,管理者直接对社会负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二者的关系和责任不能颠倒。
3.目前一些单位会计工作秩序混乱,给国家和单位造成损失,原因之一,是由于单位负责人授意强令会计机构做假账造成的。
实践证明,把保证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的责任仅仅压在会计人员的肩上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造假账的问题的。
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有利于促使单位负责人重视会计工作,加强会计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
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
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对于企业的经营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准确和真实的会计信息才能为企业提供正确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而帮助管理者做出明智的决策。
本文将探讨会计信息准确性和真实性的重要性,并介绍保证会计信息准确性与真实性的方法。
一、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的重要性1. 信任基础:会计信息准确性与真实性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
企业的股东、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方只有相信会计信息是准确和真实的,才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有信心,从而继续支持和投资于企业。
2. 决策依据:管理者需要依靠准确和真实的会计信息来进行决策。
准确和真实的会计信息提供了企业过去的经营表现和当前的财务状况,使管理者能够对企业的未来进行预测和规划。
如果会计信息存在错误或虚假,可能会导致错误的决策,给企业带来损失。
3. 合规要求:会计信息准确性与真实性是企业遵守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要求。
只有准确记录和报告企业的财务情况,才能确保企业的合规性,并避免可能的法律和财务风险。
二、保证会计信息准确性与真实性的方法1. 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保证会计信息准确性与真实性的关键。
企业应当制定并执行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同时,企业还应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及时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和不合规行为。
2. 独立审计:通过独立审计来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
独立审计机构将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审查和验证,确保财务报告与实际情况一致。
独立审计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信誉度,增加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信任。
3. 强化责任意识:管理者和会计人员应增强责任意识,明确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来记录和报告财务信息。
他们应严格遵守道德规范,不得从事任何捏造、篡改或虚假陈述的行为。
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意识。
4. 技术应用: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公正性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公正性会计信息是企业内部和外部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其真实性和公正性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深入探讨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公正性,以及在实践中如何确保其准确性和可信度。
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指的是信息的准确反映了经济实际情况。
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企业应该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会计凭证的真实性: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的依据,其真实性关乎到整个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企业应该确保会计凭证的合规性和准确性,如正确填写各项财务数据、严格控制凭证的签署和审核程序等。
2. 会计政策的真实性:会计政策是企业编制财务报表的依据,其选择和应用应当真实无误。
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明确会计政策,确保其与企业的真实经济状况相一致,并及时披露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会计政策变更。
3. 会计信息的真实反映:会计信息应当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济状况、财务表现和现金流量。
企业需要依据健全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进行信息的收集、分类、登记和处理,确保各项会计数据的准确性,以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二、会计信息的公正性会计信息的公正性是指信息不受个人偏见、利益冲突等因素的影响,是真实、客观、公平的。
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公正性,企业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独立性原则:会计人员应当独立于其他部门,不受其他人员的影响,并且要有明确的职责和权限。
独立性可以保障会计人员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避免出现信息失真的情况。
2. 内部控制原则: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公正。
内部控制制度应当规范经济业务的开展、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审计等环节,避免操纵财务数据和虚报利润等行为。
3. 外部审计原则:企业应该定期进行外部审计,由独立的审计师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审计,确认其真实性和公正性。
外部审计可以提供独立的、客观的意见,增加会计信息的可信度和公正性。
三、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公正性的方法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公正性,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项经济业务的操作规程和责任分工,加强对会计凭证、财务报表等的审核和审计,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在商业运作中,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
它涉及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呈现,直接关系到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监管机构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信任和决策。
因此,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保护企业声誉和促进商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一、会计准则的适用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首先需要正确应用和遵守相关的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是规范财务报告的指导性文件,它确保企业按照公认的会计原则和政府制定的法规准则编制财务报表。
准确遵循会计准则能够确保信息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增强报表的可信度。
第二、内部控制的建立内部控制是保障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一套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及时、准确和完整。
这包括健全的财务制度、明确的岗位责任、合理的审计程序、严格的财务核查等。
内部控制能够有效监测和纠正财务操作中的错误和不当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第三、审计的进行审计是评估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工具。
通过独立的审计机构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审查,可以提供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保证。
审计师将通过采样检查、交叉验证等方式对财务报告的数据进行核实,并发表审计意见,评估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审计的进行可以发现潜在的错误和欺诈行为,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得到验证。
第四、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信息披露是保障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环节。
企业应当及时、全面、公正地披露财务信息,使利益相关者能够真实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披露内容应当符合会计准则和法规的要求,不得出现虚假陈述或有意误导的情况。
透明度的信息披露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度,增强投资者信心,为企业的财务稳健发展提供保障。
第五、企业文化的塑造塑造正道德风尚和高度诚信的企业文化对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建立和弘扬诚实守信的企业文化,可以促使企业员工自觉遵循会计原则和内部控制制度,并提高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视。
只有在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下,会计信息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有效性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有效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对于企业的财务报告和经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真实性指的是会计信息必须完全和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效性则要求会计信息能够帮助用户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
本文将探讨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性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
一、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企业向外界提供准确、可靠的财务信息的基础。
保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1. 正确计量:会计信息需要按照一定的会计准则进行计量,确保数额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在记录和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时,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正确计量,不得人为夸大或低估金额。
2. 充分披露: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还要求企业充分披露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关的重要信息。
披露信息包括披露会计政策、会计核算方法、相关风险和不确定性等,以使用户能够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
3. 审计监督:内外部审计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一个重要手段。
通过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可以发现并纠正会计信息中的错误和不准确之处,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二、确保会计信息的有效性有效的会计信息能够支持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投资决策,对于企业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要确保会计信息的有效性,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准时性:会计信息应该及时提供给用户,使他们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做出决策。
延迟的会计信息可能会导致错失商机或者做出错误的决策。
2. 理解性:会计信息应该简明扼要,语言清晰易懂,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术语,以便用户能够准确理解和分析。
此外,还可以通过图表、图像等形式呈现会计信息,提高用户对信息的理解和记忆。
3. 可比性:会计信息需要具备可比性,即不同时间点和不同企业之间的财务信息可以进行比较和分析。
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需要统一会计制度和会计政策,并确保会计信息的披露足够详细,以帮助用户进行比较和分析。
4. 决策导向性:会计信息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揭示企业真实情况的重要性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揭示企业真实情况的重要性会计信息是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重要反映,准确的会计信息能够揭示企业的真实情况,为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依据。
因此,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维护公正公平原则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公正公平的原则是企业经营的基石。
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维护公正公平原则的核心。
只有真实的会计信息才能清晰地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使所有利益相关者能够正确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
相反,如果企业在会计信息中编造虚假信息,将会引发信任危机,从而导致商业伙伴和投资者的撤离,损害企业的声誉。
二、真实的会计信息有助于投资者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投资者在选择投资项目时,需要准确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如果企业的会计信息虚假,投资者难以准确评估企业的价值,可能导致投资决策的错误。
相反,如果企业能够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投资者将能够更好地评估企业的风险和回报,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推动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
三、真实的会计信息为债权人提供风险评估依据对于债权人来说,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至关重要。
债权人需要根据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评估债务偿还的能力,并制定相应的授信政策。
如果企业的会计信息不真实,债权人将难以准确评估企业的信用风险,可能导致债权人资产的损失。
因此,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是债权人制定信贷政策和风险管理的基础。
四、真实的会计信息有助于企业规范经营、提升竞争力企业经营需要依靠准确的会计信息进行决策和管理。
只有真实的会计信息才能帮助企业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制定合理的经营策略。
而虚假的会计信息会导致企业管理层的盲目决策,增加企业的风险。
相反,真实的会计信息可以帮助企业规范经营,提升竞争力,促使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于揭示企业真实情况以及维护公正公平原则具有重要意义。
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能够帮助投资者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为债权人提供风险评估依据,规范企业经营并提升竞争力。
简述我国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简述我国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是指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可比性和时效性等方面的要求。
我国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真实性真实性是指会计信息应当真实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
会计信息应当客观、准确地记录和反映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活动,不能虚构或歪曲事实,不得以虚假的会计信息误导使用者。
二、可靠性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应当能够被确认为可信、可依赖的信息。
会计信息应当通过合理的会计核算方法和程序进行准确计量,会计处理应当符合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同时,会计信息应当有明确的来源和合理的依据,以增加使用者对信息的信任度。
三、完整性完整性是指会计信息应当包含企业所有的经济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
会计信息应当全面、完整地反映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不得有遗漏或漏报情况的发生。
会计信息的完整性有助于使用者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从而做出准确的决策。
四、可比性可比性是指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和可分析性。
会计信息应当按照一致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核算方法进行编制,以便使用者能够进行横向对比和纵向分析。
同时,会计信息应当具有标准化、规范化的表达方式,方便使用者对不同企业、不同时间段的会计信息进行比较和分析。
五、时效性时效性是指会计信息应当及时地反映企业的最新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会计信息应当在一定时间内编制和披露,确保使用者能够及时获取最新的会计信息。
及时的会计信息对于企业的管理决策和外部投资者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达标,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规范。
首先,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已经基本建立起来,明确了会计信息的核算方法和披露要求。
其次,我国建立了严格的会计监管制度,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合规性进行监督和审计。
此外,我国还加强了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和监管,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
我国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十分严格,旨在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可比性和时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会计信息质量是会计的生命,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指会计信息应避免错误并减少偏差,忠实表达客观的现象或状况,但它的真实性并不意味着会计信息一定要百分百地反映客观实际,如同人的认识一样,会计信息反映的真实性也是相对的,只要它合情、合理、合法、合规,也就达到了真实性的要求。
而当前会计工作秩序混乱,虚假会计信息屡禁不止,会计造假普遍,严重危及会计工作的生命。
本文首先对会计信息真实性及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进行阐述,然后针对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分析会计信息失真所带来的危害及其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治理造假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越来越重要。
不管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还是企业内部经济管理部门,或者是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等有关各方,都需要通过会计信息了解企业,并作为相应决策的依据。
如果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不仅无法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经营与财务情况的需要,而且严重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会计信息的失真必然降低信息的质量和使用效率,而且严重地影响和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有必要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治理对策进行深入探讨。
一、会计信息真实性及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一)会计信息真实性会计信息是人们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工作的实践获得的反映会计状况的一种经济信息。
会计信息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资源,在国家宏观调控、经济发展、微观管理及投资决策等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据统计,它占到了整个经济信息总量的70%以上,对经济的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会计信息的本质特征是客观真实、公正公允。
“真实性”一直被看作是会计工作的“生命”,我国新修订的《会计法》,要求会计提供的信息必须“真实、完整”;《企业会计制度》将“真实性”作为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首要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此定义为,“反映真实性就是一项数值或说明符合它意欲反映的现象。
在会计中,要反映的现象就是经济资源和债务,以及使这些资源和债务发生变动的业务和事项”。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所有权与日常经营管理权相分离,会计信息可以帮助投资者了解考核经营管理者经营业绩,自己投入的资产能否保值和增值。
公司管理当局根据会计信息计划和控制日常经营活动。
公司的债权人根据会计信息可以了解公司的偿债能力,为能否按期足额收回本息及时采取对策。
在股票市场上,会计信息可以引导资本的流动以实现社会资源合理配置。
它是国家税务机关征收各种税金,尤其是征收所得税、增值税的重要依据,从而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二)会计信息失真当会计信息失去相关性和可靠性时,即意味着会计信息失真。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没有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从而给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了虚假的情况,给决策者们制定相关的决策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
由于在会计信息形成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只能是大致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偏差是在所难免的。
因而,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行为只要遵循现行的规则,偏差限于现行规则所允许的范围之内,就不应被认定为会计信息失真。
反之,如果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行为没有遵循现行的规则,偏差是由于对规则的蓄意违反而造成的,则应被认定为会计信息失真。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类型会计规则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无外乎以下两种情形:一是会计规则执行人故意违背会计规则;二是会计规则执行人由于客观上的原因在会计规则的执行上存在偏差。
基于此种原因,会计信息失真可以分为三类:规则性失真、技术性失真和违规性失真。
1.规则性失真。
是指由会计规范的不科学而导致的失真。
会计制度制定者所制定的一些会计规则与会计域秩序不相吻合,依据这些规则生成与披露的会计信息达不到“真实性”的最低标准,这类会计信息失真称为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下文简称“规则性失真”)。
会计域秩序是利益相关者以其所投资的资源为依据而进行的利益冲突与协调的结果,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
会计规则是以会计域秩序为基础的创生秩序,会计域秩序的动态性决定了会计规则“被限定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实行”[[1]]。
会计规则与会计域秩序不相吻合,主要表现为:会计域秩序转变为会计规则的过程中存在偏差,现实的会计规则已不能反映现实的会计域秩序。
随着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经营活动范围的扩大和社会法律、金融环境的日趋复杂化,使同类会计事项的个性日益丰富,某些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已不能适应企业实际情况的需要,导致企业所反映的各项会计要素缺乏可靠性。
2.技术性失真。
也称为行为性失真,是指会计人员素质不能满足会计工作的需要而导致的失真,其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的有限理性。
财务工作涉及面广,专业知识强,我国虽然会计人员众多,却有相当多的会计人员不能熟练掌握国家政策、法规,专业知识也达不到要求,业务素质低。
在平时的会计工作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违反了国家的政策、法规,不能进行正确的会计核算;特别是我国正处在新体制的转轨阶段,新会计准则出台,新规则、新制度较多,很多会计人员业务知识贫乏或老化,专业水平无法适应新环境和新业务的要求,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3.违规性失真。
主要是指有关部门单位和人员故意违反法律规章制度而导致的失真。
它的成因是经营者的利己动机在信息不对称时就可能行为化,即利益驱动和物质诱惑是导致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的直接原因。
由于组织或个人等行为主体本身存在不同的利益目标,而他们在追求各自的目标时,出于各自的需要,都尽可能多地从自身利益出发,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从而人为地调整、编造会计信息,造成会计信息的虚假和失真。
(四)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从目前我国企业会计舞弊的特点来看,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交易失真。
即企业为了粉饰财务报表,利用资产重组、关联方交易、资产评估、利息资本化、交易时间差等多种手段,虚构经济业务、从事不等价交换,从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
二是会计核算失真。
即会计核算过程不能真实记录和反映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
三是会计信息披露失真。
即隐瞒应披露的会计信息或不及时披露应及时披露的会计信息。
从会计信息失真的最终目的来看,其主要表现为:操纵利润,调节资产,偷逃税金。
1.利用会计信息失真来操纵利润。
企业操纵利润的常用手法是虚计收入、少计成本、提前确认收入或滞后确认成本的方法来虚增利润,或通过相反的操作手法来虚减利润,或通过关联交易转移利润。
具体有以下几种:一是直接恶意造假来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恶意造假操纵利润是指会计活动中当事人(包括企业股东、经营管理者及其它相关人员),为了局部或个人利益,事前经过周密的计划、安排,故意以欺诈、隐瞒、舞弊等手段,使会计信息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的实际经济活动,或是通过故意制造虚假的会计事项等手段,人为操纵营业利润。
这种做法就是会计实务中通常所说的“假账真算”、“假账假算”。
这种作假方法由于设计的比较缜密,一般发现起来较为困难。
但是由于其牵涉企业的方方面面,因此运作起来也较为困难,造假成本相对较高。
二是利用会计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和财务会计本身所具有的不确定性来造假。
所谓会计制度,从广义上说,泛指为界定、确认和保护产权而制定的规范和指导会计活动的各种法律、规则、准则等。
会计核算就是会计制度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从上世80年代开始,我国才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会计制度也从原苏联计划经济模式逐步向西方国家通用的市场经济模式转变,与国际接轨。
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新的经济事项、新的经济业务不断涌现,在这样一个新旧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在新旧会计制度交替之际,会计制度难免有漏洞和不完善之处。
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自身的小集团利益,钻会计制度的空子,或利用会计准则的界限,把一些本应在报表内的信息放在表外披露,以图保牌摘帽。
三是利用关联交易造假。
所谓关联方,就是受直接或间接控制的两个或多个独资、合营、联营企业及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或受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控制的其他企业。
关联交易一直是我国证券市场的一个颇受关注的话题。
大量事实证明,非公允的关联交易会扰乱市场秩序,影响证券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
四是利用“利润截期”造假。
利用销售截期来调节利润也是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常用手法之一。
根据2006年2月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规定,企业的销售收入认定应同时符合以下几个条件:一是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二是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出售的商品实施控制权;三是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四是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五是相关的、己发生的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同时,新《企业会计准则》明确指出,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将实质重于形式作为会计核算基本原则纳入到企业会计准则。
比如东方锅炉在股票上市后的1996—1998年,通过人为改变销售截期的办法,将应列入1996年的销售收入1.76亿元、销售利润3800万元递延到1997年;而在1997年又通过同样的手法将应计入1997年的收入2.26亿元、销售利润4700万元递延到1998年。
从而制造出连年业绩稳定增长的假象。
2.利用会计信息失真调节资产。
上市公司通过会计造假来调节资产的手法通常有:通过对虚拟的并不存在的资产作虚假的资产评估来虚增企业资产,通过加速折旧、隐瞒债权的方法虚减资产等。
3.利用会计信息失真偷逃税金。
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税收收入大约占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的95%左右,税收已成为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而有的上市公司为了达到偷逃税金的目的,往往也会舞弊造假,致使会计信息失真:一是利用销售截期偷漏生产流通环节应交纳的税金。
由于国家实行统一的税率,因此企业实际应交多少税金就取决于税基的多少,即营业收入的多少。
而有的上市公司为了达到少交或延后交纳税金的目的,故意将应计入当前期间的营业收入延期确认,或是将应视同销售的部分(如在建工程领用自产产品,将产品用于职工福利消费等)直接以成本价转入相关科目但不作纳税认定,从而达到偷逃生产流通环节应交纳的税金。
二是将本应在税后列支的各种罚款、超过规定限额的捐助、非正常损失等混入成本费用中,以此达到降低应税所得额、偷逃应交的所得税。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一项正确、及时的会计信息,能给信息使用者作出决策提供帮助,从而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
但一项虚假的会计信息,会使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决策,从而使其受到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