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孩子的攀比心理
孩子爱与人攀比怎么办 - 不良矫正
孩子爱与人攀比怎么办 - 不良
矫正
第一、家长要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一忌拿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孩子来比。
很多父母在训导孩子时,常会拿别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比较,这样的刺激只会让孩子消极,并催生攀比心理。
每个家庭的教育背景、生长环境都不同,也没有什么可比性。
二忌大人之间比较。
不拿自己的工作、能力、表现等去跟别人比较,要影响并引导孩子学会自己跟自己比,学会拿自己的这次跟上次比,今天跟昨天比。
第二、不溺爱孩子
作为家长,不要给孩子一切他想要的东西,这样,很容易养成幼儿过度的自我中心的心理,不能对孩子千依百顺,娇生惯养、姑息迁就,很容量造成攀比心理惯性,不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发育。
第三、教会孩子学会理财
培养孩子的价值观念,让孩子知道父母的薪水和每月支出的标准。
给孩子买东西时由孩子自己来付钱,让他学会记账,了解自己的索取与父母的付出。
这不仅能让孩子懂得感恩、节制消费,还能培养其家庭责任感。
第四、正确引导孩子的攀比
当孩子攀比时,父母可以告诉孩子不是不可以攀比,而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攀比的条件,从而巧妙地将攀比变成动力。
如:孩子跟别人攀比新衣服新鞋的档次,父母就可
以鼓励孩子积攒零花钱自己购买新衣服,从而形成节约意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第五、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正确教导,家长、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影响。
因此,作为家长、老师应该从自身做起,时刻为幼儿做好表率,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父母如何处理孩子的攀比心理
父母如何处理孩子的攀比心理在当今社会,孩子们往往面临着种种竞争和攀比的压力,这些来自同龄人的压力经常会产生攀比心理。
对于父母来说,如何正确处理孩子的攀比心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一些可行的方法,帮助父母有效地应对孩子的攀比心理,培养其健康的心态。
1. 推崇价值观父母可以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念,让他们明白物质并不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通过教育和引导,父母可以让孩子明白友善、助人为乐、勤奋等品质才是真正重要的。
2. 培养自信心孩子攀比心理的背后通常是对自己能力和价值的不自信。
因此,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潜力和兴趣爱好。
通过亲身示范和赞美的方式,帮助孩子建立起积极的自我形象。
3. 强调个体差异父母应该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才能和优点,无需与他人攀比。
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独特之处,尊重和珍视每个人的个体差异。
这样能够让孩子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不仅仅来自于比较,而是源于自身的努力和特长。
4. 鼓励合作与团队精神父母可以提供各种机会让孩子参与团队活动,例如体育运动、学校社团等。
这些活动能够让孩子明白合作与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关爱他人、合群和分享的能力。
当孩子明白成功不仅仅是个体的成就时,攀比心理也会减少。
5. 做出适当的引导和监督父母要注意观察孩子在学校、社交圈以及互联网上的行为,及时发现和引导孩子在攀比方面的问题。
通过与孩子进行深入的交流和互动,父母可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需求,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心态和价值观。
总结起来,处理孩子的攀比心理需要父母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引导。
父母应成为孩子的榜样,积极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强调个体差异、鼓励合作与团队精神以及做出适当的引导和监督,都是培养孩子健康心态的有效方法。
通过这些努力,孩子将有能力克服攀比心理,发展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父母如何处理孩子的攀比行为
父母如何处理孩子的攀比行为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和未来,然而,很多家长都不得不面临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孩子的攀比心理和行为。
攀比是指孩子在思想上或行为上模仿或追随同伴,相互攀比身份、成绩、物质等方面的一种行为。
这类行为通常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社交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孩子的攀比行为呢?一、追求平等而非一切上进当孩子在家中或学校中表示出对同伴的攀比行为时,父母首先要营造一个平等、尊重差异的环境。
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擅长,没有必要去攀比别人。
同时,父母也要教育孩子,追求进步和自我提升是积极向上的行为,但是一切都应该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之上。
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攀比行为通常源于对物质和外在表现的追求,因此,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可以与孩子一起探讨和反思,什么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通过讨论,孩子会逐渐明白,内在的品质和努力才是决定一个人价值的真正因素。
在教育过程中,父母还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孩子的攀比行为往往与他们的情感需求有关。
父母应该细心观察孩子的情感变化,并及时给予关注和支持。
当孩子过度攀比时,我们要尽量帮助他们调节情绪,教导他们学会自我调节和放松。
此外,父母还可以通过积极的亲子互动,加深与孩子的情感联系,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从而减少攀比行为的发生。
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攀比行为往往是孩子心理不自信的表现。
因此,父母需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参与自己擅长的活动,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同时,家长还应该指导孩子设定适合自己的目标,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从而减少攀比的需求。
五、引导孩子正确对待攀比攀比行为在当今社会是难以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正确引导孩子的态度和行为,使其更好地应对。
父母可以在日常教育中,教导孩子辨别攀比行为的负面影响,并帮助他们学会正确对待攀比。
学生攀比心理的对策
学生攀比心理的对策
学生攀比心理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可能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如压力增加、自尊心受损等。
以下是一些对策,帮助学生应对学生攀比心理:
1. 培养自信心:学生应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不需要与他人攀比。
培养自信心可以通过认识自己的长处、设定合理的目标和专注自己的成长等方式来实现。
2. 培养兴趣爱好:学生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深入学习和探索,这样能够提高个人的专业能力,减少对他人的攀比。
同时,兴趣爱好也能够带来快乐和满足感。
3.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积极向上的朋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互相支持和鼓励,可以减少攀比心理的影响。
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成就和困惑,互相倾听和理解,能够增强自我认同感。
4. 设定合理目标: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设定合理的目标,并分解为可行的步骤,逐步实现。
这样能够更好地专注于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减少对他人的攀比。
5. 接受失败和挫折:失败和挫折是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学生应该学会接受失败,并从中吸取教训。
意识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发展速度和优势领域,不必过度关注他人的成功和成就。
6. 寻求支持:学生可以向家人、老师、辅导员或心理咨询师等寻求支持和帮助,分享自己的困惑和压力。
他们可以提供建议和鼓励,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攀比心理。
最重要的是,学生要明白自己的价值不仅仅取决于与他人的比较,而是应该以个人的成长和进步为核心。
解决幼儿攀比心理的方法
解决幼儿攀比心理的方法幼儿攀比心理是指幼儿在和同龄人比较时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包括对外貌、能力、物质等方面的攀比,这种心理会给幼儿的健康成长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家长和教师需要采取一些方法来帮助幼儿解决攀比心理,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以下是一些解决幼儿攀比心理的方法:1. 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自信心是抵御攀比心理的重要保障,因此家长和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要给予幼儿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可以鼓励幼儿参加一些小型的比赛或活动,让他们在取得成绩时感受到成功和自豪,从而增强自信心。
2. 不断强调个体差异家长和教师要不断强调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特长,不能用同一标准来衡量每个幼儿。
可以通过故事、绘本等形式向幼儿传达这一理念,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要多次告诉幼儿,攀比只会让自己变得不快乐,应该珍惜自己拥有的东西,努力做到更好。
3. 建立公平的奖励机制在家庭和学校中都应该建立起公平的奖励机制,不要只关注成绩和外表,对幼儿的努力、进步和态度也应给予肯定和奖励。
这样可以让幼儿体验到不同方面的成功,从而减少攀比心理的发生。
4. 鼓励孩子学会分享攀比心理的产生与幼儿的欲望和自私有关,因此要培养幼儿学会分享和关心他人。
可以通过组织团体活动、开展公益活动等方式让幼儿感受到分享的快乐和价值,从而减少攀比心理的发生。
5. 倡导平等教育理念教育机构要倡导平等教育理念,不应只注重学业成绩,而是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全面发展。
通过多种教育手段和方式,培养幼儿的多方面能力,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从而减少攀比的发生。
6. 引导幼儿正确看待物质在物质丰富的社会里,幼儿很容易受到物质的诱惑,而产生攀比心理。
家长和教师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物质,让他们明白物质并不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要注重内在品质和精神追求。
7. 父母要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榜样,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
学生攀比心理的对策
学生攀比心理的对策
1. 教育引导:通过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
学校可以开展相关课程或活动,让学生了解攀比心理的危害,培养他们理性消费和珍惜资源的意识。
2. 家庭教育: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消费行为,与孩子进行沟通,教育他们理性消费,避免过度攀比。
3. 自我认知: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需求和欲望,以及它们与攀比心理之间的关系。
通过培养自我意识,学生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减少攀比心理的影响。
4. 培养个性: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培养他们的个性和自信心。
当学生专注于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时,他们将更少关注与他人的比较。
5. 社交媒体管理: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社交媒体,避免过度沉迷于虚拟世界的比较。
同时,学校和家长可以加强对学生使用社交媒体的监督和引导。
6. 营造平等氛围:在学校和家庭中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每个人的价值和独特性都是平等的。
这样可以减少学生之间的攀比行为。
7. 心理咨询支持:对于那些已经受到攀比心理严重影响的学生,学校可以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调整心态。
通过以上对策的综合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攀比心理,培养健康的心理和行为习惯。
二年级小明有攀比心理和不诚实我们要怎么劝导他
二年级小明有攀比心理和不诚实我们要怎么劝导他
1、正视孩子的攀比心理
美国育儿专家康德森表示,攀比心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心理,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把孩子的攀比心理引导成为良性竞争意识。
第1步就要正视孩子的攀比心,当孩子出现攀比行为的时候,家长先不要盲目地阻止,先问清孩子攀比的想法。
2、肯定孩子的竞争意识
每个爱攀比的孩子心里都有竞争意识,但是竞争意识过强时就会容易出现嫉妒的心理,这种心理是攀比心的对立面,当孩子出现攀比行为时,家长要肯定孩子的竞争意识,并且鼓励孩子公平的和别人竞争,在这个过程中也会锻炼孩子的勇气。
3、纠正孩子对攀比的错误认知
有些孩子和别人攀比时会产生一些错误的认知,比如说当孩子过度攀比时,会产生嫉妒的心理,这时孩子会见不得别人比他好,这样的心理会导致孩子的性格越来越扭曲,变成一个心胸狭小,没有气度的人。
所以当孩子出现攀比行为时,家长可以问问孩子对攀比的认知,如果有了错误的认知,要帮助孩子加以改正。
如何处理孩子的虚荣与攀比心态
如何处理孩子的虚荣与攀比心态孩子的虚荣与攀比心态是很常见的问题,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物质条件不断提升,社交媒体的普及也加剧了人们的攀比心理。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正确引导和处理孩子的这种心态,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心态。
本文将探讨一些方法和建议,帮助家长有效地处理孩子的虚荣与攀比心态。
1. 建立积极的家庭环境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态度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家长应该创造一个积极的、宽容的家庭氛围。
家长要以身作则,展示出对物质的适度追求,注重内涵的培养,并与孩子一起进行有意义的互动活动。
2. 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虚荣和攀比心态常常源于孩子对他人的看法和他人的评价。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分析事物,培养他们独立判断和决策的能力。
通过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权和责任,让他们学会从内心去评价自己的价值,而不是依赖他人的眼光来决定自己的价值。
3. 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孩子对攀比和虚荣心态往往是因为他们对某些事物或者某些人的认同感较低,渴望通过追求特定的物品或者社交地位来得到别人的认可。
家长可以发现并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独特的价值和成就感。
这样一来,孩子会更加关注他们真正感兴趣的事物,减少对外界评价的依赖。
4. 引导孩子正确看待广告和商品现代社会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广告和商业信息,这些信息会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念。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观看广告,分析广告中的营销手法,并引导他们辨别广告的真实性和消费的合理性。
在购物中,家长也应该教育孩子理性消费,让他们明白质量、功能和实用性才是真正重要的。
5.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攀比心态和虚荣心常常源于对他人的嫉妒和羡慕,缺乏对他人的同情和理解。
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参与公益活动等方式,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能力。
当孩子懂得欣赏他人的优点和成就时,就会更加理解每个人的独特之处,减少攀比的欲望。
总之,处理孩子的虚荣与攀比心态是一个需要耐心和技巧的过程。
应对孩子攀比的方法
应对孩子攀比的方法孩子攀比是一种常见的行为,他们往往会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希望自己能够比其他孩子更好。
这种行为可能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帮助孩子应对攀比行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培养自尊心:孩子攀比的原因之一是缺乏自信心和自尊心。
家长可以通过鼓励孩子参与他们擅长的活动,表扬他们的优点和进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
同时,要教育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价值,不需要与他人攀比。
2.激发兴趣:孩子攀比的行为也可能是由于对其他孩子所拥有的物质或能力的羡慕。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并鼓励他们进行相关的活动。
通过培养孩子的兴趣,他们会发现自己的价值和快乐,并减少对他人的攀比。
3.引导健康的价值观: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关于物质并不是衡量成功和幸福的唯一标准。
可以通过给予孩子适量的物质奖励,同时强调重要的是健康、友谊和良好的品德。
要让孩子明白,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内心的满足,而不是与他人的攀比。
4.培养爱心与感恩:家长可以组织孩子参与一些公益活动,让他们了解到社会的多样性和需要帮助的人们。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孩子会学会关心他人,同时培养感恩之心。
他们会明白物质上的拥有并不代表一切,而是要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5.合理引导亲子沟通: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有效沟通非常重要。
要让孩子感到自己被理解和接受,同时了解他们从攀比行为中所得到的满足感背后的需求。
通过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建议。
6.榜样的力量:家长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
要向孩子展示自己对物质的适度消费和不攀比他人的态度。
同时,要指导孩子认同他人的优点和成就,并鼓励他们从中学习和进步,而不是嫉妒或攀比。
7.鼓励合作与分享:通过鼓励孩子与其他孩子进行合作和分享,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享精神。
这样不仅能够减少攀比的行为,还能培养孩子的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
总之,面对孩子的攀比行为,家长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健康的价值观。
青春期的孩子虚荣心太强,爱攀比,该怎么办?
青春期的孩子虚荣心太强,爱攀比,该怎么办?青春期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阶段,而虚荣心和攀比心理也是这个阶段中常见的现象。
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应对孩子的虚荣心和攀比心理呢?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青春期孩子虚荣心和攀比心理的原因。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外表、穿着、用品等,并希望通过这些方面来获得认可和尊重。
同时,他们也面临着来自同龄人和社会压力,为了融入群体和获得认同感,往往会选择追求时尚、名牌等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帮助孩子缓解虚荣心和攀比心理:一、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明白外表、穿着、用品等并不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标准。
我们可以与孩子一起探讨内在品质和自身价值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关注自己的学习、兴趣爱好等方面,培养自信心和自尊心。
二、引导孩子理性消费家长应该引导孩子理性消费,教育他们购买物品时应该考虑自己的实际需求和财力状况,避免盲目追求时尚和名牌。
我们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培养他们的理财意识和能力。
三、鼓励孩子参与公益活动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与公益活动,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从而减轻自己的虚荣心和攀比心理。
同时,参与公益活动也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当发现孩子有虚荣心和攀比心理时,我们可以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
五、给孩子树立榜样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榜样。
我们应该以身作则,不盲目追求物质享受和时尚潮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念。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故事来教育孩子如何理性消费和看待物质诱惑。
六、培养孩子的自我认同感自我认同感是帮助孩子缓解虚荣心和攀比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就感和自信。
怎么教育孩子物质攀比心理
怎么教育孩子物质攀比心理教育孩子避免物质攀比心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因为这种心理可能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和心理健康。
以下是一些指导原则和方法,帮助家长和孩子共同应对物质攀比的问题。
首先,家长自身的态度至关重要。
家长应该以身作则,避免在孩子面前过分强调物质财富和外在形象。
家长的消费行为和价值观会直接影响孩子,因此,家长应该展现出对物质的合理态度和对内在品质的重视。
其次,教育孩子认识到物质并不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标准。
可以通过阅读、讨论和实际行动,让孩子明白,一个人的品格、才能和贡献才是更重要的。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让孩子体会到帮助他人和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快乐。
接着,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学会感恩和珍惜。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比如整理玩具、节约食物等,让孩子体会到自己所拥有的已经足够,学会珍惜现有的资源。
此外,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发展个人兴趣和特长。
鼓励孩子在艺术、体育或学术等领域发展自己的兴趣,这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还能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才能。
同时,家长应该教育孩子理性消费。
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购物计划,讨论购买物品的必要性和价值,让孩子学会区分需要和欲望,理解金钱的来之不易。
家长还可以通过开展家庭会议,让孩子参与家庭决策,了解家庭的经济状况,教育孩子如何合理分配家庭资源,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理财能力。
最后,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与不同背景的人交往,拓宽视野。
让孩子了解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必盲目攀比。
总之,教育孩子避免物质攀比心理需要家长的耐心引导和榜样作用。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独立思考和自我价值感,从而在物质丰富的社会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解决幼儿攀比心理的方法
解决幼儿攀比心理的方法幼儿阶段是孩子成长发展中非常关键的阶段,幼儿时期的经历和教育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幼儿教育中,父母和教育者经常会遇到幼儿攀比心理的问题,这种心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解决幼儿攀比心理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介绍一些解决幼儿攀比心理的方法。
一、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孩子攀比的心理往往源自于对比他人的物质和成就上的好奇和羡慕,父母和教育者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让孩子尽可能地独立完成一些事情,比如整理自己的玩具、收拾自己的房间、做一些简单的家务等,让孩子体会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从而减少对他人的攀比。
二、倡导分享和合作父母和教育者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倡导孩子的分享和合作意识,让孩子懂得与他人合作和分享的重要性。
通过组织一些小组活动、游戏等,让孩子们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和分享的乐趣,从而让他们懂得团结合作的力量,减少对他人的攀比和嫉妒。
三、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失败和挫折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失败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父母和教育者要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失败和挫折。
要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长处和短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而不是通过攀比去评价自己。
只有通过努力和坚持,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和快乐。
四、注重对孩子的情感教育教育者和家长应该注重对孩子的情感教育,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宽容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帮助孩子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减少攀比和嫉妒的消极情绪,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攀比心理带来的困扰。
五、引导孩子正确的社交观念父母和教育者要引导孩子正确的社交观念,让他们了解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要尊重并欣赏他人,而不是通过攀比来衡量自己的价值。
通过教育孩子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的优点,积极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独立和自信。
解决幼儿攀比心理的问题需要父母和教育者共同努力,通过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倡导分享和合作、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失败和挫折、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孩子正确的社交观念等方法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减少攀比心理带来的不良影响。
2020年如何处理学生的攀比现象
如何处理学生的攀比现象一、家长要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端正消费行为,以身立教。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穿着打扮,作为学生,如果过于讲究穿着、打扮,一味地追求高档、名牌效应,则不是一件好事。
孩子对美的认识往往受父母的影响,甚至将父母的穿着打扮作为效仿的对象。
如果父母的审美情趣低下,以新奇时髦、穿金戴银、穿名牌服饰为美,那么孩子当然就会无师自通,上行下效了。
特别是有些家长受社会上高消费的影响,认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给孩子买高档衣服,甚至买金项链、金手镯,这是应该的,甚至以此炫耀自家的身份、地位或富有,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有的父母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在别的孩子面前“不掉价”。
殊不知,这些家长的行为对孩子是一种误导。
孩子有攀比的心理,说明孩子的内心有竞争的倾向或意识,想达到别人同样的水平或超越别人。
父母就要抓住孩子这种上进心理,改变孩子攀比吃穿、消费的倾向,引导孩子在学习、才能、毅力、良好习惯方面进行攀比。
二、在学校教育中,营造良好的氛围、利用攀比的积极因素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格外希望得到尊重和重视,想通过攀比获得幸福感、自豪感,获得别人的承认。
但中学生中的拜金主义之风对学生的思想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通过说教的方式显然不足以让学生折服,那么就做转换教育方式的尝试,让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并及时捕捉和利用信息作为教育载体,让被教育者能有所触动。
如:班级开展活动,要求每位同学从节约点滴做起,不浪费一粒粮食,不浪费一滴水;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比家庭比学习、不比基础比进步、不比吃穿比节俭、不比名牌比朴素、不比享受比爱心;常思父母辛苦,常怀感恩之心,弘扬节俭美德,特别是设立了“节俭光荣”这一特殊奖项。
四、让学生在积极攀比中不断超越自我在攀比中超越自我,首先要解决的是“敢比”问题。
鼓励学生敢于同比自己高、比自己强、比自己先进的人比。
在攀比中超越自我,其次要解决的是“会比”问题。
孩子爱攀比家庭教育方法
孩子爱攀比家庭教育方法攀比心理在孩子中是常见的现象,它可能源自孩子的自尊心、竞争意识或是对他人拥有的东西的渴望。
作为家长,引导孩子正确看待攀比,培养他们的自尊和自信,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一环。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帮助家长应对孩子的攀比心理:1.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不盲目追求物质享受,不经常在孩子面前讨论物质比较,而是强调内在品质和个人成就的重要性。
2. 培养感恩心态:教育孩子学会感恩,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无论是物质还是非物质的,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同样宝贵。
3. 鼓励自我认知: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潜力,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个性和才能,而不是盲目跟随他人。
4. 提供多样化的比较标准:教育孩子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比较不应该仅限于物质层面,更应包括知识、技能、性格等方面。
5. 开展家庭讨论:定期与孩子进行家庭讨论,讨论攀比心理的负面影响,以及如何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和自尊心。
6. 设定合理的期望值:家长应设定合理的期望值,避免对孩子施加过多压力,让他们明白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7. 提供积极的支持:当孩子在某方面做得好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支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8. 引导孩子参与社会服务:通过参与志愿服务等社会活动,让孩子体验帮助他人的喜悦,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9. 教育孩子学会尊重:教育孩子尊重每个人的不同,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尊严。
10. 定期进行情感教育:通过阅读、观影、讨论等方式,引导孩子理解情感的多样性,学会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感。
结尾:通过上述方法,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自尊和自信,从而减少攀比心理的负面影响。
重要的是,家长需要耐心和持续的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共同面对成长过程中的各种挑战。
记住,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价值不应该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衡量。
孩子青春期虚荣心强如何引导
孩子青春期虚荣心强如何引导?1、家长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作为家长,以身作则很重要,想让孩子不贪慕虚荣,自己就也要实实在在。
尤其是对年纪小一点儿的孩子来说,家长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家长要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嫌贫爱富或是做没有意义攀比的事情,为孩子做榜样,不要动不动就给孩子买昂贵的衣物、玩具或学习用品等,教育孩子不攀比、不比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引导孩子改变孩子攀比的方向。
如果一个下朋友有攀比心理,那么说明他的内心有和他人竞争的意识,想超越别人,所以,家长要适时抓住孩子的这种竞争意识,将孩子比吃穿、比消费的倾向引导成在学习和好习惯等方面的攀比。
3、不要纵容孩子的消费欲。
很多家长视对于孩子提出的要求,恨不得每一样都要去满足,要什么就买什么。
殊不知,父母对孩子过分的宠爱和容让,很容易就让孩子产生攀比心理。
家长如果没有原则地给予满足,必定会助长孩子的攀比之心。
因此,即使家庭条件挺好,家长都不要放纵孩子的消费欲,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孩子,逐步纠正孩子的虚荣心。
4、每到孩子生日、每逢春节等有纪念意义的特殊日子,赠送一本励志青年成长成才的书籍,丰富孩子的书屋,让书中的奋进不狂的人物使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如《青少年最喜爱的励志故事》、《让孩子受益一生的中外励志故事100篇》等。
让精神食粮、精神营养占据孩子的脑海心田,赤化、润化、净化孩子那充斥污秽、铜臭味的心灵。
5、时不时在孩子书桌、卧室及饭桌显要墙壁上挂着、替换励志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有意无意地让其受到启迪。
如:“一个人可以非常清贫、困顿、低微,但是不可以没有梦想。
只要梦想一天,只要梦想存在一天,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处境。
”(奥普拉)“人生难得是青春,要学汤铭日日新。
但嘱加鞭须趁早,莫抛岁月负双亲。
”(袁玉冰)6、告诫孩子,美好的事物都是通过智慧和辛勤的劳动换来的,不能凭空想象。
7、鼓励孩子以正当方式,通过个人努力来赢过别人;同时要注意别让孩子压力过大,防止钻牛角尖,必要时要安慰他,让他放松心情。
解决幼儿攀比心理的方法
解决幼儿攀比心理的方法幼儿攀比心理是指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即因为在年龄、外貌、家庭条件等方面的不同而产生的比较心理。
这种心理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和成长。
家长和老师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幼儿解决攀比心理,培养其积极健康的心态。
以下是一些解决幼儿攀比心理的方法。
家长和老师应该认真倾听幼儿的心声。
幼儿在攀比心理上常常会有一些矛盾和困惑,这时候家长和老师应该耐心倾听,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
只有真正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才能有效帮助他们解决攀比心理。
建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是解决幼儿攀比心理的关键。
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要过分夸奖和批评孩子,而是要给予他们正确的认可和鼓励,使他们建立起积极健康的心态。
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不要在孩子面前过分攀比物质,要以身作则,做幼儿的榜样。
接下来,引导幼儿正确对待竞争。
竞争是无法避免的社会现象,幼儿也应该面对各种竞争。
家长和老师要引导幼儿正确对待竞争,让他们明白竞争是为了自我进步而不是攀比他人。
幼儿在竞争中获得成绩时,要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奖励,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努力是有价值的,而不是为了取悦他人。
营造和谐的家庭和学校环境也是解决幼儿攀比心理的重要途径。
家长和老师要营造和谐的家庭和学校氛围,让幼儿感受到家庭和学校是一个温馨、和睦的地方,不会因为自己与他人的差异而感到困惑和焦虑。
只有在和谐的环境中,幼儿才能健康成长,避免攀比心理的产生。
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也是解决攀比心理的有效途径。
通过讲故事、教育游戏等方式,教导幼儿怎样做一个懂得分享和乐于助人的人,让他们懂得在攀比中体验到快乐。
家长和老师也要注重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教导他们珍视每一个人的独特性,尊重他人,培养他们良好的价值观念。
解决幼儿攀比心理的方法有很多,教育的方式也需要与时俱进,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方法适合他们。
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忽视幼儿攀比心理的影响,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怎样教育孩子不要攀比和自卑
怎样教育孩子不要攀比和自卑?1、在生活中不要无条件的满足孩子的全部要求虽然说家庭条件差的孩子爱攀比,但并不是所有家庭条件差的孩子都爱攀比,很多孩子知道自己的家庭情况,所以选择不给家里添麻烦。
但是有的孩子由于在生活中父母满足他的所有要求,所以他根本不会管自己家庭情况到底如何。
面对这种孩子,父母不应该无条件满足孩子的要求。
2、父母以身作则,不要攀比父母是孩子第1个模仿的对象,很多父母为人处事就非常喜欢攀比,在家庭聊天时会把这种爱攀比的思想间接的传输给孩子。
尤其是现在很多父母对孩子进行的是功利教育,比如在孩子学习兴趣爱好时,父母却对孩子说参加比赛必须要赢,这就是孩子认为功力已经大于兴趣了,这就导致孩子会在其他事情方面也总想攀比。
3、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家长需要学习和增长这方面的知识,增加主动性,避免盲目性。
应该了解,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怎样为孩子起一些好的带头作用,为孩子创建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
让家庭中消极的影响尽可能少些,积极的影响尽可能多些。
科学的教养方法可以让我们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少走弯路,淡化攀比。
4、父母正确引导孩子的攀比心理攀比心理是每个正常人都会出现的内心活动,攀比心不分好坏,正确的攀比心理会给人带来一种积极影响,而错误的攀比心理,给人带来的则是坏影响。
父母可以将孩子的攀比心引导在学习上面,与人比学习而不是与人比奢侈品。
将孩子的攀比心理引导在正道上面,会使孩子的生活越来越有动力。
5、夫妻和睦很重要父母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在夫妻关系和睦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性格会更加的开朗活泼,内心更多的阳光。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性格影响挺大,作为父母,应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会对孩子性格有深远影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更多耐心,更多微笑,来面对孩子成长遇到的一切事情。
孩子攀比和自卑的原因:一、父母溺爱孩子父母的溺爱也是导致孩子出现攀比心理的罪魁祸首之一。
孩子生下来就受到父母亲人的无尽宠爱,不管他们提出什么要求,都会被无条件满足。
孩子出现攀比心理家长怎么做
孩子出现攀比心理家长怎么做?1、父母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跳水皇后”郭晶晶虽嫁入豪门,却身体力行地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
很多时候,孩子成了什么样,不是看家庭经济怎么样,而是看有着什么样的父母。
如果父母能以身作则,约束自己的言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正确的三观,让他明白学会区分合理需和过分要求,并体会到父母挣钱的艰辛,内心健康自信的孩子自然无需物质的攀比。
2、奖励激励现在孩子生活越来越好,从小什么东西都拥有了。
内心欲望满足的太容易太快,也会把孩子给宠坏了。
家长不妨换一种方式,孩子想要一个东西,我们可以用奖励的方式让孩子获得。
例如孩子学习进步几名,或者每天负责打倒垃圾。
这样的话,孩子的物质需求达到了满足,同时学习又有了进步。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会孩子什么值得去比较,也是修正攀比心理的重要环节。
我们需要教会孩子对比自己的过去和现在,而非盯着别人不放。
多跟自己比较,我成长了吗?我跟去年有什么不同?我有什么样的收获和进步?不仅可以促进孩子形成正向的比较,还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反思能力。
如果有时间带孩子去乡下劳作、去做志愿者,让孩子知道什么是真正有意义的人生,让孩子去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满足感,而不是被攀比的小怪物追着跑。
另外,让孩子明白赚钱不易也是很有意义的。
4、把握好度家长和老师要共同培育,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适当的给予鼓励和支持,保护幼小的心灵。
如果孩子因为刚上幼儿园而害怕新环境或陌生人的话,家长可以购买和其他小朋友一样的书包和玩具,鼓励孩子上学。
此外,家长也不能过分的溺爱独生子女,若是满足于他们想要的一切,长时间下去会养成过度的自我中心心理。
家长必须做到不能对孩子百依百顺以及娇生惯养,若过度迁就的话可产生攀比心理,从而影响身心健康。
孩子出现攀比心理的原因:1、人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攀比心理攀比心是人类本身就存在的一种心理,适当的攀比可以促使人进步,但过分的攀比会使人迷失心智,损害身心健康。
2、父母的穷教育随着生活越来越好,孩子的能够享受到的物质需求,越来越丰富。
【儿童攀比心理的应对】如何应对儿童攀比心理
【儿童攀比心理的应对】如何应对儿童攀比心理*导读:攀比在儿童当中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但儿童心理还不够成熟,往往容易出现盲目的攀比,因此儿童攀比心理的应对是父母要了解的。
那么,今天小编就为你介绍儿童攀比心理的应对:在儿童心理的发展过程中,攀比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儿童出现攀比心理是正常的。
当一个个体需要从他人身上获得各种信息来定义自己的时候,他就会情不自禁地与周围的人相比较。
攀比心理中,其实包含着一种竞争意识。
至于怎样帮助孩子改掉攀比心理,而又不伤害其自尊心,可以试试以下几个方法:反攀比。
孩子在攀比时最典型的理论就是别人都有,所以我也要有。
对付这样的孩子,快速生效的办法是反攀比。
当孩子说自己的电脑不如别人时,妈妈可以反问:你们班每个同学都有电脑吗?这样的问话促使女儿想到:有些同学还没有电脑呢。
反攀比就是用孩子已有的玩具、物品或者特长来和没有的人比,让孩子知道自己有的东西别人没有,自己有的专长别人也没有。
这样,孩子的心理会平衡一些。
此时,家长再给孩子讲些道理,告诉孩子每个人的条件是不同的,所获得的东西、具备的能力也不相同。
有些东西可以比,但有些东西不能比。
改变攀比兴奋点。
孩子有攀比心理,说明他内心有竞争意识,想达到别人同样的水平或者超过别人。
家长要抓住这种上进心理,改变孩子比吃、比穿的消费倾向,引导孩子在学习、才能、毅力、良好习惯等方面进行攀比。
家长要注意的是:改变攀比兴奋点不是一件容易事,要机智地想办法,避免生硬转移。
例如,当孩子和同学比穿着的时候,有的父母生硬地说:人家有钱,你家没钱,有本事你就和人家比学习,将来超过他,赚大钱了自己买新衣服。
这样的话只能让孩子感到不如他人,甚至产生自卑心理。
把攀比变成动力。
如果家长找好结合点,可以引导孩子将攀比变成动力。
比如,引导孩子自己动手将功能落后的电脑,改装成功能先进的电脑。
自己和自己比。
孩子在和他人的相处中,通常会拿自己和别人做比较,也常常会在比较中产生自卑感。
如何教育孩子的攀比心理
如何教育孩子的攀比心理攀比心理,是刻意将自己在智力、能力、生活条件等方面与别人进行比较,并希望超越别人的一种心理状态。
孩子有攀比心理如何教育呢?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教育孩子不要攀比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教育孩子不要攀比的方法1.家长、教师要把握其程度,适时给与鼓励,保护童心。
幼儿是正发育的幼苗,需要家长、教师的灌溉培育,浇水过多会使幼苗淹没,营养过剩会停滞不前,因此,家长、教师要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把握程度,适时给予鼓励,保护其童心。
例如:幼儿刚上幼儿园怕陌生人、新环境,不愿上学,家长就可采取买与小朋友同样的书包来鼓励其上幼儿园,要抓住幼儿攀比心理适可为止,鼓励向上。
2.年轻父母不要过分疼爱独生子女,防止出现攀比惯性。
作为父母不要给孩子一切他想要的东西,这样很容易养成幼儿过度的自我中心的心理,不能对孩子百依百顺,娇生惯养.姑息迁就很容易造成攀比惯性,以致变成贿赂幼儿,不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发育。
3.从家长、教师自身做起,从小培养幼儿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俗话说:大狗爬墙,小狗学样。
这说明了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长、教师的正确教导。
幼儿的成长是在你的身边开始的,你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影响,因此,作为家长、教师应从自身做起,自己不要存在着攀比别人的心理,要时刻为幼儿做表率。
4.运用合理的方法来处理攀比问题。
当幼儿出现攀比现象时,作为家长、教师应当视其情况做出合理的教育,用巧妙的方法来处理幼儿的攀比问题。
如何引导儿童远离攀比心理,家长要引导孩子在积极正面的地方有攀比心,例如学习、品行、技能等,切勿让孩子往追求物质、不良行为等方向发展;其次,家长要鼓励孩子以正当方式,通过个人努力来赢过别人;同时要注意别让孩子压力过大,防止钻牛角尖,必要时要安慰他,让他放松心情。
心理专家认为,孩子有攀比之心是很正常的。
事实上,孩子提出每一个"我也要……"都是经过缜密思考的,这时家长就要注意正确引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对待孩子的攀比心理
昨天,小木凳在临睡的时候对妈妈和爸爸说:妈妈,其实我都有点嫉妒了。
小家伙絮絮叨叨的接着说:她的好朋友雅琪,有自己的一间漂亮的卧室,墙上面全都画满了美丽的贝尔公主、白雪公主、灰姑娘、美人鱼公主等等,一个公主一面墙。
她的卧室外面,还有一个好大好舒服的阳台,还有一个大箱子,里面全部装满了美丽的芭比娃娃。
她们家的房子是上下两层楼的......为什么我们不能住上下两层楼的房子呢?爸爸妈妈在解释若干以后,嘴干舌燥,终于耐心全无。
想着单位同事孩子的攀比之心,终于狰狞之态毕露。
小家伙也终于在泪花纷纷中进入迷惑的梦乡。
小人梦了,大人可睡不着了。
问题出来了,足球出了底线,要怎么才进把球拿回来,继续开始比赛呢?
今天学习了一下,发现,其实,这是人正常的心态。
大家都想过好日子,这没什么不对呀!关键是家长要怎么引导的问题。
以下是学习的内容。
其实孩子有攀比心理很常见,不要认为孩子有攀比心理就要对其制止。
在心理专家看来,家
长应抱以平常心看待,而且说不定还能变“坏事”为“好事”,借此培养孩子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孩子的沟通、与人交往能力。
对于孩子来说,攀比不一定都是坏事,问题在于父母向哪个方向引导。
当孩子提出要求,家长不要大惊小怪,家长不应武断制止,应先耐心听听他们到底想什么。
孩子天真幼稚的天性为攀比提供心理基础。
由于不太了解人的需要和满足是要受一定条件制约的,充满好奇心的孩子往往借助学习模仿对象提出各种要求,比如别人有了漂亮的书包、笔盒、衣服、玩具,他(她)也想要,通常在大人看来孩子这样提要求无理取闹,几句“不行,不能买,要听话”就将孩子打回去了。
“武断地阻止孩子,会让他们因害怕被批评,而越来越不敢说实话,变得谨小慎微,家长从而丧失了一个了解孩子的好机会。
”相反孩子如果没主动提要求,将心思藏起来,性格内向,未必是好事。
攀比心理或是源自家长
攀比的内容有各式各样,可能比谁有好吃的、玩具高级,也可能攀比成绩、攀比交际能力。
“对于纯粹提出物质要求的孩子,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帮助其建立更强大的内心,”内心不够有力量的孩子,往往不自信,容易因一两件小事物而自卑,希望在攀比中获得自信。
有时候,孩子内心不够有力量很可能源于自己父母。
有些家长本身很要强或是家中经济不太宽裕,怕自己的孩子受人欺侮,让人瞧不起,当孩子说某某有什么东西时,父母便迫不及待为自己的孩子买一份,哪怕自己再苦再累也在所不惜,这也是导致孩子产生攀比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攀比心理是很正常的。
因为当一个个体需要从他人身上获得各种信息来定义自己的时候,他就会情不自禁地与周围的人相比较。
攀比心理中,其实包含着一种竞争意识。
至于怎样帮助孩子改掉攀比心理,而又不伤害其自尊心,可以试试以下几个方法:
一、反攀比。
孩子在攀比时最典型的理论就是“别人都有,所以我也要有”。
对付这样的孩子,快速生效的办法是反攀比。
就是用孩子已有的玩具、物品或者特长来和没有的人比,让孩子
知道自己有的东西别人没有,自己有的专长别人也没有。
这样,孩子的心理会平衡一些。
当孩子说“自己的电脑不如别人”时,妈妈可以反问:“你们班每个同学都有电脑吗?”
这样的问话促使女儿想到:有些同学还没有电脑呢。
家长再给孩子讲些道理,告诉孩子每个人的条件是不同的,所获得的东西、具备的能力也不相同。
有些东西可以比,但有些东西不能比。
比如:当孩子埋怨老师经常表扬某同学时,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研究,列出这个同学的优点,让孩子暗中努力和同学比一比,看能否超过他。
二、改变攀比兴奋点。
孩子有攀比心理,说明他内心有竞争意识,想达到别人同样的水平或者超过别人。
家长要抓住这种上进心理,改变孩子比吃、比穿的消费倾向,引导孩子在学习、才能、毅力、良好习惯等方面进行攀比。
家长要注意的是:改变攀比兴奋点不是一件容易事,要机智地想办法,避免生硬转移。
例如,当孩子和同学比穿着的时候,有的父母生硬地说:“人家有钱,你家没钱,有本事你就和人家比学习,将来超过他,赚大钱了自己买新衣服。
”这样的话只能让孩子感到不如他人,甚至产生自卑心理。
其三、把攀比变成动力。
当孩子攀比时,父母可以告诉孩子不是不可以攀比,而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攀比的条件,从而巧妙地将攀比变成动力。
如:孩子跟别人攀比四驱车的数量和档次,父母就可以鼓励孩子积攒零花钱自己购买四驱车,或者进一步引导孩子查找资料、购买四驱车零件进行组装,从而形成节约的意识,养成动手动脑、发明创造的良好行为习惯。
其四、纵向攀比。
孩子在和他人的相处中,通常会拿自己和别人做比较,也常常会在比较中产生自卑感。
此外,总和他人比较,孩子容易缺乏自主性和独特性。
不妨多鼓励孩子自己和自己比。
例如,让孩子今天和昨天比,这个月和上个月比,本学期和上一学期比。
在特殊的攀比中,孩子会经常看到自己的进步,原来不会的拼音现在都会了,原来不认识的字现在都认识了,原来不懂的道理渐渐地懂了。
这些比较可以让孩子获得自信,并在欣赏自己的过程中努力超越他人。
如果家长找好结合点,可以引导孩子将攀比变成动力。
比如,引导孩子自己动手将功能落后的电脑,改装成功能先进的电脑。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为孩子经常跟别的孩子攀比伤透了脑筋。
教育专家表示,孩子攀比时,家长不能简单说“不”,要学会“借题发挥”。
谈到攀比,孩子们关注物质的、外在的东西比较多:谁的零花钱多出手大方、谁穿的衣服
时髦、谁的学习用品新潮、谁的生日过得气派等,会成为一些孩子炫耀的资本和周围孩子们追逐的目标。
家长为了顾及面子满足孩子在这些方面的要求,会助长孩子的高消费,应当避免,但也不能简单地说“不”。
父母当面对孩子盲目攀比的时候,可以“借题发挥”,引导孩子转移“兴奋点”,比如物质上的攀比是以“拥有”或“享受”为标准,还可以选择新的比较维度:谁的零花钱花得更有意
义、谁穿的衣服美观大方又舒服、谁的学习用品更有利于学习、谁的生日过得简朴又与众不同;另外,在学习上比,谁进步的幅度大,谁勤于思考回答问题最积极;在人际关系上比,谁的朋友多,谁与同学的关系最好……使孩子从中建立正确的价值判断。
明智的父母应当鼓励孩子在自身可控的范围内做出努力,认识自己的潜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合理调整目标,寻找通过自己的努力超过别人的办法。
受“赏识教育”思潮的影响,家长和老师动不动就伸出大拇指说“你真棒”,这种泛滥的表
扬也让孩子容易产生精神上的虚荣,尤其是一些个性好强的孩子,看见别人比自己强,就会受不了。
我觉得,针对“攀比风”,最关键的还是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要帮助他找出优点,培养自信心,让孩子知道他也有让别人羡慕的地方,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平息他的攀比之心。
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对人生有了模糊的认识。
大家对待的方法有很多:
方法一:告诉孩子挣钱的辛苦
1.那是人家爸爸挣的,有本事你自己长大买。
2.别人家富裕是别人家的事情,这都是靠自己努力才得到的。
3.要让孩子从小就知道爸爸妈妈挣钱的辛苦,不要让孩子得到太多的满足。
方法二:把注意力引到学习上
1.我会跟孩子说,读书好的小朋友要比穿得好看的小朋友得到的赞许更多。
2.现在把学习学好,长大了有本事,才能讲享受。
3.家长要引导孩子将物质上的攀比转化到学习上。
方法三:比别人没有的
1.有时我跟孩子聊天时会说到,你们班很多同学的家长比我们有钱,但他们的家长未必都像我们这样了解自己的孩子,也未必有精力像我们这样关注自己的孩子。
2.告诉孩子,很多东西是没办法用一个标准去衡量的,别人拥有的你没有,同样你拥有的也可能是别人所没有的。
3.我的孩子有时会跟我们说,某某某有新鞋,所以我也应该有。
这时候,我就会说,某某虽然有新鞋,可是你有新外套啊。
这个效果挺好,孩子一听就不吱声了。
4.孩子比来比去其实就是想要证明自己比别人强。
所以我们家长要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优点,都有比别人强的东西,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方法四:家长自己不要比
1.一些孩子爱攀比是平时受家长的影响,家长要自己注意自己的举止。
如果家长经常对孩子说,你看那个小朋友比你乖,那个同学比你学习好等等,慢慢地,孩子就会经常跟别人比。
但孩子往往不比学习,会比一些物质上的东西。
所以,我认为家长在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2.我觉得家长特别不能把对孩子的夸奖与外表联系起来。
对孩子的表扬应集中体现在品质上,比如平时谁最爱劳动,谁最爱干净,谁最爱帮助别人等,这样孩子无形中就有了良好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