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散作用

合集下载

大型称重式蒸渗仪测定的冬小麦农田的蒸散规律研究

大型称重式蒸渗仪测定的冬小麦农田的蒸散规律研究

次 数 据 , 量精 度 为 0 1m 测 . m。试 验站 内设 有 自动气
2m 高 2 均 风 速 ( / ) V D为 2 m 高 的饱 和 4h平 m s ;P
水汽 压与 实 际水 汽 压 的 差 ( P ) △ 为 饱 和 水 汽 压 ka ;
象 站 ,每天 进行 气 温 、 度 、 湿 降水 、 高 的风 速 、 2m 太
重要。
生产 , 制订合 理 的作 物 灌溉 制 度 以及 区域灌 溉 需 水
量计 划 , 已经 成 为有 效 利 用水 资源 和 制 订 区域 水 资 源利用 规划 的关键 环 节 ~ 。而作 物蒸 散量 是制 定 区域 灌溉 量 的基 本 依 据 。 因此 作 物 蒸 散 量 的准
壤 水 分 亏 缺 严 重 , 物 蒸 散 量 增 加 速 率 有 所 下 降 。 ) e m nMo t t 作 2 P n a — ne h法估 算 的 实 际蒸 散 量 比蒸 渗 仪 实测 值 略 高 , i 怛
两者 的相 关 关 系较 好 。 ) 回 归分 析 , 境 因子 对 冬 小 麦 宾 测 蒸 散 量 影 响 的 大小 顺 序 为 : 辐 射 >空 气 相 对 湿 度 > 3经 环 净
汪 秀敏 ,申双 和 ,韩 晓梅 徐 延 红。 ,
( 南 京 信 息 工程 大学 江 苏 省 农 业 气 象 重 点 实 验 室 , 京 2 04 ;2 南 京 信 息工 程 大 学 应 用 气 象 学 院 , 1 南 l0 4 . 南京 20 4 ) 10 4
摘 要 : 用 大 型称 重 式 蒸 渗仪 实 测 数 据 , 冬 小 麦 蒸 散 耗 水 规 律进 行 研 究。 果 表 明 : ) 利 对 结 1 冬小 麦 的 目蒸 散 量 变化 曲线 呈 单 峰 型 , 中午 大 , 晚小 。 散 量在 分 蘖 期 出现 小 峰 值 , 后 逐 渐 降 低 , 青 后 又 不 断增 大 , 孕 穗 期 土 早 蒸 此 返 在

变蒸散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变蒸散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变蒸散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中药方剂可以说是有很多的种类,变蒸散就是其中的一种,那么变蒸散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柴胡(去芦,洗,
中药方剂可以说是有很多的种类,变蒸散就是其中的一种,那么变蒸散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柴胡(去芦,洗,锉)1两,甘草(炙)1两,人参(去芦,洗,锉)1两,元参(净洗,锉)1两,麦门冬子(去心)1两半,龙胆草半两(若变蒸或常服只1分,随时加减)。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常服去疳。

主小儿体性常热,及变蒸惊热不解,夹热烦躁,时叫泣无歇,乃骨热生疮,面色常黄瘦瘁,不进奶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1小盏,煎至3-5沸,温服,1日3-5服。

【摘录】《幼幼新书》卷八引王(公儿)方
文中不仅给大家介绍了变蒸散的功效作用,还给大家分析了变蒸散是由哪几种中药材组成,对于怎么吃也有所提及,我们可以试着记一下,说不定哪天就能用上。

生活常识分享。

净化空气最强的36种室内植物评述

净化空气最强的36种室内植物评述

页眉内容净化空气最强的36种室内植物评述~在一项美国太空总署(NASA)的研究中,选出了50种能有效去除空气中有毒气体的室内植物。

从这些入选的名单当中,特别选出了36种常见的植栽,分别介绍一下。

内文中除了有植物栽培管理的基本知识外,并依照「净化空气中有毒气体的功效」、「栽培管理的容易度」、「病虫害的抵抗力」、「蒸散作用效率」等四大重点逐一评分,并依总分的高低依序排列。

★「净化空气中有毒气体的功效」(愈多表示愈有效)◆「栽培管理的容易度」(愈多表示愈容易)●「病虫害的抵抗力」(愈多表示愈有抵抗力)▲「蒸散作用效率」(愈多表示效率愈强)蒸散作用效率:指的是植物蒸散作用的速度,蒸散作用率越高,表示其越能有效调节湿度,以及释放更多的阴离子。

棕榈科】1. 夏威夷椰子(Chamaedorea seifrizii)半日照,在植物生长期需给与充分的供水,平日则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高度可达180公分的竹茎椰子,适合置于地面及角落,可以替代竹子使用于室内设计。

「净化空气中有毒气体的功效」★★★★★★★★★「栽培管理的容易度」◆◆◆◆◆◆◆◆「病虫害的抵抗力」●●●●●●●●「蒸散作用效率」▲▲▲▲▲▲▲▲▲2.散尾葵(Chrysalidocarpus lutescens)别名:黄椰子、黄蝶椰子。

半日照浇水,盆土表面已干再浇水。

其需光程度为中度,且喜好湿度略高的环境,非常适合置于室内。

在去除室内有毒气体的功效方面,黄椰子居室内植物之首。

「净化空气中有毒气体的功效」★★★★★★★★「栽培管理的容易度」◆◆◆◆◆◆◆◆「病虫害的抵抗力」●●●●●●●●「蒸散作用效率」▲▲▲▲▲▲▲▲▲3. 棕竹(Rhapis excelsa)耐阴性强,盆土表面已干再浇水。

耐阴性超强的观叶植物,仅*灯光就可以在室内展现丰姿。

通常在中国及日本风味的庭院中应用,若要改变室内环境的气氛,它可是上上之选。

「净化空气中有毒气体的功效」★★★★★★★「栽培管理的容易度」◆◆◆◆◆◆◆◆◆「病虫害的抵抗力」●●●●●●●●●●「蒸散作用效率」▲▲▲▲▲▲▲▲4. 针葵(Phoenix roebelenii)半日照,待土壤干透了后再浇水。

水果蔬菜采后生理特征

水果蔬菜采后生理特征

第二章果蔬采后生理特性败坏变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其一:食品本身所含的酶以及周围环境中的理化因素(温度、湿度、光、气体等)引起物理、化学和生化变化。

其二:微生物活动引起的腐败和病害。

食品保藏方法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保藏无生命的食品,采用控制湿度、控制水分、防腐处理、密封控制一种或几种环境条件来达到保藏的目的。

一种是保鲜,维持生命活动在最低限度。

新鲜水果、蔬菜的贮藏中,植物体本身是活的,有生理机能的有机体。

新鲜果蔬贮藏原则为:1、保持果蔬的生命2、维持果蔬正常的生命活动3、维持果蔬缓慢正常的生命活动第一节呼吸生理一、概念:1、呼吸作用:是指有机体组织在多酶体系的参与下,有机物被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2、类型:植物呼吸有两种类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1)有氧呼吸:吸收空气中游离态氧,将呼吸底物最终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

这是植物的主要呼吸方式,但有的组织处于缺氧状态,气体交换困难,进行无氧呼吸。

C6H12O6+6O2→6CO2+6H2O+2817KJ(2)无氧呼吸:没有游离态氧的参与,消耗的氧从分子间获得,呼吸底物不能彻底氧化,释放的能量也少,只有88KJ。

(3)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见表)二、呼吸强度和呼吸系数1、呼吸强度是衡量果蔬呼吸作用水平的重要指标,是直接关系到贮藏能力大小的主要生理因素。

1公斤新鲜果蔬在1小时内放出CO2的毫克数或吸入O2的毫克数。

单位(mgCO2/公斤.小时)2、呼吸系数(呼吸商)(呼吸率)RQ指呼吸过程中放出的CO2和吸入O2的容积比。

RQ=V CO2/V O2三、影响呼吸的因素(一)果蔬自身的状况1、果蔬种类和品种浆果类>核果类>柑桔类>仁果类叶菜类>果菜类>根茎菜类热带、亚热带果实Q值比温带果实大,遗传特性:晚熟品种>早熟品种2、成熟度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幼龄时期呼吸强度最大,因为:处于生长最旺盛阶段,各种代谢过程都最活跃。

不同生态系统蒸散发研究进展

不同生态系统蒸散发研究进展

刘超,盛超亚,刘俊杰,等.不同生态系统蒸散发研究进展[J ].中南农业科技,2023,44(7):222-228.生态系统在各种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干扰下出现了明显的退化现象[1],主要表现为生态系统结构破坏、功能衰退、生物多样性减少、生产力下降以及土地生产潜力衰退、土地资源丧失等一系列生态环境恶化现象[2,3]。

蒸散发是联系气候、水、热和碳循环的关键生态水文过程,对研究区域水循环和能量平衡极其重要[4,5]。

地球表面每年有60%的降水通过蒸散作用返回到大气中[6],研究蒸散发对天气预报、旱涝监测、水资源和农业管理以及全球变化等领域有重要意义[7]。

蒸散发的研究已出现在多个生态系统中,将生态系统按照形成的原动力和影响力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地、荒漠以及湿地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包括农田和城市生态系统[8,9]。

各生态系统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都承担着重要的作用[10],因此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研究蒸散发都具有重要意义。

蒸散发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0多年前,1802年Dalton [11]基于蒸发面的蒸发速率与影响蒸发诸因素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道尔顿蒸发定律;1926年Bowen [12]基于地面能量平衡方程与近地层梯度扩散理论,提出了波文比-能量平衡法;1939年Wilm等[13]借助近地面边界层相似理论,提出空气动力学法的原型;1948年Penman [14]提出潜在蒸散发的概念;1951年Swinbank [15]借助三维风速仪、红外气体分析仪等探头测定有关物理量的脉动值与垂直风速脉动值的协方差来计算该物理量的垂直湍流输送量,提出了涡度相关法的概念;1953年Penman [16]基于潜在蒸散发提出了单个叶片气孔蒸腾计算公式;1954年Jensen 等[17]提出参考作物蒸散发概念;1965年Monteith [18]加入能量平衡和水汽扩散理论所衍生的表面阻抗模型,从而更新了Penman-Monieth公式;1977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 )明确定义了参考作物蒸发量(ET 0)[19];1979年FAO 基于修正后的ET 0更新了Penman 公式[20];1998年FAO 第56号灌溉和排水文件(FAO-56)使用单一方法计算参考蒸散量(ET 0),提供了基础作物系数表[21];2005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ASCE )环境和水资源研究所参考蒸散标准化任务委员会提供了用于计算天气数据参考蒸散量(ET )的标准化方程以及用于天气数据质量评估和控制的程序[22]。

第四章 蒸发与蒸散 41 蒸发机制

第四章 蒸发与蒸散 41 蒸发机制

第四章 蒸發與蒸散
© KTLee
1
4.1 蒸發機制 蒸發機制是遵循 Fick 第一定律(Fick’s first law) 的水汽分子擴散過程,蒸發量與風速以及水汽壓力 對飽合水汽壓力之差值成正比,其關係可表示為
E = K eVa (es − e )
式中E為蒸發率[L/T];es與e分別為飽和水汽壓力與 水面上層空氣之水汽壓力;Va為風速;Ke為氣體擴 散係數。其中es與T之關係如
第四章 4.1 4.2 4.3 4.4 4.5
蒸發與蒸散 蒸發機制 自由水面之蒸發估計方法 蒸散機制 蒸發散估計方法 減少蒸發散方法
蒸發散是指地表上所有液態或固態的水轉變成大 氣中水汽之歷程,因此其中包含河川、海洋、祼露土 壤以及植物表面等液態水之蒸發現象,以及經由植物 根系吸收水份,而後散失水份於葉面之蒸散現象。
E= Δ En + γ p Ea Δ +γ p
式中E為蒸發率;En為應用淨輻射量計算所得之蒸發 率;Ea為應用質量傳遞法計算所得之蒸發率。若上述 E、En與Ea之單位均為cm/day,則Δ與γp均為mb/℃。
第四章 蒸發與蒸散 © KTLee
9
4.2.5 蒸發皿量測法 決定自由水面蒸發最直接的方法,為利用蒸發皿 量測蒸發率。一般蒸發皿是以鍍鋅鐵或其它合金製成 ,蒸發皿內之水位變化可利用高精度鉤尺量測而得。 美國氣象局之A型陸皿(class A land pan),直徑為4 ft, 高為10 inch;通常皿內水位常保持約7 ~ 8 inch。 自由水面的蒸發量應低於蒸發皿之實際量測量, 所以 E = CpEp 式中Cp為蒸發皿係數(pan coefficient),Ep為蒸發皿實 際量測量;美國之年平均Cp值約為0.7。
[Qs (1 − a ) + Qa ] − [Qb + Qh + Qe ] = Qt

草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草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草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草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广泛分布的生态系统之一,其与气候变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

草地作为碳汇、调节气候的重要因素,在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本文将从碳循环、蒸散作用以及物种适应性等方面,探讨草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一、碳循环草地生态系统在固定大量碳元素的同时,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对抵御气候变化发挥着重要作用。

草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在光能的作用下将其转化为有机碳,同时释放出氧气。

此外,草地生态系统的根系在土壤中储存大量的有机碳,形成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并且为草地植物的生长提供养分。

二、蒸散作用草地生态系统中的植被能够通过蒸散作用调节地表温度,影响大气环流和降水分布。

植被的蒸散作用能够降低地表温度,减少潜热的释放,进而影响大气环流与降水形态。

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草地生态系统的蒸散作用能够有效缓解地表温度上升的趋势,减少热岛效应的形成。

此外,蒸散作用还能够增加大气中的水分含量,促进降水的分布。

三、物种适应性草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具有一定的自适应性,不同物种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也存在差异。

在气候变暖的环境下,一些草地植物具备一定的耐旱能力,适应较高温度的生长环境。

然而,气候变化也会给一些草地植物种群带来挑战,一些原生植物可能会受到非本地物种的竞争压力,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

这种物种适应性的差异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更好地了解草地生态系统在气候变化下的响应机制。

结论草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响应,在减缓气候变化、调节地表温度、影响降水分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草地生态系统所面临的挑战也在增加。

因此,为了保护草地生态系统并发挥其对气候变化的正面响应,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行动。

这包括加强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草地植被,促进植被多样性,提高草地的抵抗力和适应能力。

总之,草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碳循环、蒸散作用、物种适应性等多个因素。

林科大——森林水文学复习题

林科大——森林水文学复习题

林科⼤——森林⽔⽂学复习题⼀、名词(43个):1.森林⽔⽂学:森林⽔⽂学是研究森林⽣态系统对⽔分循环和环境影响(包括对⼟壤侵蚀、⽔质和⼩⽓候等的影响) 的科学。

2.林冠截留量:在降⾬过程的某⼀时段内,从林冠表⾯通过蒸发返回⼤⽓中的降⽔量和降⽔终⽌时林冠层还保留的降⽔量。

等于林外⾬量减去林内⾬量和⼲流量。

3.森林覆盖率:某地区现有森林⾯积占该地区总⾯积的百分率。

4.降⽔量:是指从空中降下来的液态⽔,或融化后的固态⽔,在⽔平⾯上未经蒸发、渗透、流失所聚积的⽔层深度,亦即在⼀定时间内降落在某⼀⾯积上的⽔量,⼀般⽤mm表⽰。

5.⼟壤蒸发:⼟壤中的⽔分沿⼟壤孔隙通过上升和汽化从⼟壤表⾯以⽔汽形式逸⼊到⼤⽓的过程称⼟壤蒸发。

6.降⽔距平:绝对变率是某地实际降⽔量与同期多年平均降⽔量之差,即降⽔距平。

7.降⽔频率:某⼀界限降⽔量在某⼀段时间内出现的次数与该时段内降⽔总次数的百分⽐,叫降⽔频率。

8.降⽔:⼤⽓中的⽔汽以液态或固态的形式到达地⾯的过程,称为降⽔。

9.降⽔强度:指单位时间内的降⽔量,单位为mm/min,mm/h或mm/d。

10.林冠截留作⽤:指降⽔到达林冠层时,有⼀部分被林冠层枝叶和树⼲所临时容纳,⽽后⼜蒸发返回⼤⽓中去的作⽤。

11.林冠滴下⾬量:降⽔过程中为林冠保留,由于表⾯张⼒和重⼒失衡⽽⾃然地或由于风吹动⽽从林冠滴下的部分⾬量。

12.通过⾬量:降⽔过程中,降落到林中未接触树体⽽直接穿过林冠间隙落到林床上的⾬量。

13.⼲流量:⼤⽓降⽔过程中,有⼀部分⾬量从林冠枝叶体转到树⼲流⼊地表形成树⼲径流,称为⼲流量。

14.林内降⾬量:由林冠间隙直接降落到地⾯的林冠通过⾬量和从林冠枝叶体表⾯降落⾄地⾯的林冠滴下⾬两部分⾬量组成;也即林外降⾬量去除林冠截留量和⼲流量后的⾬量。

15.林外降⾬量:在降⾬继续期间某段时间内林冠上空的⾬量即林外⾬量(或实际⾬量) 。

16.截留率:降⾬时段内林冠截留量占林外降⾬量的百分⽐。

植物气孔限制值-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植物气孔限制值-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植物气孔限制值-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植物气孔是植物叶片上的微小孔隙,起到调节植物蒸腾作用和二氧化碳吸收的重要功能。

植物通过气孔与环境进行气体交换,将二氧化碳吸收进入植物体内,并释放出氧气和水蒸汽。

植物气孔限制值是指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能够维持正常生长和代谢所需的最低气孔开度。

由于植物在干旱、高温等环境下需要减少水分蒸腾,因此它们会调节气孔的开合程度。

植物气孔限制值可以用来描述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和生理状况。

研究植物气孔限制值的意义在于了解植物应对环境变化的机制和能力。

通过测量植物的气孔限制值,可以评估植物对干旱、高温等胁迫条件的耐受性。

这对于农作物品种改良和环境适应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研究植物气孔限制值还有助于探索植物的生理调节机制,为植物生理生态学提供理论基础。

本文将通过概述植物气孔的功能和意义,进而讨论植物气孔限制值的重要性。

通过总结研究成果,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深入了解植物气孔限制值与植物适应性、生理状态之间的关系,以推动植物生态学和农业科学的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本文共分为三个章节: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将首先概述植物气孔限制值的研究背景和重要性。

然后,介绍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安排,以便读者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最后,明确本文的目的,即要探讨植物气孔限制值的意义和价值。

正文部分包括两个小节。

首先,将详细介绍植物气孔的功能,包括气体交换、水分调节以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其次,将着重讨论植物气孔限制值的意义,即为什么研究植物气孔限制值的阈值对于植物生长和适应环境非常重要。

这部分将回顾过去研究的进展,并提供新的实证研究结果和理论发展。

结论部分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强调植物气孔限制值的重要性和研究的意义。

接着,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利用新技术手段深入研究植物气孔限制值的机制以及在农业和生态方面的应用前景。

通过以上的章节安排,本文将全面探讨植物气孔限制值的意义和价值,为读者提供一个系统的概述,使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

参考作物蒸散量

参考作物蒸散量

参考作物蒸散量参考作物蒸散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参考作物(通常是草地或农田)通过蒸腾作用释放的水分量。

蒸散量是农业生产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它直接影响着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蒸散量的计算通常使用蒸散皿法或蒸散计法。

蒸散皿法是将一个装有一定量水的蒸散皿放置在参考作物旁边,通过测量一定时间内蒸散皿内水位的下降来计算蒸散量。

蒸散计法则是通过测量参考作物周围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风速等)来计算蒸散量。

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气象因素,如温度、湿度、风速和日照等。

温度越高,湿度越低,风速越大,日照越充足,蒸散量就越大。

其次是土壤因素,如土壤含水量和土壤类型等。

土壤含水量越高,土壤类型越透水,蒸散量就越大。

还有作物因素,如作物类型、生长阶段和叶面积等。

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蒸散量也会有所差异。

参考作物蒸散量的研究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以帮助农民合理安排灌溉水量。

通过测量参考作物蒸散量,农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灌溉水量,避免过度灌溉或不足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其次,它可以指导农民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和种植方式。

不同作物对水分的需求不同,通过研究参考作物蒸散量,农民可以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作物品种,提高作物的适应性和产量。

此外,参考作物蒸散量的研究还可以为农业气象预报提供依据,帮助农民做好农事活动的安排。

然而,参考作物蒸散量的研究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数据获取的困难。

蒸散量的测量需要大量的气象观测数据和实地观测数据,而这些数据的获取和处理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其次是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参考作物蒸散量的计算通常依赖于数学模型,而模型的建立和验证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和统计分析,这对于研究人员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总之,参考作物蒸散量是农业生产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它对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具有直接影响。

通过研究参考作物蒸散量,可以帮助农民合理安排灌溉水量,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和种植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的效益。

乔、灌木蒸散量

乔、灌木蒸散量

乔、灌木蒸散量
摘要:
1.乔木和灌木的定义及特点
2.蒸散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3.乔木和灌木的蒸散量比较
4.影响乔木和灌木蒸散量的因素
5.我国乔木和灌木蒸散量的研究现状及意义
正文:
乔木和灌木是构成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植被类型,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乔木是指树身高大,主干明显,分枝较高,寿命较长的木本植物,如杨树、柳树等。

灌木则是指那些没有明显的主干,从地面就开始分枝,高度一般不超过2 米的木本植物,如玫瑰、荆棘等。

蒸散量是指植物通过叶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量,它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生理过程,对植物生长和生态环境具有重大影响。

蒸散量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生产力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乔木和灌木的蒸散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植物种类、生长环境、气候条件等。

一般来说,乔木的蒸散量要大于灌木。

这是因为乔木的高度和树冠面积较大,使得它们能从土壤中吸收更多的水分,并通过叶片进行蒸腾作用。

此外,乔木的叶片面积和厚度通常也大于灌木,使得乔木的蒸散量相对较大。

然而,灌木在生长期和生长环境适宜的情况下,其蒸散量也可以达到乔木的相当水平。

例如,在我国西北地区,由于干旱少雨,乔木生长受限,而灌木
植物却能在此顽强生存,其蒸散量甚至超过了乔木。

我国对乔木和灌木蒸散量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 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这些研究成果为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乔木和灌木的蒸散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和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城市绿地系统对城市温度的调控

城市绿地系统对城市温度的调控

城市绿地系统对城市温度的调控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其中,城市绿地系统对调节城市温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城市绿地系统可以通过蒸散作用降低城市的温度。

植物的蒸散作用可以将水分转化为水蒸气,并释放到大气中,从而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

城市绿地系统中的草坪、花坛、树木等都可以进行蒸散作用,通过释放水蒸气来吸收和分散热量,降低城市的气温。

特别是在夏季,城市的温度往往较高,而城市绿地系统的蒸散作用能够有效地为城市带来降温效果。

其次,城市绿地系统还能够通过阻挡阳光直射减少城市的热量吸收。

城市中的建筑、道路等都能够吸收太阳辐射,进而将热量释放到周围环境中。

而城市绿地系统中的树木、植草等能够在夏季阻挡阳光的直射,减少建筑物和道路的受热面积,从而减轻了城市热岛效应,降低了城市的气温。

此外,树木的荫蔽还能为人们提供阴凉,让人们在炎热的夏季享受清凉。

此外,城市绿地系统还能产生风效应,进一步调控城市温度。

城市中的建筑物往往会形成障碍物,限制了空气的流动,导致城市热量堆积。

而城市绿地系统中的树木、草坪等可以改变城市的风向和风速,形成微风,促使空气流动,带走城市热量,减低城市的温度。

这种风效应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的通风状况,还可以消散空气中的污染物,提高空气质量。

此外,城市绿地系统还能够增加城市的湿度,减轻干燥状况。

城市中的建筑、道路等都会加剧湿度的蒸发,导致空气干燥。

而城市绿地系统中的植物通过蒸散作用释放的水蒸气可以增加城市的湿度,使空气相对湿度升高,减轻人体和动植物的不适感。

尤其是在干燥和炎热的地区,城市绿地系统的湿度调节作用尤为重要。

总之,城市绿地系统对城市温度的调控是多方面的。

通过蒸散作用降低温度、阻挡阳光直射、产生风效应、增加湿度等途径,城市绿地系统对城市的温度提供了有效的调节。

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当充分考虑和合理利用城市绿地系统,以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

树木与水资源植树节如何保护水源地

树木与水资源植树节如何保护水源地

树木与水资源植树节如何保护水源地树木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保护水源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强调保护水源地的重要性,许多地区都设立了植树节,号召人们积极参与栽种树木,保护水资源。

本文将探讨树木与水资源之间的关系,以及植树节在保护水源地方面的作用。

一、树木对于水资源的保护意义1. 地下水补给树木的根系能够深入土壤,吸收地下水并将其蒸散到大气中,形成水循环。

这种蒸散作用有助于维持地下水位稳定,并且减少地下水的蒸发量,保证了水源的持续供应。

2. 土壤保水能力树木的树冠和树干能够阻挡降雨的直接冲击,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保护土壤不被侵蚀。

此外,树木的根系能够抓牢土壤颗粒,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避免水分过度流失。

3. 改善水质树木的根系起到了过滤土壤中的有害物质的作用,有机物和污染物在通过树木根系时会被吸附和分解,净化了地下水。

这样,树木不仅保护了水源地的水质,也为饮用水提供了一道天然的过滤屏障。

二、植树节在保护水源地方面的作用1. 激发公众参与植树节作为一个重要的环保活动,在全社会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参与。

通过举办植树节活动,人们更加了解保护水源地的重要性,激发了他们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2. 增加绿化覆盖率植树节是一个推动城市绿化的良好契机。

通过在城市和农村地区积极开展植树活动,可以增加植被覆盖面积,提高绿化率,减缓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空气质量,降低地表径流速率,减少雨水径流对水源地的冲击。

3. 教育公众意识植树节不仅仅是一个种树的节日,更是一个宣传和教育公众环保意识的平台。

通过举办各类宣传活动和讲座,宣传保护水源地的重要性,向公众普及植树的方法和技巧,增强公众关于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知识储备。

4. 促进生态平衡植树节不仅鼓励人们种植树木,还强调了多样性的重要性。

树木的多样性有助于构建更为健康和稳定的生态系统,提高水源地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

通过植树节,可以增加各类植物的栽种,促进生态平衡的发展。

植被分布与气候类型的关系

植被分布与气候类型的关系

植被分布与气候类型的关系植被是地球上的生命之源,而气候则是决定植被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植被和气候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植被分布与气候类型关系的探讨,揭示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首先,气候类型直接影响着植被分布的格局。

不同的气候类型对植物的生长有着明显的影响。

例如,热带雨林分布在靠近赤道的地区,气候湿热,年降水量充沛,温度适宜。

这种气候条件下,植物生长旺盛,形成茂密的热带雨林。

而位于高纬度地区的苔原,则是寒冷干燥的气候类型下的极端植被类型。

苔原植物能够适应寒冷的环境,甚至在冰封的土地上生长和繁衍。

其次,植被分布也会影响气候类型的形成。

植被通过蒸散作用和光合作用等过程,调节着大气的水循环和能量平衡。

例如,热带雨林通过蒸散作用释放大量的水汽进入大气中,增加了大气的湿度。

而森林的生长则可以吸收并储存大量的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这些过程会影响气候的形成和气候类型的分布。

因此,植被与气候之间形成了系统的反馈机制。

此外,植被分布与气候类型之间也存在着相互适应的关系。

生态位是植物在特定环境中生存和繁衍的一组生态条件。

不同类型的植被对不同类型的气候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例如,沙漠中的植物具有耐旱和耐寒的特性,能够适应干燥和高温的气候条件。

而雨林植物则具有较高的水分需求,对光照和温度要求也较高。

对于植被,它可以适应不同类型的气候,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最后,人类活动对植被分布和气候类型产生了重要影响。

人类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大规模的土地利用变化和碳排放,改变了地球的植被分布格局和气候类型。

大面积的森林砍伐导致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增加了温室效应,进而影响气候类型。

同时,城市化也带来了大量的混凝土和建筑物,改变了地表的热平衡。

人类活动对植被分布和气候类型产生的影响也在不断加剧。

总之,植被分布与气候类型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气候类型直接影响着植被分布的格局,而植被分布也会影响气候类型的形成。

4蒸散发

4蒸散发

第四章蒸散发过程模拟4.1 概述在自然界中,蒸发是海洋和陆地水分进入大气的惟一途径,陆地上的年降水量有60~70%通过蒸发和散发返回大气,因此蒸散发是地球水文循环的主要环节之一。

蒸散发是降雨径流形成过程中的唯一损失,是流域水量平衡计算中的重要项目之一。

蒸散发过程还包括能量的转化,没有能量的交换就不可能产生蒸散发,这就构成了自然地理过程中物质与能量交换的一种普遍现象。

蒸散发的计算与研究是水资源评价的基础和作物灌溉的基本依据。

蒸散发的抑制和调控对改变全球和区域的水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蒸发是温度低于水的沸点时,水汽从水面、冰面或其他含水物质表面逸出的过程。

散发是在植物生长期,水分从叶面和枝干以蒸汽状态向大气散发(蒸发)的过程,又称植物蒸腾。

陆地表面的蒸发除发生在植物冠层外,也可同时在土壤表面和水面上进行,这些过程一般难以截然分开,常并在一起作为一个过程处理,统称蒸散发。

在地球科学中,蒸发指水由液态或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蒸发量是水分子进入空气的净传输量。

它发生在蒸发面与大气之间存在着蒸发压力梯度的条件下。

一般说,太阳辐射是蒸发能量的主要来源。

单位时间从单位蒸发面面积逸散到大气中的水分子数与从大气中返回到蒸发面的水分子数之差值称为蒸发率,通常用时段蒸发量表示,常用单位为mm/h,mm/d,mm/mon和mm/a等,蒸发率是蒸发现象的定量描述。

4.1.1水面蒸发4.1.1.1 水面蒸发机理水面的水分从液态转化为气态逸出水面的过程称为水面蒸发。

水面蒸发是一种供水始终充分的蒸发,是两种对立的水分子运动过程的矛盾统一体。

一种是水分子自水面逸出,由液态变为汽态;另一种是水分子返回液面,由汽态变为液态。

水面蒸发就是反映两者在单位时间内的差量。

水面蒸发包括水分汽化和水汽扩散两个过程,一个是水分子逸出水面在水面附近产生一层饱和水汽层,另一个是饱和水汽层的水分子不断从水面移开。

蒸发直接体现热量交换与水量交换过程的联系。

水分汽化和水汽扩散的两个过程是:①水分汽化。

水稻灌溉定额

水稻灌溉定额

水稻灌溉定额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灌溉要求比较严格。

水稻灌溉定额是指在确定的土地面积和时间内,水稻生长所需的水量。

从灌溉角度来看,水稻的生长过程和水分需求是非常复杂的。

因此,科学合理地制定灌溉定额对于实现水稻高产和节水是非常重要的。

一、灌溉定额的研究意义制定灌溉定额是实现水稻灌溉精准管理的前提条件。

科学制定定额可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1、实现水稻灌溉现代化:灌溉定额是水稻灌溉现代化的基础,规范的灌溉定额制度可以提高灌溉效率和品质。

2、节水降耗:根据水稻的生长需要设置合理的灌溉定额,可以达到节水、降耗的目的。

3、提高产量:灌溉定额的制定与实施可以使水稻吸收更多的水和养分,从而提高产量。

4、提高质量:灌溉定额的规范制定可以减少灌溉不足和灌溉过多带来的影响,从而提高水稻的品质。

二、水稻生长及要求从水稻的生长过程来看,它需要的水量包括以下方面:1、生产生殖器官的水分需求:水稻的生产生殖器官生长需要的水量比较大。

其中,开花时需要的水量最大。

2、蒸散作用的水分需求: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大量的水通过蒸散作用蒸发掉,约占吸收的水分的90%以上。

这些水蒸发掉后,可以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并有利于维持植物体内水分的平衡。

3、农田水分亏缺与土壤水分跨度:对于不同的土壤和地形条件,农田水分的亏缺和水分跨度是不一样的。

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和地形特点制定不同的灌溉定额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水稻的灌溉定额测定方法有以下几种:1、蒸发皿测定法:在灌溉前后进行容器法测定,补充蒸发皿实际测定的排泄计算得出定额。

2、棉线负载比重法:棉线浸入土壤,土壤水分漏到棉线上,根据棉线干湿的比重测定定额。

3、土壤比重法:测量灌溉前后土壤重量的差异,测算土壤中水的含量,计算定额。

四、灌溉定额的划分和制定1、以时间为基础:灌溉定额的划分可以按照春季、夏季、秋季几个时间段来确定。

2、以土壤类型为基础:灌溉定额的制定应考虑到不同土壤类型的状况,采用不同的灌溉方法和灌溉量。

降低市中心环境气温的方法

降低市中心环境气温的方法

降低市中心环境气温的方法植物绿化是降低市中心环境气温的有效方法之一。

植物具有蒸散作用,可通过蒸腾作用将周围环境中的热量带走,从而起到降温的作用。

因此,在市中心的建筑物上、街道两旁等空地上增加植物绿化,可以有效地降低周围环境的气温。

同时,植物还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改善空气质量,提供阴凉的环境,为市民提供一个舒适的休闲空间。

建筑设计也是降低市中心环境气温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建筑设计中,可以采用一些降温措施,如合理设置遮阳设施、利用绿色屋顶等。

遮阳设施可以有效地阻挡阳光直射建筑物,减少室内的热量积聚。

绿色屋顶可以增加植物覆盖面积,降低建筑物表面温度,减少热岛效应。

此外,还可以利用建筑材料的热学性质,选择具有较低热导率的材料,减少热量的传导。

科技创新也为降低市中心环境气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可以利用新型材料的热辐射特性来降低建筑物的热吸收。

研发具有自动调节功能的建筑材料,根据环境温度自动调节热辐射,实现室内温度的自动调节。

除了上述方法,还可以通过改善市中心的交通状况来降低环境气温。

交通拥堵会导致大量的尾气排放,加剧空气污染,进而影响气温。

因此,可以采取措施,如鼓励公共交通的使用、减少个人汽车的使用、推广电动汽车等,减少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降低环境气温。

除了以上方法,还可以通过提高市中心的绿化覆盖率、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等方面来降低环境气温。

增加绿化覆盖率可以增加植物的吸热作用,降低周围环境的气温。

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可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过度密集开发,减少热岛效应的发生。

降低市中心环境气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和解决。

植物绿化、建筑设计、科技创新等都是有效的方法,通过它们的综合应用可以降低市中心的环境气温,创造一个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

同时,也需要广大市民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共同营造一个清凉宜人的城市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