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2年10月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习题及答案二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练习题(二)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有关于以产(生物产量)定供(畜类或其他物种数量)的规定,其生态学上的依据是( )A.“相生相克”律B.“能流物复”律C.“负载定额”律D.“协调稳定”律2、下列属于在环境法发展阶段发生的公害事件的是()A.1873年日本爱知县二氧化硫污染事件B.1891年伦敦煤烟雾事件C.日本足尾铜矿事件D.20世纪40年代美国洛田奶洲学烟雾事件3、关于对公众参与原则的理解,错误的是( )A.依据“环境公共财产”论等B.我国现行法律明确规定公民的环境权C.我国公民有参与国家环境管理的权利D.公民有通风采光权4、批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后方开发建设而未经重新审批的,责令限期补办手续。
()A.三年B.五年C.七年D.十年5、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库及沿海水域大面积污染,属于()A.特别重大环境事件B.重大环境事件C.较大环境事件D.一般环境事件6、在环境科学里,把同一食物链上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体内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称为()A.生物富集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生物量金字塔D.生物放大7.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具有共同性是因为()A.各行政部门在环境与资源保护和管理中要进行充分的合作B.其保护对象广泛和保护方法多样C.环境问题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D.其主要解决人类同自然的矛盾8.在我国环境立法上“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这种表述源于()A.1978年《宪法》B.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C.1982年《宪法》D.1989年《环境保护法》9.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和消费者产生超越活动主体范围的不利影响,这被称为()A.政策失灵B.市场失灵C.环境外部不经济性D.环境的内部性10.广义的环境与资源管理是指()A.污染的预防与治理相结合B.采取综合性的措施来保护环境C.污染防治与自然保护相结合D.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等各方面的关系11.我国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主要体现了()A.民主原则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C.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原则D.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原则12.在环境与资源管理中使用量为广泛的管理制度是()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B.许可证制度C.征收排污费和自然资源补偿制度D.经济刺激制度1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首创于()A.美国B.日本C.德国D.中国14.在我国,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A.农民集体所有B.全民所有C.农民个人所有D.无主土地15.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在选择入海排污口位置时,其审查批准部门应当是()A.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B.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C.沿海省级人民政府D.沿海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16.《海洋倾废管理条例》规定,倾倒未列入附件一和附件二的低毒或者无毒的废弃物,应当事先获得()A.紧急许可证B.特别许可证C.普通许可证D.临时许可证17.夜间突发的噪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规定最大值不准超过()A.标准值15dB B.标准值45dBC.标准值40dB D.标准值50dB18.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在城市范围从事生产活动确需排放偶发性强烈噪声的,其批准单位应当为当地( )A.公安部门B.环境保护主管部门C.卫生部门D.人民政府19.违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向大气排放污染物,其污染物排放浓度超过国家和地方的排放标准的,应当( )A.缴纳排污费和超标排污费B.缴纳排污费C.停产整顿D.限期治理并由环保部门处以罚款20.我国《水土保持法》规定,对水土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等防护林()A.可以进行皆伐B.只准进行择伐C.只准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D.禁止任何采伐21.我国对野生植物的保护管理,实行的体制。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考试答案-精制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考试答案-精制一、简答题1. 环境污染是指向环境中添加某种物质,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自然或人为的破坏。
而环境破坏则是由于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利用,改变了原有的生存环境,导致生态平衡被打破,资源被过度开发,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类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条件。
2. 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是相对于会穷尽的不可再生能源的一种能源。
其利用应遵循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和环境相协调的原则,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有序开发。
特别是要高度重视生物质能开发与粮食和生态的关系。
3. 我国的排污收费制度是指政府对排污单位实行收费,以鼓励企业减少污染排放,促进环境保护。
该制度实施以来,对于企业的环保意识和技术水平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论述题1. 公众参与原则是指在环境保护决策中,应当充分考虑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申诉权和监督权。
而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则是公众参与原则的典型适用,它允许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代表公共利益进行环境诉讼,保障公众的环境权益,促进环境保护法律的有效实施。
2. 环境民事责任是指因环境污染和破坏行为所造成的损害,由污染者或者破坏者依法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
其归责原则包括谁污染谁治理、先污染者负责、连带责任等。
构成要件包括环境损害事实、侵权行为和因果关系等。
环境民事责任的应用价值在于强化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环境保护法律的有效实施,保障公众的环境权益。
总之,排污收费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环境治理手段,可以促进企业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减少污染物排放,为环境保护提供资金支持。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答案(一)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答案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B B D DC C B B B D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B C D C B C A B C D二、简答题1.三同时制度包括: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并使用。
2.公众参与制度包含四方面内涵:参与主体是公众;参与的对象主要是影响到公众环境利益的建设项目;参与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法定的程序进行;公众参与的内容包括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决策权与监督权;3.因环境污染造成他人损害的,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
在污染者因污染环境给他人造成损害时,不论污染者主观上是否存在过错,都应对其污染所造成的损害承担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构成要件包括:损害后果、污染行为以及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4.国际环境条约、国际环境习惯、一般法律原则。
5.代际公平;代内公平;要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发展相互协调、兼顾。
三、论述题1.预防原则也称环境损害预防原则,是指针对一切可能影响环境的活动和行为,事先采取经济、技术、法律、行政等手段和措施,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损害结果的发生。
该原则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预防的对象是环境损害,这种损害是科学上确定的、形成共识的。
预防的目的是避免或者减少环境损害。
预防的性质是属于事前积极控制。
实施预防原则的制度措施包括: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决策阶段落实预防原则。
通过“三同时”制度在建设阶段落实预防原则。
通过清洁生产制度在生产阶段落实预防原则。
通过循环经济制度在资源废物循环阶段落实预防原则。
通过排污许可证制度在排污阶段落实预防原则。
四、案例分析题1.(1)水泥厂擅自采矿的行为侵犯了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
虽然水泥厂是在本厂矿山开采区域内开采矿石,但是根据《矿产资源法》的规定,矿山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地表或者地下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不同而改变。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练习题(试卷及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标准练习题(一)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根据《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规定.在立法目的上我国采用()A.“目的一元论”B.“目的二元论”C.“目的三元论”D.“目的多元论”2、世界上有名的公害案件大都发生于环境法的()A.孕育阶段B.产生阶段C.发展阶段D.完备阶段3、西周时期颁布了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如不令者,死无赦”。
()A.《王制》B.《盐铁论注》C.《伐崇令》D.《田律》4、城市的土地属于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法律规定的以外,由所有。
()A.国家国家B.国家个人C.集体个人D.国家集体5、《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的制定主体是()A.全国人大B.国务院C.北京市人民政府D.国家环保总局6、在环境和资源保护法中之所以有“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生态学依据是()A.“物物相关”律B.“相生相克”律C.“能流物复”律D.“时空有宜”律7、狭义的环境管理是指()A.污染控制B.自然保护C.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D.水土保持8、村镇规划的关键是()A.搞好基础设施B.保护基本农田C.布局合理D.兼顾基本设施和农田9、环境影响评价属于()A.回顾评价B.现状评价C.预断评价D.以上皆不正确10、城镇居住用地的出让期限是()A.30年B.50年C.70年D.80年11、根据《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的规定,对于直接责任人员的罚款,最高不得超过本人月工资的()A.15%B.20%C.25%D.30%12、中国环境立法中的“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概念,其本质含义可作解释。
()A.环境破坏B.公害C.环境污染D.与“公利”相对13.在我国国家大气环境标准体系中,其核心是()A.《环境空气质量标准》B.《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C.《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14.下列不适用《水污染防治法》的是()A.江河污染B.湖泊污染C.运河污染D.海洋污染15.城市污染集中处理设施的污水处理收费,管理以及使用的具体方法,由规定。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A. 环境保护法和资源保护法B. 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C. 法律体系和法规制度D. 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2. 下列关于环境法律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环境法律制度是指法律、法规和文件等构成的环境法体系B. 环境法律制度只包括环境保护法律体系C. 环境法律制度是指环境影响评价制度D. 环境法律制度包括民法、刑法等各类法律体系3.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基本任务是()A. 研究环境科学与法学的融合B. 研究环境问题与资源问题的解决C. 研究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D. 研究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法律保障4.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特点之一是()A. 程序性B. 综合性C. 高度规范性D. 技术性5. 环境资源评价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基础,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A. 环境影响评价和资源开发评价B. 环境风险评价和生态系统评价C. 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效益评价D. 环境可持续评价和资源利用评价二、简答题1. 解释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环境保护法和资源保护法,旨在研究环境问题与资源问题的解决途径。
其基本任务是研究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律制度建立与完善,以及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法律保障。
它既关注于环境科学与法学的融合,又注重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中环境与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2. 简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特点。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具有以下特点:- 程序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注重研究问题的解决程序和方法,旨在确保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 综合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法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
- 高度规范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研究的对象是法律规范,因此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指导性。
- 技术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需要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如环境监测技术、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等来解决实际问题。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习题及答案三(含一、二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标准练习题(三)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
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环境科学中最常用的环境分类法是把环境另为自然环境和()A.生活环境B.居室环境C.城市环境D.人工环境2.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进入法治阶段,也标志着我国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开始建立。
()A.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B.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D.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3.我国第一个综合性的国家排放标准是1973年制定的()A.《工业废气排放试行标准》B.《工业“三废”排放标准》C.《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D.《工矿业“三废”排放标准》4.对黄河上游的森林系统应当绝对禁止采伐,其生态学依据是()A.“能流物复”律B.“物物相关”律C.“协调稳定”律D.“时空有宜”律5.我国设立长江水源保护办公室和黄河水利委员会,体现了环境管理的()A.综合性原则B.区域性原则C.预测性原则D.规划和协调性原则6.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是国家对环境管理的时期。
()A.早期限制B.治理C.综合防治D.总体策略与全面调整7.是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实现协调发展的根本措施之一。
()A.把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B.制定环境保持计划C.把环境保护纳入有关部门的经济管理与企业管理中去D.实行行政首长环境问责制8.《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环境委员会提出建议:各国环境政策的核心,应该是为主。
()A.治理B.规划C.预防D.治理与预防相结合9.在我国“三同时”制度最早规定于()A.1973年《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B.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C.1989年《环境保护法》D.1986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0.下列不属于我国自然集体所有权取得的主要方式的是()A.天然孳息B.法定取得C.开发利用取得D.强制取得1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A.50%B.75%C.80%D.85%12.进行工程建设时因违反规划造成江河和湖泊水域使用功能降低、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水体污染的,应当承担()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C.行政责任D.治理责任13.退耕还林后土地的承包经营期限可以延长到()A.30年B.40年C.50年D.70年14.根据的生态规律,任何草原都有一定的载畜量。
2012年10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试题及答案
2012年10月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课程代码:00228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提交的关于环境与发展的研究报告是(A).29-462A.《我们共同的未来》 B.《同一个地球》C.《21世纪议程》D.《人类环境行动计划》2.在我国环境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允许地方制定比国家标准更为严格的标准,这体现了环境立法应遵循A.“时空有宜”律 B.“负载定额”律(A).5-77C.“能流物复”律D.“协调稳定”律3.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是(C)8-97A.国家能源局 B.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C.环境保护部D.国家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4.限期治理制度主要体现了(A)7-116A.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原则 B.预防为主原则C.公众参与原则D.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原则5.我国对“三同时”制度作出具体规定的行政法规是A.《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B.《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D) 8-130C.《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D.《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6.在我国,个人取得自然资源所有权的主要方式是(C)9-158A.法定取得 B.确认取得C.开发利用和继承D.天然孳息7.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负责统一发布国家水环境状况信息的行政主管部门是(A)15-256A.国务院水主管部门 B.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C.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D.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8.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因工程需要等特殊原因而划定的一次性专用倾倒区是(A)14-246A.临时倾倒区 B.试验倾倒区C.一类倾倒区D.二类倾倒区9.我国大气环境标准体系的核心是(D)13-224A.《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 B.《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C.《工业“三废”综合排放标准》D.《环境空气质量标准》10.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环境噪声”与“环境噪声污染”的主要区分标准是(C)16-265A.噪声的物理量B.噪声的声压级C.国家或地方制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确定的最高限值D.国家或地方制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确定的最低限值11.违法进口固体废物的,由海关责令退运该固体废物。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根据《宪法》的规定,下列自然资源属于集体所有的是(D)A.海域B.气候资源C.矿藏D.农村的上地2.根据受益者负担原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A.生态补偿体现了受益者负担原则B.该原则是由“污染者负担原则”演变而来的C.该原则与“谁污染谁治理”的意思是一致的D.受益者仅指开发者、破坏者、利用者和污染者3.下列不属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特征的是(A)A.私益性B.社会性C.政策性D.科学技术性4.下列选项中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最新制定的单行环境污染防治法律是( C )A.《大气污染防治法》B.《水污染防治法》C.《土壤污染防治法》D.《放射性污染防治法》4.下列将自然生态环境作为唯一价值进行保护的法律类型是(B)A.自然资源法律B.自然保护法律C.污染防治法律D.综合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5.下列主要关注废弃物跨境转移的条约是(D)A.《鹿特丹公约》B.《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C.《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D.《巴塞尔公约》7. A公司超标排放大气污染物,致使工厂附近农民B种植的果树大量死亡。
B向当地环保部门投诉,要求查处A.环保部门经调查对A公司超标排污行为进行了处罚。
同时,B还向A提出了索赔要求。
本案中B与A之间的关系是( A )A.民事法律关系B.行政法律关系C.刑事法律关系D.综合法律关系8. A公司排污致附近村民饮用水源污染,根据现行法律,下列选项中不能对A公司的污染损害提起诉讼的主体是(C)A.附近受污染损害的村民B.人民检察院C.海洋环境监督管理部门D.符合法定条件的社会组织9.在环境立法中,作为判断排污行为是否违法的客观标准和依据是(C)A.环境质量标准B.环境监测方法标准C.污染物排放标准D.环境基础标准10.根据《水污染防治法》,下列选项中对饮用水水源保护表述正确的是(B)A.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外,禁止设置排污口B.饮用水供水单位应当做好取水口和出水口的水质检测工作C.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为一- 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三级保护区D.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11.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下列防治大气污染的规定中错误的是(D)A.应当对温室气体实施协同控制B.应当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C.应当推行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D.国家对所有大气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12.下列关于固体废物管理原则的选项错误的是( B )A.减量化B.清洁化C.资源化D.无害化13.下列选项中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进行处罚的环境噪声是( A )A.建筑施工噪声B.偶发性噪声C.交通运输噪声D.社会生活噪声14.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法律保护的野生动物是(C)A.有益的野生动物B.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C.所有人工繁育的野生动物D.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15. 根据《自然保护区条例的规定》,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A)A.我国自然保护区的主管部门是自然资源部B.自然保护区可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C.自然保护区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地方级自然保护区D.进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必须经国务院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批准16.根据《森林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D)A.盗伐森林或其他林木的,依法赔偿损失B.可以转让的森林资源包括用材林,经济林和薪炭林C.我国把森林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D.农村居民采伐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必须中请采伐许可证17.根据《矿产资源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B)A.矿藏资源属于国家所有B.探矿权人有权取得采矿权C.矿产资源是呈现固态、液态和气态的自然资源D.国家实行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制度18.根据《刑法》第338条关于污染环境罪的规定,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B)A.本罪的刑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和并处罚金B.构成本罪必须具有严重污染环境或者特别严重的后果C.构成本罪只要求有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和处置有害物质的行为D.构成本罪的有害物质是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和有毒物质三类1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国际环境法领域的“软法”文件的是(B)A.《内罗毕宣言》B.《生物多样性公约》C.《里约宣言》D.《斯德哥尔摩宣言》2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国际环境法律关系主体的是(B)A.国家B.个人C.政府间国际组织D.非政府国际组织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试题和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考试题姓名:一、名词解释(40分)环境: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环境退化:生态:环境规划:环境许可:环境监测:环境民事诉讼:二、简答题(30分)1.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环境法包含哪些基本制度?3.生态保护法的制度有哪些?4.环境监测法的主要制度有哪些?5环境刑事诉讼的特点是什么?三论述题(30分)1.简述环境损害的种类和特点2.简述生态保护中的许可制度3.简述环境信息法的基本原则一、名词解释(40分)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环境保护:为了解决现实和潜在的环境损害,处理人类对环境的利用与维护、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同自然的固有秩序之间的关系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实施的各种行为的总称。
可持续发展:寻求满足现代人的需要与欲望,而又不损坏后代人满足其需要和欲望的能力。
自然资源:存在与自然界中并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被用于生产和生活或用来改善生产和生活状态的物质和能量。
环境退化:自然环境发生的那些由人为因素引起的不利于人类的缓慢的持续的变化。
生态: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生物之间和生物在其生化过程中与环境的关系。
规划:人们通过思考事先安排其行为的过程,是一个以最优方式达到目标而制定未来行为的决策过程。
环境许可:国家为保护环境而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施加必要干预的制度。
环境监测:特定的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法定的程序要求,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间接或连续监测环境质量状况与污染物变化趋势、规律及其对环境应的全部过程。
环境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对平等主体之间有关环境权利义务的争议,按照门市诉讼程序进行审理和裁判的活动。
二、简答题(30分)1.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协调发展原则、预防为主原则、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原则、公众参与原则。
2.环境法包含哪些基本制度?答:环境规划制度、环境预防制度、环境规制制度、环境经济制度、环境引导制度、环境救治制度。
环境法学试题和答案
环境资源法学试题(一)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1 环境:《环境保护法》所称“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矿藏、土地、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 无过错责任:指因污染环境而给他人造成财产或人身损害的单位或个人,即使主观上没有故意或过失,也要对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3排污收费制度:指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超过规定的标准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者,依照国家法律和有关规定按标准交纳费用的制度。
4清洁生产: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材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通过无污染或少污染的生产方式,在科学而严格的管理措施下进行清洁产品的生产。
5自然保护区: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惜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异议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体术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1.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定义理解错误是(C )A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是维护生态平衡,协调人类同自然的关系。
B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要调整的是人们(包括组织)在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中所产生的、同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及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C 国内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定义。
D环境与自然保护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客体一般包括(C )A 物B 精神财富C 物和行为D 物、行为和精神财富。
3.我国第一次对环境保护作出明确规定的宪法是(C )A 1945年宪法规定B 1975年宪法C 1978宪法D 1982年宪法。
4.为了贯彻“防治结合”的原则,我国确立了(B )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B“三同时”制度C土地利用规划制度 D 排污许可制度。
5.在环境管理中使用最广泛的许可证是(D )A 规划许可证B开发许可证C 建设许可证D排污许可证。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历年试卷及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历年试卷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在生态系统中,低位营养级的生物所提供的能量,上一位营养级生物通常只能利用其 ( )A.1/20B.1/10C.1/5D.1/22.“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出自( )A.荀况的《王制》B.秦朝的《田律》C.西周的《伐崇令》D.《韩非子内储说上》3.在国际环境法历史上,第一个因跨国界污染引起环境责任的案例是( )A.太平洋海豹仲裁案B.特雷尔冶炼厂仲裁案C.核试验案D.加拿大金枪鱼案4.下列各项中,制定环境质量标准时不必考虑的因素是( )A.环境基准B.污染物排放标准C.经济上的合理性D.技术上的可行性5.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1987年向联合国提交的关于环境与发展的研究报告是( )A.《我们共同的未来》B.《内罗毕宣言》C.《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D.《人类环境行动计划》6.具有正反两方面刺激作用的经济刺激制度是( )A.税收B.财政援助C.低息贷款D.征收排污费和自然资源补偿费7.下列选项中,属于可更新资源的是( )A.天然气B.淡水C.太阳能D.铂8.有关防治环境污染特别是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法律规定,其生态学依据主要是( )A.“物物相关”律B.“负载有额”律C.“相生相克”律D.“能流物复”律9.在我国,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 )A.农民集体所有B.全民所有C.农民个人所有D.无主土地10.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对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境转移危险废物的行为( )A.实行审批制度B.予以禁止C.征收一定的费用D.进行监视11.在我国环境立法中“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这种表述源于( )A.1978年《宪法》B.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C.1982年《宪法》D.1989年《环境保护法》12.我国《水土保持法》规定,对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等防护林( )A.可以进行皆伐B.只准进行择伐C.只准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D.禁止任何性质的采伐13.《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被淘汰的设备( )A.转让给他人使用的,不得收费B.转让给他人使用的,应当防止产生污染C.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D.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14.下列有关草原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B.全民所有制单位之间、集体所有制单位之间以及全民所有制单位与集体所有制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C.全民所有制单位之间、集体所有制单位之间以及全民所有制单位与集体所有制单位之间的争议,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D.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通知之日起一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15.《海洋倾废管理条例》规定,倾倒未列入附件一和附件二的低毒或者无毒的废弃物,应当事先获得( )A.紧急许可证B.特别许可证C.普通许可证D.临时许可证16.我国就主要水系的水污染防治制定的第一个专门行政法规是( )A.《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件》B.《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C.《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D.《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17.我国渔业生产的基本方针是( )A.以捕捞为主B.以加工为主C.以养殖为主D.以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18.《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对般舶污染实施监督管理的机关是( )A.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B.各级人民政府的水利管理部门C.各级人民政府的市政管理部门D.各级交通部门和航政机关二、多项选择题19.以下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目的二元论”的说法正确的有( )A.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尚未明确规定“目的二元论”B.“二元”是指保护人群健康和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C.其前提是认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D.“目的二元论”有利于企业采取防治污染的措施E.它是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直接目的20.我国目前征收的自然资源费包括( )A.开发使用费B.污水处理费C.资源补偿费D.保护管理费E.惩罚性收费21.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 )A.油类B.含热废水C.工业废渣D.城市垃圾E.放射性固体废弃物22.下列选项中,属于有毒有害物质的是( )A.农药B.放射性物质C.含热废水D.电磁波辐射E.有机汞23.我国《水土保持法》规定,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的主要措施有( )A.禁止围湖造田B.保护和改善植被C.限制坡地垦荒D.加强林业管理E.加强工程建设项目管理24.以下各项中,属于陆地生物资源养护国际公约的有( )A.《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公约》B.《世界遗产公约》C.《生物多样性公约》D.《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养护公约》E.《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2分)25.自然资源许可制度26.生态平衡 27.环境噪声 28.土地荒漠化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29.20世纪70年代以来,外国环境法的发展有哪些主要特点?30.简述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在国际环境法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习题及答案五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标准练习题(五)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本关于环境法的目的最初是()A.目的一元论B.目的二元论C.目的多元论D.“零增长”理论2.国家对环境的管理需要多种手段,其中特别重要的是()A.经济手段B.法律手段C.行政手段D.经济和法律手段3.是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但由于颁布时间较长,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状况的巨大变化,应该尽快着手进行修改。
()A.《环境保护法》B.《水污染防治法》C.《大气污染防治法》D.《土地管理法》4、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A.需要B.限制C.可持续D.发展5、现代环境管理学也是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环境工程交叉渗透的产物,具有高度的()A.综合性B.区域性C.预测性D.规划和协调性6、针对环境问题的特点和国内外环境管理的主要经验和教训提出的原则是()A.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C.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D.公众参与7、土地利用规划制度中,城市的详细规划,由人民政府审批。
()A.设区的市以上B.省级以上C.国务院D.该市8、《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规定的征求公众意见的方式有()A.5种B.7种C.9种D.13种9、重大、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地方人民政府应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向哪级政府报告?()A.国务院B.环保总局C.省级以上人民政府D.上一级人民政府10.在我国,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取得不包括()A.法定取得B.强制取得C.开发利用D.天然孳息和自然添附11.河道工程修建维护费属于()A.开发使用费B.补偿费C.保护管理费D.惩罚性收费12.在环境与资源保护领域特别是在因公害引起的民事责任中,应该在立法的改进、救济方式上更多的采用的责任形式。
()A.过错B.无过错C.补偿性D.预防性13.在我国国家大气环境标准体系中,是大气环境标准体系的核心。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课程知识 复习 学习材料 试题与参考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课程知识复习学习材料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立法的主要任务是(C)。
A.防治废气、粉尘和恶臭污染B.防治机动车船污染C.防治煤烟型污染D.防治臭氧层破坏2.能起到正反两面作用的经济刺激制度是(B)。
A.自然保护区制度B.自然资源权属制度C.土地资源管理制度D.自然资源规划制度3.下列不属于人文生态环境保护的有(D)A.风景名胜区B.人文遗迹C.城市环境D.自然保护区4.我国首次明确规定“开展现行政政策和法律的全面评价,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政策体系,突出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联系与协调”的规范性文件是(C)。
A.1986年的《对外经济开放地区环境管理暂行规定》B.1992年的《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C.1994年的《中国21世界议程》D.2000年的《立法法》5.下列哪种环境标准只有国家级而无地方级? (C )A.污染物排放标准B.环境质量标准C.环境基础标准D.环境监测方法标准6.自然保护区内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的区域是(B)A.核心区B.缓冲区C.实验区D.外围地带7.根据《生产清洁促进法》的规定,有权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定期公布污染超标或者污染排放总量超过限额的污染严重企业名单的政府部门是(B)A.省级人民政府经济综合部门B.省级人民政府环保部门C.县级人民政府经济综合部门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保部门8.环境问题中最突出、最尖锐的部分是(B)A.自然环境的破坏B.环境污染C.大气污染D.水土流失9.在国际环境法律中(D)是法律关系的主体。
A.国家机关B.联合国C.不同社会D.国家10.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必须把大量的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环境标准、控制污染的各种工艺技术要求等包括在法律体系之中,这就使环境与保护法成为一个(C)极强的法律部门。
A.综合性B.共同性C.技术性D.社会性11.广义的环境与资源管理主要是指(C)A.污染控制与资源利用相结合B.污染预防与治理相结合C.污染防治与自然保护相结合D.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土地利用规划,生产力布局等的关系12.进行环境管理、处理环境纠纷的直接依据是(B)。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试题及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我国的一部重要法律,以下哪一年出台的?A. 1979年B. 1989年C. 1999年D. 2009年答案:C. 1999年2.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A. 加强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B. 促进经济发展,忽略环境问题C. 鼓励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D. 限制国内企业的发展答案:A. 加强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3. 根据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相关规定,以下哪种行为是违法的?A. 随意排放工业废水B. 合法开采矿产资源C. 使用环保设备减少污染排放D. 私人种植花草树木答案:A. 随意排放工业废水4.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鼓励采取的措施包括:A. 节约资源,优化产业结构B. 不限制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C. 放宽对企业的环保标准D. 鼓励非法的野生动物贸易答案:A. 节约资源,优化产业结构5.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定,对恶意破坏环境和资源的行为,可以进行以下哪种处罚?A. 行政处罚B. 没有任何处罚C. 警告一次,再犯进行起诉D. 暴力处罚答案:A. 行政处罚二、问答题1. 请简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答案: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包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保护优先,合理利用;依法管理,加强监督;公众参与,信息公开。
这些原则确保了环境和资源保护工作的规范和可持续性,促进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请简要解释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和作用。
答案: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计划、方案和政策等可能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行为进行系统评估的过程。
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预测和评估环境变化,减少环境破坏;提供参考意见,优化方案设计;促进公众参与,增加决策透明度;促进可持续发展,平衡经济和环境的关系。
3. 简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对企业的管理措施。
答案: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对企业的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加强企业的环境管理;设立环境保护基金,用于环境保护的投入;制定并执行环境标准,明确企业的环保要求;推行经济手段,鼓励企业进行节能减排;加强对污染防治设施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10月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
____年10月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考试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下列不属于《环境保护法》中所称“环境”的要素是()。
A.张家界自然保护区B.承德避暑山庄C.南海D.创新创业环境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表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以人类为中心B.生态系统只由生物组成C.生态系统垃以整个地球上的生物与其环境等客观存在为中心D.生态系统保持着绝对的静态平衡3、建设项目的防治污染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投入生产使用的,根据法律规定有处罚权的部门是()。
A.建设项目的主管部门B.建设项目的计划部门C.建设项目的审批部门D.批准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行政主管部门4、下列关于环境保护法的民亊责任的表述正确的是()。
A.环境侵权责任应当适用民事侵权的过错原则(无过错)B.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理C.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导致的环境污染损害,免予承担责任D.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四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计算5、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关于排污标准制定权的表述正确的是()。
A.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己做规定的项目,也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B.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己做规定的项目,只能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C.环境质量标准只能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符部门制定D.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当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6、国家建立的跨行政区域的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不包括()。
A.统一规划B.共同负责C.统一标准D.统一监测7、某企业违反法律规定,在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情况下排放污染物,被责令停止排污,但该企业拒不执行,继续排放污染物,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习题及答案四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标准练习题(四)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宪法对人类环境的分类采用的分类方法的标准是()A.环境的形式B.环境的功能C.环境范围的大小D.环境的不同要素2.1973年国务院召开了,把环境保护提上了国家管理的议事日程。
()A.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B.第一次全国建设工作会议C.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D.第三次全国建设工作会议3.标志着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开始建立的是颁布()A.《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B.《清洁生产促进法》C.《环境影响评价法》D.1954年《宪法》4.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个发展趋势是制定()A.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B.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C.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典D.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5.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对环境管理时期各国环境政策的核心是“防重于治”。
()A.早期限制B.治理C.综合防治D.目前6.贯彻原则,最重要的就是全面规划和合理布局。
()A.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C.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D.公众参与7.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法律原则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里的运用()A.民事侵权B.民事合同C.行政法治D.行政合同8.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是()A.循环经济B.清洁生产C.限期治理D.突发事件应急预案9.发生30人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的突发环境事件为环境事件。
()A.特别重大B.重大C.较大D.一般10.承包经营耕地的单位或者个人连续弃耕抛荒的,原发包单位应当终止承包合同,收回发包的耕地。
()A.一年B.二年C.三年D.五年11.《森林法》规定,对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责令补种滥伐株数的树木。
()A.三倍B.五倍C.十倍D.十五倍12.滥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比照滥伐普通林区林木()A.可以从重处罚B.可以加重处罚C.应当从重处罚D.应当加重处罚13.中国环境立法中“环境污染与其他公害”其本质可以作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课程代码:0022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A 2.A 3.C 4.A 5.D 6.C 7.B 8.A 9.D 10.C 11. B 12. C 13. B 14. C 15. D 16. B 17.A 18.C 19.D 20.B 21.A 22.C 23.D 24.D1.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提交的关于环境与发展的研究报告是()A.《我们共同的未来》B.《同一个地球》C.《21世纪议程》D.《人类环境行动计划》2.在我国环境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允许地方制定比国家标准更为严格的标准,这体现了环境立法应遵循()A. “时空有宜”律B.“负载定额”律C.“能流物复”律 D. “协调稳定”律3.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是()A.国家能源局B.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C. 环境保护部D.国家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4.限期治理制度主要体现了()A. 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原则B.预防为主原则C.公众参与原则 D. 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原则5.我国对“三同时”制度作出具体规定的行政法规是()A.《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B.《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C.《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D.《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6.在我国,个人取得自然资源所有权的主要方式是()A.法定取得B.确认取得C.开发利用和继承D.天然孳息7.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负责统一发布国家水环境状况信息的行政主管部门是()A.国务院水主管部门B.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C.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D.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8.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因工程需要等特殊原因而划定的一次性专用倾倒区是()A. 临时倾倒区B.试验倾倒区C.一类倾倒区D.二类倾倒区9.我国大气环境标准体系的核心是()A.《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B.《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C.《工业“三废”综合排放标准》D.《环境空气质量标准》10.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环境噪声”与“环境噪声污染”的主要区分标准是()A.噪声的物理量B.噪声的声压级C. 国家或地方制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确定的最高限值D.国家或地方制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确定的最低限值11. 违法进口固体废物的,由海关责令退运该固体废物。
在进口者不明时,应承担退运责任或处置费用的是()A. 出口人B.承运人C.国家D.承保人12.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限期治理的期限最长不超过()A.三个月B.六个月C.一年D.两年13.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放射性物质造成的职业病的防治,应适用()A.《放射性污染防治法》B.《职业病防治法》C.《劳动法》D.《劳动合同法》14.我国《水土保持法》规定,对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等防护林() A.可以进行皆伐B.只准进行择伐C.只准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 D.禁止任何性质的采伐15.我国《土地管理法》对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所规定的占用补偿原则,是指由占用者()A.支付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B.支付一次性补偿金C. 有偿使用占用耕地D.占多少是多少16. 我国《森林法》规定,森林分为()A.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天然林B.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C.防护林、用材林、薪炭林、天然林、特殊用途林D.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天然林、特殊用途林17.我国《矿产资源法》规定,矿产资源属于()A.国家所有B.集体所有C.国家所有,法律规定为集体所有的除外D.国家所有,法律规定为集体或个人所有的除外18.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为()A.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和三级保护野生动物B.珍贵野生动物、濒危野生动物C.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和二级保护野生动物D.珍贵野生动物、濒临灭绝野生动物19.我国《渔业法》规定,引进转基因水产苗种必须进行()A.环境影响评价 B.经济可行性评价C.适应性评价D.安全性评价20.我国《草原法》规定,在他人使用的草原上从事开采作业活动的,除应报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外,还应当事先征得()A.草原所有者的同意B.草原使用者的同意C.当地草原保护协会的同意D.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同意21.我国《水法》规定,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首先满足()A.生活用水的需要B.农业用水的需要C.工业用水的需要D.航运用水的需要22.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A.缓冲区B.实验区C.核心区 D. 外围保护地带23. 联合国系统内专门处理环境事务的机构是()A.联合国开发规划署B.国际自然保护同盟C.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D.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4. 全球性环境保护条约经常采用的模式是()A.联合国决议+行动计划B.联合国决议+附件C.框架条约+附件D.框架条约+议定书+附件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5. AE 26. ABCD 27. ABCE 28. ABCDE29. BCD 30.ABC 31.ABCDE 32.BDE25.我国《宪法>和相关自然资源法规定,只能属于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包括()A.水资源B.森林资源C.土地资源D.草原资源E.野生动物资源26.我国《清洁生产促进法>规定,应当定期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包括()A.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企业B.超过经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核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企业C.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的企业D.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E.使用落后生产工艺进行生产的企业27.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应当被划定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的城市类别包括()A.直辖市B.省会城市C.沿海开放城市D.计划单列市E.重点旅游城市28.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包括()A. 内水、领海B.毗连区C.专属经济区D.大陆架E.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一切其他海域29.我国《矿产资源法》规定,允许个人开采的矿产资源是()A.储量规模较大的矿产资源B.零星分散资源C.用作普通建筑材料的砂、石、粘土D.为生活自用而开采的少量矿产资源E.个人承包经营的土地内发现的矿产资源30. 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按土地用途分类,可以将土地分为()A.农用地B.建设用地C.未利用土地D.森林用地E.草原用地31.被环保部门列入污染严重的企业名单中的企业,应当向社会公开的信息包括 A.企业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B.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C.企业环保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D. 主要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E.主要污染物超标、超总量情况32.在废弃物和有害废物的国际管制方面,重要的国际条约包括()A.《海洋法公约》B.《伦敦倾废公约》C.《气候变化框架公约》D.《关于持久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E.《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处置的巴塞尔公约》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33.简述我国污染物排放的制定权限。
33.根据规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答“环境保护部”)制定。
(1分)在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省级人民政府(1分)可以对国家排放标准未作规定(1分)的项目,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己作规定的项目,(1分)可以制定严于(1分)国家排放标准的地方排放标准。
34.简述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确立的“三化”原则。
34. 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原则中的“三化”,指对固体废物实行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2分)减量化是指在对资源能源的利用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或能源,以尽可能地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
(1分)资源化是指对已经成为固体废物的各种物质采取措施,进行回收、加工使其转化成为二次原料或能源予以再利用的过程。
(1分)无害化是指对于那些不能再利用或依靠当前技术水平无法再利用的固体废物进行妥善的贮存或处置,使其不对环境以及人身、财产的安全造成危害。
(1分)35.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所保护的野生动物与一般意义上的野生动物有何区别?35.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所保护的野生动物是指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1分)一般意义上的野生动物,仅指在自然状态下生长且未被驯化的动物。
(1分)其范围要大于《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的野生动物。
(1分)一般意义上的野生动物中,只有珍贵、濒危或具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野生动物,才属于《野生动物保护法》保护的野生动物。
(2分)36.简述我国环境损害赔偿实践中较为常用的方式。
36.主要有两种方式:赔偿基金方式。
(1分)即通过专门的基金公约或条约下的赔偿基金议定书设立相关的赔偿基金。
(2分)限制赔偿额方式。
(1分)规定在发生国际环境损害事故时将赔偿金额限定在一定范围以内。
(1分)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7小题12分,第38小题8分,共20分)37.试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的必要性及贯彻该原则的法律措施。
37.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指在国家的环境与资源管理中,通过计划、规划及各管理手段,(1分)采取防范性措施防止环境损害的发生。
对于已经发生的环境污染与破坏,要采取积极的治理措施。
(1分)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环境污染和破坏一旦发生,往往难以消除和恢复,甚至具有不可逆转性。
(2分)(2)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以后,再进行治理,从经济上来说是最不合算的。
(2分)(3)环境问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可变性很大,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又有一种缓发性和潜在性,再加上科学技术发展的局限,人类对损害环境的活动造成的长远影响和最终结果,往往难以及时发现和认识,而后果一旦出现,往往为时已晚,无法救治。
(2分)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的法律措施主要有:(1)全面规划和合理布局。
(1分)即对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生产和生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各方面的关系作通盘考虑,进而制定国土利用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与环境规划,使各项事业得以协调发展。
(1分)(2)制定和实施具有预防性的环境与资源管理制度。
(1分)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