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层开采、二氧化碳封存和其他地质封存引起的气-水-岩相互作用
我国石油工业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研究
我国石油工业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研究段海燕;王雷【摘要】石油工业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既能提高石油采收率又可实现二氧化碳永久封存.应用实证研究和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我国与美国的油藏条件、技术水平等相关状况的差异,分析我国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潜力与现实障碍,发现我国需要通过国际合作开展温室气体地质封存.<京都议定书>规定的清洁发展机制提供了项目合作平台,温室气体封存项目合作,不仅能使我国实现经济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双赢,还为发达国家提供"经核证的减排量",帮助其完成国际碳减排任务,项目合作前景广阔.但当前政治、成本、技术风险等因素制约着合作项目的广泛开展,由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借鉴国外经验,进行自主技术创新,是我国现阶段实现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现实选择.【期刊名称】《石油钻采工艺》【年(卷),期】2009(031)001【总页数】4页(P121-124)【关键词】二氧化碳捕捉和封存(CCS);二氧化碳驱提高石油采收率(CO2-EOR);清洁发展机制(CDM)【作者】段海燕;王雷【作者单位】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吉林长春130012;中石化国际勘探开发公司,北京 10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01.7全球气候变暖已日益成为各国政府和民众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如何处置过量排放的温室气体、减缓温室效应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寻求有效的温室气体减排方案成为各国努力的方向。
国际社会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应用包括提高能源效率、向低含碳量燃料转变、核能、可再生能源、增加生物汇、非CO2温室气体的减排以及二氧化碳捕捉和封存(CCS)在内的温室气体减缓方案,应对全球气候变暖。
研究表明,二氧化碳捕捉和封存作为一种通过地质封存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方案,能有效促进大气中温室气体稳定目标的实现。
而石油工业领域开展二氧化碳捕捉和封存还能提高原油采收率,实现经济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二氧化碳捕获和封存(CCS)是指把二氧化碳从工业或相关能源的源分离出来,输送到一个封存地点,并且长期与大气隔绝的一个过程。
CO2地质封存讲解
2.CO2封存技术分类
可以利用的CO2地下封存场所多种多样,深部咸水层、油气藏和煤层都可以作为CO2地质封存的有效场所。其中深部咸水层的封存潜力最大,其次为油气藏,最次为不可开采的煤层[9]。
(1)深部咸水层
适合CO2地下地质封存的地下咸水层一般是指一定深度下,被微咸或半咸的水填充的具有较高孔渗特性的岩层。这类咸水不适于农业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用水。
(2)石油和天然气储层用于提高采收率(EOR&EGR)在石油和天然气储层中,用注入的CO2置换现场流体可为封存CO2提供大部分孔隙容积。提高采收率(EOR)方法的发展同原油驱替流体的开发密切相关[11]。CO2驱油可分为非混相驱和混相驱两种驱动类型。CO2非混相驱的主要驱油机理是降低原油粘度,使原油体积膨胀,减小界面张力等。当地层及流体的性质不适合采用非混相驱时,应用CO2非混相驱能够大大提高驱油效率,从而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适合CO2非混相驱的油藏类型主要包括:压力衰竭的低渗透油藏,高倾角、垂向渗透率高的油藏,重油或高黏油油藏。CO2混相驱替过程中,CO2抽提原油中的轻质成分或使其气化,从而实现混相,这是CO2驱的最重要的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当原油与CO2形成混相时,缩小了原油与CO2的粘度比,有效减弱了CO2的粘度指进,提高了驱油效率。混相驱的驱油效率一般比非混相驱高一倍左右。CO2混相驱在浅层、深层、致密层、高渗透层、碳酸盐层、砂岩中都有应用的实例。CO2混相驱适合的油藏主要有水驱效果差的低渗透油藏,水驱枯竭的砂岩油藏,接近开采经济极限的深层、轻质油藏、多盐丘油藏。目前,在加拿大的Weyburn油田正在实施有IEA领导的EOR检测项目。
页岩气开采与二氧化碳地下封存一体化
新 生 界 下 第 三 系 沙 2600 河 街 组
+7 7.3 3.4
沙 二 段
2634.0
+7 3.4 7.0
+7 7.0
+7
2650
7.4 +7 7.4 +7 7.3
+7
7.3 +7 7.4
7.0
2700
+7
3.4 +7 7.0
页岩气优选区探测方法及评价标准
1 2
+7
2750
7.0
+7
7.0 +7
水平井技术
水平井在页岩产层与垂直井相交,从水平井眼的主支中钻 多分支井,形成一个类似于树叶纹理的羽状图案。
水力压裂技术
水力压裂就是利用地面高压泵,通过井筒向储层挤注具
有较高粘度的压裂液。当注入压裂液的速度超过储层的吸收 能力时,则在储层上形成很高的压力,当这种压力超过井底
附近储层的破裂压力时,储层将被压开并产生裂缝。
2
2.1 页岩气简介
页岩气主要以游离态存在于天然裂缝中,以吸附 态存在于干酪根和黏土中,极少量以溶解态存在于干 酪根和沥青质中。
黑色页岩野外露头
天 然 气 价 格 增 数量大 长 难于开
发
数量少 易于开发
优质资源
1000mD
488x1012m3
不 10mD 922x1012m3 断 中等质量资源 进 步 的 0.1mD 致密气 煤层气 技 3000x1012m3 术
3500
+7
3550
+7
3600
3650
+7
7.3 +7
碳捕集与封存( CCS)简介
碳捕集与封存(CCS)简介碳捕集与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简称CCS)是指将大型发电厂、钢铁厂、水泥厂、化工厂等排放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并封存而与大气隔绝的一种技术。
CCS是为了实现温室气体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开发的一项新技术,其重要意义在Array于:它是在继续利用煤、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同时实现CO2近零排放的唯一有效技术。
CCS技术包括CO2捕集、运输以及封存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已有成熟技术,但在串联起来应用于大规模CO2减排时尚需要通过各种途径降低成本,包括进行技术改造和将所捕集的一部分CO2提供利用,如用于提高石油采收率等。
二氧化碳捕集二氧化碳的捕集方式主要有三种:燃烧前捕集(Pre-combustion)、富氧燃烧(Oxy-fuelcombustion)、燃烧后捕集(Post-combustion)。
燃烧前捕集目前主要采用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
其过程是在燃烧之前将煤气化成煤气并净化除去CO2、H2S、NOx及粉尘等,再将煤气分离得到得到H2和CO2。
H2作为燃气轮机的燃料,CO2经脱水和压缩后提供封存。
伴生的高温废气再利用来产生蒸汽供蒸汽轮机发电。
该技术的捕集系统小,效率高、用水少、环保(同时实现脱碳、脱硫、脱硝和除尘),还可与煤化工相结合,实现电、热、化工产品(氢气、甲醇、烯烃)等多联产。
IGCC的研发已列入我国“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和863计划重大项目。
富氧燃烧采用传统燃煤电站的技术流程,但通过制氧技术,将空气中占大比例的氮气(N2)脱除,直接采用高浓度的氧气(O2)与抽回的部分烟气的混合气体来替代空气,这样得到的烟气中有高浓度的CO2气体,可以直接进行处理和封存。
该技术目前尚处于研发阶段,最大的难题是制氧技术的投资和能耗太高。
燃烧后捕集在传统工业排放的烟道气中捕集CO2。
目前常用的CO2分离技术主要有化学吸收法(利用酸碱Array性吸收)和物理吸收法(变温变压吸附),而膜分离法也发展很快,在能耗和设备紧凑性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地下咸水层封存CO.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地下咸水层封存CO.的研究现状及展望摘要:CO2捕获和封存技术是一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碳减排新技术,而地下咸水层是封存CO2最适宜的场所之一。
首先介绍了地下咸水层封存CO2的基本原理;然后重点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利用地下咸水层封存CO2的研究现状,包括CO2在地下咸水层中的运移规律,地下咸水层的地质条件分析与评价,以及CO2封存容量的估算三个方面;最后建议我国要进一步研究超临界CO2在地下咸水层中的渗流机理,并对具有封存潜力的地下咸水层逐步开展地质勘探与评价工作。
关键词:温室效应气候变化二氧化碳封存二氧化碳减排地下咸水层RESEARCH STATUS AND PROSPECT OF CO2 SEQUESTRATION IN DEEP SALINE AQUIFERAbstract: CO2 Capture and Storage is an efficient CO2 emission reduction technology with wide application prospect. Deep saline aquifer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most suitable site for CO2 sequestration. Firstly, the basic principle of CO2 sequestration in deep saline aquifer was introduced; secondly, research status and prospect of CO2 sequestration in deep saline aquifer were discussed from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transport and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s of CO2 in deep saline aquifer, investigation and assessment of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deep salineaquifer, and estimation of CO2 sequestration capacity; finally, it was advised that the seepage mechanism of CO2 after injected into deep saline aquifer should be further studied, and China should start the work of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for potential sites that are possible to be used for CO2 sequestration.Key Words:Greenhouse effect;Climate change;CO2 sequestration,CO2 emission reduction;Deep saline aquiferCO2因具有温室效应被普遍认为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之一。
超临界co2与煤相互作用及其压裂增透机理_概述及解释说明
超临界co2与煤相互作用及其压裂增透机理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的煤炭资源逐渐变得紧缺,而且使用煤炭作为能源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因此,寻找一种有效和环保的方法来提高煤炭开采效率并减少环境影响是当前能源领域的关键任务之一。
超临界CO2技术便是一种被广泛探索和应用的方法,它利用CO2在超临界状态下的特性来与煤相互作用,并通过压裂增透机理实现对地下储层的有效开采。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主要部分进行讨论和解释。
引言部分将对文章的整体内容进行概述,并介绍CO2与煤相互作用及压裂增透机理这一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其次,在“超临界CO2与煤相互作用”部分,我们将深入探讨超临界CO2及煤的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随后,在“压裂增透机理”部分,我们将对压裂技术进行概述,并详细介绍CO2压裂增透的原理与实践应用,同时评估其优势和挑战。
在“实验研究及案例分析”部分,我们将介绍相关实验的方法、条件设置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最后,在“结论与展望”部分,我们将总结文章的主要发现,并提供后续研究方向和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概述超临界CO2与煤相互作用及其压裂增透机理这一课题,并解释其原理和应用。
通过对超临界CO2与煤相互作用特性、压裂技术以及相关实验研究的探讨,旨在揭示CO2压裂增透技术的工程应用前景,并为进一步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指导。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能够了解到这一领域中近年来取得的重要成果和存在的挑战,提高对超临界CO2技术在能源领域中的认识并促进其更广泛地应用于工程实践中。
2. 超临界CO2与煤相互作用:2.1 超临界CO2的特性:超临界CO2是指当温度和压力接近或超过其临界点时,呈现出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状态。
其主要特性包括高扩散能力、低粘度、可变密度以及溶解性强等。
这些特性使得超临界CO2具有在材料中穿透和溶解的能力。
2.2 煤的组成和结构:煤是一种含碳量较高的化学物质,其主要成分是碳、氢、氧以及少量的硫、氮等元素。
4-CCS简介
CO2地质封存指将压缩的CO2注入800米以下的地质结构中,这些地质结构可以是油田、气田、咸水层、无法开采的煤矿等。大量研究表明,CO2会逐渐溶于地下水,若地质封存点是经过谨慎选择、设计与管理的,注入其中的CO2的99%都可安全封存1000年以上不会泄露。
将CO2注入油田用以驱油(简称CO2-EOR)可以提高原油采收率,在美国已应用了30多年,平均提高采收率约13%,与此同时也实现了一部分CO2的地质封存。将CO2注入无法开采的煤矿可以把煤层中的煤层气(甲烷)驱出来,即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简称ECBM),其技术困难是煤层渗透率太低。
捕集预留
捕集预留(CO2Capture Ready,简称CCR)指在新建传统电厂时为将来安装CO2捕集装置预留空间和作一些设计上的调整。目前国内外都预测在2030年左右将需要CCS的大规模工业化进入,对当前新建传统电厂实施CCR的好处是大大降低将来实现电厂脱碳改造的成本。目前英国已立法规定新建传统电厂必须实行CCR。
然而,CO2-EOR不是对所有油田都适用,所能封存CO2总量也有限。为实现减排目标需要封存大量的CO2,最适合的地点是深部咸水层。咸水层指富含不适合农业或饮用的咸水的砂岩层,深度需要在800米以下,以使CO2处于高密度的临界状态;还需要上覆较厚的致密页岩层,以防止CO2泄露。这类地质结构在沉积盆地中较为常见,有巨大的封存潜力。
石油工业概论[教材]
石油工业概论第一部分(包括绪论、地质、勘探章节)一、名词解释1. 石油答:石油是储藏在地下岩石空隙内的不可再生的天然矿产资源,主要是以气相、液相烃类为主的、并含有少量非烃类物质的混合物,具有可燃性。
( P1 )2. 天然气答:主要以气体形式存在的石油叫天然气。
( P1 )3. 石油的凝固点答:原油在温度降低到某点时,由于油中溶解的蜡结晶析出,原油粘度增大,失去了流动能力,这时的温度叫凝固点或凝点。
( P2 )4. 天然气水合物答:甲烷与水在低温和高压环境下相互作用可形成一种冰样的水合物,称为天然气水合物,亦称可燃冰。
( P4 )5. 石油工业答:通常说的石油工业指的是从事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储存和运输的生产部门。
( P5 )6. 岩浆岩答: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凝而成的岩石。
( P21 )7. 变质岩答:变质岩是原来的岩石在外界条件(温度、压力等)作用下变质而形成的新岩石。
( P21 )8. 沉积岩答:沉积岩就是原来的母岩(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遭受风化剥蚀,经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 P21 )9. 生、储、盖组合答:是指生油岩(烃源岩)、储集岩和盖层在空间上的搭配形式。
( P34 )10. 有效圈闭答:在油气运移前形成、并处在油气运移通道上的圈闭,叫油气的有效圈闭。
( P37 )11. 石油勘探答:就是为了寻找和查明油气资源,而利用各种手段了解地下的地质状况,认识生油、储油、油气运移、聚集、保存等条件,综合评价含油气远景,确定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找到储集油气的圈闭,并探明油气田面积,搞清油气层情况和产出能力的过程。
( P41 )12. 地质储量答:是指在钻探发现油气后,根据已发现油气藏(田)的资料估算求得的已发现油气藏(田)中原始储藏的油气总量,并被换算到地面标准条件(20 ℃ , 0.101 兆帕)下的数量。
( P43 )13. 探明储量答:是指在油气藏评价阶段,经评估钻探证实油气藏(田)可提供开采并能获得经济效益后,估算求得的、确定性很大的地质储量,其相对误差不超过 2% 。
CO2-水-岩石相互作用对岩石孔渗参数及孔隙结构的影响——以延长油田35-3井储层为例
岩心 孔隙度/% K ̄/(IO m ) K3(10 m2) 渗透率 恢复值
编号 /h反应前反 应后 反应前反应后 反应前 反应后
,%
低 了储层的渗透率 。随着反应压力的增加 ,岩石 的 渗透率恢复值逐渐降低 ,CO 对储层 渗透率变化 的 影 响增 加 。 2.2 CO .地层 水 .岩 石 相 互 作用 后储 层 孔 隙 结构 分 布 变 化情 况 2.2.1 反 应 时 间对储层 岩 石孔 隙 结构分 布 的影 响
已有 的研 究 报 道 大 部 分 集 中在 CO:.水 一岩 石 相 互作 用后引起储层矿物溶蚀 与沉淀 、溶液 中离子含
量和孔渗特征的变化等方 面,对 CO .水.岩石相互作 用后 孔 隙结 构 的微 观 变化 报道 较少 。鉴 于 CO:驱提 高 原油 采 收 率 技术 主要 应用 于低 渗 透油 藏 ,实验 以 延长靖边油 田特低渗油藏 35.3井储层岩心为例 ,测 定 了不 同反 应 时 间 及 不 同反 应 压 力下 CO 一地 层 水 . 地 层 岩 石 相 互 作 用 后 岩 石 孔 隙 度 、渗 透 率 及 孔 隙 结 构 分 布 的 变 化 情 况 ,为 延 长 油 田实 行 CO 驱 提 供借鉴 。
体 有 限 公 司 ;NaHCO,,分 析 纯 ,天 津 市 河 东 区 红 岩
试 剂 厂 ;NaC1、KC1,分析 纯 ,天津 市永 大 化学试 剂 有
限公 司 ;CaC1 、MgC1 ·6H O、SrC1:·6H:O,分析纯 ,天
津 光复 科 技发 展 有 限公 司 ;Na2SO ,化 学纯 ,天津 市 塘沽 滨 海化 丁 厂 ;C H (正 戊烷 ),分析 纯 ,北 京化 学
二氧化碳封存和强化采油
二氧化碳封存和强化采油[摘要] 人为产生的CO2排入大气造成温室效应,引发全球变暖。
CO2地质封存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减少CO2排入大气中的方法。
本文介绍了CO2封存技术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CO2封存和强化采油联合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影响CO2封存和强化采油实施的三个因素。
[关键词]二氧化碳捕获封存强化采油1、前言进入20世纪后,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大规模开发利用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平。
人们在享用这些化石燃料及其衍生产品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其过度使用和依赖也带来了潜在的能源危机,同时也造成了CO2的大量排放。
在18世纪工业革命之前,大气中的CO2含量为280ppm,而目前的含量高达430ppm。
有科学家认为:大气中的CO2浓度必须维持在450ppm以下方能避免全球气候变暖继续恶化[1]。
全球能源供应中尽管水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不断加大,但比例很小。
据欧盟有关部门的测算,可再生能源到2010至2015年占能源总量的8%—9%,能源需求量的80%仍将由化石燃料提供,其余由核能提供[2]。
所以,在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内能源仍以化石燃料为主的情况下,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就成了全球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
2、CO2捕获和封存CO2捕获和封存是指CO2从工业或相关能源的源头分离出来,输送到一个封存地点,并且长期与大气隔绝的一个过程[3]。
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分离捕获阶段、压缩阶段、运输阶段和封存阶段。
2.1. CO2产生源及排放量由人类活动引起的CO2有不同的产生源,主要的产生源有火力发电厂和某些工业部门。
表1列举了世界范围内主要大型定点排放源所属的行业部门及其CO2年排放量。
2007年《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指出,从1950年到2002年,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只占同期世界排放量的9.3%。
值得注意的是,同发达国家相比,虽然人均CO2排放量较低,但排放总量在2008年已与美国大体相当。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超越美国只是个时间问题。
油层物理题库(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判断题1.油藏综合弹性系数反映的是油藏岩石中所蕴藏的弹性躯油能量。
(√)2.岩石绝对渗透率与通过的流体性质无关。
(√)3.双组分烃体系的临界压力是液气共存的最高压力。
(×)4.天然气的压缩因子是同温同压等量条件下天然气的体积与理想气体的体积之比。
(√)5.理想气体的等温压缩系数仅与体系的压力有关。
(√)6.地层的单相体积系数总是大于1的。
(×)7.海水总矿化度通常大于地层水总矿化度。
(√)8.随体系温度增加,油水表面张力将下降。
(×)9.现在发现的油藏大多数都是亲水油藏。
(√)10.地层中的自由水面是毛管力为零所对应的剖面。
(×)1、粒度组成分布曲线尖峰愈高,则粒度组成愈均匀。
(y )2、岩石绝对渗透率与通过流体性质无关。
( y )3、随体系温度增加,油气表面张力将下降。
( y )4、地层油粘度在饱和压力时是最小的。
( y )5、对于同种原油,甲烷的溶解度大于丙烷的溶解度。
(f )6、体系压力愈高,则天然气体积系数愈小。
(y )7、平行于层理面的渗透率小于垂直于层理面的渗透率。
(f )8、润湿现象的实质是表面张力的下降。
( y)9、储层埋藏愈深,则孔隙度愈大。
( f)10、亲油油藏的水驱油效率高于亲水油藏。
( f )1、油藏综合弹性系数反映的是油藏岩石和油藏流体中所蕴藏的总的弹性驱油能量。
(√)2、岩石绝对渗透率与通过流体性质无关。
(√)3、双组分烃体系的临界压力是气液共存的最高压力。
(√)4、理想气体的等温压缩系数仅与体系的压力有关。
(×)5、天然气的压缩因子是地下天然气体积与标况天然气体积之比。
(×)6、地层原油的两相体积系数总大于1。
(×)7、海水的总矿化度通常大于地层水的总矿化度。
(×)8、随体系温度增加,油气表面张力将下降。
(√)9、现在发现的油藏的润湿性大多数是亲水的。
(√)10、地层中的自由水面是毛细管力为零所对应的底层剖面。
煤炭工业部关于防治岩石与二氧化碳突出事故的措施
煤炭工业部关于防治岩石与二氧化碳突出事故的措施岩石与二氧化碳突出概况和防治措施为了吸取窑街矿务局三矿岩石与二氧化碳突出事故的教训。
现将《岩石与二氧化碳突出概况和防治措施》发给你们。
各局、矿对有二氧化碳突出(涌出)危险的矿井立即进行一次测定和来源分析,并对有关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工人进行有关岩石与二氧化碳突出的安全技术知识和预防措施的教育,结合具体情况,制订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严格执行。
附:《岩石与二氧化碳突出概况和防治措施》岩石与二氧化碳突出概况和防治措施岩石与二氧化碳突出是国内煤矿近年来发生的一种动力现象,它能在极短时间内,从采掘工作面喷出大量岩石和二氧化碳,以甘肃省窑街矿务局岩石与二氧化碳突出事故为例,突出的岩石达一千多立方米,突出的二氧化碳逆风流蔓延千米以上。
由于二氧化碳是窒息性气体,在波及范围内能造成多人伤亡。
因此,是煤炭生产中的一种严重灾害。
对如何防治,岩石与二氧化碳突出,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和研究解决的新问题。
为了吸取教训,防止这种灾害,现将岩石与二氧化碳突出概况和暂行防治措施通知如下:一、国内外岩石与二氧化碳突出概况据了解,法国。
波兰、保加利亚都发生过岩石和二化碳突出现象,而且多在开采到垂深达七百米左右开始发生。
二氧化碳的来源有的是火山气体的侵入;有的是在成煤期间就已赋存了松软砂岩、煤层、地质构造带内。
当掘进巷道前方的岩体在强大的地应力和氧化碳的压力下,突然破碎并突出。
因此在预防措施中,多采取卸压、缓和地应力与排放二氧化碳的办法,其具体作法与预防煤尘与瓦斯突出的措施相仿。
我煤矿从一九七五年开到现在,发生了三次岩石和二氧化碳突出。
其情况是:(一)一九七五年六月十三日吉林营城煤矿五井十号下山砂岩大巷岩石与二化碳突出。
1.地质概况营城煤矿是中生代侏罗纪煤层,其上部为白垩纪赤色层和第四纪冲积层。
有六个可采煤层,厚度为0.6-2.8米,倾角15°-18°煤种为长焰煤,顶底板为砂岩、页岩及砂质页岩。
海洋油气开发工程技术标准解析考核试卷
2.环保措施:钻井液处理、噪音控制、废弃物管理。应用效果:减少污染,保护海洋生态,提高企业社会责任。
3.作用:保障安全,提高效率,保护环境。案例:标准化的应急预案降低事故发生率。
4.现代信息技术:数据采集与分析、远程监控、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实时数据监测,优化生产流程。
20. D
二、多选题
1. ABD
2. ABCD
3. ABCD
4. ABCD
5. BC
6. ABC
7. ABCD
8. ABD
9. ABCD
10. ABCD
11. ABC
12. ABCD
13. ABCD
14. ABCD
15. ABCD
16. ABC
17. ABC
18. ABC
19. ABC
20. ABCD
D.严格执行安全规程
16.以下哪些机构参与制定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的技术标准?()
A.国家能源局
B.国家海洋局
C.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D.国际标准化组织
17.海洋油气开发中,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导致油气藏压力降低?()
A.油气生产
B.地下水流动
C.油气藏自然递减
D.邻近油气藏开采
18.以下哪些类型的海洋油气开发工程适用于深海油气田?()
A.钻井船
B.深水半潜式平台
C.浮式生产储油装置
D.自升式平台
19.海洋油气开发中的油气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哪些?()
A.油气重力分离
B.水力旋流器
C.离心分离
D.膜分离
20.以下哪些措施可以提升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的环境友好性?()
2022年主要负责人《海洋石油天然气开采》安全生产模拟考试题(十)
2022年主要负责人《海洋石油天然气开采》安全生产模拟考试题(一)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1、(判断题)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做到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即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正确2、(判断题)决定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主要有接触水平与接触范围。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错误3、(判断题)生产和作业设施需采取有效的防静电和防雷措施。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正确4、(判断题)甲公司与乙公司合资成立丙公司,从事铁矿开采,由甲公司控股。
丙公司的安全生产投入由丙公司董事长予以保证。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错误5、(判断题)判断火势来源,采取火源相反方向逃生(其他得到警报的人员),应用湿毛巾或湿衣服遮掩口鼻,放低身体姿势,浅呼吸、快速、有序地向安全出口撤离。
离开房间后,应关紧房门。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正确6、(判断题)用梯子时要有人扶梯,不得一个人使用梯子。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正确7、(判断题)对于有硫化亚铁的储罐和生产工艺流程,在设计阶段应考虑硫化亚铁自燃风险,采取措施防止硫化亚铁与空气直接接触。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正确8、(判断题)修理设备时,对于修复后仍能保证设备精度并恢复性能的磨损件,应尽量更换。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错误9、(判断题)发生事故后,发现人员可暂时不向单位领导报告,现根据实际情况单独施救。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错误10、(判断题)挂牌锁定只需要对“被授权”的员工进行培训。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错误11、(判断题)《海洋石油安全管理细则》规定,生产设施的备案管理要求作业者或者承包者应当严格按照备案文件中所列试生产安全保障措施组织试生产,试生产正常后即可投入使用。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错误12、(判断题)职业危害度评价所需要的基础资料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即:职业危害法规资料、流行病学资料、接触水平资料。
二氧化碳驱油及封存过程中的地质安全界限体系
网络出版时间:2016-12-12 14:49:24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21.1357.TE.20161212.1449.016.html二氧化碳驱油及封存过程中的地质安全界限体系李志鹏,卜丽侠(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山东东营 257015)摘要:针对CO2驱油及封存过程中的地质安全问题,利用油气封盖理论和油藏工程理论,研究了油藏条件下CO2驱油及封存的定量地质安全界限体系。
研究结果表明:CO2驱油及封存过程可划分为CO2注入驱油阶段、CO2注入封存阶段和CO2静态封存阶段;CO2在油藏条件下存在扩散泄漏、低速渗流泄漏和高速渗流泄漏3种泄漏机理;CO2的地质安全性主要受盖层岩封堵压力、断层岩封堵压力、断层重开启压力、断层岩破裂压力及盖层破裂压力等的控制。
研究成果对CO2驱油及封存项目的选址及风险分析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CO2驱油;CO2封存;盖层封堵性;断层重开启;地质安全中图分类号:TE349 文献标识码:A0引 言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简称CCUS)[1-4]是在CO2捕集、封存技术(Carbon Capture and Store,简称CC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既有效利用CO2提高了油藏采收率[5-9],又实现CO2永久地下封存的一项新技术,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环境污染及气候变化[10-16]。
但CCUS项目实施过程中是存在潜在安全风险的,在CO2驱油及封存过程中如果突破了油藏的地质安全界限,会造成CO2泄漏,对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生活造成危害;对于纵向立体开发油田,CO2的泄漏也可能影响其它层位油藏的正常生产,造成油田的经济损失[17-18]。
目前,国内外虽已提出一些CCUS项目实施的安全准则,但以政策性的或定性的为主[19-21],油藏中断层的封堵性对CCUS项目的安全实施影响较大[22-25]。
新版采油地质工高级理论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的选项号填入括号内)C1.胶结类型中的基底胶结是指胶结物含量高,岩石颗粒之间()。
(A)大面积接触(B)全部接触(C)很少接触(D)中等接触B2.胶结的类型分为()种。
(A)2(B)3(C)4(D)5D3.胶结类型是指胶结物在砂岩中的分布状况以及与碎屑()的接触关系。
(A)粗粒(B)中粒(C)细粒(D)颗粒D4.储层定向分布及内部各种属性都在极不均匀地变化,这种变化称为储层的()性。
(A)均质(B)物性(C)特性(D)非均质C5.碎屑岩储层的非均质性分成()类。
(A)2(B)3(C)4(D)5B6.储集层的非均质性将()影响到储层中油、气、水的分布规律和油田开发效果的好坏。
(A)间接(B)直接(C)严重(D)可能D7.基底胶结的孔隙度()。
(A)没有(B)中等(C)很高(D)很低B8.在几种胶结类型中,基底胶结的孔隙度(),(A)最高(B)最低(C)中等(D)较高B9.基底胶结的渗透率()。
(A)没有(B)很低(C)中等(D)很高D10.胶结物充填于颗粒之间的孔隙中,颗粒呈()接触,这种胶结称为孔隙胶结。
(A)稀疏(B)紧密(C)点状(D)支架状A11.胶结物充填于颗粒之间的孔隙中,颗粒呈支架状接触,这种胶结称为()胶结。
(A)孔隙(B)基底(C)接触(D)支架D12.在几种胶结类型中,孔隙度仅次于接触胶结的是()胶结。
(A)支架(B)接触(C)基底(D)孔隙C13.在几种胶结类型中,接触胶结的孔隙度()。
(A)较高(B)中等(C)最高(D)最低B14.在几种胶结类型中,接触胶结的孔隙度()孔隙胶结。
(A)低于(B)大于(C)等于(D)小于A15、接触胶结是指胶结物含量(),分布于颗粒相互接触的地方,颗粒呈点状或线状接触的胶结。
(A)很少(B)很多(C)较少(D)较多C16.层系的旋回性、砂层间渗透率的非均质程度、隔层分布、特殊类型的分布,统称为()非均质性。
CO2驱油技术分析
CO2驱油技术分析目录CO2驱油技术分析 (1)摘要 (1)1 CO2驱提高采收率国内外发展应用情况 (1)1 .1 国外发展情况 (2)1.1.1 美国CO2驱项目情况 (2)1.1.2 小油田CO2混相驱的应用与研究 (2)1.1.3 重油CO2非混相驱的研究与应用 (2)1.2 国内研究应用现状 (2)2 CO2驱油机理和基本方式 (3)2.1 CO2驱油提高采收率的机理 (3)2.2 CO2驱油的基本方式 (6)2.2.1 CO2段塞注水方式 (6)2.2.3 注“碳化水”驱油 (6)2.2.4 连续向地层注CO2气体 (6)2.2.5 CO2单井吞吐 (7)3 动态计算 (7)3.1 碳化水驱油动态计算 (7)3.1.1 物理模型 (7)3.1.2 数学模型及解 (7)3.1.3 激波条件和物质平衡条件(熵条件) (8)3.2 CO2段塞注水动态计算 (11)3.2.1.基本目标 (11)3.2.2 两种扩散的区别 (11)3.2.3.忽略粘度差扩散影响的数学模型及解 (11)3.2.4 CO2在水中扩散总体积计算 (12)4、结论 (13)参考文献 (14)摘要:本文主要叙述了利用CO2驱提高采收率的历史及目前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探讨了CO2驱油的渗流机理和动态计算。
CO2驱开采一般是在不适合注蒸汽开采的油田进行。
这类油田的油藏地质条件是;油层薄,或埋藏太深,或渗透率太低,或含油饱和度太低等。
注CO2可有效提高这类油藏的采收率。
关键词:二氧化碳驱油;采收率;混相驱1 CO2驱提高采收率国内外发展应用情况利用CO2驱提高采收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O年代。
1952年whorton等人获得了第一项采用CO2采油的专利权。
当时CO2是用作原油的溶剂,或形成碳酸水驱。
早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一般的油藏压力下,CO2不能直接与大多数原油混相,但是CO2能够抽提原油中的轻质组分。
五六十年代CO2作为混相驱替液应用,但同时研究者也看到了CO2混相驱的局限性:原油中要求含有大量中间组分;达到混相要求高压;储层深度要求大于1000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5
4
3
2
l
0
^ v p
巡赠 露
廿 。 。 拓 罂 。
图 2 国际能源署预测的 2 3 年世界商业能源需求量 00
的最前端0由于气候变化的突发性 、广泛性和不 可控制性 ,使它在人类共同意识中起到了重要作
用。然而紧迫而相互交杂的全球变化问题 ,例如
’Ga - ae - c n e a to sI d c d b s r orE p o tt n C02S q e tai n a dOt e o o ia t r g sW t rRo k I tr c in u e y Re e v i x l i i n ao e u s t , n h r r o Ge lg c l o a e S
一
^ u靶 球舞越赠 嚣 廿 。 ∞ - ∞ 1 茛霹 酱 p 。 T o 6
l
0
O
5
O
O S 0
10 10 00 20
10 40
10 60
10 80
20元 )
图 1 与上一个千年相比,二十一世纪北半球温度的变化图
的地质封存 ( SC 2 —— 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 G .O ) 的最后措施——无疑是在不久的将来即 :至少可 在 2 1 年之后一两个十年期 间, 00 可以在工业领域 应用的一种被普遍认可的科技方案。
气候变化评估报告 (P C, 0 1 和 目 IC 20 ) 前批准的
京都协议 ,气候变化的问题已经被放在行政议程
“ 球首脑 会议 ” U E 讨 论关 于环境 与发 展 全 ( NC D) 以来 ,许 多 世界 级领 导人 和决 策者 就提 出 了由这
力地 对有 助于缓 解这 种趋 势 的科 技 项 目进 行调 查 。关 于人为 排放 的温 室气体 ( HG) 氧化碳 G 二
种发展带来的风险。根据政府研究小组的第三次
20 年 4—6期 08
油 气层 开采 、二 氧化碳 封 存和 其他 地质封 存 引起 的 气. 岩相 互作 用 水.
19 2
油气层开采 、二氧化碳封存和其他地质封存
引起的气一 岩相互作用 水一
色B os .rse等
(n t u a  ̄ i d 6r l, t , v n ed i. r a I si t rn as up toe 1e a e u eBosP 6 u t f 4
全球能源需求预测。这两份报告中都悲观的认为
短期 内 ( 几十 年 )温度 和能源 需求 增长 出现 减缓
第一次人类历史上的人 口增长,能源、水、食物 和原料等消耗也不会增加 ,随之造成材料和商品 等产品的消耗增加 , 而且污染物 、 废弃物也增加 ,
同时 ,迁移 及运 输需 求 的增加 与全 球资 源量 相 冲
们总问“ 可持续发展” 是否仍然可靠?为什么我们
不将后者的概念改为更接近现实的‘ ‘ 生存” 呢?
时 间是个 关键 因素 。我 们生活 在全 球变 化 和 经济增 长 的恶性竞 争 中。一 方面 ,比如说 目前许
多观测资料证实了已经发现和预报 的气候变化规
律 ( 1 。另 一方 面 ,发达 国家 和发展 中国家继 图 )
,
9 8 2Ru i M amas nCo e — rn e 2 5 el l io d x— Fa c ) -
翻 译 : 韩双 宝 :校 对 :葛 秀珍
1 全球 变暖 ,可持续发展和地质封 存
一
资源使用权力 ,地球本身消化废弃物能力 ,要 比
气候 问题本 身更 广泛更 深入 。鉴 于世 界人 口的
且可供能源基地集 中利用。在称之为富裕的国家 中 ,其基础设施、能源生产方式 、工业设备和期 望的生活方式均因能源地位形成 固定模式 ,并且
快 速 发展 的 国家如今 也 面临 同样 的问题 。要 不是
续 沿着 它们追求 更 多消 费 的发 展道 路前 进 , 比如 ,
图2 标出的国际能源署 (E 发布的到 23 年 1A) 00
突 。 自从 19 9 2年联合 国在 Rod n i 举 行 的 i e ae o J r
几乎是不可能的。二氧化碳在空气 中的残 留时间 使得全球变暖已不可避免 。相反 ,人们应花费时
间更 换笨重 的基 础设施 ,更 深层 次 的改变 生 活观
念和 生活方 式 。在这种 情 况下 ,应 毫不迟 疑 的全
20 0 8年 4
—
6期
…
—
—
—
—
…
反演 数据 10 - 9 0 ) 0 0 18 年 原 始数 据 。 ( 元 10 -9 8 ) 公 9 2 1 9年 反 演数 据 (O 平均 值 ) 4年 线 性趋势 ( 元 1 0 —8 0 ) 公 0015年 I预 测的未 来温 度变 化 范 围 ( P C 20 ) I C 0 1
免会有些盲 目和怀疑 ( 至少偶然会有 ) 。因此 , 人
们对来 自对环境造成的人为威胁 的预警意识越来
越增强 ,特别是在预见未来发达国家实施 的成熟 的废弃物标准方案时。起源于工业革命 的现代经 济体制是 以煤 、石油等提供 的大量的相对廉价的
能源 为基 础 的 。这 些能 源易 于生 产 、运输 、封存
(00 2 5 达到 10 0 亿? ) 、人类消费水平 ( 、食 水 千年伊始 ,行星地球颗面临着一个悬而未 物、能源和商品等 ) 或人类活动 ( 和/ 交通、都市 决的问题即:在不远的将来 ,人类活动和 自 然环 境作用之间的强烈 冲突会造成什么样 的后果?人
化等 ) 目前所展现出的发展趋势来看 ,人们难 等
,
Tcn l y-R vJ Vo.0(05, .,P 91 C pr h @20 ,ntu f na d pt l) eh oo g e. 1 20 )No 1P -8 o yi t 05 Isttr ci u 6r e 6 g i a rs o
1O 3
水 文地质 工程地质技 术方 法动 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