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教师师德工作小结精选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教师师德工作小结精选集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
”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
爱心不是教育的全部,但爱心是教育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
”正因为爱,所以会有创造的喜悦,正因为有创造的喜悦,所以对教育、对学生更加充满爱的情感。
真正的教育,正是这种爱与创造永无止境的良性循环。
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
未来的教育家应该全身心地去爱学生、爱教育。
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才会爱你,你才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
只要你能够发现、挖掘教育职业中弥漫着的那种美,你就会每天都产生冲动,你就会看到每个学生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美丽的花朵。
为了培育这些美丽的花朵,作为园丁的教师就必然孜孜以求,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烛光,学生美好人生的开端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才能超越人的自然属性而达到完美的境界。
只有以爱心才能教会学生去爱身边的每个人,爱身边的一草一木。
做一名合格教师,要先播下花的种子,再浇水锄草,特别要将那些长歪的小苗一棵棵扶正,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必将迎来一个姹紫嫣红的美丽春天!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
"我始终相信,要提高自己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的素质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爱心。
在爱的基础上,我会投入我的全部力量,会把我的青春、智慧无怨无悔地献给孩子们,献给教育事业。
2、德乃师之本
“辛勤的园丁、渡人的小船、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赞誉。
“以天心点燃烛光,引导人类走向光明”更道出了为人师表的神圣和职责。
然而,教师并非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孤岛上,教师置身于现实生活中,置身于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如何不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那只有具备严格的自律,高尚的师德水准,才能在现实的教育生涯中守身如玉,专心致志地做好本职工作。
关于师德问题,不少教育家及国家领导人曾有过精辟的论述:春秋末期,孔子提出:“躬
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等师德规范;唐代韩愈,还专门著有《师说》一文,指出教师的三大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并强调:“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以此作为从教择师的标准;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明确指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综上所述,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价值,倡导爱岗敬业,强化责任意识,是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
学高信为师、身正堪为范。
{教学设计-}藤野先生那严谨的治学精神,公正无私的高尚师德深深地影响着鲁迅先生,时刻激励着他去英勇斗争;陶行知先生一生为师,注意表率,良好的师德风范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被人们誉为“万世师表”,成为世人学习的典范。
师德榜样是无穷的力量,引导教师学习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先进事迹,请有经验的老师作师德讲座或进行现身说法,对促进教师师德规范,提高是德水准是十分必要的。
我曾到县中去听过一次教育局组织的师德演讲活动,教师们演讲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在教师队伍中引起了激烈的反响。
每个初涉教坛,豪情满怀,立志奉献;有的身残志坚,倾其所能,甘为人梯……一个个典型事例生动感人,从平凡中见伟大,在奉献中见真情,激起了广大教师情感上的共鸣。
使大家认识到自已所从事的是人类最崇高最伟大的事业,从而树立起“角色”理想,建立起以教为荣,以教为乐的专业思想情感。
热爱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是师德范畴的一项重要内容。
教育学生是个艰巨的灵魂、性格塑造工程,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培养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该像斯大林所说:“要小心翼翼地培养人,就要像园丁栽培心爱的花木一样。
”
在学生眼里,教师是智慧的化身,道德的典范。
教师劳动的对象是不成熟的少年儿童,他们正处于动态的发展中,有着很强的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可能给学生予扶危定倾。
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
”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传。
教育工作者都能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行,在这半亩方田里勤耕力作,用自己丰富的知识,风趣的谈吐来征服学生的心。
用自己端庄的仪表,得体的举止感化学生的行为。
用自己高尚的师德,真诚的师爱塑造学生的灵魂,真正负起“三钱粉笔,万钧重担”的为师之责,让自己的生命之火为教育事业而燃烧。
3、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
教师该如何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哪?正如有人说的那样“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重在自重。
”教师要自敬自重,必先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
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是改善教育发展环境,转变教育系统工作作风的内在要求,也是促
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
通过此次师德师风教育学习,我简单得谈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
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二、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
本人系统的学习了《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文件,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廉洁从教。
三、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
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孜孜不倦,积极进取。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
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
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当然,在教育教学中,本人也存在一些缺点和错误,如偶尔对学生发火等,通过这次师德师风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我的缺点和错误,争取在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努力改进和改正,为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而努力奋斗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
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
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
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4、为人师表敬岗爱生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我个人觉得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我们所认为的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
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
而教师道德是教师的灵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师魂”。
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
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板书笔迹等。
而师爱则是师德的灵魂。
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
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
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困难了。
(-小学教学设/计/网)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
这种爱是神圣的。
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热爱教师的职业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
天天与小朋友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同学们的纯真,即使是最顽皮的学生,他们的可塑性仍是非常大的,只要多关心,从爱护他们的角度去教育他们,他们都会变成很有出息的人材。
问题是我对他们关心太少了,作为一个英语专职教师,要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感受到教师的爱心,的确有些困难,因为我要面对的是四个班级的学生,精力较为分散。
而在学生眼里,教师是完美的化身,是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学生的关注。
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使教学双方互相了解、互相配合,更好地搞好教学工作,并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思想认识问题,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也就是说,课堂不仅是教师教书的场所,也是教师育人的场所。
教学过程本身是师生交流的重要途径。
教师在接触学生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有不良习惯或行为,应该及时加以制止并正确引导,指出其错误之处和危害;如果学生在生活方面有什么因难,也应该多加以关心和帮助。
从我的亲身经历来看,坦诚对待学生,真心面对学生,是教师受学生欢迎的重要法宝之一。
教师职业的本质任务决定了我们要有更多的奉献精神,奉献要付出代价,并作出一定的自我牺牲。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师的行为就是学生的活生生的课本。
时代向教师提出了
廉洁自律的挑战,今后我一定要加强学习和自我修养,自律自爱,以高尚的师德去奉献自己所热爱的教育事业!
5、走进每一个学生内心世界
卢梭曾经说过:“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照它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它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花费的苦心取得成效。
”作为心灵的耕耘者,我深知肩负的责任重大。
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内心的喜怒哀乐,是我们班主任工作取得成效的最大途径。
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隐藏着一个表面平静而内心却十分丰富,有的甚至充满矛盾、痛苦的世界。
只有了解学生的内心想什么、渴望什么、反感什么,只有当他们的朋友,而且是知心朋友,当每一个学生都能把自己的内心需求向你展示时,我们的教育才能收到真正的成效。
我们应该以双重身份走进我的学生,一是教师,二是朋友。
我们该以平等而非高高在上的姿态与学生们分享我们的人生经验、为人原则和取得的成绩。
教育是一门艺术,如何把教育搞得生动灵活,学生听得进你的教育,这确实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
我们教师应花毕生精力去学习,去实践。
教师说话真诚,多讲真人真事,讲自己的经验教训,甚至直率地向学生剖析自己,学生会被感动,也会接受你的教育。
应该说,学生比一般社会中的人更单纯,即使是后进学生,他们的本质依旧是纯朴的。
打动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兴趣是教育方法的关键。
重要的是我们必须不断发现学生身上的每一点进步,并及时予以肯定,鼓励和赞扬。
让我们每位教师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6、拭亮心灵的契机
如今的孩子在人际交往上存在着一些障碍,主要表现在不会与他人相处,事事以我为中心,很少替对方考虑。
这势必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久而久之,学生在心理上就会产生压抑、不悦,甚至不愿与他人交往。
那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班有29个学生并且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他们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从小就被宠着,说一不二。
孩子在这种唯我独尊的环境中长大,不由得滋生出一些不良品质,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自私自利。
可来到学校,脱离开家人营造的温室,可能会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加之自己早已习惯百依百顺的生活,不能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自然就会感到交往困难。
在我所教的班中也有此类现象,有的孩子不允许他人伤害到自己的利益,一旦触及,不管对方有意或是无意马上做出回击。
而当别人需要帮助时,则冷漠对待,甚至置之不理。
这些都反映了学生在人际交往上的缺陷。
我曾在班中进行过这方面教育,虽然有一些起色,但
并不明显。
看来,光苦口婆心的说教还远远不够,如果学生能亲身体验的话,也许会带来新的转机。
机会终于来了!星期二中午管理班,我在黑板上出了几道练习题,需要学生抄在综合本上完成。
出题时我心里很矛盾,因为在操场练操的20位同学就要辛苦一下,只能回来后再写,不过,等他们练操回来也已经下课了,同学们还要擦黑板,再说,这些学生练了一中午也需要休息,哪有时间抄题啊?可是不做题,班里的其他学生又没事干,怎么办呢?在我正困惑的时候,“小快手”钱亮举起了手,我问他有事吗?他说:“王老师,您黑板上的题我已经抄完了,我可不可以先不做,帮同桌丁丝雨把题给抄上,这样她就不至于回来后急着抄题了。
”我一听,眼前一亮,这不正是教育学生互帮互助的大好时机吗?机不可失,于是,我兴奋的说道:“当然可以了,老师不但不会反对,还要代表丁丝雨同学感谢你。
你这种关心他人、帮助同学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所有同学来学习。
”我的这一举动,似乎产生了连锁反应,不一会儿,一双双小手纷纷举起,大家都是同一个要求。
快下课了,我对同学们说:“把练操同学的本打开,等他们回来你们好好观察一下他们的反应。
”终于下课了,同学匆忙地跑回教室,正准备抓紧时间要抄题时,却惊讶地发现题已经抄好了,开始还紧张的神情马上转为了喜上眉头,接着便是听到一片“谢谢”“太好了”的感激声,教室里洋溢着同学们的欢声笑语。
这是一个难得的教育契机,不能轻易放过。
为此,我利用下午午会课的时间,就此事让学生畅谈。
这下,教室里沸腾了,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
尤其是那20位同学,都争着要说。
有的孩子说得特别好,戴静宜这样说到,“我们练操的同学并不怕辛苦,最担心的是怕老师在黑板上留作业,因为等我们回来时,已经下课了,我们还得赶紧抄题,有时由于抄得匆忙还会把题抄错。
可今天,当我发现同桌已经帮我抄好了,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心里特别激动,非常感谢朱妍同学。
”大家听后,都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
这时,我班的宣传委员梁好站起来说到:“今天,虽然帮同学抄题耽误了做作业的时间,但是,当听到别人的称赞和感谢时,我心里就热乎乎的,没想到能够帮助别人解决困难,是这么的高兴。
以后,如果再有抄题的事,我还会帮忙的。
”我马上跟了一句:“仅仅是抄题吗?”同学们立刻会意了,笑着回答:“不,是各个方面。
”29颗心在彼此的诉说与倾听中,感受到了互帮互助的可贵。
此时,已不需要老师再说些什么了,一切尽在不言中。
这件事发生后,学生的互助精神明显增强。
看来,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往往要比教师的说教更可贵。
当然,这还需要教师能够抓住教育契机,适时进行点播。
叶圣陶就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
”教育的真谛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塑造人格,而人格的完善不是自然形成,要靠育人者有意的塑造。
塑造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
不过,实践告诉我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才是最见成效的教育。
7、师德小结
自古以来,师德总与文明相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教师永恒的要求,传承文明是社会给予教师的神圣历史使命。
物质文明的发展呼唤着国人的文明意识,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需要与之匹配的精神文明来维护,并积蓄发展动力。
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师生文明礼仪建设又被重新提了出来,而教师礼仪建设则以中小学师德规范为基础,突出职业礼仪,张扬师德文明。
然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的急剧转型和世界多元文化的大量输入,现代国人的传统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被支解或淡化,从而出现了道德标准的混沌与价值追求的迷茫。
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学校教育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道德迷失现象,如闲暇的过度家教、教学的得过且过和教育的随心所欲等,弱化了以勤学、谨导、言传、身教、慎思、笃行等传统师德的要求,偏离了教师关于传承并发展文明的职业轨道。
为重拾师德文明,引导广大教育工作者认清职业道德与文明之间的关系,积极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下的师德,笔者以个人粗浅的认识对师德与文明的辨证关系作一阐述,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师德是教师文明的基石
教师是文明的传承者,是言行的示范者,因而师德的高尚与否决定着所培养对象的文明程度,影响着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基本素质以及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发展水平,它是教师文明发展的基石,也是教师文明内涵的必然要求。
基于这点考虑,笔者认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的师德必然应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1、依法执教是保证教育发展方向的前提条件。
《教育法》、小学教学设计网《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和维护国家、教师、学生利益的法律依据,这是大是大非的原则性问题。
教育工作者必须坚定不移地依法执教,保证正确的教育发展方向,始终做到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不断提高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
2、爱岗敬业是履行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热爱岗位,在真诚的关爱中无私地奉献,在辛勤的耕耘中不断地提高,这是对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文明的外在表现。
我国传统教育对优秀教师的要求是热爱教育事业,敏而好学,并要“自修齐”。
在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中,爱岗敬业已成为教师个体素质评价的必备条件,也是学校综合竞争力的主要内容,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热爱学生是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基础。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爱精神一直是教育界提倡的传统人文思想,教师们也积极地“切己体察”。
爱学生,首先体现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能接纳学生的这种差异;其次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发展,得到纵向的最大进步;再者是培育学生健康、积极的身心,张扬文明的独特个
性,形成较为完善的人格。
教师的这种“博爱”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温床”,是育人质量快速提升的重要基础,是文明发生、发展的源泉。
4、严谨治学是保持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文明的行风来源于良好的校风,良好的校风来源于优良的学风。
对学习的永不满足,始终保持“学如不及”的状态,是教育系统在文明创建中对教师的良好期待,是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虽然“学生不必不如师”的思想已被大多数人接受,但作为教师,要更好地尽职尽责,并展示个人的社会价值,就必须要做到“学而不厌”。
同时,健康持续的教育事业发展也要求教师能不断更新知识,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特别是提高专业技术和学术的研究与创新能力,并且能够明确大纲、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经常反思和不断改进,使专业有新进展、技术有新提高、事业有新发展,完全纳入健康、正确、快速的发展轨道。
5、团结协作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方式。
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这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
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真正建成和谐校园,必须要有团结的力量、协作的精神和创新的勇气,在共同面对困难、迎接挑战的过程中不断进步。
团结,表现在领导团结、教师团结、干群团结三个层次,从而形成管理合力、教学合力和教育合力,塑造良好的学风。
协作,就是要在分工基础上的合作,体现在管理合作、教学合作、科研合作各个方面,在合作中发展能力,提高效率,凝聚人心,实现新的跨越。
6、尊重家长是整合教育力量的主要手段。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学生的终身引领者,学校教育需要家长协助来巩固成效,否则就会出现“5天的学校教育效果被2天的家庭休闲活动所抵消”的教育结果。
尊重家长,就是要尊重家长的教育,尊重家长的人格,宽容家长的过失,赢得家长的配合。
尊重家长的举止也是一种言传身教,是一种无形的示范性教育。
尊重家长是赢得信任的前提,赢得信任才能形成教育共识,形成共识才能凝聚教育合力,在教育合力中才能收到教育成效。
7、廉洁从教是维护教师本色的重要原则。
《论语》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文中的“君子”是指有道德的人,一般是指如孔子那样的教师,说明教育教学是一种重义的社会活动。
因此,“重义轻利”是教师的传统本色,“廉洁从教”是教师从教的重要原则,也是教育行业文明创建的基本要求,是群众评价教育满意度的重要标尺之一。
8、为人师表是展示师德形象的外在表现。
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充分说明了作为精神文明的重要倡导者--教师“身教”的极度重要性。
教师是学校文明形象的窗口,其一言一行一事一处关系到教师的群体形象,因而要强调教师的以身作则,重视人格的感化作用。
千说不如一做,为人师表、身体力行不仅是师德的基本要求,也是教育的有效方法,是师德形象的外在形式,也是文明内化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