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与评价有效性实验研究-阶段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精选12篇)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小组合作学习总结(精选12篇)小组合作学习总结篇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来,尽管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走了许多的弯路,但透过我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学生发生较大变化,我收获颇多。
现将自开学以来的实验状况总结如下:一、阶段性成果1、学生课堂上参与意识增强,参与面较实验前更广。
原先的课堂,是班内“优秀生”的舞台,很多中下游学生缺乏自信心,应对优秀生的强势,他们不敢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时间一长,他们与优秀生的差距越来越大。
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来,由于强调小组中每个成员都用心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每个成员都带有极大的热情,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人人都尽其所能,这样问题就变得容易解决。
每个学生都有了发言的机会,很多学困生也鼓起学习的自信心。
2、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组织潜力。
在组织讨论时,小组长要根据实际状况安排小组成员发言,充分思考知识的难易度和学生的水平,对于不用心参与的同学还要进行引导教育,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组织潜力。
3、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潜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为了到达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务必相互了解、彼此信任,进行交流,互相帮忙和支持,还需要妥善地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同学之间建立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
4、学生的胆量增大了。
透过小组合作学习,很多原先内向的孩子得到了锻炼的机会,他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自信心增强,敢于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各方面的潜力有所增强。
二、具体的做法1、学生课上展风采。
透过向其他老师取经,我走了许多弯路,实验一段时间后,针对有些同学准备不充分,我对组长提出了要求,要求组长在本组展示前对小组成员的准备状况进行检查,起到督促作用,保证能顺利完成展示。
同时,对各组的展示状况由同学们打分,透过此活动,同学们的自信心增强。
2、搞好小组评价。
想要搞好小组合作学习,小组评价必不可少。
我采用的评价方式主要有三种:(1)小组长评价组员。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3篇)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3篇)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带有规律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做指导,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
你所见过的总结应该是什么样的?以下是勤劳的小编为家人们找到的小组合作学习总结(较新3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篇一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我们师生都有了可喜的收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端正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行为,而且他们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回答问题积极,社会实践、调查能力增强,课堂气氛活跃,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创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兴趣是较好的老师,小组合作学习由于采用了小组讨论、所学知识与社会调查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从而为课堂创设了一种较佳的教学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实验中学生学习兴趣有了显著的改观,社会调查、实践能力、对教学的评价有了较大提高。
具体表现为实验中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思维敏捷,能主动提出问题。
喜欢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各种兴趣和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
二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
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的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单纯的小组合作学习。
我们非常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在动口、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取长补短中获取知识,对此学生做题正确率高。
三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小组合作学习是师生互动、互评和个别指导与个别评价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小组合作有效性研究阶段性总结
小组合作有效性研究阶段性总结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样合理地安排小组合作,使课堂更高效。
在半个学期的实践中,我总结出下面的几点看法。
一、以问题的提出为核心,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问题是学生认识活动的启动器和动力源。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我认为,如果小组合作学习时所要研究的问题不是学生所关注的,那么,很难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
质疑的问题就是学生不懂的问题,就是语文课“学什么”的问题。
如果“学什么”能由学生决定,必定焕发起学生学习的极大热情,这就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学生的质疑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1.尊重学生的情感——乐问的前提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好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情感具有一种内趋力,积极的情感能调动学生的激情。
小学生天真、单纯、幼稚、自尊心强,容易受到伤害。
特别是学习困难生,总担心自己问得太简单或是问错了被同学、老师取笑。
因此,教师必须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学习气氛,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真诚亲切地微笑,和蔼可亲的教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2.激发学生的兴趣——乐问的动力小学生模仿能力强,争强好胜,我们把班上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上下桌四人为一组,优、困生搭配,由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
每周评出最佳质疑能手并给予表扬。
为了能在小组中当个最佳质疑能手,他们就得读熟、读透课文。
为了能提出疑问,他们必须用发现的眼光来读书,才能发现问题,提问题,并期待着解决问题。
这样就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索转变,学生也感受到思考、质疑带来的无穷乐趣。
3.创设质疑的情境——乐问的关键结合教学内容和目的,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在课堂上进行艺术的渲染,造成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情境,能使学生进入角色,身临其境,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心得体会[五篇范文]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心得体会[五篇范文]第一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心得体会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心得体会作为新课程教育理念载体之一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犹如阵阵春风飞遍了城乡课堂,这种以自律性、合作性与探究性为基本特征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改革,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小组教学是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我们从传统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管理模式等方面改革入手,探索出一条与传统的封闭式校园教学、组班教学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路子。
从开放教育学生的实际看,仅靠传统的教育模式组织教学活动,不仅教学形式单调,缺乏活力,而且不适应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
传统的组班教学,忽视了学习对象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而开放教育的学员恰恰在这些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传统的教学模式重教而轻学,重群体学习而轻个性特点。
建立各种类型的学习小组,灵活地组织小组教学,就是从开放教育学习对象的实际出发,根据学习对象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能力的差异,乃至于工作环境、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差异,组织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学活动,这也是因材施教教育理论在开放教育试点中的具体运用。
小组教学,除了适应开放教育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之外,也适应了学生的学习实际。
我们知道,建立学习小组,开展小组教学,正适合他们的学习要求,既有效地解决了他们的问题,又为他们集中宝贵的时间有效地学习创造了条件。
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改革的重点,就是从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转移到在小组条件下,利用小组,以学生自主学习、个别学习为中心。
个别化学习往往缺少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缺少必要的学习氛围和情感交流,学习小组的活动恰恰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全面素质很有裨益,二、小组教学的优越性和局限性(一)小组教学的优点小组教学就是指将2人或2人以上的学生编成一个小组,以各小组为单位共同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阶段性总结(精选22篇)
小组合作学习阶段性总结(精选22篇)小组合作学习阶段性总结(精选22篇)时间稍纵即逝,充满意义的学习生活结束了,这次学习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在学习总结中记录下这来之不易的成果吧。
那么你知道学习总结该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组合作学习阶段性总结(精选22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组合作学习阶段性总结1本学期,我在班内实行了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两个多月的实施,总的来说,这种互助合作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下面将具体的想法和做法总结如下:一、分组原因: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些竞争并不是靠个人的单兵作战就可以取胜的,团队精神在竞争中越来越重要,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合作在今天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校地处农村,学生质朴可爱,集体荣誉感强,有责任心,但基础较差,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不能主动的学习,家长由于各种原因能够监督和辅导孩子学习的很少,学生回家学习的效率较低,老师留的作业基本上能够完成,但质量太差,背的任务大多数学生完不成,有的学生根本就是在“混日子”,老师交给的任务能少写就少写,查出来就写,查不出来就算,这样,差的学生会越来越差。
有时,有一部分学习相对较好的学生,上进心也不强,学习上没有动力,也没有压力,学习成绩也没有达到理想的分数,基于以上这些情况,我把班内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
二、分组方法:按照月考成绩把学生分成好、偏好、中等、差四等,再按照学生的性别、能力、性格,每组分配一人,组成4人学习小组,成绩好的学生为组长,负责讲题、监督、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
排座位时按照同组就近原则,这样便于组长管理和讨论问题,学生准备记作业本,每天下午放学前组长检查组员作业是否记在本子上,然后组长签字,写完作业后家长核对每项作业是否完成,完成后家长签字。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阶段总结
《合作学习能力得实效性评价研究》阶段性总结通过合作学习,确实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学生得参与面,提高学生自主探索得能力,培养学生参与得意识与团体协作得精神,好处多多。
但就是随着改革实验得进一步深入,我们通过对学生课堂合作学习得现状调查与实际观测中了解到我校小组合作学习普遍存在着“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得现象。
经过一段时间得实验与摸索,我们逐渐调整了心态,以冷静得态度来瞧待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得学习方式,我们瞧到这种学习方式得优势,也瞧到了它得不足,于就是我们选择了“合作学习能力得实效性评价研究”这样一个课题进行探索,如今已初见成效.在一些课堂上,小组合作有其鲜活得生命力,小组分工明确,轮流当中心发言人,共同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在合作中体会到与人分享与人交流得乐趣。
一、具体做法(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
课题一确定,我校组织全体实验教师学习教育杂志、报刊等有关合作学习及其相关得理论刊物,提高教师对这个研究课题得认识。
然后再从中挑送6位老师组成实验组.为保证研究得顺利开展,学校在人力、财力上给予了大量得支持,成立了课题指导小组,制定了课题小组活动制度,经常进行汇报交流活动。
每学期进行一次阶段总结,还及时展示实验成果.(二)调查、分析造成小组合作学习“华而不实”得原因。
实验初期,学校课题组为深入了解我校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对我校学生分别进行了访谈与问卷调查。
根据调查得到得数据,可以瞧出绝大多数得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得积极性很高,但就是大多数学生不知道如何与她人互相帮助合作学习。
课题组及时进行诊断分析。
(三)建立了一套有序得合作常规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组内成员有明确得具体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有相对侧重得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得合作角色,如小组长、记录员、质疑员、汇报员.小组长得责任就是组织成员有序地发表意见,引导组员倾听她人得发言。
记录员得责任就是清晰地记录小组成员得算法、开放性习题得答案等,避免交流时过多得内容雷同.质疑员得责任就是对解题思路、算法等进行提问,引发组员进一步思考,促进知识内化。
小组合作学习阶段性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阶段性总结第一篇:小组合作学习阶段性总结《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课题研究阶段性报告一、课题研究的内容我们此次研究主要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明确任务、注重实效、克服困难、善始善终、认真聆听、尊重他人意见、敢于出不同见解、积极实践、动手操作、乐于合作与交流、以集体利益为重”;使我们的学生在愉快的合作氛围中、自主地参与到科学的探究之中,把传统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转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
这样弱化教师的主体作用,强化学生为主体的地位,注重互助式、互动式、讨论式的学习,将传统的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交流改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使学生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
我校在研究中确定了三个子课题:(1)对如何组建小组?(2)如何调控小组?(3)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二、课题研究的过程在这两年的研究过程中我们的课题小组坚持定时、定点的集体活动,(1)组织参加实验的教师学习国内外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使实验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起点,防止实验流于形式和经验。
(2)实验教师担任实验班级教学,在充分了解实验班级学生的各方面情况之后,通过研究对学生进行分组。
具体分组方法:第一,为每个小组制订小组概况表。
第二,给学生排名次。
要求把实验班上的全体学生按其以往的学业成绩从最高排至最低。
这种排列要做到完全客观。
第三,确定小组数目。
实验班的学生按人数分为13至15组,每组4人。
第四,按照组内异质、组内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到各小组。
且注意到以下几点:a.每组包含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
b.全班各组人平均成绩大致相同。
c.不许学生自由选择本组成员,防止出现组内同质的现象。
d.注意到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能力等方面的合理搭配。
e.每小组设语文、数学小组长各1名,并隔一周轮换一次。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课题实验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课题实验总结“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课题实验总结201*-201*学年第一学期数学课题: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尝试实验总结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
于是,原本“安静”的课堂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以小组合作为代表的合作学习被教师们广泛采用。
教师从讲台上走了下来,不再“居高临下”,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也动了起来。
可稍作注意,我们就会发现,课堂中相当一部分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合作学习的效率较低。
例如,有的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只进行两三分钟,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好学生“一统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会倾听,不会合作,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教师缺乏组织教学的策略;有的重视对合作结果的评价,忽视提高合作有效性的指导种种现象表明,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多,取得实效的少。
怎样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其有效性和实效性呢?根据期初制订的计划,我在教学中全面落实,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一、组织分工,明确职责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4人,组长一名,负责组织工作;副组长一名,负责协调、记录工作。
组长为1号,副组长为2号,两名组员依次为3号、4号。
这样做既可以保证小组学习有序有效进行,又能为全班交流提供便利。
比如,教师检查学生读课文时,不用再逐一叫学生名字,可以直接说:“请每个小组的4号来读。
”教师也可以就同一个问题请不同小组的同一号学生发言。
这样做利于不同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
二、有序学习,合作提高1.学前提要求教学中我大都让学生自学,然后组织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
为提高学习效率,我要求组长在组织学习时,每次都先由小组里的4号同学发言、质疑,因为相对而言,他在小组里学习较差,提的问题也较简单。
所以小组交流的基本顺序是:4号质疑,3号解疑,2号补充,1号总结。
依此类推,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交流中学到知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总结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总结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总结篇1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维方式不同,因此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通过教学实践我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能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在实践中一起探讨,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符合学生心理特点,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能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因此学生愿意接受,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同时,教师也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学生能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学习效果较好。
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有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
那么,怎样才能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呢?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是这样组织开展的:一、精心组织做好“组织”工作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
我的做法是,先把班内的学生按性别和学习情况以及课上的表现每4个人分成一组,每组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组长轮流当,每天一换,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与合作意识。
由组长对小组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发言要有顺序,尽量让不爱讲话的学生先说、多说,当一人发言时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倾听,别人讲完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班的小组合作学习基本上能够顺利进行了。
二、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
平时我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阶段性总结
小组合作阶段性总结背景本文档旨在对小组在合作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和经验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评估合作的效果和改进合作策略。
阶段性成果在合作的过程中,小组取得了以下阶段性成果:1.确定项目目标: 小组在合作初期,通过讨论和协商,明确了项目的目标和整体任务分配。
2.分工协作: 小组成员根据个人特长和优势,分工合作,明确每个人的职责,有序进行任务分配,并相互协作配合,互相支持。
3.有效沟通: 小组在合作过程中注重沟通交流,定期召开会议,及时反馈任务进展和问题,及时协商解决困难。
4.按时交付: 小组成员能够按时并且高质量地完成自己的任务,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
5.质量把控: 小组成员自觉遵循规范,校对并审查彼此完成的工作,确保文档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6.问题解决: 在合作过程中,小组成员积极解决和处理各种问题和挑战,包括技术难题、人员协作问题等,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经验总结在合作过程中,小组形成了以下经验和教训:1.明确目标: 在项目开始前,明确项目的目标和要求,并确保每个成员对项目目标的理解一致。
这有助于确保每个人的努力方向一致,协作顺利推进。
2.有效沟通: 沟通是合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我们要注重及时沟通,遇到问题及时寻求帮助并共同解决,同时要避免过多的沟通对合作效率的影响。
3.定期会议: 定期召开小组会议,及时了解每位成员的工作进展情况,共同协商解决困难和问题。
会议可以促进交流和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4.任务分配: 合理的任务分配是保证项目进展的关键。
根据个人能力和特长,合理分配任务,确保每个成员能够适应自己的任务并保证任务的质量和进度。
5.及时反馈和调整: 随着项目的进行,及时反馈总结成果,提供宝贵的经验教训,并根据反馈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6.合作意识: 拥有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是合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小组成员要互相支持,共同承担责任,协作攻克问题。
改进计划为了进一步提高合作的效果和质量,小组制定了以下改进计划:1.优化沟通渠道: 针对合作过程中的沟通问题,小组将选择合适的沟通平台,减少不必要的沟通,并明确沟通的目的和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精选15篇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小组合作学习总结精选15篇总结是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的书面材料,它能使我们及时找出错误并改正,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
总结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组合作学习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1这学期,我根据总课题组研究方案,积极开展了《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课题立项研究,在课堂上,小组合作有了鲜活的生命力,小组分工明确,共同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在合作中体会到与人分享与人交流的乐趣。
现将课题实验情况小结如下:一、实验方法1.学习理论确定目标一开始,我们根据子课题实验要求,精心编写了实验方案,保证实验活动的有序、正常开展。
通过学习《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以及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确定开展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学生分组方法、学习内容选定、学生学习方式、学生合作方式、学生积极性提高方法以及合作学习中评价体制等的研究。
2.定期研讨促进提高课题研究的主阵地在课堂。
课题研究实施以来,我们就把课堂研究作为重点,在具体的教学中去发现问题,总结经验。
实验期间课题组每位老师始终坚持两周开展一次公开研讨的课堂教学活动,再进行集中研讨,利用集中研讨的时间,针对实验目标,开展评课、教学反思交流、集体备课等活动。
二、实验过程:1.确定分组方法。
分组时我们根据每个学生的认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通常为四人一小组。
通过分组活动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混合编组的形式比较好,小组成员能够互补。
(1)小组中好、中、差的学生,不同特长的学生混合编组。
按照每个学生的特长和学习能力,分配给他们不同的任务,使这些同学有相互学习的机会,而有不同特长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还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男生、女生混合编组。
因为男女生生理特点不同,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也不同,有利于互补。
2.选定学习内容选择好有价值、最有利于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逐步习得合作学习的技能,提高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课题阶段总结(5篇可选)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课题阶段总结(5篇可选)第一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课题阶段总结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课题阶段总结经过一年的研究,我对课题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对该课题进行一个阶段总结。
如今,对于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已被日益关注起来。
因为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有利于学生相互合作,资源共享。
但在实施小组合作中,我们不能留于形式,要处理好各环节,摆正教师和学生的位置,使学生在合作中学到的更多知识,思维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1.合作交流前是否要给予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在小组合作中,我们时常可发现小组成员参与上是很不均衡,差生参与量明显就少。
如果我们在合作前给予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对合作内容有自己的一点思考,有一点自己的见解想法,再与同组合作,这样合作的质量有可能更好,参与就有可能会均衡些。
2.合作讨论前教师所提的要求是否需要可操作性?是否需要记录讨论结果?从这些课看,有部分教师在讨论前提出的要求,往往是一个问题,没有一个清晰的讨论步骤,学生就很难把握,讨论就成了“沙龙”,说到哪儿就滑到哪儿?在这里,教师就必须在备课中充分地考虑到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然后进行分析,最后再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
同时,考虑到需要讨论的问题往往是有一定难度或有多种解法或有一定规律的问题,这样就要求我们学生在讨论中不能只是说说而已,最好能把所得的结果或方法进行记录并整理,这有利于汇报,更有利于学生之间讨论的有效性。
如《直线、射线、线段》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将已知道的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并写成两类问题,一类是想考考同学的,另一类是想请教同学的,就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有效地开展教学。
3.合作讨论中教师该怎样投入到学生的讨论中?学生在讨论的时候,我们一般都会到小组中去听学生的讨论,并加以指导。
以前的我,特别是在上公开课时,总是急于在小组讨论时找到自己想要的结论, 甚至有时机械地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小组中,这是不可取的,而要善于听取学生的不同思考方法,适当地加以引导,把自己融入学生的讨论中。
小组合作学习阶段性总结4篇
小组合作学习阶段性总结小组合作学习阶段性总结4篇小组合作学习阶段性总结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实验,已经初见成效。
我们认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以及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的。
为此,我们在课堂上,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合作的需要,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在学生学习研究数学问题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个很好的形式,一道题,放在小组中,大家经过讨论进行有选择性的商议,这时,思维活跃的学生可以阐述自己的意见,而对于不爱发言的学生,在小范围内也留给了他表现的空间,给自己的同桌讲讲,在大家的充分参与下,对研究的数学结果进行初步的统一,然后把研究的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
这时,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过程进行再现,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数学。
首先,我们注重了要选择让学生分组讨论所需提的问题,而不是盲目地提,也不在于多,而是在于少而精。
往往一节研讨课我们首先在组里先进行研究,特别注重问题的选择,一般每次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都只提一个问题,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讨论的方向很明确,焦点很集中,所以能够比较快速而准确地讨论出结果;另一方面,我们也注重设计一些开放性的讨论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不可否认的是,学生的思维常常超出我们的想象,有几次在讨论的过程中均出现了我们意料之外的方法,这也使每个小组之间互相启发、共同进步,我们老师也受益非浅、教学相长。
其次,小组长的作用明显体现出来了。
大多数小组长工作十分认真负责,他们负责收本小组每天的家庭作业,组织本小组的每个组员在讨论时都要发言,课堂练习也由小组长组织批改、订正。
我们每个月还采取了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比,分别评出三个优秀小组,每个组员分别奖励三分、二分、一分,其组长多奖励两分。
这样,就有效地激励了每个小组长的上进心,也增强了每个组员的集体荣誉感,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纪律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在前一阶段实验过程中,使我认识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创设让学生产生合作需要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到不合作就解决不了问题,合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需要通过长期有意识的反复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阶段性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阶段性总结“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阶段性总结一、确定课题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通过合作学习,确实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培养学生参与的意识和团体协作的精神。
但是随着改革实验的进一步深入,我们通过对学生课堂合作学习的现状调查和实际观察中了解到当前小组合作学习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普遍存在着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形式,缺乏实效”的现象,甚至让有的学生在自由散漫的学习氛围中养成了不注意倾听、不尊重他人的坏习惯。
我们看到了这种学习方式的优势,也看到了它的不足,于是我们选择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这样一个小提出课题进行探索,如今已初见成效。
在课堂上,小组合作有其鲜活的生命力,小组分工明确,轮流当中心发言人,共同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在合作中体会到与人分享与人交流的乐趣。
二、研究目的1、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
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并提高学习效率。
2、科学的、合理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理论学习,提高认识我们认为推动教师观念的改变,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需要学习。
为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与实践不流于形式,我们坚持理论学习,了解合作学习的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合作学习的方法等,并将学习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中。
通过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除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还经常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情况进行分析研讨,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合作学习走向深入。
四、采取的研究方法我们采取的是案例研究法:课堂是开展合作学习的主阵地。
在课题的实施中,我们立足课堂,把每一次的合作课堂都作为研究的案例,进行分析、思考和提炼。
把学生作为研究的主体。
挖掘资源,让学生在愉悦的合作活动中体悟合作的价值,增强其合作的主动性,使之具有良好的合作心态,掌握合作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课题研究总结报告.doc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白沙中学生物组陈志荣【前言】作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我国本次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和组织实施的学习方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把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赋予了学生相当充分的自由和相当宽松的气氛,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锻炼和提高机会。
从心理学情感理论来看,学生进行愉快和谐、富有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自然会产生快乐有趣的情绪气氛。
这种学习氛围一旦形成并保持下去,必会给学生带来高涨的学习热情,推动他们进行锲而不舍的努力,有利于智商情商的发展。
【关键词】小组合作有效性理论收获实践收获【正文】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改变,独身子女家庭的比例在逐年上升,这些家庭中的家长对孩子过分疼爱,使孩子逐步形成了唯我的思想观念,与他人、社会交往中存在着障碍,有些同学懒于思考、自卑、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从教学过程的集体出发,着眼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的普遍性,将合作性的团体纳入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2、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未来社会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否概括与吸收他人的意见等。
因此,培养学生团结、协调的群体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从目前的教学情境分析,师生互动还被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学生互动处于次要的地位,学生的课堂交往对象主要是教师。
而教师又往往把全体学生当作“ 一个”来教,很难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差异和需求,也限制了学生在不同领域的才能表现,忽视了学生独特的学习可能性。
我校于2009年秋季进入“三位一体”课堂改革教学实验,教师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引下,也在大胆尝试各种教学方式,学生也愿意投入到小组中进行合作学习,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有些学生不能友好合作,不能正确行使自己的职责,不能和同伴很好地合作、交流,没有分享、倾听同伴意见的意识,学优生在合作中总是小组的代言人处于权威的角色,学困生没有参与的欲望,他们处在旁观者的位置;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缺乏有效的组织指导与灵活的调控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研究阶段性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研究阶段性总结土门关小学作者:赵文元一、问题提出21世纪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是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时代,教育必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新人。
小学数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学科,如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加快我校素质教育的开展?数学教师必须从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出发,去设计和优化教学过程,构建和优化教学模式,探索在教学活动中如何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体。
为了解决这个实质性的问题,克服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多讲多练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倾向,达到素质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加上前年初市局要求我校参与“发展学生数学学习主体性”课题研究,学校领导班子经过反复分析讨论,决定选择“小组合作学习这个子课题进行实验研究。
二、基本设想主体性是人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本质属性,它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个基本特征。
自主性是对自我的认识和实现自我的不断完善;主动性实质是对现实的造反和对外界适应的能动性;创造性则是对现实的超越,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本子课题——“小组合作学习“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热爱学习,活动过程让学生人人参与,成为教学主体,教师做到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到自己个性受到尊重,自己是数学中的主人,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同时培养他们敢相、敢说、敢做的精神。
作为主体性教育的子课题,它必须符合以下要求:1.遵循一个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坚持两条基本原则——诚心诚意让学生做主人,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辅导有机结合。
3.围绕三个发展重点——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实现四种能力的培养目标——参与表现、合作竞争、自我调控、实践创新。
三、实验做法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
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有效合作学习课题实验研究小结精品文档7页
有效合作学习课题实验研究小结让合作学习进行得真正有效--城内小学有效合作学习策略研究课题组小结我校从2019年春季开始进行了"有效合作学习策略研究"的课题实验研究。
为了紧抓落实课题实验,坚持课题研究的科学性、规范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通过实验构建"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让合作学习,进行得真正有效,进而建立一支科研意识强、高素质的数学教师队伍。
我校课题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实验的:一、加强学习,提高能力。
本课题是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开展的,本课题研究本身就是深化和推进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一部分。
我们的课题研究紧紧围绕新课程改革这个教学科研的中心工作来开展,时时以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来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实践。
这一学期我们集中学习了《享受活力的课堂》、《浅议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新课标下对"一堂好课"的再思考》、《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合作的策略》、等多篇论文,课题组成员另外还自主学习,认真钻研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文章,每位课题组成员每周抽出三到五小时专门登入网站学习、浏览、查找相关资料或理论,每周四下午第二节课集中在一起进行面对面交流,力求使每一位成员都能接受新课程理念的洗礼。
二、强化管理,严格制度。
针对该课题特点,进一步完善课题组研究的管理,要求每一位研究成员期初制订明确可行的实施方案,按方案扎扎实实开展研究,期末将对照方案检查每一位教师的研究情况,根据实际成果评出"优秀""良好""合格"三个档次,跟年终考核挂钩。
实行责任制管理,明确课题组各成员的职责和分管的任务,各施其职,使课题组能自觉、健康、稳步地运转与成长。
这些措施对课题研究正常、高效地开展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课题组活动,原则上每半个月集体活动一次。
活动内容:理论学习、观看录象课及专家讲座、课题研讨课。
研讨课指定专人上课,采取"说课--听课--反思"等开展活动,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疑难、困惑提出一些经验和建议,全组老师一起积极探讨,对改进教学水平有很大程度的启示和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组合作学习与评价有效性实验研究”阶段总结
——如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魏统盛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既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供积极思考,自由发表见解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自主能力、自主习惯,又可以使学生相互评价、相互启发,从而获得比较完整、深刻的认识和知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在讨论过程中,求知的互动权掌握在学生手里,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本人在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想法、做法,现与大家共同探讨,以更好地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因校而异,因科而异,因人而宜,不对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小组合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在教学中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效果较差,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
具体表现为:
1、合作过急、合作时间过短。
也就是老师提出一些问题,马上就组织学生合作讨论,气氛看起来很热烈,但因为学习缺乏思考的时间,缺乏自己的理解和见解,因此很难达到合作的目的,也难以形成统一的意见。
同时,往往教师为了实现预设的教学过程,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就强行终止了学生的讨论,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的总结,以至于合作学习无果而终,也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2、合作学习组织不力,学生缺乏必要的合作学习的能力。
常常可以看到发表看法的总是那一两位学生,有的学生根本不参与讨论,不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3、合作过于简单或无法合作。
这就与教师问题的设置有较大的关系。
有些问题学生单独就能完成,无合作的意义,有些话题对于学生来说太难,就是花更多的时间学生也讨论不到什么成果。
这几种情况都不利于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虽然这些问题都存在,且存在较多这些现象,但这只是教师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只要教师能科学合理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一定是行之有效的。
二、根据存在的以上几个问题,在合理组织、合作学习上作如下一些尝试:
1、重视小组建设和建立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
要建立有利于小组内合作、小组间竞争的各学习小组。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业成绩、兴趣爱好、思想品德、性别等因素分成由各层次学生组成的组,各组间实力尽可能平衡。
且制定有利于组间竞争的制度,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比如为了激发基础较差的学生的参与热情,表演欲望,采取加分倾斜的制度等。
同时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特别要抓住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进行鼓励、表扬、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合作热情。
2、教给学生必要的有效合作学习的形式和方法。
要让学生有明确的分工,让他们明白分工合作,尽可能发挥出各自的优点,形成好的组合。
比如分成小组长(负责讨论过程中的组织与裁决)、记录员(记录好同学的发言要点),汇报员等,使各成员紧密合作。
且分工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情况进行变换,使
每个学生能担任不同的角色,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提高合作水平。
同时要逐步养成学生善于倾听,善于发表自己意见、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好习惯。
具体的方式为:我说你记、我讲你听、我学你查、我演示你配合、我展示你点评的六种方式。
3、合作探究的内容既要让学生感兴趣,又要符合本课重点、难点考点,让学生有话可说,而又能从多个角度来思考。
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究过程。
只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才能使讨论有所得,有所获。
4、重视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归纳提升知识要点。
使讨论更有针对性、更为全面。
要重视问题设置和作业设计。
教师的课堂设问和作业设计不仅要体现教学的重点,还要体现引导、点拨的作用。
科学的设问和精选的作业,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对学生学习无声的引领,神来的点拨。
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把握知识要点,提升归纳概括能力。
5、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
1)学会倾听。
“学会倾听”就是学会与人交谈时,克服浮躁之气和轻漫之举,做到认真而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或插话。
合作小组成员必须听清老师的提问要求,听懂小组分工的任务,听明白其他同学的发言,同时也要听得了表扬之词,听得进批评之音。
俗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学会倾听能使我们取长补短,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学会质疑。
在小组活动中,在肯定别人优点的时候,还要敢于质问。
如果有疑问,应立即追问为什么,而不要害羞,不做声;有不同的见解和意见时,要敢于提出,大胆质疑;对同学们没想到的、没说完的,要勇于补充,这样就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
3)学会表达。
仅仅会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必须学会表达。
在课堂教学的
许多时候,经常只有那么几个学生举手,一些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讨论时的发言很有价值,等到全班交流时却没有了声音,也有一些学生表达不够清楚。
为此,教师就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把一些能够容易表达或简单的问题让不爱发言、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来回答,并给予他们肯定与鼓励,使他们能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4)自觉遵守组织纪律。
合作往往是小组化的学习,人数不多,但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的,要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
当然,这里所指的纪律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空间,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6、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在课内,也应当把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外培养和体现。
很显然,课内未完成的任务,课前应准备的一些资料、表演,讨论,节假日学习要完成的学习内容,就要在课外合作完成,如在进行一些实践活动的教学中,需要学生收集资料、走访调查时,合作学习就在课外,这就更要求学生之间加强合作,明确分工、任务,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评价机制,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也能使合作学习更为有效的开展下去。
课堂合作式教学为培养学生对学习成果的鉴赏、评价能力创造了机会。
在组间交流后,学生可按既定评价标准对他组同学的结论进行赏识与客观公正的评价,评价方式可以是对书面作业的互批、互改,口头发言的互议、互论,作品表演的互视、互赏。
评价的对象可以是自评、他评、互评,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学习成果的鉴赏能力、对问题正误的辨析能力,激励学生间展开对知识学习的公平竞争。
1)、小组合作的评价要把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结合起来,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
要改变以往只注重学习结果的评价。
每次都要以充满期望的心态来评价学生,根据好、中、差三种学生的发展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对达标者同样给予评价,同时引导学生自我比较,从中找出个人的进步,消除学困生的自卑感,增强自信心。
2)、小组合作的评价要让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成员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小组集体的评价。
其中以小组的整体表现为主要标志,要改变过去以个人成绩为评价标准,以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
因为合作学习是依靠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的。
虽然在教学实践中遇到了许多问题,我深信小组合作学习定能发挥它的优势,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思考的能力和合作的能力,有着促进共同进步的目的,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只要我们能敢于探索,善于发现,勤于总结,课堂定会更加精彩,更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