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叶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河南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在纪念孟子的大典中,上百名儿童在“亚圣”像前朗诵孟子的名言的场景蔚为壮观。
其中可能朗读到的名言有()A.“鸡犬之声向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B.“易其田醻,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C.“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D.“ 过犹不及,和而不同”2.韩非子的《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这反映了韩非子主张()①社会是发展变化的②自然万物总在不停地变化,而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③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④先王之政重在“尚贤”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3.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A.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C.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社会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社会4.电视剧《老大的幸福》中,老大“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越比越幸福”的观点体现了一种“知足常乐”的洒脱。
与之最为接近的思想是( )A.孟子“民贵君轻”的儒家思想B.老子“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C.韩非“严刑峻法”的法家思想D.荀子“人之性恶”的儒家思想5.下图是一幅“三教合一”的图案,图案中三人共一个鼻子,一人正面,另两人均侧面。
下列与此相关解释,正确的是( )A.“三教”应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B.三人一个鼻子说明三教实现了真正的“合一”C.“三教”是在中国影响较大的佛教、道教、儒学D.“三教合一”引起了明清的思想批判6.据史料记载,明朝重臣海瑞五岁的女儿因为从男性家僮手中接了一块饼吃,便被海瑞以“男女授受不亲”为由关以禁闭,直至饿死。
河南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这一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这段话体现的是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3.“国弱民强,民强国弱。
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
”上述言论体现的是()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4.以下几种主张,哪一种是老子的思想A.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后代总是胜过前代B.主张”春秋无义战“C.各种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D.提出”仁“的学说5.在诸子百家的某经典著作中所体现的“热词”(即出现频率较高词汇)有“省刑罚”“薄税敛”“民为贵”“恻隐之心”。
据此你认为下列哪句引言很有可能出自该部经典著作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B.“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C.“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D.“人之生固小人,无师无法则唯利之见耳”6.儒家学说提倡“为仁由己”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这强调的是①人人都可以达到“仁”的境界②知识、美、善的修养都要靠“己”③由个体到群体去建立和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④个人的社会责任感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
”他们批判的是A.儒家的“仁政”思想B.墨家的“兼爱”思想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D.荀子的“性恶论”思想8.韩非在《扬权》篇里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河南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则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思想之一是A.仁者爱人B.忠恕之道C.克己复礼D.中庸之道2.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设计的台词应是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3.某班同学在对孟子和荀子的思想进行比较时,提出了以下观点,其中明显不正确的是A.二人所代表的阶级利益相同B.二人都推崇孔子“仁”的思想C.二人对人性的理解高度一致D.二人的主张都体现了民本思想4.老人们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
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
”显然老人们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5.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
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
”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
”丙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
”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A.甲—儒,乙—法,丙—道B.甲—儒,乙—道,丙—墨C.甲—墨,乙—法,丙—道D.甲—道,乙—墨,丙—儒6.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7.西汉时灾异频发。
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下“罪己诏”。
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
分析皇帝颁布“罪己诏”受哪一学说或主张的影响A.“天人感应”学说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C.“大一统”的主张D.“三纲五常”学说8.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河南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有学者对梭伦改革的某项措施作了如下评价:“(它)使正在萎缩中的公民集体日益壮大,为雅典民主政体的发展提供了最主要的政治保证。
”该项措施应为A.颁布解负令B.发展工商业C.实行津贴制D.财产等级制2.梭伦的贡献在于,在组织上为以后建立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下列机构属于梭伦时期创建的有①公民大会②四百人议事会③公民陪审法庭④十将军委员会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3.梭伦改革的哪一项内容最能体现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民主原则A.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制B.设立民众法庭C.抽签选举和差额选举D.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等级4.雅典的改革家梭伦曾留下诗作:“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我制定法律,不分贵贱,一视同仁。
”这反映了改革家的一种怎样的改革指导思想A.中庸和不偏不倚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全面维护贵族利益D.极力维护平民利益5.雅典人之所以当时邀请梭伦出来,是因为当时雅典正面临危机——贫富分化严重,富有者和贫穷者的矛盾正在激化。
导致两者矛盾尖锐的经济因素有哪些①贵族占据国家实权②公民大会权力很小③贵族通过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④债务奴隶制存在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③④6.美国学者波默罗伊在《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中写到:“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团的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
”为缓释“新贵”的“耿耿于怀”,梭伦A.废除债务奴隶制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C.设立五百人会议D.限制第四等级权利7.无论在古代还是在后世,梭伦素有雅典“民主之父”之称。
下列对他的改革措施表述正确的是A.颁布“解负令”,废除雅典的奴隶制度B.使各等级的公民有参选“四百人会议”的权利C.设立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D.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8.梭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的等级,赋予各等级不同权利和义务。
河南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D.三种主张都反映了转型时期社会的剧变2.“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D.墨家“非攻”思想3.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
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A.格物致知B.反省内心C.存天理,灭人欲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4.“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A.格物致知B.尊崇道统C.心外无理D.经世致用5.一堂中学历史活动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
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可”;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6.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杆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B.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7.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全是读书人……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入仕途。
河南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王安石变法解决“积贫”的指导思想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
为此他制定的新法是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保甲法④方田均税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此文作者所进行的改革中心环节是A缓和社会矛盾 B整顿吏治C增加政府收入 D提高军队战斗力3.北宋形成的“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从反面证明了A.政治改革要有经济作保证B.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弊大于利C.兵越多,战斗力越弱D.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4.王安石变法所触及的主要矛盾是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封建国家和大地主阶级的矛盾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D.官僚地主和中小地主的矛盾5.(宋仁宗景祐元年五月)程琳上疏,论:“兵在精不在多,河北、陕西军储数匮,而招募不已。
其住营一兵之费,可给屯驻三兵。
昔养万兵者,今三万矣。
……天地生财有限,而用无纪极,此国用所以日绌(短缺)也。
”对此材料分析不正确的是A.程琳建议减少军队员额B.程琳认为国用日绌的原因是冗兵、冗官、冗费C.程琳认为过量的兵员虚耗了国库储备D.程琳认为北宋军事制度改革有一定的弊端6.日内瓦之所以被称为“新教的罗马”,主要是因为…A.加尔文教主张比较激进B.加尔文在瑞士日内瓦进行的宗教改革影响最大,传播到欧洲许多地区C.加尔文教倡导《圣经》是最高权威D.加尔文严厉排除异己7.马丁路德、加尔文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共同影响包括①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②建立了以国王为首脑的教会③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③④8.从思想上为宗教改革奠定基础的有① “异端”思想盛行②文艺复兴运动推动③民族国家发展④资本主义萌芽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9.天主教会之所以在德意志有很大影响力,主要原因是A.教权高于王权B.资本主义处于萌芽状态C.德国四分五裂,未能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D.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10.有关对“因信称义”理解不正确的是A.其核心内容是“信仰耶酥即可得救”B.主张靠虔诚信仰,与上帝沟通,获得拯救C.主张通过阅读《圣经》虔诚地信仰与上帝沟通成为上帝的义人D.主张通过教堂、宗教仪式由教士引导信仰上帝而获救11.穆罕默德·阿里曾对着一份奥斯曼素丹的诏书说:“我作为一个不知名的冒险家来到埃及。
河南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秦公一号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墓主是春秋时期的秦景公。
墓内发现了186具人殉,另有3000多件珍贵文物,但铁器只有很简陋的几件。
这说明()A.秦国经济较其它诸侯先进B.秦国政权聚敛资源能力强C.秦国盛行落后的人殉制度D.秦国政权重视农业的发展2.《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写到:皇帝祭天是每年的大典礼,东汉以后规定祭天大典在国都南郊举行,都城布局逐渐由东西向改为南北向。
隋唐以后的中央官署逐步集中在宫城附近。
对上述变化理解正确的是()A.都城布局由东向西适应了分封制的需要B.出于都城整齐美观的需要C.为更好地适应皇权统治的需要D.根源于儒家思想内容的不断丰富3.张居正成为首辅后,“勇于任事,以天下为己任”。
他制定了一个考成规制:以内阁稽查六科(六科是明初设立的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各设给事中,辅助皇帝处理奏章,稽查驳正六部之违误),以六科稽查六部、都察院;六部、都察院稽查巡抚、巡按。
这一规制的实施说明此时的内阁()A.已经威胁到皇权B.有了一定的行政权C.真正具有了宰相之实D.取得了中央的监察权4.“科举制在形式上初步实现了平等竞争,为大批的社会下层人士提供了一条凭个人努力而入仕为官的途径。
”材料主要说明了科举制()A.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实现了社会阶层平等C.加强了中央政府执政力D.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5.据记载,唐德宗建中二年规定:“给事中(唐代官职名)……分判省……凡是诏敕有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
”材料说明“给事中”的设立()A.杜绝了皇帝权力滥用B.削弱了丞相的决策权C.有利于预防决策失误D.实现了中央权力制衡6.“秦国在征服六国的同时,就要使秦文化也征服关东诸国的文化。
因此,秦朝采用了相关的有效制度,来保障秦国对六国的文化影响。
”材料观点说明()A.分封制促进了文化的融合B.焚书坑儒保障了文化专制C.郡县制加强了文化的统一D.郡国制实现了文化的征服7.据清人顾栋高统计,春秋一代,国君被杀的有33位,周天子被赶出国都的有3人,诸侯国君被赶下台的有12 君,卿大夫据封地叛国有6人,以武力从外面打进国都夺权有3 起。
河南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孟子完整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的“五伦”思想。
到汉代,“五伦”思想发展成“三纲”思想。
据此可知,先秦儒家“五伦”思想的提出A.渗透着浓厚的尊卑等级意识B.顺应了君主集权统治的需要C.建构了伦理纲常的社会结构D.传承了家国同构的文化传统2.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杂家主张“治国公平”、“为民谋利”,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A.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C.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D.都主张“礼”、“法”并用3.汉代有一典型案例: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持棍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
依据汉律,子伤其父,应论死罪。
但最终判决认为,“父子至亲”,儿子出于孝心持棍救助,应当无罪免刑。
这一判决反映了汉代A.儒家伦理道德影响司法B.司法审判标准极度混乱C.儒学成为唯一司法依据D.孝治天下儒家独尊观念4.董仲舒说:“(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
……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下面说法中,最符合材料本意的是A.在孔子“仁”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天人感应”B.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君权神授”C.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思想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5.有学者认为,宋明理学所强调的义理,表现出一种想要摈弃汉唐训诂之学而直接面向经典、回复圣人之道的气势,颇有一点“文艺复兴”的味道。
该学者的依据是宋明理学A.强调三纲五常教化作用B.突出儒学的伦理道德C.注重强化封建神学思想D.束缚并压制人和人性6.“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
河南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战国时期重士之风兴起,士的地位大大提高。
许多诸侯国因能“得天下之士”而在争霸战争中出尽风头,秦国因善于得士和用士而最终完成统一。
这一现象A.使贵族政治更加巩固B.是“百家争鸣”的产物C.开始打破“学在官府”D.为社会发展增添了活力2.有学者指出,儒家文化“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安详而有层次的社会……不像面积与中国等大的欧洲,一直四分五裂,国家居然有二三十个之多”。
可见,该学者高度肯定儒家文化的A.民贵君轻观念B.“大一统”观念C.“君权神授”观念D.“天人感应”观念3.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动荡,有学者认为:“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然则崇此害亦何哉?以不相爱生。
”为此他提出的解决方法是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B.既以非之,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C.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D.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4.古代武士一般是指格守“士”的通德规范,行为勇武的男性。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和正史中,出现了许多为孝义而杀仇敌,为保卫家园而守城作战、为忠君而驰骋疆场的勇武女性形象。
牡会上“武士化”女性的增多说明当时A.民族交融助推儒家思想的进一步传播B.人口减少导致女性政治地位提高C.少教民族勇武之风得到社会普遍推崇D.社会动荡加剧传统武士精神衰落5.王莽建立新朝取代西汉,仅遭到朝野人士的零星反对;东汉末年既有割据一方的豪强,更有权势滔天的权臣,却大都不敢称帝。
东汉末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权臣豪强对中央集权的畏惧B.儒学忠君思想进一步理论化C.当时社会对君权的藐视D.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恢复6.在中国古代,“文”与“化”联缀使用最早见于先秦时代的《易经》中,“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河南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
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2.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
其主张体现了A.进步史观B.天命史观C.循环史观D.英雄史观3.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
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A.重农抑商B.强调制度与秩序C.厚古薄今D.重视道德与人伦4.“侧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 此段文字出自A.《孟子》B.《庄子》C.《韩非子》D.《道德经》5.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材料表明,董仲舒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6.《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
天下学士靡然乡风矣”。
该材料主要表明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7.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
这反映了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8.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
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
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9.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河南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最近中央电视台热播了电视剧《贞观长歌》,不应该在剧中出现的人物和事件是A.著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B.唐玄奘西行天竺C.文成公主入藏D.册封藏族地区的活佛2.就论证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而言,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应当是A.古籍的记载B.实物史料C.政府的声明D.学者的解释3.下列有关历史情景的表述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A.公元前230年的某一天,一官员上朝见到嬴政后高呼大王B.公元前220年,太仆张某奉秦始皇之命购买上等良马C.公元前216年某月,李某被任命为某郡郡守,负责该郡的民政、军事和监察D.公元前206年某月,身在咸阳的方某用小篆给家人写了封平安信。
4.下面是关于秦筑长城的诗句,你认为哪个观点比较全面客观A.“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
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B.“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
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得尧阶三丈高。
”C.“秦皇筑长城,乃为万世利。
连山绝谷势蜿蜒,雄图自足制中外。
”D.“当其兴大役,天下皆痍疮。
以之召祸乱,不旋踵灭亡。
岂知易代后,功及万世长”5.在电影电视等文艺作品中,人们经常会看到臣民把皇帝称为“陛下”的情景。
“陛下”本来是指宫殿的台阶,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
皇帝临朝时,“陛”的两侧要有近臣执兵刃站列,以防不测和显示威风。
群臣常常不能直接对皇帝说话,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者转达。
“陛下”称谓的由来从本质上反映了A.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B.皇帝安全是国家的政治大事C.专制皇权的不容逾越D.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6.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其理论来源主要是春秋战国时期的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7.下列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陆王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全盘否定B.两者对“理”的认识有巨大差别C.对维护封建统治起了重要作用D.都使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8.汉初“反秦之弊,与民休息”,采用“无为而治”的统治思想。
【历史】河南省叶县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关键字】历史叶县第二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9月份月考高二历史一、选择题1.右图所示的稷下学宫曾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中的几乎各个学派,成为真正体现战国“百家争鸣”的典型。
据此回答1—2题1.当时“诸子百家”出现的原因有①社会变革使思想界非常活跃②士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③唯物主义被普遍接受④传统礼法秩序受到猛烈冲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稷下学宫图2.“诸子百家”的不同主张实质上代表了A.奴隶主贵族的利益B.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C.知识分子的不同认识D.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3.《南方日报》刊文称:“如何给这些孩子(外来工子女)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课题。
”其实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思想家注意并提出了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或主张,这就是A.有教无类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存天理,灭人欲 D.经世致用4.小亮的父母喜欢读荀子的著作,有一次得知小亮在外行窃,他们坚信荀子的理论,对小亮的态度是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的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所犯错误是一时糊涂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惩罚,以防再犯D.认为孩子犯错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5. 韩非言:“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对此言论的理解正确的是A.核心主张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实质是利用“法”巩固君主专制统治C.韩非反对是古非今,主张变法革新D.其思想有力地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6. 在一次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会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B. 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C. 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7.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河南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制2.某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实。
”这种制度是指A.汉代内外朝制度B.唐代三省六部制C.元代行省制度D.明代内阁制度3.黄宗羲说:“有明之无普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该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在宰相制度下A.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B.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C.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D.政治腐败倾向更加严重4.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甲午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5.“人间处处倡民主,无上谁人奉玉皇。
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
”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A.戊戌维新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6.有一支军队的军歌歌词是:“扬子江头淮河之滨,任我们纵横驰骋;深入敌后百战百胜,汹涌着杀敌的呼声。
”这支军队是A.八路军B.新四军C.义勇军D.抗日联军7.1950年6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说:“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
”建国后最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上述思想的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民主集中制度8.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某一时期的外交特点。
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9.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河南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导致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矛盾日益尖锐的根源是A.政治上权力的不平等B.经济上平民处于受剥削地位C.平民易因债务问题沦为奴隶D.贵族政治专权与经济压榨2.雅典城邦的“海岸派”主要是指A.贵族B.平民C.工商业者D.债务奴隶3.公元前8世纪后,工商业发展给雅典阶级关系带来的最大变化是A.许多平民沦为债务奴隶B.形成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C.下层平民反对工商业奴隶主的斗争日趋激烈D.贵族与平民的矛盾相对缓和4.下列内容属于“解负令”的是①废除所有债务,禁止借贷以人身作抵押②由于欠债而卖身为奴的公民,一律释放③释放所有奴隶,给予其雅典公民权④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5.在财产等级制度下的四个等级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A.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有的权利多而尽义务少B.财产越少,等级越低,享有的权利少而尽义务多C.财产越少,等级越低,享有的权利少而尽义务少D.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有的权利少而尽义务多6.之所以说财产等级制度重新分配了国家的政治权利,依据是A.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的道路B.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的行列C.平民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行列D.贵族阶层被排挤出国家政权之外7.梭伦改革中体现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民主原则的是A.废除债务奴隶制B.设民众法庭C.抽签选举和差额选举D.按财产划分公民的等级8.公元前6世纪雅典的一个年收入100麦斗的平民,他可以①参加公民大会②当选“四百人会议”的成员③当选为陪审员④在战争中提供骑兵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9.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A.平民公民共治B.奴隶主民主政治C.贵族专制政治D.平民民主政治10.克里斯梯尼改革A.巩固了氏族贵族的统治地位B.建立在庇西特拉图僭主政治的基础上C.是对梭伦改革的批判和否定D.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形成11.梭伦改革的积极作用有①从根本上解决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②大大促进了雅典农工商业的发展③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④解除了雅典平民沦为奴隶的威胁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12.下列内容涉及土地占有关系的是①土地的最高限额法②遗嘱法③废除“六一汉”制度④允许贵族保留祖传的土地A.①②③B.①②C.①②④D.①②③④13.下列关于梭伦改革后的公民大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有权决定战争、媾和等国家大事B.有权选举国家公职人员C.享有最高的司法裁判权D.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14.梭伦之所以出走他乡,离开雅典,根本原因是A.想去外邦漫游B.改革遭到旧贵族的反对C.建立僭主政治未获成功D.未能消除贵族和平民的根本矛盾15.梭伦改革的历史局限有①下层公民没有充分的参政议政权利②贵族拥有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③氏族制度的残余仍得以存续④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贵族与平民的矛盾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6.战国时期,各国国君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A.生产力的迅速发展B.想称雄天下的欲望C.阶级斗争非常尖锐D.东周王室日渐衰微17.战国时期的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①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②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③改革的性质完全相同④都以法家思想为指导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8.下列对“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加强对人民的控制B.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对人民宽刑薄赋D.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改革19.战国初年,我国原有的宗法统治秩序已经瓦解,主要是因为它直接受到了A.诸侯争霸的冲击B.生产力发展的冲击C.百家争鸣的冲击D.变法改革的冲击20.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化过渡的决定性步骤是A.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B.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发展小农经济D.按军功授爵,废除贵族特权21.商鞅变法的内容中,直接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的是A.重农抑商B.废除“世卿世禄”制C.建立县制D.制定连坐法22.商鞅变法推行“军功爵制”所产生的影响有①使统治集团内部构成发生重大变化②削弱了宗室贵族的势力③形成了新的经济基础④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3.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其目的除了改革旧的社会习俗外,还有A.增加政府收入B.提高军队战斗力C.严格控制人民D.打击贵族势力24.商鞅变法推行县制,对此叙述不正确的是A.其目的加强中央对基层的控制B.它的推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商鞅是中国推行县制的第一人D.县的长官由国君直接进行委派25.商鞅变法法令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河南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2.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了整理并把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学派”。
请按顺序指出他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A.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3.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4.明末清初产生民主思想的根本原因是A.抗清斗争的高涨B.对文字狱的抗争C.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D.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5.2010年是农历的“虎年”,右图是“虎年”剪纸画。
对该画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①字体设计具有甲骨文的象形特征②它是绘画艺术与书法艺术的有机结合③它是风俗画的具体体现④体现出秦汉工笔重彩的风格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6.该图为上海世博会的徽标,有关该徽标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体现了中西合璧、多元文化和谐融合的意境②用中国的书法隶书表达出世博会的精神③体现了崇尚和谐、聚合的中华民族精神④表达了中国人民在融入世界的同时,弘扬传统文化的不懈努力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7.邓小平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后,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
”据此判断,这幅画是A.《送子天王图》B.《洛神赋图》C.《清明上河图》D.《步辇图》8.下列古代绘画作品中,属于文人画的是9.“忆昔开元盛世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全是唐代一位著名诗人的诗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右图所示的稷下学宫曾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中的几乎各个学派,成为真正体现战国“百家争鸣”的典型。
据此回答1—2题1.当时“诸子百家”出现的原因有①社会变革使思想界非常活跃②士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③唯物主义被普遍接受④传统礼法秩序受到猛烈冲击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变革时期,思想活跃;士阶层活跃;分封制和宗法制瓦解,传统的礼法秩序受到猛烈冲击,故本题答案选B项;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低,不可能普遍接受唯物主义思想,排除含有③的 AC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背景2.“诸子百家”的不同主张实质上代表了A.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C.知识分子的不同认识 D.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儒家孔子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法家代表新兴的地主阶级利益;墨子代表中下层人民利益,所以本题答案选D 项,AB说法片面,C项不是实质。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诸子百家3. 2012年7月30日《南方日报》刊文称:“如何给这些孩子(外来工子女)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课题。
”其实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思想家注意并提出了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或主张,这就是A.有教无类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存天理,灭人欲 D.经世致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主张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这与题干中“让外来工子女和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教育”的愿望相吻合。
故选A。
BCD没有涉及教育。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孔子思想4. 小亮的父母喜欢读荀子的著作,有一次得知小亮在外行窃,他们坚信荀子的理论,对小亮的态度是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的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所犯错误是一时糊涂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惩罚,以防再犯D.认为孩子犯错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题干中“坚信荀子的理论”,可以判断出只有 A 项符合题意。
因为荀子认为人本性是恶的,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BCD不是荀子的思想主张。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荀子思想5. 韩非言:“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对此言论的理解正确的是A.核心主张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实质是利用“法”巩固君主专制统治C.韩非反对是古非今,主张变法革新D.其思想有力地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A项不是法家思想的主张;法家思想主要要严刑峻法,维护君主专制,B项符合题意;C项中的“变法革新”与题干无关;D项说法错误,法家思想维护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法家思想6. 在一次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会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B. 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C. 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可以看出体现百家争鸣时期的关注民生,故本题答案选C项;A项与题干无关;B项材料中体现不出;D项与题意不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7.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以下对这一思想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建议以礼入法,以法护法D.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的意思是:上天赋予人的本性,有的人天生具有善的素质而不能成为善良的人,于是上天树立王道来教化这些人为善,这是天意。
由此可以看出董仲舒主张性本善和君权神授,故选D。
A项主张树立儒家思想的权威,材料并未体现;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人性本恶的内容;C项是荀子的观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董仲舒8.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顺命》中说:“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
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汉武帝对此言论十分欣赏,主要是其有利于A.光大儒家 B.恢复礼乐秩序C.建立教育体系 D.加强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董仲舒9. 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
这个新的角度是A.三纲五常 B.经世致用 C.万物本原 D.抗衡佛道【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所学,ABD三项说法不符题意。
A项三纲五常最早源于孔子,西汉董仲舒时将其发展完善;B项经世致用是明末清初思想家们的思想核心;D项北宋时儒学在吸收佛教、道教的思想形成新儒学即理学。
本题选C 项,北宋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提出世界的本原是“理”。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新角度10. 据史料记载,宋代女子吴妙静新婚之日,未婚夫在迎亲时溺水身亡,她遂出资在溺水处建造一座五孔石桥,并终身守节。
吴妙静此举的思想根源最有可能来自于A.董仲舒 B.朱熹C.陆九渊D.王阳明【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学集大成的思想家朱熹,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等级秩序的合理性,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强调“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本题中吴妙静此举的思想根源最有可能来自于朱熹。
A项是汉代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CD项是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均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答案选B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11. 下列思想与右图中人物相符的是A.“天地之间,有理有气。
理也者,生物之本也。
”B.“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C.“《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也。
”D.“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片反映的是朱熹,A项体现了朱熹的理气论;B项是明末清初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C项是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D项是王阳明的心学,故本题答案选A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12.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
下列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A.朱熹的学说比孔子更科学 B.朱熹建立了系统的理学理论C.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D.朱熹对儒学的贡献比孔子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所学可知程朱理学强调宇宙的本源是“理”,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谈不上科学,排除A;对联强调了眼、鼻、眉、胡联系和发展的关系,是朱熹和儒学继承和发展关系的体现。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朱熹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谈不上朱熹对儒学的贡献比孔子大,排除D;朱熹的思想发展了儒家学说,最突出的表现是吸收了佛道思想,探讨心性义理,使其更具哲学化和思辨化,形成理学,因此C项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的不同13. “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与这一佛家偈语提倡的修炼方式类同的是A.无为寡欲 B.格物致知 C.内心反省 D.经世致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这一佛家偈语提倡的修炼方式是强调内心的修炼,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陆王心学主张的的是发明本心进行内心的反省,强调内心的修炼,故此题应选C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心学14.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实质上是A.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 B.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C.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 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明清之际封建制度衰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他们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
故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实质15.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
”材料反映了A.顾炎武意识到宋明理学的危机B.王阳明倡导“经世致用”C.顾炎武主张摒弃孔孟儒学D.王阳明深受西方思想影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顾炎武材料中抨击的是理学,理学发展成为心学后,强调自我内心的反省达到天理的高度,以维护封建统治,但是根据材料“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可见顾炎武认为心学已经不能解决国家实际问题,因此选A。
BCD不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顾炎武16. 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因为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③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