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非营利组织公信力评估体系的综述研究_朱志伟

合集下载

非营利组织公信力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的意义和概况

非营利组织公信力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的意义和概况

公信力研 究概 况的基础上 ,总结 了现有研 究的特 点和不足 。
[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 公信 力 评 估
此. 借鉴 国外的经验 , 府应建 立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督 、评估机 政 制和适合本 国国情 的公信力评估标准 以加强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督 2 O世纪 7 O年代 以来 .非营利组织 ( o poi O gnzt n N n rf raiai , t o N O)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空前 发展 ,已经成为 国际社会 和经济 管理 .而建立和运 用公信 力评估 指标体 系不失 为一种重要的监管 P 发展 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1 9 年美 国赛拉蒙 (a m n 教授对 手段。 9 9 Sl o ) a 4 2个国家非营利组织 的分析报告 中指出 : 在世界几乎所有的国 3 对 非营利组织进 行他评和 自评 的需 要 . 在构建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评估指标体 系时 ,其 出发点应 家 都存在一 个由非营利组织组成 的庞大 的非营利部 门.这个部 门的平均规模 大约是 占各 国 G P的 4 6 ,占非农就业 人 口的 5 当是通过评估体系 的设 计解决非营利组织发展过程 中面临的现实 D .% % .占 服务业就业人 口的 1% 。 O ”在我 国.据民政部统计 ,截止 问题 , 通过评 估帮助非营利组织达成使命 。针对 当前我 国非营利 到 2 0 年年底 ,民政部 门共登记各类 非营利组织 2 .6 03 6 6 万个 ,年 组织公信力不足 的成 因 ,建立一套符合 我 国非营利组 织特点 的. 均增 长 3% 。由此可见 ,非营利组织在我国经济 和社会 发展中扮 科学规 范的公信 力评估 指标体 系 ,可作为非营利组织公信 力进行 4 可 演着越来越重要 的角色 。 然而 , 在非营利组织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 他评 和 自评 的准则 , 为政 府和社会向非营利组织拨款 和捐赠提 公信 度不足 、治理结构 不完善 、组织能力弱小 、效率低下是其 当 供重 要的信息依据 ,促进社会资源更 多地进入 非营利组织:对非 前面 临的主要 困境。其 中公信度不足 ,已成 为社 会关注非 营利组 营利组织 自身而言 ,可 以促使非 营利组 织诚实守信 ,合法经 营 , 织的焦点 问题之一 。因此 ,借鉴 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建 立一套 提 高 自身的社会影 响力和公信力 ,使之 更好地服务 于社会大众 。 4. 对相关理论 研究的补充和 完善 符合我国非营利组织特点的 、科学规范的公信力评估指标体 系 , 对于促进我 国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 ,无疑具有 重要的理论与现 从国内外 研究看 ,有 关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研究属于评 估理 论范畴。 国外的研究主要 以提升非营利组织的效率 (E 3 评估理论 ) 实意义。 和组织能 力 (D评估理论 )以及 面向被 服务对象 ( 3 顾客满意度 ) 二、建立 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评估指标体 系的意义 为基 点 :国内的研 究主要在 A C”评估理论 中 ,以 ” P 非营利组 1符合科学发展观 、构建 和谐社会 的要求 对相关指标有所涉及 。在公信 力研究方面 , 科学发展观 的核心价值是 以人为本 立足于最 广大人民群 织问责”的形式反映 , , 众的根本 利益 。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经济 、社会 文化 等的协调 和 国内外 主要围绕 媒体 公信 力 、企业公信 力 和政 府公信 力展开研 可持续发展。在我 国 小政府 ,大社会 ”目标模式 下 , 非营利组 究 ,而对 非营利组织 的公信 力研究 少有涉及。这些研究成果 为进 步的深入研究 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 ,如何 以科学发展观 、 织的存在 和发展对于动 员民间资源发展文化 教育 、 体育 、 卫生 、 构建和谐 社会为基本理念 和行为准则 ,综合管理科学与组织行 为 环保等事业 , 完善社会保 障体 系 , 维护社会稳定 , 促进经济发展 , 具有极其重要的作 用。因此 ,以 ” 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 ” 学等基本理论 ,以非营利组织公信 力为研 究对象 ,系统研究其评 、” 对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评估指标 作 为 ” 为准则 ” 行 ,建立非营利组织公信 力评估 指标体系 ,以监 估指标体系 尚属空 白。因此 , 督和引导我国非营利组织 的和谐发展 , 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 体系的研究 ,在理论上 ,推进 了非营利组 织理论 向纵深发展 ,同 时拓宽 了公信 力研究的新领域 。 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 三 、国 内外研究概 状分析 2 是 解决非营利组织公信 力不足 问题的重要手段 .

非营利组织公信力建设探究

非营利组织公信力建设探究

非营利组织公信力建设探究摘要:非营利组织公信力一直是非营利组织发展中重要问题,公信力缺失使得非营利组织很难在公众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从而很难推动相关活动的开展。

自然之友在十多年发展中一直重视公信力建设,有所成效。

通过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先通过查询相关文献,再借鉴自然之友在公信力相关方面建设的案例,探寻非营利组织公信力建设的措施,为非营利组织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公信力;自然之友一、引言非营利组织公信力建设研究是近年来非营利组织研究中的热门,非营利组织的活动主体往往是公众,提升非营利组织自身公信力是赢得公众信任的重大法宝,然而近年来“郭美美事件”等负面消息严重影响非营利组织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再加上非营利组织先天的缺点,非营利组织公信力建设至关重要。

首先通过相关学者对于非营利组织公信力概念界定,明确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内容。

张松峰认为非政府组织公信力是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活动中为公众所认可和信任的能力,包括影响力、号召力及其权威性,反映了社会公众对非政府组织的一种形象映射与评价,具体表现为满意度、信任度和认同感[1]。

柴静,谢鸿飞认为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是外界对非营利组织的看法、评价、信任、好感,是组织留给外界的印象[2]。

王名认为对非营利组织而言,“公信力指的是社会对组织的认可及信任程度,是公众依托其实现某种公益价值的心理凭借”。

根据相关学者对非营利组织公信力解读来看,公信力是非营利组织与公众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重要基础,也是非营利组织提升自己形象,加强自己影响力、号召力和权威性的重要法宝。

在非营利组织中如果缺失了公信力,将会减少民众对参与公益事业的热情,破坏非营利组织的形象,降低非营利组织办事效率。

所以,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

先通过文献研究法首先概述当下非营利组织公信力发展薄弱的表现以及分析当下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缺少的原因,其次归纳总结文献中对于非营利组织公信力建设的措施;通过案例分析法,借鉴《自然之友2018年报》和自然之友官网简介,通过自然之友开展的代表性活动,探究自然之友在开展活动中公信力建设的措施。

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建设的途径研究

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建设的途径研究

从 而逃 避纳 税义 务 ,大大 降低 了公信 力 。

信 力 是 N O维 持 免税 地 位 和 赢取 组织 声 誉 、吸 引 P 志 愿 者 、获 得 社 会 财 政 支 持 和 资 助 以及 实 现 组 织 最终 目标 和 愿景 的必 要前 提 。
当前 频 发 的 N O丑 闻及 腐 败 营利 组织 打着 非 营利 的幌子 ,利用 国家 的各
非 营 利 组 织 的公 信 力 , 即公 信 度 ,是 指 非 营 利 组 织 与公 众 在 社 会 公 共 活动 中进 行 利 益 交 换 时 所 表 现 出来 的诚 信 、公 正 与 责 任 [】 1 。它 是 社 会 公 众 、服 务对 象 、政府 、捐赠方 以及 第 三方专 业机 构
力下 降 , 由此 产 生 了严 重 的信任 危 机 。 因而 。重塑 N O 的形 象 ,促进 N O公信 力建设 已成 为 重 P P
要 的 现 实课 题 。从 N O 内涵 出发 ,针 对 目前 我 国 N O发 展 过 程 中 出现 的 公信 力 下降 问题 ,从 P P
N O的 内部和 外部 两方面进 行原 因分析 。提 出了促 进我 国 N O公信 力建 设 的具体途 径 。 P P
对其 的信 任及 认可 程度 ,公 信 力是非 营 利组 织 的生 命 ,是 非营 利组 织 的 品牌 及核 心竞 争 力所 在【1 2 。公
种 优 惠 政 策 。如 对 非 营利 组 织 的某 些 经 营 活 动 免 税 、减 税等 ,进 行各 种 营利性 的商业 活 动 ;有 的甚
至 由主管 部 门撑腰 ,不 按 照规 定 和 程序 登 记注 册 ,
众 对 少 数 N O 的质 疑 。也 逐 渐 影 响 到对 整 个 非 营 P

关于提升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途径探究

关于提升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途径探究

关于提升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途径探究作者:邱晨来源:《财讯》2017年第07期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国出现了大量的非营利组织,它们的存在和发展对于动员民间资源,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近年来非营利组织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丑闻及腐败案件,使得人们对非营利组织的信任和认可度大大下降,引发了严重的信任危机。

因此,如何提高公信力,推动其持续健康发展已成为非营利组织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缺失的表现及原因探究,同时借鉴美国非营利组织打造公信力的成功经验,从自身建设、外部问责与监督机制、处理社会关系、完善法律体系等四大方面提出建议,继续建立健全信息披露与评估机制,以促进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提升。

非营利组织公信力途径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内涵国内学者对公信力尚无明确的定义,但是具有代表性的几个个观点是:张勇认为,非营利组织公信力指的是社会对此组织的认可及信任程度,是公众依托其实现某种公益价值的心里凭借;褚宏丽认为,组织的公信力不仅体现在契合法律法规,更重要的是对公共利益的维持和对利益相关人(如捐赠者、服务对象)承诺的公共责任,包括公共信息的披露、法律与管制的遵守、理事会的监督与信托责任、组织效能、募款伦理与廉洁、对关系人的响应、组织使命的正当性、利益冲突的避免与解决,以及公共资源的管理等。

裴杰认为,非营利组织公信力是社会、被服务对象、政府、第三方机构及捐赠方对非营利组织的认可及信任程度。

公信力是一种保证社会资源得到最有效利用的社会共同约定,是第三部门的生命线。

综上所述,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是一个多维的概念,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不仅体现在对法律法规的遵守和开展有效率的公益活动,更重要的是对公共利益的维持,组织活动的实际成果必须与利益相关者感知和表达的期望相一致。

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重要性公信力是非营利组织的生命线,是非营利组织赢得组织声誉和维持免税地位,吸引志愿者、获取社会资助和财政支持以及实现组织终极目标的必要前提。

国内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研究综述——评估、问题与对策

国内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研究综述——评估、问题与对策
l o n g - t e r m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t h e NP o.Th e r e f o r e ,t h e s t u d y o n t h e c r e d i b i l i t y o f t h e NP O i s o f g r e a t s i g —
Ab s t r a c t : Th e d i s h o n e s t b e h a v i o r o f t h e n o n - p r o f i t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NP0)s e r i o u s l y a f f e c t s t h e s a c r e d i m_
t h e me a s u r e s f o r i mp r o v i n g t h e c r e d i b i l i t y o f t h e NPO , e t c .I t a l s o p o i n t s o u t t h a t t h e r e s e a r c h e r s
n i f i c a n c e . Th i s p a p e r r e v i e ws t h e a b u n d a n t r e l a t e d r e s e a r c h e s ma d e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f r o m f o u r a s p e c t s ,
第2 7卷 第 1 期
2 0 1 3年 2月
合 肥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社 会科 学版 )
J OU RNA L OF HE F EI UNI VE RS I T Y OF TE C HNOL OG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建设

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建设

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建设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自主意识的提高,社会越来越倡导“小政府,大社会”的目标模式,非营利组织成为继政府、市场之外的又一组织,但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面临着严重的公信力不足,本文在对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不足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建立行业自律,设立专业化的评估机构,发动全社会监督,提高组织自身能力,以提高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公信力建议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自主意识的提高,非营利组织作为政府和市场之间的“第三部门”得以迅速地发展壮大。

目前,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一些负面的新闻接踵而来。

例如之前在网络及各种媒体上频繁报道的“郭美美”事件,这把我们熟知的非营利组织-中国红十字会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虽然最后以一场闹剧而结束,但我们应该看到受此次事件的影响,中国红十字会的捐助在一段时间内骤然下跌,这就从一个侧面反应出人们对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质疑。

本文旨在对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存在的公信力这一问题做出探索性建议。

1 分析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缺乏的原因第一,组织本身缺乏自治能力,这体现在非营利组织从成立之日起就来源于政府的推动,因此,组织无论是在日常管理、还是信息公开、组织目标,宗旨上都带有官方的色彩。

首先,组织中的重要领导由政府官员担任,组织的许多决策也是由领导决定,缺乏民主,严重的违背了非营利组织在人们心目中的理想形象。

其次,非营利组织普遍存在信息不透明,尤其是财务信息,对于一些企业捐赠的大的款项,企业有要求用于指定用途的,企业可以同非营利组织签订协议,这可以达到专款专用,但是对于公众捐款呢?在中国,大多数慈善组织目前只通过年报来做信息披露。

[1]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副研究员葛道顺表示:“年报对于善款收支情况的说明只是一个总数,可用于专业审计查帐,对于公众没有任何意义,公众依然不清楚善款具体使用。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状况探讨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状况探讨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状况探讨作者:刘孟南来源:《速读·中旬》2014年第07期摘要:随着对非营利组织的关注,人们发现并非只是政府和企业存在着信任危机,作为“社会良知”的非营利组织,并非天然具有维护其公信力的力量,同样存在诸多缺失公信力的可能和事实。

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是社会、被服务对象、政府、第三方专业机构以及捐赠方对其的认可及信任程度,是非营利组织的生命线。

根据相关信息,2011年新浪微博上备受关注的网友“郭美美事件”引发部分网友对中国红十字会的非议。

因此,提高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郭美美事件;公信力;解决措施一、郭美美事件对非营利组织的影响2011年新浪微博上备受关注的网友“郭美美Baby”,年仅20岁的女孩,在微博上多次发布其豪宅、名车、名包等照片,其认证身份居然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由此而引发部分网友对中国红十字会的非议。

“红十字会”的“经理”身家居然如此富有,不由得让众多网友起了猜疑,“我们捐给红十字会的钱到哪去了?”、“ 红十字会机构是否从中谋取暴利” 、“红十字会内部程序怎么运作”等等一系列关于红十字会的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1)郭美美事件持续发酵,传闻纷飞,中国红十字会及其多个合作伙伴相继被卷入“无法自证清白”的尴尬境地。

在雅安地震发生后,急需物资供给之际,但大众对慈善事业的信任也达到了了前所未有的质疑。

全民在线调查网上线相关调查,了解郭美美事件对中国红十字会社会公信力的影响。

有73.3%的人认为红十字会的捐款被郭美美背后的有关人士和单位据为己有,26.7%没有表明立场。

这说明郭美美事件使大部分人质疑善款的去向。

(2)郭美美事件致使大众对红十字会的信任度前后悬殊,严重影响红十字会的社会公信力。

经过调查:只有20%的人表示会把钱捐给以政府为背景的慈善组织;而在众多的捐钱组织中,排在前三位的是自己亲自送钱给灾民、民间慈善组织、外国背景的慈善组织;甚至有26.7%的人表示不会捐钱。

我国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研究

我国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研究

我国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研究我国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研究一、引言近年来,我国非营利组织蓬勃发展,起源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对社会公益需求的日益增长。

然而,随着行业的迅速扩张和发展,非营利组织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资源稀缺、绩效评价不准确等问题。

因此,研究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评价,对于提高其运营效率和推进社会公益事业至关重要。

二、绩效评价的定义与意义绩效评价是指对非营利组织的目标达成情况、工作效率和社会效应进行系统、客观、科学的评估与分析。

绩效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组织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公众对社会公益事业的需求。

三、我国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的现状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的研究相对滞后,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 缺乏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

目前的评价指标体系多为单一指标评估,无法全面、准确地评价非营利组织的绩效。

2. 评价方法不完善。

绩效评价方法多采用问卷调研和个案研究,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3. 数据收集和处理不规范。

非营利组织的信息公开度较低,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有待提高。

四、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的影响因素分析1. 组织规模与资源配置。

规模较大的非营利组织通常拥有更多的资源,能够更好地实现其目标。

2. 组织领导与管理。

有效的领导和管理能够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和工作效能。

3. 组织定位与社会需求。

确定明确的定位,并与社会需求相匹配,是提高非营利组织绩效的重要因素。

4. 组织合作与伙伴关系。

良好的合作关系有助于非营利组织获取更多资源和支持。

5. 组织创新与变革。

积极主动地面对变革,不断创新,是提升非营利组织绩效的重要策略。

五、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的方法与指标体系构建1. 指标体系构建。

建立完善的指标体系是进行绩效评价的基础,该体系包括目标指标、效益指标和质量指标等多个维度,以客观、科学、全面地评价非营利组织的绩效。

2. 绩效评价方法。

应结合非营利组织特点,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绩效评价,如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实地调研等,以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024年我国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研究》范文

《我国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发展和公众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度提高,非营利组织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评价不仅关系到组织自身的健康发展,也直接影响到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

因此,对我国非营利组织进行绩效评价研究,对于提升非营利组织的运营效率、促进其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的背景与意义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的组织。

近年来,我国非营利组织数量不断增加,但同时也存在管理不规范、绩效评价不科学等问题。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对于规范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提高其运营效率、促进其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我国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的现状与问题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缺乏科学、全面的评价指标;二是评价方法单一,缺乏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三是评价过程不透明,缺乏公众参与和监督。

这些问题导致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评价结果往往不能真实反映组织的实际运营状况,也影响了公众对非营利组织的信任度。

四、我国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的改进措施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 建立健全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非营利组织的特性和运营目标,制定科学、全面的评价指标,包括财务指标、项目执行效果指标、社会影响力指标等。

2.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

除了传统的财务分析、项目评估等方法外,还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估、公众参与评价等方法,从多个角度对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进行评价。

3. 强化评价过程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

建立公开、透明的评价过程,鼓励公众参与和监督,提高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可信度。

4. 加强非营利组织的内部管理。

非营利组织应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为绩效评价提供良好的基础。

五、实例分析以某慈善组织为例,该组织在绩效评价过程中,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包括财务分析、项目执行效果评估、第三方评估和公众参与评价等。

《2024年我国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研究》范文

《我国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非营利组织在我国的角色和影响力逐渐凸显。

这些组织为我国的社区服务、公共健康、文化保护等领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然而,对于这些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评价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评价现状、问题及可能的改进措施。

二、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的重要性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评价对于组织自身的发展、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及公共服务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绩效评价有助于非营利组织了解自身的运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从而进行自我改进和优化。

其次,绩效评价可以为政府和社会公众提供关于非营利组织运作情况的反馈,有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

最后,有效的绩效评价可以提升非营利组织的服务质量,提高公众对非营利组织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三、我国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的现状与问题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评价主要依赖于政府和第三方评估机构。

虽然有一定的评价体系和标准,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缺乏统一的、全面的评价标准。

其次,评价过程往往过于注重数量和规模,忽视了质量和效益的评价。

最后,评价结果的应用和反馈机制不健全,导致评价结果无法有效指导非营利组织的改进和发展。

四、我国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的改进措施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 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制定统一的、全面的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标准,包括财务状况、项目执行情况、社会效益等多个方面。

2. 重视质量和效益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数量和规模,更要注重质量和效益的评价,如项目的实际效果、公众的满意度等。

3. 加强评价结果的应用和反馈:建立有效的评价结果应用和反馈机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非营利组织,并指导其进行改进和发展。

4. 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鼓励和支持第三方评估机构参与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评价,提高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5.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的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经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的水平。

【推荐下载】关于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建设

【推荐下载】关于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建设

关于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建设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政府从计划经济时代的统包一切社会经济事物,到由市场去配置资源,协调经济的发展,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关于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建设。

 随之人们发现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带来了社会的繁荣,但是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如贫富悬殊拉大,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

这些社会问题不可能通过市场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也就是所谓的市场失灵政府当然也不是万能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自主意识的提高,人们 《南方周末》曾经有这样一篇报道:上海一家企业老总通过慈善机构对贫困山区的25名失学儿童进行了捐助,但在回信时老总发现,有7个孩子的笔迹完全一样,都是于2001年7月30日8时寄自同一邮局。

后经证实,这些信全是假的,这七名孩子根本没有得到捐款。

此时引起了舆论界哗然,后经调查,其乡办的一名干部私吞了这七名孩子的救助金。

 2002年6月,媒体报道了山东菏泽市一民办孤儿院院长萤玉阁因涉嫌诈骗罪被判有期徒刑11年,这一被誉为慈善典型的女性沦为罪人。

 公信力是非营利组织的生命线,是社会对非营利组织的认可和信任,体现了非营利组织的诚信度,是其筹资,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非营利组织不同于政府,也不同于企业,政府依靠权利而存在;企业依靠盈利而存在;而非营利组织依靠使命,依靠其崇高的组织理念而存在,但目前有些非营利组织打着解决人民疾苦,为人民谋福利的幌子,骗取了人们的信任,谋取个人利益,这更加容易引起公众的不满,因而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建设迫在眉睫。

 分析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缺乏的原因 201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缺乏的内部因素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 当前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使人们的观念、心理、行为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产生了各种适应性障碍或紧张症等与压力有关的疾病。

以下就是由小编为您提供的企业压力管理中压力源的研究综述。

打造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

打造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

第17卷第1期(2005年1月)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S OCI A L SCIE NCES JOURNA L OF C O LLEGES OF SH ANXIVol .17No .1(Jan .2005) [收稿日期]2004-11-18[作者简介]李 芳(1981-),女,湖南娄底人,武汉大学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

打造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李 芳(武汉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2)[摘 要]并非只是政府和企业存在着信任危机,作为“社会良知”的非营利组织,并非天然具有维护其公信力的力量,同样存在诸多缺失公信力的可能和事实,这与缺乏相关责任机制和我国非营利组织成长的特定制度环境有关。

我们要树立和强化其公信力,必须自律和他律双管齐下,建立预防和惩戒系统,从制度上防范非营利组织的信用失范,提升其效率和价值。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公信力;责任机制;制度环境[中图分类号]C91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05)01-0030-04一、非营利组织及其公信力公信力是企业长期,更是非营利组织(N on 2Profit Organization ,NPO )的生命线。

毕竟企业以逐利为本质,政府在必要时可运用强制和暴力手段,而NPO 一旦出现信任危机,就可能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

(一)非营利组织的一些特性非营利组织是政府和企业之外的一切志愿团体、社会组织或民间协会的总称,不以营利为目的、不进行分红和利润分配,享受着优惠的税收政策,汇集着丰富的社会资源,担负着神圣的公益使命,也赢得了崇高的社会名誉。

作为社会公器,应对国家、社会及捐助人和受益人负责。

公众日益倾向于依靠NPO 去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信赖NPO 的效率管理和人性化服务,对NPO 的投入不断增加是对其价值的认同,当然期望值越高,因NPO 信用失范给公众心理造成的落差也就越大。

(二)公信力是非营利组织的生命线公信是一种保证社会资源得到最有效利用的社会共同约定。

浅析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建设

浅析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建设

非 营 利 组 织 是 指 独 立 于 政 府 机 构 和 营 利 机 构 之 外 不
关 键 环 节 。非 营利 组 织 是 为 公 益 服 务 的 独 立 机 构 , 本 身 其
所 具 有 的 非 营 利 性 、 间 性 、 织 性 、 愿 性 、 治 性 等 赋 民 组 志 自
以 获 取利 润 为 目的 , 为社 会 公 益 或 共 益 服 务 的提 供 准 公 共 产 品 的机 构 , 是 弥 补 政 府 失 灵 和 市 场 失 灵 的最 有 效 的 途 … 径 。 当前 社 会 选 择 了 一 条 多 元 化 的 发 展 道 路 , 营 利 组 织 非 的 发展 更 加 成 为 了 一 种 必 然 。非 营 利 组 织 所 坚 持 的 公 益 、
其 中 重要 的环 节 , 是 实 现 非 营 利 组 织 可 持 续 性 发 展 的 重 它
所 提 供 服 务 的对 象 一般 是 弱 势 群 体 , 弱 势 群 体 由 于 本 身 而 拥 有 资 源 的有 限 , 此 对 非 营利 组 织 提 供 的 服 务 几 乎 没 有 因
发言权 , 是处于被动的地位 。 只
织 的 发 展 也 面 临 着更 严 峻 的挑 战 , 别 是 非 营利 组 织 的 公 信 力 建 设 。 本 文 简要 分 析 了 当 前 非 营 利 组 织公 信 力 特
不 强 . 会 影 响 力 不 够 的 现 状 及 其 原 因 , 出 了非 营 利 组 织 应 该 建 立 问责 机 制 , 强 自身能 力 建设 , 社 提 加 引入 顾 客 导
力 、 象 、 召 力 及 其 权 威 性 , 映 了 人 民群 众 对 非 营 利 组 形 号 反
维普资讯
第2 9卷 第 5期 20 0 7年 9月

中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近年来,中国非营利组织(NGO)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

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越来越多的NGO得到了社会认可和生存发展的机会,然而,其公信力问题也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

NGO作为一个特殊的组织形态,其特有的性质和行为举止与政府及企业不同,其公信力是否足够成为社会信任和支持的依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目前,针对NGO公信力方面的研究较少,主要有关于理论探讨方面,缺乏实证研究。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深入探讨中国NGO公信力问题,为其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研究问题本研究主要围绕中国NGO公信力问题开展,重点探讨以下问题:1. 中国NGO的公信力现状是怎样的?2. 影响NGO公信力的因素有哪些?3. 如何提高中国NGO的公信力?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开展。

1. 调查对象:中国NGO和公众。

选择NGO的调查对象,着重考虑NGO在不同领域和规模中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对公众的选择则关注其对NGO信任度和支持度的不同表现。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NGO公信力的认知、评价和问题,以及对NGO的信赖、支持和合作愿望等。

2. 案例研究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NGO案例,对其公信力问题及提高公信力的经验进行深入分析。

考虑到NGO的多样性,我们将选择涉及不同领域、规模、类型的NGO,并对其发展历程、项目实施、监管措施等方面进行综合的分析。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力图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NGO的公信力问题,探讨影响公信力形成的重要因素,同时探究提高NGO公信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通过研究,不仅对NGO的发展提出有益建议,也有助于增强社会公众对NGO的认识和信任,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国内非营利组织公信力评估体系的综述研究

国内非营利组织公信力评估体系的综述研究

国内非营利组织公信力评估体系的综述研究朱志伟【期刊名称】《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5【摘要】由于存在市场失灵等因素,非营利组织应运而生,并逐渐在社会、政治、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随着一系列的财务丑闻的出现使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和学界关注的焦点。

针对这一问题,建立有效的非营利组织评估体系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

通过对非营利组织公信力评估的主体、指标、内容这几面的国内相关文献综述研究发现,完善的评估体系对改善非营利组织治理机构、提高组织绩效、维护行业公信力有很好的效果,这对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评估体系建构有一定借鉴意义。

%Due to the failure of market and government,nonprofit organization(NPO)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and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gradually in the society,politics,and economy. However,the emergence of a series of accounting scandals makes NPO the focus of society and the educational field again ,especially in credibility.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establishing an effective evaluation system of NPO is very important. After reading same essay,the writer believes the effective evaluation system will exert positive influence in improving function,performance and credibility of NPO. So it can be applied in build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NPO in some way.【总页数】5页(P25-29)【作者】朱志伟【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江苏苏州 2151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8【相关文献】1.国内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研究综述——评估、问题与对策 [J], 沈梁燕2.发挥社会问责对重塑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作用 [J], 陈琦3.非营利组织的信息公开与公信力问题研究——以湖北省红十字基金会为例 [J], 谢珣4.浅析非营利组织公信力建设与提升 [J], 胡溟窈5.会计视角下非营利组织公信力危机及重塑——以武汉市红十字会为例 [J], 冯小倩;朱晓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内非营利组织公信力评估体系的综述研究_朱志伟

国内非营利组织公信力评估体系的综述研究_朱志伟

一、引言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组织、市场组织共同构成整个社会系统,在弥补市场失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发展良莠不齐,大多存在着效率低下、诚信缺失、监督失灵等问题,这严重制约了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

因此非营利组织必须接受政府和公众的问责,问责是非营利组织对其使用公益资源流向及其使用效果的公众交代。

而制度化的评估就是一种有效的问责方式。

但是,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比较滞后,相应的评估活动也开始得较晚。

人们对评估主体、评估的方法、指标的选择了解并不多,对非营利组织评估体系的研究也不足。

所以本文将在已有研究基础上,从非营利组织的评估主体、评估指标的选择、评估方法三方面进行综述。

希望以此为我国非营利组织评估体系的构建提供启示与参考。

二、相关研究综述(一)非营利组织公信力评估主体非营利组织公信力评估的主体指的是由谁来对评估对象开展评估工作。

从国内的文献来看,评估主体主要包括政府、非营利组织自身、第三方组织以及媒体。

1.政府根据民政部1998颁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以及后来的《基金会年度检查办法》都不同程度地规定了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基金会应当于每年3月31日前向业务主管单位报送上一年的工作报告,经业务主管单位初审同意后,于5月31日前国内非营利组织公信力评估体系的综述研究朱志伟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123摘要由于存在市场失灵等因素,非营利组织应运而生,并逐渐在社会、政治、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随着一系列的财务丑闻的出现使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和学界关注的焦点。

针对这一问题,建立有效的非营利组织评估体系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

通过对非营利组织公信力评估的主体、指标、内容这几面的国内相关文献综述研究发现,完善的评估体系对改善非营利组织治理机构、提高组织绩效、维护行业公信力有很好的效果,这对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评估体系建构有一定借鉴意义。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理论综述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理论综述
APC理论是清华大学副教授 邓国胜提出来 的一种 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 12] 。 他结合中国非营利组织的特点 和实际调查情况 , 分析了 “ 3E”理 论和 “ 3D”理论的不足 以及 “顾客满意度 ”理论在中国实际运用中的缺陷 , 提出 了从问责 (Accountability)、绩效 (Performance)和组织能 力 (Capacity)三个方面对非营利组织进行评估 。 组织能 力评估的功能在于促进非营利组 织自我生存与 发展能 力的提高 、促进非营利组织达成组织使命 。
· 120·
《软科学 》2010年 4月 ·第 24卷 ·第 4期 (总第 124期 ) 理论探讨
前 , 对于非营利组织理论的研 究主要有政府 失灵理论 、 合约失灵理论 、第三 方管理理论 、政府 —非营利 组织关 系的类型学以及政府 、市场 、志愿部门相互依赖理论等 。
绩效评估更为侧重于公平性考量 。 但遗憾的是 , 缺乏利 润底线 、生产 “准公共物品 ”的非营利组织 , 却没有明确 、 科学的指标评价其运作绩效 [ 1] 。尤其在我国 , 非营利组 织取得法律地位的历史还极为短暂 , 因此研究非营利组 织绩效评估对于促进我国非营利组织的规范运作 , 提高 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 , 提高 大众接受度 和知名度 , 从而 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有着重要的指 导意义 。 本文对以往 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评估理论进行了梳理 , 力图呈现出非 营利组织绩效评估研究的发展脉络与趋势 。
二 、非营利组织理论 非营利组织自身的起源 、作用和特点决定了非营利 组织绩效的形式和 特点 。 对 于非营利组 织自身的起源 和作用等 问题 , 国 内外的 学者 展开了 广泛 的研 究 。 目
收稿日期 :2009 -07 -24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7057207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资助项目 (NCET-06-0888) 作者简介 :夏 炜 (1985 -), 男 , 博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为管理系统工程 ;叶金 福 (1947 -), 男 , 教授 、博士生导 师 , 研究 方向为 管理系统工程 ;蔡建峰 (1964 -), 男 , 博士 , 教授 、博士生导师 , 研究方向为管理优化与决策支 持 、组 织行为与人 力资源管理 等 ; 李正锋 (1981 -), 男 , 博 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 、知识管理 。

浅谈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

浅谈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

浅谈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
葛纪伟
【期刊名称】《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年(卷),期】2017(000)033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非营利组织作为其中的组成部分也取得了快速发展,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非营利组织的经济特性决定了其在日常管理中具有特殊性,如何实现对其合理有效的绩效评价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在总结绩效评价对非营利组织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我国非营利组织在绩效评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以期能够对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稳定健康发展有所帮助.
【总页数】2页(P11-12)
【作者】葛纪伟
【作者单位】江苏省体育局会计核算中心江苏·南京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谈非营利组织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的构建——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 [J], 丁云青
2.我国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J], 董佳
3.浅谈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J], 吴湄
4.浅谈陕西体育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 [J], 权华
5.浅谈机电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 [J], 林素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非营利组织公共信用信息公示制度的研究

非营利组织公共信用信息公示制度的研究

非营利组织公共信用信息公示制度的研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更加透明、诚信的需求不断增加,非营利组织公共信用信息公示制度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对非营利组织公共信用信息公示制度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一、制度的背景和意义公共信用信息公示制度是指政府或相关机构建立起来,通过公示的方式向社会公布并监督非营利组织的信用状况和经营情况的制度。

这一制度的出现,有助于提高非营利组织的诚信意识,提升其信用水平,同时也对不良行为进行监督和处罚,保护公众和捐赠者的权益。

非营利组织作为社会服务领域的重要力量,承担着救助贫困、保护环境、促进教育等多重使命。

然而,由于行业监管不完善,或者个别机构出现违规行为,一些非营利组织信用不佳,造成了公众对其失去了信心。

因此,建立非营利组织公共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可以增加公众对非营利组织的了解,提高对其信任度,进而促进社会慈善事业的发展。

二、制度的内涵和运作方式非营利组织公共信用信息公示制度主要包括信息公开和信用评价两个方面。

信息公开方面,非营利组织应向社会公布其基本信息、财务状况、项目进展等相关资料,确保信息透明度。

同时,公示机构应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对非营利组织进行评级并公示,使社会公众能够对信用等级进行了解。

运作方式方面,需要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通过互联网等渠道,将非营利组织信用信息公示在平台上,方便公众查询和了解。

同时公示机构要建立相应的监管体系,对非营利组织信息进行审核和监督,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非营利组织公共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对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首先,这一制度有助于建立和完善慈善事业的信任体系。

公示制度的实施,促使非营利组织以更加透明的方式运作,公开财务状况和项目进展,增加公众对其的信任度。

这有助于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慈善事业,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

其次,公示制度的运作能够提高非营利组织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通过公示和监督,非营利组织需要更加规范其经营行为和财务管理,提高自身的公信力和竞争力。

非营利组织的诚信建设研究综述

非营利组织的诚信建设研究综述

非营利组织的诚信建设研究综述李宗霖【摘要】近年来,非营利组织的丑闻一次次被推上舆论的高峰.非营利组织公信度的急剧下降,让人们不得不正视非营利组织的诚信建设.对此,国内外学者进行了不少研究,通过文献梳理,发现诚信危机的形成可以从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市场经济发展结果等多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并通过构建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综合性监督机制,以及加强组织自身的文化建设来推进非营利组织的诚信建设,提高其公信力.【期刊名称】《市场研究》【年(卷),期】2017(000)009【总页数】3页(P59-61)【关键词】非营利组织;诚信危机;诚信建设【作者】李宗霖【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二战后,战争给社会造成了空前的灾难以及巨大的损失,国家间的矛盾仍然存在,并可能激化,第一部门和第二部门的存在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活动与公共需求的平衡需要。

于是,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应运而生,如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等。

三大部门各司其职、分工合作,促进了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非营利组织因为其特有的公益性质,以及对社会生活的补充作用,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信赖。

但是非营利组织在稳步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例如美国劝募会丑闻和中国红十字会丑闻等。

以权谋私、贪污腐败、弄虚作假的事件时有发生,诚信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1.国外研究美国莱斯特·M·萨拉蒙教授是研究非营利组织领域的权威人士,在其著作《非营利部门的兴起》中,萨拉蒙教授认为非营利组织也是存在缺陷的,并不是德行完美的组织,应该剥去其“德行完美神话”的外衣。

霍科斯对非营利组织的诚信问题进行了研究,他认为非营利组织滥用减免权利,导致贪污腐败现象层出不穷;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导致市场中的不公平竞争;甚至涉足党派政治,以至于变成特殊的利益集团,存在设置骗局、引君入瓮等失信行为。

Rochester对非营利组织的责信方面进行了研究,他认为非营利组织存在效率低下、成效不高、公器私用等诚信问题,并于1995年指出非营利组织的责信若要能具体落实,必须包括财务责信、程序与规则的责信、确保工作品质与成效的责信、适当处理优先顺序的责信四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引言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组织、市场组织共同构成整个社会系统,在弥补市场失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发展良莠不齐,大多存在着效率低下、诚信缺失、监督失灵等问题,这严重制约了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

因此非营利组织必须接受政府和公众的问责,问责是非营利组织对其使用公益资源流向及其使用效果的公众交代。

而制度化的评估就是一种有效的问责方式。

但是,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比较滞后,相应的评估活动也开始得较晚。

人们对评估主体、评估的方法、指标的选择了解并不多,对非营利组织评估体系的研究也不足。

所以本文将在已有研究基础上,从非营利组织的评估主体、评估指标的选择、评估方法三方面进行综述。

希望以此为我国非营利组织评估体系的构建提供启示与参考。

二、相关研究综述(一)非营利组织公信力评估主体非营利组织公信力评估的主体指的是由谁来对评估对象开展评估工作。

从国内的文献来看,评估主体主要包括政府、非营利组织自身、第三方组织以及媒体。

1.政府根据民政部1998颁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以及后来的《基金会年度检查办法》都不同程度地规定了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基金会应当于每年3月31日前向业务主管单位报送上一年的工作报告,经业务主管单位初审同意后,于5月31日前国内非营利组织公信力评估体系的综述研究朱志伟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123摘要由于存在市场失灵等因素,非营利组织应运而生,并逐渐在社会、政治、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随着一系列的财务丑闻的出现使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和学界关注的焦点。

针对这一问题,建立有效的非营利组织评估体系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

通过对非营利组织公信力评估的主体、指标、内容这几面的国内相关文献综述研究发现,完善的评估体系对改善非营利组织治理机构、提高组织绩效、维护行业公信力有很好的效果,这对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评估体系建构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公信力;评估主体;指标体系作者简介:朱志伟(1989-),男,甘肃平凉人,苏州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非营利组织管理与老年服务。

收稿日期2014-05-26中图分类号F08文献标识码A报送登记管理机关,接受年度检查。

这是从国家层面规定了政府作为非营利组织评估主体对于规范和引导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学者李虹指出,中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评估需要进一步强化政府监督职能,建立有效的信用评估标准,扶持民间问责和评估市场的形成。

[1]张玉昕认为,政府要完善立法体系,通过立法对非营利组织的性质、法律地位、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进行全面规范,把各种类型的非营利组织及其相关事业纳入法制化轨道,达到全面监管。

[2]同时,张立民、李晗指出,政府应该督促非营利组织充分利用网站、报纸媒介主动公布组织的基本信息、治理结构、财务信息、项目信息和审计报告,实现信息透明化、公开化、社会化。

[3]此外,臧红雨等主张,主管部门应该负责审查非营利组织的治理结构及机制建设,将是否建立规范的治理机制作为判断公益性NPO合格并能够开展业务活动的基本条件和门槛。

[4]而黄心华、卢锐引述了美国国税局每年会抽查一些重点的免税机构进行审计,对严重违反规定的免税机构将取消他们的免税资格和相关法律的事例,提出要加强政府的监督。

[5]2.第三方组织评估近几年来,学者们对于公信力评估主体的探讨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其中通过第三方组织进行评估就是一种。

在众多学者中李国梁认为,要建立非常设性的捐助者监督委员会,这样既可以防止监督主客体之间存在不正当交易,又能充分调动捐助者的监督积极性。

[6]同时,张玉昕认为,“要建立一个专业的非营利组织管理机构,并对非营利组织实施统一的监督和协调”,这个管理机构可以定期组织非营利组织代表会议,将各类捐赠规范起来并协助非营利组织制定计划,作为捐赠者与非营利组织之间的联络机构。

[7]齐海丽、张晓军从绩效评估的角度出发,认为要建立起客观公平的绩效评估机制,就要有独立于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专业评估机构的评估机构,保证评估工作不受到所评估对象的主观意志的影响。

[8]同样,平开玉认为,独立评估机构通过中立的监督与透明的信息披露,对参加评估的非营利组织造成了一种约束与激励,并指出这种评估机构独立于政府机构的第三部门,没有法律所赋予的管制权,它只是通过搜集非营利组织的资料,按一些大家一致认可的评估标准,对非营利组织的表现进行评估,并将评估资料及评估结果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告之公众。

[9]3.媒体评估非营利组织公信力评估离不开媒体的参与和督导,崔树银认为,媒体更有责任发挥其对慈善组织的监督作用,继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之后,互联网利用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可以充分发动社会各界关注慈善事业,最大限度地调动舆论监督的民间力量。

[10]同时,财会通讯杂志社熊年春认为,要强化大众传播媒介的监督,为政府规制机构和司法机构提供信息来源,并影响公众的态度和行为,从而对非营利组织资金的募集渠道及募集资金量产生影响。

[11]此前,平开玉也认为,媒体与公众的监督与评估是规范非营利组织行为非常关键的一道防线,媒体的披露具有及时、全面、威慑力强的优势,影响着公众态度和行为,公众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对非营利组织进行监督。

另外,李虹也认为,要充分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进一步促进非营利组织社会公信力的提高。

除以上三种评估主体之外,刘清认为,应该加强非营利组织的公开性与透明度是保障公信力的法宝,并指出,非营利组织必须走出封闭管理运营的模式,加强外交流程度及国际合作,使管理运作规范化。

[12]刘宇吉吉认为,非营利组织自身的监督也是促进自身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包括行业监督和组织个体进行的自我监督。

[13]而李聪聪认为,针对监督中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保障捐赠者的知情权监督约束NPO的行为,使捐赠的物资能更好地使用,可在NPO中设立一个有一定人数的、由较大捐赠者组成的非常设性的监督委员会,每年成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14](二)非营利组织公信力评估指标的选择无论是对政府、企业还是非营利组织来说,评估工作中的一项关键性的工作就是确定评估指标,也只有明确了评估内容,才能使得评估结果准确、客观、公正。

确切地讲,评估指标是回答“评什么”的问题。

从目前的文献来看,学者们对非营利组织公信力评估指标的研究有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评估工作的复杂性,学术界并未对评估指标做客观定论,研究成果也各有不同。

当前国际上最为流行的非营利组织评估理论是“三E”和“三D”理论。

在国内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研究所邓国胜的研究成果较为成熟。

他构建了一个由四个子模块组成的非营利组织评估框架:非营利性评估使命与战略的评估、项目评估和组织能力评估。

此后,邓国胜提出更适用于中国非营利组织的评估理论,对非营利组织问责(Accountability)、绩效(Performance)和组织能力(Capacity)的全方位评估,即“APC”理论,该理论特别强调非营利组织问责与能力的评估,将两者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其中,问责性评估包括对NPO的治理结构、组织活动是否与组织宗旨一致、有关信息是否披露、财务是否透明等;绩效评估是对组织的效率、顾客满意度、社会影响及其持续性进行的评估;组织能力评估是指对组织基本资源,内部管理能力、外部的公共关系与动员资源的能力和组织自我评估与学习的能力的评估。

[15]除邓国胜外,其他机构和学者也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2003年,NPO信息咨询中心发起制订了“中国非营利组织(NPO)公信力标准”,共10条标准24款,这为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评估首次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框架。

罗文标和吴冲建立了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模型六维棱柱(Six-Dimensions Prism,SDP),这六个维度包括财务维、客户维、内部运营维、学习与成长维、政府维和竞争维。

[16]唐跃军和左晶晶则构建了基本状况、组织治理、公共责任、资金使用、信息披露、筹资活动等6个一级指标、28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的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提出了权重设计的思路。

[17]与此同时,陈俊龙等人提出了非盈利组织CORPS服务内涵与模式,即服务对象(Clients)、组织中的业务运作(Operations)、财力与物力资源(Re⁃sources)、参与者(Participants)、有价值的服务(Ser⁃vices),并对使命达成度与社会接受度、效率、投入程度、平衡度、满意度、转换度等进行绩效评估。

[18](三)非营利组织公信力评估的方法评估方法指的是在评估指标确定后,采用定性、定量或综合的方法确定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回答的是“怎样评”的问题。

国内学者或机构根据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特点和发展情况,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提出了较适合我国非营利组发展的评估方法。

具有代表性的是胡杨成在平衡计分法(BSC)的基础上提出非营利组织绩效综合评价法。

它采用模糊评价原理对指标进行量化处理和评估,同时又考虑到具有BSC良好的系统性和层次性,所以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

进行评判时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逐步推进,并按每一层面的各个因素进行一级模糊综合评估,在得出各个层面的评估结果后,再由各个层面相对于目标层面进行二级综合评判,最终得出总的评判结果。

[19]蔡宁和葛笑春采用了PROMETHEE的方法对非营利组织进行绩效评估,利用形成的对象集合,依次建立指标标准、评估矩阵和优先函数,通过基于风险中立的优先函数的确立,确定权重计算的优先指数,计算负流量和正流量对应数据,最终得出排序关系。

他们认为,利用PROMRTHEE方法可以避免一些评估方法无量纲化处理导致的信息丢失或扭曲。

[20]在学者们讨论如何建立有效的非营利组织公信力评估体系时,各权威的非营利组织内部也在积极探讨。

2012年基金中心网推出了“中基透明指数FTI”,对促进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提升产生了积极作用。

该指标体系透明指数指标共计60个,满分129.4分。

指标分为四部分,其中基本信息58.2分,包括基础信息、联系信息、理事会信息等;财务信息28.8分,包括财务报告、主要财务信息等;项目信息38分,包括主要项目信息、信息化信息等;捐赠信息4.4分,包括捐赠人信息、信息化信息等。

[21]透明排行榜按照基金会最新透明分数每周更新一次,排名越靠前,代表基金会透明度越高。

与此同时,2012年壹基金联合USDO自律吧开发并推出《USDO财务信息披露模板》和“USDO透明指数”,该指数通过披露收入总额、支出总额、人员费用等财务数据,以及工作报告、重要项目、重大事项等项目信息,并引入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可获得性和真实性等维度,对机构透明进行简单易行的衡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