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牧场气肿疽的防治

合集下载

牛气肿疽病的诊断与防治

牛气肿疽病的诊断与防治

牛气肿疽病的诊断与防治概述牛气肿疽病,是由于产气菌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的疾病。

病原菌可在杂草、粗饲料、土壤中长期存活,牛接触后易感染,在伤口处产生气体,引起皮下气肿、水肿、坏死等症状。

本文将介绍牛气肿疽病的主要症状、诊断方法以及防治措施。

症状牛气肿疽病主要症状如下:1.体温升高:牛被感染后,体温可在24小时内升至40℃以上。

2.昏迷和神志不清:气肿可在头、颈、腰、胸、臀等部位产生,导致神经和血管的压迫,引起昏迷等症状。

3.呼吸困难:气肿引起膈肌痉挛,导致呼吸困难,严重者可窒息死亡。

4.皮下气肿:在伤口处或皮下产生气体,导致皮下气肿、水肿、坏死等症状。

5.全身性炎症:病情进展后,细菌毒素可能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严重者可致死。

诊断牛气肿疽病的诊断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症状:上述症状是牛气肿疽病的主要表现,医生应根据牛的临床表现和症状进行初步判断。

2.细菌培养:细菌培养是诊断牛气肿疽病的最可靠方法,可以在诊断早期提高准确性。

医生应及时采集患牛伤口、气肿、鼻腔溢液等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

3.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可以发现引起气肿的细菌产生的抗体,该方法易于采集和操作,是常用的牛气肿疽病诊断方法之一。

防治目前,常用的防治措施如下:1.保持环境卫生:清理牛舍和周围的杂草等草丛,保持环境卫生,减少细菌的存活和传播。

2.定期检查和预防:定期检查牛的身体状况和口腔、鼻腔等部位是否有伤口,及时检测和诊断疾病。

3.接种疫苗:牛气肿疽病疫苗接种是生物安全措施中的重要一环,早期接种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发病率。

4.口服药物:如肌苷、土霉素、半胱氨酸等药物,可以有效促进伤口愈合和预防感染。

总结牛气肿疽病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传染病,及时诊断和治疗十分必要。

通过保持环境卫生、定期检查预防、接种疫苗和口服药物等方式可以有效遏制疾病的传播和发生,保障牛的健康和生产。

牛气肿疽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牛气肿疽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2020年第5期(总第222期)牛气肿疽的诊断与防治措施魏小龙(甘肃省泾川县畜牧兽医中心丰台工作站,744300)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_8655 (2020) 〇5_0〇68-〇1气肿疽俗称黑腿病或鸣疽,是一种由气肿疽 梭菌引起的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发病年龄为0.5-5岁,尤以1-2岁多发,死亡居多。

本文主要从牛气肿疽的病原、流行病学、症状、诊断与防治措施进行阐述,仅供参考。

1病原气肿疽梭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具有支持运 动功能的鞭毛,是引发气肿疽的病原,并且能够在体外形成专性厌氧的芽孢。

肉牛感染气肿疽主要是由于消化道感染而引起,此外深部创伤在临床中也能够引起气肿疽的感染。

2 流行病学2.1气肿疽的主要传染源就是牛,其中幼龄牛最易感染,一旦感染该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

肉牛在 M采食过程中如果食入的饲料或者饮水中污染了气 临肿疽梭菌,病原就会通过多种途径侵人牛的血液 症中,从而造成牛发生全身性感染的症状。

资 2.2气肿疽流行中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地方性,而 料且具有突出的季节性流行特点,比如气温偏高的 夏季有蚊绳进行比较频繁的活动,所以属于气肿疽感染的主要阶段,一旦有牛感染就很容易导致疾病的进一步传播和流行,具有比较大的影响。

3临床症状本病的潜伏期通常在3-7天,个别的潜伏期 在1-2天,还有潜伏期比较长的能够达到7-9天之久,病程1-3天呈急性经过。

初期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反刍停止并出现跋行,伴随病情加重病畜无法站立,在肩、胸、臀、腰等肌肉处出现气性肿胀,初热痛后变冷无痛、肿胀部皮肤干硬呈黑色或暗红色、指压有捻发音、穿刺后有液体流出呈黑红色,伴有气泡和酸臭气体;患病后期严重病畜结膜发绀、体温下降、呼吸困难、最终衰竭死亡。

4病理变化病死畜尸体迅速腐败、高度膨胀,有泡沫血样 液体从阴道、肛门和口鼻流出;局部淋巴结出血肿胀;患部肌肉呈黑红色切面呈海绵状,肌间充满气体有酸臭味,受损肌变性坏死;腹腔、胸腔和心包有积液呈暗红色;肝脏、肾脏肿大呈暗黑色;其他脏器有坏死灶或败血样等变化。

羊气肿疽的诊断与防治

羊气肿疽的诊断与防治
羊 、可 疑羊 。
0 7 6 6 5 0 )
可 疑羊 只 ,用 气肿 疽 血清 ,肌 肉注射 ,每 次 1 5 —2 0 m l 。间 隔 1 周后 ,用气 肿疽 甲醛灭 活 苗 ,皮下 注射 ,每次 l m l 。 患 病 病 羊 ,隔 离 治 疗 ,切 断 传 染 源 。病 羊 排 泄 粪 便 、污 染 垫 草 、病 死 尸 体等 ,集 中堆 积 深埋 ,或 经 焚烧 处 理 。 被污 染 的 场 地 ,用2 5 %漂 白粉溶 液 或3 %甲醛 溶 液 ,彻 底 消 毒 ,避 免成 为 气 肿
2 病理 变化
病部 皮 肤变 硬 ,色黑 ,部 分腐 烂 。肿 胀 部 分呈 黑 红 色 ,周 围 为深 红 色或 亚 黄 色 。切 开病 部 时 ,皮 下 组织 有 红 色或 黄 色 的胶 性
渗 出物 ,混 杂 有 出 出血 点 和气 泡 。病 部 淋 巴结 肿 胀 ,有 液 体浸 润 及 出血 点 。淋 巴管肿 胀 ,内含 淋 巴液 和 气体 。胸 、腹 腔 里 常含 有 容 量 不 等 的红 色 液体 。胸膜 及 心 外 膜有 灰 红 色纤 维性 渗 出物 。肺 小 叶水 肿 ,肺 小 叶 间有 胶性 物 质 浸 润 。肝 脏松 而 脆 ,切 而 上 有 干 而黄 的坏 死病 灶 。 胃及小 肠有 红肿 或 出血 。 5 0 0 m l ;1 %地塞米松注射液,每次3 m l ;1 0 %安钠加注射液 ,每次 3 0 m l ;5 %葡 萄糖 生理 盐水 ,每 次3 0 o m l ,上述 混合 待 溶 ,1 次静 脉 3 诊断 流 行 病 学 、典 型 症 状 、剖 检 病 理 等 等 ,为 初 步 诊 断 此 病 的 注射 ,对 症施 治效 果 不错 。 重 要依 据 。而确 诊 需结 合 实 验室 诊 断 ,取 病 羊肿 胀 部 肌 肉 、水 肿 5 体会 液 、肝 脏 表 面涂 片 染 色镜 检 。见 到 单个 和两 个连 在 一 起 的无 荚 膜 羊 气 肿 疽 因气 肿 疽 梭 菌 感 染 而 诱 发 的 急 性 、热 性 、败 血 性 有 中 央或 近 端 芽孢 的 梭菌 ,根据 临 床 症状 和 病理 剖 检 没有 发 现 其 传 染 病 ,此菌 形 成 的芽 孢 可存 活 土 壤 多年 ,成 为 重要 的传 染疫 源 他 的杂 菌 ,确诊 为 羊气 肿疽 病致 死 。 地 。调 查 此病 的流 行 ,多 数 经 消化 道 感染 ,破 损 皮肤 伤 口同样 有 传播 感 染 的 可能 。掌握 此 病 的发 生 , 了解 此 病 的 临床 症 状 ,对 科 4 防治措 施 4 . 1 日常 防病 措 施 学 防治 此 病 意 义显 著 。就 目前 而 言 ,防病 措 施 ,一则 ,改 善 日常 考 虑 到 此 病 危 害 性 ,改善 日常 饲 喂 管 理 , 防 控各 类 不 良应 饲 喂管 理 ,防控 各 类 不 良应 激 ,营造 良好 的生 长 环境 ;二 则 ,发 激 ,对 科 学 防治此 病效 果 显著 。 现 疑似 病 疫 情 ,立 即 隔 离羊 群 ,逐 头 检 查 羊 只 ,隔 离病 羊 、可 疑 加强 羊 群 管理 ,及 时清 扫 圈舍 ,改 善通 风 条 件 ,冬 季 注意 保 羊 。羊 气 肿 疽病 程 短 ,发病 急 ,对确 诊 病 例 ,用 外 科 手术 紧急 处 暖 ,营 造 良好 的 养殖 环 境 。改 善 喂料 管 理 ,饲 喂 用全 价 日粮 ,满 理 病患 部位 ,配用 抗生 素全 身 治疗 ,康 复效 果 更好 些 。 足不 同生 长 阶段 营 养补 给 ,增 强 羊群 抗 病 体质 ,降低 此 病 感染 概 参 考 文 献 1 ] 王光 明 ,李万 财 ,万 么才郎 ,等. 天峻县 藏系绵 羊气肿疽 的诊治 率 。接 种 防疫 疫 苗 ,此 病 流行 地 区 ,用 气 肿疽 甲醛疫 苗 或 明矾 菌 [ 中国兽医杂志 ,2 o o 8 ,2 8( 5):6 9 . 苗 ,每年 春秋 两 季 ,预 防接种 2 次 ,用 量 无论 羊 只大 小 ,一律 皮下 [ 2 】 王忠 义. 羊气肿疽 的诊断与 防治措施【 J 1 . 农业 开发与装备 ,2 0 l 6 , 注 射用 1 毫 升 ,接 种后 有 效 免 疫 期 达半 年之 久 。加 强 放 牧 管 理 , ( 1 2):1 9 8 . 此病 流 行传 播 期 ,病羊 为 主要 的传染 源 。被 病羊 污 染 的场 地 、饲 3 】 吴增辉 ,李慧姝 . 羊气肿疽 的诊断与 防治措施【 J ] . 养殖技 术顾 问 , 料 、饮 水 等 等 ,都 将 导 致 此病 的 传 播 感 染 。 由此 ,加 强 放 牧 管 [ 2 0 1 3 , ( 5): 1 0 2 . 理 ,禁 止到 低湿 或被 污染 的 牧场 放牧 ,同样 为 防治此 病 的关键 。 4 . 2 紧 急 处 理 建 议 发 现 疑 似 病 疫 情 ,立 即隔 离 羊 群 ,逐 头 检 查 羊 只 , 隔离 病

牛气肿疽病的诊治与预防

牛气肿疽病的诊治与预防
4 病 理 变 化
⑥ 卧 地 不 起 、瘫 痪 :用 以 上 处 方
外 加 钙磷 镁 注射 液 5 0 .静注 l3天 0 m1 ~ ( 2) 中 药 治 疗 : 以疏 风 解 毒 .清
肺 燥 湿 ,活血 止 痛 为 原 则 。
信 村 曾某 的 养 牛 场 饲 养 的 1 2头 黄 牛 5 突 然 发 生 一 种 以 高 热 、 流 泪 、跛 行 、
处 方 二 :5 %葡 萄 生 理 盐 水 2 0 ~ 00
30 0 0毫 升 . 樟 脑 酒 精 葡 萄 糖 液 2 0~ 0 3 0毫 升 。5 0 %碳 酸 氢 钠 溶 液 5 0~ 0 0 80 毫 升 ,混 合 1次静 脉 注 射 。 处 方 :发 病 早 期 用 3 %双 氧 水 : 或 O2 ~ .%普 鲁 卡 因注 射 液 1 ~ 0毫 -5 O5 02 升 、青 霉 素 8 ~1 0万 I 0 0 U,肿 胀 部 位 周 围分 点 注 射 。 中药处 方 :大黄 3 0克 、 黄 柏 3 0
发 病 。 畜 主 着 急 ,前 来 请 笔 者 及 同 事
前 往 牛 场诊 治 。
2 病 史 调 查
据 畜 主 称 .近 来 饲 料 及 饲 养 人 员
见卡 他 行 炎 症 或 渗 … 性 I f 【 L
5 诊 断
腿 痛 跛 行 者 用 大 羌 活 汤 加 减 :羌
活 、 防 风 、黄 芩 、 柴 胡 、陈 皮 、 牛 膝 各 6 g,薄 荷 、 桔梗 、知 母 、JI 、桂 0 I芎 枝 、车 前 子 各 3 g 0 ,板 监 根 、金 银 花 、
肩等 肌 肉发生 肿胀 。不知 什 么原 因 ,
本 病 潜 伏 期 一 般 为 3 5天 该 村 ~ 牛 突 然 发 病 ,发 病 牛 体 温 分 别 升 高 至

牛羊主要传染病气肿疽

牛羊主要传染病气肿疽

B、抗生素治疗:
青霉素100~200iu/头次,肌注,2~3次/天。
肿胀部0.25~0.5%普鲁卡因10~20ml,溶解青霉素80~120iu,周围分点注 射。
后期病情严重时一般治疗效果不佳。
2、预防措施
(1)流行本病地区,把污染的草场改为土地耕种或植树造林。
(2)流行本病地区,每年春秋两季进行预防接种:
呈 多孔海绵状。 7、淋巴结: 局部淋巴结水肿,出血。 8、脾脏: 无变化或被小气泡涨大。
五、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作出初步诊断,进一步确
诊需要作动物接种。
动物接种:盐水1:5稀释
接种豚鼠,0.5`1ml/只,股部肌注
24~48小时死亡 。
剖检:肌肉黑红色,腹股沟有少量气泡。
恶性水肿: (1)有皮肤损伤史 (2)马绵羊最易感 (3)初期气肿不明显,后期气肿消失,变为水肿。 (4)发生部位不定。
六、防治 1、扑灭措施 (1)发现本病时,立即隔离病畜。
牛舍、用具、环境用3%福尔马林彻底消毒。 污染的饲料、垫草焚烧。 死畜焚烧或深埋,严禁食用。 (2)病畜的治疗 A、血清治疗: 抗气肿疽血清150~200ml/头,静注或腹腔注射,严重时8~12小 时后再用一次。
现特征性症状:肌肉丰满部位如臀部、腰部、肩、腿上部等部位肿 胀,肿胀初期热痛,后期冷无痛,患部皮肤干硬,暗红色或黑色, 有时形成坏疽。 3、 病灶发生在口腔,腮腺部肿胀,发生在舌部,舌肿大,伸出口外。 4、 肿胀部触诊捻发音,叩诊鼓音。 5、 局部淋巴结肿大,触之坚硬。 6、最后体温下降,死亡。 7、病程1~3天,长的可达10天。 8、新疫区发病率可达40~50%,死亡率近100%。
B、羊少见。
C、人对其有抵抗力。

牛气肿疽的诊断与防治

牛气肿疽的诊断与防治

黑色 液 体流 出 , 内含 气泡 , 有酸 臭 味 , 牛 逐渐 卧地 病
不起 或严 重 跛 行 , 吸 困难 , 搏快 而 弱 , 呼 脉 随着 体 温 下 降 , 即死 亡 。一 般 病 程 1 3 , 有 延 长 至 l d 随 -d也 O
收 稿 日期 :01 — 5 0 2 0 0—5
病5 6头 , 亡 1 黄牛 。 死 O头
2 临床 症 状
本病 潜 伏 期 3 5 最 短 l 2 , 长 的 7 9 , ~ d, -d最 ~ d 人
工感染 4 8 ~ h即有 体 温 反 应 及 明 显 局 部 炎 性 肿 胀 。
43 用 厌 气 肉肝 汤 培 养 物分 别 接 种 含 2 . %葡 萄 糖 、 1%绵 羊 红 细 胞 的普 通 琼 脂 及 含 全血 普 通 琼 脂 , 0 每 种病 料 的培养 物 接 种 2个 平 板 ,共 计 接 种 1 平 0个 板, 接种 后迅 速用 保险 粉厌 气培 养法 培养 ( 用连 二亚 硫 酸 纳加 等 量 的碳 酸 氢 钠 , 5 约 g加 水 l l立 即盖 m, 严 封 蜡 )7C 3 o培养 l 、4 3 、8 , 2 2 、6 4 h 分别 观察 结果 。经 2 ̄6 , 4 3 h 所有 血平 板均 出现 溶血 。 44 选 用 8只豚 鼠( 重 3 0 4 0 ) 分 成 4组 , . 体 5  ̄ 5g , 每
种 前需 煮 沸 1mi 0 n,进行 充分 排 气 除氧并 用 常水 降 温 )3 c下 2 h后 可 见厌 气 肉肝 汤 出现浑 浊 ,液 面 ,7C 4 有 大量 气泡 , 现产 酸产 气 ; 呈 而普通 肉汤 和琼 脂斜 面
无 任何 生长 物 。
20 0 0年 、0 2年都 曾发 生过 气肿疽 。这 两 个村共 发 20

羊气肿疽病的预防及治疗

羊气肿疽病的预防及治疗

山东畜牧兽医2021年第42卷40羊气肿疽病的预防及治疗盛文全(河北省遵化市崔家庄畜牧兽医站,河北遵化064200)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733(2021)06-0040-02 本文主要以肉羊养殖工作中比较常见的羊气肿疽病症问题为例,介绍该病症的基本特点,了解发病原因、临床症状以及治疗措施,总结出日常养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研究优化管理流程的方法,以便于科学展开疾病预防工作。

在养羊场实际展开日常养殖工作时,工作的侧重点应当放在羊只的身体健康问题上。

由于不同病症的防治措施有一定差异,因此,还需要结合常见病症制定科学的养殖管理方案。

气肿疽是肉羊养殖常见的传染病,笔者结合工作实践首先对该病症的诱因和具体症状进行简要的介绍,其次分析其预防和治疗方案。

1 病因及基本病症1.1 病因分析该疾病的致病菌为气肿疽梭菌,该菌是一种无荚膜、有运动力的革兰氏阳性厌氧芽孢杆菌,芽孢存活能力强,具有传染性。

通常会通过土壤来感染一些牧草,羊只食用了这种牧草后,就会将病菌吞入体内,引发疾病。

大多数养羊场都会选择定期放牧的方式,而自然环境的卫生程度如何管理是目前的主要工作难题。

同时,许多养殖场内部的饲养环境卫生问题也较为突出。

该病常发于湿热的夏季,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可以根据疾病特点及时制定防控方案。

1.2 基本症状从羊气肿疽疾病的临床症状来看,病羊的身体多个部位都会出现异常肿胀情况。

而且,观察其行走状态,可以发现四肢有明显的不协调问题。

同时,按压病羊的肿胀部位,能够听见捻发音,病羊会有明显的抵触行为和疼痛感。

对死亡的病羊进行解剖,可以看到出现肿胀部位的内部器官有大量的胶质物,器官肿胀、出血。

2 疾病的预防方案针对羊气肿疽预防,应当重视起日常防范工作的作用。

基础的防范方案如下:2.1 消毒杀菌定期对环境进行消毒杀菌,是降低疾病发病率的有效方法。

通常工作人员应当根据气候环境的特点,确定消毒的方案和时间。

气肿疽的诊断与防治

气肿疽的诊断与防治

1 0 %葡 萄 糖 1 0 0 0 mL 、 1 0 %葡 萄 糖 酸钙5 0 0 m L、复 方 氯 化 钠 5 0 0 mL 、 氯 化钙 1 0 0 m L、 安钠  ̄ J t l 2 0 m L、 复 方 水 杨 酸 钠2 5 0 m L、 维 生 素C 1 0 0 mL , 分 组 缓
能 形 成 芽孢 , 不能形成荚膜。 形 成 芽孢
的 抵 抗力 很 强 ,在 泥 土 中 可 以存 活 数 年. O . 2 % L 汞 溶 液 和3 %福 尔 马 林 溶 液
以补 糖 、 补钙 、 强心 、 调 节 畜 体 内 代谢功能 , 祛风散寒 、 利 湿 通 络 为 治 疗 原则. 实 施 中西 结 合 治疗 方 案 。
肿胀 , 初期有热 、 痛感 , 数小时后变冷 ,
且 无 知 觉 。肿 胀 局 部 皮 肤 干 硬 呈 暗红
稳。 后 腰摇摆 , 交替 负重 , 后 期 卧 地 不
起, 呼吸粗短 , 贪欲下降 , 体温正常 , 反
刍 减少 , 反 应 迟钝 。
3 治 疗
病源体 为气肿 疽梭状 芽孢杆 菌 ,
菌体 长 而大 , 严格厌氧 . 在 病 牛 组 织 中
或黑色
胀 部 切 开 后 流 出 乌红 色 带 泡 沫 的 酸臭 液体 , 肌 肉呈 黑 红 色 。 肿 胀 迅 速 向 四 周 蔓延 , 病牛全身症状迅速恶化 . 呼 吸 困 难 , 结膜 紫绀 , 脉搏细 速 , 病 牛 跛 行 或
1 发 病 原 因
胀、 轻敲呈臌音为宜。
奶 牛 产 后 随 初 乳 大 量 排 出钙 、 磷、 造 成 血 钙 、磷 的 急 骤 下 降 最 容 易 发 生

体 会

牛气肿疽传染病的防治病例与体会

牛气肿疽传染病的防治病例与体会
4 体 会
牛 和 已死亡 的病 牛尸体 进行诊 断 ,同
时进行 流行病学调查 。经查证 2 2年 前
2 治 疗
( 1 )青 霉 素 1万 单 位 / 千 克体 重 , 柴胡 2 0 ml ,安 乃 近 2 0 m l ,混合 注 射 ,
在 大 坪 组 曾经 发 生 过 类 似 病 1例 。 通 过 临 床 观 察 和 死 亡 牛 的 外 观 表
经 l ~ 3天 死 亡 。
立 即 组 织 疫 控 中心 有 关 技 术 人 员 赶 到 大 坪 组 和 老 五 里 组 .对 该 组 发 生 的 病
( 4 ) 对 污 染 的 环 境 及 圈 舍 进 行 彻 底 消 毒 ,每 天 一 次 ,连 续 消 毒 l O天 。 ( 5 )对 患 病 牛 隔离 治疗 。
双 效注 射液 2 0 m l , 分 别 注 射 ,连 用 3
天 ,病 牛 基 本 痊 愈 。
( 3 ) 2 0 %的 磺 胺 嘧 啶 钠 1 0 0~ 2 0 0 ml ,静 脉 注 射 ,每 天 1次 ,连 用 4 天 ,效 果 显 著 。
突 然 发 病 .体 温 升 高 至 4 1 ~ 4 2 ℃.
张 口 呼 吸 。末 期 倒 地 而 不 能 起 立 ,不 断 呻 吟 ,全 身痉 挛 ,最 终 性
重 病 例 可 用 套 管 针 插 入 瘤 胃放 气 。
轻 病 例 可 用 小 木 棒 涂 上 大 酱 .横 衔 于 口 中 ,用 绳 固 定 于 角 根 后 部 。也 可 以用小木 棒穿 上咸 萝 卜 等 横衔 于 口 中用 绳 固定 于 角根 后 部 。

_ l | 0
疫 病 防治
3 防控 措 施

多角度预防和治疗羊气肿疽的措施分析

多角度预防和治疗羊气肿疽的措施分析

的羊只应立 即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做被动免疫皮下
或肌 内注射 1肌 内
注射 , 注射 用头孢 噻 呋钠 , 4 m g / k g ・ b w, 连用 3 d 。
是养殖户集中剪羊毛和集体驱虫的季节 , 据调查 , 这
几年 在剪 羊 毛 时破 伤 风病 例时 有 发 生 , 为 了减 少 不 必要 的经 济损 失 , 做 好 羊 只接 种 精制 破 伤 风 抗 毒 素
染传播 , 要保持 足 够 的重视 和 警惕 。本 文结合 国 内外相 关文献研 究, 对本病 的 流行 病 学 、 致 病机 理 、 主要
症状和病理 变化进行 了总结 , 并从 多个角度提 出了防治措施 , 希望能为广大养殖户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 气肿 疽 ; 预防; 治疗
山东地 区 是我 国养 羊业 大 省 ,养 殖 规模 巨大 , 近 年 来 更是 在 经 济 快 速 发 展 支 持 下有 了进 一 步 的 提 高 。快 速发 展 的养羊产 业 给地方 经济 尤其是 农村 经 济发 展带 来 了新 的 活 力 , 但 是也 有 部 分养 殖 户缺 乏 养殖 经 验 , 对 一些 疾 病 了解 程 度 不 够 , 很 容 易造 成 不必要 的经 济损失 。气 肿疽 即是一 种 羊急性 败血 性 传 染病 , 本病 由气 肿 疽 梭 菌 所 引 起 , 在全 世 界范 围 内都有 分布 , 我 国在河南 、 河北 等 省 曾有 发生 。随 着 近几 年羊 群 流动 速度 加 快 , 本病 有 可 能会 在 山东 地 区范 围 内再 次暴 发 , 因此 要 加强 对 该病 的 了解 并 保持 足够 的警惕 , 防 止其带 来重 大损失 。
1 . 3 传 染途径
羊气 肿 疽发 生 后 , 气 肿疽 梭菌 在 病 羊体 内大 量

浅谈牛气肿疽的防治

浅谈牛气肿疽的防治
菌, 周身鞭毛能运动, 革兰 氏染色 阳性, 在 体内外均可形成 中立或近端芽胞, 故呈纺锤状或梭状 。气肿疽梭 菌为两端钝 圆的粗大杆菌, 长2 ~8 微米 , 宽0 . 5 ~O . 6 微米 。 能运 动、 无荚 膜, 在 体内外均可形成芽 胞, 能产 生不耐热的外毒 素, 繁 殖体对 干燥 、 高温、 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强, 但芽胞 的抵抗力则 很强大, 在土壤 中可存 活 5年 以上 、 干燥 的感染组织 中能存活多 年、 盐腌 肌 肉中 2年 以上 、 在腐败 尸体 中可存活 3个 月,在液体 或组织 内的芽胞经 煮沸 2 0分 钟 、 0 . 2 %升汞 1 O分 钟 或 3 % 福 尔 马林 1 5分 钟 方 能 杀死 。 2 、 临床 症 状 潜伏 期 3 ~5天 , 突然 发病 , 体温 升高 到 4 1  ̄4 2  ̄ C, 精 神萎 靡、 口渴 、 食欲和 反刍大减或停止 。病牛呈现 跛行 , 常在肌 肉丰满 的部位如肩 、 股、 颈、 臂、 胸、 腰等处 发生气性肿胀 , 并迅速 向四周 扩 散。 用手触摸肿胀部位可发现皮肤敏锐 、 皮温增 高, 按揉肿胀部 位 时可 发 出捻 发 音 , 叩之 有 鼓 音 。 切 开肿 部 , 即 流 出 多量 暗 红色 含 有气泡的液体, 有特殊的酸臭味。后期呼 吸困难 , 体温下降 , 结膜 发绀 , 卧地不起 , 心力衰竭而 死亡 , 黄 牛发病 多为急性 , 如不及 时 治疗, 常在 1 ~2 天 内死 亡 。 3 、 诊 断 根据发病 急, 体温 高, 死亡快 , 病牛跛行 , 在 肌 肉 丰 满 处 发 生 肿胀, 按之有捻发音等 , 结合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和剖解变化 可作 初步诊断。 确诊应进行细菌学检 查, 取病牛肿 胀部肌 肉、 水肿 液或 死牛肝脏表面涂 片、 染色镜检 , 发现有气肿疽梭 菌就可确诊 为该

羊气肿疽的流行特点与防治方法

羊气肿疽的流行特点与防治方法

羊气肿疽的流行特点与防治方法作者:王道银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5年第7期王道银(黑龙江省讷河市龙河镇农业经济服务中心 161313)羊气肿疽俗称“黑腿病”,又称呜疽、气肿性炭疽,为羊的非接触性急性传染病。

绵羊比山羊多发。

常发生于山谷低湿的牧场或每年泛滥的地区,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以肌肉丰满的部位发生黑色的气性肿胀为特征。

1 病原与流行病学气肿疽梭菌为两端钝圆的粗大杆菌,长2~8μm,宽0.5~0.6μm,能运动,无荚膜。

在体内外均可形成芽孢,位于苗体中央或稍偏于一侧;在病料中一般为直形,单在或成对排列。

此菌为严格的厌氧菌,偶然有腐败梭菌与诺非氏梭菌出现,其生活力极强,在土壤内可以寄生多年不死,细菌存在于病畜全身,特别是肌肉、皮下组织、肝、脾、胆汁及体腔内的液体中含量最多,病畜死后,立即生成很多芽孢。

绵羊对本病易感,山羊发病较少。

气肿疽梭菌可形成芽孢,在土壤内可存活多年。

低湿的牧场、洪水所淹的地区,动物的尸体及污染的饲料和饮水,均能诱发传染。

病菌感染羊只后,主要存在病羊的肌肉、皮下组织、脾脏、肝脏及胆汁中,以体腔的液体中含菌量最多。

病羊死后,形成很多芽孢,芽孢对外界的抗力较强,易造成新的传播。

因此,本菌的疫源地与疾病的流行有直接关系。

主要经消化道感染,病菌随着土壤或被芽孢污染的饲料、饮水进入机体,经消化道损伤黏膜侵入组织。

也可通过创伤和吸血昆虫的叮咬经皮肤传染。

在妊娠母羊分娩、公羊去势或羔羊断尾时多经伤口而感染。

2 气肿疽的传染低湿的牧场、洪水所淹的地区,病畜尸体污染的地方、饲料和饮水,均能诱发传染。

伤口传染:如果皮肤及黏膜有了创伤,芽孢便随着土壤侵入伤口,而进入体内各部。

但此菌是严格的厌氧菌,故必须创伤深穿在皮肤或黏膜以下,细菌才能发育而引起疾病的发生。

通常绵羊是由于剪毛伤、断尾伤及去势伤而感染;母羊在生产期间由于生殖道的创伤而受到感染;山羊因抵架而发生的头部伤口,也能引起此病的发生。

牛气肿疽的诊断与防治

牛气肿疽的诊断与防治

牛气肿疽的诊断与防治作者:马成良,张祥全,贾同科,秦桂欣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2020年第4期马成良1,张祥全2,贾同科3,秦桂欣4(1.吉林省临江市苇河镇畜牧兽医站,白山 134603;2.吉林省临江市畜牧总站,白山134600;3.吉林省临江市蚂蚁河乡畜牧兽医站,白山 134605;4.吉林省临江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白山 134600)摘要:牛气肿疽又称黑腿病或者鸣疽,它是由气肿疽梭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以皮下组织和肌肉丰满部位出现气性肿胀、用手按压会出现捻发音为主要临床特征。

由于牛气肿疽发病急、发病过程短、致死率高,发病后通常来不及治疗快速死亡,给养殖场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该文主要分析牛气肿疽的诊断和防治过程,希望通过该次研究对更好地降低该种疾病发病率,避免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牛气肿疽;诊断;防治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0.04.0760 引言近年牛养殖密度增加,卫生环境变差,不合理的饲养管理方式,使牛气肿疽病的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常呈散发流行或地方性流行,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

作为养殖场的饲养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该种传染性疾病所造成的危害性以及疾病传播流行所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

1 发病经过2018年5月13日,某规模化肉牛养殖场的牛群中突然出现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性疾病,养殖场发病率为23%,死亡率为50%以上。

当天早晨发现一个牛舍中的青年牛死亡,当天下午越来越多的患病牛出现临床症状,并且发病过程较短,病情十分严重。

出现临床症状后,养殖户尝试使用青霉素、链霉素治疗,但治疗无效,养殖场死亡牛的数量越来越多。

养殖场发病主要以青年牛为主,大多数患病牛在1~2岁,具有很高致死率。

该养殖场整体养殖密度较大,并且在养殖场中还能看到很多猫科类动物、犬科类动物活动的迹象。

牛舍温度较高,湿度较大,地面污水横流。

羊病综合防疫羊气肿疽传染病诊疗技术

羊病综合防疫羊气肿疽传染病诊疗技术

羊病综合防疫羊气肿疽传染病诊疗技术气肿疽又名鸣疽,俗名黑腿病,是气肿疽梭菌引起山羊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本病的临床特征是突然发病,在股、臀、腰、肩和胸部等肌肉丰满处发生炎性气性肿胀,按压有捻发音,并多伴发跛行。

【流行病学】气肿疽在山羊主要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总体上山羊对该菌的易感性不强,自然病例并不多见。

气肿疽梭菌常存在于土壤中,消化道感染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外伤和吸血昆虫叮咬也可传播。

患病羊及处理不当的尸体或其排泄物、分泌物中的细菌,排出体外后形成芽孢污染土壤,该芽孢可长期存活,成为持久的传染来源,污染饲料和饮水而经口感染健康羊。

本病多为散发,有一定的地区性和季节性,多发生于天气炎热的多雨季节及洪水泛滥时;夏季干旱酷热,昆虫活动时也易发生。

【临床症状】气肿疽病的潜伏期为1~3天。

山羊感染后往往突然发病,病羊体温升高至41~42℃,初期兴奋不安,耳角发热,眼结膜潮红充血;呼吸、脉搏加快、次数增加;步态僵硬,背部软弱,呈现跛行;口角流有含血泡沫的唾涎。

中后期食欲废绝,呆立不动;在股、肩、腰、背等处的肌肉出现气性肿胀,用指压留痕,四肢尤其明显,触诊敏感疼痛,并可以听到捻发音;切开肿胀处,从切口流出暗红色带有泡沫并有酸臭气味的液体。

随着病情的发展,肿胀部较凉且渐无知觉,皮肤慢慢变干燥呈紫黑色,捻发音更明显。

最后体温下降,呼吸困难,心力衰竭而死亡。

【病理剖检】病死羊尸体口、鼻、肛门流出带泡沫的暗红色液体,而且尸体迅速腐败,因皮下结缔组织气肿及瘤胃臌气而显著肿胀,由于胃肠胀气而导致肛门突出。

剖检见皮下组织有黄色胶样或出血性浸润,尸体丰满处肌肉组织呈海绵状,触之有捻发音,这种肿胀可向周围肌肉组织扩散。

病变中心变黑色,其周围色泽变浅,有乳酪臭味。

病变处切面出现污红色或灰红色、浅黄色或黑色相间,外观呈斑驳状。

病死羊胸腔、腹腔和心包积液,色浅红或黄色,且在胸腔、腹膜常有纤维蛋白或胶冻状物质。

全身淋巴结肿胀、出血并有浆液性浸润。

肉牛气肿疽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防控措施

肉牛气肿疽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防控措施

肉牛气肿疽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防控措施1. 引言1.1 研究背景肉牛气肿疽病是一种严重威胁肉牛养殖业的传染性疾病,其病原体主要是真核病毒。

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交通运输的便捷,肉牛气肿疽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目前,对于肉牛气肿疽病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临床特征和防控措施亟待加强研究和总结。

研究背景部分将对肉牛气肿疽病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介绍,包括疾病的流行情况、危害程度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研究背景的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认识肉牛气肿疽病的严重性,有助于引起相关部门和研究者的重视和关注,推动疾病防控工作的开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深入了解肉牛气肿疽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和防控措施,为预防和控制该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该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可以揭示病原体的传播规律和潜在风险因素,为疫病监测和预警提供重要参考。

深入探讨肉牛气肿疽病的临床特征,有助于及时识别疾病发生、加强诊断和治疗,降低疫情对牛群的危害。

研究肉牛气肿疽病的防控措施和预防方法,可以为养牛户和兽医提供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病害的传播和扩散,保障养牛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可以为今后的疾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肉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意义肉牛气肿疽病,是一种常见的严重传染病,严重危害牛只健康和养殖业发展。

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交通运输的便利,肉牛气肿疽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给养殖户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对肉牛气肿疽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肉牛气肿疽病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了解这种疾病的流行规律和传播途径,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通过对肉牛气肿疽病的研究,可以为兽医界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提高兽医人员对这种疾病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通过研究肉牛气肿疽病,可以为相关政府部门和养殖企业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保障畜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稳定。

一起育肥牛气肿疽病防治体会

一起育肥牛气肿疽病防治体会

表4死淘率(%)丹宁诺与科能优合用药品费用共计15750元,平均0.4元/只。

产蛋率提升3%,每天多产1170枚蛋,按59.5g/枚,一天多产69.61kg ,按鸡蛋7500元/t ,一天多收入522元,30d 可以挣回投入品费用,如果产蛋率维持时间够长,经济利用价值还是很高的。

单用科能优药品费用共计9750元,平均0.25元/只,产蛋率提升1%,每天多产390枚蛋,一天多收入174元,56d 可以挣回投入品费用。

5结论通过数据分析,丹宁诺与科能优可以提升产蛋率,降低破蛋率,降低软蛋率。

两种产品合用比单用科能优效果明显。

这两个产品对降低死淘率效果不明显。

(前接第10页)77一起育肥牛气肿疽病防治体会秦永胜1,陶金林2*(1.新疆托里县170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834700;2.新疆额敏县九师兽医站834601)摘要:近年来,牛气肿疽病给育肥牛场带来的危害日趋增大,交流和开展“免疫、检疫、治疗、消毒”等综合防治工作经验十分必要,综合防治是有效防控牛气肿疽病的主要技术手段。

关键词:育肥牛;气肿疽病;防治体会近年来,随着育肥牛产业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育肥牛场的数量及规模越来越大,而作为一种传统的传染病牛气肿疽病,由于人们忽视对它的防治工作,因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大。

1发病情况2018年9月21日,托里县170团某育肥牛场发生以发热、肌肉组织气性肿胀以及呼吸困难等为特征的疫病,临床曾使用部分抗菌素,但是疗效不佳,至10月9日,累计发病肉牛41头,发病率13.02%(41/315),死亡17头,致死率41.46%(17/41),经济损失很大,我中心接诊后,通过确诊以及实施有效防治措施,很快遏制了疫情蔓延。

2临床症状及解剖变化发病突然,病牛精神委顿,饮食欲废绝,呼吸急促,体温达42℃以上,脉搏增数,患牛肩部、后肢较丰满的骨骼肌出现气性肿胀,手指按压,发出捻发样声音,针刺见暗红色带气泡血液流出,跛行,行走困难,痛苦哀鸣,最后卧地不起,呼吸困难,体温下降到36℃以下,衰竭而死。

牛气肿疽病的防控

牛气肿疽病的防控

牛气肿疽病的防控病因简介牛气肿疽病是由于革兰氏阴性细菌致病的一种感染性疾病,虽然这种病菌极其简单,但是其引起的病症可以很严重,导致炎症、死亡甚至缺陷。

该病菌存在于气候潮湿的地区,主要通过灰尘、泥浆、虫子及皮肤接触等方式传播。

主要病症病原菌进入牛身体后,大多数情况下会在伤口、黏膜、粘膜上生长,导致炎症,一般会表现出类似于痈、疮疹、肿胀等症状。

局部肿胀明显,有夹渣物、坏疽、腥臭味,发病部位肿胀硬结,淋巴结炎样肿大,严重者会引起大片组织坏死甚至贯穿性出血,威胁到生命。

防控方法牛气肿疽病是一种可以被预防的疾病,具体的预防方法如下:经常清洁环境定期清扫、消毒厩舍可降低环境中病菌浓度,减少细菌感染的发生率。

加强饲养管理建立完整的免疫制度,强制实施全裸饲养制度,保持牛棚内的整洁和干燥,通过消毒防疫措施遏制病原菌的传播。

季节性加强防范秋冬季节是病原菌生长高峰期,要加强对牛棚内外的消毒处理以及杀虫灭蛆,防止两只动物之间的病原菌传播。

接种疫苗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了特别针对牛气肿疽病菌的疫苗,建议在养牛过程中对牛接种疫苗,可以减少牛患该病的概率。

及时发现及治疗如发现牛身上出现了红肿、变硬的症状,严重情况下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些有效的病菌药物,这可以有效地防止病情进一步加剧,并且保护到早期发现的健康的牛。

结论牛气肿疽病是一种可以被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只要在养牛过程中加强饲养管理、经常清洁环境、季节性加强防范等,可以有效遏制病原菌的传播。

尤其是在发现牛身上出现红肿、变硬的症状后及时进行处理,提早预防和治疗,可以让牛在健康的状态下度过牛肉生产的期限。

牛气肿疽病

牛气肿疽病

牛气肿疽病阿勒泰地区畜牧业是传统畜牧业,历来牧民在草原上居住四季,居住分散。

由于这些原因给动物防疫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其中动物疫病是制约畜牧业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动物防疫工作有计划的优质重点得到有效控制,才能确保畜牧业产品质量安全,以生产绿色有机畜产品为目标,同时推动畜牧业持续健康高效发展,提高广大农牧民收入的有效增长。

提高畜牧业持续健康高效增长,使畜禽疫苗密度到达100%以上才能提高生产升值,确保畜牧业产品质量安全,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安全的食品环境。

我下面想讲一讲,这是一种影响畜牧业发展前景的气肿疽病。

1.牛气肿疽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气肿疽俗名“黑腿病”是牛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这种病主要见于3个月以上小牛和4岁以下的牛,此病的主要症状是体温升高到41-42℃食欲和反刍停止,呼吸困难,脉搏细速。

肩,臂,股等肌肉丰满的部位发生性,炎性水肿,水肿初期有热痛感,接下去水肿部位热感变冷,痛感消失。

水肿部位破溃后,有暗红色带泡沫的酸臭液体流出,这些液体带有大量病菌,污染坏境。

水肿部位皮肤干燥,紧张。

紫黑色。

按压有捻发音叩诊呈鼓音。

病死的尸体水肿部位大块肌肉有暗红色坏死,内有小气隙切开如海绵状。

随着病情加重,全身症状恶化,最后卧地不起死亡。

病程多为1-2天,气肿疽发病急,病程短,必须及早治疗,并大剂量使用抗菌药物,才能见效。

地处高山潮湿的山谷牧场和草场的气肿疽病老疫区,夏季会在1-4岁的牛中有规律的重新发病。

(1) 流行特点牛气肿疽病的传染病是病畜和被污染的土壤,但并不是由病畜直接传染给健康家畜,其中主要传播因素土壤即病畜体内的病原体进入土壤,以芽孢的形式长期生存于土壤中,牛吃了会被污染的饲草,水源,经口腔和咽喉创伤侵入牛组织,也可由松弛或微伤的肠胃黏膜侵入牛体内。

草场或放牧地被气肿疽俊菌污染,此病将会年复,一年在易感动物中有规律的重新出现。

在自然条件下,气肿疽主要危害4岁以上牛,感染后仅出现一次性的轻度,跛行和轻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肿疽俗称黑腿病或鸣疽,是一种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其特征是局部骨胳肌的出血坏死性炎、皮下和肌间结缔组织鳃液出血牲炎,并在其中产生气体,压之有捻发者,严堂者常伴有驻行。

本病病原是气肿疽梭菌,革兰氏阳性,有周身鞭毛能运动,在体外可形成芽胞,专性厌氧,芽胞的抵抗力极强,在土壤中可存活3年以上,在液体中的芽胞可耐受20分钟煮沸,0.2%升汞在10分钟内杀死芽胞,3%福尔马林15分钟杀死,盐腌肌肉可存活2年以上,在腐败肌肉中可存活6个月。

在自然条件下,气肿疽主要侵害黄牛。

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畜,传递因素是土壤。

病畜体内的病菌进入土壤,以芽胞形式长期生存于土壤,动物采食被这种土壤污染的饲料和饮水,经口腔和咽喉创伤侵入组织,也可由松弛或微伤的胃肠粘膜侵入血流而感染全身。

本病常在地区的牛、6个月龄至3岁间容易感染,但幼犊或其他年龄的牛也有发病的,肥壮牛似比瘦牛更易患病。

气肿疽梭菌为两端钝圆的粗大杆菌,长2-8微米,宽o.5-0.6微米。

能运动、无荚膜,在体内外均可形成芽胞,能产生不耐热的外毒素。

芽胞抵抗力强,可在泥土中保持5年以上,在腐败尸体中可存活3个月。

在液体或组织内的芽胞经煮沸20分钟、o.2%升汞10分钟或3%福尔马林15分钟方能杀死。

然感染一般多发于黄牛、水牛、奶牛、牦牛、犏牛易感性较小。

发病年龄为0.5-5岁,尤以1-2岁多发,死亡居多。

猪、羊、骆驼亦可感染。

病牛的排泄物、分泌物及处理不当的尸体,污染的饲料、水源及士壤会成为持久性传染来源。

该病传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深部创伤感染也有可能。

本病呈地方性流行,有一定季节性,夏季放牧(尤其在炎热干旱时)容易发生,这与蛇、蝇、蚊活动有关。

潜伏期3-5天,最短1-2天,最长7-9天,牛发病多为急性经过,潜伏期3-5天,往往突然发病,体温达41℃-42℃,早期出现轻度跛行,食欲和反刍停止。

相继在多肌肉部位发生肿胀,初期热而痛,后来中央变冷无痛。

患病部皮肤干硬呈暗红色或黑色,有时形成坏疽,触诊有捻发音,叩诊有明显鼓音。

切开患部皮肤,从切口流出污红色带泡沫酸臭液体,这种肿胀发生在腿上部、臀部、腰、荐部、颈部及胸部。

此外局部淋巴结肿大。

食欲反刍停止,呼吸困难,脉搏快而弱,最后体温下降或再稍回升。

一般病程1-3天死亡,也有延长到10
天的。

若病灶发生在口腔,腮部肿胀有捻发音。

发生在舌部时,舌肿大伸出口外。

老牛发病症状较轻,中等发热,肿胀也轻,有时有疝痛臌气,可能康复。

主要病变,尸体显著膨胀,鼻孔流出血样泡沫,肛门与阴道口也有血样液体流出,肌肉丰满部位有捻发音。

皮肤表现部分坏死。

皮下组织呈红色或黄色胶样,有的部位杂有出血或小气泡。

胸、腹腔及心包有红色、暗红色渗出液。

尸体迅速腐败和臌胀,天然孔常有带泡沫血样的液体流出,患部肌肉黑红色,肌间充满气体,呈疏松多孔之梅绵状,有酸败气味。

局部淋巴结充血、出血或水肿。

肝、肾呈暗黑色,常因充血稍肿大,还可见到豆粒大至核桃大之坏死灶;切面有带气泡之血液流出,呈多孔海绵状。

其他器官常呈败血症的一般变化。

根据流行特点、典型症状及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

其病理诊断要点为:
1、丰厚肌肉的气性坏疽和水肿,有捻发音;
2、丰厚肌肉切面呈海绵状,且有暗红色坏死灶;
3、丰厚肌肉切面有含泡沫的红色液体流出,井散发酸臭味。

炭疽、巴氏杆菌病及恶性水肿也有皮下结缔组织的水肿变化,应与气肿疽相区别。

炭疽、巴氏杆菌病与气肿疽之区别参见本节炭疽病之诊断。

气肿疽与恶性水肿的区别:恶性水肿的发生与皮肤损伤病史有关;恶性水肿主要发生在皮下,且部位不定;恶性水肿无发病年龄与品种区别。

本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区性,有本病发生的地区可用疫苗预防接种,是控制本病的有效措施。

病畜应立即隔离治疗,死畜禁止剥皮吃肉,应深埋或焚烧。

病畜厩舍围栏、用具或被污染的环境用3%福尔马林或0.2%升汞液消毒,粪便、污染的饲料、垫草均应焚烧。

在流行的地区及其周围,每年春秋两季进行气肿疽甲醛菌苗或明矾菌苗预防接种。

若已发病,则要实施隔离、消毒等卫生措施。

死牛不可剥皮肉食,宜深埋或烧毁。

早期之全身治疗可用抗气肿疽血清150--200毫升,重症患者8-12小时后再重复一次。

实践证明,气肿颅期应用青霉素肌肉注射,每次100万-200万国际单位,每日2-3次;或四环素静脉注射,每次2-3克,溶于5%葡萄糖2000毫升,每日1-2次;会收到良好的作用。

早期之肿胀部位的局部治疗可用0.25%-0.5%昔鲁卡因溶液10-20毫升溶解青霉素80万-120万国际单位在周围分点注射,可收到良好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