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八年级音乐下册 第6单元《七彩管弦(四)》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教学设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6单元七彩管弦四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1教学目标1.会唱并记住《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的主题旋律,能够听辨出主题变奏的次数,并对学习简易的变奏方式感爱好。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与同窗一路或独立自主选择“惊愕”交响曲“创作实践——变奏”中的旋律片段,尝试用节拍或节拍为核心的变奏方式,写作一至两次变奏,并与同窗交流分享。
2重点难点1.能够运用已知音乐欣赏体会对音乐的结构进行记录,并听辨出变奏曲的特点和段落。
2.能仿照变奏手法,完成简短的音乐旋律编创。
3教学进程活动1【导入】欣赏《春节序曲》交响乐由于其队伍庞大、音色丰硕,老是一副“雄壮”“高雅”和“严肃”等等的面孔。
活动2【教学】《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1.欣赏《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引导学生从音乐的旋律、节拍、力度和音色等方面谈感受;同时,给音乐分段。
(同时,温习7年级和8年级上册的知识:西洋管弦乐的4个分组(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冲击乐组)和变奏曲的概念)2.作品简介。
(1)作者简介:海顿,奥地利作曲家,一生创作了约108部交响作品。
他并非交响曲文体的初创者,早在巴黎和亨德尔的时期,就已有人为那个领域做了预备,开拓了道路。
但在海顿继承了先辈的成绩,从他开始确立了交响曲以四个乐章为标准,被称为“交响曲之父”。
海顿作品涉及的范围十分普遍,其中包括歌剧、神剧、清唱剧、交响曲、器乐协奏曲、弦乐四重奏和其他室内乐作品。
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惊愕”交响曲》《“辞别”交响曲》《“时钟”交响曲》,清唱剧《创世纪》和弦乐四重奏《“皇帝”四重奏》等。
(2)你明白这部作品什么缘故会叫“惊愕”吗?这首作品作于1971年,那时海顿第一次来到英国,受到那里人们的烈火欢迎。
可是,那些衣冠楚楚、满身珠光宝气的贵妇淑女并非懂海顿的音乐,她们只是附庸风雅到音乐会上凑凑喧闹。
音乐进行时,她们往往心不在焉,乃至恹恹欲睡。
海顿很不快乐,他对人说:“我要写一部‘惊醒音乐’,吓她们一跳。
湘艺版八年级下册音乐课件 6.欣赏 第九十四(“惊愕”) 交响曲(第二乐章) (共44张PPT)
听一听:
2/4 1 1 5 5 | 6 6 5 | 4 4 3 3 | 2 2 1 ||
2/4 1234 555 | 6646 5 | 4454 343 |2223 1 ||
想一想:
• 1、主题音乐的演奏乐器组是? • 2、主题音乐由几部分组成? • 3、主题音乐带给你的感受?
想一想:
• 1、主题音乐的演奏乐器组是?
• 2/4 1 1 b3 3 | 5 5 b3||
改变调式
我们来总结:
• 【变奏二】采取了什么样的 变奏手法呢?
改变调式
欣赏A3(变奏三)
• 2、与主题相比,变奏三发生了什 么变化?
A、旋律变化 B、调式变化 C、节奏变化
欣赏A3(变奏三)
• 2、与主题相比,变奏三发生了什 么变化?
A、旋律变化 B、调式变化 C、节奏变化
想一想:
• 3、主题音乐带给你的感受?
旋律 节奏 音色 力度
想一想:
• 3、主题音乐带给你的感受?
旋律 节奏 音色 力度
简洁流畅
想一想:
• 3、主题音乐带给你的感受?
旋律 节奏 音色 力度
简洁流畅 轻快活泼
想一想:
• 3、主题音乐带给你的感受?
旋律 节奏 音色 力度
简洁流畅 轻快活泼 柔美的弦乐器主奏
想一想:
• 3、主题音乐带给你的感受?
旋律 节奏 音色 力度
简洁流畅 轻快活泼 柔美的弦乐器主奏
轻柔,中间有很强的合奏强音
听一听:
主题a是否有重复?
提问:音乐重复时在力度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p pp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
•
——第二乐章
欣赏A1(变奏一) • 思考:
八年级音乐下册 第6单元《七彩管弦(四)》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教学设计3 湘教版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1教学目标1.对听赏交响乐感兴趣,能哼唱音乐主题,记住乐曲名称及作曲家的名字,了解乐曲创作背景。
2.了解变奏曲相关知识,能听出乐曲中有几处变奏。
3.分析乐曲的几处变奏是如何变化的。
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在七年级了解了西洋管弦乐,这堂课正式进入到“交响乐的欣赏”学生在听赏时,应该对乐器比较了解,在不断地分段欣赏中,让学生了解交响乐的独特魅力,并了解变奏取的特点。
3重点难点1.了解变奏曲相关知识,能听出乐曲中有几处变奏。
2.分析乐曲的几处变奏是如何变化的。
4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交响音乐总给人一副“古典,高雅,和严肃的面孔。
令人望而却步,不过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这首曲子,也许能带给大家不同的感受,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交响曲的片段。
看他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播放音乐主题学生听后回答问题,A 、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2、分析音乐从旋律、节奏、音色、力度等方面分析。
3、唱音乐主题二、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1、作品简介2、你知道这部作品为什么叫惊愕吗?3、了解作品背景后,完整聆听乐曲。
A、聆听时用简单的图形画出作品的结构B、讨论主题出现了几次?你有没有发现每次主题的出现都发生了变化?C、这段乐曲是由主题以及主题的四段变奏组成的,每一次主题的再现都发生了变化。
(板书)A+A1+A2+A3+A4+尾声4、音乐知识:变奏曲是指音乐主题及其一系列的变化反复,并按照统一的艺术构思而组成的乐曲。
变奏中最初呈现的并作为而后变奏所依据的原始部分,称为变奏的主题,其后各次变奏依次称为变奏一,变奏二等领略音乐主题是如何变奏的?5、分段欣赏学生欣赏变奏一:提示这段旋律加入了什么乐器演奏?学生欣赏变奏二:提示这段旋律的调式与主题的调式有什么不同,主题是大调式,那么这段旋律呢?学生欣赏变奏三:提示这段旋律的力度怎么样?给你怎样的感受?这段旋律变了什么呢?学生欣赏变奏四:提示这段旋律在力度、旋律上有什么特点?师:同学们,海顿巧妙的运用了力度、调式、音色、节奏、配器的变换,让这部作品产生了惊愕的效果,让我们再次完整的聆听这部作品,领略惊愕带给大家的独特魅力。
[K12学习]八年级音乐下册 第6单元《七彩管弦(四)》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教学设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1教学目标能够对欧洲交响音乐感兴趣,喜欢聆听德沃夏克的交响作品,愿意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能够感受、体验德沃夏克《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的音乐情绪,初步了解其音乐结构及音乐内容。
2重点难点欣赏《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的音乐情绪,初步了解其音乐结构及音乐内容。
3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学唱歌曲:《念故乡》德沃夏克《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中用英国管吹奏的旋律,是建立在五声调式基础上的曲调,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这段旋律的歌唱性很强,又表现了一种孤独、悲哀和思念故乡的情绪,因而引发了许多人在情感上的共鸣。
正是这种原因,德沃夏克的一位美国学生给这段迷人的旋律填上了歌词。
后来,一首名为《回家》的独唱曲及合唱曲被迅速而广泛地传播开来。
在我国,这首歌被译为《念故乡》。
活动2【讲授】作者简介德沃夏克(1841~1904)捷克作曲家。
1841年9月8日诞生于布拉格以北20公里的小村庄——尼拉霍柴维斯。
他的父亲是兼做屠夫的小客店店主。
德沃夏克从小时候起,就爱听自己故乡的民歌,并在农村教师指导下学习唱歌、演奏小提琴。
当他12岁时,在兹洛尼茨镇遇到了一位有经验的教育家和优秀的音乐家——安东宁·李曼。
他热心地指导德沃夏克演奏中提琴、钢琴、风琴,学习音乐基本理论和即兴作曲。
1857年,李曼说服了德沃夏克父亲让他进了布拉格的风琴学校去深造。
经过两年的紧张学习,以名列第二的优异成绩毕业。
以后在布拉格姆扎克乐队中演奏中提琴。
这期间,他开始写了一些乐曲,但很少有机会演出。
直到1873年,他的爱国主义题材的赞歌《白山的子孙》出现后,德沃夏克才走上了成功的道路。
自1875年起,德沃夏克先后结识了著名作曲家勃拉姆斯和柴科夫斯基,并将他创作的《D 小调弦乐四重奏》和《D小调第七交响曲》分别题献给了上述二人。
1884~1886年,德沃夏克五次到英国演出,并受到热情地赞誉。
[K12学习]八年级音乐下册 第6单元《七彩管弦(四)》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教学设
K12学习教育资源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1教学目标1.熟悉第二乐章的主题旋律。
2.了解作者的思乡情怀,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3.熟练运用口风琴与学过的音乐知识相结合。
2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喜欢听流行歌曲,如何正确引导他们接触和喜爱古典音乐是上好这一课的重点。
3重点难点重点:能辨认西洋管弦乐队的编制与音色。
难点:熟练运用口风琴,学会正确识谱,有一定的视奏、视唱能力。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吗?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管弦乐队的编制包括哪些呢?学生回答。
好的,今天我们继续来欣赏由管弦乐队演奏的交响曲。
活动2【讲授】讲授播放德沃夏克《自新大陆》第二乐章。
问: 1. 这段音乐的主奏乐器有哪些,主要来自哪些分组 (英国管) 2. 这段音乐的速度、旋律起伏是怎样的?你认为它表现出的是什么样的情绪? 同学们,这是来自捷克的音乐家德沃夏克所写的一部交响曲“自新大陆”,在这里我要考你们一个历史问题,“新大陆”指的是哪里? 新大陆是指美洲大陆,是15世纪航海家哥伦布发现的。
欧洲人发现新大陆之后就开始广泛移民到美洲。
这里的“新大陆‘指的是美国。
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这部作品是作者旅居美国时写的,记录了在异国他乡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大家认为,坐着在他的这部作品中主要表现的是哪感情呢?生;思乡之情。
说到思乡之情,不得不说这位作者,德沃夏克,他是捷克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在他的作品中无不透露着对祖国的依恋。
问:你能听出第一主题的变奏部分在哪吗? 的乐曲演奏。
现在我们来听一下它的第四乐章。
播放第四乐章。
问: 1. 这一段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分属哪些分组? 2. 这一段表达的情绪是怎样的? 3. 作者想通过第四乐章传达什么样的思想? 活动3【活动】活动拓展学习 :1.用口风琴吹奏第一主题旋律2.用第一主题旋律搭配歌词演唱《恋故乡》K12学习教育资源。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第六单元七彩管弦(四)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课件
合作探究、创作实践:
从旋律、节奏、节拍等方面进行变奏
1=C 2/4 1 1 ︱ 5 5 ︱ 6 6 ︱ 5 —︱ 4 4 ︱ 3 3 ︱ 2 2 ︱1 — ‖
海顿简介
奥地利作曲家,一 生创作约108部交响作 品。他在前辈的基础上, 确立了交响曲以四个乐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章为规范,和交响乐队 的基础编制,被称为 “交响曲之父”
2/4 111 333 | 555 3 |… 3/4 1 - 1 | 3 - 3 | 5 - 5 |3 - -
变奏曲式: 以一个主题旋律为基础,经过多种方式的重
复变化而形成乐曲整体的一种音乐体裁。
变奏一与主题相比,有什么不同?
副旋律部分增加了弦乐,音乐更加丰富。
变奏二与主题相比,有什么不同? 转调,色彩黯淡。
你知道古今中外 哪些音乐家?
莫扎特《小星星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曲》 布里顿《布里奇主题变奏曲》
贝多芬《迪阿贝利主题变奏曲》
1=C 2/4 1 1 3 3 | 5 5 3 |……
3/4 1 1 1 1 | 3 3 3 3 | … 2/4 1111 3333 | 5555 3 |… 2/4 1·1 3·3 | 5·5 3 |… 3/4 1 11 11 | 3 33 33 | …
变奏三与主题相比,有什么不同?
节奏不同,音符密集,都变成十六分音符,由双簧管和小提琴 演奏,力度较弱。
变奏四与主题相比,有什么不同?
加强配器和力度,热情沸腾。
变奏曲:音乐主题及其一系列变化反复, 并按照统一的艺术构思而组成的乐曲。这其中 最初陈说的并作为变奏所根据的原型部分,成 为变奏的主题。其后的各次变奏,按顺序依次 称为变奏一、变奏二、变奏三等。
八年级音乐下册 第6单元《七彩管弦(四)》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教案 湘教版
第六单元七彩管弦(四)
欣赏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变奏曲式以及变奏手法,并能对出现的变奏手法进行判断;了解海顿的代表作品《第九十四交响曲》第二乐章的音乐特点。
过程与方法:体验——聆听音乐、学唱歌曲主题旋律、模仿音乐片段、分析理解作品、感受海顿的音乐风格——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对海顿的作品产生兴趣,并有进一步探究古典主义时期乃至其他音乐时期音乐特点及其代表人物的愿望。
教学重点:掌握主题旋律并理解作品采用的变奏手法
教学难点:1.分析作品在配器、调式上进行的变奏。
2.掌握主题的第二段旋律
教学过程。
八年级音乐下册 第六单元《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教案 湘艺版
海顿是德国国歌的曲作者
海顿更是“倍受尊敬的音乐大师”、“慈祥的音乐家。
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海顿的这首闻名世界的《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学习新课(分段欣赏、分析):
2、音乐欣赏完了,说说作品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用“惊愕”做标题?
其实,这段音乐背后还有一个故事呢!听音乐会是欧洲古代王公贵族绅士淑女们的一种社交礼仪,各个皇室贵族不管喜不喜欢音乐,为了面子都要出席音乐会。但是在音乐会开始之后,很多人都闭上眼睛,陶醉在柔美的音乐之中,有的还忍不住开始打盹。这位幽默的音乐家于是就想出了一条妙计,决定和观众开一个小玩笑。这首交响曲的第二乐章,在静谧安详的曲调中,突然想起几次强有力的震撼声,让那些正在打瞌睡的贵族们,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吓了一跳,哦,原来是音乐家在跟她们开玩笑呢!后来,这首以“惊愕”命名的交响曲就成为世界闻名的交响曲作品之一。
教学反思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对艺术的渴望和追求。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欣赏、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要在听赏中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逐步掌握欣赏音乐的方法,并能简单评析。
本节课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强调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通过让学生听、唱、创造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感知海顿古典主义音乐作品《惊愕交响曲》的音乐风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学生的潜能是不可估量的,在教学中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可以做到教学相长,让自己的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尾声反复强调了主题的第一句,一个温柔而略显歉意的尾奏降下了这一乐章的帷幕,显现了海顿风度和幽默。三、小结:
八年级音乐下册 第6单元《七彩管弦(四)》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教学设计4 湘教版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变奏曲式及变奏手法,并能对出现的变奏手法进行判断。
过程与方法:体验、聆听音乐,学唱歌曲主题旋律,模仿音乐片段,分析理解作品,感受海顿的作曲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作品,使学生了解海顿的创作风格,使学生更加关注他的作品,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能力。
2教材分析第九十四交响曲》是湘教版(2011)音乐学科八年级下册欣赏课的必修教学内容。
是海顿的代表作品,其中以第二乐章最为着名。
作品采用变奏曲式。
第一乐章速度很快,感觉轻巧流畅。
第二乐章速度变慢,开始部分是弱起,非常轻,没有什么变化,刹那间乐队用最大的音量演奏,爆发出强烈的声音,定音鼓猛烈地敲击,模仿惊雷的声音。
乐曲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轻快活泼,音乐诙谐富有活力。
第四乐章速度变得更快,好像是人们在欢快地舞蹈。
因此本交响曲对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极其重要。
3重点难点掌握主题旋律并理解作品采用的变奏手法。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小游戏:老师说形容词,同学们用过表情表现出来。
(开心、愤怒、郁闷、萌萌哒……“惊愕”)小结:刚才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好,不过对于“惊愕”这个词,觉得大家表现的不够好。
那到底怎样的状态叫做“惊愕”呢?我们今天带着这个疑问一起走进欧洲古典音乐。
来听听伟大的作曲家们如何来诠释“惊愕”这个词语的。
活动2【讲授】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一.初听《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思考:作品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回答)1.作品介绍2.走进海顿二.再听《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分段欣赏、分析)1.聆听主题,思考:“音乐的力度、情绪如何?产生了怎样的效果?2.学唱主题片段3.问:如此简单的旋律如何变成一部好听的作品?4.介绍“变奏”的定义5.感受海顿的变奏(分段聆听、分析、感受),完成板书表格三.小结:1.这个乐章最有特色的表现手法是:A 节奏B 旋律C 力度2.通过分段赏析交响曲第二乐章,从结构上可分为几个部分?A+A1+A2+A3+A4+结束段3.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曲式结构吗?变奏曲式结构4.如何区分“变奏”与“变奏曲式”?音乐主题的变化重复称为“变奏”,主题多次变奏所构成的曲式称为“变奏曲式”。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教学素材3-八年级下册音乐【湘艺版】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教材分析
奥地利音乐家海顿的《第九十四交响曲》第二乐章运用庄严朴素的曲调和灵活奇妙的构想,为那些在音乐会上睡着的人们而作。
用极弱呈示主题之后,立即用乐队全奏的强力和弦,使当时的听众为之愕然,因此这部交响曲被称之为《惊愕交响曲》。
该乐章曲式结构为:变奏曲式A-A1-A2-A3-A4。
其中:A(主题)由a、b两个部分构成,且均有重复。
旋律优美、明亮,大调式,由弦乐器主奏,力度较柔和,两小段之间有一个ff的合奏音作为分界。
b部分在重复时加入了长笛和双簧管的演奏,旋律更加丰富。
A1(变奏一)在主题旋律的基础上加入了由小提琴和长笛演奏的新旋律;A2(变奏二)改变调式,由主题欢快明亮的大调式转成大小调交替;A3(变奏三)改变节奏,由二八节奏型变为四个十六节奏型,给人阳光、积极向上的感受;A4(变奏四)全曲最辉煌的部分,由铜管乐器、木管乐器、弓弦乐器和打击乐器共同演奏。
主题部分,高出两个八度,并加入小提琴演奏的六连音声部,气势磅礴。
总的来说,海顿的交响曲的慢板乐章中,《惊愕交响曲》算是至今最为人熟悉的一个,其中的第二乐章最受人们欢迎。
湘艺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教案2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教案教学目标:1、发展音乐听觉能力,记忆能力和感受能力。
2、了解音乐大师——海顿,感染他的人格魅力。
3、了解变奏的四种方法。
教学重、难点:1、学会哼唱和记住《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的主题。
2、感受、体验并表现乐曲中力度的变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创设情境,认识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家。
师:说说这几位音乐家是谁?(教师展示幻灯片)生:学生讨论说出。
新课教学:听赏《惊愕》交响曲师:后来这位音乐家还创作了《惊愕》交响曲,你们猜为什么起这个名字?你听了就知道了。
欣赏《惊愕》交响曲(片段)师:原来这位作家跨海到了英国,伦敦的绅士、淑女名流慕名而至,将音乐会当成了社交场所,热闹非凡。
而且还有很多的外表高贵的贵妇人在听音乐的时候,却常常打起了瞌睡来。
这让乐队的乐师们都很不高兴。
于是这位著名的音乐家又谱出了一首很有趣的乐曲。
轻快的第一乐章奏完时,又有贵妇人睡着了,这时,柔美的第二乐章开始了,音乐格外安详、平和,贵妇人们都昏昏欲睡了,突然,整个乐队都爆发出强烈的合奏,加上定音鼓的猛击,似惊雷响起,那些入睡的贵妇人被这一击都惊愕地跳了起来,于是这首乐曲就取名为《惊愕交响曲》,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乐曲吧!1、聆听全曲。
2、讨论音乐特点:通过乐曲的强弱对比体验音乐情绪。
3、哼唱主题。
4、教师弹奏钢琴,请同学随着钢琴唱《惊愕交响曲》主题,并随着力度的变化,乐段的结尾突强,唱出惊愕的效果。
5、参与表现:用人声、打击乐、身势动作等表现音乐强弱。
6、了解力度术语。
7、再次聆听《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思考:《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也采用了变奏的手法。
有的改变了节奏,有的改变了音区,有的改变了音色,有的改变了调式……你能感受到它的变化吗?这个乐章最有变化的表现手段是什么?节奏?旋律?还是力度?8、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小结。
实践与创作用所学的变奏方法,为下面的旋律写两个小变奏1=C 6 1 2 3 │ 2 1 6 ─│1、简介海顿生平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听了两首的交响曲,你们想不想知道写这两首作品的作曲家是谁呢?2、让学生课后收集海顿的作品。
湘艺版八年级 音乐下册 第六单元 七彩的管弦(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七彩的管弦(四)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唱并记住《“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的主题旋律,能够结合图形记谱听辨出主题的变奏的次数,并对学习简易的变奏方法感兴趣。
2、过程与方法:情景教学法、联想欣赏法、合作学习法、引导表现法3、情感与价值观:能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同学一起或独立自主选择本课“创作实践—变奏”中的旋律片段,尝试用节奏或节拍为核心的变奏手法,写作一次至两次变奏,并将乐谱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分享。
教学重点:能够运用简单的图形对音乐的结构进行记录,并听辨出变奏曲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模仿变奏手法,完成简短的音乐旋律编创。
四、教学过程:1、导入: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交响音乐总给人一副“古典”“高雅”和“严肃”的面孔,令人望而却步。
不过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这首曲子,也许能带给大家不同的感受。
让我们先来听听这首交响曲的片段,它带给你怎样的感受?2、《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1)聆听作品主题部分,回答问题:A.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从音乐的旋律、节奏、力度以及音色等方面谈感受。
B.你能听出这段音乐中出现了几段不同的旋律吗?这段音乐主题为二段体结构。
二段体又叫二部曲式,是乐曲形式之一,是由相对独立、结构相当、一般为同样重要的两个乐段组成的乐曲。
(2)分析音乐主题,并随琴唱一唱主题旋律。
(3)复听音乐主题,边听边用手指画出主题的旋律。
(4)作品简介。
(5)完整聆听《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6)音乐知识—变奏曲:(7)分段播放音乐并讨论:主题的各个变奏是如何变化的?(8)完整观赏作品演奏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在欣赏中,你体会到“惊愕”的感觉了吗?试着说一说“惊愕”效果产生的原因。
3、创作实践—变奏(1)学习几种简单的变奏手法。
(2)尝试用喜欢的变奏手法完成教材P43中的一条至两条变奏练习,老师随堂指导。
(3)评价与交流:请2-3个学生演唱自己的作品或请老师弹奏,请学生进行点评,老师总结。
6第六单元七彩管弦(四)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
超级记忆法-记忆 规律
TIP1:我们可以选择记忆的黄金时段——睡前和醒后! TIP2:可以在每天睡觉之前复习今天或之前学过的知识,由于不受后摄抑制的 影响,更容易储存记忆信息,由短时记忆转变为长时记忆。
如何利用规律实现更好记忆呢?
超级记忆法-记忆 规律
TIP3:另外,还有研究表明,记忆在我们的睡眠过程中也并未停止,我们的大 脑会归纳、整理、编码、储存我们刚接收的信息。所以,睡前的这段时间可是 非常宝贵的,不要全部用来玩手机哦~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
乐海泛舟 走近海顿 作品背景 作品分析 问题讨论 音乐会欣赏
你 认 识 他 们 吗?
冼星海
勃拉姆斯
舒伯特
贺绿汀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
海顿写此曲的目的是为了嘲笑 那些坐在包厢中的对音乐不懂 装懂,而又附庸风雅的贵妇人 们,他故意在第二乐章中安祥 柔和的弱奏之后突然加入一个 全乐队合奏的很强的属七和弦。 实际演出中,当乐队演奏到那 段旋律时,那些贵妇人们果然 从睡梦中惊醒,以为发生了什 么重大的事情,甚至想逃出剧 场,这部交响曲因此而成名, 于是后人也就给此曲冠以“惊 愕”的标题。
如何利用规律实现更好记忆呢?
超级记忆法-记忆
规律
记忆后
选择巩固记忆的时间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超级记忆法-记忆 规律
TIP1:我们可以选择巩固记忆的时间! TIP2:人的记忆周期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两种。 第一个记忆周期是 5分钟 第二个记忆周期 是30分钟 第三 个记忆周期是 12小时
这三个记忆周期属于短期记忆的范畴。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前面你可能觉得自己学的都还不 错, 那么最后这步帮你再次验证,也帮你进一步加深理解;
2. 把你学到的内容分享给别人; 3. 如果别人通过你的语言能比较容易的理解,说明你掌握的还不错; 4. 如果你觉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别人却依然搞不懂, 除去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问题,很大的原因是你自己还没搞清楚这个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变奏曲式及变奏手法,并能对出现的变奏手法进行判断。
过程与方法:体验、聆听音乐,学唱歌曲主题旋律,模仿音乐片段,分析理解作品,感受海顿的作曲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作品,使学生了解海顿的创作风格,使学生更加关注他的作品,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能力。
2教材分析
第九十四交响曲》是湘教版(2011)音乐学科八年级下册欣赏课的必修教学内容。
是海顿的代表作品,其中以第二乐章最为着名。
作品采用变奏曲式。
第一乐章速度很快,感觉轻巧流畅。
第二乐章速度变慢,开始部分是弱起,非常轻,没有什么变化,刹那间乐队用最大的音量演奏,爆发出强烈的声音,定音鼓猛烈地敲击,模仿惊雷的声音。
乐曲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轻快活泼,音乐诙谐富有活力。
第四乐章速度变得更快,好像是人们在欢快地舞蹈。
因此本交响曲对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极其重要。
3重点难点
掌握主题旋律并理解作品采用的变奏手法。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
小游戏:老师说形容词,同学们用过表情表现出来。
(开心、愤怒、郁闷、萌萌哒……“惊愕”)
小结:刚才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好,不过对于“惊愕”这个词,觉得大家表现的不够好。
那到底怎样的状态叫做“惊愕”呢?我们今天带着这个疑问一起走进欧洲古典音乐。
来听听伟大的作曲家们如何来诠释“惊愕”这个词语的。
活动2【讲授】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
一.初听《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
思考:作品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回答)
1.作品介绍
2.走进海顿
二.再听《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分段欣赏、分析)
1.聆听主题,思考:“音乐的力度、情绪如何?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2.学唱主题片段
3.问:如此简单的旋律如何变成一部好听的作品?
4.介绍“变奏”的定义
5.感受海顿的变奏(分段聆听、分析、感受),完成板书表格
三.小结:
1.这个乐章最有特色的表现手法是:
A 节奏
B 旋律
C 力度
2.通过分段赏析交响曲第二乐章,从结构上可分为几个部分?
A+A1+A2+A3+A4+结束段
3.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曲式结构吗?
变奏曲式结构
4.如何区分“变奏”与“变奏曲式”?
音乐主题的变化重复称为“变奏”,主题多次变奏所构成的曲式称为“变奏曲式”。
5.变奏曲式的类型都有哪些?
节奏、音区、音色、调式
四.课堂总结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好像峡谷漂流,小舟载着人心,在激流中挺进。
音乐时而朴素、平静,时而欢快、热情。
就像热身,“月盈则亏,水满则溢”,有高潮、有低谷。
希望同学们能从海顿以及他的作品中感悟到乐观、平和、愉悦、热情的心态,用健康的状态去面对学习和生活,更好地迎接我们未来的人生。
五.课后反思
本节课理论知识内容较多,但都环环相扣,在上一个问题解答之后就可以自然了解到下一个问题的思路。
虽多,但理解简单。
对于学生本节课与我的配合度很高,对于海顿的作品孩子们已经在课前自行聆听过,做了一些课前准备,所以在课堂上没有出现较大的疑点或者不理解的地方。
在授课过程中,由于交互式电子版版软件升级的原因没有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这对与课堂确实产生不太好的效果。
总体来说,本节课算是一节流畅的欣赏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