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必须充分发挥中医药的重要作用(1)

合集下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公布日期】1997.01.15•【文号】•【施行日期】1997.01.15•【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1997年1月15日)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民族健康素质的不断提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全党、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卫生事业,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卫生队伍已具规模,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

医药生产供给能力显著改善,中医药事业得到继承发扬。

卫生改革取得成效并逐步深化,法制建设不断加强。

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部分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已得到控制或基本消灭。

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平均期望寿命由建国前的35岁提高到70岁,婴儿死亡率由千分之二百下降为千分之三十一点四。

四十多年来,卫生工作对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广大卫生人员为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同时应该看到,当前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地区间卫生发展不平衡,农村卫生、预防保健工作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卫生投入不足,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存在医药费用过快上涨的现象,卫生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卫生工作尚未得到全社会的充分重视。

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卫生工作的领导需要进一步加强,卫生改革亟待深化。

今后15年,卫生工作任务繁重。

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改善卫生服务和提高生活质量将有更多更高的要求。

工业化、城市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与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相关的卫生问题日益加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

医改原则

医改原则

基本原则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

坚持医药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改革方案设计、卫生制度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要遵循公益性的原则,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

坚持立足国情,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

坚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总结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准确把握医药卫生发展规律和主要矛盾;坚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发挥地方积极性,探索建立符合国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坚持公平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

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加强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促进公平公正;同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有序竞争机制的形成,提高医疗卫生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

坚持统筹兼顾,把完善制度体系与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结合起来。

从全局出发,兼顾供给方和需求方等各方利益,注重预防、治疗、康复三者的结合,正确处理政府、卫生机构、医药企业、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

既着眼长远,创新体制机制,又立足当前,着力解决医药卫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既注重整体设计,明确总体改革方向目标和基本框架,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总体目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

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多元办医格局,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必须充分发挥中医药的重要作用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必须充分发挥中医药的重要作用
维普资讯
第l 3卷第 3期
Vo . 3 1 I No 3 .





20 0 7年 3月
Mac 2 o r h. o 7
G iigJu n l f C udn o ra M oT

中医药发展论坛 ・
建 设 有 中 国 特 色 的 基 本 卫 生 保 健 制 度 必 须 充分 发 挥 中 医药 的重 要作 用
00多年前的中医古 问题 已成为我 国群众反映强烈 的焦点 和难点问题。 是健康维护理念先进。早 在 20 黄帝 内经》 , 上 就提出了“ 上工治未病” 的理 党 中央 高度重 视卫 生事 业在构 建 社 会 主义 和谐 社 会 典 医籍《 主要 包 括 “ 病 先 防 ”、 已 病早 治 ” “ 病 防 未 “ 和 既 中的重 要地 位 和作 用 , 党 的 十 六 届 六 中全 会通 过 念 , 在 三个方面。这种先进 的预防学思想与现代 “ 医 的《 中共 中央关 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 变” 学 目的 ” 的调 整 思 路 ( 战略 前 移 ) 现代 “ 即 及 医学 模 问题的决定》 全面 、 中, 系统地提 出了卫生事业改革 发展 的基本 原则 、 目标任 务 和重 大举 措 ; 出 强调 了 式 ” 突 的转变 要 求 是 一 致 的 ,完 全 符合 医学 发 展 的方 现代 医学 逐渐 把 “ 以治 愈疾病 为 目标 的对 要“ 建设 覆 盖城 乡居 民的基 本卫 生保 健制 度 , 为群 众 向。 当前 , 转 以 维 提供安全 、 、 有效 方便 、 价廉 的公共 卫生和基本 医疗 高 科技 的无 限追求 ” 向 “ 预 防疾 病 与损 伤 、 持
;人民群 众提供安 全、 有效 、 方便 、 价廉的卫 生医疗保健服务 。全文 紧紧围绕“ 立中国特 色的基本 生保 健 度 必 须 发 挥 建 卫 制

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有关负责人就《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答记者问

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有关负责人就《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答记者问

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有关负责人就《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答记者问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分类】问答正文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有关负责人就《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答记者问近日,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加快构建标准化、规范化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有关负责人就相关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

问1:请简要介绍《意见》出台的背景。

答:2011年,教育部、原卫生部联合召开了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对医学教育综合改革进行了系统推动。

三年来,医学教育改革发展提速,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一批改革成果。

上海市等地“5+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取得突破性进展,面向基层的全科医生培养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学生医德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培养进一步加强,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医学教育投入不足问题得到缓解;特别是2013年底,卫计委、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为加强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提供了根本性和基础性的制度保障。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从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需要以及面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看,医学教育仍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和困难。

突出表现在:一是医学教育学制学位多轨并存,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

二是临床医学人才标准化、规范化培养制度建设,特别是职业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是支撑标准化、规范化医学人才培养制度的育人机制、条件保障亟待完善。

此外,医学教育如何全面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把握发展节奏,优化调整结构,提高教育质量,也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加大力度,推动各项改革不断深入。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学教育改革和医学人才培养工作。

发挥中医药优势需制度保障

发挥中医药优势需制度保障

体系 。在 2 世纪初 ,世 界 卫生组 织发 布 《 统 1 传 医学 战略 ( 0 2 2 0 年一 2 0 年 )》 , 以指 导各 国 05 卫生 当局将 传 统医 学纳入 国家医疗 保 健体 系 。
2 0 年 ,世 界卫 生组 织在 北京举 行 首届 世界传 08 统 医学 大会 。通 过 《 北京 宣 言》 ,再 次敦 促各
系 。如 今 ,传统 医药 已经 在很 多发 展 中 国家发
3 0 2 0 . 09 5 Q A JN U T N IN ILN A
中央财政 进 一步应 加大对 中医药 和 民族 医药事 业 的支 持力度 ,特 别是 对 中西部 地 区应加 大转 移 支付 力度 ,不 断加强 中 医药服 务体 系和 能力
献。
与 2 0 年相 比,卫 生 总费用增 加 1 4 亿 元 ,人 06 46 均 卫生 费用增 加 15 。按照 中共十七 大报告提 0元 出的卫 生发 展 目标 ,我 国 ̄2 2 年 人人享 有基 00 本 医疗 卫 生服 务 。届 时, 巨额 的医疗 费用 ,将 给 国家 和个 人 带来沉 重 的负担 。而我 国作 为发
的建设 。对 于 中医院和 民族 医 院应 当制定 适 宜
中西医结合治肿瘤
● 郑伟 达
我 国每年 新增 的癌症 患者近 2 0 ,死亡人 0万
数 约1 0 ,癌症 已经成为危害 国人健康 的头号 5万


的补偿 机制 , 以调 动他 们推 广 中医药 简 、便 、
验 、廉 实用 技术 的积极 性 。新 医改方 案在 制 定 医保政 策 时 ,应 当鼓励 和 引导 医疗机 构和 患者
成 员 国 重 视 传 统 医 学 并 将 其 纳 入 国 家 卫 生 体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09年3月17日,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 为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 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现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 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 是重大民生问题。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 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新中国成立以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 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 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 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 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 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

尤其是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以来, 各级政府投入加大, 公共卫生、农村医疗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发展加快,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

同时, 也应该看到, 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

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 资源配置不合理, 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 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 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 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 政府卫生投入不足, 医药费用上涨过快, 个人负担过重, 对此, 人民群众反映强烈。

从现在到2020年, 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医药卫生工作任务繁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群众对改善医药卫生服务将会有更高的要求。

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等, 都给医药卫生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

中医药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中的作用

中医药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中的作用

中医药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中的作用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中,中医药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医药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中的作用,并从项目推广、预防保健、疾病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中医药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中扮演着推广的重要角色。

中医药是中国的独特文化和国家的重要传统资源,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疗效在世界范围内有广泛影响。

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中,中医药的推广可以帮助更多人了解和使用中医药,进一步保护和传承中医药文化。

通过推广中医药,可以增加公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提高综合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其次,中医药在预防保健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药强调“治未病”,注重调节个体的整体平衡,增强健康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中,中医药可以通过推广中医养生方法、中草药饮食调养等方式,引导公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自身免疫力,提高身体素质,减少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另外,中医药在疾病治疗方面也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药注重“辨证施治”,即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方法,辨别疾病的病因和病机,并针对个体情况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中,中医药可以作为传统医学的补充,应用于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综合医疗服务。

此外,中医药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中还发挥着重要的辅助治疗作用。

中医药具有温通、活血、化痰、消肿、散结等作用,可以辅助西医治疗,提高疗效。

在慢性病管理、康复护理、老年病护理等方面,中医药作为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促进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在推广中医药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监管并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医药的推广应该在科学的基础上进行,加强对中医药从业者的培训和技术指导,以及相关纪律和法规的制定和监管。

同时,还应加强对中药质量的监测和管理,确保中药的质量、安全和疗效。

中医药政策法规【最新】

中医药政策法规【最新】

中医药政策法规一、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政策。

这一政策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提出的,1954年卫生部党组《关于加强中医工作的请示报告》中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首先是要发动新医学习研究,发掘祖国医学的宝藏,抽调若干有研究能力的新医人员学习研究发掘祖国医学的精华,以丰富新医学,并对世界医学有所贡献”。

1958年10月11日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二、坚持中西医并重政策。

1985年,中央书记处在《关于卫生工作的决定》中提出“要把中医和西医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1991年,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中,将“中西医并重列为新时期卫生工作的五大方针之一”。

中西医并重的实质是要求正确处理现代医学和中医药学的关系。

三、保护和扶持中医药发展政策。

2003年《中医药条例》第三条规定“国家保护、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

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保护野生中药材资源,扶持频危动植物中药材人工代用品的研究和开发利用”。

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

这是保障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

四、中医药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政策。

1980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转下发的《关于加强中医和西医结合工作的报告》中指出“要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事业,并为其发展与提高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社会主义的卫生事业,必须同经济建设相协调,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

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事业要得到发展,必须在整个卫生事业中保持一个适当的比例”。

五、中医药战略重点发展政策。

1991年《卫生事业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设想》,提出加强农村卫生,加强预防保健,加强中医药三个战略重点。

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发展卫生事业要从国情出六、促进中西医结合政策。

关于中西医结合政策,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就已涉及,1956年毛泽东主席:“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知识结合起来,创造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的指示,是中西医结合政策的早期体现。

刘谦副部长强调:深化医改要把握方向 抓住关键 考核绩效

刘谦副部长强调:深化医改要把握方向 抓住关键 考核绩效
乏 祭 祭 劫
新 闻调 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医改课题组盘点 3 省方案 直言缺乏多元办医勇气 0
王世 玲
【 编者按 】医改方案公布后 ,全国已经有 3 0个省份公布了医改实施方案( 仅有
上 海尚未公布) 。作 为 医改方案 实施 的主体 ,改革是在 图纸上 ,还是 落到 了地上 ? 中国经济体制 改革研 究会 医改课题 组( 以下 简称 “ 医改课 题组 ” ) 在做 一个 工作 ,他 们将 3 省的 《 0个 医改 实施 方 案 》进 行 “ 点 ” 盘 ,将 医改 的 五 大 内容一 一 医保 、 基 本 药物 、 医疗体 制 改 革 、基 层 医疗 、公 共 卫 生领 域 ,进 行 比对和 分析 ,撰 写 《 方 医改 方案 综合评 述 》以下 简称 《 地 ( 医改评述 。该课 题 组认 为 ,通 览 3 个 0 省份 的 医改方 案 ,有 两个鲜 明的特 点 :一 ,各省 医改方案在 基本 医疗保 障体 系的 建 设 ,大 多给 出 了相 对充 分 的 阐述 ,而在 其他 方 面的 内容 则相 对 简单 、贫 乏 ; 二 ,很 多省 份 的 医改 方案 在很 多方 面 同 国 家 《 医改 方 案 》和 《医改 实施 方 案 》 完全 保持 一 致 ,缺 乏具 有针 对性 的措施 安排 。 课 题 组认 为 , 医改 中的 “ 骨 头”一一 基 本 药物 制 度 、公 立 医 院改 革等 , 硬
规 划 紧 密衔 接 。
张茅指 出,中医药特色优势是 中医医院立院之本,要充分发挥 中医药在 防治常 见病 、 多发 病、慢性病、疑难杂病 以及应 对重大公共卫 生事件 等方面的优势和作 用 。 中医药科研 工作 不 能与临床 医疗 脱节 ,必须从人 民健康 需求 出发 ,为提高临 床疗效 服务 。要认 真研 究、积极探 索 “ 治未 病” 的方法和途 径 ,加 强预 防保健 , 用较低 的费用 ,更好地 为人 民群 众健康服务 。 张茅 提 出,要加 强人 才培 养 ,调 动 医务 人 员的积极 性 。按 照 中医 药 自身规 律 ,培养建设符合 中医药特色 的人才队伍 。尤其要重视和加强护理人才 的培养 ,提 高护士社会地位 ,扩充护士队伍 ,以满足 医疗 需求。通过实行绩效工资、开展 业务 培训、 当调整服务价格等方式 调动医务人 员积极 性, 适 努力在社会上形成尊 医重卫

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 切实服务人民健康——2009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专题报道

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 切实服务人民健康——2009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专题报道

重方针的重要性 、紧迫性的认识 ,要充分认识到 中医药在 中国特
色卫生发展道路上的地位和作用 ,重视和关心 中医药工作 ,支持 和推动中医药的发展 。
医药 的发展 ;同时要加强 中医垄
生行政部 门应有专 门的机构 、专 医药工作在基层 能够 落到实处 ;
讲话 中通俗 阐 明了卫 生体制 改革就 是两 大 目标 ,一 是让人
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 切实服务人民健康
20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专题报道 09
1 1 日至 1 日 ,20 年 全 国 中 医药 工作 会 议 在 北京 召开 ,这 是 中医 药 系统 在 开 展深 入 学 习实 践科 月 2 3 09 学发展观活动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 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上宣读了中共 中央政治局常 委 、国务 院 副 总理李 克 强对 此 次会 议 的重 要批 示 ,卫 生 部部 长 陈竺 对 中医药 工作 作 了讲 话 ,卫生 部副 部 长兼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 国强在总结20 年整体工作 的基础上部署 了2 0年 中医药工作规划。科技 08 09 部 、北京市政府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 、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 、贵州省中医 药管理局 、上海市卫生局、天津市卫生局八家机关单位分别就 自身工作开展中的经验在会议上做 了细致 的交流 。
验 、廉”的特点 十分符合基本 医疗卫生保
健的要求,其强调人与自然和谐、 “ 上工
治 未 病 ” 的 理念 ,整 体 观 、辨 证 施 治 的 诊
疗模式 ,顺应了当前健康观念 的深刻变化
和医学模式的深刻变革 ,对于建立 中国特
色 的 基 本 医疗 卫 生 保 健 制度 具 有 重 要 的 意
义。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09年3月17日,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现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

尤其是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以来,各级政府投入加大,公共卫生、农村医疗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发展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

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

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个人负担过重,对此,人民群众反映强烈。

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医药卫生工作任务繁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改善医药卫生服务将会有更高的要求。

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等,都给医药卫生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09年3月17日)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09年3月17日)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09年4月67日)新华社北京4月6日电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现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

尤其是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以来,各级政府投入加大,公共卫生、农村医疗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发展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

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

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个人负担过重,对此,人民群众反映强烈。

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医药卫生工作任务繁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改善医药卫生服务将会有更高的要求。

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等,都给医药卫生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

中国中医药法

中国中医药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2016-12-25 19:46:01 出处:全国人大网作者:(2016年12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中医药服务第三章中药保护与发展第四章中医药人才培养第五章中医药科学研究第六章中医药传承与文化传播第七章保障措施第八章法律责任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保护人民健康,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中医药,是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医药在内的我国各民族医药的统称,是反映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独特理论及技术方法的医药学体系。

第三条中医药事业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中的作用。

发展中医药事业应当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国家鼓励中医西医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中医药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统筹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第五条国务院中医药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中医药管理工作。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与中医药管理有关的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中医药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与中医药管理有关的工作。

第六条国家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合理规划和配置中医药服务资源,为公民获得中医药服务提供保障。

国家支持社会力量投资中医药事业,支持组织和个人捐赠、资助中医药事业。

第七条国家发展中医药教育,建立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规模适宜、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教育体系,培养中医药人才。

第八条国家支持中医药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鼓励中医药科学技术创新,推广应用中医药科学技术成果,保护中医药知识产权,提高中医药科学技术水平。

国家为发展少数民族的医疗卫生事业提出了哪些政策要求

国家为发展少数民族的医疗卫生事业提出了哪些政策要求

国家为发展少数民族的医疗卫生事业提出了哪些政策要求?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390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医疗卫生事业,解放初期,曾提出以医疗卫生工作和贸易工作开路,开展民族地区的工作。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条件大为改善,长期危害少数民族的各种流行病、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或基本消灭,少数民族体质得到很大改善,寿命大大延长。

为了加快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1983年卫生部、国家民委联合召开会议,要求采取措施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卫生队伍建设。

发展壮大本地卫生队伍,提高技术水平,同时采取积极步骤吸引外地卫生技术人员到民族地区工作。

办好民族地区的医学院校,保证医学院校有足够数量的学生来源。

(二)从实际出发,切实做好防病治病和妇幼卫生工作。

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特别要搞好计划免疫;要及时组织力量防治严重危害当地群众健康的疾病;要普及新法新生,有效降低产妇、婴儿的死亡率。

(三)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城乡基层卫生组织建设。

加强县医院、县防疫站、县妇幼保健站(所)、民族医院或门诊的建设,使之成为当地医疗卫生工作的基地和业务指导中心。

(四)大力扶持发展民族医药事业。

有关部门要端正并提高对民族医药学的认识,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和管理;要广泛团结和依靠民族医药人员,努力继承、挖掘、整理和提高民族医药学遗产。

(五)搞好对口支援工作,弥补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人才和资源的不足,并把帮助培养当地的卫生技术人员摆在首位。

(六)为民族卫生工作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各省、自治区在安排卫生基建投资和卫生事业费时,要充分考虑民族卫生工作的困难,在财政方面给予照顾。

1991年国务院在批转有关部门的文件中要求各高等医学院校要建立并完善面向农村(尤其是老、边、少、穷地区)的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分配制度。

国家发展民族医药政策体系的多维解析(上)2009年10月26日10:57 来源:《中国民族报》【字号大中小】打印留E-mail推荐:言社区网摘手机点评纠错中共中央、国务院于今年发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作用”,并将其作为“坚持立足国情,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的重要内容之一。

申论热点主题分析——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申论热点主题分析——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一、相关基本政策温家宝曾经说:“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让每一个中国公民都不会因没钱看病而发愁。

”短短的一句话,情深意切,感人肺腑。

(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相关论述: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政府责任,严格监督管理,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展妇幼卫生事业,加强医学研究,提高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医疗救治能力。

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落实经费保障措施。

实施区域卫生发展规划,整合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大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双向转诊、高中级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到基层服务制度,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

推进医疗机构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理顺医药卫生行政管理体制,推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

强化公立医院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规范收支管理,纠正片面创收倾向。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保证群众基本用药。

加强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严格医疗机构、技术准入和人员执业资格审核,引导社会资金依法创办医疗卫生机构,支持有资质人员依法开业,方便群众就医。

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

胡锦涛在十七大所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相关内容:(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的通知

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的通知

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1985.04.25•【文号】•【施行日期】1985.04.25•【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的通知(一九八五年四月二十五日)国务院原则同意卫生部《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情况贯彻执行。

卫生部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为了贯彻执行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进一步开创卫生工作新局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事业,我部起草了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并经今年一月份全国卫生厅局长会议讨论,进一步做了修改,现报告如下。

建国三十五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卫生事业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

到一九八三年底,全国卫生机构已发展到十九万六千个,医院病床二百一十一万张,专业卫生人员四百零九万人。

医疗、卫生防疫、妇幼保健、教育、科研和药检机构,基本建立起来,形成了一个遍布城乡的医疗卫生网。

各种疾病的发病率有了大幅度下降,人民的健康水平普遍有了提高。

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卫生事业发展缓慢,与我国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的医疗需要不相适应。

到一九八三年底。

我国医院病床平均每千人口只有二点零七张,医生(医师和医士)平均每千人口只有一点三三人。

每年都有很多需要住院的病人住不进医院。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一是卫生事业经费和投资严重不足,加之六十年代以来,三次大幅度降低收费标准,致使医疗收费标准过低,医疗机构亏损严重;二是在政策上限制过严,管得过死,吃“大锅饭”的问题也很严重,没有把各方面办医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为了加快卫生事业的发展,我们认为,中央和地方应逐步增加卫生经费和投资;同时,必须进行改革,放宽政策,简政放权,多方集资,开阔发展卫生事业的路子,把卫生工作搞活。

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全文)

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全文)

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全文)为了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学,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保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条例。

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全文内容,仅供大家参考。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学,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保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服务和中医药教育、科研、对外交流以及中医药事业管理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中药的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执行。

第三条国家保护、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鼓励中西医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共同提高,推动中医、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有机结合,全面发展我国中医药事业。

第四条发展中医药事业应当遵循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

第五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中医药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使中医药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制定区域卫生规划时,应当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居民医疗需求,统筹安排中医医疗机构的设置和布局,完善城乡中医服务网络。

第六条国务院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全国中医药管理工作。

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与中医药有关的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中医药管理的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中医药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与中医药有关的工作。

第七条对在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中做出显著贡献和在边远地区从事中医药工作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奖励。

第二章中医医疗机构与从业人员第八条开办中医医疗机构,应当符合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中医医疗机构设置标准和当地区域卫生规划,并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方可从事中医医疗活动。

中医药的特点

中医药的特点

中医药的特点中医药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且对世界的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要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的有是特色,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一、中医药药的特色和优势我国传统医药之所以历经数千年而不衰,至今在医疗保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在世界传统医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是由自身理论的科学性和优势所决定的。

随着疾病谱的变化,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健康观念的转变,中医药学的优势越来越显现出来,其科学性和先进性越来越被学术界、产业界所重视。

进一步认识这些特色和优势,并在实践中加以发挥极为重要。

1、中医药对生命活动的认识,提供了人类认识和把握人体复杂体系的有效途径。

中医药学整体观念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是机体在内外环境的作用下,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维持的一种动态的相对平衡过程。

而健康则是人体阴阳维持相对平衡的状态,即“阴平阳秘”。

平衡失调,就会导致器质性和功能性的疾病状态。

中医学不是机械地孤立地看待人患的“病”,而是把“病人”看作是一个整体,把“病”作为人体在一定内外因素作用下,在一定时间的失衡状态。

治疗上,既要怯邪、又要扶正,强调机体正气的作用,通过调整机体功能状态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一健康观念目前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2、中医药学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认知方法及其个体化诊疗体系,反映了整体医学的特征。

中医学认为,人和自然是“天人合一”的关系,人体本身是形神统一的整体:人体的功能状态是肌体对内外环境作用的综合反应,掌握人体的功能状态就可以有效地掌握人体生命活动的变化规律。

因此,中医通过“望闻问切”以外测内归纳为证侯,作为临床诊疗的依据,构成中医药因人、因事、因地的个体化诊疗体系。

这是中医药的一大特点和优势,符合现代临床医学发展的趋势。

3、中医药丰富的治疗手段和灵活的方法,符合人体生理病理多样性的特点。

中医药对疾病的治疗主要采用药物和非药物疗法,并用内治和外治法进行整体综合调节与治疗。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学,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保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服务和中医药教育、科研、对外交流以及中医药事业管理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中药的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执行。

第三条国家保护、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鼓励中西医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共同提高,推动中医、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有机结合,全面发展我国中医药事业。

第四条发展中医药事业应当遵循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

第五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中医药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使中医药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制定区域卫生规划时,应当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居民医疗需求,统筹安排中医医疗机构的设置和布局,完善城乡中医服务网络。

第六条国务院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全国中医药管理工作。

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与中医药有关的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中医药管理的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中医药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与中医药有关的工作。

第七条对在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中做出显著贡献和在边远地区从事中医药工作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奖励。

第二章中医医疗机构与从业人员第八条开办中医医疗机构,应当符合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中医医疗机构设置标准和当地区域卫生规划,并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方可从事中医医疗活动。

第九条中医医疗机构从事医疗服务活动,应当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运用传统理论和方法,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发挥中医药在防治疾病、保健、康复中的作用,为群众提供价格合理、质量优良的中医药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必须充分发挥中医药的重要作用(1)医疗卫生问题是当今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政治和社会问题之一,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被医疗卫生费用的快速增长和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不足等问题所困扰。

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已成为我国群众反映强烈的焦点和难点问题。

党中央高度重视卫生事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突出强调了要“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我以为,要建立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为目标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必须充分发挥中医药的重要作用。

1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

必须充分认识中医药的重要作用中医药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和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中不可或缺的卫生资源,在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为全体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公共卫生服务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健康维护理念先进。

早在20XX多年前的中医古典医籍《黄帝内经》上,就提出了“上工治未病”的理念,主要包括“未病先防”、“已病早治”和“既病防变”三个方面。

这种先进的预防学思想与现代“医学目的”的调整思路及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是一致的,完全符合医学发展的方向。

当前,现代医学逐渐把“以治愈疾病为目标的对高科技的无限追求”转向“以预防疾病与损伤、维持和提高健康”为目标,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正是这一医学核心价值的首要体现。

因此,“治未病”的医学将成为21世纪世界医学变革的主流。

二是养生保健方法丰富。

中医的养生保健理论历史悠久,经过长期的实践积累和总结,逐步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多样的养生保健方法,主要包括精神养生、饮食养生、药物养生、运动养生、按摩养生、房事养生和娱乐养生等方面。

如在精神养生方面就有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在饮食养生方面有调整饮食结构、注意饮食宜忌以及根据气候与体质合理摄取食物等方法;在药物养生方面有众多的预防疾病、强身健体和延年益寿的方剂与药物;在运动养生方面有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及行气导引等;在按摩养生方面有保健按摩、足底按摩、美容按摩等。

由于这些方法简便易行,效果显著,不仅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而且还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

三是传染病控制手段有效。

中医的优势之一是拥有一系列防治各种急性传染病特别是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手段。

据文献记载,我国自西汉以来的20XX多年中,发生了300多次瘟疫,但由于中医药的有效防治,控制了疫情的蔓延,从而,从没有出现过像欧洲1918年那样上千万人死于流感病的悲剧。

我国5O年代华北地区的乙型脑炎流行,8O年代上海地区的甲型肝炎流行,20XX年全国SARS流行以及当前对艾滋病的防治。

中医药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并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目前,随着新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和一些原有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不断产生变异,现代医学的现有预防控制手段越来越难以奏效,新诊疗方法的研究费用高、周期长,严重制约了其开发应用。

而中医药的预防控制措施不是针对任何病原体,而是着眼于人与环境、气候的协调,着力于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着力于调整人体的失衡状态。

因此,中医药对大多数传染病都能取得良好效果。

基本医疗服务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诊疗方法简便。

中医主要根据对病人“望、闻、问、切”四诊获得的资料来诊断疾病,并主要运用于天然动植物和矿物的中药以及针灸、推拿、刮痧、拔罐等非药物疗法来治疗疾病,不依赖高档仪器设备,不需要豪华场地设施,医药资源丰富,行医方式灵活,操作简单方便,特别适合广大农村和城市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用。

二是服务价格低廉。

中医药服务与现代医药服务相比,无论是诊断还是治疗的费用都要低得多,据对我省现行医疗服务项目三级收费标准的统计比较,西医骨科337个项目平均价格为795.92元,中医骨伤科l1个项目平均价格为159.82元;西医肛肠科34个项目平均价格为582.2元,中医肛肠科l1个项目平均价格为3l6.36元,中医医疗服务项目收费远低于西医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水平。

另椐我省20XX年对农村医疗卫生机构门诊医疗服务费用情况的抽样调查,中医门诊人均诊疗费用为西医门诊人均诊疗费用的61.6%,而四川省抽样调查显示,中医门诊人均诊疗费用仅为西医的43%。

中医药低廉的医疗服务费用,对我们这样经济尚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目标,无疑是明智的选择。

三是临床疗效确切。

中医药作为世界传统医药的杰出代表,历经几千年不衰,即使在现代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仍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在我国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中占据重要地位。

目前,我国中医药诊疗的病种已达到国际疾病分类总病种的82.83%,中医药的服务量已占医疗服务总量的30%以上,而且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重视及全球140多个国家的广泛应用。

由此可见,其临床疗效是非常确切的,中医药不仅对常见病、多发病具有良好疗效,而且对一些重大疑难病和新发传染病也显示了一定的优势。

2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

必须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必须充分发挥中医药的重要作用,要使中医药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就必须要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各级政府应当根据我国的国情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把中医医疗机构确定为提供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主体,将中医药服务体系纳人基本卫生保健体系建设规划加强建设。

一是要加快省、市、县公立中医医院的建设。

省、市、县三级中医医院是中医药服务体系的骨干,原则上每个县以上人民政府都要举办一所非营利性中医医院。

要坚持“巩固、充实、提高”的原则,建设好各级政府办非营利性中医医院。

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对中医医院建设的投人,扩大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的投资规模与支持范围,加快改善中医医院的基础设施条件。

各级地方人民政府也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和实施中医医院建设发展规划,大力扶持中医医院的基本建设。

要把省、市级中医医院建设成为综合服务功能完善、医疗技术水平较高、中医特色突出、专科优势明显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医院;把县级中医医院建设成为基本服务功能齐全、中医专科特色突出、中医药服务优势明显的小综合大专科型中医医院。

二是要加快农村及城市社区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

农村乡村及城市社区卫生机构是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主体,是否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直接关系到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

因此,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农村乡村及城市社区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

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中,要按照有关标准建设好中医科和中药房,配备中医药设施和中医药人员,使其中医药服务量逐步达到40%以上;对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要配置中医药基本设施,并配备中医或能中会西的卫生技术人员,使其中医药服务量逐步达到30%以上。

3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必须制定完善中医药发展的保障政策大力扶持中医药的发展,这既是中共中央《决定》提出的要求,也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的必然要求,各级政府在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建设过程中,应当从中医药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制定和完善中医药发展的保障政策。

一是要完善政府办非营利性中医医疗机构的补助政策。

政府办非营利性中医医疗机构是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主体和中医药学术继承创新的骨干,为保证其坚持中医药为主的发展方向,应进一步完善政府办非营利性中医医疗机构的补助政策。

可参照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补助办法,在核定机构规模、人员编制和规定中医药服务比例的前提下,对省、市级中医医院按照不低于工资总额80%的标准进行差额补助,对县级中医医院按照工资总额100%的标准进行全额补助,以鼓励中医医院积极应用“简、便、廉、验”的中医药手段为人民群众服务,支持中医医院集中主要精力发展中医药学术、拓展中医药业务、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确保中医药在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二是要完善中医药服务的补助政策。

中医药的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丰富、方法简便、效果确切。

国家应当将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纳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制定相应的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政策,按照“政府免费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原则,对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行全额补助。

中医药基本医疗服务价格低廉,部分项目收费还低于成本,符合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提出的“坚持按成本收费”的要求。

国家应在明确中医药基本医疗服务项目和基本药物前提下,制定相应的中医药基本医疗服务补助政策,按照不低于中医药服务费用20%的标准对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中医药基本医疗服务进行成本补贴;同时,还应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试点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如:增加纳人报销范围的中医药诊疗项目和中药品种,降低中医药服务费用的报销起付线,提高中医药服务费用的报销比例等。

三是要完善中药研制与生产的管理政策。

国家应制定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研制与生产管理政策,支持和鼓励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成方制剂的研制和生产,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的中药产品。

要引导和规范中药材生产,支持建立中药材生产基地和良种繁育基地,扶持濒危野生中药材生产,保护道地药材,允许乡村中医药技术人员依法自种、自采、自用地产中草药。

要扶持中药饮片生产,保护中药饮片传统炮制技术和生产工艺,鼓励研制新型饮片,支持有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和农村医疗卫生机构依法加工、炮制中药饮片。

要改进现行中药新药注册管理制度,对中药传统成方制剂实行登记制度、中药新成方制剂实行注册制度;对中药传统成方制剂主要侧重于安全性评价、中药新成方制剂评价主要侧重于制剂组方的合理性、安全性和临床有效性。

要制定符合实际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室与中药制剂的评价标准,放宽只生产传统剂型的中药制剂室审批条件,简化医疗机构自制膏、丹、丸、散等传统中药制剂注册程序。

当前,在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的医药卫生改革与发展迎来了良好的机遇,但我们也必须对面临的困难有充分的认识,特别是要认真分析我国的国情,看到我国卫生事业中医药与现代医药长期并存,互为补充的特点,看到中医药的资源优势和学术优势,在建设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时,充分发挥中医药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改革与发展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