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概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012第一学期《史学概论》复习题
1、广义“历史”定义。
定义:是已经发生了的事件、现象和过程,即客观历史本身,它包括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
2、狭义的“历史”定义及其特征。
定义: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人类社会的历史;二是指对以往事件的记录和研究。特征:前者是客观的,后者则是带有主观倾向性的。
3、自然史和人类史的关系?
(1)两者的共性:①一度性;②客观性。
(2)两者的差异:①对象不同:自然史以自然界的物质及其变化过程为研究对象;人类史是以社会中的人、人群的活动为研究对象。②产生的时间、变化的速度各不相同:自然界约有46亿年的历史,生物的历史也有30多亿年,且自然界的变化缓慢;人类的历史只有300万年左右,农业起源于1万年左右,人类最早的文明只有5500多年,且人类史的变化相对较快。③产生的途径和其中存在的规律不同:自然史是一种没有意识的存在,因此,自然历史的规律都不存在主体的选择规律;人类史是人类创造的结果。
因此,人类历史的规律往往不能简单地用因果关系来表达,而是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方向。
4、狭义“历史”二者间(人类客观的历史与历史撰述)的关系如何?
(1)区别:①客观性:②主观性:
历史记录(一次主观化)、历史著作(至少二次主观化)
(2)联系:客观的历史:是被反映对象(被加工物)
历史撰述:是反映结果(加工处理的产品)
5、何谓“历史学”?
历史学是研究历史矛盾运动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
6、历史学的学科特性?根本任务?
学科特性:是科学,而非艺术。
根本任务:揭示历史规律。
7、历史学的学科群是怎样划分的?
(1)、理论部分(以历史、历史学为研究对象)
历史理论(历史哲学)、史学理论、历史认识论、史学方法论。
(2)、主题部分(以客观历史为研究对象)
按时间划分:史前、上古、中古、近代、现代、当代史等
按内容划分:世界史、地区史、民族或者国别史、专门史、历史地理等
按区域划分:美国史、日本史、中国史、中东史等
按专题划分:经济史、文化史、思想史、宗教史等
(3)、史学辅助学科(以史料为研究对象)
①目录学(搜集史料);②版本学;③校勘学;④辑佚学;⑤辨伪学;⑥考据学;
⑦训诂学;⑧史料学。(②-⑧,获得真实的史料)
8、历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课本14页)
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尊在这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关系。
9、历史学与哲学的关系?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式,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问。
关系:①哲学为历史学提供世界观(历史观)和方法论。历史研究的每一个环节离不开这样那样的哲学世界观的理论指导,它的基本理论和原则,渗透在历史研究方方面面,成为史学理论的核心内容;②历史学位哲学提供经验拿和史实的依据。
10历史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课本13页)
历史学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如经济学、政治学、社会人类学、民族学等的关系十分密切。
①史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与社会科学诸学科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决定了它们之间在理论、原则和方法上可以相互借鉴;
②历史学的综合性又决定了历史学与其他社会科学有交叉重叠之处,特别是在专门史方面,如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思想史、人口史、妇女史、科技史和劳工史等等。
11什么是历史观?
是人们对历史的根本观点,是对历史系统的理论认识,同时也是世界观的有机组成部分。
12历史观的特征?
特征:①时代性和阶级性:历史观是一种意识形态,本质上是一定社会生活的政治和经济的产物;②多样性:原始的宗教观、天命观;天命观与原始宗教观念混杂在一起;循环史观;③相对独立性:历史观变化的总体趋势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阶级统治的更替而变化,但并非同步。新时代来临之后,旧史观的残余还会长期存在;在旧时代结束之前,新史观往往已经萌芽。
13什么是唯心史观、唯物史观?
(1)、唯心史观:是把社会现象及其发展的终极因素归结为唯心史观。
它有两种理论形态:一是主张人的主观意志决定历史的主观主义历史观;二是主张某种神秘的精神实体决定历史的客观唯心主义历史观。
(2)、唯物史观: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则。
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14唯心史观产生的根源?
①社会历史根源:社会化大生产出现之前,由于生产规模小,限制了人们的眼
界,因为难以揭示社会发展的经济根源;
②阶级根源: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离,一般说来,剥削
阶级垄断了精神生产,所以必然夸大精神的作用,抹杀物质生产者的决定作用;
③认识根源:社会发展规律是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的活动形成并发生作用
的,因此,对社会历史的发展原因的研究,容易使人停留于思想动因,将人的思想意志片面夸大为历史的决定力量,导致唯心主义产生。
15唯物史观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
①物质基础: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使人们科学的认识社会历史成为可能;
②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成长和革命实践。
③思想基础:批判地继承了以往历史哲学发展的全部积极成果。
16唯物史观的理论来源?
①十九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观:圣西门、傅立叶从生产领域开始建设社会
制度的思想,以及阶级斗争学说。
②十九世纪法国复辟时代历史学家的历史观:梯叶里、基佐、米涅
③德国唯心主义者黑格尔的历史观。(唯心主义体系中却包含着辩证法)
17第二章第二、三节内容全部。★
18二十世纪30年代三次社会性质的大论战的时间﹑主要内容是什么?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思想理论界主要围绕当时中国社会的性质究竟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问题展开的学术争论。论战的焦点是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此后又论及中国社会史问题和中国农村性质问题。这场争论进行了3次,历史上简称“三次论战”。
①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1927—?):这场论战与共产国际内和中国共产
党内对于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性质的争论紧密相联。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人们对于中国革命的性质及其前途感到困惑,对于确定中国革命性质的主要根据──中国的社会性质,即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出现了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