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自考《文学概论》试题复习(一)(含答案)
文学概论(一)答案
、单项选择题1.在第三人称叙述中,由于叙述者的叙述视点可以游移,因此,这种叙述又被称作( C )A.游移焦点叙述B.多焦点叙述C.无焦点叙述D.反焦点叙述2.提出“诗为乐心,声为乐体”的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家是( B )A.陆机B.刘勰C.叶燮D.严羽3.现代数码成像技术比古老的神话更善于制造的是( A )A.虚拟现实B.生活真实C.悲剧效果D.喜剧效果4.作家创作活动的动力是( B )A.表象记忆B.情绪记忆C.情感积累D.生活阅历5.直接运用巫术说来解释史前艺术的理论家是( D )A.爱德华·泰勒B.弗雷泽C.苏珊·朗格D.萨洛蒙·赖纳许6.清末诗人黄遵宪提出的主张是(D)A.“小说界革命”B.“不讲对仗”C.“平民文学”D.“我手写我口”7.高尔基认为,在诗篇和诗句中,占首要地位的因素是(D)A.人物B.情节C.性格D.形象8.文本时间长度大于故事时间长度的叙述是(C)A.概略B.场景C.减缓D.省略9.寓言《守株待兔》中的“守株者”是(C)A.圆型人物B.典型人物C.表意人物D.性格人物10.托尔期泰认为,艺术抒发情感是(C)A.表现情感B.宣泄情感C.传达情感D.投射情感11.以读者为中心的批评方法是指(D)A.女权主义批评B.结构主义批评C.精神分析批评D.接受美学批评12.“我恐惧又希望,我燃烧又冰凉”,这种两面上自相矛盾的语句,一般称之为(D)A.意象B.隐喻C.典故D.悖论13.被朱自清先生称为中国古代诗歌“开山的纲领”的是(C)A.“感物”说B.“养气”说C.“诗言志”D.“诗缘情”14.文学的整个活动过程一般是指(A)A.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消费接受B.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流通收藏C.创作出版、复制生产与消费接受D.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购买占有15.一般说来,在整个文学活动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是(B)A.文学积累B.文学创作C.文学鉴赏D.文学批评16.在文学活动中,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含与意义的思维方式和心理能力,称为(A)A.艺术直觉B.艺术灵感C.艺术情感D.艺术想象17.口头传播是文学传播发展的(A)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四阶段18.艺术真实性包括(C)A.生活真实、艺术真实与细节真实B.现实真实、历史真实与情感真实C.历史真实、情感真实与细节真实D.生活真实、情感真实与历史真实19.自然主义文学思潮的哲学基础是(D)A.经验主义B.理性主义C.唯物主义D.实证主义20.自学提倡“三一律”的文学思潮是(D)A.现实主义B.自然主义C.现代主义D.古典主义21.与绘画、音乐相比,文学的长处在于(C)A.善于描绘空间形象B.有极强的节奏感C.善于传达人的情意和思考D.能直接呈现人和事物的形象22.我国明代学者李贽曾提出了(C)A.“风骨”说B.“自然”说C.“童心”说D.“境界”说23.汪曾祺说:“写小说就是写语言。
《文学概论》(一)复习资料
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2、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3、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4、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5、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对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6、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7、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8、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9、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与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10、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
广义、狭义、符号学。
11、文学文化: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12、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13、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14、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15、审美:心理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16、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17、文学的认识性:对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18、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19、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20、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21、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22、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23、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24、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25、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全国2019年04月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试题及答案
A039·00529(通卡)绝密★启用前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文学概论(一)(课程代码00529)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文学作品的源泉来自于A.作者B.读者C.传统D.生活2.“论诗,就必须从根本上把它看做诗,而不是别的东西。
”这句名言出自A.康德B.艾略特C.席勒D.狄德罗3.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的是A.表现说B.再现说C.实用说D.独立说4.“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此诗句运用的基本辞格是A.排比B.明喻C.对偶D.反复5.文学形象与非文学形象的分水岭在于是否具有A.社会属性B.伦理属性C.认知属性D.审美属性6.典型的艺术魅力来自它的A.主观性B.客观性C.真实性D.虚拟性7.我国意境论的代表作《人间词话》的作者是A.刘禹锡B.刘熙载C.梅尧臣D.王国维8.一件子虚乌有的事,用开玩笑的口吻与一本正经地讲述,效果会大不相同。
这是因为A.叙事时间不同B.叙事视角不同C.叙事动作不同D.叙事内容不同9.“三分法”把文学作品分为A.现实类、虚幻类、象征类B.历史类、悲剧类、喜剧类C.诗歌类、小说类、散文类D.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10.托尔斯泰认为,抒发情感就是A.沟通情感B.投射情感C.传达情感D.宣泄情感11.要表现情感,就必须借助某种媒介,艾略特把这种媒介称为A.客观关联物B.主观关联物C.文化关联物D.精神关联物12.风格是读者辨认出的一个A.语调B.音调C.词调D.格调13.抒情小品文是一种短小而富有抒情意味的A.诗歌B.散文C.小说D.韵文14.叙述语体是一种“双声话语”,“始终是叙述者与人物的混合或融合”,提出这一观点的是A.理查兹B.德里达C.巴赫金D.福斯特15.文学创作是一种A.创造性的精神活动B.创造性的科学活动C.无意识的心理活动D.有意识的理性活动16.中国古人常说“有一等襟抱,才有一等真诗”,它强调的是A.知识积累B.人格境界C.人生阅历D.艺术技巧17.首先提出“预备情绪”理论的是A.英加登B.伊恶尔C.格雷马斯D.哈贝马斯18.“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10月全国文学概论(一)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课程代码:0052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古代典籍《礼记·乐记》把艺术生产的流程表述为()A.物→心→乐B.心→物→乐C.物→乐→心D.乐→心→物2.审美的实现需要四个层面协同合作,第一个层面是()A.客观对象层B.主体心理层C.历史文化层D.心理时空层3.严格说来,文学作品是指()A.文学文本B.文学语言组织C.文学形象系统D.经读者解读的文学文本4.朱光潜认为文章的“第一件要事”是()A.情感体验B.声音节奏C.语词形式D.逻辑结构5.意大利诗人但丁认为诗有四种意义,它们是()A.字面意义、譬喻意义、道德意义、奥秘意义B.语音、修辞、语法、逻辑C.表层意义、深层意义、言内之意、言外之意D.审美意义、认识意义、教育意义、伦理意义6.清末诗人黄遵宪提出的主张是()A.“小说界革命”B.“不讲对仗”C.“平民文学”D.“我手写我口”7.高尔基认为,在诗篇和诗句中,占首要地位的因素是()A.人物B.情节C.性格D.形象8.文本时间长度大于故事时间长度的叙述是()A.概略B.场景C.减缓D.省略9.寓言《守株待兔》中的“守株者”是()A.圆型人物B.典型人物C.表意人物D.性格人物10.托尔期泰认为,艺术抒发情感是()A.表现情感B.宣泄情感C.传达情感D.投射情感11.以读者为中心的批评方法是指()1A.女权主义批评B.结构主义批评C.精神分析批评D.接受美学批评12.“我恐惧又希望,我燃烧又冰凉”,这种两面上自相矛盾的语句,一般称之为()A.意象B.隐喻C.典故D.悖论13.被朱自清先生称为中国古代诗歌“开山的纲领”的是()A.“感物”说B.“养气”说C.“诗言志”D.“诗缘情”14.文学的整个活动过程一般是指()A.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消费接受B.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流通收藏C.创作出版、复制生产与消费接受D.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购买占有15.一般说来,在整个文学活动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是()A.文学积累B.文学创作C.文学鉴赏D.文学批评16.在文学活动中,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含与意义的思维方式和心理能力,称为()A.艺术直觉B.艺术灵感C.艺术情感D.艺术想象17.口头传播是文学传播发展的()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四阶段18.艺术真实性包括()A.生活真实、艺术真实与细节真实B.现实真实、历史真实与情感真实C.历史真实、情感真实与细节真实D.生活真实、情感真实与历史真实19.自然主义文学思潮的哲学基础是()A.经验主义B.理性主义C.唯物主义D.实证主义20.自学提倡“三一律”的文学思潮是()A.现实主义B.自然主义C.现代主义D.古典主义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自考《文学概论》章节复习题及答案
自考《文学概论》章节复习题及答案自考《文学概论》章节复习题及答案考生们在复习教材时,可以结合试题加以练习,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一份自考《文学概论》章节复习题及答案,供参考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第十三章文学风格概念:1.文学风格:就是作品的整体话语特色,它由作家创作个性和作品的话语情境造成,具有独创性、稳定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就是作家作品的风采、格调、气韵等特点。
)2.创作个性与日常个性:日常个性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结构方面的独特性。
创作个性是作家气质禀赋、思想感情、审美趣味、艺术才能等内在因素综合成的习惯性创作方式,它是日常个性经过审美创造升华成的独特艺术品格。
3.风格外构成:文学风格是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语言结构显示出来的有魅力的独特性。
其构成的要点包括:1.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的内在依据;2.主体与对象的统一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3.文体特色言语组织是风格的外部特征。
4.风格简分法:分风格为“刚”“柔”两类,宋词理论中称作“豪放”和“婉约”,近人多称作“阳刚”和“阴柔”。
5.时代风格:又称风格的时代性,指具有时代特点的文学风格,它是时代精神、审美要求在文学中的表现。
历史上的“建安风骨”“盛唐气象”以及欧洲的哥特式风格、巴洛克风格等,都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6.流派风格:指一个流派的作家作品在文学观念、审美趣味、取材范围、表现方法、语言格调等方面表现出的共同特色。
问题:1.如何正确理解“文如其人”,“风格即人”?文如其人的意思主要是说作品风格是作家说话办事风格即气质的表现和反映,而不是说作品的思想道德是作家道德品质和人格的反映。
因为“说什么”的思想内容可以作伪,而“怎样说”的形式不可作伪。
不过,也不能说作品的内容与作家的思想完全没有关系。
事实上,伟大的作品只能出自有伟大人格的作家之手。
当然,卑劣的作家永远写不出伟大作品2.论述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
《文学概论》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纸上)1.在魏晋时期,南朝宋文帝建立“四学”即“儒学”、“玄学”、“史学”和“( )”。
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
A.神学 B.文学C.佛学 D.诗学2.文学文本是有待于阅读的具有蕴藉性与开放性的,其特征主要包括语言系统、蕴藉、开放性、阅读期待和( )。
A.表志 B.表象C.表情 D.表意3.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文化论以外还有( )。
A.反映论 B.信息论C.意志论 D.语言论4.以暗示方式披露隐含的哲理的文本是( )文本。
A.象征型 B.创意型C.再现型 D.表现型5.文学语言具有一种陌生化特征。
“陌生化”一词,是俄国( )文论的一个重要概念。
A.解构主义 B.形式主义C.新批评 D.结构主义6.文学典型是一种以独特的个别去显现普遍性的人物或事物的形象。
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历史性、感染性、多义性( )。
A.特殊性 B.指意性C.随意性 D.独创性7.( )是表现正义与邪恶两种力量斗争冲突中前者失败或毁灭的戏剧。
A.悲剧 B.喜剧C.正剧’ D.悲喜剧8.文学中的“电影性”体现在现代小说文本中主要是( )的自觉运用。
A.人物活动 B.语言符号C叙述场景 D.具体形象9文学文本是文学阅读的对象要素,其价值的实现必须通过( )。
A.文学阅读 B.商业炒作C.消费导引 D.媒体宣传10.文学文本是文学阅读的对象要素,其价值的实现必须通过( )。
自考文学概论(一)论述题大全含答案
由于文学形象与审美理想的密切关系,这就决定了文学形象的审美属性。文学形象必须是灌注了作家审美感情的,既揭示生活意蕴,又具有审美价值的形象。因此是否具有审美属性,便成了文学形象与非文学形象的分水岭。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34小题15分,35、36每小题10分,共35分)
(1)内指性是文学语言组织的一个普遍的和基本的特征,是文学语言的毋须外在验证而内在自足的特性。
(2)音乐性是指文学语言组织所具有的富于音乐效果特性。
(3)陌生化主要是从读者的阅读效果来说的,指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特性。
35.举例说明抒情的策略。5.2.4
在创作抒情作品时,作者总是在语法或修辞上采取某种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抒情的目的并强化抒情的效果,这样的方法和手段谓之抒情策略。
34.试述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内涵。
35.分析创作个性与日常个性的关系。
36.举例说明艺术构思的主要方式。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5小题12分,第36小题10分,共22分)
35.结合文学实际论述文学意境的审美特征。
36.文学批评的意义有哪些?举例说明。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34小题15分,35、36每小题10分,共35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4、35题各12分,第36题14分,共38分)
34.结合自己的接受过程,试述文学接受的审美效果。8.4.1
(1)精神的享受与愉悦感的获得。
(2)情感的宣泄、补偿与升华。
(3)认识空间的拓展。
(4)人格境界的提高。
(5)审美能力的提高。
35.结合具体的叙述作品,试述文学人物的类型划分。4.3.2
4月自考汉语言文学部分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9年4月自考汉语言文学部分考试真题及答案2019年4月自考汉语言文学《文学概论》部分考试真题及答案专业:汉语言文学(专科)科目:【文概】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33分。
共10分)1.【题干】艺术理解。
【答案】艺术理解:指作家、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所进行的分析、判断、识别、比较等理性思维活动。
【考点】艺术情感、想象以及理解2. 【题干】文学风格【答案】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考点】文学风格3. 【题干】节奏与音律【答案】节奏:文学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语音在一定时间里呈现的长短、高低和轻重等有规律的起伏状况。
长短型、高低型和轻重型。
音律:也称为声律、声韵或韵律,是文学的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由声调、语调和韵的变化和协调而形成的内部和谐状况。
音律的基本类型:双声、叠韵、叠音、叠字、平仄和押韵。
【考点】文学语言组织的层面四、简答题(25分,每道题5分)1. 【题干】什么是句法和篇法【答案】(1)又称为字法,是特定文本内词语的构成法则。
词法要求用词要贴切、生动传神,不可移易。
“春风又绿江南岸”特定文本内语句的构成法则。
《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2)篇法,又叫章法,特定文本的整体语言构成法则。
元代傅若金《诗法正论》以绝句之言,起承转合。
2. 【题干】文学中的叙述标记【答案】1.叙述标记:叙述标记就是叙事作品的作者为了引导读者理解自己所要表达的意义而在叙述的过程中设置的标识。
叙述标记有时是用来提示写作意图或宗旨。
叙事文本中最明显的标记就是它的标题。
2. 叙述标记与写作意图:(1)最明显的叙述标记就是标题。
(2)醒目的句段也具有标记意义(3)在文本后加作者的意见,和故事进展无关。
【考点】叙事作品3. 【题干】浪漫主义抒情的原则【答案】(1)浪漫主义特别倚重情感。
强调情感的自然流露,强调直抒胸臆。
《文学概论》习题与答案
《文学概论》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文学:文学是以语言为媒介,通过艺术形式表现人类情感、思想和生活经验的艺术门类。
2. 主题:主题是文学作品中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或基本观念,是作者对人生、社会、自然等问题的看法和态度的集中体现。
3. 叙事视角:叙事视角是指文学作品中叙述者观察和讲述故事的角度和立场,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等不同的叙述方式。
4. 意象:意象是文学作品中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和象征手法创造出的具有深远意义的形象或画面,能够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情感共鸣。
5. 文体:文体是指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结构形式、表现手法等方面的总体特征和类型划分,如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
二、填空题1. 文学创作的基本要素包括人物、情节、______和主题。
答案:环境2. 文学批评的主要方法有历史批评、伦理批评、______和形式主义批评等。
答案:审美批评3. 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常常通过特定的______来表达深层的含义和主题。
答案:意象4. 叙述者的角度和立场会影响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这是______理论的重要观点。
答案:叙事学5.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诗言志”强调了诗歌创作的______功能。
答案:抒情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是文学作品的主题可能涉及的内容?A. 人生哲理B. 社会现象C. 自然科学D. 情感体验答案:C. 自然科学2. 下列哪种叙述视角会让读者感到更加亲近和参与故事?A. 第一人称B. 第二人称C.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D. 第三人称限制视角答案:A. 第一人称3. 下列哪个词语的意思是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行为与现实生活中的人有所不同?A. 再现B. 表现C. 象征D. 类型化答案:D. 类型化4. 下列哪一种文学体裁通常以韵文的形式出现,注重音乐性和节奏感?A. 小说B. 散文C. 戏剧D. 诗歌答案:D. 诗歌5. 下列哪一种文学批评方法更关注文学作品的道德价值和社会意义?A. 审美批评B. 历史批评C. 伦理批评D. 形式主义批评答案:C. 伦理批评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是文学作品中的常见人物类型?A. 英雄人物B. 平民百姓C. 反面角色D. 神话人物答案:ABCD2. 下列哪些是文学批评的基本原则?A. 客观性B. 创新性C. 系统性D. 深刻性答案:ACD3. 下列哪些是文学作品中的常见叙事技巧?A. 倒叙B. 插叙C. 对比D. 悬念答案:ABCD4. 下列哪些是文学作品中的常见修辞手法?A. 比喻B. 排比C. 设问D. 夸张答案:ABCD5. 下列哪些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概念?A. 风骨B. 意境C. 情感D. 笔墨答案:ABCD五、判断题1. 文学作品中的情节是构成故事的基础,也是展现人物性格和主题的重要手段。
自学考试文学概论试题含答案
自考文学概论〔一〕卷子课程代码:0052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项选择或未选均无分。
1.“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肯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
〞提出这一论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 D )1-58A.马克思B.列宁C.恩格斯D.X2.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艺论著《文赋》的作者是( C )导论-12A.曹丕B.刘勰C.陆机D.钟嵘3.认为巴尔扎克在他的“《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的理论家是( B )1-68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普列汉诺夫4.在西方,第一部全面研究叙事艺术理论的专著《诗学》的作者是( A )4-192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德谟克里特D.贺拉斯5.明确直接提出“意境〞概念的我国古代文论家是( A )3-159A.王昌龄B.皎然C.司空图D.刘禹锡6.“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
〞提出这一论断的我国文论家是( C )3-161 A.王昌龄B.司空图C.王国维D.王夫之7.“每一个直觉或表象同时也是表现。
没有在表现中对象化了的东西就不是直觉或表象,就还只是感受和自然的事实。
心灵只有借造作、赋形、表现才能直觉。
〞提出这一论断的文论家是( B )5-251A.布洛克B.克罗齐C.科林伍德D.卡西尔8.我国最早对文学风格进行分类,正式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以气分清、浊二体的人是( B )6-333A.曹操B.曹丕C.曹植D.陈琳9.在西方,最早把文学的风格分为“崇高的〞、“平凡的〞和“低下的〞三种的人是( D )6-332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安提西尼10.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的小说是( A )8-433A.《红楼梦》B.《金瓶梅》C.《三国演义》D.《水浒传》11.提出“小说界革命〞的文论家是( D )4-193A.康有为B.刘熙载C.王国维D.梁启超12.“召唤结构〞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A )8-427A.伊瑟尔B.姚斯C.福柯D.德里达13.文学消费者参与生产着( A )8-401A.文学产品B.文学结构C.文学言语D.文学情节14.从近代叙事观念来看,最重要的叙事作品式样是( A )4-196A.小说B.戏剧文学C.电影文学D.电视文学15.审美的“心理距离说〞的提出者是( A )8-415A.布洛B.尼采C.叔本华D.黑格尔16.“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筑。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文学概论》考试题(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文学与科学、伦理学的区别:文学面向人们的情感世界,求美;科学面向人们的理性世界,求真;伦理学面向人们的道德世,求善。
刘勰把具体作品的风格归纳为“八体”: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致,四曰显附,五曰繁缛,六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糜。
二、解释下列名词(每词4分,共28分)⑴人性:人性即人这一物种的本质特性。
人性是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由人的这个群体环境养成的。
这一养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育与文化的过程。
通过这个过程,把“动物的人”转化为“思想的人,道德的人,组织的人,说话的人和计划的人”,人性于是而能日趋完善,并按照“物种尺度”和“内在需要的尺度”进行自由自觉的创造,既合规律性,又合目的性。
⑵文学学: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发展史三门学科的总称。
文学学是属于人文社会科学范畴的一门理论学科,其研究对象就是广泛多样的文学现象。
或者有称之为文艺学(文学学与艺术学的合称)的。
⑶蒙太奇:蒙太奇,原意为构成、装配。
作为电影术语,蒙太奇就是影片镜头的剪辑与组合,又可叫做“镜头组接”。
⑷灵感:是指人们在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中因偶然机遇而茅塞顿开,思路贯通,创造获得意外成功的一种心理现象。
⑸形象思维:是文学创造中认识和掌握世界、选取材料以及塑造形象等过程中一种具有整体性、情感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和思维方式。
⑹主题:指作品描绘的全部生活现象即作品整个形象体系所显示的中心思想。
⑺社会心理: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三、什么是典型化?它与个性化、概括化的关系怎样?(13分)典型化是指作家对生活的素材按照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予以选择、集中、加工、创造,使之成为艺术形象和艺术典型的过程。
它包括个性化和概括化这两个不可分割和同时进行的方面。
个性化和概括化同时进行,是典型化的基本原则,其中个性化是典型化的出发点,只有个性化,才能是典型人物以自己的思想、性格面貌呈现出来。
自考文学概论(一)简答题大全含答案.
波德莱尔“交感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不知在哪)(1“交感说”本是一种神秘主义玄学,18世纪时由瑞典哲学家斯威斯登提出。
他认为无论是在人与人之间还是在人的各种感官之间,都存在着一种内在的、隐秘的、交相呼应的关系。
(2波德莱尔接受了这种观念,认为不同感官之间存在着交互感应,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之间存在着交互感应,诗人心灵和隐秘世界之间也存在着交互感应,诗人可以感受到这种神秘的交互感应。
对话语体有何特征?不知道在哪 (1对话语体用于戏剧文学,戏剧文学为舞台演出而作,通过人物的直接言说来向观众展示一切,这就决定了它必须采用对话语体。
(2对话语体的特征:第一、动作性。
对话本身就意味着内心或外部的动作,并推动剧情发展。
第二、性格化,人物性格主要是由对话来完成的。
第三、口语化。
舞台上的对话,要求深入浅出,朗朗上口。
一 1.1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是什么?作品、作家、世界、读者。
1.2广义的文化概念与符号论的文化概念有何异同?相同:都认为文化是与人的本质相联系的,一方面是人创造了文化,另一方面文化创造了人。
不同:符号论的文化概念把符号作为人的最重要标志。
符号论的文化概念认为文化就是指蕴蓄在人的灵魂深处的精神文化、观念文化而言的。
1.2简单叙述文学的文化意义。
## (1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 (2叩问人的生存意义; (3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4憧憬人类的未来; (5学习和丰富人们的语言。
1.3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 (1之所以说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这是因为除了社会生活这个源泉之外,再不可能有第二个源泉了。
古代的外国的文学作品,也只能供作家创作时借鉴和利用,但它只是“流”,不是“源”。
(2之所以说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这是因为文学作品中的一切因素都来自生活。
(3对于创作而言,作家对生活是否熟悉至关重要。
1.3简述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 (1文学源于社会生活。
自考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自考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篇一:全国2011 年10 月自学考试文学概论试题含答案】课程代码:0052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此观点出自中国古代的( d )9-473a .刘勰b .杜甫c .韩愈d .曹丕2.英加登所说的“未定点”是指(b)1-29 a .作家打算写的东西b .有待读者具体化的东西 c .作家没有写完的东西a .气韵b .韵律c .声调d .声音节奏4 .根据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的观点,与“陌生化”相对立的是(a )2-131 a .自动化c .习惯化b .麻木化d .习俗化d .读者未读懂的东西3 .朱光潜认为,既然是文章,无论古今中外,都离不开( d )2-109 5.人们通常说的“文学语言是指( c )2-101 a .文学中的语言 b .人物语言和叙述人语言c .加工过的、规范化了的书面语a .意境b .格调c .品位d .气度7.李白《月下独酌》中情感的表达属于(b )3-162a .情景并茂式c .景中含情式a .场景b .减缓c .概略d .省略9.较早明确提出言、象、意三层面说的人是(c )2-95a .孔子b .荀子c .王弼d .庄子1o .传统叙事作品主要采取的叙述视角是(c)4-207a .第一人称叙述b .第二人称叙述c .第三人称叙述d .视角变换叙述11.构成抒情作品的首要条件是(c )4-242a .丰厚的积累c .真实的情感b .合理的想象d .卓越的技巧b .情中见景式d .直接抒情式d .诗化的语言6 .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这里的“境界”大体是指( a )3-161 8 .文本时间长度小于故事时间长度的叙述是( c )4-20212 .真正对抒情作品产生巨大影响的艺术种类是(a )5-261a .音乐b .舞蹈c .绘画d .雕塑13 .抒情语体表现对情感的体验,多用于(d )6-310a .小说创作b .戏剧文学创作c .电影文学创作d .诗歌创作14. 《诗经》和《楚辞》风格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 d )6-344a .宗教风格上c .流派风格上a .孟子b .荀子c .韩愈d .杜甫16 .中国古代文论家把诗视为“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有效手段,他们强调的是(c)1-25a .文学创作的雅正风格b .文学创作的美刺手法c .文学创作的道德原则d .文学创作的审美原则17 .文学艺术活动的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经过艺术加工创造出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叫做( d )7-372a .艺术感觉b .艺术灵感c .艺术情感d .艺术想象18.在现代社会里,商品属性是文学的(d )8-402a .唯一属性b .基本属性c .根本属性d .部分属性19 .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欣赏和再创造的特殊审美活动是指( b )8-411a .文学创作b .文学接受c .文学传播d .文学生产20 .下列属于以艺术风格命名的文学流派是( d )9-501a .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c .元白诗派、韩孟诗派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1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2019年自考《文化概论》复习试题及答案【三篇】
2019年自考《文化概论》复习试题及答案【三篇】A.般若学B.涅盘学C.禅宗D.密宗2.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基础是( )A.血缘B.地缘C.亲亲D.同门3.中国古代专制时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是( )A.什伍里甲制度B.郡县制度C.户籍制度D.宗法制4.中国历第一部初具规模的封建法典为( )A.《刑书》B.《法经》C.《秦律》D.《汤刑》5.以物比德属于( )A.整体思维B.伦理思维C.辨证思维D.类比思维6.佛教的创始人是( )A.张道陵B.葛洪C.释迦牟尼D.孔子7.中国封建伦理规范的法则为( )A.三纲B.五常C.五伦D.十教8.在现代中国的56个民族中,除汉族外,有代表自己语言文字的民族有( )A.24个B.25个C.26个D.27个9.有历史记载的从事汉字规范的第一人是( )A.炎帝B.黄帝C.仓颉D.孔子10.历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领导的正字运动是秦代的( )A.《说文解字》B.书同文C.文字神赐D.圣人造字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二个至五个准确的答案,将所有准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6分)1.在商代,宗教崇拜的对象大体有( )A.佛B.上帝C.超自然神D.天地神祗E.祖先神2.察举是一种由下向上选拔官吏人才的制度,其中最的三科为( )A.孝廉B.茂才C.秀才D.贤良方正文学E.探花3.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 )A.嫡长子继承制B.宗族祭祀C.军事讨伐D.宗法体系E.家族血缘4.下列属于庶族平民礼俗的有( )A.三月三B.七月七C.春节D.清明E.端午5.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观点有( )A.天人合一B.天人感应C.天人交胜D.天人之分E.重天轻人6.中国戏曲的角色分为( )A.生B.旦C.净D.末E.丑7.唐代最盛行的舞蹈为( )A.健舞B.软舞C.字舞D.花舞E.马舞8.下列观点中,反映中国古代审美观点的是( )A.诗言志B.尚意追求C.中和之美D.尊崇自然E.乐以教化三、名词解释(每小题8分,共24分)1.《神灭论》2.本草之学3.中体西用论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大势。
2019年10月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试题及答案
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文学概论(一)试卷(课程代码0052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认为“绘画是对所见之物的描绘”的理论家是(C)A.德谟克利特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贺拉斯2.强调“艺术无功利”、“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观念是(B)A.实用说B.独立说C.表现说D.再现说3.认为诗有字面意义、譬喻意义、道德意义和奥秘意义的是(D)A.歌德B.席勒C.康德D.但丁4.在《文学的艺术作品》中提出了著名的四层面说的是(A)A.英加登B.索绪尔C.伊瑟尔D.韦勒克5.意境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它的源头可上溯至(B)A.《孟子》B.《庄子》C.《诗格》D.《诗式》6.某种类型化倾向的“扁平人物”又称为(C)A.原型人物B.典型人物C.单色人物D.圆整人物7.从近代叙事观念来看,最重要的叙事作品样式是(D)A.诗歌B.戏剧C.散文D.小说8.“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
”说这句话的是(B)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康德D.黑格尔9.故事中事件、情节发生和发展的动因是(A)A.人物B.语言C.动作D.声音10.胡应麟明确地指出,《水浒传》的艺术价值就在那些“游词余韵,神情寄寓处”,即叙述语言所表现出来的(D)A.科学性B.哲理性C.思想性D.艺术性11.首次对“审美的情感”做出阐释的是(B)A.苏珊·朗格B.克莱夫·贝尔C.歌德D.黑格尔12.“文已尽而意有余”,强调的是文学风格审美构成中的(D)A.气势B.氛围C.文采D.韵味13.清代诗人张问陶的诗句“诗中无我不如删,万卷堆床亦等闲”,强调的是文学风格的(A)A.独创性B.稳定性C.多样性D.模糊性14.对话语体主要用于(C)A.诗歌B.小说C.戏剧文学D.散文15.“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导语:在各个领域,我们经常接触到试题,借助试题可以更好地检查参考者的学习能力和其它能力。
什么样的试题才是好试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文学概论试题一、填空题(每空题1分,共20分)1、文学的特殊对象是以______________为中心的具有审美意义的社会生活整体。
2、文学作为语言艺术,最显著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
3、在1958年提出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相结合的创作思想,是对社会主义文学创作方法的理论概括。
4、艺术构思过程是形象思维的过程,一般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时期。
5、文学的审美教育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6、灵感是一切创造性劳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对灵感产生过程作了科学的概括。
7、情节是叙事文学作品内容的构成因素之一,其组成一般包括开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结局四个部分。
8、散文就其表现形式,可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9、意象作为诗歌艺术形象理论范畴的一个概念,意即______________,象指______________。
10、文学作为特殊的意识形态,是对社会生活______________的反映。
二、选择题(1―5题为单项选择,6―10题为双项选择;单项选择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双项选择选出两个正确答案,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1、在叙事文学作品的题材三要素中,最重要的是() : :A、素材 : :B、情节 : :C、人物 : :D、环境2、文学创作中,运用的主要思维方式是() : :A、抽象思维 : :B、创造思维 : :C、形象思维 : :D、情感思维3、提出“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典型化方法的作家是() : :A、曹雪芹 : :B、鲁迅 : :C、郭沫若 : :D、茅盾4、文学欣赏过程中,欣赏主体多种心理机能里最活跃的因素是() : :A、想象 : :B、思维 : :C、情感 : :D、理智5、根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的观点,文艺起源于() : :A、劳动 : :B、游戏 : :C、摹仿 : :D、宗教6、属于现代主义创作方法的是()() : :A、象征主义 : :B、田园诗歌 : :C、古典主义 : :D、荒诞派戏剧7、我国古代按照语言特点,将文学分为两类()() : :A、骈文 : :B、韵文 : :C、散文 : :D、传记8、现实主义的典型化,特别重视()() : :A、现象真实 : :B、细节真实 : :C、本质真实 : :D、情感真实9、文学的倾向性受制于作家的()() : :A、创作目的 : :B、审美理想 : :C、表现手法 : :D、语言运用10、诗歌按其内容性质来分有两类,即()() : :A、叙事诗 : :B、散文诗 : :C、戏剧诗 : :D、抒情诗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
全国⾼等教育⾃学考试⽂学概论(⼀)试题全国⾼等教育⾃学考试⽂学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529⼀、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个是符合题⽬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分。
1.在中国古代⽂论中,和“教化说”⼀起构成了中国古代⽂学重要观念的是( )A.“⽂以载道说”B.“寓教于乐说”C.“⾔志说”D.“娱乐说”2.英加登认为“形⽽上特质”只有某些⽂本才会具有,⽽这些⽂本指的是( )A.“恐怖的⽂学”B.“伟⼤的⽂学”C.“荒诞的⽂学”D.“经典的⽂学”3.“论画以形似,见于⼉童邻”指的是( )A.⽂学形象并不满⾜于对⽣活做简单的摹仿B.⽂学形象是重视形似的C.绘画形象要求与⼉童的⼼理状态相似D.对绘画和⽂学形象的要求是不⼀样的4.西⽅“典型”的⽂艺理论思想传⼊我国的时间是( )A.鸦⽚战争时期B.五四以后C.建国以后D.⽂⾰时期5.贺拉斯提出著名的“寓教于乐”说,其代表作是( )A.《诗学》B.《诗艺》C.《美育书简》D.《拉奥孔》6.对⽂学作品要能够做到“⼊乎其内”和“出乎其外”,只有这样才能体验到⽂学的美感。
⽽“出⼊说”的提倡者是( )A.鲁迅7.中国传统的风格理论起源于( )A.魏晋B.汉代C.隋唐D.秦代8.在创作过程中,居于核⼼位置的是( )A.润⾊与修改B.艺术传达C.材料储备D.艺术构思9.认为⽂学本⾝是⼀个不依赖任何外在事物⽽独⽴⾃⾜存在的感情与想象的世界,这种批评⽅法是( )A.接受美学批评B.形式主义批评C.结构主义批评D.社会批评10.“野蛮⼈的世界观就是给⼀切现象凭空加上⽆所不在的⼈格化的神灵的任性作⽤”,这种“万物有灵论”的观念出⾃( )A.泰勒《原始⽂化》B.弗雷泽《⾦枝》C.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D.维柯《新科学》11.⼩说起源于( )A.史诗B.宗教C.神话D.巫术12.中国对⽂艺理论的贡献是( )A.意象B.意境C.典型D.性格13.提出“熟悉的陌⽣⼈”的是( )A.⾬果B.别林斯基14.神话原型批评的集⼤成者是( )A.弗洛伊德B.荣格C.弗莱D.弗雷泽15.“韵味说”是意境的审美魅⼒所在,认为“有韵则⽣,⽆韵则死”的是( )A.王国维B.陆时雍C.王昌龄D.司空图16.⽂本时间长度⼩于故事时间长度的粗略叙述,被称为( )A.省略B.减缓C.停顿D.概略17.提出“有意味的形式”观念的是( )A.苏珊·朗格B.⽴普斯C.克莱夫·贝尔D.⿊格尔18.⼀个时代⽂学繁荣的重要标志是( )A.⽂学风格的独创性B.⽂学风格的稳定性C.⽂学风格的多样性D.⽂学风格的审美性19.模仿说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时候逐渐被取代,取代它的是( )A.现实主义思潮B.浪漫主义思潮C.现代主义思潮D.后现代主义思潮20.刘勰在《⽂⼼雕龙》中专门讨论了⽂学是如何随着时代的变化⽽变化的,该篇是( )A.时序B.神思D.体道⼆、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在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少有两个是符合题⽬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0月全国文学概论(一)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课程代码:0052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古代典籍《礼记·乐记》把艺术生产的流程表述为()A.物→心→乐B.心→物→乐C.物→乐→心D.乐→心→物2.审美的实现需要四个层面协同合作,第一个层面是()A.客观对象层B.主体心理层C.历史文化层D.心理时空层3.严格说来,文学作品是指()A.文学文本B.文学语言组织C.文学形象系统D.经读者解读的文学文本4.朱光潜认为文章的“第一件要事”是()A.情感体验B.声音节奏C.语词形式D.逻辑结构5.意大利诗人但丁认为诗有四种意义,它们是()A.字面意义、譬喻意义、道德意义、奥秘意义B.语音、修辞、语法、逻辑C.表层意义、深层意义、言内之意、言外之意D.审美意义、认识意义、教育意义、伦理意义6.清末诗人黄遵宪提出的主张是()A.“小说界革命”B.“不讲对仗”C.“平民文学”D.“我手写我口”7.高尔基认为,在诗篇和诗句中,占首要地位的因素是()A.人物B.情节C.性格D.形象8.文本时间长度大于故事时间长度的叙述是()A.概略B.场景C.减缓D.省略9.寓言《守株待兔》中的“守株者”是()A.圆型人物B.典型人物C.表意人物D.性格人物10.托尔期泰认为,艺术抒发情感是()A.表现情感B.宣泄情感C.传达情感D.投射情感11.以读者为中心的批评方法是指()1A.女权主义批评B.结构主义批评C.精神分析批评D.接受美学批评12.“我恐惧又希望,我燃烧又冰凉”,这种两面上自相矛盾的语句,一般称之为()A.意象B.隐喻C.典故D.悖论13.被朱自清先生称为中国古代诗歌“开山的纲领”的是()A.“感物”说B.“养气”说C.“诗言志”D.“诗缘情”14.文学的整个活动过程一般是指()A.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消费接受B.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流通收藏C.创作出版、复制生产与消费接受D.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购买占有15.一般说来,在整个文学活动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是()A.文学积累B.文学创作C.文学鉴赏D.文学批评16.在文学活动中,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含与意义的思维方式和心理能力,称为()A.艺术直觉B.艺术灵感C.艺术情感D.艺术想象17.口头传播是文学传播发展的()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四阶段18.艺术真实性包括()A.生活真实、艺术真实与细节真实B.现实真实、历史真实与情感真实C.历史真实、情感真实与细节真实D.生活真实、情感真实与历史真实19.自然主义文学思潮的哲学基础是()A.经验主义B.理性主义C.唯物主义D.实证主义20.自学提倡“三一律”的文学思潮是()A.现实主义B.自然主义C.现代主义D.古典主义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自考《文学概论》试题复习(一)
第一章文学观念
名词解释
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记者。
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以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与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
广义、狭义、符号学。
文学文化:揭示人的自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审美: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文学的认识性:以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
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是特殊的语言建构,是艺术手法,主张“陌生化”。
结构主义:由结构主义方法论所联系起来的文学思潮,功能层、行动层、叙述层。
新批评:文本主义,认为批评应着力于文本的字义、结构的分析。
西方现象学:以现象学哲学为基础,一方面否认审美对象的初始实在性和审美价值的最终理智判断;一方面强调感觉和知觉的直观性和审美经验在各价段的决定作用。
接受美学:建立某种“召唤结构”,有待读者响应,从而构成对话关系。
召唤结构:文学作品具有意义空白和含义不确定,召唤读者去填充和确定。
新乐府:以新乐府得名,关心民苦,揭露时弊,有现实主义倾向。
古文运动:以儒学为旗帜,以复古为口号,以文体改革为中心,以维护唐王朝为目的的散文革新运动。
韩愈,柳宗元
物感说:我国古代提出的一种心与物关系的学说。
心物交融说:刘勰,关于作家艺术构思与客观事物的论点。
表象:保留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映象。
全景小说:多层次,多线索,多主题,跨时空,竭力描写社会生活全景,百科全书。
移情说:感情外射,原本我的感情外射或融入到物的身上,使之亦有,我就是物,物就是我。
距离说:拉开功利距离的体验。
对已有的经验换一种角度重新审视。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王国维,与对共同生命着,为入;体验又要反刍,进行自审,为出;两者辨证统一。
简答题
一、什么是再现说?
1. 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和再现。
2. 体现朴素唯物主义精神和现实主义美学原则。
3. 忽视作家的主观能动性和艺术媒介的作用。
二、什么是表现说?
1. 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家的情感流露。
2. 文学是作家主观感受、体验的产物。
3. 主张以外部现实为对象。
4. 以不平凡的色彩描写平凡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