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辉辉:新课改中的成长与感悟
高中语文课改之成长感悟
高中语文课改之成长感悟作者:王淑萍来源:《黑河教育》2013年第07期新一轮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很幸运能与新课程“亲密接触”,与新课程改革同行。
近几年的新课程改革带给我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尝试、新的探索,使我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自由驰骋,感受课改带来的喜悦和希望。
一、改变教学理念新课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已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师生关系也已转变为新型的伙伴关系、朋友关系。
过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很远,而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的亲和力增强了,学生也由以前的怕教师转变为现在的敬教师。
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不再只考虑自己怎么教,还要考虑学生怎么学,考虑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走下三尺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和他们共同研究问题,一起探讨学习,彼此交流思想,互相取长补短。
这样,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又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本学期,听了几节同课题的课,其效果大不一样。
几位教师同上一节课,其中一位教师俨然只是知识的传播者,只灌输给学生文章讲的是什么,学生们像容器一样,根本没有心灵的体验,更没有彼此间的合作与探究。
所以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而另一位教师则像一个导演,学生在她的眼里像一个个火炬,教师不断地去点燃他们,引导他们体验和讨论,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机会。
一节课下来,学生讨论得热烈充分,问题探究得有深度、有广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高涨。
通过比较,听课教师才深深地感到,在课堂教学中摆正师生关系有多么重要。
作为教师,我们要蹲下去看学生,只有把自己放到与学生同等的位置上,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
我们要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他们的生活,知道他们喜欢看什么书、喜欢听什么音乐、喜欢谈论什么话题等等,努力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这样,我们就会发觉,原来我们的教育教学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协调一致的。
二、更新教学目标新课程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这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
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
郑和宝船 如何测速度? 如何测速度?
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 夏辉辉
人文情怀之魂
例一:生死之间 做一个“ 例一:生死之间——做一个“异端”到底 做一个 异端” 值得不值得? (李月霞老师案 值得不值得? 李月霞老师案
例)
明末清初著名“异端”思想家李贽批判孔 明末清初著名“异端” 孟学说、否定程朱理学、主张男女平等。 孟学说、否定程朱理学、主张男女平等。 他受尽折磨, 他受尽折磨,最后用剃刀割喉自刎于监狱 痛苦地挣扎了三天之后死去,时年75 中,痛苦地挣扎了三天之后死去,时年 岁。 你欣赏他吗?你会做一个异端吗? 你欣赏他吗?你会做一个异端吗? 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 夏辉辉
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 夏辉辉
历史因其充满人类的梦想、创造力、 历史因其充满人类的梦想、创造力、灵感 与激情而让人们始终着迷! 与激情而让人们始终着迷! 但历史课程同样令人着迷吗? 但历史课程同样令人着迷吗?我自己喜欢 这门课程吗?我的学生喜欢吗? 这门课程吗?我的学生喜欢吗? 如果我们找不到历史教育的灵魂, 如果我们找不到历史教育的灵魂,我们何 从喜欢,从何有用? 从喜欢,从何有用?
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 夏辉辉
历史是胜利者的谎言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女孩
历史信息折射时代的光彩
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 夏辉辉
例二:接近历史的真实——八路军的帽徽 例二:接近历史的真实——八路军的帽徽 ——
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 夏辉辉
例三:参透古人的智慧——郑和宝船 例三:参透古人的智慧——郑和宝船 ——
(周建定老师案例 周建定老师案例) 周建定老师案例
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 夏辉辉
例三:悖论 例三:悖论——感谢贩卖与为贩卖谢罪 感谢贩卖与为贩卖谢罪 黑人的后代:感谢当年对祖先的贩卖,要不, 黑人的后代:感谢当年对祖先的贩卖,要不, 我们还在非洲受苦。 我们还在非洲受苦。 白人的后代: 白人的后代:霍金斯的后代为祖先的贩奴行为 深感羞耻,来到冈比亚, 深感羞耻,来到冈比亚,模仿非洲奴隶被捕捉 后囚禁的方式在身上绑上铁链,跪在25000名 后囚禁的方式在身上绑上铁链,跪在 名 非洲人面前,为祖先谢罪,请求宽恕。 非洲人面前,为祖先谢罪,请求宽恕。 利益天平与道德标杆前面,人类如何自处? 利益天平与道德标杆前面,人类如何自处? 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 夏辉辉
谈我用新课程教学的感受
谈我用新课程教学的感受作者:韩克永夏广涛来源:《科技视界》2012年第22期新课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关系,课程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自然课程和社会课程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广泛融入到课堂,多媒体得到了充分利用,学生素质全面提升。
使用新课程我的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现就自己的感受浅谈如下:旧课程内容只重视传授知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只重视学科知识,以“应试教育”为目标。
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窄,很难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置“难、偏、繁、旧”;沿用了几十年,不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要求。
而新课程在注重学生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加强了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爱好与学生兴趣的结合;结构体现了均衡性,综合性,科学性,实践性的特点;注重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学生掌握知识,理解知识的主动权由学生自己来实现,课程成为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媒体,大部分内容倡导学生自主参与,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以及差异发展,鼓励创新训练。
在沿袭几十年的传统教材中,教与学被划分的很清楚。
教师只有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只有被动接受。
即教师负责教,学生只管学,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没有沟通与交流,只有要求与照办。
我的一位同事曾对学生说:“我的老师就是这样教的,我也只能这样教”。
若有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轻则判错,重则批评。
课程中心论根深蒂固,“教”为重“学”为附。
而新课程要求彻底打破教主导学的理念,将学生从教师的教中脱离出来,强调了教学是师生的互动过程,是交流,沟通,补充,提高的双向活动。
增加了共识,共享,共进,共同发展的意图。
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动态变化过程。
旧课程要求班级集体教学,教学目标一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测试标准统一。
教学进度、掌握知识一致。
2024新教材新课程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
2024新教材新课程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2024年,我参与了新教材、新课程和新高考培训的学习与体验。
在这段时间里,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一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
下面就是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新教材让学习更加有趣且贴近生活。
与以往相比,新教材注重知识的联系与实践,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索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上,老师通过引导我们进行实践活动,培养我们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新教材的内容也更加贴近生活,与时俱进,对于我们了解社会热点问题和科技发展带来了很大帮助。
通过与教材内容的深度结合,学习不再是枯燥的背诵,而是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意义。
其次,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知识的掌握,还要注重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课堂上,老师采用了讨论、实验、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式,让我们积极参与其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不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还能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新高考改革让学习更加科学和有效。
新高考改革着重考察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不仅进行了知识点的学习和复习,还进行了大量的实践训练和模拟考试。
这样的培训方式让我们更加熟悉考试内容和题型,提高了我们的应试能力。
同时,新高考改革还注重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了我们的综合能力。
通过学习多个学科的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新教材、新课程和新高考培训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和收获。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不仅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还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我坚信,这些能力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产生重要影响。
同时,新教材、新课程和新高考改革的推行也为我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新课改带给我的变化
新课改带给我的变化范县王楼镇王菜园小学三年级葛丽婷辅导老师:崔莉莉“学生讲课走上台,课堂有时在室外,学生课桌不论排,教室黑板有六块。
”这些现象以前你在学校看见过吗?经历过吗?你是不是觉得很新鲜?但我要告诉你,这就是我喜欢的课改生活。
新课改使我有了勇气和信心。
以前我是一个非常胆小的学生,上课从来不主动发言,回答问题都吓得直哆嗦,本来会也答不上来。
老师一再鼓励我:不要怕,大胆说。
老师越是鼓励我越害怕。
可是现在老师不再威严的站在讲台上,同学们都主动地自由发言,师生之间平等地讨论问题,课堂就像是在课下。
慢慢的我便有了勇气,我心里真是高兴极了。
是课改给我带来了勇气,是课改给我带来了自信,是课改给我带来了快乐。
新课改使我喜欢上了写作文。
你怕写作文吗?作文可是我以前最头痛的事,可现在我再也不怕作文了。
为什么呢?一篇文章大家写,你说好写不好写。
作文题布置下来,大家一起讨论一起商量。
你一言我一语,老师说这叫“集思广益”,不管怎么说,我们都积极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有时候争得面红耳赤,气氛非常热烈。
有时也有冷场的时候,那时大家都不知该怎么做了。
这时,老师就会加入进来和我们一起探究。
最后各个小组讨论的意见还要在班上交流。
这样一来,你想不会写都难。
总之,课改给我带来了喜悦,带来了自信,带来了成绩,给我带来了五彩缤纷的生活,给我带来了丰富多彩的世界。
也使我感到:学校是美丽的,老师是可亲的,学习是快乐的。
教师评语:新课改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习惯,还原了课堂本色,体现了教育的真谛。
她如一缕春风,对课堂催生出无限的生命与活力;如一场春雨,悄悄地洒向孩子的心田,滋润着孩子的心灵。
小作者伴随着这缕春风,沐浴着这场春雨,与课改一起茁壮成长,串串足迹隐藏着欣喜,点点行吟见证着成长。
从自我成长谈课改,从内心变化谈感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实属一篇成功之作。
浅谈三年来语文新课改的收获、困惑及措施
浅谈三年来语文新课改的收获、困惑及措施郑州市第103中学张红霞如火如荼的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三年了。
三年来,我们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深刻领会其精神,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与教材,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注重学法指导与学情研究。
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领导的的指导支持下,在老师们的积极配合下,我校的语文学科新课改进展顺利,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也带来许多启发和思考。
现将我们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收获和困惑加以总结汇报,希望能和各位老师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课改中我们的收获三年来,我们严格按照新课改的精神,以学生现有的水平为基础,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同时也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尽量使每一个学生掌握语文学科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识与方法,为进一步提升学习能力奠定基础,取得了一些成效,有了一些收获:学会了对课程资源的处理——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美国一位教育学家说:教育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老师首先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
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的仅仅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典型案例,他们只是语文课程体系中的一部分。
为了改变学生的的学习方式,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语文走向生活,我们的语文课堂立足于教科书和课堂,向书外和课外开放,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从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我们建立课前五分钟演讲制度,讲成语,评时事,论生活;分批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进行社会调查;点评网络流行语。
沟通校内外,以期唤醒学生的语文学习意识,自觉地学会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嘴去说,去读,用自己的手去写,用自己的心去感受。
从校园文化中学习语文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深远,是语文学习的又一课堂。
我们组织学生模仿《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节目为班级量化积分标兵撰写颁奖词,点评运动会开幕式各班入场词,编辑节日祝福短信,撰写募捐倡议书,举办趣味成语接龙比赛等等,以多姿多彩的形式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 新变化读书笔记
新课标学习体会周庄小学陈志会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程的实施,无疑是教育改革领域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给小学基础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带来勃勃生机。
回首与新课程改革同行的日子,收获颇多、感慨颇多。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初次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当我打开新的实验教材,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充盈了我的心间,与旧课程相比,新课程具有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
以前学过的种种理论,仿佛一下子都成了“纸上谈兵”,怎样教?就在我摸石头过河的时候,我接受了为乡做研讨课的任务。
这节课我上得不够成功,给大家留下了很多研讨的空间,也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教学实践中的种种表现使我意识到自已的教学观念还没有彻底地转变过来。
我仍在穿新鞋走老路,只有确立新的教学理念,代之以新的面貌,塑造新“我”,实现教师角色的根本转变,我才能找到打开学生的心门的钥匙。
苏霍姆林斯基曾有过一个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
我开始试着蹲下来了解学生的世界,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参与他们的学习、生活、参与他们的游戏,甚至说说家常。
我不再是一副高高在上的脸孔,不再是满口的听我说,我允许孩子们发表自已的意见,允许他们随时发现并指出我的不足,我成了孩子们的大朋友,成了他们的知心人。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再仅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不再是绝对的权威,教学不是强迫,不是命令,而是钻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去寻找激活好学上进的积极因素,创造种种环境条件,刺激学生产生求知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于是,在我的课堂上有了这样的局面:为了一道题的多个解法,大家争论得面红耳赤,为了一个故事的结局大家放飞想象,为了演好课本剧大家争先去找合作伙伴,我成了孩子们学习的合作者,和他们一起讨论,一起表演,一起体验发现与成功的乐趣。
新课标下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新课标下教师的成长与发展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传统的“教育者”转变为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指导者”。
在一系列的变革中,教师不仅应当调整自身的思考方式,还应当以全新的思维模式行动。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得教师们摆脱了大量的传统思想的约束。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师们不仅应当掌握并运用新方法,而且还应当和学生一起探索新知识,学会发现问题,进行有效的沟通。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必须实现巨大的变革,从枯燥的授课,到动态的讨论;从纸质的教学,到数字化的研究,从研究材料的翻阅,到调研的指导,等等。
教师必须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养,以便能够更好地融入新形势,做好现代化教育的承担者。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当具备多元化的知识,从理论知识到实践经验,从学科知识到教学经验,从思想品德到技能技巧,这些都是优秀教师必备的素质,这也是新课程标准要求的。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单一的普及式教学转变为多样化的培养式教学,从固定的教案转变为活泼的教学设计,从教师的口述转变为学生的实践研究,把学习的内容从知识传授变为价值观觉察、能力拓展以及创造性思维的锻炼。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必须调整自己的角色,从教师的管理者职责,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规划指导者和策划者,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潜能,培养全面发展的思维和行为习惯。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教师们不仅可以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理解课程的价值,而且也能够在学生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有效的个性化教育指导。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也要有更高的职业素养,加强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研究,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关注,增强个性化教育的责任感,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等。
总的来说,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和技能,并从传统的教师角色转变为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育指导者的角色,与学生一起探索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做到实事求是,贴近实际。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新课标新教材暑期全员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新课标新教材暑期全员培
训》学习心得体会
在《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新课标新教材暑期全员培训》中,我学到了很多有关教育的新观念和新方法。
首先,我意识到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的教育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全面发展。
另外,新的教育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
学生不再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要主动思考问题,分析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
新的教材设计了很多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和案例,鼓励学生进行思辨性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新的教育教材强调了学科之间的整合和跨学科学习。
传统的教育往往只强调各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而新的教育课程则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其他学科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
最后,新的教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
传统的教育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新的课程则要求学生能够主动探索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总体而言,参加《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新课标新教材暑期全员培训》收获颇丰。
这一培训不仅扩宽了我的教育视野,也提升了我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我将会将所学到的新观念和新方法运用到我的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学习环境。
2024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2024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作为一名普通高中教师,我有幸参加了2024年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学习了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新课程新教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在接下来的文字中,我将就此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新课程新教材的培训给我带来了强烈的教学动力。
在培训中,我研读了新教材,了解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和目标。
通过与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交流,我听到了他们对于新课程新教材的热情和期待。
这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新课程的前景和挑战,也激发了我教学的热情和动力。
其次,新课程新教材的培训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向新知识的大门。
在培训中,我不仅学习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和目标,还了解了新教材的编写思路和教学设计。
我通过系统的学习和深入的思考,对各学科的新课程和新教材有了全面的认识,获得了新的教学知识和资源。
这些新知识不仅拓宽了我的教学视野,也为我提升了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再次,新课程新教材的培训使我对教学方法和策略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在培训中,我学习了许多创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如任务型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
我了解了这些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原理和作用,并在培训中进行了一些实践。
通过实践,我发现这些教学方法和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我决心将这些教学方法和策略应用到我的教学实践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最后,新课程新教材的培训使我重新认识和思考了教育的本质和使命。
在培训中,我思考了教育的目标和价值,以及教师的角色和责任。
我意识到,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造力,教师的使命在于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我要成为一个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师,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我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的来说,2024年新课程新教材培训给我带来了强烈的教学动力,打开了一扇通向新知识的大门,为我探索教学方法和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考。
新课改收获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在新课改过程中的收获与体会。
首先,我要感谢我国教育部门推行新课改的伟大决策。
新课改旨在全面提高我国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教育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
在这个过程中,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一、转变教育观念新课改的实施,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观念的转变至关重要。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
而新课改强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种转变使我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意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优化教学方法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情境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我也意识到,教师应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索未知领域。
三、提升自身素质新课改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为了适应这一要求,我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此外,我还注重自身的人格修养,努力成为一名有爱心、有责任心、有担当的教师。
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升综合素质。
五、家校合作新课改强调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共同为学生制定合适的教育方案。
同时,我也鼓励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形成家校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新课改给我带来了许多收获。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祝愿新课改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果!谢谢大家!。
教师暑假新课改培训心得领会范文
本次暑假新课改培训,让我受益匪浅。
在接触了课改的理念、方法、案例等方面后,我对于自己的教学方法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以下几个方面,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和领会。
一、新课改是教育的一次深刻变革“课改”这个词在我听到之前也听过很多次,但是这一次的深度体验,让我真切地认识到了这次教育的历史性变革。
新课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变革,它将推出全新的课程方案,真正将能力培养放到首位,将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创新性思维,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21世纪综合型人才。
在新课改中,教师有着更多的自由度,在教材的选择、设计、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可以进行创新尝试,这使得教师的职业发展更具前景性和发展性。
二、学生需求作为教学起点在新课改中,学生需求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通过观察学生的兴趣、特长、水平等,教师可以更好地设计出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需求分析和课程设计变得更加重要。
我们需要思考的不仅仅是“教什么”,更是“怎么教”。
三、培养跨学科思维在新课程改革中,跨学科的思维能力也被赋予了极高的重要性。
课程设计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某一门学科的知识,更是要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从一个主题出发,涉及到多门学科的知识,让学生能够较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个主题。
四、品质评价反映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改革中,品质评价也成为了反映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
这种评价体系将学业成绩、学业表现、综合素质评价等多个方面结合在了一起,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表现。
在这个过程中,教学需要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中心,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五、技术运用助力教学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运用在新课改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例如,通过网络课堂、微课堂、智慧课堂等方式,让学生和教师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上变得更加多样化。
而对于教师而言,更多的应该是如何将技术运用融入到教学中,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这次新课程改革培训的学习,我深深感受到了这个时代的变化以及教育的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性。
三新改革教师心得体会范文
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幸参与了我国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深感教育事业的重大变革。
这次改革以“新课程、新教材、新评价”为核心,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三新改革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认识到,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我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例如,在教授《小石潭记》一课时,我带领学生走进山水之间,感受作者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2. 注重实践,提高能力。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我在教学中注重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如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新教材改革新教材改革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等。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识到,要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首先要熟悉教材,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
1. 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教材核心。
在备课过程中,我认真研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思路,把握教材的核心内容。
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2. 结合实际,灵活运用教材。
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材,使教材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同时,我还注重拓展教材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三、新评价改革新评价改革强调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为主,注重过程性评价。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识到,要适应新评价改革,首先要转变评价观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1. 关注学生个性,实施差异化评价。
在评价过程中,我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评价,使评价更具针对性。
2.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成长。
在教学中,我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变化,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学生改进不足。
总结暑期新课标教师培训的收获与成长
总结暑期新课标教师培训的收获与成长2023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新课标教师培训,学习了很多有益的知识和技能。
在受训期间,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什么是教育教学的现代化、科学化,同时也感受到了教师职业的重要性和责任感。
首先,我收获的最大的东西是教育的科学化。
在新课标下的教学中,越来越注重教育从经验、直觉、传统到科学化的转变。
其中,重视基础教育,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优势和效益。
学科教学标准的进一步完善,让老师能够向标准要求靠拢教学,让学生更加明确学科的发展和面向未来的前景。
同时,智能技术、网络平台和“双师课堂”等教育科技的一个个“利器”使教育变得更加扁平化、自由化、创新化,反映了未来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和理念。
第二个要说的是,我更加坚定了自己成为一名合格教师和卓越教育家的信念。
通过与其他优秀教育工作者互相交流和合作,我深刻感受到教育工作的使命和意义。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有自我意识的个体,需要有一位教师提供恰当的支持。
只有我们教师,才能够在孩子内心深处播下种子,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思维,让孩子们在未来的日子里敢于拥抱世界和挑战自我。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学生,还要树立身教的榜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
最后,我收获的另一个点是,教育教学的变革和创新是需要掌握科学方法来进行引导和实践的。
在课程标准、教材资源和智能化工具的辅助下,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既科学又具体的方法来改善我们的教学效果。
我们要尝试一些新方法、新思维,如倒置教学、翻转课堂、微课等,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调整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此外,我们还需要学会如何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和配合,加强师生、校家共育等教育专业性护理,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和教育资源。
总之,这次新课标教师培训让我感到无比充实和收获。
我认为,这次培训使我成长最多的地方是,在前沿教育发展中接触到新的思想、理念和方法,并意识到教师是时代的见证者,也是时代的创造者。
我要让自己的工作成为一个充满创新、充满想象力和充满实践意义的工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将内心的热情和勇气传递给每一个孩子,也将自己提升到一个更高的高度,成为更好的自己。
新课改培训感悟
新课改培训感悟通过三年的高中数学新课改培训,以及听蔡上鹤教授报告,使我对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认识逐渐加深,对新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评价理念等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使我对新课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一、新旧教材教学目的的区别以往的数学教学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讲授教科书为活动?.教师乐于钻研教材,认为处理好教材、教好教材是教学艺术,教学目标往往超越教学过程本身,脱离学生的现实.而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具有开放性、创造性、更加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更是知识的促进者、引导者;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复制者,更是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导”,就是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点燃其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家走的路,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二、新旧教材内容安排的区别新教材数学课程分必修和选修.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必修课程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的数学内容.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对未来发展的愿望进行选择.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数学教育.三、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的把握和定量的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来源于生活实际的,它在人类社会中,是无处不在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生活密不可分的,所以数学应该是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并且能够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新课程改革重视数学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孩子们感到数学有趣、有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也是数学课改的最大亮点.把数学教学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着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体尝到数学应用的价值.四、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计算机被广泛应用到人们的实际生活中,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利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有效性,促进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统一,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本人更深层地体会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深切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要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让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使书本上的知识,更是让他们学会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样才能为他们将来更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日常教学中,就要贯彻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更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4年教师暑假新课改培训心得领会范文
2024年教师暑假新课改培训心得领会范文首先,我认为新课改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而新课改则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这种教育理念更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更符合学生的成长需求。
其次,我认为新课改的实施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和不断探索。
新课改方案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和方法,但如何将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研究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
在实践中,我也深刻感受到了新课改带来的变化和挑战。
例如,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我让学生们自主选择探究主题,分组进行探究,并在课堂上展示成果。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比如如何控制课堂秩序、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探究等。
这些问题都需要我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解决。
最后,我认为新课改的实施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变化,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以适应新的教育形势和要求。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探索和总结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经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职业竞争力和影响力。
总之,通过这次暑假的新课改培训,我深刻认识到了新课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和责任。
我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和实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作文
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今天夏老师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我从夏老师透彻的分析教材中更加了解到新的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
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以:、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在准确把握教科书思想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辉辉:新课改中的成长与感悟——我在新课程改革中的成长与感悟广东省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夏辉辉(523128)从2004年秋季走来,我感受到了高中新课程改革对自己的巨大冲击。
在其中,我重新审视教材、重构课堂,反复体味着历史学科给自己带来的智慧,努力践行课改理念。
一、教材风景1、要树立新的教材观我这里的“教材”是指教科书。
传统的观点认为教材是学科知识体系的浓缩和再现,教材是学科知识的载体,这种教材观的实质是“教材即知识”。
而新课程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它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导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
因此它强调教材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话题”,而是通过“话题”这一中介进行交流,获得发展。
例如,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一目的内容,我们对四个版本的选材与谋篇进行比较可以感受课标与教材的距离:人教版和大象版:列举了从汉到元中央政治制度与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岳麓版:结合这一时期的政治人物、政治事件、政治制度的系列活动与变化,以“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和“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两条线索来展开,特别突出了发展中的阶段性特征。
人民版:把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作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最大特点。
阐述了法律制度、选官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和监察制度。
人教版和大象版列举了从汉到元中央政治制度与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两版教材都有着非常鲜明的思路,即从机构与官职的变化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两个版本都讲究完整性与条理性,结构严谨,大象版的这一特点尤为突出。
人教版和大象版对这一专题的解读着力于政治制度史,在列举的基础上画出了一条清晰的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专制皇权不断加强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岳麓版同样抓住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两条主线,落笔于政治人物、政治事件、政治制度的系列活动与变化,把这一时期的制度演变放到了中国古代政治领域中去。
教材内容以“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和“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两条线索来展开,一方面以典型历史事件的冲突与斗争中阐述制度的变化,例如七国之乱、安史之乱,这些冲突既是变化的原因,又是变化的结果;另一方以典型历史人物为核心,如汉武帝、宋太祖,阐述重大历史人物对制度演变的作用,制度变更则是斗争与冲突的结果。
人民版则不局囿于列举制度,也没有两条线索的清晰描述,而把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作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最大特点,围绕这一特点,阐述了法律制度、选官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和监察制度。
其法律制度主要以秦为例,选官制度从先秦谈起,而中央官制度的变化明清之前的历史只讲到了宋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以元明清的行省制为代表。
这些教材的编写给我们以启示,新课程中的教材是学生历史的依据,但不是唯一依据。
2、要用好新教材教材对于我们来说,曾经是圣旨,旧教材是教学大纲的直接演绎,是教学大纲的直接体现,所以在过去的教学中,只要研究好教材就可以基本完成、落实大纲的一切任务,更重要的是,可以很好地应付高考,这样的指导思想无疑是教学僵化的重要原因。
但在新课程体系下这样的观念需要改变了,华南师大黄牧航教授曾经谈到,我们所有的教学工作都应该以课程为中心,高考趋向考查内容强调的是历史课程知识而不是历史教材知识,广东高考试题2006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题和“周人饮食生活的状况”题都反映了这一趋势。
但是,面对一标多本下的新教材,我们该如何上课?以哪一本教材为主?抑或四个版本的教材一一比较对照?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从上文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既然专家和学者们都在创造性地演绎着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标准,那么一线教师还要墨守陈规地引导学生划那些被反复演绎过的教材吗?正如钟启泉教授所云:“课程标准为教材编写和教师教学留下了一定的创造空间,因此它对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学业评价的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启发性的,这也正是它的优点。
”所以,新课标不只是给教材编写者留下了解读与创作的空间,更给一线教师和广大学生留下了因材施教、为我所用的空间。
例如,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学习中,各大版本都有不同取材,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实际对材料有所取舍,否则阅遍四大版本,将无所适从,造成飞花乱眼的局面。
我做了如下设计:课题:一个官职的变化——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材:第3课《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共同阐述了从汉到元到明清,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主要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并且体现了其发展的阶段性,即宋代以前以中央与地方斗争为主,宋代以后,君权与相权斗争突现。
理解与分析:(1)教材的继承性:中枢决策机构的演变,中央官职的演变,专制皇权的强化,与以前的高三复习在内容上是一致的。
(2)教材的新特点:第一,集中以宰相地位的变化为线索,便于学生理解,符合认知特点,具有强烈的新课程气息;第二,专制皇权的强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包括对国家发展、还包括社会结构、人们的心理,民主意识等方面的因素。
难点:如何理清线索;枯燥的官职史如何变得生动;对其影响的讨论如何深化。
设计思路:《一个官职的变化——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探索从秦到清的宰相制度的演变,通过学生动手绘制图表、课堂讨论等方法,运用生动的历史人物故事、文学作品形象,以宰相这个职位人数多少、权力大小、地位高低、产生途径及废除来说明皇权的不断加强,并进一步探索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通过学习对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演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曾经有的政治文明,了解我国先人的政治上之精明。
3、学会驾驭新教材面临新课程改革挑战最大的是一线教师,旧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理念和习惯在新课程改革面前显得潺弱无力。
过去,老教师对新教师说的第一番话里,最常有的就是:“通过一轮教学把教材滚熟,以后就轻松了。
”只要把教材吃透就可以无忧地端好历史教师这碗饭的时代随着新课改的来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也结束了教师这一行业甚至上十年不更新业务知识的局面。
面对新课标与多版新教材,只有打下深厚的史学学术功底和历史教育功底才能做一个新时代合格的历史教师,例如笔者在备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内容中,翻阅了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侯外庐的《中国思想通史》、钱穆的《中国思想通俗讲话》,以及其他大量的文字材料,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为自己深入浅出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读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大量专业书籍的阅读会使教师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底气。
只有这样才能吃透课标、领悟不同版本教材的差异,才能面对各种教材的不同说法而不慌张忙乱,才能真正地从飞花乱眼做到从容应对,感受到新课改所带来的异彩纷呈。
4、学会教材的比较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注意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和不同学科教材的联系。
其实,各版本的教材都体现了编写专家的思想,也反映了历史的多姿多彩,在个性中寻找共性,在共性中发现特点,有助于全面理解课标精神。
比例,必修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目,各版教材表述各不相同,人教版第1课为《“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岳麓版第1课为《孔子与老子》,第2课为《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通过这一比较我们可以看到,岳麓版注重了时序,春秋时期只是百家争鸣的发端,并没有形成真正的百家争鸣;道家思想实际上对儒家思想的发展与完善有着重要的影响;第2课对诸子百家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又如,我们把新课标政治教材与历史教材进行比较,也会发现其中的区别点与联系点,在教学中可以互相渗透。
比如,高中新课标政治教材必修一《经济生活》包括“神奇的货币”、“投资与创业”、“收入与分配”,包含“怎样花钱”、“如何挣钱”、“如何管钱”等基础经济常识;而历史教材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而包含了货币的产生、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对外扩张、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对中国的冲击,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等,这些内容包含了“人为什么要这样花钱”、“花钱与挣钱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国家怎样管钱?”等宏观经济常识。
这样的比较有利学生从微观到宏观、从小到大理解“经济”这一抽象而又无处不在的概念。
分享:1、你认为新旧教材有何不同?2、面对专题史教材编写方式,我们该如何应对?二、课堂岁月1、努力把握三维目标关于三维目标,华东师大聂幼犁教授曾这样描述:“知识与技能”是教学最基础的、直接的认知生成目标。
有新的思想,就是建构主义的知识与技能的生成,特别强调了学生已有的经验。
“过程与方法”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新提法,强调了能力的核心是“方法”,就历史学科来说,是思想方法,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目标。
另外,强调了必须有一种经历与经验,才能够使学生真正习得这种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大进步,如果说,前两个目标还是“工具主义”的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强调“育人”,是认知的人格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