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当前高考语文试题命题存在的问题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命题的问题及改革趋势-高中语文论文-语文论文-教师论文

高考语文命题的问题及改革趋势-高中语文论文-语文论文-教师论文

高考语文命题的问题及改革趋势-高中语文论文-语文论文-教师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高考语文论文精心挑选范文10篇之第五篇:高考语文命题的问题及改革趋势摘要:在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改革背景下, 高考语文命题将从能力立意转向素养立意, 从而助推语文教学改革。

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引导教学是高考评价体系的核心立场, 也是高考语文命题的价值取向。

当前高考语文命题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制约着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素养立意的高考语文命题将依据学业质量标准, 推进试题创新, 力求有效测评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对语文教学改革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素养立意; 高考语文命题; 价值取向; 变革趋势;高考作为高利害型的考试,对学科教学来说,具有强大的指挥棒效应。

在日益强调核心素养教育的背景下,如何让课程理念得以真正落地?如何推动语文教学真正以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根本目标?高考语文命题改革将成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助推器。

本文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对核心素养背景下高考语文命题的变革与发展加以探讨。

一、高考语文命题的价值取向考试中心提出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其核心立场是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引导教学,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

高考评价体系的核心立场即是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各学科高考命题的价值追求。

在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改革背景下,高考语文命题的价值取向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落实立德树人要求,凸显语文学科育人价值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

考试评价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的教学目标、内容及教学方式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自然要承担起立德树人的教育职责。

同时,高考作为高校选拔人才的考试,必然体现国家意志,实施教化。

高考通过规定考试科目、制定考试标准甚至直接参与试题编制等方式,将理论、思想意志以及符合社会主流的价值观融汇到中小学教育之中,从而实现教化。

审视当前高考语文试题命题存在的问题

审视当前高考语文试题命题存在的问题
资 教 通 鉴
审视 当前高考语文试题命题存在 的问题
O周 小蓬 马 富利 张 斌 李 婕
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推进 ,高
考试题现在 已实行各省 自主命题 的 方式 ,到 目前 为止 ,全 国实行 高考 自主命题 的省市 达 l 6个 。这种做
法 与教 材实行 “ 一纲 多本 ”的指导
以2 0 1 3年普通 高等 学校 招生 全 国统一考试 ( 广东卷 )为例 。试
题。 ( 1 0分 )
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
文本选答 :语用题 .最后一篇大作
师道
文 ,等等 。时间设 置为 1 5 0分钟 。
在 1 5 0分钟 内完成题量如此大 的试 题是否合理?是不是考察内容越多 , 越能考察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 1 )将下列句子翻译 为现代 汉 语。 ( 7 分)
紧张了。
便 十分不足 。 长沙市一 中和长沙市雅礼 中学 有5 名经验丰富 的老师 ,为高考五
科各写 了・篇指导复 习的文章 。其
( 解释词句 、选择对古文内容表述正 确的语句 、翻译 、断句 ) 、古诗词思
想感情和表现手法 ,补全名篇名句 ;
以第 二 大 题 中 的第 9小 题 为 例 :根据具体要求 分别 完成下列各
试教育方式涌现 .让教学不重视对 学生思维 的训练 .而把更多的精力 放在对答题方法 的掌握上。
2 . 考 题 量 过 多 . 不 利 于 学 生
现 ,而且命 题 的质量也 难 以保 证 。 笔者根据对 相关 资料 的研究 。从 高
考题量 与时间设 置 、病句题两 方面
钟。假设 除去作文所需 的 5 0分钟 , 其 余 5道 大 题 的 答 题 时 间 约 为 8 6 . 8 8分 钟 。那 么每 道大题 的时 间

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

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

( 一) 命题 形 式从命题 作 文到话 题作 文的 多元化
转 变
作者简介 : 陈巧 云 , 女, 福 建 南 平人 , 北京 市广 渠 门 中学 语 文教 师 , 主 要 研 究 方 向为 中学语 文教 学及 作 文 命 题 ( 北京 1 0 0 0 6 2 )

1 O ・
2 0 1 3 年 第 3 期教商 够
多 专家 和 学者 都投 入 巨大 的热情 , 对其 进 行孜 孜 不
倦 的探 索 。

命 题 作 文 作 为 最 为 传 统 的作 文 命 题 方 式 , 从
1 9 7 8 年 的 高考 作 文 “ 缩写 ‘ 速 度 问题 是 一 个 重 要 问

高 考语文 作文命 题 改革取 得 的成 就
题” ’ 到1 9 8 2 年 的高 考作 文“ 先 天下 之忧而 忧 , 后 天下 之 乐 而乐 ” 中, 都 可 以得 到体 现 。这一 时期 的高考 作
文 以直接 命题 的形式 , 让 考 生 能够 简 单 明 了命题 者 的意 图 , 发挥 其写作 水平 , 但是 这样 的作 文命题 形 式
切 实提 高 高考 语 文作文命 题 的质量 。
关键 词 : 高考 ; 作文命 题 ; 质量 ; 改进措 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作文 , 作 为高考 中单 题分值 最 高的试 题 , 是 人们
关 注 的焦点 。它对 学生 的高考 成败 具有无 法 比拟 的
恢 复 高考 3 0 多年 以来 , 如果 以1 0 年 为一 个 分界
1 9 8 2 年“ 先 天下 之忧 而忧 , 后天下 之 乐而 乐 ” 、 1 9 8 7 年 “ 理论 对 实 践 的指 导 意义 ” 等, 都 明显地 反 映 出了 当

高考语文作文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高考语文作文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从高考作文命题看高考作文存在的问题学科语文2007级周钰恢复高考30年来,高考作文以其一脉相承的关注社会热点、强调哲理思辨、重视思想导向受到广大高中教师和教育专家的肯定。

30年来,高考作文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在新一轮高中语文课程改革背景下,总结高考作文命题特点,把握其发展规律,反思其存在的问题,对作文教学评价及作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高考作文存在的明显问题主要表现在下面几点。

一、内容方面限制过多。

历年的高考作文大都价值取向问题,有较强的政治色彩、道德色彩。

如2001年的“诚信”和2002年的“心灵的选择”,主题和立意限制性太强,让学生别无选择。

2003年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2005年的“忘记与铭记”等,自主立意的余地也非常有限。

从这一层面看,多维是假象,单一是实质。

还有相当多的道德的东西在难着考生,相当多的学生不敢换角度去写。

我们的高考还没有给考生一个真正开放的空间。

高考作文命题过分地限定了学生选择言说内容的权力,使学生失去了写作自由。

二、语言表达重视不够。

在一定程度上说,写作就是语言的艺术。

高考作文对语言表达重视不够,过分强调发展等级,容易导致考生为得高分而追求形式,忽视内容需要,忽视基本表达。

一些考生基础的语言表达不过关,滥用修辞,语体不合,语句不通,表达不畅,词不达意,书写不规范,逻辑不严密;一些考生为了文采,刻意地用排比、类比开头,用排比段举例,拼凑一些华丽的语句;一些考生为了个性,不惜钟情网络用语、文言古语。

总之,高考作文语言表述方面存在的弊病不可忽视。

三、写作文体收放失度。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更多地提倡文体自选,在形式上给了考生更宽广自由的写作空间,有利于考生写作才情和个性魅力的充分展示。

因此,近年来高考作文呈现出了考场作文少有的文体繁荣景象。

但这却让不少考生误以为,越是另类的文体越能体现出创新的色彩,也就越容易得到高分。

于是不考虑表达需要和自身实际,动起笔来常常避熟就生。

新高考语文学生考试常见失误及应对方法

新高考语文学生考试常见失误及应对方法

新高考语文学生考试常见失误及应对方法
1. 题目理解错误:学生在考试时可能会对题目理解不准确导致答案错误。

应对方法是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尤其是注意关键词和限定条件,在思考答案之前先确认自己对题目的理解是否正确。

2. 答题思路混乱:有些学生在考试中可能会想到一些答案,但在写作过程中思路混乱,导致表达不清晰。

应对方法是在答题前先构思好论述的逻辑结构,确保思路清晰,包含开头、中间段落和结尾等部分。

3. 准备不充分:有些学生可能没有事先进行充分的备考准备,导致考试时遇到不熟悉的题目而产生困惑。

应对方法是提前了解考试范围和重点,多做试题进行练习,加强对知识点的掌握。

4. 时间管理不当:有些学生在考试中可能会因为时间不够而赶不及完成答题或答题仓促而导致答案粗糙。

应对方法是提前规划好答题时间,合理分配时间给每个题目,在答题时把握好时间节奏,避免时间紧迫压力过大。

5. 粗心大意:有些学生在考试中可能对一些细节或规则轻视,导致错失分数。

应对方法是在考试前仔细阅读考试规则和要求,注意细节,如标点符号、字数限制等,并在答题完成后仔细检查答案,避免低级错误。

总之,对于新高考语文学生来说,遇到失误是正常的,关键是要有正确的应对方法。

学生应该在备考准备中注重理解题目,
构建清晰的答题思路,充分准备并合理规划时间,以及提高自己在考试中的注意力和细心程度,尽可能避免失误的发生。

(新)高考语文命题的问题与对策

(新)高考语文命题的问题与对策

高考语文命题的问题与对策-中学语文论文高考语文命题的问题与对策陈相元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高考制度改革也正处在顶层调研和设计之中,开展高考语文命题研究,剖析问题,寻找对策,对于提高高考语文命题的科学性、公平性和普适性,促进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稳步、健康和持续发展,无疑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高考语文命题问题1.缺失听力考查,不符合母语教育规律汉语是我们汉民族先人创造的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民族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语。

作为母语教育,语文教育应该承担起传承中华文化传统,培养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力和自豪感的责任。

具体说来,语文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汉语的听、说、读、写能力,这是世界上任何母语教育都必须遵循的教育规律。

中国人学习英语、日语等也都遵循了这一规律,并且在考试中也专门设置听力考查这一主要内容。

再来看看我们中华民族人民学习母语的现状,从小学、中学到大学,虽然我们也曾学过汉语拼音,学习过普通话,但没有哪一个学段,无论是小学和中学的语文学科也好,还是大学语文或中文系也罢,都忽视了对自己母语教育的听力考查,似乎我们中华民族学习本民族语言可以超越母语教育的一般规律,似乎可以只重视读、写能力而忽视听、说能力的考查,似乎我们从娘胎里一出来就已经具备了汉语的听、说能力了,无怪乎我们学了几十年的汉语,还不如只学了几年汉语的外国人普通话标准,这不能不说与我们的汉语考查缺失听力有关,这是一个不能不引起我们中华民族全体人民高度警觉的问题,不仅仅是高考语文命题的问题,也更是需要我们语文教育人认真思考且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2.设置阅读选考,有损科学性和公平性高考是我国最权威的国考之一,关乎青少年一代的人生命运,系于千家万户的拳拳之心,其试卷应尽可能地体现科学性、公平性和选拔性。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发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设置了必修和选修内容,随着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出现,高考语文命题也随之出现了选考内容。

对国家高考语文命题的几点思考与建议(陈继英)

对国家高考语文命题的几点思考与建议(陈继英)

对国家高考语文命题的几点思考与建议——我国的高考命题又要开始紧锣密鼓进行了,截至今年,我国的统一高考命题和各省市的自主命题加在一起,已有三十几年了,其中有过不少的变化和改革,但是全国和多数省市近十几年形成的命题格局,却变化不大。

我国的高考命题到了需要改革的时候了(其中不止语文一科)。

作为影响中国教育和全社会的大考,其指挥棒作用应如何发挥?命题是最关键之所在。

语文命题应该考什么?应该怎样考?这三十几年高考命题和考纲,已经昭示得十分明确了。

然而,这样的命题,有许多“非语文”的东西,有许多不能考出语文能力的东西,有许多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东西,难道还有必要坚持吗?目前,由高考命题的副作用而导致的我国教育的畸形态势不能不引起命题专家与考纲制定者的注意。

著名学者周国平对我国的考试和教育曾忧心忡忡地说:“今天的教育已经多么严重地违背了常识。

一种教育倘若完全不把人性放在眼里,只把应试和谋生树为目标,使受教育者的头脑中充满死记硬背的知识,心中充满谋生的焦虑,对于人之为人的精神性的幸福越来越陌生,距离人性意义上的优秀越来越遥远,我们的确有权问一下:这还是教育吗?”本文对近几年高考语文试题与语文教学实际存在的一些不和谐之处,作了一些思考,很不成熟,只是表达一下语文教师的拳拳之心,诚请考纲制定专家和命题专家听听一线教师的心声,亦请各位网友多多指教,并留下您的宝贵意见。

高考命题的依据理应兼顾考试大纲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考纲”重在规定本年度高考考什么、怎么考,而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目标则是面向全体学生,它与择优选拔部分考生的高考目标虽有不同,但由于目前招生数量及比例的加大,考题更应面向全体高中学生。

高考尽管是高校的招生考试,但它不能脱离中学语文教学实际,应与提升中学生语文素养和谐统一,应起到引领中学教学的良好作用。

以下是我们的一些思考和建议,请专家和博友指正。

1.试卷的整体难度应该降低,试题数量应该减少,要保证学生做题有较充足的时间。

高考语文试题命制情境化的缺失与弥补

高考语文试题命制情境化的缺失与弥补

“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在新课标新高考的指引下,高考语文情境化测评必将成为广大语文学科专业工作者重要的研究内容和语文高考命题的重要范式。

然而遗憾的是国内目前对于情境化命题理论研究还很不充分,其在语文高考命题中的应用也亟待强化。

高考语文试题命制情境化的缺失现状测评素材主要以学科语言来呈现,缺少情境意识2016年10月14日温儒敏教授在教育部考试中心“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也是必要的。

这将促进语文教学更加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

”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与把握,是实现理解古代传统文化和传承古代优秀文化成果的必备条件和前提,在高考考试大纲中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做出明确规定,必然让古代文化常识走进全国卷命题教师的视域。

然而目前全国卷古代文化常识的测评题型是缺乏情境意识的典型范例,题干和设问完全以学科语言进行符号化呈现,这种考查形式完全剥离了应用情境。

例1.2018年全国Ⅰ卷命题: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示例中的名词术语解说,由学科概念和术语进行表述,这样的命题只是让学生知道这些文化常识,知道这些古典称谓概念的含义,属于生硬记忆,缺乏立足生活世界的现实价值。

这样的测试由于无法考查被测试者对于繁杂生活世界进行识别与辨析的能力,往往造成考生感受体验、联想关联等思维过程的缺失,学生所获的认知是无法代入现实情境中的,容易导致学生能力发展呈现单一化的趋势。

对核心素养下高考语文命题的反思与展望

对核心素养下高考语文命题的反思与展望

对核心素养下高考语文命题的反思与展望我们来谈一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素养,包括文化素养、思维素养、学习素养、创新素养、信息素养等多个方面。

这些素养既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在未来社会生活中必备的能力。

高考语文命题应该是围绕着培养和考核学生的核心素养展开的。

当前高考语文命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一些试题偏重书面文字的理解和分析,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虽然文学经典的阅读和理解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但学生更需要在日常语言运用中锻炼和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

命题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高考语文命题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创新素养。

语文学科不仅仅是文学素养的培养,更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当前的高考语文命题多以传统文学作品为主,鲜有涉及当代文学和时事热点的题目,这就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的发散。

命题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开拓思维,发挥创造力。

高考语文命题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

语文学科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语文知识、文学鉴赏、写作表达等多个方面。

而当前的高考命题多以考查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为主,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

诚然,知识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学会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命题应该更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能够通过多种形式的题目来考查学生的各项素养。

既然对当前高考语文命题存在一些问题,那接下来我们来展望一下未来高考语文命题的方向。

高考语文命题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现代社会,语文的作用不仅仅是传统的文学鉴赏和作文表达,更多的是在实际生活中的语言运用。

命题应该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全面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

高考语文命题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素养和批判思维。

语文学科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学科,需要不断关注当代文学和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并进行批判性思考。

高考语文存在的问题与解决之方

高考语文存在的问题与解决之方

《教育家》:参加高考语文阅卷30年,您曾表示:“高考作文是问题最多的。

”高考作文有哪些比较集中、突出且顽固的问题?这些问题背后的根源是什么?漆永祥:首先我们要弄清楚的是:高考作文考什么?什么样的作文才算好作文?对此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认识,才能评估与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高考作文首要考查的是中学生对字、词、句的准确把握能力,写字正确、用词恰当、句意完整,是最起码的要求。

其次是能否写出适当的段落,且段落分明、次序清楚、前后照应、有一定的层次性。

再次是符合题意,简单地说就是不跑题,能够围绕题目或材料,结合所学所思,有的放矢、叙述得宜、议论得理,写出一篇较好的作文。

再往上追求,就是我反复强调的,高考作文要说真话、说实话、说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活力、写出自我、写出生活、写出当下、写出青春、写出当代中学生的精神面貌。

如果以上说法成立,那么我们也就明白了高考作文的问题所在,根据多年的阅卷经验和与中学生的接触,我可以下一个大致的判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考生,作文字、词、句表达不准确,错别字多、词不达意、语句拖沓;有一半的考生,段落既不分明,更无前后次序,所写几段,要么是车轱辘话,要么内容雷同,了无新意;有五分之一的考生,能够审题准确,叙述得体,议论得当;至于敢说真话、肯说实话的考生,万里难挑其一,这才是高考作文最大的问题和我们作文教学最大的失败。

若要追根问底,我认为原因可归结为四点:其一,中学语文教学不重视字、词、句的基础和阅读的基础,考生难以用恰当的语言将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其二,平常练习中过度规范化、模式化,抑制和扼杀了考生的写作热情与积极性,死板僵硬,毫无生趣;其三,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不可能不影响到中学生,说虚编谎的风气直接体现在一些考生的作文中;其四,作文命题的同质化或趋同性,是导致高考作文千篇一律的重要推手。

《教育家》:2022年是“双减”政策实施后的首次高考,语文试题释放出了什么样的改革信号?新高考模式下,您认为语文高考内容改革应在何处发力?漆永祥:实际上高考语文试题一直在不断改革和调整,并不会因诸如“双减”这样的政策而波动或变化,只不过高考命题需要保持一定的持久力和稳定性,不能大起大落,所以一般看不出究竟有多少变化。

高考阅卷老师分析考生答卷存在问题及其建议

高考阅卷老师分析考生答卷存在问题及其建议

高考阅卷老师分析考生答卷存在问题及其建议一、考生答卷存在问题1.审题能力差。

很多同学审题不仔细,题意不清,理解不到位,答非所问,盲目下笔,导致答案偏离要点。

说明:第一;平时学生做题缺乏审题的习惯,重视不足;第二;缺乏解答综合题的一些基本技巧方法,如怎样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怎样寻找答题途径,是依托材料还是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等,考生在以上这些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材料信息的提取和处理能力严重不足。

这也是目前高考考查的主要能力之一,就连选择题也多数是各种形式的材料分析题。

主要表现在:一是不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根本不看材料,乱写一堆,几乎没有贴近材料的得分点。

二是找不准或找不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特别是图表材料试题;三是对有效信息缺乏理解概括归纳。

不能把材料提供的信息和课本学习相结合,脱离材料,一味只依照课本知识,盲目的答题,则会离题甚远;而一味只依照材料信息,会使答案空洞无力,得分点不全而丢分。

3、基础知识不扎实,或者过于死板,而高考越是基础的内容就越有区分度;知识迁移能力差。

表现在依据得到的一点信息胡编乱造;或者仅仅是照搬课本上的知识或者复习资料上的答案,生搬硬套,不加分析。

4、思路不够开阔,没有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理解问题,没有真正理解答案所规定的“只要言之有理,均可斟情给分”这句话。

答题时思路过于狭窄,只是局限于用课本上的原话,而不会灵活地运用所学过的知识。

高考阅卷教师都是从总体上把握参考答案而不是孤立地去看有没有某一要点,只要综合起来看有符合题意的语言就给分,绝不泯灭考生的创新思维。

5、行文答卷仍缺乏答题技巧。

一是答案的组织缺乏层次性,问题的答案要点让人分辨不清;二是无谓的文字重复,如“我同意新政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的观点”,而不会简答为“同意第一种观点”。

这些文字是没有必要重复的,既浪费了时间,又挤占了试卷的答题空间;三是书写欠规范,答案显得杂乱无章,卷面拥挤,欠整洁,影响了评分效果。

语文阅卷中发展的问题及建议

语文阅卷中发展的问题及建议

语文阅卷中发展的问题及建议
语文阅卷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评分标准不够明确、主观性较强、评分不公平等方面。

首先,评分标准不够明确是一个普遍存在
的问题。

有些评分标准过于宽泛,导致不同的阅卷老师可能会有不
同的理解,进而影响了评分的公平性。

其次,由于语文作文评分具
有一定的主观性,不同的阅卷老师可能会受到个人喜好和主观情绪
的影响,导致评分不够客观公正。

另外,有些阅卷老师可能存在主
观臆断,对学生的作文内容和表达方式产生偏见,影响了评分的客
观性。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可以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制定更加明
确的评分标准,明确各个档次的评分要求,避免评分标准过于宽泛。

其次,对阅卷老师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评分水平和客观性,减少主观臆断对评分的影响。

此外,可以采用双盲评分的方式,即
对学生的姓名和身份进行匿名处理,以减少可能存在的个人偏见。

另外,可以建立评审团队,对重要的作文进行复核,确保评分的公
平性和客观性。

除此之外,还可以借鉴国外的语文阅卷经验,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建立自动评分系统,通过对大量作文数据的学习和分析,实现
对作文的客观评分。

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不拘泥于传统的语文作文形式,让学生有更多的表达空间,减少评分的主观性。

总的来说,通过明确评分标准、加强阅卷老师培训、采用双盲评分方式、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等多种手段,可以逐步解决语文阅卷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评分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新)高考语文命题的问题与对策

(新)高考语文命题的问题与对策

高考语文命题的问题与对策-中学语文论文高考语文命题的问题与对策陈相元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高考制度改革也正处在顶层调研和设计之中,开展高考语文命题研究,剖析问题,寻找对策,对于提高高考语文命题的科学性、公平性和普适性,促进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稳步、健康和持续发展,无疑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高考语文命题问题1.缺失听力考查,不符合母语教育规律汉语是我们汉民族先人创造的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民族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语。

作为母语教育,语文教育应该承担起传承中华文化传统,培养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力和自豪感的责任。

具体说来,语文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汉语的听、说、读、写能力,这是世界上任何母语教育都必须遵循的教育规律。

中国人学习英语、日语等也都遵循了这一规律,并且在考试中也专门设置听力考查这一主要内容。

再来看看我们中华民族人民学习母语的现状,从小学、中学到大学,虽然我们也曾学过汉语拼音,学习过普通话,但没有哪一个学段,无论是小学和中学的语文学科也好,还是大学语文或中文系也罢,都忽视了对自己母语教育的听力考查,似乎我们中华民族学习本民族语言可以超越母语教育的一般规律,似乎可以只重视读、写能力而忽视听、说能力的考查,似乎我们从娘胎里一出来就已经具备了汉语的听、说能力了,无怪乎我们学了几十年的汉语,还不如只学了几年汉语的外国人普通话标准,这不能不说与我们的汉语考查缺失听力有关,这是一个不能不引起我们中华民族全体人民高度警觉的问题,不仅仅是高考语文命题的问题,也更是需要我们语文教育人认真思考且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2.设置阅读选考,有损科学性和公平性高考是我国最权威的国考之一,关乎青少年一代的人生命运,系于千家万户的拳拳之心,其试卷应尽可能地体现科学性、公平性和选拔性。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发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设置了必修和选修内容,随着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出现,高考语文命题也随之出现了选考内容。

透视高考作文及现代文阅读命题存在的问题

透视高考作文及现代文阅读命题存在的问题

透视高考作文及现代文阅读命题存在的问题作者:周小蓬李书婷余美因吴晓琼来源:《师道》2014年第06期高考是我国当前选拔人才的最主要途径,高考语文命题直接影响人才选拔的质量和学校语文教学。

本文通过量化和质性研究,提出了高考语文试题中,作文题目玄虚、现代文阅读测试能力点重复的问题及调整建议,以期引发对改革语文高考试题的重视。

一、高考作文命题存在问题研究(一)研究对象每年的高考作文都会成为社会的热点,其占分之重可以作为语文教学的风向标,而高考作文命题又是作文教与学的指挥棒。

也就是说,学生能写出什么样的文章,很大程度上看高考命题出得怎么样。

但是当前高考语文试题中作文的命题却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二)存在问题1. 导向问题:指向不明,作文题考的是审题综观我国现行的高考作文题目,以新材料作文占据了半壁江山,且不论材料作文,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同样存在着相似的弊端:作文题设计的重心不是为了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而是审题。

以2013年福建高考作文题为例,要求考生通过阅读现代诗《忧天》“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惊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

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

”写议论文或记叙文。

单这一则材料,考生就得花大量时间去理解诗意,外加诗意朦胧,逻辑混乱,难以想象考生在短短的40来分钟内如何完成作文。

此外,这则诗歌对文艺天生不敏感的考生,除去诗歌鉴赏,在写作道路上又来一拦路虎,这是何等为难?若认为用诗歌作为材料不够典型,更多的作文会引用一段或几段大家都看得懂的材料,多元解读蕴含其中。

本着考查考生的多元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却规定考生在这设定的框框里转,材料里有预设的各种立意,如若考生没踩点其上,就是审错题。

为求稳,学生需要花上大量的时间和心力去理解作文给定的材料,在选择角度后搜寻资料再联结成品。

更有甚者,要衡量自己脑子里的资料储存情况去碰可以有的立意,用普遍认同且不失偏颇的观点完成作文。

高考语文复习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高考语文复习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高考语文复习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张启一、学生答题中反应出的问题1、积累不扎实,不丰富。

主要体现在成语、文言实词、名句、作文材料等方面。

成语近几年考查多义成语和望文生义的较多。

如高考已考的灯红酒绿、想入非非、颐指气使等,平时常用其比喻义、引申义,可高考却考查其本义的理解和运用。

如2001年全国卷成语题,其中一句为:“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该句中成语“颐指气使”使用恰当,但多数考生认为使用不当,因为他们只知道该成语的比喻义,不知这里用的是它的本义,积累不全面。

由于学生对其本义很陌生,所以判断必然是错误的。

因此积累一定要扎实全面,既要理解本义,又要掌握比喻义引申义,更要准确理解其用法,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不论考查哪一方面的知识都能应对。

成语望文生义历来是考查的重点,学生平时阅读量小,积累少,对陌生成语的理解只能望文生义,因而常常出错。

如2009年全国卷成语题“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此句中成语“春秋鼎盛”使用不当,多数学生没有见过,望文生义,理解为国家昌盛,因而选错了。

文言实词虽然数量较多,用法灵活,但在具体语境中意义和用法却是唯一的。

由于大多数学生文言文基础知识差,对语境理解不准确,落实到具体的词积累不扎实,也就判断不准了。

如2001年全国卷文言文实词考查,要求对加点的实词解释选不正确的一项,其中一项为:“使老弱女子乘城乘:巡视。

”多数考生认为正确,其实正确的解释应是“登上”。

这个义项在《诗经氓》里出现过。

原句为:“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此句中“乘”即“登上”之意。

考生不熟悉语境,又不能联系学过的知识,也就很难判断准确了。

从名句默写和作文材料选用中可以看出,学生平时识记用功少。

名句默写或空白或混淆或有错别字或书写不规范,作文材料不是司马迁就是陶渊明,不是李白就是苏轼,要么是小时候,记得又一次,材料贫乏,联想力差,无新鲜素材,无有力的论据。

对语文高考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和探讨

对语文高考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和探讨

对语文高考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和探讨一、现状与困惑笔者身边曾发生了这些事情:某校高三一个理科班语文教师请病假,一个学期多数时间里没有固定的语文教师,高考时,该班语文均分全校第一;某县高中语文教师不足,直接从小学征调一批教师,他们执教的高考成绩竟然非常优异;某位高三学生在数次模拟考试中语文几乎都是班级倒数,在高考中,语文成绩竟然位列班级第一,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这些现象恐怕只有在语文学科的领地才会发生,面对这些“司空见惯”的语文现象,校长质疑语文到底每周需不需要开足课时数?其他学科教师质疑12年的语文课堂到底教会了学生什么,为何连常用字都频频写错?高三语文教师质疑如果自己不看答案,有没有勇气评讲高考题,自己参加高考成绩会不会惨不忍睹?学生质疑既然高考不考教材上的知识,学了到底还有什么用?家长质疑孩子语文成绩差,找老师补习到底有没有用?……这些质疑也正是笔者的困惑:1.语文高考距离语文课堂到底有多远?请看2011年高考语文江苏卷第4题:“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学校拟在校园网主页增设‘辛亥英烈’专栏。

请写出鲁迅小说中以秋瑾为原型塑造的辛亥革命志士形象姓名及作品名,并为该专栏写一段不超过25个字的按语。

”鲁迅的《药》在苏教版教材上根本就没有,这个题目到底要考查考生的什么能力,让人莫名其妙。

另外现在苏教版教材上鲁迅的文章少之又少,这说明教材编者已经意识到了鲁迅的文章因属于早期白话文,许多言语不够纯粹,并且战斗性太强,不太适合现代高中生。

然而2011年高考江苏卷上又考了鲁迅的杂文《捧与挖》。

这让许多语文教师都看不明白高考对课堂教学的导向到底是什么。

2.语文高考距离新课程标准到底有多远?《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这充分说明了语文首先是一门工具学科,然而语音、字形、标点、病句、成语等检测语文基础的题目却在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中不断被弱化。

例如,2011年高考17套试卷中只有12套考到了语音,9套考到了字形,3套考到了标点。

高考语文问题分析

高考语文问题分析

高考语文问题分析一、问题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我市部分学校,竞争力下降,成绩不理想,优质生源分布不均(一)(二)教学管理的执行力和落实力不够一是教研组的培优管理措施缺乏跟踪落实,虽有培优补弱的要求,但措施不力、手段单一,流于形式,疏于过程管理和跟踪落实,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收效甚微,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是年级组和教研组的管理水平不高,对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吸纳不足,教学模式单一陈旧,以靠时间累积和提高教学强度为主要手段,苦教苦学,疲于应试,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三)整体规划意识不强有的学校在三年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只将眼睛盯在高三,在高一、高二阶段没有打好基础。

在高一、高二教学中,过分追求大容量、高难度、快节奏,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收效不大。

根据高考专家的分析,长期以来,高考考点有40%以上来自高一年知识,而且高一知识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打好高一年级的知识基础是高考成败的关键。

(四)高考备考研究力度不够深入部分教师对高考备考复习策略研究不足,没有清晰的思路和有效的方法。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复习方式的“形式化”——师生负担过重。

过于重视题目讲解和技巧,忽视学生的理解和体验。

二是复习过程的“程序化”——教学成本过高。

过于重视做题数量和知识点的训练,忽视解题效果和知识网络化。

三是复习功能的“简单化”——资源浪费严重。

过于依赖复习资料、统考联考和检测功能,忽视 1回归课本、挖掘教材和讲评功能。

四是复习模式的“机械化”——训练效果低下。

过于重视“大容量、快节奏、高密度、超强度”的训练,忽视对“考纲”所要求的能力培养和提升二、典型经验(一)重点中学导师制1.侨中——为增强尖子生语文冲击高分的实力,侨中语文组采取“导师制”个“尖子生徒弟”。

主要作法如3-5的培优措施,每位“导师”都有下:“导师”对“徒弟”)采用个别辅导和集中指导相结合的形式。

(1任课教师无论是课堂上、思想动态,不仅关注其学习,也关注其生活、还是作业、测试卷,都关注这些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掌握情况,找出问题,做好记录,并针对其薄弱环节,课后利用早、晚自套试卷和习及其它空余时间对其个别辅导、指导。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