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2021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1.降水有多种形式,但重点认识降雨。
2.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世界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
教学难点:通过读图、绘图、阅读,使学生形成地理的空间概念认识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课前准备:编写导学提纲,课前发给学生,搜集问题卡,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现在所处的地区在地球上属于高纬度,还是低纬度地区?一年之中哪几个月降水多?哪几个月降水少?生:略。
师:同学回答得非常正确。
(同学们鼓掌,烘托课堂的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讲授新课:(提问)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想一想,大气降水有哪些形式?生:降水、降雪、冰雹等。
师:不管哪一种形式的降水,总之在大气中一定要含有水汽。
那么大气中的水汽是从哪儿来呢?(想一想,可以同桌讨论一下)师:同学们知道湿衣服晾在室外,过一段时间就干了,那么衣服中的水分到哪去了呢?(蒸汽后变成了水汽进入大气中)海洋、河流、湖泊以及土壤和植物等在太阳照射下,蒸发或蒸腾的水汽,进入到大气中,这就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
板书:一、降水与生活1.降水:(1)什么是降水?(2)降水是怎么样形成的?(3)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师:降水降落到地面后,怎样知道降水的多少呢?板书:二、降水量的测定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本第58页。
然后指导学生认识雨量器和量坏。
有实物更好:图3.21已经画得十分清楚。
通过阅读、看图。
学生已经知道降水量是利用雨量器来测定的。
测量方法知道了,还要给学生说明什么是降水量、日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
首先让同学知道,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日降水量:一般每天8时、20时各观测一次,并把两次得到日降水量相加。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一. 教材分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形成过程以及降水的分布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对天气、气候现象的认知能力。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降水的基本特征,掌握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并能够分析降水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天气和气候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对降水的形成过程、分布规律以及降水对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降水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形成过程和主要类型。
2.使学生掌握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天气、气候现象的能力。
4.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形成的过程。
2.降水分布的规律及其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降水现象。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降水案例,使学生理解降水分布的规律。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降水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课堂练习题和小组讨论题目。
3.准备好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干旱和一张洪涝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降水对生活的影响,从而引入本节课题。
2.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呈现降水的定义、形成过程和主要类型,让学生对降水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降水形成的原因。
3. 操练(10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个生活情境,如:“假设你是农业专家,如何根据降水情况安排农作物的种植?”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4. 巩固(5分钟)教师呈现一张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降水分布的规律。
七年级地理上册《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知识目标、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重点:阅读和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降水的季节变化。
降水柱状也是今后学习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点拨释疑,合作探究一、降水和降水量的测定1、降水的定义什么是降水?过渡:降水落到地面我们又如何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呢?2、降水量的测定降水测量工具雨量器,单位毫米。
3、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并让学生分组讨论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讨论结果由学生进行小组互评教师点评。
过渡:一个地方一年内各月降水量是有差别的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季节变化。
下面我们就降水的季节变化做进一步学习、分析。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1问题情境北京各个季节的降水有何特点相比较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如何准确描述一个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
小结:该地降水冬季降水多,夏、秋季降水少3.降水柱状图的绘制教师根据学生绘制情况选取部分作品展示并做评价总结降水柱状图绘制的基本过程。
三、降水的分布1、等降水量线让学生讨论比较等温线和等高线的定义,说明“等降水量线”的定义。
定义:在地图上,将同一时间内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
然后出示“降水的分布”。
2、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画面1,点击赤道附近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的地区,使之闪烁让学生读出降水量。
点击两极地区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的地区,使之闪烁,请学生读出降水量。
由学生归纳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一: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画面2,点击回归线使回归线两侧闪烁,由学生归纳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二: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画面3,在底图上显示南北纬30°、60°并闪烁,让学生说出中纬度的纬度范围然后对中纬度内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滴和冰晶以雨、雪、冰雹等降落到地面,总称降水。
依次介绍雨量筒、雨量杯,讲解测量方法一般每天8时、20时各观测一次。
把一天、一月或一年的降水量相加就分别是这个地方的日降水量、月降水量或年降水量。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3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1课时降水的变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4.地理实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降水知识,解释和预测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降水现象,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降水的基本概念与类型:明确降水的定义,区分各种降水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1.降水的基本概念:降水是指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冰晶,并从云层落到地面的现象。降水的主要形式包括雨、雪、冰雹等。
2.降水类型的形成原因:降水类型的形成受到大气中的水汽、温度、气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暖锋降水是由于暖湿空气被抬升而形成的,冷锋降水则是由于冷空气推动暖湿空气上升而形成的。
3.降水量的测量与记录:降水量的测量通常使用雨量计等仪器进行,记录降水数据有助于了解降水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针对以上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课将通过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环节一:导入新课
环节二:降水的基本概念与类型
1.降水定义:引导学生从地理角度理解降水的概念。
2.降水类型:讲解各种降水类型的形成原因,并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认识。
环节三:降水量的测量与记录
1.降水量测量方法:介绍降水量的测量工具与方法。
2.降水数据记录:教授如何准确记录降水数据。
最后,在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部分,我发现有些学生对降水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理解不够深入。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讨论来帮助学生们理解这一概念,例如,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关于降水对农业生产影响的讨论和案例分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降水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5.教学工具:确保教学过程中所需的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工具的正常运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便于使用多媒体资源和进行课堂教学。
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3(新版)新人教版
除上表中提到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外,还受地形的影响。
课后反思:
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
练习题要有针对性,由简到难、由浅及深,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
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材
分析
本节内容和第二节《气温与气温的分布》,是对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的补充和延伸,同时也为学习第四节有关气候的知识打下了基础,这样就使本章学习的天气与气候知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降水是组成气候的基本要素之一,本节只安排了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分布两方面知识,其知识体系及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原因
影响因素
两极地区
少雨
终年气温低,气流下沉增温,不易成云降雨(雪)
纬度位置
赤道地区
多雨
终年气温高,气流上升冷却,容易成云致雨
南北回归线附近
西岸少雨
受副热带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压带控制
海陆位置
东岸多雨
夏季风来自海洋
中纬度地区
沿海多雨
受海洋来的湿润气流影响大
内陆少雨
距海远,海洋上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沿海受不到海风吹拂的地区少雨,如回归线大陆西侧。沿海受到海风吹拂的地区多雨。一般受低气压控制的地区多雨,受高气压控制的地区少雨。
6.降水的分布
(1)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人们根据世界各地的气象记录,把同一时段内降水量相同的地点,在地图上用线连接起来,这叫做等降水量线。降水的分布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
(2)降水的分布规律,我们可以从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上看出来,可归纳为“三多三少”具体列表如下:
地区
降水量多少
(3)降水的测量
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它的外部是一个不漏水的铁筒,里面有盛水器、漏斗和储水瓶,另外还配有与储水瓶口径成比例的量杯。有雨时,雨水通过漏斗流入量杯内。从量杯上读出的刻度数(毫米)就是降水量。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降水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降水形成原理和影响因素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4. 中国降水的特点,如季风的影响、东南沿海与西北内陆的降水差异等。
5. 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对农业、水资源、生态环境等的影响。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
1. 地理观测能力:通过观察世界和中国的降水分布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理解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2. 地理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联系和综合的思维方法,分析降水形成的原因及影响降水的因素,理解地理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4)视频资源:《气候变化与降水》科普视频,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降水的影响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拓展要求:
(1)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阅读推荐的材料,观看推荐的视频资源,加深对降水知识的理解。
(2)学生可以结合阅读材料和视频资源,撰写一篇关于降水知识的读后感或观后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在知识方面,学生已掌握了气候、天气等基本概念,对于地球上的水循环也有一定的了解,这为学习降水提供了基础知识。但学生对于降水的类型、形成原因以及影响降水的因素等可能较为模糊,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引导。
在能力方面,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较强,能够通过地图和图表来观察和分析降水分布规律。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可能较弱,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的能力。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 引起学生对降水知识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降水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降水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降水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降水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降水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六、拓展与延伸
1.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 《世界降水分布图解》:详细解析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包括纬度、海陆、地形等因素对降水分布的影响。
- 《中国降水分布指南》:深入研究中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如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规律等。
- 《降水与生活的关系》:探讨降水对农业、水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以上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降水知识,拓宽视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2来自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世界各地降水的实例,分析其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尝试解释不同地区降水差异的原因。
- 结合当地气候特点,观察和记录降水现象,了解降水对生活的影响,可以进行实地考察或家庭调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 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_______,而最干燥的地区是_______。
- 我国降水量最多的省份是_______,降水量最少的省份是_______。
3. 简答题:
- 请简要说明降水形成的过程。
- 请列举至少三个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并简述其作用。
- 请描述我国降水分布的特点。
- 请举例说明降水对农业的影响。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过程合作探究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步骤;(1)绘出横坐标,将其平均分成12段,并标上月份。
(2)绘出纵坐标,按相等的降水量差值标上降水量刻度。
(3)将表中各月的降水量数据在坐标图上标出相应的高度,画出柱状表示降水量的大小。
(4)在适当位置写上图名。
(1)济南市哪几个月降水量比拟多,最大月降水量是多少毫米?答案:7.8月降水量比拟多;212毫米。
(2)济南市哪几个月降水量比拟少,最小月降水量是多少毫米?答案:.12月降水量较少;。
(3)说出济南市降水量的季节变化特点。
答案:冬季少雨,夏季多雨,降水季节变化大。
【精讲点拨】我们在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时候,要注意纵坐标的刻度,另外绘制的图形尽量美观、准确。
我们用降水量柱状图来描述某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对于降水量的空间变化,我们还可以用等降水量线来描述。
过渡:结合世界各地的降水柱状图,我们了解到各地降水的季节变化差异很大。
除了会阅读降水量柱状图外,我们还要会根据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2.世界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阅读教材P60~61及图3.24,合作答复以下各题:教学过程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明确了解了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降水的测量。
通过降水量柱状图了解了不同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并学会了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中,能找出世界各地降水存在的明显的规律。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把学会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去。
板书设计当堂检测1.降水的主要形式是( A )2.如图工具是用来测量( B )A.气温B.降水量C.空气湿度D.风向、风力“今年的降水比往年多〞,这种说法是指( C )。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目标】1.认识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2.认识降水量的空间变化。
【教学重难点】降水量的季节变化与空间变化。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情景导入:用一段视频材料“降雨、降雪、降冰雹”,依次展示三种天气现象,最后画面定格为正在降落中的雨、雪、雹三种降水的形式,使学生观察得出降水的概念,推出课题——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学习活动认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自主探究】认识降水的变化1.学生读课本P58页内容。
思考:(1)什么是降水?(2)“降雨”就是“降水”的说法对不对?学生归纳:①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②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学生完成P59页活动,学会绘制降水量柱状图,掌握判读降水量柱状图的技巧。
教师点拨:判读降水柱状图时,要注意获取以下信息:(1)判读降水量最多的月份,降水量最少的月份;(2)估算年降水总量;(3)归纳降水与季节变化的关系;(4)结合气温曲线图,衡量水热配置状况。
3.教师小结:依据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可将降水的变化分为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夏季多雨型,冬季多雨型,全年湿润型。
【合作探究】1.学生结合等高线、等温线特征,讨论等降水量线的特征。
教师点拨:由于都属于等值线,等降水量线图的阅读要领与等高线、等温线图的阅读要领基本相同。
2.学生分组合作,解读课本P60页世界降水量的分布图。
读图要求了解以下信息:(1)从图中表示降水量多少的颜色渐变规律看,降水随纬度变化的情况怎样?(2)从降水的海陆分布看,降水分布有什么变化?(3)图中降水量最多的地点与最少的地点分别在哪儿?3.学生归纳降水的全球分布规律,教师作小结:①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③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④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拓展探究】1.学生完成课本P61页活动1、2、3。
2024秋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 引起学生对降水知识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降水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降水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降水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降水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降水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降水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通过设置问题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也注重知识的引导和补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学生对课堂参与度不高,容易走神或做小动作。此外,部分学生在分析和推理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针对这些问题,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降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降水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2024秋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2024秋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降水的基本概念:介绍降水的定义、类型和形成过程。
2. 降水量的测量:讲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如雨量计的使用。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降水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 分析问题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行为习惯方面,学生可能存在以下情况:
1. 对天气和气候感兴趣,愿意参与实践活动。
2. 有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但需要进一步提高。
3. 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可能缺乏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
4. 在团队合作中,可能存在沟通不畅、责任分工不明确等问题。
(6)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降水观测、数据分析等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雨水下得很大,而隔壁地区却滴雨未下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降水的奥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降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6. 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随堂测试和实践活动成果,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反馈。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对于需要改进的学生,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并鼓励他们努力提高。同时,教师应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6. 我国降水特点:我国降水地区差异大,东南沿海地区降水多,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秋季节降水多,冬春季节降水少。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3章第3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一、教学目标1. 了解降水的形式、等级和测量方法。
2. 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通过读图,说岀降水随时间变化特点,归纳某地的降水季节变化规律。
3. 记住世界年降水塑的分布规律。
二、教学重点难点1、运用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归纳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2、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3、运用降水量柱状图归纳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4、利用降水形成原理理解降水分布规律。
三、教学环节1、导入新课我们来猜两个谜语:⑴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
(打一自然现象)⑵白色花, 无人栽,一夜北风遍地开。
无根无枝又无叶,此花原从天上来。
(打一自然现象)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述:雨和雪都是降水的形式,本节课我们就探究降水。
答案:雨、雪2、探究新知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一、降水的变化1. 降水的概念展75图片:提问:什么是降水?降水的形式有哪几种?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讲述降水的形成条件:①空气屮的水汽达到饱和,气温继续降低。
②有凝结核。
③水滴(冰晶)增大到能够降落到地面的程度。
2. 降水的形成条件讲述: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把降雨划分为小雨、屮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那么,如何测量降水量呢?3. 降水量的测量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降水量的测量提问:(1)测量工具是什么?(2)怎样测量?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
承转: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别的。
通常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4. 降水的季节变化展示图片:横坐标表示月份提问:降水量柱状图由哪儿部分组成?如右图所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① 中间的柱就是表示降水量多少的柱状图。
② 纵轴表示降水量,单位是毫米(伽)。
③ 横轴表示月份,一般隔儿个月标注一个月份。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59页活动: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
第一步:指导学生根据教材给出的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教师适时指导。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新人教版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学习内容: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归纳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归纳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教学目标:1、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通过读图,说出降水随时间变化特点,归纳某地的降水季节变化规律。
2.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并理解影响降水的因素学习重难点重点:运用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归纳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难点: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演示、分析、讨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一、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和判读那么,如何绘制某地的降水量柱状图呢?课件演示:北半球某地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
练习:根据活动中的数据,把北半球某地降水量柱状图绘制完整。
利用降水量柱状图,可以分析这儿降水的变化特点,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1.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多?(方法:月降水量超过100毫米,可以认为较多,如7、8、9三个月)2.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少?(方法:月降水量低于20毫米,可以认为较少,如12、1、2三个月)3.该地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4.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方法:找出多的月和少的月,分析各属于哪个季节)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承转)从刚才几个城市的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看出,世界各地的降水差异很大,那么,世界降水量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呢?想一想,我们曾用什么方法表示过世界气温的分布?与气温相似,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可以用年等降水量线表示。
观察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独立思考、回答以下问题: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2000毫米以上)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下(200毫米以下)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赤道地区多,两极地区少——纬度位置)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1000~2000毫米)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200毫米以下)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多,大陆西岸和内陆少——海陆位置)3.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年降水量有什么特点?(方法:以亚欧大陆或北美大陆为例来说明)(大陆东岸和西岸多,内陆地区少)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海陆位置)4.找出世界的雨极和干极,读阅读材料,了解雨极和干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1.了解降水的形式、等级和测量方法。
2.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通过读图,说出降水随时间变化特点,归纳某地的降水季节变化规律。
3.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并理解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运用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归纳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2.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1.运用降水量柱归纳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2.利用降水形成原理理解降水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
【教法】
操作演示法
【学法】
情景感受法、图画图话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迷语导入:同学们喜欢猜迷吗?我们来猜个迷语吧: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
(打一自然现象)白色花,无人栽,一夜北风遍地开。
无根无枝又无叶,此花原从天上来。
(打一自然现象)
雨和雪都是降水的形式,本节课我们就探究降水。
讲授新课
一、降水的形式和影响
(一)降水的形式
1.联系生活思考
想一想,除了这两种外,你还知道哪些降水的形式?(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
2.课件展示,认识形式
雨雪冰雹
除此之外,露和霜也被认为是降水。
(二)降水的影响
1.联系生活,分析影响
今年夏天,栖霞曾经连续二十多天下雨,而秋季时,又曾有近一个月的时间没有下雨,想一想,这两种情况对生活有什么影响?
2.学生联系生活感受,各抒己见。
3.课件展示:旱灾和涝灾
降水过少──旱灾短时间降水过多──涝灾(承转)既然降水如此重要,我们就有必要测量一下降水究竟有多少。
二、降水的测量和级别
(一)降水的测量
1.自学材料,降水测量
读一下阅读材料,了解降水的测量、降水的单位。
2.想一想,用简单的材料,你能设计出简易雨量计吗?
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如用一个废饮瓶,剪开后,倒插在另一截上,就制成一个简易雨量计了。
3.比一比,测量气温的工具是什么?气温的单位用什么表示?
(二)降水的级别
想一想,城市天气预报符号中,有哪些涉及降水?
课件展示城市天气预报符号中涉及降水的。
三、降水变化的表示与判读
(一)降水变化的表示
我们已经知道,栖霞一年中各月降水差异很大,那么,其他地区的降水差异也大吗?
试比较一下以下两地的降水:
甲地各月降水量
乙地各月降水量
很明显,看表格的数字,虽然也可以知道两地各月降水量是不同的,但需要仔细分析,比较麻烦,有没有更直观的方法呢?
在小学数学里,我们学过“条形统计图”,为了形象直观地表示各月降水的变化,也可以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就是降水量柱状图。
如果画成下面的图,降水的变化是不是就一目了然了?
(二)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
那么,如何绘制某地的降水量柱状图呢?
课件演示:北半球某地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
练习:根据活动中的数据,把北半球某地降水量柱状图绘制完整。
(三)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
利用降水量柱状图,可以分析这儿降水的变化特点,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
1.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多?(方法:月降水量超过100毫米,可以认为较多,如7、8、9三个月)
2.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少?(方法:月降水量低于20毫米,可以认为较少,如12、1、2三个月)
3.该地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
4.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方法:找出多的月和少的月,分析各属于哪个季节)
(四)降水变化类型
根据降水变化,可以分为夏雨型、冬雨型、全年少雨型、全年多雨型和全年湿润型,课件展示以下各地的降水量,分别属于哪种类型?
新加坡──全年多雨型北京──夏季多雨型伦敦──全年湿润型罗马──冬季多雨型开罗──全年少雨型
四、降水的分布及原因探究
(承转)从刚才几个城市的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看出,世界各地的降水差异很大,那么,世界降水量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呢?想一想,我们曾用什么方法表示过世界气温的分布?与气温相似,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可以用年等降水量线表示。
(一)世界降水量分布特点
观察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独立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2000毫米以上)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下(200毫米以下)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赤道地区多,两极地区少)
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1000~2000毫米)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200毫米以下)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多,大陆西岸和内陆少)
3.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年降水量有什么特点?(方法:以亚欧大陆或北美大陆为例来说明)(大陆东岸和西岸多,内陆地区少)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4.找出世界的雨极和干极,读阅读材料,了解雨极和干极。
“雨极”──乞拉朋齐“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二)世界降水量分布的原因
(承转)世界降水量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的分布特点呢?这要从降水的形成说起。
1.课件展示降水的形成。
从降水形成过程可以看出,降水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有充足的水汽,二要有降温条件,只有降温,水汽才有可能凝结。
2.运用降水的原理解释一下:两极地区和内陆地区为什么少雨?
小组交流、讨论。
(两极地区气温低,水蒸汽少,内陆地区离海洋远,水蒸汽少)
但是,沿海地区不一定降水量多,如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边,这里水蒸汽没有变冷的条件。
■拓展延伸,开拓视野
世界降水主要有以下类型:
我国盛夏的午后,有时也有对流雨。
锋面雨是我国主要的降水形式。
地形雨对局部地区影响很大,乞拉朋齐就是典型的地形雨。
■练习反馈,实战演练
■课后作业
调查家乡的降水变化,属于哪种类型?
■教后反思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一节的教学,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如利用小学数学里的条形统计图绘制的基础,联系学生的生活感受。
一方面,突出课程标准对本节的两条要求: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年降水分布的特点;运用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另一方面,注意适当拓展,如降水过多和过少的影响、降水变化类型、降水分布的成因、主要降雨类型,以利于下一节《世界的气候》及以后教学的需要。
同时又注意不随意加深,如仅从水蒸汽有无的角度分析降水少的原因,而不探究深层
次的成因。
在教学过程中,既注意独立思考、独立动手,又注意小组合作;既注意教师的方法指导,又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