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综合检测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目录精编版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目录精编版

人教版高中地理目录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问题研究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研究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研究是否可以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二节山岳的形成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问题研究如何看待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问题研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第三节城市化问题研究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问题研究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问题研究煤城焦作出路何在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问题研究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问题研究绿色食品知多少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问题研究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林为例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问题研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问题研究我的家乡怎样发展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问题研究南水北调怎么调选修一第一章宇宙第一节天体和星空第二节探索宇宙第三节恒星的一生和宇宙的演化第二章太阳系与地月系第一节太阳和太阳系第二节月球和地月系第三节月相和潮汐变化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一节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第二节板块构造学说第三节地表形态的变化选修二第一章海洋概述第一节地球上的海与洋第二节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第一节海岸第二节海底地形的分布第三节海底地形的形成第三章海洋水体第一节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第二节海水的运动第四章海-气作用第一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第二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第五章海洋开发第一节海岸带的开发第二节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三节海洋能的开发利用第四节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第二节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第三节维护海洋权益加强国际合作选修三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第一节现代旅游第二节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第二章旅游资源第一节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第三节我国的旅游资源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性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第三节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第四章旅游开发与保护第一节旅游规则第二节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第五章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第一节设计旅游活动第二节参与旅游环境保护选修四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第二章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第一节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第二节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第三节城乡特色景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第三章城乡规划第一节城乡规划的内容及意义第二节城乡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第三节城乡规划中的主要布局第四章城乡建设与人居环境第一节城乡人居环境第二节城乡商业与生活环境第三节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活环境选修五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01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02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07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19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24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25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31第三节中国的水文灾害38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46第五节中国的生物灾害56第三章防灾与减灾62第一节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63第二节自然灾害的求援与求助72第三节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79选修六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第二节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森林及其保护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第三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第二节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第三节公众参与选修七第一章数字时代与地理信息技术第一节席卷全球的数字化浪潮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第二章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地图第一节地图和地图投影第二节不同地图的特点和用途第三章人眼的延伸——遥感(RS)第一节什么是遥感第二节遥感信息的获取和处理第三节遥感图像的目视判读及其在地图编制中的应用第四章精确定位的现代工具——全球定位系统(GPS)第一节什么是GPS第二节GPS的应用与发展第五章数字时代的产物——地理信息系统(GIS)第一节什么是GIS第二节GIS的基本功能第三节GIS的数据库及其应用第四节GIS的发展第六章地理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与中国数字地球建设第一节3S技术的集成及其应用第二节中国数字地球的建设。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3)形成正确的差异性观点:如“差异”和“分异”,“差异”是一 个名词,而“分异”则是一个动词,地域差异表示自然环境的差异性现 象,而地域分异则表示地域差异现象背后的形成机理、演变过程以及一 般规律。所以在学习时可遵循“差异现象—地域差异性—地域分异的原 因—地域分异规律”的基本思路。
2.学习技法
矿产资源;②改
质和化学元素的
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变了地表形态,
迁移运动,以及
②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
塑造了各种自然
能量的流动、转
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③
景观;③实现了
化;②联系自然
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地区之间、圈层
地理环境中的有
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之间的物质交换
机界和无机界
和能量传输
3.对比分析自然环境整体性的两种新功能
B.地球上的碳物质主要蓄积在生物圈中
C.如果⑤环节循环速度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
迁移导致流水地貌的演化,其过程如下: □13 流__水__侵__蚀__→高原的峡谷不 断拓宽→高原面萎缩→□14 _山__地___→丘陵→平原。
(2)统一性:一个要素的演化必然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各个 要素的演化是统一的。
2.意义:保证了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协调,形成了阶段性的自然 环境要素组合。
(3)读图分析法:结合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理解陆地水平地带性 分异规律;结合喜马拉雅山脉、天山山脉等典型山脉的垂直分异示意图, 分析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课标要求
运用图表并 结合实例, 分析自然环 境的整体性 规律。
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结合我国西北、青藏等典型区域,解释区域内 各要素的相互联系与影响,理解自然环境特征的形成。 [综合思维]以植物光合作用、碳循环为例,分析自然环境 的生产功能和稳定功能,理解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 和能量交换。 [人地协调观]联系藏羚羊数量的变化、森林的过度采伐等 案例,分析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明确人类活 动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树立人地协调观。

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21/4/17
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8
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功能
生产功能
平衡功能
生产功能是自然地理
平衡功能是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
环境的整体功能,而
特点
用形成的,单个自然地理要素本身
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
不具备平衡功能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大气中氧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生
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21/4/17
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0
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温 馨 提 示] 云贵高原上的喀斯特地貌就反映了气候、水文、植被等要素 对地貌的影响。
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21/4/17
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1
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水循环
生物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
物质 循环 简图
太阳能(蒸发、水汽
光合 太阳能―作―用→化
能量 输送)、重力能(降水、
径流)
分解 学能―呼―吸→热能
地球内部热能、太 阳能、重力能
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21/4/17
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5
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水循环
生物循环
复习课件
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 体性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2021/4/17
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 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 整体性与差异性
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表形态的塑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训练

“地表形态的塑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训练

2 1年春季 ,冰 岛的火 山多次喷发 ,使一些地 区 00
航 空运 输业 遭 受 了 巨大损 失 。读 图完成 1 ̄ 5 。 4 1题
D.②③④的 自然带形成主要与水分条件有关 ,与
温度条件无关
浙 江 温 州雁 荡 山位 于 环 太 平 洋 亚 洲 大 陆缘 火 山 带 中的一座 白垩 纪流纹 质 古火 山— —破 火 山,经过 抬升 、 剥蚀 、切 割 ,导致 火山根 部天 然裸 露成 多方位立 体 断 面
单 元 复 习与 训 练
21 0 1年 第 1 8期
鎏 鲎_ 垒 —
8 .下图所示是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 的数量变化情 况 ( 图中小圆圈表示特定时间内该种群的个体数 )。由
图可 知
f 羊数 量 /只 绵
50 0
原 因
A.风力侵蚀 C .地质作用
B .流水侵蚀 D .古冰川作用
— 一
堡 瓣21 第 垒鲎 0年 1 1 1 8 期
单复与练 元 习训
然地理臻境 珈绻
马海 波
殷礼 高


选择 题 ( 每小 题 只有 一个 正确 答 案 )
4 .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是
A 自北向南增高 . c .自东北 向西南增高 B 自西向东增高 . D 自东南向西北增高 . B .降水
9 题
l. 图 中M所 在 的 圈层 与N 的地貌 类 型分 别是 2 处
A .地壳 C .地幔
山岭 海岭
B .岩石圈
丘陵
D.地核 火山
l .按照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 , 3 排列正确的是
A. X—- . K—一 一S N I 一 、 —
9 .在T 时期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l A. 自然带①一②一③与 自然带⑤—⑥—⑦体现的

高中地理知识手册——自然地理第四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

高中地理知识手册——自然地理第四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

地理知识手册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目录第一单元地球———————————————————3 第一讲地球地图———————————————————4第二讲宇宙中的地球—————————————————10第三讲地球运动———————————————————12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18 第一讲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19 第二讲大气的受热过程————————————————20 第三讲大气运动———————————————————23第四讲气候————————————————————28第五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5第六讲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36第三单元地球上的水————————————————40 第一讲陆地水————————————————————41第二讲海洋水———————————————————45第四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49 第一讲地球的内部圈层及板块构造学说——————————50第二讲板块构造学说—————————————————51第三讲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地质作用——————————53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56 第一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56第二讲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57第四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框架:第一讲 地球的内部圈层及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一、地球的外部圈层1.水圈的主体是海洋水,它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2.生物圈的特殊性:(1)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是唯一不占有独立空间的圈层。

如图1。

(2)生物圈是最活跃的圈层。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震波概念 类型 传播速度 波动方向 通过介质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振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测试题(含答案)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测试题一、单选题下图表示我国雅鲁藏布江某段,该段河流所在河谷年降水量仅有140mm。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造成A、B两河段河谷地形差异的主要因素有A.流量流速B.流量岩石硬度C.流速岩石硬度D.流速堆积物多少2.甲地沙丘的沙主要来自A.新疆的荒漠B.青藏高原的荒漠C.南亚的河谷D.当地河谷3.跟甲地沙丘形成有关的风向是A.偏东风B.偏西风C.偏南风D.偏北风4.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

据此完成下题。

形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外力作用是( )A.地壳运动B.风化剥蚀C.流水侵蚀D.风力侵蚀某科考队沿图中虚线所示线路对某大型褶皱区进行地质考察,其依次记录的7个观测点信息如下表所示(岩层a—b—c—d由老到新)。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5.图中甲处可能是( )A.背斜山B.向斜谷C.背斜谷D.向斜山6.沿图中虚线方向作地质剖面图,下列最符合乙处地貌特点的是( ) A.B.C.D.7.读下面“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图”,回答下题。

图示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下图中的虚线为某岛火山在一次喷发之后火山灰厚度等值线,且a<b<c。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8.下列关于该岛的火山成因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亚欧板块以非洲板块消亡边界,地壳活跃,岩浆活动频繁B.位于亚欧板块以非洲板块生长边界,地壳活跃,岩浆活动频繁C.位于大洋中脊(海岭)的生长边界,地壳活跃,岩浆活动频繁D.位于东非断裂带上,岩浆活动频繁,沿着地层的缝隙喷出地表9.该火山本次喷发的季节最有可能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读“南美洲西部某沿海地区地质地貌示意图”,图中①、②分别示意两种地质构造,甲、乙分别示意两种地貌,回答下列问题。

10.关于图中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②地质构造比①先形成B.②构造的地表可能有地下水出露C.甲地貌只形成在湿润地区D.乙地貌的形成主要是内力作用11.有关该区域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区域夏季水循环更活跃B.图中湖泊减少了区域水循环总量C.图中湖泊对甲地貌的形成有重要作用D.甲、乙地貌的形成与水循环有密切关系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

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习卷-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习卷-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习目标】1.能说出自然地理环境的因素,并能结合实例,描述出各因素的相互转化以及不同因素对环境的作用。

2.能通过实例说出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新功能。

3.结合具体区域实例,能说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会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学习内容】整体性的表现也可归纳如下:一、地形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1.地形对气候影响地形不仅影响宏观气候,也影响局部小气候。

(1)地形对宏观气候的影响表现在五个方面:①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

如青藏高原、天山山脉由于海拔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

②导致非地带性气候区形成的原因之一。

如位于赤道地区的东非高原本应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但是由于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气流对流运动减弱,从而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本应该是热带草原气候,但是由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加上沿海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最终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如下图所示。

③雨影效应。

如南美洲地处安第斯山脉背风坡的巴塔哥尼亚高原干旱环境的形成。

如下图所示。

④影响大气环流。

如北美西部南北向的落基山脉阻挡了西风深入;北美中央大平原贯穿南北利于冷空气南下和暖空气北上;而中国东西向的阴山、秦岭、南岭等对冬季风的阻挡明显。

⑤在干旱地区山地易形成“雨极”。

如我国祁连山、天山降水多于周围地区,是西北地区的“雨极”。

(2)地形对局部小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影响局部气温。

海拔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山体的坡向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山体阳坡气温高于阴坡;同一海拔,迎风坡气温低于背风坡(焚风效应)。

河谷地形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河谷地形水汽较多且不利于散热,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

②影响局部降水(地形雨)。

就同一山体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先增加后递减,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山腰;山体的迎风坡降水远远大于背风坡。

202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塑造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含答案解析

202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塑造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含答案解析

202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变化典例1如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

图中阶地(用T 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

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

据此完成(1)~(2)题。

解答“地质构造类”试题的思维流程(1)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向斜东侧大B.背斜东侧小C.向斜西侧大D.背斜西侧小(2)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易开采。

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岩层的新老关系可知,河谷处岩层中间新、两侧老,为向斜构造。

根据河流阶地形态及相同沉积物分布的高度可知,西侧地壳抬升的幅度更大,故选项C正确。

第(2)题,由题目材料可知,这种贵重金属矿产存在于河床沙中,图中乙地广泛分布着流水沉积形成的沙和卵石,故该地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产。

【答案】(1)C (2)B典例2如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 m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

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

读图,完成(1)~(2)题。

(1)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A .持续淤积B .先侵蚀、后淤积C .持续侵蚀D .先淤积、后侵蚀(2)推测1992~1997年期间( )A .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 .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 .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 .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解析】第(1)题,根据题意,要明确以下关系:该海域海底若以淤积为主,则近海地区海水变浅,那么水深2 m 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就变大,反之,该海域海底若以侵蚀为主,则近海地区海水变深,那么水深2 m 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就缩小。

从图中不难发现,此距离在1979年之前不断扩大,说明该时间段海底以淤积为主;1979年至2004年两者距离总体趋势逐渐缩小,说明海底以侵蚀为主,因而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为先淤积、后侵蚀。

“地表形态的塑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复习

“地表形态的塑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复习
布图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基本是对应的 ,有什么样的
念的分解 、阐述 、表述 ,准确把握地理事物的内涵。
气候就生长有什么样的植被 ,因而能反映什么样的地理
环境 。 3 学 习策 略 .
二 、核 心 主干
1 突 出重 点 .
课程标 准中明确了学 习这一部分 内容的行为动词
是 “ 例 说 明 ” 、 “运 用 ” 、 “ 明 ” 、 “ 合 实 举 说 结
先 明确该区域所在的地理位置 ( 经纬度和海陆位置 ),
互转化过程 ,以及表现 出的内外力作用 ,是地表形态的 形成的基础 ,是 自然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最重要的 方式之一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 ,又到新岩浆的产生 构成了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 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的形成 ,背斜与向斜 3)
运用板块构造理论和岩石圈板块示意图推断该地的地形
类型 、地势的高低起伏 、地质灾害及 内外力作用主要的
类型。
的比较 ,从岩层的弯曲形态 、岩层的新老关系、图示的 表示加以辨认与区别 ;块状山地与断层谷地的区别与实 例 ;火山的成因与两大火山带的联系及对人类活动的影
响 ;地质构造对工程建设的指导意义 ,背斜是储油构
51
根结底是绿色。
— l
垒堂t0 年 1 1 第 o 8 21 期
单 复与练 元 习 训
以推 知沉 积 时的地 理环 境 。含珊 瑚 的石 灰岩 表示 温 暖的
浅海环境 ,含有植物化石的煤地层 ,表示当时是森林茂 密的湿热环境 。②根据岩层的弯曲形态和新老关系及地 貌类型 ,判断地质构造的类型是背斜 、向斜还是断层?
单元 复习与训练
21 0 1年 第 1 8期
垒童 _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件

2、经度地带性(水分条件)
自然带与经线(南北)平行 沿纬线(东西)方向更替 中纬度地区最明显
3、垂直地带性
海拔高度变化,水热状况不同
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_0__.6_°___C_
中低纬度高山地区更明显
比较: 非洲乞力马扎罗山 (海拔5895米,3 °S) 北美洲麦金利山 (海拔6194米,63°N) 哪个垂直分带现象更明显?
60
f 40 g h
30
D 50

C

35

B

25

10
A
然 带
10


冰原气候
冰原带
苔原气候
北极圈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苔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海 温带 温带季
洋性气 大陆 风气候

性气 亚热带
地中海 候 季风气
气候

温带落 温带 温带落叶
叶阔叶 林带
温 带 荒
亚热带常
漠 带
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带
山区的垂直自然带
南 珠峰南北
• 南美洲南端,由于地形阻隔,

东西两侧植被有什么差异?








4、非地带性差异 地貌、海陆分布、岩石性质、洋流等因 素影响
例1:南美洲安第斯山南段,东侧是沙漠,
西侧是温带森林
(地形地貌)
例2:南半球缺少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 (海陆分布,56 °S~65 °S是广阔的海洋 )
◆亚寒带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欣赏景观图片 猜猜所属的自然带
OK!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地理第五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元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地理第五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元综合测试

高中地理 第五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元综合测试新人教版必修1选择题1.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在A .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B .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C .气候会影响植被,但不会影响土壤D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破坏无关2.关于生物对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生物改变了大气圈和陆地水的化学成分 ②生物促使了环境中物质的迁移运动 ③生物的呼吸作用是改造环境的根本原因 ④生物促成了土壤的形成 A .①② B.①③ C .③ D.①②④3.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植树绿化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B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遭破坏有关C .我国西北地区干早的气候导致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D .围湖造田不会对局部陆地环境各要素产生影响4.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这一过程是A.是太阳能的传递B.生物要素具有的生产功能C.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平衡功能D.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的生产功能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全球,但不知什么原因,恐龙突然绝灭。

一种学说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另一种学说认为是地球的气候发生剧变。

据此回答5~6题:5.什么要素的变化使得恐龙生存的环境更加恶劣?最准确的说法是 ( ) A .气候变化 B .植物变化 C .水的变化 D .各自然要素都发生了变化 6.恐龙绝灭后,地球上其他动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下来,这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功能在起作用 ( ) A .光合作用 B .生产功能 C .分解功能 D .平衡功能 读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关系图,回答7-8题。

7.图中各要素的关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 .差异性 B .整体性C .区域性 D .单一性8.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推断下列景观特征与其相符的是A.光照弱B.风力大C.冰川冻土广D.河流多,流量丰富读下面四幅图,回答9—10题。

9.有关图中①山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B.所处地区气候类型一定是温带季风气候C.该山地植被垂直变化的形成因素一定是降水D.该山地的南坡降水一定比北坡多10.对图中所示四个山地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南向北的顺序是④③②①B.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是④③②①C.位于南半球的有①② D.位于北半球的是①③11.“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高中地理知识主线思维导图(知识框架)

高中地理知识主线思维导图(知识框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1章行星地球
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3章地球上的水
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6章人口的变化
第7章城市与城市化
第8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9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10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11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12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13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14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15章区域经济发展
第16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17章世界区域地理
第18章中国区域地理
选修6。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单元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单元综合测试

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单元综合测试新人教版必修1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与图中①、②最符合的是 ( )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 B.风化作用,内力塑造C.侵蚀作用、人类活动 D.侵蚀作用、外力搬运读下图2,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回答2~4题。

2、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3、Q点对P点的相对高度(H)最大可以达到(米)A.20<H<41 B.49<H<50 C.59<H<60 D. 60<H<614.该类地形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5.下列地理现象中,在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A.断块山地 B.背斜成谷C.火山地震 D.沧海桑田6.下列四种地貌中,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是A.角峰 B.石灰岩溶洞 C.沟谷 D.三角洲7.下列地表形态中,主要在内力作用下形成的有( )A.长江三角洲 B.江西庐山 C.桂林溶洞 D.汾河谷地8.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主要自然原因是( )A.高原上年降水量过多 B.高原上原有沟谷多,坡度小C.原有森林、草原被破坏,缺少植被 D.雨季降水集中,土壤质地疏松9.图2反映的地理现象,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 )10.下列关于地质构造对人类活动影响叙述,正确的A.向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B.背斜谷地利于储存地下水,形成自流水盆地C.断层附近岩层破碎利于隧道工程建设D.水库建设应该避开断层带11.图3为某地地层示意图。

从P点向下钻井,当钻头位于①、②、③“层”时可能分别探测到A.天然气、水、石油 B.水、石油、天然气C、石油、天然气、水 D.天然气、石油、水12.东非大裂谷在地质构造上属于 ( )A.断层 B.谷地 C.背斜 D.向斜13.我国宝成铁路建设的工程量特别巨大,主要原因是A.经过地区地形起伏特别大 B.线路特别长C.占用的农田面积特别大 D、经过地区人口稠密,拆迁成本大14、下面为河流的侵蚀作用所形成的是 ( )A.、河滩 B、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C.石灰岩地区的钟乳石 D.挪威的峡湾15.关于河流的侵蚀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A、河流的侵蚀作用往往导致水土流失,因此侵蚀作用对于人类发展极其不利。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
C.体现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表现不明显
【答案】1.D 2.C
(
)
(
)
【解析】第1题,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典型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结合图示温度和降水变化,以及材料中的六种植被类型,可判断甲、乙、
丙、丁分别为荒漠、草原、苔原、热带雨林,则D项正确。第2题,读图,
根据气温变化趋势,图中丁、戊、己植被类型更替是以热量差异为基础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答案】3.C 4.C
【解析】第3题,同一自然带分布较高的一侧为阳坡,分布较低的
一侧为阴坡;雪线较低的一侧为迎风坡,雪线较高的一侧为背风坡,故
C项正确。第4题,据自然带分布规律可知,该山地的北坡为阳坡,说明
该山地位于南半球;南半球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缺少亚寒带针叶林带,
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4.该地低缓山体顶部经常无森林分布而分布草甸的主要原因是
(
A.温度低
B.降水少
的背风坡,降水少
受沿岸山脉的影响,平原面
积小,自然带呈狭长的带状,
仅沿海岸线从低纬度向高纬
度南北延伸
(2)洋流因素影响。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地区
理想状态
地方性分布
南北半球副热带的
热带荒漠带南北延
热带荒漠带
大陆西岸
伸,直逼海岸
亚寒带针叶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欧洲西北部
林带
向北延伸
东西两岸自然 东岸自然带向较高
故C项正确。
读某地景观图,完成第5题。
5.该景观图反映的自然带可能出现在

高中地理 第四、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阶段复习课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四、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阶段复习课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真题训练】 (2012·山东文综)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
地层(dìcéng)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
第十二页,共32页。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解析】选D。图中有两种沉积岩,其中沉积岩Ⅱ在下部,说 明形成时间较早,其内部存在褶皱,说明沉积岩Ⅱ形成后受到 水平挤压而上升,甲处上端的背斜顶部缺失,说明出露地表遭 受了外力侵蚀。其上部上覆的沉积岩Ⅰ,应该(yīnggāi)是地壳 下降后,沉积形成的岩层。花岗岩从下部上升穿插了沉积岩Ⅱ 和Ⅰ,说明其形成时间最晚。
作用(zuòyòng)形成变质岩,这个过程需要高温高压,故选项C正确。第
(2)题,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是指岩浆上升冷却形成岩浆岩,故为
代码④。
第八页,共32页。
【主题升华(shēnghuá)】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第九页,共32页。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 再生。
第三页,共32页。
【核心解读】 1.岩石圈物质循环和板块运动:岩石圈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 岩、沉积岩处于不断的循环转化之中,这也是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 全球构造地貌可用板块构造学说(xué shuō)作出合理的解释,六大板 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运动方式不同,形成不同的地貌形态。 2.内力作用与地貌:从整体上看,内力作用是塑造地貌的主导作用, 使地表变得崎岖不平,形成地貌形态的骨架。
地岩层发生断裂,并且⑤处岩层埋藏比周围岩层深,应为下降

第十八页,共32页。
主题三 外力作用与地貌 【主题训练(xùnliàn)】(2013·福建文综)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 游宽谷的爬升沙丘,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 是 ()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冰楔作用是指在岩石裂缝内所含的冰融水经反复冻融,体积时涨时缩而造成岩层破碎的作用。

读图回答1-2题。

1.冰楔作用属于外力作用中的( )A.风化作用B.流水搬运作用C.冰川侵蚀作用D.流水侵蚀作用2.图示现象在下列哪一地区表现最显著( )A.三峡谷地B.淮北平原C.青藏高原D.皖南丘陵答案 1.A 2.C解析第1题,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叫做风化作用。

冰楔作用属于水对岩石的物理破坏作用,应为风化作用。

第2题,该现象是由冻融交替出现而形成的,冻融交替现象表现最显著的地区是青藏高原。

科考人员在河西走廊发现了一种类似于蜂巢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距今已有上亿年,周围有4-5亿年之前形成的沉积岩。

下图是该地区地质剖面图。

读图完成3-4题。

3.形成“蜂巢”的地质作用是( )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D.流水沉积4.此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A.沉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B.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喷出C.岩浆喷出—沉积—外力侵蚀—地壳抬升D.岩浆侵入—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答案 3.B 4.A解析河西走廊位于西北干旱区,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作用。

此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是先有沉积岩层形成,后有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形成花岗岩。

后地壳抬升,松软岩层被外力侵蚀,形成蜂巢式地貌。

下图为某区域构造地貌剖面示意图,图中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C、P、T、J、K。

读图,完成5-6题。

5.判别该区地层发生褶皱的时间及其形成的主要褶曲类型( )A.C地层形成之后;背斜B.K地层形成之后;背斜C.C地层形成之后;向斜D.K地层形成之后;向斜6.图中地表形态的成因与地质构造、岩性、外力作用等因素相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背斜形成山地丘陵,向斜形成河谷、盆地B.山地丘陵由较软弱的岩石构成C.河谷、盆地发育于软弱岩层与向斜的槽部D.河谷、盆地由河流的侵蚀作用塑造而成答案 5.D 6.C解析从题中图文材料可知,K地层最新,且发生弯曲,说明在K层形成后,该地发生了挤压,形成了向斜构造;图中地表形态的形成除了内力作用之外,还与岩层性质和外力作用有关;岩层坚硬抗侵蚀能力强的形成山地丘陵,而岩层软弱抗侵蚀能力弱的形成河谷和盆地。

蛇曲是像蛇一样蜿蜒的河流地貌。

下图为山西永和黄河蛇曲景观图。

读图,回答7-8题。

7.永和黄河蛇曲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地壳运动B.断裂下陷C.流水作用D.风力作用8.甲、乙两处对应的外力作用为( )A.甲—侵蚀作用、乙—堆积作用B.甲—侵蚀作用、乙—侵蚀作用C.甲—堆积作用、乙—堆积作用D.甲—堆积作用、乙—侵蚀作用答案7.C 8.A解析图中河流呈弯曲形态,主要是由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的。

甲处为凹岸,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乙处为凸岸,是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9-10题。

9.甲地貌为( )A.河谷B.河漫滩C.冲积扇D.三角洲10.甲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A.河水量变小,流速变快,泥沙沉积B.遇地形阻挡,流速变慢,泥沙沉积C.遇海水顶托,流速变快,泥沙沉积D.河水出山口,流速变慢,泥沙沉积答案9.C 10.D解析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分析出甲地位于河流的出山口处,而且甲的形态为扇形,地势较低,以堆积作用为主,所以甲地应为冲积扇。

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位置,河流从河谷流出,地势变低,流速变慢,沉积物呈扇形堆积,形成冲积扇。

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

据材料回答11-12题。

11.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上游水电站增多B.中游水土流失加剧C.下游降水量减少D.流域内用水量增多12.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B.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C.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D.河口地区的气候变干答案11.D 12.B解析根据材料,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随着时间推移,黄河中上游来水在减少,流域内用水量不断增多,是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呈下降趋势的最主要原因;上游水电站增多,只是改变黄河流量的季节变化,对黄河入海水量影响不大;中游水土流失加剧,使得黄河含沙量增加,对水量影响小;从1951年到2010年这几十年来,黄河下游降水量没有明显减少。

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泥沙也减少,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减少,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会出现海水倒灌现象,导致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加重;对河口地区的气候影响不大,气候不会变干。

读漫画《枯萎的外表,强大的内心》,完成13-14题。

13.漫画揭示的地理环境( )A.地形平坦 B.地下水丰富C.降水稀少D.土壤肥沃14.此景观所在地以及由天津到该地所体现的分异规律,组合正确的是( )A.华南地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西北地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西藏地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华北地区;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答案13.C 14.B解析该地植物矮小,却有发达的根系,说明当地气候干旱,降水较少;此地气候干旱,降水较少,为西北地区,天津到西北地区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每一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回答15-16题。

15.我国西北内陆绿洲的形成,图中哪个箭头起到关键的作用( )A.③B.④C.⑦D.⑩16.我国南方地区“高山青,涧水蓝”与西北地区“黄沙漫漫飞满天”的景观差异,主要是哪个因素造成的( )A.水文B.地貌C.植被D.气候答案15.A 16.D解析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绿洲的形成主要是受水源的影响,图中起关键作用的应为③。

南方地区“高山青,涧水蓝”与西北地区“黄沙漫漫飞满天”都是指当地典型的地理特征,主要是气候不同造成的。

下图为亚洲东部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7-18题。

17.图示自然带的分布主要体现了( )A.纬度地域分异规律B.经度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18.自然带P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B.洋流C.太阳辐射D.大气环流答案17.A 18.B解析图中区域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纬度地域分异规律;图示区域位于中高纬度,北太平洋西岸,受千岛寒流影响,自然带P在大陆东岸分布的纬度偏低。

下图是我国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

读图,完成19-20题。

19.图中序号①②对应的自然带分别是( )A.针叶林常绿林B.常绿林草甸C.草甸草原D.针叶林草原20.图中所示山地东西坡自然带谱不同,选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及该山地对应正确的是( ) A.热量长白山B.地势秦岭C.水分贺兰山D.日照天山答案19.D 20.C解析从图上可以看出,该山地的基带为荒漠,应处于温带地区,根据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可以判断,自然带②应为温带草原带;自然带①位于落叶林以上地带,应为针叶林带;常绿林带位于亚热带地区;山地东西坡自然带谱存在差异主要是受水分条件的影响;由图可知,该山脉分东西坡,因此呈南北走向,并且基带为荒漠带,山顶为灌丛,故该山脉可能为贺兰山;长白山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秦岭、天山为东西走向。

读我国西北某山峰等高线和植被带谱示意图,完成21-22题。

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坡比南坡更为湿润B.南坡地势起伏大于北坡C.南、北坡垂直带谱相同D.北坡冰雪带比南坡更窄22.关于该山峰降水和灾害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南坡和北坡降水多发生在夏季B.南坡在冬季更容易发生冰雪灾害C.南坡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D.北坡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北冰洋答案21.A 22.D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在2 000-3 000米地区,北坡大部分为山地草原,而南坡为荒漠,而且北坡草甸和山地针叶林分布范围也大于南坡,所以北坡比南坡更为湿润;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山脉北坡比南坡更为湿润,而且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北坡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北冰洋。

二、综合题(共56分)23.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4分)(1)读甲图,说明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读乙图,判断喜马拉雅山脉a段所属的山地类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丙图,指出造成此山峰独特形态的外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或挤压),印度洋板块隆起形成。

(2)褶皱山。

(3)冰川侵蚀。

解析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喜马拉雅山是板块碰撞挤压、隆起而成的。

第(2)题,可根据岩层的形状判断山地的类型。

第(3)题,该山海拔较高,山峰独特形态的形成主要是受冰川侵蚀的结果。

24.下图为现阶段重点投资建设开发的某区域。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4分)(1)丙地区交通线路密度比甲地区________(大或小),请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把乙、丙两地的矿产运到甲地发展钢铁工业,首先需要解决的是________(甲乙或甲丙)间的交通问题,这需要以________条件为保证。

(3)在选择乙丙之间的交通干线时,人们选择了乙丁丙线路而没有选择乙丙直达线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小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线路,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密度小(2)甲丙科学技术(3)乙丙间的直达线路需经山地,地面起伏大,工程难度大,成本高且安全性差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甲地平坦开阔,丙地位于山地,对交通干线的选择与密度大小有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