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金融知识考-货币政策时滞
货币政策时滞问题分析课件
一、货币政策时滞基本概念。
弗里德曼提出影响货币政策的首要因素就是货币政策时滞。
因为从政策的指定,到政策实施,再到市场主体做出反应,社会经济各种指标发生变化,其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占用一定的时间。
西方理论界对货币政策效应时滞的基本概念有两种解释,即狭义货币政策时滞效应和广义货币政策效应时滞。
狭义的货币政策效应时滞是指从中央银行实施新的货币政策,到该项政策通过传导机制作用于微观经济组织和个人,并表现出明显效果为止的时间距离。
广义的货币政策效应时滞是指从经济运行中产生影响货币政策目标的事件或趋势起,到新的货币政策表现出明显效果的时间距离,即货币政策从反应、制定、实施、传导到生效的全部过程。
广义货币政策效应时滞显然包含了狭义货币政策效应时滞,能更真实的反映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二、货币政策时滞分类货币政策时滞是政策从制定到获得主要的或全部的效果所必须经历的一段时间,是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因素。
分为内部时滞、外部时滞和中间时滞。
(一)内部时滞是从政策制定到货币当局采取行动这段时间。
其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对经济形势发展的预见能力、制定政策的效率和行动的决心。
内部时滞由认识时滞和决策时滞构成,它们的作用需要一段时间。
而且,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不排除产生逆向效应的可能性。
(1)认识时滞:指经济金融情况变化需要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到货币当局认识到这种变化并承认需要调整货币政策间的时间间隔。
(2)决策时滞:指货币当局认识到需要调整货币政策到实际采取行动之间的时间间隔。
(二)外部时滞指运用货币当局选定的政策工具对货币存量进行调节进而影响总需求水平及目标变量的过程。
主要由客观经济和金融条件决定,不论货币供应量抑或利率,它们的变动都不会立即影响到政策目标。
外部时滞分为操作时滞和市场时滞。
(1)操作时滞: 从调整货币政策工具到其对中介指标发生作用所耗费的时间,称为操作时滞。
(2)市场时滞: 从中介变量发生反应到其对目标变量产生作用所需耗费的时间,称为市场时滞。
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时滞问题探微
【摘要】本文从货币政策效应时滞问题的概念出发,探讨了我国货币政策效应时滞的特点、影响货币政策效应时滞的因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货币政策有效性时滞一、货币政策效应时滞的概念与发生的原因1、基本概念。
西方理论界对货币政策效应时滞的基本概念有两种解释,即狭义货币政策时滞效应和广义货币政策效应时滞。
狭义的货币政策效应时滞是指从中央银行实施新的货币政策,到该项政策通过传导机制作用于微观经济组织和个人,并表现出明显效果为止的时间距离。
广义的货币政策效应时滞是指从经济运行中产生影响货币政策目标的事件或趋势起,到新的货币政策表现出明显效果的时间距离,即货币政策从反应、制定、实施、传导到生效的全部过程。
广义货币政策效应时滞显然包含了狭义货币政策效应时滞,能更真实的反映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2、货币政策效应时滞发生的原因。
(1)货币作为货币政策的一种载体,它的综合性同经济的多层次性并非完全一致。
经济变化是多层次的实物变化,各种因素交互作用既有相互抵消又有相互激励;货币变量变化是综合的价值变化,价值变化对实物变化总有一个传递过程。
(2)政策制定需要有一个认识过程。
政策制定者对经济现象的发生,从分析判断趋势到对症下药都需要时间,即使再先进的信息收集、传递技术装备,再精明的管理者,也同样需要时间去处理这些问题。
(3)社会心理因素影响。
从西方货币政策有效性来看,无论是凯恩斯所认为的通过利息的影响而间接地作用于经济,还是货币学派所设想的影响各种资产的相对价格和收益直接作用于经济,他们都承认社会各界对于货币政策变化有一个心理预期过程。
二、货币政策效应时滞的分类1、内在时滞。
内在时滞是指以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需要采取政策行动开始,到中央银行实际采取行动即改变货币政策为止的这一过程。
内在时滞的长短,主要取决于经济信息的传递速度、管理当局的预测能力以及政策选择的决策效率。
内在时滞有一定的主观意向性,与管理体制和工作效率有关,受控性较强。
货币政策时滞及其有效性问题分析
考虑适 当的政策行动 ,如针对季节性需求增加而增加货 币供给 。 决策时滞是认识到需要采取行动 和做出政策决定之间所需要的
时问 , 而行动时滞 是政策决定和实施之间 的间隔。 一般而言 , 货币 政策由央行决定 , 一旦认 识到需要采取政策行 动 , 通过公时期 , 经 由于存在“ 流动性陷阱”扩张 ,
国货币政策使用较频繁 , 对经济 的影响受到质疑 , 但 新一轮关于
货币政策有效性 问题的讨论又开始了。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是宏观经济学中长期争论的主题 。 随
着我 国货 币政策的运用 , 有效性问题 日益成 为学者们关注的重要
问题。货 币政策的 目标主要是产 出和价格水平两方面 , 对价格水 平 的影响普遍认 同 , 但对实际产 出、 收入和就业量 的影响则不能
币政策的决策 。
2 决 策 时滞 与 经 济理 论 。 币 政 策 的决 策 过 程 也 是 经 济政 策 、 货
货币政策付诸 实施并影 响经 济的过程 中每一阶段都存在时 滞, 这些时滞可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 。
主张 、 经济 目标 、 经济理论模型及参数的选择过程 , 这一过程需要
重要 问题。货币政 策从 经济扰动开始到收效过程的每个阶段都有 时滞 , 阶段 来分析货 币政 策有效性问题 的产生 , 按 为我 国货 币政策的
有 效 实施 提供 思路 。
关键词 : 币政策; 货 时滞; 有效性
中 图分 类号 :0 1 F 3. 2
一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1 8 8 (0 9 0 —0 2 0 17 — 0 9 20 )3 0 1— 2
我 国 经历 了反 通 胀 ( 94 1 9 ) 反 通 缩 (9 8 2 0 ) 反 两 方 18 — 9 7 与 19 — 0 1正
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因素
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因素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因素一、货币政策时滞货币政策时滞是政策从制定到获得主要的或全部的效果所必须经历的一段时间,是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因素。
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两个阶段。
内部时滞是指作为货币政策操作主体的中央银行从制定政策到采取行动所需要的时间。
当经济形势发生变化,中央银行认识到应当调整政策到着手制定政策再到实施政策,每一步都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
内部时滞又可以细分为认识时滞和决策时滞两段。
1.认识时滞。
这是指从确有实行某种政策的需要,到货币当局认识到存在这种需要所需耗费的时间。
这段时滞之所以存在,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搜集各种信息资料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二是对各种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综合性分析,作出客观的、符合实际的判断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
2.决策时滞。
这是指制定政策的时滞,即从认识到需要改变政策,到提出一种新的政策所需耗费的时间。
中央银行一旦认识到客观经济过程需要实行某种政策,就要着手拟定政策实施方案,并按规定程序报批,然后才能公布、贯彻。
这段时滞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中央银行根据经济形势研究对策、拟定方案,并对所提方案作可行性论证,最后审定批准,整个制定过程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
这部分时滞的长短,取决于中央银行对作为决策依据的各种信息资料的占有程度和对经济、金融形势的分析、判断能力,体现着中央银行决策水平的高低和对金融调控能力的强弱。
外部时滞是指从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到这一政策对经济过程发生作用所耗费的时间,这也是作为货币政策调控对象的金融部门及企业部门对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反应过程。
当中央银行开始实施新政策后会有:金融部门对新政策的认识——金融部门对政策措施所作的反应——企业部门对金融形势变化的认识——企业部门的决策——新政策发生作用等过程,其中每一步都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
外部时滞也可以细分为操作时滞和市场时滞两段。
1.操作时滞。
这是指从调整政策工具到其对中介指标发生作用所需耗费的时间。
货币政策的分布时滞性分析
货币政策的分布时滞性分析作者:沈伟康来源:《今日财富》2020年第17期一、引言货币政策的时滞主要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
内部时滞与机构的工作效率相关。
而本文主要研究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即分布时滞,货币政策的分布时滞对于不同的作用途径,不同的样本区间所造成的滞后效应也不相同。
大多数学者采用静态分析法对此进行分析,而本文选取最新的时间区间采取动态分析法分析滞后期长度,这将对国家宏观政策搭配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二、文献综述关于货币政策的时滞性,大卫.休谟提出“中间状态”理论。
他认为金银的增长必然会使得物价水平的上升,但这种上升并非即性的。
罗宾逊夫人在马歇尔微观经济学和局部分析法上提出了弹性论,认为货币贬值会产生“J型曲线效应”。
费雪提出了著名的方程式:,并且首创性论证了长期条件下物价是影响利率时滞原理;凯恩斯是研究货币量变动之后的各种因素的作用机制;弗里德曼等西方学者对货币政策的时滞性也提出了自己的相关阐述。
西方理论对于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基础。
对此国内学者进行了实证研究。
欧元明(2012)取自2003年至2011年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指出我国不存在严重的内部时滞,但务必对外部时滞有清楚地认知。
且外部时滞对物价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徐琼,陈德伟,周英章(2003)取自1993年至2001年间季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认为我国货币政策存在两种效应:产出时滞效应和价格时滞效应。
取定的样本区间范围内价格时滞短于产出时滞,且在不同的货币供给层次所产生的时滞效果并不唯一;董刚(2008)利用1996年至2008年间季度数据采用VAR模型得出利率所引起的时滞时间间隔大于货币供应量所引起的时间间隔,且货币政策对国内总产出以及物价水平均存在一定的时滞效应;熊红芳(2009)从理论方面认为货币政策从扰动初始到结尾收效过程中均存在时滞性,我国应当完善市场结构和畅通传导机制,才能增强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巴曙松(1999)从理论研究方面阐述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内部时滞与外部时滞,并根据宏观的金融政策的时滞看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提高;王大树(1995)从贷款的角度分析货币政策产生的工业时滞,商业时滞以及物价时滞;王聪(1995)综述了西方著名的货币时滞理论,提出我国货币政策建议的观点;肖文伟,杨小娟(2010)运用VAR模型和方差分解方法得出货币时滞的股票价格途径时滞为13至19个月,汇率途径时滞为23至25个月以及心理预期途径为9至10个月。
货币政策的时滞特征分析
货币政策的时滞特征分析作者:周福林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20年第14期周福林?中国人民银行枣庄中心支行摘要:货币政策对于经济的发展意义不容忽视,但是在发挥作用的时候,其时滞特征则关系到细节政策落实的步伐,因此必须加以关注。
本文首先就货币政策时滞特征展开分析,而后进一步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中的具体情况,对于这种时滞特征加强理解。
关键词:货币政策;时滞特征;分析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必然需要宏观政策的调控,以保证发展的平稳,并且抵消单纯市场环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因素。
而在宏观政策框架之下,货币政策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货币政策也被称为经济金融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
而在货币政策实施的过程中,时滞问题不容忽视。
所谓货币政策时滞,指的是货币政策从制订到获得主要或全部的效果的时间间隔。
只有切实加强货币政策时滞自身的构成阶段,深入了解货币政策的时滞特征,才能更为有效地展开货币政策的优化,切实推动我国经济有序发展。
一、货币政策时滞特征分析货币政策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并不是对经济产生直接的刺激,而是通过一系列相关的细节才能施加影响。
因此时滞的发生也是一种必然,具体而言,货币政策的时滞可以分为两类,即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
所谓内部时滞,即来源于中央银行内部的货币政策时滞。
具体而言,就是从分析特定的经济形势,一直到中央银行实际采取行动来进行落实这一段的时间。
内部时滞可以进一步划分成为两个阶段,即识别时滞和行动时滞。
对于前者而言,重点是指从对于特定的经济形势进行识别和分析,到确定有针对性的货币政策之前的一段时间。
而行动时滞则是指从货币政策的确立,一直到依据货币政策而采取对应的行动的时间。
内部时滞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中央银行专业水平以及工作效率的影响,是一种相对而言比较可控的因素。
而外部时滞,则是指从中央银行采取行动一直到对应的货币政策发挥作用,在实际经济环境之下产生影响的这一段时间。
货币政策时滞分析
■ 时滞的定义 ■ 货币政策如何影响经济
■ 实证分析——美国、中国
第一部分
货币政策时滞的定义
一、货币政策从制定到或得最终目标的实现,必须经过一段 时间,这段时间称为货币政策的时滞。大致可以分为:
{1}内部时滞:从形势发生变化需要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到货
币当局采取行动这段时间,可分为认识源自滞和行动时滞。 ■认识时滞:从形势变化需要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到它认识到
■经济中某一部门的发展会逐渐影响到其他经济体,即使它 最初没有收到货币政策的影响,但它必须对其已经发生改变 的供应商和客户作出反应。这种传输到更多经济体的传输渠 道也增加了货币政策的总体时滞。
第三部分 实证分析
一、几种常用的分析方法 (一)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法:脉冲响应函数是指 系统对其某一变量的一个冲击所作出的反应。
第二部分 货币政策如何影响经济
以美国经济为例
一、货币政策是如何影响通胀的? ■如果使用货币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使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 场的发展超过长期水平,那么价格水平就会飞速上涨。 一项货币政策如果持续性地使短期实际利率保持在较低水平, 最终将会导致更高的通胀水平和更高的名义利率水平,这是 因为,从长期来看,产出增长率不可能永远增加,失业率也 不可能一直下降。虽然由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可以得出明通胀 和失业之间的替代关系,但垂直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则表明 货币政策长期无效。 ■同样,政策还通过影响人们的预期来直接影响通胀。例如, 假定联储宽松货币,如果消费者和厂商认识到那意味着将来 回出现更高的通胀率,那么他们此刻就会要求更高的工资和 价格。这样就会造成在未改变产出和就业的情况下提高了通 胀水平。
同样地,在经济的实物部门当中,个人和企业预期到未 来的通胀。假如他们相信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表示联储下决心 控制通胀,他们会立即降低对通胀的预期,因此他们可能会 要求较低的工资和价格增长,这有助于降低通胀。但如果人 们相信联储将来可能会容忍通胀,他们就可能要求更高的工 资和价格,这就使通胀可能继续上升,这种情况下,唯一的 办法就是加大紧缩的力度和增加紧缩的时间,这样就会牺牲 可观的产出和就业。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完美口袋书(同等学力经济学考试)
货币政策时滞(2003)任何政策从制定到获得效果,必须经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称为时滞。
时滞由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组成。
内部时滞是指从政策制定到货币当局采取行动的这段时间;外部时滞是指从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为止的这段时间。
货币层次是指不同范围的货币概念。
中央银行根据“流动性”的不同将货币分为不同的层次,一般分为: M0:流通的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流动性偏好是凯恩斯提出的概念,指人们持有货币的偏好。
因为货币是流动性最大的资产,所以人们会对货币产生偏好。
引起这种偏好的动机可以分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
收益的资本化任何有收益的事物,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金额,甚至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资本,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过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这习惯地称之为收益“资本化”,B=P×r(B为收益,P为本金,r为利率)。
名义利率是指借款契约和有价证券上写明的利息率,也就是金融市场上的市场利率。
实际利率是指名义利率剔除物价变动因素之后的利率。
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关系为: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对存款人利益提供保护、稳定金融体系的制度安排。
在这一制度安排下,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根据其吸收存款的数额,按规定的保费率向保险机构投保,当存款机构破产而无法满足存款人的提款要求时,由存款保险机构承担支付法定保险金的责任。
菲利普斯曲线(西经名词103)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短期利率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各种金融资产的利率,主要表现为货币市场利率。
长期利率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种金融资产的利率,主要表现为资本市场的利率。
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会同时升降,但短期利率一般都低于长期利率。
收入分配效应在通货膨胀时期,人们的名义收入与实际收入之间会产生差距,这种由物价上涨造成的收入再分配,就是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
读书笔记:货币政策的时间效果
读书笔记:货币政策的时间效果货币政策的时间效果,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时滞。
时滞就是指的我们货币政策,他一旦决定用什么样的政策,采用什么工具,那么到这个工具的效果反映出来。
大家都知道,当中央银行决定要降低或者提高利率或者存款准备金,那么它会对货币供应量对利率产生影响,就是通过一个传导机制,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影响投资,影响国民收入的增长或者说他的下降,那么这样一个过程就是叫做时滞。
时滞是指根据现实经济情况,客观上需要制定某项政策到这项政策对经济活动的预期影响充分显示出来所需的时间。
就是货币政策的从意识到要出台货币政策,到采取什么工具,到这个工具对作用的对象产生影响,这个作用对象发生变化,整个这个过程就叫做时滞。
通常来讲,货币政策的时滞呢我们说它有两类:内部时滞、外部时滞。
内部时滞是指从经济和金融形势发生变化需要中央银行采取政策行动时始,到中央银行实际采取行动时止的这段过程。
那么当中央银行在分析国民经济的形式的时候,他发现经济形势与我们预定的目标有差距的时候,就会意识到客观上需要调整,中央银行就要召集会议严判形势,来充分认识,是不是该调整,该怎么调整,那么这样一个过程就是客观上需要调整和中央银行认识到需要调整这个过程,我们说所花费的时间,我们叫做认识时滞。
认识时滞是指从需要采取货币政策行动的形势出现,到货币当局认识到必须采取行动所需要的时间。
在充分的严判形势的基础上,中央银行就要做出决策了,那么决策就是说要实行什么样的政策要对原来的政策进行改变,那么这个时候我们说有一个叫做决策时滞,或者说叫做管理时滞。
所以说认识时滞和管理时滞呢就构成了一个内部时滞。
那么这是中央银行能够主导的,大家可以看到的,那么这个完全取决于中央银行的这样一种,高超的这种严判能力和对形势的一种敏感性。
那么当中央银行一旦政策指令发出之后,从政策这个落地到对国民经济的各个环节产生影响,所需要的时间呢,我们都把它叫做外部时滞。
外部时滞是指中央银行采取货币政策行动之日起,到对经济活动发生充分影响时止的这段过程。
货币政策传导时滞分析.doc
货币政策传导时滞分析一、货币政策按目标分类目前世界各国央行普遍采用的是以物价水平为目标的货币政策,比如德国、英国、法国、日本,该政策的理论基础是货币数量论。
实践表明,货币政策在过去几十年确实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物价水平的上涨,但低通胀往往同时又伴随着资产价格的巨幅波动。
而资产价格的巨幅波动又将反作用于实体经济的稳定,从而对一般物价产生影响。
由此引发的对一般物价水平计量指标的质疑,即是否应将固定资产价格、金融资产价格加入CPI的计算屮去。
如果在指标的计算这一层面即产生了本质性的错误,那么政策调控的正确性必将遭到质疑。
此类货币政策在制定时往往注重货币供应量的调控。
日本经济学家白冢重典(1996)指出,不应该将物价稳定这一目标局限在统计上的物价指标的稳定这一狭窄的范围内,而应将其视为宏观经济稳定增长的前提。
“金融稳定"这一概念目前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但其屮心思想在于防止金融体系出现系统性风险(Schinasi, 2004)。
这是一个比物价水平更为宽泛的概念,要求政策制定者在决策之前充分考虑物价水平的调整与实体经济的互动效应。
屮间不可或缺的尖键转折点基于利率水平的调控,一方面它连接了实体经济的投资成本,另一方面它连接了货币市场的资金供求。
美联储可谓是“金融稳定"的先驱实践者,沃尔克(1984)认为,央行的基本职责在于确保金融体系和支付体系的顺利运行。
更进一步的区分货币政策屮间目标的确立。
如果以货币供应量为屮间目标,那么传导机制倾向于构建在货币主义的分析上,而如果以基础利率为调控中间指标,则传导机制实际上侧重于传统的凯恩斯主义和传导的信贷途径。
以下将阐述相应的传导机理。
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凯恩斯学派货币传导机制强调利率的屮介作用,该理论从局部均衡分析开始,货币供给变化影响短期利率变动,进而导致长期利率随之同向变化。
投资成本的变化影响总投资,进而总需求改变。
货币主义颠覆了凯恩斯学派重视利率作用的思想,通过假设货币需求长期来看具有稳定性,货币供给的变化将导致货币市场利率变化,进而货币收益率变化,由于资金的逐利性,其他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也会相应变化。
货币政策时滞问题分析
一、货币政策时滞基本概念。
弗里德曼提出影响货币政策的首要因素就是货币政策时滞。
因为从政策的指定,到政策实施,再到市场主体做出反应,社会经济各种指标发生变化,其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占用一定的时间。
西方理论界对货币政策效应时滞的基本概念有两种解释,即狭义货币政策时滞效应和广义货币政策效应时滞。
狭义的货币政策效应时滞是指从中央银行实施新的货币政策,到该项政策通过传导机制作用于微观经济组织和个人,并表现出明显效果为止的时间距离。
广义的货币政策效应时滞是指从经济运行中产生影响货币政策目标的事件或趋势起,到新的货币政策表现出明显效果的时间距离,即货币政策从反应、制定、实施、传导到生效的全部过程。
广义货币政策效应时滞显然包含了狭义货币政策效应时滞,能更真实的反映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二、货币政策时滞分类货币政策时滞是政策从制定到获得主要的或全部的效果所必须经历的一段时间,是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因素。
分为内部时滞、外部时滞和中间时滞。
(一)内部时滞是从政策制定到货币当局采取行动这段时间。
其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对经济形势发展的预见能力、制定政策的效率和行动的决心。
内部时滞由认识时滞和决策时滞构成,它们的作用需要一段时间。
而且,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不排除产生逆向效应的可能性。
(1)认识时滞:指经济金融情况变化需要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到货币当局认识到这种变化并承认需要调整货币政策间的时间间隔。
(2)决策时滞:指货币当局认识到需要调整货币政策到实际采取行动之间的时间间隔。
(二)外部时滞指运用货币当局选定的政策工具对货币存量进行调节进而影响总需求水平及目标变量的过程。
主要由客观经济和金融条件决定,不论货币供应量抑或利率,它们的变动都不会立即影响到政策目标。
外部时滞分为操作时滞和市场时滞。
(1)操作时滞: 从调整货币政策工具到其对中介指标发生作用所耗费的时间,称为操作时滞。
(2)市场时滞: 从中介变量发生反应到其对目标变量产生作用所需耗费的时间,称为市场时滞。
我国货币政策时滞效应研究
j=8
12886.59** 0.781652** 1.468009** 0.037842* -0.020997 0.470243* 0.982446** 0.045068 0.643519** 0.141573 0.745816**
G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Pt = 10905.3 + 0.58 It + 1.37 It-1 + 0.08 Ct + 0.48 M1t-1 + 1.32 M1t-2 + 0.86 M1t-6+ 0.55 M1t-7 + 0.77 M1t-8+εt (3-2)
在这个模型中(相关统计量见上表),各个参数在显著性水 平为5%的时候都显著异于0,F统计量的值为655.1086,是试算过 模型中最大值,表明此模型拟合优度相对较好;同时AIC指标值为 17.5499,是各个模型中AIC值最小的,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个 模型较好;因为本文采用很多滞后项,变量间难免会产生多重共线 性,本文只以M1对各个模型中滞后的M1计算方差膨胀因子(VIF) 来度量模型的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从本文计算的结果来看,方差 膨胀因子是随着M1的滞后项增加而增加,也就是说,滞后项的增 加,更容易产生多重共线性。值得庆幸的是,回归中的方差膨胀因 子都在1-4之间,不算很大,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而且,本文使用
关键词:货币政策 滞后效应 分布滞后模型
一、引言
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导致了波及全球的经济衰 退,大量企业倒闭,失业率上升。为了避免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 各国政府纷纷采取了扩展性的财政货币政策。2008年10月美国财政 部和美联储联手推出了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2009年3月联邦储 备委员会声称购买3000亿美元长期国债,相当于开足了印钞机的马 力,与此同时,基准利率也维持到了历史最低水平0%-0.25% 。欧 洲共同体,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也不能独善其身,经济衰退明显, 失业率在高位徘徊,到目前为止,已经出台了超过2万亿欧元的救 市计划 。日本,经济的衰退,迫使国家领导人更替。在中国,当国 内还在对救与不救市问题进行纠缠的时候,金融危机已经影响到了 中国的出口额,最终中央政府在两会期间宣布2年内投入4万亿元人 民币刺激经济,令人欣慰的是:如今这一刺激计划效果开始慢慢显 现!
第十一章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时滞
但是,这种增加是随不同条件而发生变化的。因此,
在作进一步分析时,还应考虑一些复杂因素。
凯恩斯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表述如下:
上述表达式中,Ms表示货币供给量,I 表示利率,I
表示投资,P 表示物价,y 表示收入。
上述传导机制很可能因以下两个因素而被堵塞: ① “流动性陷阱”的出现;
②投资的利率弹性非常低。
产生影响,同时对股票价格或债券价格也会产生影响; ②利率或股票价格、债券价格的便会,会影响企业家的 投资热情和个人的消费欲望及现实支出;③投资和消费 变化后,国民生产总值自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一般模式为:
5.影响货币供给传导机制的新变化
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所描述的货币政策是 通过利率的变化传导的,但实践证明,完整的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并非只注重作为资产价格的利率,还必须考 虑其他若干种资产价格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作用。例 如:
前。
3.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弗里德曼及其货币学派认为,货币政策传导过程较为 直接和迅速,并不像凯恩斯学派认为的那样间接和迂回。 两者可用以下模式区别。 凯恩斯学派的一般模式:
货币学派的一般模式:
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上述表达式中,A为金融资产,C为消费,P为价
格,……代表可能存在但还未被揭示的过程,其他符号
㈡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
1.凯恩斯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现代经济学家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是从凯恩
斯开始的。凯恩斯认为,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发
挥作用:①货币与利率之间的关系,即流通性偏好; ②利率与投资之间的关系,即投资利率弹性的途径。 其具体思路是:货币供给相对于需求而突然增加后, 首先产生的影响是使利率下降,然后又促成投资增加。 如果消费倾向为已知量,则通过乘数作用,又可促使国 民所得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行金融知识考点——货币政策时滞
货币政策时滞,亦称货币政策的作用时滞。
它是指货币政策从研究、制定到实施后发挥实际效果的全部时间过程。
这个定义很好理解,就是货币政策从制定到实施到效果显示出来需要一段时间,具有时间滞后性,所以称为货币政策时滞。
这部分的知识的主要考点是影响货币政策时滞的因素。
货币政策时滞按发生源和性质分类,可以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两大类。
这个发生源实际指的是中央银行。
内部时滞是从货币政策制定到货币当局采取行动这段时间。
包括:认识时滞、决策时滞和行动时滞。
其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对经济形势发展的预见能力、制定政策的效率和行动的决心等因素。
一般来说,这些因素与内部时滞的长短成反比。
外部时滞指从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为止这段过程。
包括操作时滞和市场时滞。
外部时滞主要由客观经济和金融条件决定。
分析下面的一道题,我们来巩固这部分知识。
影响货币政策内部时滞的主要因素有()
A.货币当局对经济形势发展的预测能力
B.央行制定政策的效率
C.央行行动的决心
D.社会的客观经济状况
E. 金融条件
【答案】ABC
【解析】内部时滞是从货币政策制定到货币当局采取行动这段时间。
其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对经济形势发展的预见能力、制定政策的效率和行动的决心等因素。
故ABC项正确。
CD选项是影响外部时滞的因素,所以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