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秋天的怀念教案新人教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体验亲情5秋天的怀念教案新人教版
④ 文章结构:用简洁的线条和箭头表示文章的结构,如开头、发展、高潮、结尾。
⑤ 修辞手法:用例句标出文章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并解释其作用。
⑥ 语言技巧:用例句标出文章中使用的语言技巧,如排比、对仗,并解释其效果。
⑦ 亲情体验: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亲情对自己的意义,如“你对亲情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小组讨论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可以评估他们对课文掌握情况的重要手段。通过设计相关的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作业是学生巩固课堂学习的重要方式。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可以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他们对学习的认真程度。
1. 针对教学管理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优化教学内容,增加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注意力。
- 加强课堂纪律管理,制定明确的课堂纪律规则,并严格执行。
2. 针对教学方法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采用互动式教学,增加与学生的提问、讨论等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主题和表达技巧。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如阅读其他亲情主题的散文和写一篇关于亲情的短文。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六、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单元 第5课《秋天的怀念》 教案
三、课文内容梳理
读完课文,完成下面练习,课时展示:
1、说说你对标题“秋天的怀念”的理解。
2、根据课文内容,划分课文段落,并概括各部分的意思。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导入
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文人墨客们笔下永远歌颂的主题。
有这样一位作家,他叫史铁生,他的散文作品中有好多都是描写母爱,歌颂母爱的。遗憾的是,他从21起,就坐在了轮椅上,更让他痛心的是,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的母亲,却身患重病,他却全然不知。当他知道时,母亲已经永远地离他而去。他曾在《我与地坛》中说:“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今天,我们一起去学史铁生在散文集《史铁生散文选》中收录的另一篇散文《秋天的怀念》,去感受这份深深的怀念吧!
听老师讲
用作者的经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
预习检测(分小组展示预习效果,其他同学可以作补充,老师视学生的预习情况也可以作补充)
作者
展示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男,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市。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秋天的怀念》教案新人教版
举例解释:
-在理解课文主题思想上,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从文中具体描写中体会到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对生命态度的肯定。
-在词语学习上,重点是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并能正确运用到日常交流或写作中。
-在描写技巧分析上,重点是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明白如何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来传达内心情感。
2.朗读练习:学生选择课文中的一段,进行朗读录音。要求准确把握情感,注意语调、节奏和声音的传递,时长不超过5分钟。
3.词语运用:从课文中选取5个生字词,用这些词语编写一段话,要求内容连贯,词语使用正确。
4.思考问题: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课文中的母亲形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是如何理解“秋天的怀念”这个标题的?
-描述了母亲在秋天对作者的照顾和鼓励,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和生命的坚韧。
-文中运用了景物描写来烘托情感,如用秋天的萧瑟映衬母亲的病重,用菊花的傲骨象征母亲的坚强。
3.表达技巧:
-运用对比手法,将秋天的衰败与母亲的坚强对比,突显母亲的伟大。
-运用象征手法,将菊花象征为母亲的品质和生命的顽强。
-运用情感描写,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内心的成长。
3.写作技巧题:请结合课文内容,说明作者在写作时是如何处理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的关系的。
答案示例:作者在写作时巧妙地将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紧密结合。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如秋天的落叶、果实、菊花等,来映衬和烘托内心的情感。景物成为情感的载体,使文章的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刻。
4.主题探讨题:请谈谈你对课文标题“秋天的怀念”的理解。
6.文化理解:
-秋天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成熟、收获,同时也是思念和孤独的季节。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秋天的怀念(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秋天的怀念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亲的形象。
2.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1.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读懂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1.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怀念、忏悔、自责。
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坚强成长的品质。
【重点】1.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难点】理解母亲为什么总是要“我”去看花,进而理解生命的意义。
第课时1.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亲的形象。
3.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怀念、忏悔、自责。
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导入⇒梳理脉络⇒初读感受⇒概括内容导入一:设问型[设计意图] 创设秋天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你认为秋天是什么样的季节?是啊!秋天硕果累累,大地丰收,是多么美好。
然而在作家史铁生的心里,秋天却弥漫着无限的伤感,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家史铁生走进秋天的故事——《秋天的怀念》。
导入二:关联型[设计意图] 通过组织学生回忆母爱的话题,引起学生集中注意力,也为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做好铺垫。
打开记忆的闸门,请同学们回忆学过的课文或者接触过的故事中,有没有表现母爱的?这些母爱具体体现在哪里呢?母爱是世界上最崇高最无私的感情,是千百年来永恒的主题,带着一份感动,一份崇敬,更带着一份期待,我们来欣赏《秋天的怀念》。
导入三:意境型[设计意图] 以歌曲将学生带到一个“感知亲情、理解亲情”的意境,让学生在这一情境熏陶下进入课文的学习。
【以歌曲《懂你》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秋天的怀念》,同学们自读课文,看一看,作者怀念的是什么,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一、了解作者,梳理脉络[设计意图] 初读课文,了解作者的生平背景,初步概述文章情节,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和对文本情感的认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案新人教版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提升语文素养,提高对秋天美景的审美鉴赏能力,理解并感悟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感激之情,培养感恩的品德。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如何通过文学作品传递情感、如何理解和感悟亲情等,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作业反馈:
1. 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2. 在批改作业时,注重学生的写作技巧、表达方式和语言运用等方面的评价,既要肯定学生的优点,也要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自然景物描写的文章,对本节课中的描写手法和技巧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学生在小学阶段也已经学习过一些关于亲情、感恩的文章,对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有一定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设置分组讨论区和实验操作台等。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分享,以便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同时,也可以设置一些展示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作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此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还可以准备一些小奖品或者奖励机制,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同时,也要确保教学资源的安全性,特别是在使用多媒体设备和实验器材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情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5课 秋天的怀念教案 新人教版
课题:
2019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秋天的怀念教案新人教版
5 秋天的怀念第1课时1.梳理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重点)2.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母亲的形象。
(难点)一、导入新课有这样一位儿子,在他二十一岁正值风华正茂之时,却不幸患病,导致双腿瘫痪。
他痛不欲生,不能自拔。
有这样一位母亲,虽然身患重病但仍然精心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他重新点燃生活的信心。
可就在北海的菊花烂漫开放的时候,母亲却带着无限的牵挂永远地离开了,而这个特别的秋天,也成了儿子永生的怀念。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内容1.播放课文录音,师生静心聆听。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
明确:记叙了重病缠身的母亲精心照顾瘫痪的儿子,直至自己生命的最后一息的事,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真挚无私的爱。
3.初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围绕着“我”和母亲写了哪几件事。
明确:课文写了四件事:①“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
②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
③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④母亲的临终嘱托。
目标导学二:探究人物形象1.文中的“我”双腿瘫痪后,脾气怎样?体现在哪里?明确:脾气暴怒无常。
表现为:①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②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③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2.面对这样的儿子,母亲又是怎样做的呢?你觉得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①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②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③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母亲慈爱,宽容,善良,乐观,坚强。
目标导学三:品味伟大母爱下面是课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的句子,表现了母爱的伟大。
试结合上下文做具体分析。
1.母亲就悄悄..地听着我的动静……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着我。
明确:动作、神态描写。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秋天的怀念》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初步领悟文章表达特色,潜心会文,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
2、梳理文章脉络,初步领悟文章表达特色。
3、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
三、教学准备查阅作家史铁生的资料;熟读课文。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我们第一次合作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两句经典的话。
“我之所以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
”“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2、我们追随老舍回忆了一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母亲,那这堂课我们一起来走进史铁生的散文名篇《秋天的怀念》,品读一下他笔下的母亲。
现在就让我们打开文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先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开始吧。
(二)、快速读文,初步感知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来讲一讲?(三)、研读文本,感受形象1、你体会到那浓浓的母爱了吗?其实母爱就流淌在字里行间。
请同学们再次用心地、细细地品读这个故事,边读边画出有关的字、词、句,品一品、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不动笔墨不读书是非常好的学习习惯,有些同学在课文中留下了自己思考的记号。
说一说,你从哪里读出了母爱?预设:“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恶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1、从这句话中你读到了什么?2、他当时的内心是什么样的?谁能体会出来?。
3、没有意义,没有希望了。
同学们,就让我们把这样的体会融入到朗读当中,一起来读一读,体会一下这个21岁的年轻人此刻内心的悲观和绝望。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母亲提出了一个建议?(看花)我们看一看母亲是怎么说的,儿子又是怎么回答的。
找到了吗?读一读。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5 秋天的怀念教案 新人教版
5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2.体会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过程与方法:领会作者将浓烈的感情寄托在叙事中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了解艰难生存的生命及其真正意义,深切地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母亲对“我”的关心照顾和“我”对母亲的一片深情,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字里行间蕴藏的母爱正是作者在苦闷中奋起的原因。
教学难点1.细节描写中体现的深沉的母爱。
2.对“好好儿活”意义的深刻探讨。
教学方法1.讲授法和质疑法研讨法。
2.互动讨论法和交流法等。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情景导入:或许是母亲那难言的深深悲苦打动了上苍,后来,儿子用积极进取的信念战胜了苦难,更重要的是他没有辜负母亲的希望,最终战胜了自己。
可是,这时母亲却已经不在人世了。
这是怎样的一种痛苦啊!深深的思念让儿子痛彻心肺,在泪光中写下了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秋天的怀念》,作者就是本文中的“儿子”——著名作家史铁生。
2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2010),当代作家。
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到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积劳成疾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别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代表作品还有:《午餐半小时》《我们的角落》《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插队的故事》《命若琴弦》《礼拜日》《原罪·宿命》《我与地坛》等。
其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
1998年因患尿毒症在家休养,一直坚持与病魔斗争并有新作品集《往事》问世。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1自由诵读,积累字词。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案
举例:对比其他关于母爱的文章或作品,分析《秋天的怀念》的审美特点,如语言、情感、意象等。
(4)文化传承意识的培养:学生可能对家庭文化和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需要通过课堂讲解和实践活动来强化;
举例:组织学生进行家庭文化主题的演讲比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家庭文化和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举例: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提炼出主题。
(3)文章结构的分析:学生能够分析文章的总分总结构,理解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举例:让学生画出课文结构图,展示并解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2.教学难点
教学内容:
(1)生字词:瘫痪、截肢、熬、絮、沉寂、烂漫、翻动;
(2)课文内容分析:文章以秋天的怀念为线索,回忆了母亲关爱作者的点滴往事,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之情;
(3)文章主题:母爱的伟大与无私,生命的顽强与勇敢;
(4)文章结构:总分总结构,第一部分描绘母亲的关爱,第二部分抒发对母亲的怀念,第三部分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母爱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散文的基本概念。《秋天的怀念》是一篇充满深情的散文,它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母爱的伟大。散文是……(详细解释概念)。它是……(解释其重要性或应用)。
2019-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五课《秋天的怀念》教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秋天的怀念》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理清文章结构,体会四件事情中蕴含的浓浓母爱。
2.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这些细节描写来感悟母爱无私、博大、宽容的特点。
(2)通过品悟菊花的描写深刻理解母亲“好好儿活”的含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悟平凡而伟大的母爱,激发感恩的情怀。
【教学重点】1.从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这些细节描写来感悟母爱无私、博大、宽容的特点。
2.感受母亲伟大形象。
【教学难点】通过品悟菊花的描写深刻理解母亲“好好儿活”的含意。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
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
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
——史铁生这是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的一段话。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令人敬佩的作家及他的文章《秋天的怀念》。
二、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著名小说家。
16岁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18岁去陕北延安插队。
21岁因病致瘫,转回北京。
23岁起到北京某街道工厂做了7年的工人。
后又患尿毒症,靠透析维持生命。
28岁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中、短篇小说,散文多篇,其散文《我与地坛》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来最优秀的散文之一。
小说《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2010年12月31日凌晨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他逝世前把绝大部分的器官捐献了出去。
代表作品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散文集《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秋天的怀念教案新人教版
作
者对母亲最深沉的怀念||。
(2)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
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探 这几句记叙了母亲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读来令人心酸||。母亲一生艰
难||,少有幸福||,然而在临终前心中完全没有自己||,而只有对还不能独立生
存的儿女的无限牵挂||。这几句充分表现了母爱的无私伟大||,也融注着作者对
二、语言赏析
1.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
⑴“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中的“扑”“抓”“忍”说明了什 么?
从母亲“扑”过来||,“抓”“我”手的动作||,可以体会到母亲非常在意“我”的 内心感受||,害怕“我”禁不住打击||,失去生活的勇气||。“忍”字写出了母亲尽 管自己十分悲痛||,却抑制悲痛去鼓励、安慰儿子的痛苦心情||。
究
母亲的深深的怀念和愧疚||。
(3)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 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①这几句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各色菊花||,暗喻着母爱的伟大无私||,蕴含 着作者对母亲深沉的怀念和热烈的赞美||。②开得烂漫的菊花象征母亲的期望: 无论遭遇怎样的厄运||,都要活得坚韧||,活出尊严||,活出自我生命的个性与 美丽||。③与第三段母亲央求“我”看花相呼应||,而今终于实现母亲的心愿||, 也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在母爱的激励下改变了先前暴怒无常、悲观绝望的状态||, 正以积极乐观、振奋昂扬的姿态面对苦难||,面对生活||,来告慰九泉下的母亲 ||。
③从容睿智:母亲懂得人生无论遭遇什么厄运||,都要顽强坚韧的“好好 儿活”||,活出自己的尊严和幸福||。
④伟大无私||,慈爱容忍:母亲一心只想着能为儿女做点事||,而完全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秋天的怀念
第1课时
1.梳理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重点)
2.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母亲的形象。
(难点)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位儿子,在他二十一岁正值风华正茂之时,却不幸患病,导致双腿瘫痪。
他痛不欲生,不能自拔。
有这样一位母亲,虽然身患重病但仍然精心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他重新点燃生活的信心。
可就在北海的菊花烂漫开放的时候,母亲却带着无限的牵挂永远地离开了,而这个特别的秋天,也成了儿子永生的怀念。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内容
1.播放课文录音,师生静心聆听。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
明确:记叙了重病缠身的母亲精心照顾瘫痪的儿子,直至自己生命的最后一息的事,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真挚无私的爱。
3.初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围绕着“我”和母亲写了哪几件事。
明确:课文写了四件事:①“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
②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
③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④母亲的临终嘱托。
目标导学二:探究人物形象
1.文中的“我”双腿瘫痪后,脾气怎样?体现在哪里?
明确:脾气暴怒无常。
表现为:
①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②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③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2.面对这样的儿子,母亲又是怎样做的呢?你觉得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①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②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③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母亲慈爱,宽容,善良,乐观,坚强。
目标导学三:品味伟大母爱
下面是课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的句子,表现了母爱的伟大。
试结合上下文做具体分析。
1.母亲就悄悄
..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
..地听着我的动静……她又悄悄地进来,
眼边儿红红
..的,看着我。
明确:动作、神态描写。
母亲“悄悄”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
“悄悄”写出了母亲动作之轻,怕打扰“我”,对儿子的理解,为儿子伤心,突出了母亲的细心;“偷偷”写出了母亲对“我”的不放心和关注,表现了母亲的慈爱;眼边儿“红红”表现了母亲强忍着内心的悲伤,母亲无私地关爱、呵护儿子。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明确:动作、语言描写。
“扑”“抓”“忍”三个动词写出了母亲对“我”的疼爱和痛苦的心情,表现出母爱的坚定、执着和母子生死相依的感情。
3.她憔悴
..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明确:神态描写。
“憔悴”暗示出母亲已病入膏肓;“央求”表现出母亲的执着。
4.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明确:语言描写。
表现母亲要“我”对生活永远充满信心,充满美好的回忆;说明了“我”答应去看菊花使母亲心中十分快乐,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之深。
5.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明确:心理描写。
怕“我”想到自己瘫痪,写出了母亲的小心谨慎,表现出母亲的细心。
三、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
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
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母亲的临终嘱托母爱伟大
第2课时
1.抓住“看花”线索,进一步体会母爱。
(重点)
2.体会标题内涵,理解重要语句。
3.拓展阅读,领悟文章的表达特色。
(难点)
一、导入新课
秋天是个多情的季节,最易让人产生怀念之情,尤其是当秋菊怒放时。
今天,让我们继续陪同作者去看菊怀人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理清线索,体会情感
1.课文三次写到看花。
请勾画出相关句子,完成下面表格。
2.母亲为什么如此急切地想带儿子去看菊花?
明确:花代表美好的事物,希望他看花是为了转移他病痛中的痛苦,更是为了让他找到生活的勇气。
3.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我”对生活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请结合相关语句说明。
明确:“我可活什么劲儿”(绝望)→“要好好儿活”(再生)。
4.找出文中直接表现“我”懊悔的语句,体会其深层意思。
明确:在第二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中:
(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为自己没能关心母亲的健康而难过;
(2)“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为突如其来的生离死别而悲伤,为自己的“暴怒无常”而懊悔。
目标导学二:分析细节,理解标题
1.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母亲带“我”看花,是对生命的热爱;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
2.母亲把“好好儿活”这句话重复了两次,究竟要告诉儿子什么呢?
明确:①要接受现实,不要自暴自弃,你的路还长着呢。
②要儿子坚强地活下去,不要被病痛压倒,要笑看人生。
③她要在仅有的时间陪伴儿子好好儿活。
3.本文在内容上主要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但作者却不以《怀念我的母亲》为题,而以《秋天的怀念》为题,好在哪里?
明确:《秋天的怀念》是由秋天的故事引发的对母亲的怀念。
母亲是秋天病逝的,秋天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课文以此为题,是为了更好地抒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目标导学三:拓展理解
几十年后,回忆起母亲,史铁生写下了这么一段话,请读一读,说说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走向自己的幸福的路;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
明确: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思念之情;作者对母亲的忏悔、懊悔、后悔、悔恨之情;作者对母亲的自责、内疚之情;作者完全理解母亲了……
三、板书设计
带入更有趣、更精彩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