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原理课后习题第二章知识分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传播有怎样的结构?

A.结构,即勾陈过一个事物整体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与此相联系,有一种视万事万物都为过程的观点,实际上是对结构的动态表述,两个概念意思基本相同。

B.美国传播学者 D •伯洛提出了“ S-M-C-R'的传播过程模式,从隔离路上较为透彻地总结了传播

的过程和结构的特征: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无始无终,没有边界;传播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应将其中的多元关系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传播过程的本质是变动,即各种关系的相互影响和变化。

C.这一总结,克服了前人认识中的谬误,不仅强调了传播过程研究的重要性,而且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强调了传播过程研究的科学性。

D.传播过程研究的主要成果有: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社会系统模式。

2、线性模式有哪些主要的优缺点?

1.拉斯韦尔的5W 模式

谁(who) <传者•控制分析>—说什么(says what) <讯息•内容分析>—通过什么渠道

(in what channel ) <媒介•媒介分析>—对谁(to whom ) <受着•受着分析>—取得了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 ) <效果•效果分析>

①第一次较为详细地、科学地分解了传播的结构和过程。

②第一次明确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领域。 (5 分析即5 领域)

缺陷:

A.作为一个典型的线性模式,它似乎把传播过程看成是一种单向传送信息、并呈直线形态的

过程。

B•它似乎割裂了传播过程和社会过程的联系。

C作为要素的“讯息”,在传播过程中往往发生变化,这里没有表达出来。

D“. 效果” 在传播过程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它实际上并不一定出现,其只是一个“环节”。

2.申农—韦弗的线性模式

优点:

①导入了噪音的概念,为传播过程研究进一步提供了重要的启发。

②媒介被一分为三,信息分为发送的和接受的。

缺点:描述的是电子通信过程,而且是一个直线单向过程,缺少反馈环节,完全应用于人类的社会传播是不行的。

3.线性传播的缺陷:

①容易把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角色、关系和作用固定化。

②缺乏反馈环节,不能体现人类传播双向互动的性质。

3、控制论模式和社会系统模式有哪些异同

A.控制论模式:以控制论为指导思想,变单向直线型为双向循环型,引入了反馈机制,包括德福拉模式、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B.社会系统模式:在控制论模式上得以发展,将整个传播过程置于社会之中,强调社会因素对传播过程的影响。包括:赖利夫妇的模式以及马莱茨克模式。

C.同:两者都在单向直线型的传播中注意到了反馈的重要性,变单向直线型为双向循环型,引入了反馈机制

D.异:社会系统模式又在控制率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克服了控制率模式社会因素对传播过程影响的不足,将整个传播过程置于社会总环境中,因而完善了传播的过程分析。

4、传播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一、传播的基本功能——传授信息

二、二功能说:工具性和消遣性

三、传播功能的三个层次

①个人层次。从工具性传播的角度看,传播的主要作用是了解环境变动,学习社会规范和各种知识;从消遣性传播的角度看,则是调节身心。

② 组织层次。从工具性传播的角度看,主要作用是为决策提供依据,协调组织成员的思想和行动;从消遣性传播角度看,是调节组织成员的情绪。

③社会层次。从工具性传播角度看,主要作用是监视环境,协调社会各部分,传承社会遗产;从消遣性传播角度看,是提供娱乐或者说调节社会大众身心。

四、四功能说:社会传播和大众传播

1)监测环境。用“新闻”不断地向整个社会及时报告环境的变动。

2)协调社会各部分。以“宣传”聚合社会各团体和个人对环境采取一致的、有效的行动。

3)传承社会遗产。通过“教育”使社会规范和知识等精神遗产代代相传。

4)调节身心。借助“娱乐”使整个社会获得休息以保持活力。

五、传播功能的相对性和双向性

相对性:传播功能能与内容的对应关系,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功能如何,往往与受者身份、需求、环境、心情等大有关系。

双向性:由于绝大对数传播是双向的、交互的,其作用功能也是双向的、交互的。

5、结合实际说明大众传播功能的各种类型和内涵。(每个功能举例)

先说前面三种类型

一、三功能说:负功能研究

来自拉扎斯菲尔德

(1)授予地位(正功能)(2)促进社会规范的实行(正功能)(3)麻醉精神(负功能)评价:“三功能说”的主要贡献在于,明确地提出了负功能的问题。但它既没有展开全面、系统的研究,更没有指明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两个环境”理论

来自W.李普曼

人类生活在两个环境里:一是现实环境,二是虚拟环境。前者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体验之外的客观世界;而后者,是被人意识或体验的主观世界。与此相联系,能被人自身直接体验的环境,叫直接环境;而需要他人才能间接体验的环境,叫间接环境。

李普曼的创造性在于,强调指出了大众传播的作用。即在现代社会中,虚拟环境的比重越来越大,它主要由大众媒介造成,现代人和现实环境之间,插入了一个由大众媒介构成的巨大的虚拟环境或者说是媒介环境。

三、“托马斯公理”和“自我达成的预言” 托马斯公理:如果人将某状况作为现实把我,那状况作为结果就是现实。如果用“托马斯原理”去解构毛泽东的一句名言,那么虚心不一定会使人进步,骄傲也常常不会使人落后。因为如果周围的人都将你视为一个骄傲的人,你就别无选择,只能够按让人感到值得骄傲的方式去生活。

自我达成预言:如果人根据对状况的错误理解而展开行动个结果就可能使这一错误理解变成现实。在人际交往中,你是否听到过象“我看他/她就不顺眼” ,“他/她对我有意见有偏见”等等这样的抱怨呢?怎么才能很好的融入到人际交往当中去呢?或怎么才能运行好一个和谐

的人际关系呢?根据自我达成预言理论,至少我们可以说,一个对别人的好的期望值和一系

列朝这个期望值引导出的行为将是最重要的。慢慢的你会发现那个人正接近你理想中的那个人。这样一个良性的人际关系的自我实现的圈就形成了。简单说也就是: 你希望别人对你好,首先你要正确的对待他们---对他们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