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巴旅游发展概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巴旅游相关情况介绍
被誉为“美人谷”的丹巴,位于四川西部、甘孜州东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两州四县接合部,幅员面积5649平方公里,是嘉绒藏族的主要聚居地。

县城海拔1800米,素有“大渡河畔第一城”之称。

在低海拔的河谷地带,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14.度,四季皆宜旅游。

全县最低海拔1700米,最高海拔5820米,相对高差为4120米,所以又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点。

一、旅游资源概况
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质构造和厚重的嘉绒藏族历史文化内涵,造就了丹巴丰富多样、独具特色的自然文化旅游资源。

根据旅游体验对象可分为3大类17个亚类30个小类,集自然景观、民俗风情、历史文化和社会旅游资源为一体。

自然生态旅游资源:根据法国SPOT卫星于2000年1月1日拍摄的丹巴全境照片上观察,丹巴呈一枚以县城“诺米章谷”为轴心,360度飞旋的彩色涡轮,更恰似一朵以县城为花蕊,以五条山脉为花瓣而绽放的美丽花朵。

特殊的旋扭状构造,造就了维妙维肖的象形山石地貌等丰富独特的地质景观,如格宗领袖峰、金字塔、墨尔多山石笋、自生塔等,被誉为“天然地学博物馆”;有五大水系形成的河流景观和由众多湖泊、温泉、跌水、瀑布等组成的风格不同的水域风光;有云海、日出、彩虹、冰瀑、冰挂、雪景、“白人戏水”等
壮丽的气象景观;有保护完好的原始森林、种类繁多的珍稀动植物和草甸等和谐生物景观。

墨尔多神山、牦牛谷“天然盆景”和党岭、莫斯卡风光等自然生态景观,让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丹巴有保存完好的古石碉群、土司官寨和独特的藏寨民居等古、近、现代建筑文化,被专家誉为石砌建筑的典范。

丹巴素有“千碉之国”的美誉,有四角、五角、六角、八角、十三角等众多种类,丹巴梭坡十三角碉是整个藏区三座十三角碉中唯一保存下来的一座。

丹巴嘉绒藏族民居设计精巧、造形独特,极富民族特色,融汇在青山、绿水之中,形成自然环境与建筑的完善结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如甲居藏寨、中路-梭坡藏寨碉群等被誉为“东方童话世界”;有中路新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古石棺墓群和“乾隆打金川”古战场遗址等;有藏传佛教五大教派和汉传佛教、道教等多教派和睦相处、相互包容的宗教文化奇观;有嘉绒藏族服饰、歌舞和顶毪衫、抢头帕、对山歌等独特的婚恋风情文化;有同属嘉绒藏族却十里不同语的多语系语言文化奇观。

社会旅游资源:丹巴嘉绒藏族,男子骠悍,女子俊美,能歌善舞,“美人谷”的称谓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丹巴同时还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多季节生态农业观光,有种类繁多的矿产品和民族工艺品、土特产品及特色饮食。

二、丹巴是川西环线上的重要承接点和主要景区之一
丹巴是甘孜州的东大门,是川西环线上的重要承接点。

省道303线和211线纵贯全境,公路交通四通八达。

有成都—都江堰—卧龙
—四姑娘山—丹巴(345公里、车程5小时)、成都—雅安碧峰峡—泸定海螺沟—姑咱—(大渡河峡谷)丹巴(323公里、车程5小时)、成都—雅安碧峰峡—泸定海螺沟—康定—丹巴(411公里)、成都—绵阳—九寨沟—黄龙—马尔康—金川—丹巴(579公里)四条出入境公路。

丹巴东接四姑娘山、卧龙自然保护区,南连情歌的故乡―康定和海螺沟冰川公园,往西可进入大香格里拉环线,朝北可进入大九寨环线,是川西环线上由四姑娘山进入甘孜州境内的第一个接待点和通往塔公草原、木格措、跑马山、海螺沟的必经之路,起着迎客南下、送客北上的重要枢纽作用,是成都周边三日游的最佳去处之一。

被《四川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确定为四川旅游发展的重头戏――西环线上的重要景区,同时又是甘孜州东部旅游圈的一级支撑点。

三、丹巴可与驰名国内外的旅游区组合成为精品旅游线
丹巴历史悠久,据中路古遗址考古发掘和碳14测定,早在五千年前就有人类在此声息繁衍。

这里山美水美人更美,自古就多出美女佳人,故有“美人谷”之称誉。

这里气候温和、物产丰富、风光秀美、风情殊异。

有被誉为“东方金字塔”、“千碉之乡”的中路—梭坡古石碉群;有天人合一的“藏区童话世界”——甲居藏寨;有藏区四大神山之一、省级风景名区墨尔多神山;有被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帮同志誉为“天然盆景”的牦牛谷风景画廊;有积雪山、草甸、海子、温泉、原始森林为一体的党岭风光;有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莫斯卡省级自然生态保护区;还有巴底土司官寨、中路古文
化遗址和古石棺葬墓群、天然石英壁画、格萨尔王石板刻画和五大教派共事宗教活动的奇观等,构成了集文化风情与自然生态景观为一体的丹巴嘉绒藏族风情旅游区。

丹巴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具有品位高、多维性、相对集中的特点。

以县城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布在距县城5-70公里的公路沿线。

从发展旅游业的条件来说,丹巴县民族风情及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在离成都最近的川西旅游片区内,特色十分突出,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

2000年,我县邀请四川省旅游规则设计所编制《丹巴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专家们考察评估认为:丹巴境内人文景观资源特色十分突出,自然景观资源品位也较高,尤其是文化内涵深厚、历史悠久的嘉绒藏族风情具有既神秘新奇又妩媚动人的神韵,是西环线上其它相同或类似旅游资源无法比拟、极富市场潜力的优势资源,丹巴突出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是发展丹巴旅游业的最佳切入点,因此在《丹巴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将我县旅游主题定位为:嘉绒藏族文化风情与自然生态观光旅游目的地。

从都江堰、卧龙、四姑娘到丹巴,其中古堰文化、大熊猫为世界级品牌,四姑娘山有“东方阿尔卑斯”之称。

从雅安、海螺沟、康定到丹巴,海螺沟是国家级4A景区,康定情歌驰名天下,再加上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丹巴,不仅该线路上的各种旅游资源互补互映,相得益彰,旅游产品更加丰富多彩,也使其必然成为四川省吸引境内外旅客的精品旅游线,整体价值得到极大提升,市场竞争力更强,市场前景更为广阔。

四、相继开展的前期工作为丹巴旅游业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丹巴县曾经是典型的“木头财政县”,经济结构单一。

天然林停采后,木头“支柱”骤然消失,传统的经济格局被彻底打破,财政收入锐减,农牧民收入大幅下降。

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一度时期成为县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

面对严酷现实,丹巴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积极探索寻求新的发展出路。

在四川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甘孜州实施旅游兴州战略的指导下,丹巴根据县情实际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紧紧抓住资源和区位优势,确定了“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开发型”经济发展战略和大力发展旅游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支柱,努力实现全县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旅游兴县”新思路,明确提出了要将旅游业培育成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全县新的支柱产业,并把文化旅游产业区作为全县六大产业区之一来进行规划和建设,相继开展了一些前期工作:
一、始终坚持规划先行,先后聘请专家编制了《丹巴县旅游发展规划》、《党岭风景区总体规划》和《党岭旅游镇控制性详规》、《中路—梭坡藏寨碉群保护规划》和全省第一个县级产品规划即《丹巴县旅游产品开发规划》,为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和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县情,把握环线,放眼周边,在嘉绒民族文化风情和川西黄金旅游环线上做文章,通过县内办节、县外促销,请近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强宣传促销,着力打造以“古碉、藏寨、美人谷”为代表的嘉绒文化风情自然生态
旅游品牌。

相继出版了《丹巴风貌》、《美人谷—丹巴》、《千碉之国—丹巴》、《行走丹巴美人谷》等宣传资料,成功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四川丹巴嘉绒藏族风情节、金秋摄影节,精心组织了“三八”国际妇女节奥岚雪都市新女性美人谷自驾之旅、2005古东女国故都——美人谷丹巴探迷之旅汽车集结赛、2004年康巴艺术节丹巴分会场活动、2005年乡村风情节以及丹巴之行网上有奖活动,积极参加了国内旅交会、四川省十大古镇推介会、格萨尔故里行、苏州遗产大会、广州促销会、香港花车行等活动,引起了众多新闻媒体的关注与报道,丹巴旅游知名度迅速提升,丹巴嘉绒藏族风情节被列为全州六大节日之一,以“古碉.藏寨.美人谷”为代表的嘉绒藏族风情被列为全州六大系列旅游品牌之一,2003年初丹巴被列为全省旅游重点县。

2005年,丹巴藏寨在首届《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组织的中国最美丽的地方评选活动中荣获“中国最美丽的六大乡村古镇”第一名;国家建设部、文物局授予梭坡莫洛“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四川省授予丹巴“藏寨风情文化之乡”,丹巴歌曲《嘉绒姑娘》被选入“魅力四川——旅游景区形象歌曲”专集。

三、加快了文化旅游资源等级申报,墨尔多山、党岭风景区、莫斯卡自然保护区相继批准为省、州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自然保护区,中路古遗址、石棺葬墓群丹巴古碉群被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莫斯卡格萨尔人物石板刻画的发现,使我县跻身“格萨尔”文化重点县行列。

2005年丹巴古碉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丹巴中路-梭坡藏寨碉群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四、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甲居藏寨、中路景区旅游公路改造铺油工程均已完工并投入使用,对布科藏寨、蒲角顶旅游公路进行了加宽改造,交通“瓶颈”制约正在逐步消除,景区的可进入性大大增强。

完成了川西环线丹巴境内沿线标志性建筑、标识系统、旅游公厕建设,景区配套设施不断完善,通讯、能源及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商业步行街建设完成,民族风情一条街、民族文化艺术中心正在建设当中,旅游接待设施逐步得到改善。

五、旅游民居接待蓬勃发展,大众旅游氛围正在形成。

围绕把“60%的游客带进藏寨民居,让群众增收,旅游发展”的思路,组织和动员景区群众参与旅游服务增加收入,促进社区经济发展。

协调农行贷款近百万元,引导民居加快“三改一建”(改厨、改厕、改圈,建淋浴间),提升接待档次;加强指导与培训,组织部分民居接待户参加了州县旅游培训,到云南丽江、迪庆和我州的稻城进行了考察学习,进一步完善了相关管理办法和民居接待指导价格;加强了宣传与推广,邀请多家旅行社和新闻媒体到实地考察,央视7频道和省内多家媒体对丹巴旅游民居接待进行了专题报道,康辉、成都国旅等9家旅行社与景区部分民居接待户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

截止目前全县实际参与旅游民居接待的有140户,接待床位达到2000余个,其中挂牌示范户有56户,床位达到1400个,2010年实现旅游收入近300万元。

六、以人为本,切实优化旅游环境。

结合行业发展需要,加强了景区讲解员的培训与管理,编写了《丹巴景区导游词》,积极组织
人员参加了全国导游资格考试,有7人获得了全国导游资格证,开办了丹巴旅游网站,并提供网上预订服务,主动为相关网站提供了大量信息。

组建成立了丹巴县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和景区解说服务中心。

通过几年的努力,丹巴旅游发展迅速,以古碉、藏寨、美人谷为代表的嘉绒藏族风情旅游品牌的知名度迅速提升,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2000年来丹游客仅2000人次,到2007年来丹游客300300人次,门票收入147万元,其中入境游客5427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123万元。

2008年由于受“3.14”事件和“5.12”地震灾害影响,丹巴旅游遭受了重创,全年来丹游客只有74000人次,门票收入39万元,入境游客580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810万元。

2010年来丹游客达24.55万人次。

其中入境游客为5677人次,门票收入为117.595万元,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04亿元。

丹巴已经由过去的过境旅游转变成川西旅游环线上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有了较快发展,2001年我县有旅食店11家,旅馆床位302个,从业人员60余人。

今年旅食店增加到68家,旅馆床位 5000余个,相关从业人员近千人。

以示范户为中心的旅游民居接待迅速发展,全县各主要景区有140余户农户参与旅游民居接待。

客运、零售、演艺等服务业也有了较快发展,旅游产业作为丹巴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地位日渐显现。

在加快发展的进程中,丹巴旅游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资源多元化与发展单一化、资源优势与经济优势、量的增长与质的提高、高端资源与
简单经营、需求的多样性与产品的单一性等矛盾依然突出,与周边迅速发展的景区相比,差距越来越大。

与此同时,丹巴旅游业也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县委、政府审时度势,进一步明晰了旅游开发总体思路即以底蕴深厚、丰富多样的嘉绒藏族文化风情和天人合一、奇特美丽的自然生态景观为依托,以古碉、藏寨、美人谷——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为形象标志,以县城为中心、民居接待为重点,以嘉绒文化风情旅游和党岭、“天然盆景”自然生态观光旅游为突破口,突出其神秘性、奇特性、唯一性,全方位、高起点、大手笔推进,努力把丹巴建设成为川西旅游黄金线上的嘉绒藏族风情与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工作思路是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立足本州,依托环线,放眼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在加快发展大众旅游的同时以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为重点,发展高端旅游和特种旅游。

坚持景区开发与客源开发并重,进一步强化旅游六要素的综合开发,全力促成旅游资源、旅游线路、宣传促销、接待服务、资金人力的充分整合,努力谋求旅游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