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亚里士多德德性论的公民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也就毫无疑问是在角色的意义上加以确立的。
二、 亚里 士 多德德 性论 的城 邦公 民
亚里士多德一方面从最优政体的意义上规定公民的德性 ; 另一方 面 从政 治生活 的意义上规定公 民的德性 。前 者是公 民德性论 的公 民 观, 后者是公民德性 的具体规定 , 它们共同形成了其德性论的公民观 。 然而 , 不论是对公民德性的哪种规定 , 它对于公民 资格而 言皆具 有某 种理想性 。它是按照最 优政体 的性质来界定公民 的, “ 而 要想成为 一 个 幸福而善 良的城邦 , 就必须要具 备这 些德性 ” 。按照亚里士多德 的 公民德性论 , 城邦公民之所以是城邦公民 。 因为他具有优 良城邦规 是 亚 里士 多德对公 民德性 的界定 定 的德性 ; 城邦居民不被认 为是城邦公民 , 因为他们不具备优 良政 是 城邦公民的德性 是什么 。 必须根据政体来确定 。“ 政体乃对城邦 体所要求的德性 。“ 一个城邦居民处于更高级 、 更重要的职位 , 是由于 中各种官职的设置 , 是关于城邦公民的某种制度或安排。” 是故公民 他 的德性非普通城邦公 民可 以比拟 ; 对于一个才德超群 的城邦公民 , 参与城邦政体 , 就必须把最高权 力与政治权力加以分解 , 从而公民既 唯 一的办法就是心悦诚 服地奉其为主宰” 。所以 , 亚里士多德德性论 承担一定的角色 , 求具有履行其角 色的德性。亚里士多德既然界 的公民观 , 又要 在应然的意义上界定 了城邦的公民。 定的是共和政体中的公民 , 他对公民提 出的德性要求也必须是共和政 参照他的德性论意义上的公民观 , 工匠和女人不被认可为城邦公 体所需要的。由于共和政体实行轮 番而治 , 公民即是统治者又是被统 民, 就可以找到更深层次的依据 。 这也是亚里士多德试图回答的问题 。 治者 , 邦公民就应该既具有统治者的德性 , 有被统治者的德性 。 工匠是否为城邦 的公民 。 城 又具 取决于政体的性质及政治的需要 。亚里士 多 他说 : 好 的公民公民必须学会统 治和被统治 ; “ 他的德性在 于。 从两个 德 : 工匠 “只需要获得与他作为一名苦工相称的德性 ”在此意义上 , , 方面学会做 自由人 的统治者 。” 在此意义上 。 好的公民的德性和好人 相对于角色来确定德性 的方法 ,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具有普遍的适用 的德性 , 不仅没有区别而且完全一致; 至少在最优良的城邦中 。 善良之 性 : 工匠既然被视 为下贱 的技工 , 他们的德性就只是做好下贱技工 的 人的德性与城邦的公 民的德性是同一 的。 品质。亚里士多德对工匠德性的这种双 向规定 , 从根源上将工匠固定 然而公民 的德性不能简单地和善良之人的德性相等同 , 即使是在 在其独特的奴役性之 上 , 最终使得公民与工匠之间的德性不可贯通 。 最优良的城邦 中亦不例外 。政体倘若不是最优良的, 那么只有某 些公 他们之间的德性不是程度上差距 , 而是种属差别 。因而 , 工匠之所以 民的德性与善良之 人的德性相同 , 因为这些“ 少数的善 良之人即是统 不是城邦公民 , 并非如 亚里士多德所说无暇培养公民德性 ; 反 , 相 既然 治者” 。在最优 良的共和政体中 , 由于公民轮番而 治。 公民显然必须具 工 匠只是一名苦工 , 不能作为公民参与城邦政治生活 , 他就 也不能塑 备双重德性 。于是 , 他作为 自由人的统治者 , 为自由人的被统 治 造成为城邦所需要的公民 。 与他 者, 两者之间的德性就有了根本区别。统治者正如 欧力彼得 斯所 说 , 由于女人被排斥于城邦公民之外 , 他的公民观受到 当代女权主义 不要各种琐屑 的技巧 , 一心盼求治国的要道 。是故公 民作 为统 治者 . 的诟病。依据 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论 的公民观 , 女人就与工匠一样 。 最重要的德性是智慧 , 但这是哲理性智慧 , 他要思虑城邦道 的优 良性。 方面 不是城邦公民; 另一方面具有自己的德性。诗人云 :娴静是女 “ 作为被统治者的公民 , 他担负政体分配的角色, 当然也需要智慧 , 但这 人的天职。” 女人不是没有理性部分的德 性, 只是在 男人主宰的政 治 是技巧性 智慧 , 他要实现德性的灵魂 活动。所 以 , 象的意义上谈 生活中她们的申辩得不到认同 : 从抽 当亚里士多德说她们的意见“ 无权威” 论共和政体 中的公民 , 他们作为 自由人的统 治者的德性 , 与作为 自由 时 , 他指政治领 域而 非家庭 的私人领域。换言之 , 女人的德性附属于 人的被统治者的德性完全相同。 家庭生活。在 亚里士多德那里 , 所有人各自特 有的德性 , 皆以人的 自 亚里士多德在思辨城邦公民时 ,不满 足于抽 象地确 定公 民的德 然本性为基础 ; 这种基于 自然的德性 , 与她们 各自的角色相 对应。所 性, 而是置于具体角色的德性活动中来定位 。 对于共和政体 中的公民 , 以 , 女人的德性与男人 的德性 , 同样是种属的差别而非程度的差距 ; 女 其德性 当然是从两个方面学做 自由人的统治者; 对于共和政体 的公民 人即使 具有男人一样 的理智能力 。 她们 的德 性也只能贡献 于私人领 承担 的具体角色 , 其德性就只存在于 角色的完 美履行 了。因此, 在个 域 , 而这又与城邦的规模限制完全一致。 亚里士多德不止于城邦公民的身份界定 。 进而探索城 邦公民的德 别的城邦公民角色之上 , 公民的德性获得了抽象和具体的统一 。 。 所以 我们谈论亚里士多德的公民德性时 , 能停 留于抽 象的政体层面 , 不 而 性 。 形成了德性论的公民观。他在城邦公民的德性与非公民的德性之 应相对于具体的角色来理解 。 公民参与城邦政体 , 既承担一定 的角色 , 间划清界限, 在一览无遗地将柏拉图的烙 印暴露 出来的同时 , 又为其 又具 有履行其角色功能。因而城邦公民的德性 , 仅仅在 于各尽其职地 对城邦公民的判断提供了更深层次 的依据。 把自己的角色履行好 。由于每个公民承担 的职责不同 . 维护城邦政体 参考文献 : 的功能不同, 其所应具有的德性也彼 此殊异 , 尽管所 有公 民的德性都 【】亚里士 多德. 1 政治学 [ . 砌 亚里士多德全集 ( . 9 北京: ) 中国人 是为了这个共同体的安全。“ 善良的人 以沉思为最高的幸福 , 人的 民大学出版社, 9 4 好 1 9. 【 江雪莲. 2 】 西方公 民道德研 究 【 . J 伦理学研究, 0 3 4. 】 20 ( ) 概念 同理 『功能相关” 生 。而贤明 的统治者就是善 良之人 , 以, 所 善良之 人具有完满的德性 。 而好公民 则否 。倘若如此 , 亚里士 多德所讨论 的 [ 3 】余纪元.亚里士多德 论幸福 :在柏拉 图的 < 国家篇 > 后 之 公民德性 , 不论是作为 自由人的统治者 , 还是作为 自由人的被统治者 , [ . J 世界哲学, 0 �
垒 !
! 垒
:茎 塞
: 璺g : 垒
论亚里士多德德性论的公民观
◎刘 婷婷
(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伦理学 O 9级研 究生, 州 贵 阳 5 0 2 ) 贵 5 0 5 摘要 : 亚里士多德的公 民理论具有 崇高的历史地位 , 而德性论 的公民观作 为亚里士多德公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表 述 主要集中于( 治学 亚里士 多德 一方面从最优政体的意义上规 定公 民的德性 ; 敛 中: 另一方面从政治生活的意义上规 定公 民的德 性 。前者是公 民德性论 的公 民观 , 后者是公 民德性 的具体规 定, 它们共 同形成了其德 性论 的公民观 。他在城 邦公民的德性与非 公 民的德 性之 间划清界 限, 在一览无遗地将柏拉 图的烙印暴露 出来的同时, 又为其对城邦公民的判断提供 了更深层次的依据 。 关键词 : 亚里士多德 ; 德性; 民 公 中图分类号 :6 1 5D 4 D 2. 6 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6 3 09 (0 O 0A 0 7 — 1 1 7- 9 2 2 1 )8一 16 0
亚里士多德的公民理论具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 它构成了近现代公 民理论的重要源头 , 可是人们提及公民 问题时往往提及亚里士多德 , 却无人对其进行深 入探究。亚里士多德在《 政治学》 中对公民进行讨 论时 。 将其是否事实上参与城邦视为唯一的条件 ; 任何居民只要参与 城邦 的议事和审判事务, 皆为城邦的公民。然而 , 对于城邦 的公民 的 这一条件性 。 如果城邦某一公民不具备这样的德性 , 是否还是城邦 的公民呢?事 他 实上 , 亚里土多德在界定公民之后 , 就将话题转移 到了这个 问题之上, 由此形成了他德性论的公 民观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