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苏教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包括比例的定义、比例的计算方法以及比例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比例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通过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教学法。
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比例的概念,例如:“一辆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了30分钟,行驶了多少公里?”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出比例的概念。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比例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解释比例的基本性质,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和解释。
3. 操练(1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简单的比例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例如,给出两个比例,让学生计算缺失的数值。
4.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苏教版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方案简要提示本课教学内容是课程标准苏教版六年级(下)43—44页的“比例的基本性质”。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理解比例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让学生在尝试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比较、概括的能力,发展符号意识。
教学流程流程1:教学例题a教师: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比例,你还记得怎样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吗?请看,老师把左边的三角形按比例缩小后得到右边的三角形。
课件出示例题里面的图形。
教师: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写出比例吗?流程2:教学例题b教师:我们可以写出这些比例3:6=2:42:4=3:63:2=6:42:3=4:6你写对了吗?教师:同学们,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同时板书:教师提问:你能说出其他三个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各是多少吗?就和你同桌说一说吧。
流程3:教学例题c教师:请同学们观察刚才我们写出来的四个比例,你有什么发现呢?教师:我们可以发现6和2要么同时作比例的内项,要么同时作比例的外项,同样3和4也是如此。
我们还可以发现两个内项相乘的积和两个外项相乘的积是相等的,6×2=3×4。
教师引导:那么是不是其它的比例也有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这样的规律呢?请大家再写出一些比例看一看。
教师:同学们,你写出的比例里也有这样的规律吗?的确在比例里存在这样的规律,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下面要请大家开动脑筋了,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板书)a :b=c :d ,那么这个规律可以怎样表示?教师:这个规律就可以写成 a ×d= b ×c教师:同学们,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课题: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师:如果把3:6 = 2:4这个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该怎么写?教师:是这样吗?教师板书 : 教师:你知道现在哪两个数是外项?哪两个数是内项吗?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比例的理解。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即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小数和百分数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比例的基本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发现和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难点: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发现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发现和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文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比例现象,如房屋建筑中的比例、服装设计中的比例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比例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呈现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个性质是如何得出的?它有什么意义?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比例题目,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
如:已知比例 3:4=5:x,求 x 的值。
通过操练,让学生巩固对比例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第一篇: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比例的基本性质新竹镇中心学校吴奇栋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39页例4,“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七第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比例。
教学过程:一、基础训练,引入新知1.昨天学习了什么内容?(比例)什么叫比例?2.判断下面每组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⑴ 3:5和18:30 ⑵ 0.4:0.2和1.8:0.9 51⑶ :和7.5:3 ⑷ 2:8 和9:27 84学生独立完成,说说判断过程。
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一)、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出示两个三角形)1、根据图中的数据,请写出比例。
3:6=2:4 2:4=3:6 3:2=6:4 2:3=4:62、介绍“项”: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3、学生尝试给3:6=2:4的各部分起名。
师介绍:比例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3 : 6 = 2 : 44、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还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出示:32= 64谈话过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比例的意义、各部分名称,也知道了比例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有兴趣吗?(二)、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1、分组进行,自主观察引导思考:仔细观察写出的这些比例式,你能否发现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规律呢?2、交流汇报,探究规律3、提问:在其它的比例里,是不是也有“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样的规律呢?(板书: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4、归纳比例的基本性质完整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六年级数学下册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掌握比例的定义和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比例的基本性质2. 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1. 比例的灵活运用2. 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练习题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比例的概念: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 提问:比例有哪些基本性质?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比例的第一个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2. 举例说明并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第一个基本性质。
3. 讲解比例的第二个基本性质:比例的四个数中,两个内项相等,两个外项也相等。
4. 举例说明并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第二个基本性质。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比例的基本性质。
2. 教师挑选几份作业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应用拓展(10分钟)1. 让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巩固比例的基本性质。
2. 提问: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让学生掌握了比例的定义和运用。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在应用拓展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六、课堂互动(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解答。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3. 教师点评并总结学生的解题方法。
七、巩固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比例的基本性质。
2. 教师挑选几份作业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苏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
苏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得比例的意义,明白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2.经历探究比例差不多性质的过程,明白得并把握比例的差不多性质。
3.能运用比例的差不多性质判定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点:比例的差不多质性。
教学难点:发觉并概括出比例的差不多质性。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1.什么叫做比例?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定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0.5:0.25和0.2:0.40.5 :0.2和5:21/2:1/3 和6 : 40.2:0.8和1:4二、探究新知1.比例各部分名称。
(1)教师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
板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2.4:1.6 = 60:40内项:1.6 6o外项:2.4 40(2)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让学生再写出几个比例。
如:2.4 :1.6 = 60:40外内内外项项项项2.比例的差不多性质。
你能发觉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关系吗?(1)学生独立探究其中的规律。
(2)与同学交流你的发觉。
(3)汇报你的发觉,全班交流。
(师作适当的补充)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板书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4)举例说明,检验发觉。
0.6 :0.5=1.2: 1两个外项的积是0.61 =0.6两个内项的积是0.51.2=0.6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假如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如:2.4/1.6 = 60/403.440=1.660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5)学生归纳。
在比例里,两外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差不多性质。
4.填一填。
(1)1/2:1/5 =1/4:1/10(2)0.8:1.2=4:6(3)45=2104:()=():()5.做一做。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3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3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3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概念,本题旨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为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比例的基本性质包括比例的合成分解、比例的交叉乘积相等、比例的等比例变换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于比例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将比例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此外,学生对于比例的合成分解、交叉乘积相等等性质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例子的引导和讲解,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包括比例的合成分解、比例的交叉乘积相等、比例的等比例变换等。
2.培养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比例的合成分解2.比例的交叉乘积相等3.比例的等比例变换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例题引导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操作法等,结合具体例子,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涵盖比例的合成分解、交叉乘积相等、等比例变换等知识点。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例题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比例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甲、乙两地相距120公里,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前往乙地,问汽车需要多少时间到达乙地?2.呈现(15分钟)讲解比例的合成分解、交叉乘积相等、等比例变换等基本性质,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
例1:比例的合成分解已知比例a:b=c:d,求比例a+b:c+d和a-b:c-d的值。
例2:比例的交叉乘积相等已知比例a:b=c:d,证明a d=b c。
六年级数学下册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灵活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教学难点: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教学卡片、练习题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相关知识:回顾五年级学习的比例知识,让学生回忆起比例的定义和组成。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比例有哪些性质吗?今天我们将学习比例的另一个重要性质。
二、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15分钟)1. 教师出示比例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尝试找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例题讲解与练习(15分钟)1. 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学生领取作业,教师提醒注意事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注重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课堂活动与实践(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汇报活动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七、拓展训练(15分钟)1. 教师出示拓展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讲解解题思路。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九、家庭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比例的基本性质。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基本性质》-苏教版
二、核心素养目标
《比例的基本性质》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培养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比例关系的能力,提升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解题思路的习惯,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比较两个数量关系的情况?”比如,在购物时比较商品的价格和数量。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比例的奥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基本性质》-苏教版
一、教学内容
《比例的基本性质》选自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六章第二节。本节课主要内容为:比例的基本性质,具体包括:
1.比例的定义: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比例的组成:比例由四个数(或量)组成,分别为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
3.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一知识点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日常生活中的比例问题,学生们积极参与,这为后续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苏教版
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灵活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中,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2. 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1. 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2. 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1. 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灵活运用。
2. 解决实际问题时,比例的设置和运用。
五、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讲解、例题和练习题。
2. 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比例的基本性质。
2. 讲解: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例题:通过一些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4. 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对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例的基本性质的重要性和运用。
八、课堂练习:1. 做一些关于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练习题,巩固对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2. 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课后作业:1. 做一些关于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练习题,巩固对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2. 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并将解题过程和答案写下来。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需要改进。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比例的基本性质|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 比例的基本性质|苏教版教案:比例的基本性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第四章第三节,主要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材中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性质,并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比例的性质和比例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性质,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教材、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比例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比例的性质。
2. 讲解:讲解比例的性质,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性质。
3.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对比例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4. 讲解比例的计算方法:讲解比例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
5.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对比例计算方法的掌握。
6. 应用: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比例的性质和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例的性质:1. 比例是由四个数构成的等比例关系。
2. 比例的两个内项的乘积等于两个外项的乘积。
比例的计算方法:1. 求比例的两个内项的乘积:内项1 × 内项2 = 外项1 × 外项22. 求比例的两个外项的乘积:外项1 × 外项2 = 内项1 × 内项2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a) 2:3 = 4:6b) 5:7 = 10:14c) 3:4 = 9:12答案:a) 正确,因为2 × 6 = 3 × 4b) 正确,因为5 × 14 = 7 × 10c) 正确,因为3 × 12 = 4 × 9a) 2:3 = 8:xb) 5:7 = x:14答案:a) 2:3 = 8:12,因为2 × 12 = 3 × 8b) 5:7 = 10:14,因为5 × 14 = 7 × 10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比例的性质和计算方法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基本性质 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基本性质苏教版教案:比例的基本性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这部分内容主要涵盖在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中,具体章节为第七章第三节。
在这一节中,我们会学习到比例的定义,以及比例的基本性质,包括比例的内外项、比例的乘除法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比例的定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难点是比例的内外项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例,同时也会用到黑板和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大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比如购物时商品的折扣,让大家感受到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比例的定义:我会用图片和实例来向大家解释比例的定义,让大家理解比例是由两个比相等的式子组成的。
3. 比例的基本性质:我会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大家了解比例的内外项,以及比例的乘除法等基本性质。
4. 例题讲解:我会用具体的例题来向大家演示如何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我会给大家发放练习题,让大家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板书设计:我会用黑板和粉笔,将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进行板书,方便大家理解和记忆。
六、作业设计答案:200 0.8 = 160元答案:小明的速度是每小时4公里,即每分钟0.067公里。
小红的速度是每小时30公里,即每分钟0.5公里。
因为路程相同,所以时间成反比,即小明的上学时间与小红的上学时间的比例是0.5 : 0.067,通过计算得出小红需要的时间是40 / 0.067 ≈ 597分钟,约等于9小时57分钟。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应该对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课后,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做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大家也可以尝试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比例问题,运用所学的比例知识来解决。
六年级数学下册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 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理解比例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定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2.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3. 比例的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 比例的基本性质。
2. 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1. 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将比例的基本性质应用于实际问题。
五、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导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比例的性质。
3.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4.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
5. 采用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教案内容:一、情境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比例关系:4:2=6:3,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2. 学生发现4×3=2×6,引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二、自主探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2. 学生分组讨论,举例验证比例的基本性质。
3. 教师出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三、合作交流(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答案。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妈妈买了一箱苹果,小明和姐姐一共吃了6个,还剩8个。
如果小明吃了2个,姐姐吃了几个苹果?(2)一块巧克力,小明和小华一共吃了8分钟,小明吃了2分钟,小华吃了几分钟?(3)一辆汽车,甲乙两人轮流驾驶,一共行驶了120公里。
六年级数学下册4.3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苏教版
4。
3 比例的基本性质1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內项”和“外项";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2。
使学生经历比例基本性质的探索与发现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体验数形结合和归纳推理,进一步培养比较、抽象和概括,以及判断、推理等能力。
3.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主动学习的意识,感受探索顺序规律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2学情分析本课内容是在学习了“分数”、“除法”、“比”和“比例的意义”以后教学的,利用学生对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已有认识,再引导学生认识比和比例的不同,并逐步抽象出比例基本性质的概念,自我完善认知结构。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一、复习导入1.我们已经认识了比例,谁能说说什么是比例?2.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为什么?6:15 和 8:20 6:9和9:123。
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除了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以外,还有没有更简洁的方法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活动2【讲授】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二、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1。
教学例4请看屏幕,把左边的三角形按1:2的比例缩小后得到右边的三角形,你能说说左边三角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吗?右边的呢?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写出比例吗?学生独立完成。
2.认识比例的项(1)每个比例中都有4个数,你想知道它们各自的名称吗?请同学们自学教材38页中的内容。
(2)学生自学后介绍各部分名称。
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作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作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作比例的內项。
(3)结合6:3=4:2具体说一说在比例6:3=4:2中,组成比例的四个数“6、3、4、2”叫作这个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6和2”叫作比例的外项。
中间的两项“3和4”叫作比例的內项。
(4)追问:你知道这些比例的內项和外项各是多少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2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内容】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材第41页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提高学生观察、计算、发现、验证和总结的能力。
3.在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探索数学问题的乐趣。
【重点难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投影仪。
【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什么叫做比例?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 0.2∶2.5和4∶50教师:同学们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新课讲授】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第41页第1行、第2行的内容。
教师板书:2.4∶1.6=60∶40指名让学生指出板书的比例的外项、内项。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接着板书: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我们知道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教师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组织学生观察组成比例的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并探究它们的关系。
学生小组内交流。
指名汇报,学生可能会说: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验证其他的比例有没有这个规律,举例说明,检验发现。
如:∶0.5=1.2∶,两个外项的积是×=0.6,两个内项的积是0.5×1.2=0.6。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如:=,3×15=5×9。
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教师:这个规律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引导学生说一说,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组织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教师补充: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苏教版第一章:比例的基本概念1.1 教学目标:了解比例的定义和表示方法,能正确识别比例。
1.2 教学内容:比例的定义,比例的表示方法,比例的符号。
1.3 教学步骤:(1)引入比例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比例的定义。
(2)介绍比例的表示方法,解释比例的符号。
(3)进行比例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比例的表示方法。
第二章:比例的性质2.1 教学目标:理解比例的性质,能运用比例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2 教学内容:比例的性质,比例的计算方法。
2.3 教学步骤:(1)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发现比例的性质。
(2)讲解比例的性质,让学生理解比例的计算方法。
(3)进行比例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比例的性质。
第三章:比例的变形3.1 教学目标:理解比例的变形,能运用比例的变形解决实际问题。
3.2 教学内容:比例的变形,比例的计算方法。
3.3 教学步骤:(1)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发现比例的变形。
(2)讲解比例的变形,让学生理解比例的计算方法。
(3)进行比例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比例的变形。
第四章:比例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能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比例的应用,比例的计算方法。
4.3 教学步骤:(1)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发现比例的应用。
(2)讲解比例的应用,让学生理解比例的计算方法。
(3)进行比例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比例的应用。
第五章:比例的综合练习5.1 教学目标:巩固比例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比例的综合练习,比例的计算方法。
5.3 教学步骤:(1)引导学生通过综合练习发现比例的知识点。
(2)讲解比例的综合练习,让学生理解比例的计算方法。
(3)进行比例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比例的综合练习。
第六章:比例与分数的关系6.1 教学目标:理解比例与分数之间的关系,能运用比例和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6.2 教学内容:比例与分数的关系,比例和分数的计算方法。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能灵活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能灵活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比例基本性质的推导过程和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包括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图片、例题和练习题。
2. 学生准备教科书、练习本、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图片,如proportionality 的事物,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引出比例的概念,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比例的基本性质。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科书,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并尝试解答书中的例题。
3.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比例基本性质的推导过程。
4. 课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学生独立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出示一些拓展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科书上的课后练习题。
2. 收集生活中的比例现象,下节课分享。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比例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评价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合作交流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反馈:1.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对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3. 鼓励学生相互之间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八、教学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比例的定义和表示方法,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例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比例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1. 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发挥学生主体性,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 导入问题:同桌之间,请大家举一个买东西的例子。
例如:小明和小红去购物,小明买了3瓶可乐和2包薯片,小红买了5瓶可乐和4包薯片,请问他们买东西时可乐和薯片的数量有什么关系?2. 引入比例的定义由此可知可乐和薯片的数量有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就叫做比例。
比例是指物体数量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
二、探究比例的表示方法1. 小组合作完成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本上第二单元的“什么是比例”(P10-P11)中的任务一“比例的表示”和任务二“比例的表示方法”。
2. 展开小组发言,依次回答比例的表示方法有哪些,要求同桌之间进行讨论,然后全班讨论。
比例的表示方法:1. 用“:”表示比例。
如 A:B。
2. 用“/”表示比例。
如 A/B。
3. 用“=”表示两个比例相等。
如 A:B=C:D。
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1. 小组合作完成“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探究任务。
任务1:在课本上第二单元的“什么是比例”(P10-P11)中完成任务三“比例的基本性质”。
任务2:结合小组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举出比例的两个基本性质: 已知三个量中任意两个量的比,可以求出第三个量;若等比例中,比例因子相等,则成比例。
2. 展开小组发言,回答上述两个任务。
3. 老师讲解和总结,提供基本性质的概念,缺少哪个性质就不能称之为比例了。
四、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1. 课前预习“购买水果”题目,了解问题背景和思路。
2. 进行小组讨论答题。
问题:小红去市场买水果,她买了3斤苹果,2斤梨和5斤桃子,请问梨和桃子的数量之比是多少?她又去买了5斤苹果和3斤桃子,请问苹果、梨和桃子的数量之比是多少?解答:(1) 梨和桃子的数量之比是2 : 5。
(教案)第四单元 比例的基本性质-六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四单元比例的基本性质-六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四单元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比例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掌握比例概念的计算方法与应用。
2. 技能目标:能够熟练运用比例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分析和理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的思维习惯,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善于合理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比例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综合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比例的基本概念及性质。
教学过程:Step 1. 教师引导小学生回顾复习。
引入课题后,教师要对本单元的前置知识进行复习。
可以就上一单元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提问。
例如,求出下列比例分式的值:3比2,6比9等等。
Step 2. 带领学生了解比例概念及其性质。
概念定义针对学生缺乏相应的常识,教师可以以“两个数的比例”为切入点,展开第一个环节的教学。
两个数的比例,可以说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其可以用一个分式来表示。
例如,k : m(其中 k 表示分子,m 表示分母),表示 k 个物品中,有m个与其有关系。
将“k 和 m 分别乘以同一非零数”之后,比例关系不会发生改变,也就是说它是具有基本不变性的。
性质比例关系的变化接下来,通过简单的讨论,进一步介绍比例关系的变化。
若将“k: m”乘以一个非 1 的数“n”,则得到“nk : nm”。
显而易见,要使比例不变,其必须同时被约分。
若“k: m”变成了“n: 1”,则表示无论增加多少倍数,两个数之间的比例不会发生变化。
Step 3. 带领学生应用比例求解实际问题。
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一些小问题对比例的应用进行简单介绍。
例如,分析某人每天步行 10 公里,要想跑进 100 米以内的运动员成为“小飞侠”,他每天应该做的锻炼是多少公里?解题思路:假设要达到目标,假设他每天要步行的公里数 x,那么 100 米需要步行的天数应该为:x/1000;每日锻炼的公里数 y = x + (x/1000);将 y 与 x 的比值化为分数形式,求解比值为:y:x = (x+(x/1000)):x = (x + 1/10x): x = 11: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方案
简要提示
本课教学内容是课程标准苏教版六年级(下)43—44页的“比例的基本性质”。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理解比例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让学生在尝试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比较、概括的能力,发展符号意识。
教学流程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比例,你还记得怎样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吗?请看,老师把左边的三角形按比例缩小后得到右边的三角形。
课件出示例题里面的图形。
教师: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写出比例吗?
流程2:教学例题b
教师:我们可以写出这些比例
3:6=2:4
2:4=3:6
3:2=6:4
2:3=4:6
你写对了吗?
教师:同学们,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同时板书:
教师提问:你能说出其他三个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各是多少吗?就和你同桌说一说吧。
流程3:教学例题c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刚才我们写出来的四个比例,你有什么发现呢?
教师:我们可以发现6和2要么同时作比例的内项,要么同时作比例的外项,同样3和4也是如此。
我们还可以发现两个内项相乘的积和两个外项相乘的积是相等的,6×2=3×4。
教师引导:那么是不是其它的比例也有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这样的规律呢?请大家再写出一些比例看一看。
教师:同学们,你写出的比例里也有这样的规律吗?的确在比例里存在这样的规律,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下面要请大家开动脑筋了,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板书)a:b=c:
d ,那么这个规律可以怎样表示?
教师:这个规律就可以写成 a ×d= b ×c
教师:同学们,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课题: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如果把3:6 = 2:4这个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该怎么写?
教师:是这样吗?教师板书 : 教师:你知道现在哪两个数是外项?哪两个数是内项吗?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教师:如果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结果会怎样呢?
教师:结果会相等,你知道为什么吗?
教师:因为在分数形式的比例里,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就是把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分别相乘,所以它们的积是相等的。
流程4:教学“试一试”
教师:刚才我们在一些比例式里初步发现了比例的规律,然后又通过大量的例子验证了这个规律的正确,那你现在能运用这个规律来解决一些问题吗?下面我们来看试一试。
课件出示“试一试”的题目
教师: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的要求。
教师:请大家先想一想,在括号里填一填,然后把组成的比例写在横线上。
课件出示答案。
教师:两个内项1.8和0.5相乘得0.9;两个外项3.6和0.25相乘也得0.9。
所以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3.6:1.8=0.5:0.25或0.5:0.25=3.6:1.8
教师:以前我们是根据这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或把它们化简后的比是否相同来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那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呢?
教师:我们就可以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流程5:完成“练一练”
教师:我们再来看一个练习
课件出示“练一练”的题目
教师读题:哪一组中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教师:第一组中的4个数可以组成比例,组成的比例有6:4=18:12、4:6=12:18、18:12=6:4、12:18=4:6。
流程6:课堂总结
教师:同学们,想一想,今天这节可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比例的基本性质是怎样的?它有什么用途呢?
流程7:完成练习十第1题
教师:请同学们继续看课本46页第1题,先读一读题目要求。
教师:请大家独立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教师:第一、二、四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你判断对了吗?
第一组可以写成这样的比例……第二组……第三组……。
流程8:完成练习十第3题
课件出示题目
教师:(1)请大家先想一想第一个小问题,航模组男、女生人数的比和美术组男、女生人数的比能组成比例吗?如果可以请把这个比例写出来。
教师:航模组男、女生人数的比和美术组男、女生人数的比能组成比例,是18:15=24:20 教师:和你的同桌互相说说比例的内项和外项。
流程9:完成练习十第3题
63
42
教师:我们再看一题。
课件出示题目。
教师:请你根据图中的一些数据组成比例,并把它写在练习本上。
教师:组成的比例有很多,例如:8:6=12:9、8:6=4:3、8:10=12:15、12:15=4:5等教师小结:我们只要根据三角形边的对应关系来写,写出的比例就一定是正确的。
流程10:完成练习十第4题
教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完成课本46页第4题。
课件出示答案。
教师:你的括号里是这样填的吗?填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填的时候只要根据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这个规律来思考,比如第一题可以算出两个内项的积是48,那么两个外项的积也一定是48,8乘6得48,所以括号里就填6。
教师:好,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