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二上《认识除法》教学设计5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单元《表内除法(一) 4初步认识除法》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单元《表内除法(一) 4初步认识除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表内除法(一)》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除法,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和简单运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起点,对于学生后续学习复杂的除法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建立起除法的初步认识,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具备一定的数学运算基础。
他们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关于平均分物的经验,对于除法概念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学生对于除法的本质理解还比较模糊,对于除法算式的组成和运算规律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的基本概念。
2.学生能够运用除法计算表内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学会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本质,能够灵活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除法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掌握除法运算。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除法算式卡片、实物道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2.学具准备:学生作业本、铅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平均分物的情境,如分水果、分玩具等,让学生感受到除法的必要性,引出除法概念。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除法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除法算式,如6÷2=3,解释除法算式的含义,让学生初步认识除法。
同时,教师讲解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如被除数、除数、商等。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除法》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除法》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除法》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感受除法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除法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感受和理解除法的含义。
此外,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模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除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除法的含义,会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正确进行除法计算。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实际意义,能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除法的含义。
2.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课件,生动展示除法的含义。
2.准备实物道具,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除法。
3.准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除法的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除法的概念。
如:小猴子的水果分一分。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物道具,如苹果、糖果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将这些物品平均分给同学们。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尝试用除法解决问题。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除法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解题心得。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讲评,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分物品、计算费用等。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认识除法 |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认识除法|苏教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除法的概念和符号;2.掌握口算除法计算方法;3.理解除法的意义和作用。
能力目标:1.能够解决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除法问题;2.能够通过观察、思考、尝试等方式来解决新问题。
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和符号;2.通过口算除法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3.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知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加、减法;2.抛出问题:“有若干个糖果,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几颗?”;3.让学生思考、讨论并总结出分糖果的方法。
二、概念与符号1.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除法就是求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多少次,这个数的商就是除法的结果;2.让学生看图理解除数、被除数、商的含义;3.让学生认识除号“÷”和等号“=”的符号。
三、口算除法计算方法1.引导学生回顾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的概念;2.利用具体例子进行口算除法:如30÷5=6,24÷4=6等;3.让学生总结出口算除法的方法。
四、理解除法的意义和作用1.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了解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除法的意义和作用;3.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没有除法,我们的日常生活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巩固练习1.让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上相关练习;2.小组之间进行比拼,获胜小组获得一定奖励。
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相关练习;2.课外可以寻找更多的除法运算例子,并进行口算。
教学提示1.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除法的实用性和意义;2.让学生重复运算同一道题,提高口算速度;3.教学中适当引入数学游戏,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2.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3.能够灵活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除法的定义和符号表示;2.除数、被除数、商和余数的概念;3.除法的运算方法和相关性质;4.实际问题中的除法运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除法的定义和符号表示、除法的运算方法和相关性质;2.教学难点:除法应用于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利用图片、示例、模型等进行演示和讲解;3.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增强学习兴趣和参与度;4.运用课堂练习、小组讨论、个人答题等教学方法评估学生学习效果。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通过教师的提问,让学生回顾和复习前面学过的加法和减法,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遇到一个数较大的数,我们是否可以将它分成几个小部分再进行运算,从而引出除法这一概念。
2. 新课讲授2.1 除法的定义和符号表示让学生看一组除式的例子,如:$6\\div2$、$8\\div4$,引导他们思考如何用除法解决这些问题。
然后向学生解释除法的定义和符号表示,即:除法是一种数学运算,用于求商或余数的值,符号为“÷”或“/”。
2.2 除数、被除数、商和余数的概念让学生根据上面的例子,自行提出除数、被除数、商和余数的含义,然后教师针对其不够准确的地方进行逐一解释。
最后,通过示例演示,加深学生对四个概念的理解。
2.3 除法的运算方法和相关性质让学生分别讨论整除和余数两种情况的除法运算方法,然后联想出与除法相关的乘法、加法、减法运算,以及对应的性质(如乘法分配律、结合律、交换律等),让学生明白除法和其他数学运算之间的联系。
3. 讲解练习3.1 练习环节让学生一起来完成几个简单的除法题,验证他们是否已经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和相关性质。
3.2 讲解环节整理学生上面的练习,分析一些典型错题的解法和常见错误。
4. 拓展应用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灵活运用除法,解决一些与生活、实际有关的问题,如:1.小明手里有9元钱,要买3个苹果,每个苹果多少钱?2.某商店共有42个馒头和6个人来购买,每人应分到几个馒头?通过以上两个例子,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使用除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除法_苏教版
四、认识除法
第四单元计划
教学目标:
生通过“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体会平均分的方法,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使学生经历操作、比较、观察等学习活动的过程,学会根据具体的问题情景,并联系除法含义列出相应的出发算式;能通过对不同问题的比较,初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
使学生在初步认识除法的过程中,积极参与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新区,增强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
重点、难点:
1、让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体验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种平均分的操作方法。
2、理解除法的含义。
探索如何用乘法口诀求商。
1、平均分(1):钟晓琴)
2、平均分(2):钟晓琴)
3、平均分(3)
4、认识除法
5、练习四。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主备人. 使用日期10 月 20 日共计 1 教时第 1 教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知道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用相应的除法算式来表示,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让学生经历把简单的平均分问题抽象成除法算式的过程,能联系具体情境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或说明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初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难点: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运算,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师生每人准备若干个圆片和若干根小棒。
教学过程时间分配教法、学法指导一、先学探究。
1、秋高气爽,正是秋游的好时节,今天我们一起到公园去游玩,好吗?今天我们来得可真巧,公园正在搞园庆活动呢,只要答对题,可以免费乘坐观光缆车。
你免费想乘坐观光缆车吗?那还等什么,我们赶快去答题吧!2、出示:(1)8个梨,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盘。
(2)6只兔子,平均装在3只笼子里,每只笼子装()只兔。
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在桌面上摆学具。
)交流方法: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分法。
3、小结:刚才我们用学具代替实物来分一分,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按平均分成几份来分,不管怎样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下面我们就一起去乘观光缆车吧,看看我们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
二、探究交流。
1、教学例题:(1)提出问题:出示例题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先请学生说说: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要坐()辆。
(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你知道要坐几辆缆车吗?你是怎样想到的?同桌合作学习,全班交流。
(请学生上台分一分。
)(3)教学除法算式。
①谈话: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问我们要坐几辆车。
这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
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一、教学目标1.理解除法的概念和意义;2.学会进行整除和带余除法计算;3.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除法的初步认识:1.整除概念;2.带余除法的概念;3.通过练习题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个装满水果的篮子,向学生提问:“现在篮子里有12个苹果,如果想要均分给3个朋友,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引导学生讨论,了解均分的概念。
2.学习整除教师出示一个有12个苹果的篮子,向学生提问:“如果想要均分给2个朋友,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12除以2等于6、教师再出示一个有12个苹果的篮子,向学生提问:“如果想要均分给4个朋友,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12除以4等于3、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了解整除的概念。
3.学习带余除法教师出示一个有11个苹果的篮子,向学生提问:“如果想要均分给3个朋友,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11除以3等于3余2、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有余数?学生可能会提出这么几个问题:11不能被3整除,所以有余数;余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有时候除不尽?教师则引导学生理解,有时候物品不能均分,就会出现余数。
这就是带余除法。
4.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出示一个实际问题:“小明有36颗糖果,他想要将这些糖果平均分给4个朋友,每个人能分几颗?”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此题的方法,然后学生上台解答。
五、课堂练习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课堂练习。
可以设计一些填空题或计算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六、巩固和拓展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自己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通过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课堂总结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复习,确保学生对除法的初步认识和运算方法有所了解。
八、板书设计除法的初步认识整除:12÷2=612÷4=3带余除法:11÷3=3余2九、教学反思本节课培养了学生对除法的初步认识,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理解了整除和带余除法的概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除法》公开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除法》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除法》是学生初步接触除法概念的学习内容。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并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因此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但是,对于除法这样的抽象概念,他们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理解。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注意力集中程度也有所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调整。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2.难点:理解除法运算的本质,能够将除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除法运算。
3.分组合作教学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生动有趣的PPT,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际物品,如水果、糖果等,用于教学实践活动。
3.学习任务单:为学生准备学习任务单,帮助他们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的生活例子,如分水果的场景,引入除法的概念。
让学生思考:如果要把这些水果分给几个小朋友,应该如何分配呢?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除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让学生初步了解除法。
同时,教师可以用实际物品进行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除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为学生设计一些实际的除法运算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除法》公开课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除法》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除法》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单元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学会用除法计算,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但是,对于除法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思维方式可能还停留在直观形象的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的图形和实物来帮助他们建立除法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除法的基本计算方法,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培养观察、比较、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除法的基本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解决一些实际的除法问题,并能够灵活运用除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操作活动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除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数学游戏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除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引入除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具体的实例来理解和掌握除法的基本计算方法。
3.巩固: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除法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巩固对除法的理解。
4.拓展:学生进行一些除法的应用题解答,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除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加深对除法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除法的主要概念和计算方法。
可以采用流程图、图示或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除法》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除法》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4850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经历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明白得除法的含义,明白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情感,并进一步学习与同学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初步明白得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让学生明白得除法的含义。
教学预备:课件、圆片、小棒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形,让学生初步体会除法的含义。
1.教学书上第48页的例题。
(1)创设情形,提出问题(指导看书上的插图)讲述:同学们,周末你们会外出活动吗?今天就有一群小朋友组织外出爬山,他们决定坐缆车去山上游玩。
从图中你明白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6个人每辆车坐2个人要坐()人。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提问:你明白要坐几辆缆车吗?你是如何样想到的?小组合作交流,示范扮演。
(3)教学除法算式j讲述: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问我们要坐几辆车。
如此的问题能够用除法运算。
如何样写算式呢?共有6个小朋友,先写6,再写(介绍除号,指导写法)每辆车坐2人,就在除号后面写2,刚才你们差不多想出来了要坐3辆车,接下去如何样写?(边讲述边板书:62=3)k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
l提问:结合这道例题说一说在那个除法算式中,6、2、和3各表示什么?教学第48页的试一试让学生看图、读题、独立完成。
订正后提问:结合这道题,说一说在那个除法算式里,12、3、4 各表示什么意思?小结:把几个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能够用除法运算。
二、连续教学除法的含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教学第49页的例题。
(1)让学生观看和阅读例题提问:你从这道题中明白些什么?(2)小组合作学习,探讨解决那个问题的方法。
最后把结果板书到括号里。
讲述:6个小朋友植树,平均分成3组,求每组有几人,也能够用除法运算。
谁能写出除法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63=2)结合这道题,说说那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初步认识除法教案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第4课时初步认识除法教学内容:课本第48—50页。
教学目标:1、经历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情感,并进一步学习与同学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圆片、小棒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让学生初步体会除法的含义。
1、教学书上第48页的例题。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指导看书上的插图)讲述:同学们,周末你们会外出活动吗?今天就有一群小朋友组织外出爬山,他们决定坐缆车去山上游玩。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6个人每辆车坐2个人要坐()人。
)(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提问:你知道要坐几辆缆车吗?你是怎样想到的?小组合作交流,示范扮演。
(3)教学除法算式讲述: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问我们要坐几辆车。
这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
怎样写算式呢?共有6个小朋友,先写6,再写÷(介绍除号,指导写法)每辆车坐2人,就在除号后面写2,刚才你们已经想出来了要坐3辆车,接下去怎样写?(边讲述边板书:6÷2=3)(4)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
提问:结合这道例题说一说在这个除法算式中,6、2、和3各表示什么?2、教学第48页的“试一试”让学生看图、读题、独立完成。
订正后提问:结合这道题,说一说在这个除法算式里,12、3、4 各表示什么意思?小结:把几个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
二、继续教学除法的含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教学第49页的例题。
(1)让学生观察和阅读例题提问:你从这道题中知道些什么?(2)小组合作学习,探讨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最后把结果板书到括号里。
讲述:6个小朋友植树,平均分成3组,求每组有几人,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谁能写出除法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6÷3=2)结合这道题,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初步掌握除法的概念和基本方法;2.能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认识除法的应用;3.能够发现数学规律,学会借位除法。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围绕“除法的初步认识”展开教学,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除法的概念;2.除法的基本方法;3.除法的应用;4.借位除法。
三、教学重点1.能够准确的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约数;2.能够学会余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能够初步掌握借位除法的思想和方法。
四、教学难点1.学生可能会混淆除数和余数的概念;2.学生可能会出现验算错误的情况;3.学生可能会对借位除法产生困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并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除法吗?”•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对其作简单概念解释。
2. 讲解除数、被除数和商的概念•教师将一个数字用纸牌展示出来,例如32,然后问学生:“怎样把32分成4份?”•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则写出“32/4=”的式子,然后引出概念:“32是被除数,4是除数,商就是刚才你们算出来的一个数字。
”3. 讲解除法的基本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除法操作,例如:“32÷4=?”、“4不够用,需要进位”,这样子指导学生完成除法运算,并正确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
4. 讲解余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教师给出一个实例让学生理解余数的概念,例如:“将11 ÷ 3,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对其进行讲解并且演示如何专业计算余数方法。
5. 讲解借位除法•教师通过一个例子演示借位除法的计算方法,例如:“321 ÷ 4=?”、“先把3借到个位,即30+1,再进行计算,商为80余1。
”6. 进行练习•教师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吸纳学生的问题和疑惑。
7. 总结归纳•教师对除法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应用进行总结,提醒学生一定要理解、练习。
六、教学评价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是否能够熟练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2.学生是否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3.学生是否能够通过借位除法得出正确的答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除法》教案
把6支铅笔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2枝,可以列出除法算式6 ÷3=2。
读一读这个算式并说说6 ÷3=2这个算式在这道题中表示什么意思。
(4)介绍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6 ÷3=2这个除法算式的各部分都有自己特有的名称。请学生阅读书上第37页上的相关内容,看看6叫什么,3和2呢?(阅读完后指名交流)
谈话:离开小熊之家,我们就要前往儿童游乐场了。(点击儿童游乐场)看,小朋友们在玩什么游戏?
经得6枝铅笔作为奖励,你觉得怎么分才最公平?
1、教学例题。
(1)出示:分铅笔情景图(6枝铅笔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 )枝。)
(2)你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同桌讨论、探索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最后把结果写在括号里。
c、“÷”这个符号是除号,写除号时先写一短横,再在上下各点一个点。(请学生书空)
d、6÷2读作:6除以2,连起来读一读6除以2等于3。(请学生跟读)
e、6÷2=3这个除法算式中的“6”在这道题中表示什么意思?“2”和“3”呢?6÷2=3这个除法算式这道题中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一说。)
小结:把一些物体几个一份、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几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除号是平均分的意思。
你想免费乘坐观光缆车吗?那还等什么,我们赶快去答题吧!
2、复习题。
(1)8块饼干,每4块放一盘,可以放( )盘。
(2)9只兔子,平均装在3只笼子里,每只笼子装( )只兔。
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在桌面上摆学具。)
交流方法: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分法。
3、小结。
刚才我们用学具代替实物来分一分,可以每几个一份来分,也可以按平均分成几份来分一分,不管怎样分,每份分得的个数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单元《表内除法4初步认识除法》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单元《表内除法 4初步认识除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表内除法 4初步认识除法》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运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除法,理解除法的意义,并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理解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能够进行一些基本的数学运算。
但是,对于除法这样的新概念,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运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意义,能够运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场景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和意义。
2.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的操作和练习,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图片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和意义。
2.学具准备:准备一些练习题和卡片,用于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除法的意义。
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一张图片,上有4个苹果,然后问学生,如果把这些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会得到几个苹果?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能够理解除法的概念和意义。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除法的初步认识一、教学目的1.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能够理性思考;3.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除法的定义;2.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3.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2.理解除法的定义。
四、教学内容1. 导入老师可以先回顾一下上一节课的内容——减法。
让学生回想、复习一下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引入直接问一句:如果我们知道两个数的积,我们也能知道这两个数中的一个数和另一个数的商吗?老师可以听从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思考。
最终得出:可以,接下来我们就要学习如何计算商。
3. 认识除法•定义:除法是将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时,每份的数叫做除数,被平均分的数叫做被除数;平均分成的份数叫做商。
•例如:6 除以 2,就是将 6 等分成 2 份,每份是 3,那么商就是 3。
4. 解题方法4.1 竖式例如:562÷ 2------依次将 5,6,2 分别除以 2。
商:281余数:0所以答案是:2814.2 观察法例如:24÷ 8------由观察可知:8 乘以 3 等于 24,所以商是 3。
5. 实例老师可以在黑板上出除法的实例题,让学生自己上台解决。
6. 总结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除法,老师需要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简单总结。
7. 作业在课上已经结合实例对除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在家里需根据老师布置在课上的练习册,以及自己的课外阅读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为下一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教学方式1.授课;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3.学生进行实物演示或者黑板上讲解。
六、教学时长本节课大约需要 45 分钟。
七、教学评估1.在课上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测试学生掌握程度;2.听取学生的回答;3.学生解题演示。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并对学生答案的正确性进行准确评估。
同时,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提示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除法》教材分析及建议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除法》教材分析及建议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材教学除法的认识,内容包括认识平均分和认识除法的含义。
教材分为三段安排教学内容第一段,第30-35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认识平均分。
第二段,第36-38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认识除法。
第三段,第39-41页的练习四。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突出平均分的本质特点每份分得同样多。
把一些物体分成几个部分,会显现两种情形,一是每份或多或少,一是每份同样多。
关于后者,不管如何样分,只要是每份分得同样多,确实是平均分。
平均分是除法的物化形式,让学生能认识到平均分的本质特点是十分重要的。
教材在编排中,先让学生分6个桃,通过分和比较,明白什么是平均分。
接着让学生试着把8个桃平均分,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分和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到,分法能够不同,只要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差不多上平均分。
在分一分的第四个例题里,要求学生把12枝铅笔平均分。
学生之间分的过程、分的结果不尽相同,但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确实是平均分。
那个地点让学生再次操作,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把握平均分的本质特点,认识平均分。
2.充分操作,为学生认识除法积存感性体会。
除法的含义是表示把一些东西分成相等的几份。
假如在认识除法前学生能明确什么是平均分,不仅对明白得除法有益,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在抽象算式过程中的思维进展。
教材在学生认识除法之前先安排4道例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经历:①明白平均分,初步接触平均分的分法;②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分成几份;③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个;④能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明白如何样平均分;从而获得平均分的直截了当感受和体会,也为认识除法积存了感性体会。
3.认识除法,要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平均分活动。
因为反映平均分本质特点的数学方法是除法,因此认识除法要结合平均分的活动。
教材第36、37页的例题教学都分成三步:①设计具体场景提出问题;②让学生经历平均分活动或摸索过程;③用除法算式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除法
高港实验小学韩小娟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6-38页的内容。
[教材简析]
第36页例题用除法计算“按每份几个,一份一份地分”的问题,第37页例题用除法计算“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多少”的问题,两道例题都是计算平均分的问题。
由于学生已经建立了平均分的概念,掌握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因此具有有意义地接受除法的基础。
前一道例题是首次教学除法,在讲除法意义的同时,讲了除法算式的写法与读法。
后一道例题在教学除法意义的同时,教学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两道例题的编写都设计成两个层次,首先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经验解决问题,可以进行学具操作,也可以开展推理活动。
在这个层次里体会例题的问题是平均分的问题,为接受除法搭建平台,同时获得问题的答案,它是除法算式的得数。
然后讲述除法的知识,指出“这个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使学生明白除法是解决平均分问题的一种运算。
例题后的“试一试”是列除法算式解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从中感受除法算式的写法,体会算式各部分的实际含义,起消化新知识的作用。
除法算式的被除数已经写出,除数与商留给学生填写,有助于把平均分和除法联系起来思考,从而理解除法的意义。
学生实际:
通过对“平均分”的认识,学生能掌握平均分的两种方法。
本课教学预期在学生理解两种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用除法运算表示平均分。
为与前面学习内容加强联系,本课教学仍旧从平均分的操作中进入,结合其中一种情况介绍除法,结合其他情况让学生初步尝试用除法表示。
在学生对操作与除法初步建立联系的情况下,呈现实际问题(P36、37的例题),通过学生将其理解成“平均分”,再次用除法表示图意,加深对除法的理解。
[教学目标]
1.继续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通过操作,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2.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开放题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3.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联系平均分的含义并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
[教学准备]:6个圆片、巧克力若干、算式卡片3张、拓展题纸、练习本
[课型]:新授
[教学过程]:
一、结合具体情境和平均分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1.例1
师: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巧克力)
师:喜欢吃吗?(喜欢)
师:知道老师手里有多少块巧克力吗?(不知道)
师:老师告诉你们,我手里有6块巧克力。
师:现在老师想把这6块巧克力,每人2块分一分,这种分法叫什么?
师:平均分可以分给几人?
师:你是怎么想的?
师:像这种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求分成了几份的问题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新内容。
揭题
师:以前我们学的加法用加号表示,减法用减号表示,乘法用乘号表示,那我们今天要学的除法该用什么符号呢?(除号)教师板书÷一边板书一边口述除号的写法。
“÷”这个就叫除号,写的时候,先画一横线,要画得平直,上下各写一个小圆点,两点要对齐。
一条横线划得平,两个圆点平均分。
除号就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教读除法算式:6÷2=3 6除以2等于3 生齐读。
师:在这个除法算式里,6、2、3分别表示什么?
6÷2=3表示什么?
师:把几拿来分?把6怎么分?
小结:像这种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求分成了几份的问题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例2
师:今天,我们班小朋友都很棒,有3个坐得特别好,听得特别认真的同学,老师想把手中的巧克力奖给他们,每人分几块?
师:这种分法也叫平均分,我们也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谁来说说怎么列?6÷3=2
师:在这个除法算式里,6、3、2分别表示什么?
6÷3=2表示什么?
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这种平均分的问题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3.介绍各部分名称
师:在除法算式中除了除号外,这3个数分别叫做什么名字呢?小朋友看看书(生自己认识)
师:除号前面的这个数叫什么呢?除号后面的这个数呢?等号后面的呢?教师在这个算式下面写出各部分的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师:谁来说说6÷2=3中,被除数、除数、商分别是几?
4.练习
师:老师这里有些算式卡片,请你来读一读,说说被除数、除数、商分别是几?
5.比较
师:观察这两道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6.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不管是按每几个一份求分成几份,还是平均分成指定的份数求每份是多少,都可以用除法算式计算。
二、继续学习除法的含义
1.试一试1
师:分完巧克力,我们来帮熊妈妈分苹果吧?
师:可以分给几只小熊呢?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除法算式怎么列?请在书上做一做。
说说算式中各部分分别表示什么?
2. 试一试2
师:下一个目的地是植物园,看看我们又会遇到什么新挑战?
独立完成,说说算式中各部分分别表示什么?
三、组织练习,加深对除法算式意义的理解。
1.植物园里热火朝天,有的小朋友在帮工人叔叔搬砖头,有的帮农民伯伯收南瓜,独立完成想想做做1、2
汇报交流。
2.还有一群小朋友在拍皮球呢!
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师:同样是6人,分的要求不一样,它们的算式也不一样。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师:认识了哪些新朋友?
师:你认为什么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
拓展:12根小棒任意平均分,你能写出哪些除法算式?
同桌交流,说说分法。
全班交流。
板书:
认识除法
6 ÷ 2 = 3 6 ÷ 3 = 2
除号被除数除数商
读作:6除以2等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