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丢失的教育感悟(外七篇)

合集下载

教育感悟(精选13篇)

教育感悟(精选13篇)

教育感悟(精选13篇)篇一:教育感悟许多当父母最担心的就是儿女的教育问题,大部分担心的不是教育之品质,而是为孩子将来之竞争力而忧虑,希望他或她不要输人,於是我们常常听到一句话:「不要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点!」因为这一句话之作祟,我们将来的主人翁可就要受罪了!早上要喝某某牌子的奶粉,星期一上美语、星期二上正音班、星期三上心算……一周之行程排得满满的,连周六、周日都不放过,随著年龄增长,升学的压力更重,天天都在考试与补习中过日子。

说来令人心酸,打从娘胎出生就要为功名利禄而拼命,好不容易拿了个学位,又要五斗米折腰,有时更要偷、拐、诈、骗,为了成功无所不用其极。

从来没有人教导我们:「什么是生活?」「人要为什么而活?」当然最近有许多人也注意并反省这个社会长久以来不正常之现象,於是提出一些有关「人本」及「生命」之教育理念,但是这些概念皆仅为补救,并非真正解决问题之根本。

我们的老祖宗其实有过人之先见,提出教育子女要「洒扫、应对、进退」,多少生活之奥妙之处就在这几个字内,正如许多在上轨道之工厂或公司上班之人都知道日本人所推动之环境管理或品质管理之基础是什么?所谓的「6S」就是「洒扫」。

一个人有清洁、整齐之环境,才有爽快的精神,如此事事做来得心应手,居家与工作场合皆如此。

对环境之维护,是维持人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之因素。

尤其是现在人承受各种压力与焦虑,更需要维持一个清爽舒服的环境。

所以「洒扫」教育日显重要!「应对」是人与人相处非常重要之部分,尤其是业务人员、或推销人员在工作之执行上非常重要。

「应对」得当,就可以有漂亮之成绩单。

当然「应对」不是为了做生意而已,与人沟通本就是生活中重要之功课,要随时随地位对方著想,以对方之益处为考量,再加上耐心与毅力,相信可以经营出完满之人生。

同样「应对」也是教育来的,父母应花时间引导儿女来学习沟通,好使其在社交及工作无往而不利。

「进退」是有关人之宏观经营,认清自己之责任与义务。

现在人强调个人主义,却常常忽略与群体之互动,自己在组织中之位置与功能为何,常欠缺思考,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不甘为人下,弄到最后只有争权夺利,不知与人分工合作。

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七篇

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七篇

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七篇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篇1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怎样教育好下一代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会和家庭问题,特别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怎样培养好孩子的学习与成长更加成为家庭的重中之重。

凡事要注重方式,只有方法得当才能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效果,下面就这个问题我谈一下自己的几点体会:第一,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对于人一生的成长过程,孩提时期尤为重要,因为每个人一开始都是一张白纸,而其中的内容都是后天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和所受的教育一笔一笔填写上去的,这个最开始的外界环境是人们一生人生观形成的重要因素。

作为孩子家长我们要潜移默化地让孩子知道以后要成长为一个怎样的人,怎样做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也就是说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好好学习,让他们知道只有从小接受一个良好的教育才能成长为一个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优秀人才。

第二,要给孩子一个有利于健康成长的生活环境。

要想让孩子真正能静下心来学习,我们家长要做一个好的榜样,养成一种正确的生活与学习习惯,让孩子分配好学习与玩的时间。

在孩子学习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要有大声喧哗和看电视等行为,以免打扰孩子学习。

第三,要通过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学习。

1、要学会和孩子做好朋友,尊重孩子。

要注重和孩子的交流,尝试与他们一起学习与进步,让他畅所欲言,只有这样我们家长才能知道孩子的真实想法和问题所在,才能对症下药让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和提供一个正确的引导方向。

2、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认为不要一味强迫孩子学习,不要让孩子有压迫感。

我们可以尝试把比较枯燥的学习以一种游戏的方式进行,这样既有利于孩子比较牢固的掌握知识,还可以让他们感觉到学习其实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而不至于产生逆反心理。

3、要学会赞美孩子。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在孩子有进步或经过努力掌握了以前感觉有压力的知识点后应对其进行赞扬,以满足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有一个健康与自信的心态,让他认识到只要经过自己的努力困难其实都是可以克服的,这样才可以让孩子对学习有一种兴趣而不是遇到困难就放弃。

教育心得 教育心得体会(优秀12篇)

教育心得 教育心得体会(优秀12篇)

教育心得教育心得体会(优秀12篇)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是编辑帮家人们整理的12篇教育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教育心得体会篇一教育孩子问题,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直以来就有一句话:世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世上也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教育孩子没有固定的模式,我就把我们教育孩子的方法与老师和各位家长交流一下。

一、注重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孩子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一个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看学习、看特长,健康成长的心理,才是应对将来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的保障。

自从孩子董事起,我们就刻意教育孩子要学会宽容、懂得礼貌,对一些做法能简单的判断出对错。

上幼儿园之后就开始教育孩子要热爱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以及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行为规范。

因此,孩子在学校里是非常遵守纪律,听老师话的学生。

同时,我们还经常提醒他要做一个懂礼貌、爱劳动、有爱心的孩子,见到老师、同学要主动问好。

记得有一次孩子的姥姥来家里,女儿拿出她自己喜欢吃的巧克力分给大家吃,可能老人都特别疼孩子,当时确实巧克力也只够家里人分的,她姥姥说:姥姥不吃,留着给蒙蒙下次吃。

我当时就批评了妈的观点,小孩给你东西吃就一定要吃,要不养成习惯,她觉得反正给你也不吃,等她大了也不会懂得孝顺老人了。

二、充分发挥家长的表率作用,帮助孩子培养良好习惯孩子的模仿性很高,很多性格和做法都是从自己的家长身上去学习、模仿。

家长是孩子的一任老师,从出生到上学,甚至到中学,可能接触较多的还是孩子的家长,他们时时在模仿着父母的一言一行。

还是孩子四岁的时候,我们一起坐公交车去市区,我和老婆坐了两个位置,我抱着小孩,后来上来一位年纪比较大的人,因为我们坐后面,老人站在前面,再加上我抱着女儿就没有让座,可我女儿的一句话让我触动很深,她说:爸爸,你怎么不给老爷爷让座啊,你不是说看到年纪大的要让座的么?我当时心里真的非常高兴——我女儿董事了。

教育孩子的心得读后感(优秀8篇)

教育孩子的心得读后感(优秀8篇)

教育孩子的心得读后感(优秀8篇)教育孩子的心得读后感篇1谈到教育孩子的问题,每位家长都感慨万千。

我也不例外,多年来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使我感到孩子的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我以老师和家长这一双重身份和大家交流一下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个人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爱孩子当老师要爱学生,作父母要爱子女。

也许你会说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了,哪个做父母的会不爱自己的孩子呢?但有些父母的爱并不能被孩子接受和认可。

我就常常给我调皮的儿子一个个亲切的拥抱,一个个浅浅的微笑,一次次循循善诱的开导,一件件小小的礼物。

这会使孩子很自然的感受到父母给予他的爱,也增强了他对父母的信任感。

所以,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用爱心去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学会尊重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父母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学会平等地与孩子交流,静下心来倾听孩子要诉说的一切,哪怕此时你再忙、再累,也要专心致志地倾听,不时地询问孩子:“在学校有什么有趣的事吗?上课时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今天你的笑脸又增加了吗?”每当我这样问儿子的时候,他总是十分兴奋的向我汇报一切。

当他说出自己对事情的看法时,我也会尊重他的意见,与他商量着办,给了他足够的信心和自信,我认为这对培养孩子的品格十分重要。

三、鼓励孩子敢于迎接挑战当今时代是一个激烈竞争的时代,所以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敢于迎接挑战的精神。

学习上我常鼓励儿子说:“你太棒了,真聪明,这么难的知识你都能答对,妈妈好佩服你啊!”他一听就美滋滋的,总是主动思考问题,还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假期里我鼓励孩子参加课外活动,当他遇到困难时,我不断地给他打气儿,此时我也会和孩子一起努力,用实际行动感染他,也达到了品德教育的目的。

四、善于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从兴趣出发,才能让孩子乐学。

现在社会上有种怪现象,那就是小小年纪,大多数孩子要学很多门知识,很多家长不去考虑孩子学习效果如何,好像是学的内容越多,孩子就离成才就越近,完全不考虑孩子是否愿意去学,有没有兴趣,结果造成浪费金钱、浪费精力、更浪费孩子天真的快乐时光。

教育感悟的随笔(通用13篇)

教育感悟的随笔(通用13篇)

教育感悟的随笔(通用13篇)教育感悟的随笔(通用13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应该很少人不知道随笔吧?随笔是一种很灵活随便的笔记或文体。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好的随笔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感悟的随笔,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感悟的随笔篇1常听老师们说:当老师真累,当一位优秀的老师更累。

回首这十几年的教师工作,的确感到当一名小学教师的辛苦,这其中有苦也有甜,没什么经验可谈,或许这只是自己对教师实践工作的几点感悟,和大家交流一下:感悟一:把赞美还给学生。

教师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赞美诗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赞美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师的赞美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劲头就越足。

作为教师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各班总有几个学生既不勤奋上进,又不惹事生非,对班级一切活动既不反对抗议,又不踊跃参加;虽然学业平平,却不名落孙山。

一般情况下,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得不到老师的批评,是一些容易被老师忽视遗忘的学生。

因此,不管是学习过程中,还是学生的生活中,都应该注重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细心观察,捕捉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把赞美送给每一学生,使之发扬光大。

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我能行,我会成功。

”实践使我懂得,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教师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给予赞美,可以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非法向上的班集体氛围。

请多给学生一点赞美吧,因为她明天的成功就蕴藏在你的赞美之中。

感悟二:搭起师生心灵交流的彩虹桥——写好操行评语。

操行评语不仅仅是评价学生,也是一面镜子,无声地折射出对教师的评价,反映了教师的学识素养,一则好的操行评语,是一份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让学生受益终身。

不愿丢失的教育感悟Ⅰ

不愿丢失的教育感悟Ⅰ

不愿丢失的教育感悟Ⅰ作者:王伟廉来源:《大学教育科学》 2018年第1期一、关于教师职业但凡涉及到一种职业,总会有一些比喻或者描绘。

但有些职业的比喻和描绘比其他职业要多很多。

教师可以说是其中最多的。

正面的,如: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最伟大的职业、人类灵魂工程师、园丁、蜡烛等等。

不太正面的,如:孩子王、教书匠等。

负面的,如:别的干不好才来干的职业等。

在我看来,教师职业就是一个普通的职业,是人人都可以从事的职业。

这一点和其他职业比较,没有太多的区别。

那为什么对教师职业会有这么多期待,又同时有很多的不屑和贬低?原因就在于这个职业具有明显的两面性。

它既是人人可为的职业,又是社会期待颇高的职业;既受人尊重,也被人低看;既有尊严,又显寒酸……总之,它在社会分层中永远处于中间位置。

然而,为什么有时它又明显地起伏?这就要看它所处的社会状况和同一社会状况下不同阶段的状况。

具体说,一个真正尊重教师职业的社会,一定会把那些能体现社会地位的因素添加在这个职业中。

例如:经济收入的提高、社会福利的倾斜、政治待遇的提升等。

在一个真正尊重教师职业的社会中,也会因社会所处的不同阶段而有所不同。

例如:在教师紧缺阶段和在教师饱和阶段,在经济上升阶段和经济下行阶段,政治的不同影响阶段等,也会在对教师职业的认知上和实际对待上有一些起伏。

然而,与其他职业相比,教师职业也确实具有一些不那么普通的“特质”,以致每每提到这个职业,总还是让人觉得与其他很多职业有不同。

仔细想想,可能这种“不同”或“特质”在于认识主体将自身或者亲人“托付”给某人时的情感体验:即认识主体将要通过这里来获得某种切身利益,而这些切身利益又往往与认识主体或其亲人的生存、健康、发展和未来幸福息息相关。

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具有这种“特质”的职业少之又少。

除了教师职业外,也只有医生职业可以与之媲美了。

与医生职业比较,在普通百姓眼里,教师职业在受人尊重方面似乎不如医生职业。

但在古代,皇帝只有和教师同处时才不讲位尊位卑的礼节,而御医则享受不到这个待遇。

个人教育心得感悟

个人教育心得感悟

个人教育心得感悟教育是每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基石,它不仅仅是在学校里接受教育,更是一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

在我个人的教育历程中,我从学校教育中获得了很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在生活中得到了一些教育心得和感悟。

首先,教育是一个持续学习的过程。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

在学校里,我们接受到丰富的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这些知识和技能会成为我们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但是,知识和技能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在我个人的教育经历中,我意识到只有不断学习和积累,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才能保持竞争力。

其次,教育是一种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注重知识传授和考试成绩,学生缺乏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我个人的教育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惑,但是我意识到只有自己主动思考和探索,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我开始主动找资料、做练习和实践,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并通过与他人交流和讨论来增进理解。

通过这个过程,我逐渐培养了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对我在学校和社会中的学习和工作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再次,教育是一种价值观的塑造。

在学校中,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教育还包括了价值观的教育。

老师们不仅传授了我知识,还传授了一些道德价值观和人生观。

他们教会我坚持,努力,积极向上;他们引导我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与他人和谐相处。

这些价值观不仅在学校教育中有所体现,也贯穿于整个社会生活中。

在我个人的教育经历中,我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渐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这使我在人际交往、职业发展等方面都更有信心和勇气。

最后,教育是一种培养情感和人际关系的过程。

在学校里,我们不仅和老师、同学建立了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还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和友谊。

这种情感和友谊不仅在学校里有所体现,也会伴随我们一生。

在我个人的教育经历中,我从老师和同学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他们给予了我很多鼓励和支持。

教育感悟心得体会8篇

教育感悟心得体会8篇

教育感悟心得体会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年终总结、实习报告、述职报告、事迹材料、活动方案、合同协议、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year-end summaries, internship reports, job reports, performance materials, activity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教育感悟心得体会8篇心得体会是我们在面对失败和挫折时的反思和总结,通过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教育感悟心得体会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教育教学感想心得体会(7篇)

教育教学感想心得体会(7篇)

教育教学感想心得体会(优秀7篇)教师教学心得体会篇一前几天,上了《秦兵马俑》的公开课,本课时的重点就是联系课文内容,体会兵马俑的类型众多,形象鲜明。

从而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所以,本课时的教学,我还是以过渡段为中心,由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入手,然后自然过渡到重点段落(4—9),引导学生体会秦兵马俑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

针对这一教学重点为,我主要设计了三个大问题: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类型的兵马俑?他们有着怎样的鲜明形象?认真读读课文,选择你喜欢的一个兵马俑介绍给大家,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然后由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在保证一定阅读时间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

这一部分的教学,学生的兴趣倒是比较浓厚,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可由于交流汇报占了许多时间,学生阅读感悟的。

时间倒是少了,给人的感觉像是在做表面文章。

我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问题设计得不够合理,而且教学没有抓住重点。

每个自然段的教学时间几乎是平均分配,教学节奏没有变化。

或许,在教学中,我可以先以“将军俑”为例,具体分析一下他的鲜明形象,并指导学生朗读,然后再让学生照样子来介绍分析其它的兵马俑。

这样做才是真正“授之以渔”,而且也不至于让学生的阅读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层面。

由于多媒体的合理运用这部分内容学生读的兴致很高,为后面仿写句子奠定了基础,在指导朗读的基础上分析写法,先抓住兵马俑的神态,再展开合理的想象。

学生面对众多的生动形象的兵马俑,仔细观察其神态,创作的欲望很浓厚,一气呵成,写出的许多生动感人的语句,这是课前没有想到。

也是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另外,秦兵马俑的出土震惊了世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它是秦文化的缩影,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

我想,仅仅凭书上的介绍和几张图片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肯定是不够的。

还应该利用一些教学资源,让学生对秦兵马俑有更多的了解。

而在这点上,我做的也不理想,课前虽然让学生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因为时间关系,没有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所以很好的资源没有及时地运用,这也是感到有点遗憾的地方。

预防孩子走丢教育心得体会

预防孩子走丢教育心得体会

预防孩子走丢教育心得体会今天,我想分享一下如何教育孩子预防走失。

孩子的安全是每个父母最关心的事情之一,但是孩子很容易在玩耍的时候走丢。

因此,我们必须让孩子了解如何保证自己的安全,预防走失。

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有用的建议:1.告诉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我们无法确定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因此,我们必须教育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如果陌生人搭讪,孩子需要学会礼貌地回答:“我不能和陌生人说话。

”如果陌生人持续骚扰,孩子应该学会大声呼救,向附近的大人求助。

2.建立孩子的自信心我们要教育孩子保持自信。

让孩子有足够的信心,可以让他们更容易应对危险情况。

例如,告诉孩子在学校和公共场所里需要注意自己的安全,不要随便离开大人的视线。

3.教育孩子如何报警如果孩子走失了,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如何报警。

孩子应该记住自己的姓名、家庭地址和父母的电话。

告诉孩子如果走失了,应该去附近的店铺、商户询问是否有保安员,让他们帮忙报警。

4.避免让孩子走夜路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走夜路是危险的。

如果孩子需要上课或回家,必须让他们早早回家,不要让他们在夜里单独行走。

如果孩子需要晚上出门,我们要陪他们一起走路,确保他们的安全。

5.提醒孩子记住家庭地址、父母电话号码我们教育孩子要记住家庭地址、父母电话号码。

一旦孩子走失,他们就能够用电话联系父母或指示别人打电话给我们。

而且,父母也应该教会孩子自己的名字、年龄、出生日期等基本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大人找到孩子的家庭。

总的来说,预防孩子走丢和保护他们的安全需要父母和孩子的共同努力。

我们必须教育孩子注意自己的安全,预防走失。

同时,作为监护人,我们也必须牢记自己的责任,并不断关注孩子的动向,确保孩子在不受伤害的情况下玩耍。

2024年教育孩子经验心得感悟

2024年教育孩子经验心得感悟

2024年教育孩子经验心得感悟2024年,我终于成功教育了我的孩子,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许多经验和心得。

回顾这段时间,我意识到教育孩子不仅仅是给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他们的品格和培养他们的能力。

首先,我发现家庭教育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在家庭中接受到的教育会影响他们一生。

因此,我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尊重他们的意见,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和支持。

同时,我也希望在家庭中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

其次,我发现教育孩子要根据他们的个性和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和潜能,作为家长,我们需要了解他们的兴趣和优势,并根据这些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例如,我发现我的孩子对音乐很有天赋,于是我鼓励他学习音乐,并给予他更多的机会参加音乐比赛和演出,培养他的音乐能力。

此外,我还注意到教育孩子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方法。

传统的教育方法固然重要,但在当今信息时代,孩子们的学习方式也在不断改变。

我鼓励孩子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学习,例如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使用教育软件和APP辅助学习等。

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让他们具备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

除了传授知识和技能,我认为教育孩子还需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品格和价值观。

孩子们是社会未来的栋梁,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和能力,更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因此,我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正义感、合作精神和公民意识等品质。

我鼓励他们参加公益活动,培养他们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同时也注重让他们了解社会问题和挑战,培养他们具备解决问题和作出正确决策的能力。

最后,我认识到教育孩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的耐心和坚持。

教育孩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付出努力。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但我们不能轻易放弃。

我们需要与孩子共同成长,不断调整教育方法和策略,根据孩子的发展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孩子,我不想你失去“那颗宝贵的责任心”

孩子,我不想你失去“那颗宝贵的责任心”

孩子,我不想你失去“那颗宝贵的责任心”当今的小学生生长在一个崭新的年代。

他们经历的是一帆风顺,幸福的生活不易让他们产生深层次的思考。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我深感当代部分小学生缺少责任感,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责任感是现代人的标志,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是全社会都应关注的问题。

因为:如果把社会比喻成一座大厦,那么每个公民的责任感就是这座大厦的基石,有了责任感,人们才会去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了责任感,才会时刻准备着伸出一双援助之手;有了责任感,才会将个人融入到社会的海洋中,充分发挥个人的才干,为国效力。

今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

在我们班有两个非常出色的小姑娘,各方面非常优秀,是那种乖巧伶俐、人见人爱的学生。

平时,我也多愿给她们一些机会,来锻炼她们的能力。

可以说我在她们身上花费了更多的精力。

有一次,我让她俩拿钥匙到书画教室去把门打开。

其余的同学都投来羡慕的眼光,她俩却互相推诿起来。

原来书画教室在另外一幢楼上,需要走上一段时间。

她俩极不情愿地向外走去。

过了一段时间回来了,我的钥匙却给弄丢了。

我感到非常费解,开门还会把钥匙开丢吗?这时她们互相指责对方,推卸自己的责任,反正说不出钥匙是怎样丢的。

第二天,学校看门的老师傅看我着急地找钥匙,说别找了,俩孩子在这吵架扔下水道了,我用树枝给挑上来了。

这时我真是火冒三丈,同时又为学生不诚实、无责任心的行为感到深深的悲哀,那种感觉真像针扎一样让我痛彻肺腑。

我在想:孩子!你怎么了?你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呀!老师对你的辛勤培育就赚来把老师的东西扔到下水道吗?孩子,我不想你失去那颗宝贵的责任心!一件小事让我陷入深深的自责和反思。

我觉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书的同时,更不要忘记育人二字。

小学生需要我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培养。

一、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学生主要的任务是学习,正确的学习态度是一种对自己、对父母、对老师、对祖国的责任感的体现。

学习态度的层次越高,学习动力越强、越持久,要特别重视在激发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

不愿丢失的教育感悟Ⅵ

不愿丢失的教育感悟Ⅵ

不愿丢失的教育感悟Ⅵ编者按:正值《大学教育科学》需要提升质量的时候,王伟廉教授给本刊编辑打来一个电话,说手头有一些“不愿丢失的教育感悟”。

编辑收到这些感悟后,认真、细致、膜拜地读过,受益良多。

“感悟”共36个问题,是王教授1978年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之一,“在教育领域摸爬滚打了34年”后退休五年内的思考、心得、闪念和顿悟。

按照王教授的话说,“这些感悟可能是不系统的,也可能是不精确、不严谨的,有些还未来得及上升到理论层面”,但它真实地记录了一位教育者、研究者和办学者,对教育思想、教学改革和教育管理等的心路历程。

因而,不仅作者本人感到“不愿丢失”,而且对其他教育工作者来说,这也可能是很珍贵的。

本刊基本按照“感悟”的原有顺序,每期选择几篇分6期刊出,以飨读者。

三十一、被片面理解的“核心课程”记不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中国大学频繁使用“核心課程”一词。

但据我了解,从校长到普通教师,对这种课程真正了解并能正确实施的,恐怕不多。

我并非在玩弄文字游戏或纠缠概念,而是由于对这种课程的意义、目的或主要功能,多数人的理解都显得片面,从而使得这种本来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的课程类型并没有在实践中发挥其应该发挥的作用,所以感到有必要把那些片面的理解与正确的认知之间的差距填补起来。

所谓片面理解,又是怎样的一种理解呢?就我个人的了解,主要有三种典型的片面理解:一是理解为必修课程;二是理解为基础课程或者基本的课程;三是理解为主干课程或主要课程。

第一种片面理解,把核心课程理解为必修课程。

这种理解最为错误,因为核心课程既可以是必修课程,也可以是选修课程。

第二种理解把核心课程理解为基础课程或基本课程,似乎还有一定的理由,因为“核心”这个词汇,顾名思义就是表明其他课程是围绕它来教授的,说它是基本的或基础的,在这个意义上似乎也可以。

但我们看到,在世界高等教育实践中,核心课程既可以是基础课程,也可以是专业课程;既可以是最基本的课程,也可以是不那么基本的课程。

不愿丢失的教育感悟,Ⅲ

不愿丢失的教育感悟,Ⅲ

不愿丢失的教育感悟,Ⅲ编者按:正值《大学教育科学》需要提升质量的时候,王伟廉教授给本刊编辑打来一个电话,说手头有一些“不愿丢失的教育感悟”。

编辑收到这些感悟后,认真、细致、膜拜地读过,受益良多。

“感悟”共36个问题,是王教授1978年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之一,“在教育领域摸爬滚打了34年”后退休五年内的思考、心得、闪念和顿悟。

按照王教授的话说,“这些感悟可能是不系统的,也可能是不精确、不严谨的,有些还未来得及上升到理论层面”,但它真实地记录了一位教育者、研究者和办学者,对教育思想、教学改革和教育管理等的心路历程。

因而,不仅作者本人感到“不愿丢失”,而且对其他教育工作者来说,这也可能是很珍贵的。

本刊基本按照“感悟”的原有顺序,每期选择几篇分6期刊出,以飨读者。

十五、说一说中国大学本科阶段转专业和辅修第二专业问题常有业界人士和普通民众批评中国大陆的大学本科转专业难,而大学也在努力使学生转专业变得容易些。

但若干年后,情况并没有实质性改变。

本科阶段能够顺利转专业的学生最多也不超过20%。

而且,通常允许转专业的时间也是严格规定的,一般都在第一次选择专业后一定的时间内,发现所选择的专业不适合自己,再进行专业的转换。

此外,在修习完毕第一专业后想要修习第二专业的学生,通常也非常少。

四年时间里,能修习第二专业的学生同样少之又少,而且一般也只能修习专科性质的第二专业。

有研究指出,这种情况是中国大学与西方大学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主要差异之一。

然而,所解释的原因则五花八门。

曾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大陆大学开始恢复实行的学分制不彻底或不完全,是学生选择自由得不到充分保障、从而使转换专业和修习第二专业产生困难的主要原因。

所以,一度提倡“完全学分制”的呼声屡屡见诸报端。

有一些学者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体制,从而把矛头对准了高校的办学自主权问题。

另一些学者则认为,这种情况源于教育观念,让学生完全自由地转换专业不符合中国国情。

教育感悟的随笔【5篇】

教育感悟的随笔【5篇】

教育感悟的随笔【5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随笔,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随笔其实就是日常生活中对一些事件的想法,及时捕捉,随手记录下来。

为了帮助大家更多的了解随笔,这次小编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感悟的随笔》,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教育随笔篇一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人类礼貌的传承者,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人们给了教师无数顶桂冠,每一顶都那么诱人,这也许是我最初爱上这个职业的原因吧。

今年,幸运的我如愿以偿成为XX中心小学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第一次以小学教师的身份走进课堂,感觉一切都是那样完美,然而,醉酒方知为师难阿!才几天工夫,我先前良好的自我感觉一扫而空,应对一大群麻雀似的孩子们,我才真正意识到教师职业是何等的艰辛和琐碎。

三尺讲台站上去容易,要站好可真难阿!这难道就是我将要为之奋斗一生、奉献一生的事业吗?我有点茫然。

这时候李校长看破了我的心事,对我说:“教师工作是细致的,繁琐的,有时候甚至很苦很累,但务必记住教师干的是良心的活。

”听了这些话后,我很惭愧,也豁然开朗。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就是我们的教育工的人生写照阿!此后,在校长的推荐下,没课时我就旁听老教师的课,学习老教师的上课经验。

我也有了一个执着的信念,要全身心的投入教育事业,努力工作不断进取,尽我所能,让每一个学生能成人,让每一个家长都放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新课程理念,已成为我从教的最高准则,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着平凡的事情。

还记得开学第二周,我们班有个叫少博的小男孩,能说会道很可爱,可是在学习方面,他给人的感觉就没那么好了,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动作很慢,不肯动脑筋,书面作业相当潦草,发现问题后,我找他谈话,期望他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能改,争取提高,可是刚说完后,第二天就又犯了,上课竟然变本加例,当时真的心都冷了,想想还是算了,要不放弃吧,但又觉得十分不干心,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我要对得起自我的良心,我必须要转化他!为了转化他,我采取了以下措施:1、我先让他认识到自我的错误,做为学生就应尊重教师团结同学,树立做个好孩子的思想。

珍爱教育的心

珍爱教育的心

珍爱教育的心我是一名热爱教育事业的教育爆文作家,今天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珍爱教育的心得和观点。

珍爱教育,是我对于教育理念的执着追求,更是我对下一代未来的期许。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关注他们的心灵成长,助力他们成为真正优秀的人,是每一个家长和教育者的共同关注点。

首先,我想强调的是,珍爱教育要始于家庭。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应该注重与孩子的交流沟通,共同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给孩子足够的关注和爱,用心倾听他们的声音,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从中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潜力,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其次,学校教育是珍爱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

作为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应该创设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提供全面发展的教育资源。

培养学生的品格素养和创新能力,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学校也要加强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关注他们的心理成长,培养他们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

除了家庭和学校,社会教育也是促进珍爱教育的重要一环。

社会是孩子成长的大舞台,我们应该让孩子走出书本,走向社会,体验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组织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社会的温暖和残酷。

通过实践锻炼,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社会也应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机会,为孩子提供平等的成长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

最后,我想说的是,珍爱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政府要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育政策,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和支持。

教育机构要提高教育质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孩子的需求。

家长和社会各界要加强对教育的关注,积极参与到珍爱教育中来,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珍爱教育的心,是对于孩子的关爱和期许。

坚守教育初心个人收获与心得体会

坚守教育初心个人收获与心得体会

坚守教育初心个人收获与心得体会坚守教育初心个人收获与心得体会最新7篇坚守教育初心个人收获与心得体会精选篇1一、浩浩师风:青松挺且直曾记得小学时光里,一件令我印象深刻的事。

那是我上四年级,那时他是我们班的班主任,那是的我有点小小叛逆,小小的仗势欺人,因为我的父亲是我们班的”老大“。

于是在四年级的某一天,我与一位女同学发生了争吵,我还很“霸气”的冲上去扯了那个女同学的头发,恰巧他来了,这一幕当然也落入他的眼底。

我原以为我的“帮手”来了,但出乎意料,我被他厉声的责骂,写检讨并被他要求向那位女同学道了歉。

我哭了,我不敢质问他为什么,因为他是我的父亲;也正因为他是我的父亲,我哭了。

后来我明白了,他,我的父亲,尊重看他的职业,恪守了他的准则,所以他并没有因为我是他的女儿而放纵我。

我理解他。

二、淳淳师德:落红不是无情物正如陶行知所说:“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

”他做到了这样。

小学六年级,他仍是我所在班级的班主任。

那是,同学们都面临着升学的压力,而他的压力更不会比我们少。

那时班里总会有几个叛逆、不学习的同学,他很头疼,但他的职业告诉他: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家中不常看到他的身影了。

他走访于这些同学的家中,苦口婆心的劝诫那些学生。

看着他到深夜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脸上满是倦意,我很心疼同时也很不理解。

一天下午,我鼓起勇气问他,“为什么你一定要拼命做这些?本分你已经做到了。

”他回到了一句话,便背起包再次走家访了。

他说:“我要对得起这个职业,对得起学生家长。

”我愣愣的站在原地,看着他渐渐远去的背影,我的双眼湿润了,我承认我被他震撼了,感动了。

抬头,仿佛看到天空中浮现出:“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

”我敬佩他。

三、峥峥师魂:化作春泥更护花在我的小学时光里,他扮演的角色不是给我父爱的父亲,而是一位教导我的老师。

尽管如此,我并不怪他,因为他给予我的循循善诱使我懂得了教师这一职业的神圣。

记得曾经一位同学对我说:“你看,这题你不会,快上去问吧!人很多,但他是你的父亲,他一定先教你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愿丢失的教育感悟(外七篇)作者:王伟廉来源:《大学教育科学》 2019年第1期一、为什么巩固教育改革成果比改革本身还重要?前面提到,我在一本专著中曾引用了一位美国学者的研究成果。

他把教育改革划分为三个阶段:改革动机形成阶段、改革阶段和改革巩固阶段,并认为改革巩固阶段比前两个阶段更重要。

在那本专著中,我并未展开谈这个问题。

这里结合我在厦门大学和汕头大学进行课程和教学改革的经历,稍微详细地谈一些感悟。

在谈这些感悟之前,有些话还是想要重复说一说。

我在不止一本专著中都谈到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就教育改革而言,其指导理论可以分为两块:改革内容的理论和改革过程的理论。

简单说,前者是关于改什么的理论,后者是关于怎样实施改革的理论。

一些研究表明,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

在这一点上,我们的教育改革的推进者需要特别给予关注。

而这里所谈的改革阶段理论,就是改革过程理论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厦门大学进行的改革,因当时的各方面条件所限,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做得不太多,而且,因时间久远,加上也没有精力进行跟踪调查,后来的情况不是很清楚。

这里只能就汕头大学的教学改革,对题目中的问题谈些感受。

就课程与教学改革而言,改革成果的巩固,其意义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长年形成的旧有培养模式一旦被新的模式完全代替,旧模式的惯性一时难以消除,随时可能不自觉地回到原来的模式。

而且从心理上看,完全“戒掉”原来的习惯,必然要经历一个“戒断反应”时期。

这个时期的长短,取决于对原来习惯改变的多少。

如果改变的不多,戒断反应时间就短些,反之就长些。

所以,巩固改革成果,无论对于哪样的教学领域改革,都是不可忽视的。

其次,即使改革的方向正确,改革中难免有些个别的做法可能并不恰当,而消除这些不恰当的做法需要时间;个别不恰当的做法有时具有一定副作用,会使人们误以为整个改革方向上有问题而对改革本身提出质疑。

此时,消除不恰当做法并继续朝改革方向前行,就显得特别重要。

再次,有时,改革的方向尽管正确,但因条件限制,改革要分几步进行。

初步的改革成果可能不是太明显,进一步的深化改革才是正道。

但此时会给人一种“比没改之前差不多少”的感觉,如果再有个别不恰当的做法,甚至有些地方还不如原来的模式,回潮的可能性就会加大。

此时巩固改革成果与进一步深化改革就会同时提到日程上来。

以上问题,最根本的是要保证改革的方向正确,这是巩固改革成果这项工作的前提。

那么,如何判定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我的体会是必须具备如下三条之中至少一条:第一,有充分的理论依据。

第二,有已被长期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成功先例。

第三,理论依据不一定充分,也无上述成功先例可以参照,但得到了比较广泛推广、多地经验表明效果良好。

关于这个问题,还有一点需要说说。

随着时代发展,教育也要不断进行改革。

那样的话,巩固改革成果不是与此矛盾吗?实际上,如果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随着时代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旧有的改革成果同样也需要巩固。

只有巩固了,新一轮改革才有扎实的基础。

问题来了:时代发展的速度如果过快,来不及巩固先前的改革成果就面临新的改革需要,那怎么办呢?对这个问题,还必须了解一下教育改革的类型。

我在前面提到过国外学者的一个观点,这里再简单重复一下。

他把教育改革分为三种类型: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改革。

三种类型的改革因涉及思想观念的多少,其难度依次增加,改革的进度也依次应该减缓。

就是说,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涉及的思想观念的东西最少,改革进度可以相对快些。

以此类推。

所以,至少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这两种类型的改革一般不会出现前次改革还未巩固,后续改革就已迫不及待的情况,除非前次改革的方向不正确。

至于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只要方向正确,也不宜朝令夕改;从实践上观察,如果看到实践上有这样的事,那通常不是改革而是瞎折腾。

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由于教育理论本身的不成熟以及教育改革自身的复杂,一些改革难免一时达不到预期目的,但需要做的是深入研究其原因,以求进一步深化改革来改变,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另起炉灶。

总之,在教育改革领域,巩固改革成果,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是我们的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必须牢记在心的。

二、进行教育决策咨询,得找对专家进行决策,特别是政府部门进行决策,总会找专家进行咨询,教育决策也不例外。

大家都知道,有个专门的咨询方法,叫“特尔菲法”,也称专家咨询法。

咨询的关键是要选对专家。

在今日,找对专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里的学问可大了。

为什么这么说?眼下冒牌专家很多,一不留神就容易选错。

关于这一点,媒体披露了很多,这里不讨论。

我们要讨论的是,即使都是真专家,也有个如何选对的问题,而这也同样不是简单的事。

首先,学科发展日新月异,分化得越来越细,尽管同时也不断综合,但毕竟精力有限,一个专家不可能把所从事研究的学科专业领域都搞清楚。

我前面曾说过,国外有一个教育学教授,一生只研究师生关系,这还不算什么。

记得香港大学前副校长程介明先生在一次报告中曾说过,有哪个大学的一个教授一辈子只研究一种昆虫的眼睛,而且只研究左眼!如果有人向上面两位咨询教育的其他方面或那种昆虫的右眼,他们可能还真的答不上来。

其次,某学科专业的教授,人家问你一个该学科专业的问题,如果你说不知道,问者嘴上不说,心里会觉得你一个大教授,自己学科专业的东西都不知道,还是教授呢!你自己也会觉得没面子。

所以,有的教授为了面子,要么不懂装懂,要么有一说二。

再次,有学问不一定是对的专家。

有些被称为大师级的人物,的确有学问,但不一定对你咨询的问题有研究,可以听听他们意见,但可别当真,把他们说的话当作决策的依据。

有一句广告词说:只买对的,不买贵的。

用在这里倒很贴切。

所以,找对专家还真地需要下一番功夫。

在选择教育专家时,除了上述几个方面要注意外,还要注意教育专家有理论家和实践家的问题、侧重宏观研究和侧重微观研究的问题。

搞理论的未必有实践经验,有实践经验的理论未必了解透彻;搞宏观的对微观可能不清楚,反之亦然。

此外,还有占着理论研究岗位不研究理论的和占着实践岗位不研究实践的。

而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宏观与微观联系起来研究的,如凤毛麟角。

所以,根据这些情况,我有三点感悟,算是对这个问题的一点思考:1.决策者进行教育决策时,不能只看一些头衔或只看知名度;2.如果无法确定专家是否找对或找到真专家,可以把问题在一定范围内广泛征询意见,也可以有奖征询,以求真专家和对的专家意见不被忽略;3.把第一次征求的不同意见和建议整理出来,再进行一轮征求意见,并要求所咨询的专家写出所赞同和反对的理由并提出落实的具体方法。

我觉得这样做尽管麻烦些,但效果一定会比只一次性咨询一些随意挑选的专家效果要好。

而且,所咨询的专家中能坚持到第三步的,可以认为基本属于真专家和对的专家的范围了。

三、“循序渐进”中的“序”,几人能说透?从小学到大学,不管学什么,有句话总是在耳边回响:学习要循序渐进!这句耳熟能详的话,所有教育工作者都会说,但什么才是“序”?恐怕能说明白的没有几人,包括教育专家甚至课程专家。

我自己也说不明白,仅仅是因为在这方面做过一些粗浅的学习和思考,所以有点底气聊一下而已。

我在自己的几本专著中不止一次从不同角度谈到这个问题,但因表述上太“专业”,可能不少普通读者难以理解。

因此,我这里尽量以比较浅显的方式来聊一聊这个事。

无论学习什么,总会有一个先学什么后学什么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程序、顺序或“序”的问题。

从所学习的内容看,在学校里学的大多是人类文化遗产。

而这些遗产又多以“学科”形式来学习。

在学习学科的过程中,我们又会碰到具体的学习内容,如理科的定律啦、定理啦、概念啦等等,文科的成语啦、语法啦、历史人物啦、社会现象啦等等。

由此,我们可以从学科和具体学习内容两个层面来谈谈关于学习的“序”的问题。

1.先学物理还是先学化学?这是个问题!不少大学的生物系,都要学习物理和化学,而且,学习的顺序一般是先学物理,然后是化学,最后才是生物。

在一定意义上,这种顺序是基于这样的认知:物理学是化学的基础,化学是生物学的基础。

我曾问某大学生物系的系主任:如果物理课教师因事请假,又无人替代,化学课程是否可以先上?这位系主任想了一下,回答得很巧妙:可以考虑。

但同样的问题我也得到过不同的回答:那不妥当吧。

以上两位的回答就是对学科层面的“序”的不同理解。

后面的回答显然认为物理必须在化学之前学习。

那这种认识是从哪里来的呢?很可能是受19世纪社会学创始人法国的孔德的影响。

孔德是研究社会学的,但他认为要研究好社会学,就要研究好生物学,因为人是从猿演化来的,不了解包括在生物学里的动物学怎么行?而要学好生物学,必须学好化学,因为要深入理解生物有机体离不开有机化学呀!而要学好化学,必须学好物理,因为只有了解了物理学中的原子,才能更好地理解化学中的分子。

而要学好物理学,必须学好数学,因为物理学中很多研究都必须借助数学。

因而,数学可以称为学科的“王后”。

就这样,不同学科的学习顺序便形成了: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会学。

可别小看了孔德的这个学科学习的“序”,它统治了教育中的学习顺序一百多年!直到今天还有人以为这个学习顺序是唯一正确的“序”!上面第二位回答我问题的即是。

那么,上述孔德提出的学科学习顺序是否就是唯一正确、不可打破的呢?这事直到20世纪才有了答案。

提出挑战的是美国芝加哥大学。

(抱歉,具体时间和事由查不到)挑战者的理由是:先学习社会学,懂得了人类活动的特征,也有助于理解生物有机体,对生物有机体的了解又有助于理解有机化学,对化学分子的学习对于理解物理学中原子结构也有帮助。

至于数学,完全可以从王后变为“侍女”,随时需要时随时学习。

从实践看,两种顺序的学习至今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其中一种一定优于另一种。

前面回答我问题的那位系主任,至少在思想上觉得“不妨可以试试”。

结论:在不同学科的学习顺序上,不止存在一种“正确的”顺序。

只是某种顺序可能比较适合某种人群(如小学生,或者尖子生),或者比较适合于某种教学理念。

2.先学高等数学再学初等数学靠谱吗?在农村下乡插队时,作为初中的“老三届”,曾在一起补习初等数学。

有位念完高中正在业余自学高等数学的回乡知青看到后一本正经地对我们说:你们应该先学高等数学,掌握了高等数学,这些初等数学就显得特别容易了。

那时的我们一致嘲笑他。

记得我还用一个类比来反驳说:你说的就如同跳高,让我们先跳一米五,跳过了,那再跳一米二就特别轻松了……的确,如果从“初等”、“高等”字面上理解,绝大多数人对学习顺序的排列一定是和那时的我们站在一起的。

那位回乡知青的话无疑是荒谬的,是必然要被嘲笑的。

但是今天,我们看到了支持被嘲笑一方的证据。

首先,心理学研究成果揭示:人的认知逻辑与学科发展逻辑是不一样的。

具体就是说,数学的发展逻辑是先有加减乘除再有乘方开方,先有初等数学再有高等数学;而人在学习中对数学的认识并不是按照这个逻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