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发酵现象实验报告范文_0613
发酵现象实验报告3篇
发酵现象实验报告3篇发酵现象实验报告3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
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发酵现象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发酵现象实验报告1一、实验目的1.测定并绘制生长曲线、底物消耗曲线和产物形成曲线2.了解发酵过程中葡萄糖的利用、菌体生长和产物生成的相互关系3.初步学会菌体生长、底物消耗和产物生成有关发酵参数的求解二、实验仪器及试剂菌种:酿酒酵母仪器:锥形瓶(250ml)、移液管、pH计、生物传感仪、分析天平药品:酵母膏、胰蛋白胨、葡萄糖、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苯甲酸钠、EDTA钠、氯化钠三、实验原理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真菌,喜欢含糖的环境,有氧时将葡萄糖分解成CO和水,无氧时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同时都释放出能量生物传感器由生物识别元件和信号转换器组成,能够选择性地对样品中的待测物发出相应,通过生物识别系统和电化学或其他传感器把待测物质的浓度转为电信号,根据电信号的大小定量测出待测物质的浓度。
生物传感器是应用生物活性材料(如酶、蛋白质、DNA、抗体、抗原、生物膜等)与物理或化学换能器有机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是发展生物技术必不可少的一种先进的检测方法与监控方法,也是物质在分子水平的快速、微量分析方法四、实验步骤1.种子培养基(YEPD,g/L):称取酵母膏10g、胰蛋白胨20g、葡萄糖20g,加蒸馏水溶解,调节pH 5.0左右,并定容至1000ml。
2.发酵培养基(g/L):称取酵母膏10g,胰蛋白胨20g,葡萄糖100g加蒸馏水溶解,调节pH 至5.0左右,定容至1000ml,分装10个锥形瓶(250ml)封口121℃,30min灭菌。
3.种子培养:将活化好的种子培养液,用移液管移去10ml接种于灭菌YEPD液体培养基中,于30℃、120 r/min全温摇瓶柜中培养24 h左右,观察种子液的色泽、气味与形态等基本情况。
模拟发酵试验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发酵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模拟发酵试验的操作步骤。
3. 通过实验,观察并分析发酵过程中物质的变化。
二、实验原理发酵是一种生物化学过程,在无氧条件下,微生物(如酵母菌、乳酸菌等)将有机物质分解产生能量、气体、酸等代谢产物。
本实验模拟了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对蔗糖的发酵过程,通过观察气泡产生、pH值变化等现象,了解发酵的基本原理。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蔗糖:50g- 温水:500ml- 干酵母:5g- pH试纸:1张- 玻璃棒:1根- 玻璃杯:1个- 药勺:1个2. 实验仪器:- 电子天平:1台- 秒表:1个- pH计:1台四、实验步骤1. 称取50g蔗糖,加入500ml温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至完全溶解。
2. 称取5g干酵母,用药勺加入溶解好的蔗糖溶液中,继续搅拌。
3. 用pH试纸检测溶液的pH值,记录初始pH值。
4. 将搅拌好的蔗糖酵母溶液倒入玻璃杯中,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在pH试纸上,观察pH值变化。
5. 记录实验开始时间,每隔10分钟观察并记录溶液的气泡产生情况、pH值变化。
6. 实验进行60分钟,记录实验结束时间。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溶液中开始出现少量气泡,随着时间的推移,气泡数量逐渐增多,表明酵母菌开始进行发酵作用。
2. 实验开始时,溶液的pH值为6.5,随着发酵过程的进行,pH值逐渐下降,说明发酵过程中产生了酸性物质。
3. 实验结束时,溶液的pH值下降至5.0,说明发酵产生的酸性物质使溶液的酸性增强。
六、结论1. 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模拟了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对蔗糖的发酵过程。
2. 发酵过程中,酵母菌将蔗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同时产生酸性物质,使溶液的pH值下降。
3. 本实验为后续发酵实验提供了基础,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发酵的原理和应用。
七、实验反思1.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实验条件,如温度、pH值等,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初中生物发酵现象实验报告
初中生物发酵现象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发酵现象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研究,探究发酵现象的产生原因和过程。
实验器材:盐、砂糖、水、面粉、酵母、酸性物质(例如柠檬汁)、透明塑料瓶、气球、温度计、试管。
实验原理:发酵是一种生物过程,是酵母菌等微生物在缺氧条件下分解有机物质产生能量的过程。
酵母菌利用糖类分解产生的能量进行生长和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和酒精。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取一小块酵母,将其放入温水中搅拌溶解,待酵母彻底溶解后备用。
2. 制作发酵液:取透明塑料瓶,倒入适量的温水,加入适量的盐、砂糖和面粉,搅拌均匀。
3. 添加酵母:将溶解的酵母液加入发酵液中,再加入适量的酸性物质(柠檬汁),搅拌均匀。
4. 观察和记录:将气球套在塑料瓶口上,使瓶口与气球完全密封。
观察气球的变化并记录。
实验结果: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气球逐渐膨胀并充满气体,同时气球表面也产生了一些水珠。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可以明显看到气球变得更加膨胀,有些甚至会突破气球的容量,酵母发酵液也会溢出。
实验分析: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当酵母菌处于适宜的环境下,例如温度适宜、有机物质供给充足等条件下,它们会开始进行呼吸发酵。
这些酵母菌分解酵母发酵液中的糖类物质,产生能量和二氧化碳。
由于气球的密封性不允许气体逸出,所以二氧化碳被逐渐积聚,导致气球膨胀。
此外,由于发酵过程中产生了酒精,它也会渗透到气球内部,与气球表面的水珠形成一种混合物。
这也是为什么观察到气球表面出现水珠的原因。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对发酵现象有了初步的了解。
发酵是一种常见的生物过程,通过酵母菌等微生物的活动,有机物质分解产生能量和二氧化碳。
在实际生活中,发酵现象被广泛应用于面包、酒类等食品的制作中。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发酵实验时要保持实验环境的卫生,尽量避免污染。
同时,也要注意酵母的使用量和实验溶液的配比,以免产生剧烈的反应。
通过这个实验,我对发酵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科学实验的设计和观察有了更多的体会,从而激发了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小麦发酵测试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小麦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种类及其代谢产物。
2. 掌握小麦发酵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3. 分析不同发酵条件对小麦发酵效果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小麦发酵是指利用微生物(如酵母、细菌等)将小麦中的淀粉、蛋白质等物质分解为对人体有益的代谢产物,如有机酸、醇类、氨基酸等。
本实验通过观察小麦发酵过程中的现象,分析发酵效果,为小麦发酵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小麦粉、水、葡萄糖、酵母、菌种、琼脂、pH试纸等。
2. 实验仪器:发酵罐、恒温培养箱、显微镜、分析天平、pH计、无菌操作台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实验分为对照组、发酵组、发酵+葡萄糖组、发酵+菌种组。
2. 实验操作:(1)对照组:将小麦粉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均匀,置于发酵罐中,在适宜温度下发酵。
(2)发酵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适量酵母,进行发酵。
(3)发酵+葡萄糖组:在发酵组的基础上,加入适量葡萄糖,观察发酵效果。
(4)发酵+菌种组:在发酵组的基础上,加入适量菌种,观察发酵效果。
3. 发酵过程监测:(1)定期观察发酵罐内的小麦粉状态,记录发酵过程中的气泡、沉淀、颜色变化等现象。
(2)定期取样,测定发酵液的pH值、有机酸含量、醇类含量等指标。
(3)对发酵液进行显微镜观察,观察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4.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发酵组的发酵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发酵过程中,对照组的小麦粉无明显变化,发酵组的小麦粉产生气泡、沉淀,颜色变深,表明酵母菌已将小麦粉中的淀粉、蛋白质等物质分解。
2. 与对照组相比,发酵组的pH值降低,有机酸含量升高,醇类含量降低,说明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有机酸和醇类。
3. 发酵+葡萄糖组的发酵效果优于发酵组,说明葡萄糖为酵母菌提供了碳源,促进了发酵过程。
4. 发酵+菌种组的发酵效果优于发酵组,说明菌种对发酵过程具有促进作用。
5. 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发酵液中含有酵母菌、细菌等多种微生物,其中酵母菌数量较多。
小面团发酵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探究不同发酵条件对面团发酵效果的影响。
2. 了解酵母菌在面团发酵过程中的作用。
3. 学习实验设计、数据记录与分析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材料1. 原料:面粉、干酵母、温水、糖、盐、植物油。
2. 仪器:电子秤、面粉筛、搅拌器、发酵箱、温度计、计时器、量筒、天平等。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实验分为五组,每组设置不同的发酵条件。
- A组:室温发酵(约25℃)- B组:低温发酵(约10℃)- C组:高温发酵(约40℃)- D组:加糖发酵(原配方基础上增加10%的糖)- E组:加油发酵(原配方基础上增加10%的植物油)2. 实验步骤:- 将面粉过筛,加入干酵母、糖、盐,搅拌均匀。
- 加入温水,揉成面团,盖上湿布,静置10分钟。
- 分别将五组面团放入发酵箱,设定相应的温度和湿度。
- 每隔一定时间,记录面团体积、重量、表面状态等数据。
- 发酵至面团体积增加约2倍时,停止发酵。
3. 数据处理:- 记录每组面团的发酵时间、体积、重量等数据。
- 分析不同发酵条件对面团发酵效果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室温发酵(A组):- 发酵时间:约1小时- 体积增加:约2倍- 重量增加:约1.5倍- 表面状态:表面光滑,有弹性。
2. 低温发酵(B组):- 发酵时间:约2小时- 体积增加:约1.5倍- 重量增加:约1.2倍- 表面状态:表面粗糙,有弹性。
3. 高温发酵(C组):- 发酵时间:约30分钟- 体积增加:约1.8倍- 重量增加:约1.4倍- 表面状态:表面光滑,有弹性。
4. 加糖发酵(D组):- 发酵时间:约1小时- 体积增加:约2倍- 重量增加:约1.6倍- 表面状态:表面光滑,有弹性,口感甜。
5. 加油发酵(E组):- 发酵时间:约1小时- 体积增加:约2倍- 重量增加:约1.5倍- 表面状态:表面光滑,有弹性,口感油腻。
五、实验结论1. 室温发酵效果较好,发酵时间适中,面团表面光滑,有弹性。
发酵小制作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发酵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学习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酸奶和泡菜。
3. 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二、实验原理发酵是一种微生物参与的生物化学过程,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原料中的糖类转化为有机酸、醇类、气体等产物。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利用乳酸菌发酵制作酸奶,利用酵母菌发酵制作泡菜。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牛奶(全脂或脱脂)- 酸奶发酵剂(乳酸菌)- 白萝卜、黄瓜等蔬菜- 盐、辣椒粉、白酒等调味品- 蜂蜜或白糖(可选)2. 实验仪器:- 烧杯、玻璃棒、温度计、计时器、密封容器(如玻璃瓶、塑料瓶等)四、实验步骤(一)酸奶制作1. 将牛奶加热至40-42℃,保持5-10分钟,杀死原有的细菌。
2. 将牛奶冷却至室温(约25℃)。
3. 在牛奶中加入酸奶发酵剂,搅拌均匀。
4. 将混合好的牛奶倒入密封容器中,密封。
5. 将密封容器放置于温暖处(约25-30℃),发酵8-12小时。
6. 发酵完成后,将酸奶放入冰箱冷藏,即可食用。
(二)泡菜制作1. 将蔬菜洗净,切成适当大小的块状。
2. 在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将盐溶解。
3. 将蔬菜放入盐水中浸泡10-20分钟,捞出沥干。
4. 在蔬菜中加入辣椒粉、白酒等调味品,搅拌均匀。
5. 将调味好的蔬菜放入密封容器中,密封。
6. 将密封容器放置于温暖处(约25-30℃),发酵3-5天。
7. 发酵完成后,将泡菜放入冰箱冷藏,即可食用。
五、实验现象与结果(一)酸奶制作1. 发酵过程中,牛奶逐渐变酸,表面出现一层薄薄的乳清。
2. 发酵完成后,酸奶呈乳白色,质地细腻,口感酸甜适中。
(二)泡菜制作1. 发酵过程中,蔬菜逐渐变酸,颜色加深。
2. 发酵完成后,泡菜呈绿色或黄色,质地脆嫩,口感酸辣可口。
六、实验结论1. 发酵技术是一种简单易行的食品加工方法,可以制作出美味的酸奶和泡菜。
2.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发酵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掌握了实验操作技能。
发酵实习报告(多篇)
发酵实习报告(多篇)院系: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生物技术1101姓名:杨慧芳学号:***-*****指导老师:张庆华郭晓燕张宝实习地点:小蓝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江西鑫维药业有限公司,江西润田饮料股份有限公司,百威英博(南昌)雪津啤酒厂实习时间:2014.06.05日 . 2014.06.13日一、实习目的实习是大学生活的第二课堂,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大学生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
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
大学生成长,就要勤于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一起,在实践中继续学习,不断,逐步完善,有所创新,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由知识、能力、智慧等因素融合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自己事业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生产实习是整个本科教学计划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环节。
通过组织参观和听取一些专题技术,收集一些与毕业设计课题有关的资料和素材,为顺利完成毕业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实习,应达到以下目的:(1)了解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的流程与工艺;了解污水处理的标准。
(2)了解制药厂水针剂、粉剂、中药提取制剂、粉针剂等生产流程;同时了解制药用水的生产过程。
(3) 了解润田矿泉水生产的工艺。
(4)了解雪津啤酒的生产工艺以及污水处理工艺。
二、实习方式、地点及内容按照院教研组安排的实习计划和时间,分别于2014.06.05 和2014.06.13参观小蓝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江西鑫维药业有限公司,江西润田饮料股份有限公司,百威英博(南昌)雪津啤酒厂,具体实习方式和内容如下:2014.06.05日上午9:30左右:在老师及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所参观的污水处理厂位于南昌市小蓝工业园内。
该园为省级民营科技园,离南昌市仅20公里,15分钟路程,交通便捷。
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现已建成18平方公里,入驻企业200余家。
实验报告面粉发酵过程(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面粉发酵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面粉发酵实验的操作步骤。
3. 分析面粉发酵过程中各因素对发酵效果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面粉、干酵母、温水、糖粉、面粉改良剂、食盐、面粉筛、菜刀、不锈钢盆、烤箱、温度计、计时器等。
2. 实验设备:电子秤、电子天平、发酵箱、烤箱、显微镜等。
三、实验步骤1. 准备面粉:将面粉过筛,去除杂质。
2. 酵母活化:取适量温水,加入干酵母,搅拌均匀,静置5分钟。
3. 和面:在不锈钢盆中,依次加入面粉、糖粉、面粉改良剂、食盐,倒入活化后的酵母液,边加边用筷子搅拌,直到面成棉絮状。
4. 揉面:用手揉面,使面团表面光滑,不粘手,盖上湿布,静置发酵。
5. 发酵:将发酵箱温度调至35℃,湿度调至70%,将面团放入发酵箱,发酵2-3小时,或至体积膨胀一倍。
6. 成型:将发酵好的面团取出,揉搓排气,分割成等份,整形为馒头、面包等形状。
7. 醒发:将整形好的面团放入烤箱,预热至38℃,醒发30分钟。
8. 烘烤:将醒发好的面团放入烤箱,烘烤10-15分钟,至表面金黄。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面粉发酵过程中,酵母菌利用糖分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团膨胀,形成多孔结构,使面食变得松软可口。
2. 发酵过程中,温度和湿度是影响发酵效果的关键因素。
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影响发酵效果。
3. 糖分是酵母菌的主要能源,适量添加糖粉可以促进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提高发酵效果。
4. 面粉改良剂和食盐可以改善面团的质地,提高面食的口感。
五、实验结论1. 面粉发酵实验成功,面团发酵膨胀,面食口感松软可口。
2. 掌握了面粉发酵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了解了各因素对发酵效果的影响。
3. 为今后制作面食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六、实验拓展1. 探究不同酵母菌对面粉发酵效果的影响。
2. 研究面粉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变化。
3. 开发新型发酵面食,提高面食的营养价值和口感。
发酵实验报告范本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发酵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发酵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
3. 通过实验,观察并记录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现象。
4. 分析发酵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化,并得出结论。
二、实验原理发酵是一种微生物利用有机物质进行代谢的过程,产生能量和有用的代谢产物。
在无氧条件下,微生物通过发酵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酒精、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酵母粉- 白糖- 澄清石灰水- 重铬酸钾溶液- 40℃温水- 锥形瓶- 小气球- Y形管- 大烧杯- 温度计- 试管- 比色板- 小烧杯- 玻璃棒2. 实验仪器:- 电热恒温水浴锅- 移液管- pH计- 生物传感仪- 分析天平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40℃温水倒入锥形瓶中。
2. 加入一大勺白糖和适量干酵母,搅拌均匀。
3. 将锥形瓶放在大烧杯中水浴保温,保持温度在30-40℃左右。
4. 观察酵母菌培养液是否有气泡产生,并塞上橡胶塞。
5. 观察一段时间后,气球逐渐膨胀,说明酵母菌开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6. 将夹子打开,挤压气球,使瓶内产生的气体通过胶管导入试管内的澄清石灰水中。
7. 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以判断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8. 将产生的气体收集在试管中,加入重铬酸钾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以判断气体中是否含有酒精。
9. 定期记录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如气泡产生速度、气球膨胀程度、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间、重铬酸钾溶液颜色变化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酵母菌培养液产生气泡,气球逐渐膨胀,说明酵母菌开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2.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3. 重铬酸钾溶液颜色由橙色变为灰绿色,说明气体中含有酒精。
六、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观察到了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发酵的过程,并验证了发酵过程中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现象。
实验结果表明,酵母菌在适宜的温度和条件下,能够将有机物质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为发酵工业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生物实验报告_发酵现象
一、实验背景发酵现象是指微生物在无氧或低氧条件下,通过代谢活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的过程。
发酵现象在食品、药品、能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探究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的现象,并分析其代谢产物。
二、实验目的1. 观察酵母菌发酵现象;2. 分析酵母菌发酵产物的性质;3. 掌握发酵实验的基本操作。
三、实验原理酵母菌是一种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有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四、实验材料1. 实验仪器:锥形瓶、胶头滴管、玻璃棒、酒精灯、烧杯、试管、试管架、培养皿、培养箱等;2. 实验试剂:葡萄糖、酵母粉、蒸馏水、pH试纸、澄清石灰水、重铬酸钾溶液、浓硫酸等。
五、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葡萄糖和酵母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2. 将混合好的葡萄糖和酵母粉溶解于蒸馏水中,搅拌均匀;3. 将溶液分装于锥形瓶中,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杀死微生物;4. 冷却锥形瓶,将溶液转移至烧杯中;5. 将烧杯中的溶液用pH试纸检测,记录初始pH值;6. 将烧杯中的溶液倒入锥形瓶中,用胶头滴管滴加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7. 将锥形瓶放入培养箱中,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8. 每隔一段时间,观察锥形瓶中的溶液变化,记录气泡产生情况;9. 培养结束后,将锥形瓶中的溶液转移至试管中,用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含量;10.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初始pH值:实验开始时,溶液的pH值为6.5;2. 气泡产生:在培养过程中,锥形瓶中的溶液产生大量气泡,说明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气体;3. 澄清石灰水反应:在滴加澄清石灰水后,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二氧化碳;4. 酒精含量:通过重铬酸钾溶液检测,发现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酒精。
七、结论1. 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气泡,说明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了气体;2. 澄清石灰水反应结果表明,溶液中含有二氧化碳;3. 酒精含量检测结果显示,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酒精;4. 本实验验证了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气体、二氧化碳和酒精,证实了发酵现象的存在。
细菌接种发酵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细菌接种发酵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细菌接种、发酵的基本操作方法。
3. 通过实验,观察细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和发酵现象。
二、实验原理细菌接种发酵是利用细菌的代谢活动,将有机物转化为对人体有益的物质的过程。
在实验中,我们选取一种或多种细菌作为发酵菌种,将其接种到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通过控制发酵条件,使细菌大量繁殖,并产生相应的代谢产物。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1)菌种:乳酸菌、酵母菌等。
(2)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葡萄糖培养基等。
(3)试剂:无菌水、无菌生理盐水、酒精、碘酒等。
2. 实验仪器:(1)无菌操作台、接种环、接种针、接种杯、培养皿等。
(2)恒温培养箱、发酵罐、显微镜等。
四、实验方法1. 培养基制备:(1)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称取牛肉膏10g、蛋白胨10g、氯化钠5g,加1000ml无菌水溶解,调pH值至7.2-7.4,灭菌后备用。
(2)葡萄糖培养基:称取葡萄糖10g,加1000ml无菌水溶解,调pH值至6.0-6.5,灭菌后备用。
2. 细菌接种:(1)无菌操作,用接种环取适量菌种,接种到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2)待菌种生长旺盛时,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至适当浓度,备用。
3. 发酵实验:(1)将稀释后的菌液接种到葡萄糖培养基中,置于发酵罐中,控制温度、pH值等发酵条件。
(2)定期取样,观察发酵现象,并检测发酵产物。
4. 发酵产物检测:(1)观察发酵液的颜色、气味、粘度等变化。
(2)利用显微镜观察发酵菌种的生长情况。
(3)通过化学方法检测发酵产物,如测定酸度、酒精含量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发酵现象:(1)乳酸菌发酵:发酵液呈现淡黄色,有酸味,粘度增加。
(2)酵母菌发酵:发酵液呈现淡黄色,有酒味,粘度增加。
2. 发酵产物检测:(1)乳酸菌发酵:酸度测定结果为pH值6.5,表明发酵产物为乳酸。
(2)酵母菌发酵:酒精含量测定结果为3%,表明发酵产物为酒精。
气球酵母发酵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发酵现象是微生物在特定条件下,将有机物质分解产生新的物质的过程。
酵母菌作为一种常见的微生物,其在发酵过程中能够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酵母菌发酵过程,了解其发酵现象,并探究发酵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观察酵母菌发酵过程,了解其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的现象。
2. 探究不同温度、不同浓度糖溶液对酵母菌发酵的影响。
3. 分析酵母菌发酵过程中气体的生成和消耗情况。
三、实验原理酵母菌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大量能量、水和二氧化碳;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少量能量、酒精和二氧化碳。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酵母、白糖、瓶子、气球、温水、漏斗、温度计、计时器。
2. 实验仪器:锥形瓶、胶塞、胶管、大烧杯、玻璃棒、滴管。
五、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酵母、白糖、瓶子、气球等实验材料准备好。
2. 配制糖溶液:取一定量的白糖,加入适量温水溶解,配制成不同浓度的糖溶液。
3. 设置实验组:将锥形瓶清洗干净,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糖溶液,并加入适量酵母。
4. 设置对照组:在锥形瓶中加入等量的清水,作为对照组。
5. 观察记录:将锥形瓶密封,放入温暖环境中,观察记录不同实验组中气球的膨胀情况。
6. 测量气体体积:使用滴管将产生的气体收集到集气瓶中,测量气体体积。
7. 分析实验结果:对比不同实验组中气球的膨胀情况,分析发酵条件对酵母菌发酵的影响。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记录: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不同浓度的糖溶液中,气球膨胀情况有所不同。
随着糖浓度的增加,气球的膨胀速度加快,膨胀程度也更大。
2. 测量气体体积:通过测量气体体积,发现随着糖浓度的增加,产生的气体体积也相应增加。
3. 分析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酵母菌发酵过程中,糖浓度对发酵产物的生成和气体体积有显著影响。
高浓度糖溶液有利于酵母菌发酵,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和酒精。
观察发酵现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酵母菌发酵的基本原理及过程。
2. 观察并记录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现象,如气泡产生、pH值变化等。
3. 分析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成分,验证实验结果。
二、实验原理发酵现象是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利用有机物产生代谢产物的过程。
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将糖类物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同时释放能量。
实验中,我们将观察酵母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泡、pH值变化等现象,并分析气体成分,验证实验结果。
三、实验材料1. 实验仪器:玻璃杯、玻璃棒、PH试纸、药勺、锥形瓶、胶头滴管。
2. 实验用品:白糖、干酵母、温水、澄清石灰水、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
四、实验步骤1. 将一大勺白糖加入一杯温水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使白糖完全溶解。
2. 向温水中加入一小包干酵母,继续搅拌,使酵母充分溶解。
3. 用玻璃棒蘸取水滴滴在PH试纸上,观察PH值变化。
4. 将锥形瓶倒置,用胶头滴管将酵母溶液滴入锥形瓶中,使溶液充满瓶底。
5. 将锥形瓶放置在室温下,观察发酵现象。
6. 每隔一段时间,用PH试纸检测锥形瓶内溶液的PH值,记录数据。
7. 将锥形瓶中的气体通过胶头滴管导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五、实验现象1. 加入酵母后,观察到大量气泡产生,说明酵母菌开始发酵。
2. 随着发酵的进行,PH试纸颜色逐渐由黄色变为橘红色,说明溶液逐渐变酸。
3. 将气体导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发酵过程中产生了二氧化碳。
4. 观察到锥形瓶中的液体逐渐减少,说明发酵过程中产生了酒精。
六、实验结果分析1. 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将糖类物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同时释放能量。
气泡的产生说明发酵过程中产生了气体,而PH试纸颜色的变化说明溶液逐渐变酸。
2.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进一步证实了发酵过程中产生了二氧化碳。
3. 锥形瓶中的液体减少说明发酵过程中产生了酒精。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观察到了发酵现象,并验证了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的原理。
发酵食物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发酵食物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 掌握不同发酵方法对食品风味、营养及保质期的影响。
3. 通过实际操作,学习发酵食物的制作过程,提高食品制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发酵是一种生物化学过程,主要是指微生物(如细菌、酵母等)在无氧或微氧条件下,对食品中的有机物质进行代谢,产生新的风味物质和营养成分。
发酵过程可以改善食品的口感、色泽、质地和保质期。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 面粉- 酵母- 酱油- 醋- 蜂蜜- 水果- 蔬菜- 肉类- 酵母抽提物- 化学膨松剂- 食盐- 糖2. 仪器:- 和面机- 发酵箱- 蒸笼- 微波炉- 烤箱- 天平- 温度计- 量筒- 滤网- 剪刀- 等等四、实验方法1. 发酵面包- 将面粉、酵母、水和糖按比例混合,揉成面团。
- 将面团放入发酵箱,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发酵至体积膨胀一倍。
- 将发酵好的面团分割成小块,整形后放入蒸笼,用沸水蒸制20分钟。
2. 发酵酱油- 将黄豆、小麦、食盐和水按比例混合,制成酱油原料。
- 将酱油原料放入发酵箱,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发酵6个月。
- 将发酵好的酱油过滤,去除杂质,即可得到酱油。
3. 发酵醋- 将糯米、水、酵母按比例混合,制成醋原料。
- 将醋原料放入发酵箱,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发酵3个月。
- 将发酵好的醋过滤,去除杂质,即可得到醋。
4. 发酵酸奶- 将牛奶加热至70-75℃,加入适量的酸奶菌种。
- 将混合液冷却至37-42℃,放入发酵箱,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发酵6-8小时。
- 将发酵好的酸奶冷藏,即可食用。
5. 发酵肉类- 将肉类洗净,加入适量的食盐、糖、香料等腌制。
- 将腌制好的肉类放入发酵箱,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发酵3-5天。
- 将发酵好的肉类取出,煮熟后即可食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发酵面包- 发酵面包具有独特的香味和口感,营养价值较高,保质期较长。
2. 发酵酱油- 发酵酱油具有浓郁的香味,营养价值丰富,保质期较长。
发酵馒头制作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发酵馒头的制作原理和过程。
2. 掌握发酵馒头的制作方法。
3. 体验传统发酵食品的制作乐趣。
二、实验材料1. 原料:面粉500g、温水300ml、酵母5g、白糖10g。
2. 工具:面粉筛、和面盆、擀面杖、蒸锅、蒸笼、剪刀等。
三、实验步骤1. 酵母活化:将5g酵母倒入温水中,搅拌均匀,静置5分钟。
2. 和面:将面粉、白糖、温水倒入和面盆中,边倒边搅拌,使面粉充分吸水,形成絮状。
3. 揉面:将絮状面粉揉成光滑的面团,盖上湿布,放置温暖处发酵1小时。
4. 分割:将发酵好的面团分割成若干等份,每个面团揉成圆形。
5. 擀面:将圆形面团擀成厚约1cm的圆片。
6. 成型:将擀好的面片卷起,用剪刀剪成大小均匀的小段。
7. 蒸制:将剪好的面团放入蒸笼中,进行二次发酵,发酵至体积膨胀1倍左右。
8. 蒸煮:将发酵好的面团放入蒸锅中,大火蒸15分钟,关火后焖3分钟。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成功制作出发酵馒头,口感暄软,具有独特的发酵香味。
2. 实验分析:(1)酵母活化:酵母在活化过程中,能够迅速吸收水分,释放出酶,使面团发酵。
(2)和面:面粉与水、白糖充分混合,使面团具有足够的弹性,有利于发酵。
(3)发酵:面团在温暖处发酵,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团膨胀,形成气孔,使馒头暄软。
(4)蒸制:蒸煮过程中,二氧化碳受热膨胀,形成气孔,使馒头更加暄软。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发酵馒头的制作方法,了解了发酵馒头的制作原理。
发酵馒头是一种营养丰富的传统食品,具有独特的发酵香味,值得推广。
六、实验注意事项1. 酵母活化时,水温不宜过高,以免杀死酵母。
2. 发酵过程中,面团温度不宜过高,以免影响酵母活性。
3. 蒸煮过程中,火候不宜过大,以免馒头表面烧焦。
4. 发酵馒头在储存过程中,应密封保存,以免变质。
七、实验拓展1. 尝试使用不同种类的面粉制作发酵馒头,如玉米面粉、高粱面粉等。
2. 探索发酵馒头与其他食材的搭配,如豆沙、芝麻等。
发酵现象研究报告
发酵现象研究报告发酵现象研究报告引言:发酵是一种常见的生物过程,其在酿酒、面包制作等许多食品工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为了进一步了解发酵现象,本实验通过观察酵母发酵的过程和变化,以及探究影响发酵速率的因素,来研究发酵现象。
实验方法:1. 准备酵母发酵实验所需材料:酵母、砂糖、温水。
2. 将适量酵母和砂糖放入试管中,然后加入温水。
3. 观察酵母发酵的过程和变化,记录发酵开始时间以及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泡数量。
4. 使用不同温度的水来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水温对发酵速率的影响。
结果: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酵母发酵的过程和变化。
开始时,酵母会在温水中活跃起来,产生大量的气泡并产生强烈的气味。
随着时间的推移,气泡数量逐渐增多,并且酵母开始膨胀。
最后,酵母停止生长,并静止不动。
在对不同水温的影响实验中,我们观察到水温对发酵速率具有一定的影响。
当水温较低时,酵母的发酵速率较慢,气泡产生相对较少。
而当水温升高时,酵母的发酵速率增加,气泡产生较多。
讨论:本实验结果表明,酵母发酵速率与水温密切相关。
较低的水温会减缓酵母的代谢活动和生长,导致发酵速率较慢。
而较高的水温会促进酵母的代谢活动和生长,提高发酵速率。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对发酵现象进行了研究,并得出结论:发酵过程中,酵母会产生气泡并释放二氧化碳,水温是影响发酵速率的重要因素,较高的水温能够加速发酵速率。
总结:发酵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过程,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发酵现象并探究其影响因素。
希望通过这次实验,大家对发酵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微生物发酵实践活动报告范文
微生物发酵实践活动报告范文本次微生物发酵实践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培养微生物,利用其代谢产物进行酵素活性测定,从而了解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酶的活性表达情况。
以下是本次实践活动的详细过程和结果分析。
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大豆粉:作为基质用于发酵培养。
- 枯草杆菌:用于发酵过程中产生酶。
- 盐酸:用于与酶反应,从而测定酶的活性。
2. 实验方法:1) 准备发酵培养基:将适量的大豆粉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中,搅拌均匀,待浆料吸水均匀后,放入培养瓶中。
2) 接种枯草杆菌:取一定量的枯草杆菌接种于培养瓶中的大豆粉浆料中,搅拌均匀。
3) 放置发酵:将接种后的培养瓶放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发酵培养,培养时间为48小时。
4) 酶活性测定:取适量发酵液,加入适量盐酸,进行反应,然后用指示剂检测 pH 值变化,记录结果。
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48小时的发酵培养,观察到发酵液的 pH 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在酶的作用下,盐酸与发酵液中的相关物质反应,导致 pH 值升高或下降,并通过指示剂的颜色变化进行检测。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初步推断出发酵液中存在酸性或碱性的酶。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探究,我们可以进一步分离纯化这些酶,并针对其活性进行测定和酶学特性分析。
此外,针对本次实验的改进方案,我们可以考虑增加对发酵液pH 值变化的监测频率,以获取更加详细的数据。
同时,对发酵液中的酶产物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的代谢情况。
总结: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我们成功培养了枯草杆菌并观察到了它产生的酶对发酵培养液 pH 值的影响。
这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微生物的代谢特性和酶学研究提供了基础。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将继续探究并利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酶在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应用。
发酵现象实验报告范文
发酵现象实验报告范文实验报告范文如下:实验名称:发酵现象实验实验目的:1. 探究发酵现象的原理;2. 观察和比较不同条件下的发酵速度。
实验原理:发酵是一种由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代谢有机物质而释放能量的过程,一般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发酵反应中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
酵母在无氧条件下使用碳水化合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实验材料:- 酵母粉- 白砂糖- 烧杯- 温水- 塑料袋- 粗布- 针- 气球实验步骤:1. 将一小勺酵母粉放入一个烧杯中;2. 加入适量的白砂糖,并搅拌均匀;3. 向烧杯中加入温水,搅拌至砂糖完全溶解;4. 将塑料袋绑在烧杯口部,保持密封状态;5. 在塑料袋上刺几个小孔,然后将烧杯放在温暖的地方;6. 观察烧杯内的酵母发酵情况,并记录下来;7. 重复以上步骤,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实验,如温度、添加不同浓度的砂糖等;8. 比较不同条件下的发酵速度。
实验结果: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酵母在温暖环境中能够很快发酵,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使塑料袋膨胀。
而在较低温度下,发酵速度较慢,塑料袋膨胀较少。
此外,添加更多的砂糖会促进酵母的发酵速度。
实验讨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到发酵是一种由酵母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代谢过程。
酵母通过使用碳水化合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温度是酵母发酵速度的重要影响因素,越高的温度会加速酵母的代谢作用。
而砂糖的加入可以提供更多的碳水化合物供酵母进行呼吸作用,从而加快发酵速度。
结论:发酵是一种由酵母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代谢过程,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温度和砂糖浓度是影响酵母发酵速度的重要因素。
温暖的环境和适量的砂糖可以加速酵母的发酵速度。
食品发酵实验报告模板(3篇)
第1篇一、实验名称食品发酵实验二、实验目的1. 了解食品发酵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食品发酵过程中关键因素的控制方法。
3. 熟悉常用食品发酵剂的特性及其应用。
4. 分析食品发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法。
三、实验原理食品发酵是指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食品中的有机物转化为对人体有益的产品。
发酵过程中,微生物通过代谢产生酶,使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赋予食品独特的风味、口感和营养价值。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面粉- 白糖- 酵母- 酒曲- 红曲- 蜂蜜- 盐- 水- 蒸笼- 锥形瓶- 移液管- 温度计- pH计- 烧杯- 玻璃棒- 滤纸2. 实验仪器:- 火炉- 研钵- 电子天平- 精密计时器- 生物显微镜五、实验步骤1. 面粉发酵实验- 称取适量面粉,加入白糖、酵母,搅拌均匀。
- 加入适量温水,揉成面团。
- 将面团放入锥形瓶中,密封。
- 在恒温条件下培养,观察面团发酵情况。
2. 酒曲发酵实验- 称取适量酒曲,加入白糖、水,搅拌均匀。
- 将混合液倒入锥形瓶中,密封。
- 在恒温条件下培养,观察酒曲发酵情况。
3. 红曲发酵实验- 称取适量红曲,加入白糖、水,搅拌均匀。
- 将混合液倒入锥形瓶中,密封。
- 在恒温条件下培养,观察红曲发酵情况。
4. 蜂蜜发酵实验- 称取适量蜂蜜,加入白糖、水,搅拌均匀。
- 将混合液倒入锥形瓶中,密封。
- 在恒温条件下培养,观察蜂蜜发酵情况。
5. 盐发酵实验- 称取适量盐,加入白糖、水,搅拌均匀。
- 将混合液倒入锥形瓶中,密封。
- 在恒温条件下培养,观察盐发酵情况。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面粉发酵实验- 观察面团发酵情况,记录发酵时间、面团体积变化、酸度变化等。
- 分析影响面粉发酵的因素,如酵母浓度、温度、湿度等。
2. 酒曲发酵实验- 观察酒曲发酵情况,记录发酵时间、酒精度变化、酸度变化等。
- 分析影响酒曲发酵的因素,如酒曲种类、温度、湿度等。
发酵现象实验报告
发酵现象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发酵现象,观察酵母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和发酵过程。
通过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温度、pH值和营养物质的浓度都是影响酵母发酵的重要因素。
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发酵现象,我们可以应用这一知识在食品工业以及其他领域中。
导言发酵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化学过程,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药物制备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
酵母是一种常见的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本实验,我们将研究酵母发酵的基本原理和条件对其发酵能力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材料:- 酵母悬浊液- 葡萄糖溶液- 酸性溶液- 碱性溶液- 不同pH值的缓冲液- 恒温箱- 试管- 试管架- 显微镜方法:1. 实验设定:准备4组试验,分别控制不同条件下的酵母发酵过程。
- 实验组1:在常温下,观察酵母在葡萄糖溶液中生长和发酵情况。
- 实验组2:在高温下,观察酵母在葡萄糖溶液中生长和发酵情况。
- 实验组3:在酸性条件下,观察酵母在不同pH值的缓冲液中生长和发酵情况。
- 实验组4:在碱性条件下,观察酵母在不同pH值的缓冲液中生长和发酵情况。
2. 实验操作:a. 每组实验设定3个试管,每个试管中分别添加5ml酵母悬浊液、5ml葡萄糖溶液和5ml不同pH值的缓冲液。
b. 将试管置于恒温箱中,分别设定适当温度,进行培养。
c. 每隔一段时间,观察试管中的酵母发酵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如气泡的数量和大小。
结果与讨论在常温下的实验组中,我们观察到酵母开始在葡萄糖溶液中迅速生长,并且产生大量气泡。
随着时间的推移,气泡数量逐渐增多,酵母呈现出活跃的发酵状态。
这是由于温度适宜,酵母可以迅速分解葡萄糖并产生二氧化碳和乙醇。
与此相反,在高温下的实验组中,酵母生长和发酵的情况并不理想。
酵母受到过高的温度影响,其代谢活性受到抑制,导致发酵过程缓慢。
预计温度过高会导致酵母死亡,但在本实验中未观察到这种现象。
酸性条件下的实验组显示出对酵母发酵的不同影响。
在pH值较低的缓冲液中,酵母生长和发酵的速度明显减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
实验报告发酵现象实验报告范文
_0613
EDUCATION WORD
实验报告发酵现象实验报告范文_0613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澄清的石灰水可以检测气体中有二氧化碳,重铬酸钾溶液遇到酒精由橙色变为灰绿色。
实验操作:
1.将(100ml)40℃温水倒入锥形瓶,再用汤匙将一大勺糖及适量干酵母加进来,搅拌均匀后,将锥形瓶放在大烧杯中水浴保温温度保持在30―40℃左右。
(先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是酵母菌迅速繁殖,并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
2.观察到酵母菌培养液有气泡产生,塞上橡胶塞(这样做既可以避免气体散失,影响后面实验效果,也为酒精的产生提供保障)。
过一段时间后就可看到干瘪的气球慢慢膨胀起来了。
(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3.将夹子打开,挤压气球,使瓶内产生的气体徐徐通过胶管导入试管内的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了(检测气体中有二氧化碳。
原理:二氧化碳遇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4.将重铬酸钾试剂分别滴在比色板的凹槽内,并分别标注1号、2号(作对照)、3号。
在3号试剂上滴1滴酒精,在1号试剂上滴1滴酵母菌发酵液。
发现1号和3号都由橙色变成了灰绿色。
通过上述实验,让我们对酵母菌“发酵现象”所需要的原料、条件及产生的物质都有了较直观的感受,比较容易理解课本上阐述的“酵母菌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等有关内容,而且印象深刻。
使我们养成很好的节约意识。
1.闻到了发酵后特殊的甜酒的芳香气味。
2.详见【实验操作4】
3.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一摇瓶发酵法制备糖化酶
(1)掌握摇床发酵法制备糖化酶的工艺流程及操作方法
(2)了解利用黑曲霉菌菌种发酵时的生长条件及注意事项
(3)熟练掌握实验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和培养条件的选择
菌种:黑曲霉
仪器:锥形瓶(500ml)、移液管、恒温水浴锅、秒表、50mL 比色管、牛皮纸、纱布(8层)、pH计。
药品:三水乙酸钠、冰醋酸、硫代硫酸钠、碘、氢氧化钠、硫酸、可溶性淀粉、玉米粉、豆饼粉、麸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