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
高等教育的教育法规与政策
高等教育的教育法规与政策高等教育作为一个国家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其教育法规与政策必不可少。
教育法规与政策在高等教育中起着规范和指导的作用,旨在保障教育质量、提高教育效益、发展人才。
本文将从教育法规与政策的颁布、实施和影响等多个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教育法规与政策的制定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
一个完善的高等教育法规与政策体系可以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政府颁布的法规和政策,如《高等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实施办法》等,是高等教育的法律基础,对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质量评估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这些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和修改,需要从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出发,经过充分的讨论和研究,力求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符合时代和国家的需要。
其次,教育法规与政策的实施对高等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制定了教育法规与政策,需要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各环节的具体操作。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高等教育的监管,确保各项政策的有效实施。
教育机构应积极贯彻教育法规与政策,加强教师培训、教学管理等,提升教学质量和教育效益。
学生和家长也应主动了解和遵守相关政策,积极参与教育活动,提升个人能力和素质。
只有在教育法规与政策的有效实施下,高等教育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和国家发展服务。
教育法规与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不仅对高等教育本身有重要意义,还对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产生广泛影响。
教育法规与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应根据时代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类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高等教育也需要不断调整与改进。
教育法规与政策的更新和完善,需要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变化,灵活调整教育目标和培养方案,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另外,教育法规与政策对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创新发展也产生了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吸引外国留学生来我国就读,提高国际教育服务质量。
同时,高等教育机构也需要注重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整理总结全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整理总结全高等教育学是关于高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学科,它探讨和研究高等教育管理、教育评估、教育改革、教育政策等相关的问题。
本文将对高等教育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总结。
一、高等教育的定义与特点高等教育是指在中等教育阶段后、高级职业教育之前的阶段,以大学和研究生院为主要形式,培养具备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专门的科学技术知识、具有创新能力和高级专门人才素质的教育阶段。
高等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2. 高等教育具有相对高度的专业化和学术性;3. 高等教育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4. 高等教育以学问教育和人格教育为中心;5. 高等教育有自主性和独立性。
二、高等教育的管理与评估高等教育的管理与评估是指对高等教育的组织、指导和监督,以及对高等教育质量和效益的评估。
高等教育的管理与评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机构管理:包括高等教育机构的设置、规划、组织、人员管理等方面;2. 教学管理:包括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质量评估等方面;3. 学生管理:包括招生、学籍管理、学生指导等方面;4. 财务管理:包括高等教育的经费筹措与使用管理;5. 教师管理:包括教师招聘、培训与激励等方面;6. 教育评估:包括对高等教育质量和效益的评估,以及对教育政策和改革的评估。
三、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和教育发展的要求,高等教育不断进行着改革与发展。
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2. 教师队伍建设的改革:包括教师的选拔、培养、激励与评价等方面的改革;3. 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包括科研环境建设、科研机构改革等方面的改革;4. 教育管理体制与机制的改革:包括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等方面的改革;5. 高等教育国际化:包括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国际化人才等方面的发展。
第4章我国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概述
(六)高等学校的教师
教师是教育关系中一个重要的主体。《教师法》和《教育法》对这一主体的 权利和义务已经作了全面的阐述和规定。此外,《高等教育法》还从高等教 育组织的特性出发,规定在高等学校教师中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职务制 度和教师聘任制度,在高等学校教育管理人员中实行教育职员制度,以此来 促进大学人才的流动和竞争,建立合理的高等学校教师制度。
16
第二节 新时期高等教育政策、法规的建设 与创新
• (三)加强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规划与指导,提高高效协同创新能 力
• 不断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是“2011计划”的本质要求。要以管理改革推进协 同创新,要大力推进高校在协同创新的组织管理、人事制度、人才培养、人员 考试、科研模式、资源配置方式以及创新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改革,形成综合改 革特区,有效释放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的活力。2013年,经牵头高校和主要 协同单位组织申报,国务院认定实施的首批“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有14所, 2014年第二批“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为24所。通过建立一批“2011协同 创新中心”,集聚和培养一批拔尖创新的人才,取得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成 为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学术高地、行业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基地、区域创新发 展的引领阵地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主力阵营,进而推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区 域创新的战略融合,支撑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 (三)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这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总结正反两方面经 验教训得出的一条重要结论。合乎规律的有序实施的高等教育对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也是无可替代的。不仅如此,发展高等教育的本身, 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表现。因此,为了促 进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制定《高等教育法》。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附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附答案在高等教育领域,政策与法规对于确保教育质量、维护学生权益以及推动教育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相关的考试内容,并附上参考答案,以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个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高等教育政策?()A.教育部B.财政部C.文化部D.国家发改委答案:A.教育部。
2、《高等教育法》是哪一年实施的?()A. 2001年B. 2002年C. 2003年D. 2004年答案:D. 2004年。
3、在高等教育中,哪一项政策旨在推动教育公平?()A.高校自主招生政策B.教育信息化政策C.教育扶贫(此处缺少选项,暂无答案)D.教育扶贫(此处缺少选项,暂无答案)答案:(此处缺少答案,暂无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政策与法规与高等教育有关?()A.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C.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D. 《关于高等学校招生收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E.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答案:ABCDE。
2、在高等教育中,学生的哪些权益受到保护?()A.获得公正评价的权益B.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权益C.获得学历学位证书的权益D.申诉处理结果的权益答案:ABCD。
3、下列哪些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A.改革考试招生制度B.深化教育教学改革C.加强创新创业教育D.推进产学研用结合答案:ABCD。
三、判断题1. 《高等教育法》规定,高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答案:正确。
2.在高等教育中,学生的学费标准是由学校自行决定的。
()答案:错误。
学费标准应由当地物价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办学条件和居民经济承受能力进行审核和备案。
3.在高等教育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课程,不受学校规定的限制。
()答案:错误。
学生应当按照学校规定的学习计划进行学习,并达到学校规定的学习要求。
高等教育的教育法规与政策
高等教育的教育法规与政策高等教育在推动国家发展和培养人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确保高等教育体系的健康发展,各国都会制定一系列的教育法规与政策。
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的教育法规与政策,并分析其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一、高等教育的法规体系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法规体系通常由宪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和相关法律、法规构成。
这些法规的主要目的是确保高等教育的公平性、质量和效益。
1. 宪法保障教育权利宪法是高等教育法规体系的基石,它保障了人民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
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视。
2. 教育法规范高等教育管理教育法是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法规,它规定了高等教育的目标、任务和管理机构的职责。
教育法还对高等教育的质量监控、教育资源的配置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3. 高等教育法保障高等教育权益高等教育法是高等教育法规体系的核心,它主要制定了高等教育的管理制度、办学条件、学历授予和学术自由等方面的规定。
高等教育法保障了高等教育的基本权益,确保高等教育的公正与质量。
二、高等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高等教育政策是指国家为了调整和引导高等教育发展而制定的具体政策措施。
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考虑国家的发展需求、社会需求和教育资源的分配。
1. 高等教育发展规划高等教育发展规划是政府部门制定的长期、中长期的高等教育发展蓝图。
规划中包括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发展路线图。
这有助于确保高等教育发展与国家发展的一致性。
2. 资金投入政策高等教育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政府要制定相应的资金投入政策。
这包括财政拨款、助学金制度以及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高等教育的政策。
资金投入政策可以保障高等教育的财务稳定和教育经费的合理分配。
3. 质量保障政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是保障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政府要建立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估与监控机制,对高校进行定期的评估和排名。
此外,政府也鼓励高校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教育质量。
4. 人才培养政策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政府要制定人才培养政策。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通过研究《高等教育政策法规》,作为一名高等教育工作者,我对高等教育政策法规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对自身的定位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以下是对《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各章重点内容的总结,以及结合本人在高等学校工作的心得体会。
一、《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各章重点内容总结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共七章内容。
第一、二、三章分别阐述了高等学校、高等学校教师、高等学校学生的法律制度;第四章论述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制度;第五章阐述了高等职业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法律制度;第六章讲的是民办高等教育法律制度的相关内容;第七章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相关法律制度进行了总结。
第一章是关于高等学校法律制度的,共五节内容。
从高等学校的类型、设立变更与终止、权利与义务、章程、以及内部组织机构五个方面对其内容进行了阐述。
高等学校的类型包括公立高等学校和民办高等学校,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以及本科层次院校和专科层次院校。
高等学校的设立需要遵守原则、基本条件和程序。
变更方面包括基本形式、变更的审批和核准。
高等学校终止的情形和审批也在其中。
高等学校的权利包括自主管理权、教育教学权、招生权、学籍管理权、颁发证书权、聘任权、管理财产权、拒绝干涉权以及其他权利。
高等学校的义务包含遵纪守法、贯彻方针、维护权益、提供情况、合理收费和接受监督。
高等学校章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地位、内容、制定和修改。
高等学校的内部组织机构则采用校长负责制。
二、高等教育的法律地位高等教育在我国的法律地位十分重要。
它不仅是国家实现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还是国家实现教育公平和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高等教育的法律地位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三、个人心得体会作为一名高等教育工作者,我深刻认识到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
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同时,我们也需要遵守法律法规,维护高等教育的良好秩序和形象。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总结
1 教育法治化是通过法律法规来协调、规范和引导教育关系以及教育行为,从而保障教育秩序,实现教育目的.2 法治的前提条件是良法3 法治的基本要求是严格依法办事司法公正4 法治被明确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之一,是在2012年5 明确提出“加快教育法制建设,建立和完善执法监督体系,逐步走上依法治教的轨道”是中共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6 教育法治化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立法教育执法教育守法7 法治被明确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之一,是在20128 法治思维是指将法治的各种要求运用于认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以法律规范为基准的逻辑化的理性思考方式.9 法治思维是教师知法、守法、用法重点.10 法治信仰体现了主体的自由平等意识规则意识契约精神权利义务观念11 教师必须肩负的基本职能是人才培养12 法治社会的形成和良好运行,前提是全体成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法治素养13 教师加强法律学习的途径有组织学习自我学习在实践中学习14 法治社会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目标,是一个社会现代化的根本标志.15 1952年底全国3/4的学院已经完成调整工作16 “211工程”是建国以来国家正式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的重点建设工程,学校整体条件、重点学科和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三大部分.17 高等教育政策的历史沿革分为哪些阶段院系调整教育大跃进文革改革开放18 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学校发展的有效的符号和一个标志.19 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正式施行是在201220 高校的组织机构有行政管理组织结构学科组织结构21 以各行各业的专门人才培养为主,培养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是多科性或单科性专业性应用型大学或学院22 “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坚决纠正部分高等学校贪大求全,为了更名、升格盲目向综合性、多科性发展的倾向,严格依据标准审批“学院”更名“大学”.23 开始实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是在2017.9.124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提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25 大力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的专业型高校教师队伍.26 师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突破口.27 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属于“提升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的内容28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根据国务院教学成果奖励条例设立的.2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学科目录和专业设置调整工作.30 大规模的学科目录和专业设置调整工作,将其分为以行业部门划分专业门类以行业部门加学科划分专业门类以学科划分专业门类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调节着我们高校的内部行为32 规程第六条规定学术委员会一般应该由学校的不同学科专业的教授,具有正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组成,并且应当有一定比例的青年教师来参加.33 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授予的是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34 2015年6月,“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成立,创新创业基础在于教育,关键在于人才35 违反宪法,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破坏安定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的,会受到的处分是开除学籍36 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组织作弊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存在抄袭、篡改、伪造等学术不端行为将给予开除学籍处分37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和保证,也是教育事业顺利发展和成功的根本所在.38 教育公共性指教育应服务于社会发展长期、根本的利益和人民的普遍、共同的利益.39 教育内容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40 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对工人、农民、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劳动者进行政治、文化、科学、技术、业务的教育”,充分体现了教育的人民性41 学制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42 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培养受教育者某种知识和技能、职业道德以满足社会生产实践需要的教育活动.43 学业证书包括学历证书和非学历证书两类44 从实践来看,学校对学生做出的一般处分决定如“警告、记过、留校察看”等属内部管理性质45 受教育权是公民通过学习知识和技能,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46 受教育者的义务包括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遵守所在学校的管理制度47 硕士与博士学位的授予单位是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48 高等学校与受教育者之间属于教育行政管理关系,受教育者对高等学校涉及受教育者基本权利的管理行为不服的,有权提起行政诉讼,高等学校是行政诉讼的适格被告.49 民事主体,是指能够依法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当事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50 学术委员会在高校占据重要地位,其主要负责审议学科、专业的设置,教学、科学研究计划方案,评定教学、科学研究成果等有关学术事项.51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并开始了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是在中共中央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52 高等教育法第三十四条规定:高等学校根据教学需要自主制定教学计划选编教材组织实施教学活动53 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54 2000年,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印发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的启动.55 高校可以出于对师资的多样化需求,可以面向社会进行全职聘任兼职聘任长期聘任短期聘任56 现行高等教育法第48条规定:高等学校实行教师聘任制57 聘任制的主要特征有主体的自主性关系的合同化形式的可选性58 高等学校的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平等自愿的原则,由高等学校校长与受聘教师签订聘任合同.59 教师以评定具备任职条件的,由高等学校按照教师职务的职责条件任期聘任60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59条第1款规定,学校应当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负责受理学生对处理或者处分决定不服提起的申诉.61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60条规定,学生对学校的处理或者处分决定有异议的,可以在接到学校处理或者处分决定书之日起10日内,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62 高校学生受教育权受到侵犯后所能寻求的申诉包括校内申诉行政申诉63 教师资格条例第6六条规定:有教育教学能力应当包括符合国家规定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身体条件.64 教师法第11条第2款中规定,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由国务院规定.非师范院校毕业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的公民申请认定幼儿园、小学或者其他教师资格的,应当进行面试和试讲,考察其教育教学能力.65 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属于教师法中规定的教师的权利66 教师法中规定的教师义务包括“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67 教师法第二章专章规定了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共六项权利六项义务68 教师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建立正常晋级增薪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69 教师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办好师范教育,并采取措施,鼓励优秀青年进入各级师范学校学习.”70 教师考核要遵循的原则有客观公正准确71 职业高中是在改革中等教育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等职业学校,一般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以3年为主.72 中等职业教育是在初级中等普通教育基础上实施的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73 我国现阶段的职业教育体系从层次上看包括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74 职业教育法第三十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决定开征的用于教育的地方附加费,可以专项或者安排一定比例用于职业教育.”75 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来看,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是一种对劳动者智力和技能的开发性投入76 职业教育的师资需具备的基本素质有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和操作能力教育技能77 职业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触犯法律的违法,其违法责任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78 职业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触犯法律的违法,责任承担方式有通报批评赔礼道歉经济处罚行政处分79 职业培训实体管理规定对职业培训机构的法律责任作了具体规定,并明确了职业教育培训机构面对不同违法行为所应当承担的具体行政、民事和刑事责任后果.80 民办教育促进法依据宪法制定.81 为了提高综合国力和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央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强调以教育为本.82 民办教育促进法作为下位法,不得与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相抵触.83 本次修改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最大的亮点在分类管理84 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对民办学校实行分类管理,允许兴办营利性民办学校,是在201585 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可以自主选择设立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或者营利性民办学校86 正式批准设立的营利性民办学校,依据法律法规规定的管辖权限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87 在设立程序上,法律规定筹备设立作为选择程序.88 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可以分为:具有出资行为的举办者不具有出资行为的举办者捐资办学的举办者89 实施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聘任的专职教师数量应当不少于其教师总数的1/390 招生自主权是民办学校持续发展、逐渐壮大的重要保障.91 民办教育促进法没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民办学校教师的任职资格、职务聘任、权利义务等均适用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职业教育法92。
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选择题
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一、单选题1.法治的前提条件是()。
(30分)A、依法办事B、良法C、司法公正D、权力制约标准答案:B2.以下哪一选项是教育法治化的保障?(30分)A、守法B、立法C、执法D、司法标准答案:A3.法治社会的形成和良好运行,前提是全体成员必须具备一定的()。
(30分)A、法治意识B、法治思维C、法治信仰D、法治素养标准答案:D4.()是指将法治的各种要求运用于认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以法律规范为基准的逻辑化的理性思考方式。
(30分)A、法治意识B、法治思维C、法治信仰D、科学研究标准答案:B5.教师必须肩负的基本职能是()。
(30分)A、科学研究B、社会服务C、人才培养D、关爱学生标准答案:C6.()是教师知法、守法、用法重点。
(30分)A、法治意识B、法治思维C、法治信仰D、科学研究标准答案:B7.恢复高考制度是在()。
(30分)A、1976年B、1977年C、1978年D、1979年标准答案:B8.院系调整开始于()。
(30分)A、20世界50年代B、20世界60年代C、20世界70年代D、20世界80年代标准答案:A9.()是建国以来国家正式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的重点建设工程,学校整体条件、重点学科和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三大部分。
(30分)A、全日制本科院校B、研究生院C、“211工程”D、“985工程”标准答案:C10.1952年底全国()的学院已经完成调整工作。
(30分)A、3/4B、2/3C、3/5D、1/2标准答案:A11.以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为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研究高深学问是()。
(30分)A、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B、多科性或单科性专业性应用型大学或学院C、多科性或单科性的职业性技能型院校D、技能型大学标准答案:A12.()文件明确规定,坚决纠正部分高等学校贪大求全,为了更名、升格盲目向综合性、多科性发展的倾向,严格依据标准审批“学院”更名“大学”。
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知识要点
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知识要点1简述教育法治化的内容与特征教育法制化内涵:通过法律规章来协调、规范和引导教育关系以及教育行为,从而保障教育秩序,实现教育目的教育法制化是教育法律化和制度化的简称,是指国家机关制定完备的教育法律,并依照法律的规定来领导和管理教育事务,促进教育管理的法制化和制度化教育法治化包含以下内容:教育立法;教育执法;教育守法。
教育法治化具有以下特征:教育法治的权威化;教育治理的法律化;教育关系的制度化、规范化、透明化;教育法治化的核心是法治精神。
2试述高校教师法治素养提升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及提升的路径。
必要性:教师作为公民和教育者的双重身份的法治素养要求:p9 (1)教育的育人本质指向教师法治素养的提高。
育人的本质决定了法治社会的教师更应该知法、守法和用法,教师法治素养提高了,才有可能培养出具备法治素养的学生。
(2)教育的复杂性指向教师法治素养的提高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和价值需求使得教育问题复杂化,只有教师的法治素养提高了,才更可能依法执教,维护自己和学生的权力,从容面对各种教育问题,促进教育的繁荣与发展教师法治素养主要表现为法治意识、法治思维和法治精神。
(1)法治意识是教师知法、守法、用法的前提。
(2)法治思维是教师知法、守法、用法的重点.(3)法治精神是教师知法、守法、用法的保证。
教师法治素养提升的路径(1)加强法治学习,树立法治意识(2)加强法治实践,锻炼法治思维(3)塑造法治文化,提升法治精神依法治教和教育法治化的关系:依法治教体现的是高等教育的“管理”,教育法治化对应的是高等教育的“治理",依法治教的实质是通过法律来管理教育,强调的是自而下的行政化的管理,法律是管理的工具推进一流大学和一式第一步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千学科进入世界流学料前列;第二步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前列,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4简述《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规定的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
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
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考试题型、题数和分值一、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二、名词解释: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三、简答题:7小题,每小题5分,共 35分.四、论述题: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共15分.五、案例分析:共1题,共15分绪论一、教育法治化的内容与特征简答教育法治化包含以下内容:1.教育立法2.教育执法3.教育守法教育法治化具有以下特征1.教育法治的权威化2.教育治理的法律化3.教育关系的制度化、规范化、透明化4.教育法制化的核心是法治精神二、教师的法治素养与践行能力简答、论述1.教师作为公民和教育者的双重身份的法治素养要求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社会职责,这个群体既是公民也是教育者,这一双重属性对教师的法治素养要求更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1教育的育人本质指向教师法治素养的提高.2教育的复杂性指向教师法治素养的提高.2.教师法治素养与知法、守法、用法教师法治素养主要表现为法治意识、法治思维和法治精神.1法治意识是教师知法、守法、用法的前提.2法境思维是教师知法、守法、用法的重点.3法治精神是教师知法、守法、用法的保证.3.教师法治素养提升的路径1加强法治学习,树立法治意识.2加强法治实践,锻炼法治思维.3塑造法治文化,提升法治精神.第一章高等教育政策总论新增一、中国高等教育“双一流”总体建设目标选择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引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国发20156号.简答“双一流”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总体建设目标着眼于国家“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将分三步走:第一步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人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第二步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着提升;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二、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主要任务简答1.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4.提升科学研究水平5.增强社会服务能力6.优化结构办出特色7.促进高校办出特色8.加快建设一流大学第二章高等教育基本政策一、高校设置专业必须具备的条件简答1.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2.有相关学科专业为依托.3.有稳定的社会人才需求.4.有科学、规范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5.有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必需的专职教师队伍及教学辅助人员.6.具备开办专业所必需的经费、教学用房、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实习基地等办学条件,有保障专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制度.二、学术不端行为的认定选择、简答经调查,确认被举报人在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构成学术不端行为:一剽窃、抄袭、侵占他人学术成果;二篡改他人研究成果;三伪造科研数据、资料、文献、注释,或者捏造事实、编造虚假研究成果;四未参加研究或创作而在研究成果、学术论文上署名,未经他人许可而不当使用他人署名,虚构合作者共同署名,或者多人共同完成研究而在成果中未注明他人工作、贡献;五在申报课题、成果、奖励和职务评审评定、申请学位等过程中提供虚假学术信息;六买卖论文、由他人代写或者为他人代写论文;七其他根据高等学校或者有关学术组织、相关科研管理机构制定的规则,属于学术不端的行为.第三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一、我国教育的性质与目标简答我国的人才培养必须注意四个方面的统一1.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其一,我国教育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二,教育必须坚持宪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坚持依法治教,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其三,教育内容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导向.其四,教育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我国教育的目标第一,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第二,人才培养是教育的重心,我国的人才培养必须注意四个方面的统一.一是培养的人才应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不能允许培养的人反社会、反人类、不热爱自己的国家和社会主义制度,即要培养可靠的接班人.二是教育内容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我国正处于社会注意建设的关键时期,经济建设是关键所在,社会的主要矛盾依然是落后生产力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冲突,强调教育内容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不仅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逻辑,而且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三是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反对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等错误的人才观.四是培养的人才应该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教育的内在使命,而实践能力是教育效果的现实.展现和最终落脚点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享有的权利1. 按照章程自主管理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3.招收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4.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5.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6.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7.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8.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三、受教育者享有的权利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四、+违反教育考试规定的法律责任新法第七十九条明确规定“非法获取考试试题或者答案的;携带或者使用考试作弊器材、资料的;抄袭他人答案的;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的;其他以不正当手段获得考试成绩的作弊行为”等五种行为属于考试作弊,第八十条则规定“组织作弊的、通过提供考试作弊器材等方式为作弊提供帮助或者便利的、代替他人参加考试的、在考试结束前泄露、传播考试试题或者答案的、其他扰乱考试秩序的行为”等五种行为属于组织或者帮助考试舞弊.如前文所述,新教育法增加了违反教育考试规定的具体行为认定及法律责任条款.相关人员如果从事了教育法第七十九条规定的考试作弊行为,组织考试的教育考试机构工作人员在考试现场采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并终止其继续参加考试,组织考试的教育考试机构可以取消其相关考试资格或者考试成绩,情节严重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停止参加相关国家教育考试一年以上三年以下,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相关组织和个人如果从事了教育法第八十条规定的组织作弊行为,有违法所得的,由公安机关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还应当依法给予处分.除此之外,教育法第八十条还规定,举办国家教育考试,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考试机构疏于管理造成考场秩序混乱、作弊情况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四章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一、高校章程的内容章程内容分为三类:1、绝对必要记载事项包括学校的名称、校址;办学宗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财务和财产管理制度;举办者与学校之间的权利义务;教师与学生的权利义务;章程修改程序.2、相对必要记载事项包括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办学规模;人事制度;教育或培养形式;课程与学科设置.3、任意记载事项如:学校教育教学所使用的语言、招生办法、学生品德与学习评价方法、日常管理和奖惩制度、学生学籍管理制度及举办者和教职工代表大会认为应当由章程规定的其他事项.二、高校章程的制定程序1、章程制定准备2、章程草案审议3、章程草案的表决和通过4、章程的审核与公布三、高校教师聘任制度的概念和特征聘任制名词解释:一般又称“聘请制”或“合同聘任制”,指用人单位以合同形式聘用工作人员的一种任用制度.聘任制的特征简答:1、主体的自主性;2、关系的合同化;3、形式的可选性;四、高等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简答或论述1、高校与学生的行政法律关系高校与学生的行政法律关系由高校所处的法律地位决定,如果高校以行政主体的身份行使行政权与学生发生权利义务关系,那么这种关系就是行政法律关系.2、高校与学生的民事法律关系在一些法律行为中,高校与学生处在平等地位,即二者建立的是民事法律关系.如:因学校建筑、设备的安全问题而引发的侵权问题,因教师教学活动发生的侵权问题,因高校泄露学生隐私发生的侵权问题等.在这些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中,高校对学生没有支配、命令的权力,学生也无容忍义务,由此引发的争议适用民法和民事诉讼法调整.五、高等教育权利救济制度1、权利救济名词解释:是指当人们的权利受到侵犯后所给予的法律上的弥补、补救,以使其合法权益恢复至受侵犯前的状态.2、教育申诉制度高校学生受教育权受到侵犯后所能寻求的申诉包括两类:1、向所在学校提出申诉,即“校内申诉”2、向教育行政机关提出申诉,即“行政申诉”.3、校内申诉程序1校内申诉的受案范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五十九条第1款规定,学校应当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负责受理学生对处理或者处分决定不服提起的申诉.2申诉处理委员会的构成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五十九条第2款规定,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应当由:学校相关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负责法律事务的相关机构负责人等组成,可以聘请校外法律、教育等方面专家参加;校内申诉的程序1申诉的提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六十条规定:学生对处分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校处分决定书之日起10日内,可以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2申诉的受理3申诉的复查4复查决定的做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六十一条规定: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对学生提出的申诉进行复查,并在接到书面申诉之日起15日内做出复查结论并告知申诉人.4、行政申诉制度高等学校学生如果对校内申诉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机关提出行政申诉.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六十二条规定:学生对复查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校复查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可以向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诉.5、教育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申请并由行政复议机关对被申请的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和合理性审查的法律制度.教育行政复议包含三种情形:(1)对学校处分决定不服,以高等学校为被申请人的;(2)不服高校处分和复查决定,又对行政申诉决定不服,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为申请人;(3)申请教育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受教育权的法定职责,教育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履行的. 行政复议的一般程序:1复议申请的提出,高校学生认为处分决定等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自知道该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2行政复议的管辖,复议的被申请人一般是省级教育行政机关,则行政复议申请应向省级教育行政机关所在地的省级人民政府或者教育部;3行政复议的受理,行政复议机关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后,应当在5日内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行政复议申请,决定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对符合法律规定,但是不属于本机关受理的行政复议申请,应当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复议机关提出;4行政复议的审查与决定;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做出行政复议决定.4、教育行政诉讼行政诉讼是最终的救济,行政相对人一旦提起行政诉讼,便不能再申请校内申诉、行政申诉和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程序:1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一般为被告所在地基层法院2原告提起诉讼要符合法定的起诉期限,自知道做出几纪律处分等决定之日起6个月内提起;如经过行政复议,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15日内提起;3立案受理;4开庭审理,合议庭制度、被告举证5做出一审判决6上诉程序;15日内向上一级法院上诉;第五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一、教师的权利简答1、教师享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2、教师享有从事科学研究、学校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3、教师享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权利;4、教师享有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5、教师享有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权利;6、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培训的权利;二、教师的义务简答1、教师应当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教师应当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宪法、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法制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4、教师应当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5、教师负有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教师法规定6、教师应当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三、教师资格的限制和丧失客观题教师法对教师资格的基本条件的规定,否定条件即第十四条的规定: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国务院教师资格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1、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2、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教师资格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四、教师知识产权1、知识产权概念: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而依法享有的权利;2、选择题广义的知识产权包括着作权、邻接权、商标权、专利权、商业秘密权、产地标记权、集成电路布图涉及权等;3、着作权概念:又称版权,是指作者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总称,广义的着作权还包括邻接权;4、专利权概念:是指发明创造人或权利继受人依法获得的一定时期独占使用其发明创造的权利;5、教师职务作品着作权的确定规则:1教师为完成学校的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着作权由学校享有,但法律有规定的除外;2由学校组织,根据学校的意志创作,并由所在学校承担职责的职务作品,学校视为作者;3主要是利用学校提供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学校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计算机软件、地图等职务作品,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合同约定着作权由学校享有的职务作品,教师作为作品的作者仅享有署名权,其他权利由学校享有,学校可以给完成作品的教师适当奖励;6、教师的专利权的归属认定区分:1如果教师为执行所在学校任务所完成的发明创造,该发明创造则为职务发明创造.其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学校,如该申请获得批准,该学校为专利权人;2如果完成的发明创造不是为执行学校任务,但教师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则该发明创造仍为职务发明创造;3虽然教师利用学校提供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发明创造,但是学校与教师订有合同,约定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教师的,该约定合法有效;没有约定的,则为职务行为,相关权利归学校;4不属于上述的非职务发明,专利申请权及获准后的专利权,当然归教师;第六章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一、职业学校教育的形式选择或简答1、初等职业学校教育2、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包含: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级中学及中等技工学校3、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包含:本科和专科,2012年开始试办本科层次的专业与本科院校合办二、职业培训的主要形式选择题1、从业前培训2、转业培训3、学徒培训4、在岗培训5、转岗培训6、其他职业性培训三、职业教育实施的经费保障简答题1、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拨款2、企业承担职业教育经费3、开征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4、适当收取学费5、其他渠道筹集职业教育经费第七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一、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名词解释所谓分类管理就是将民办学校分为盈利性民办学校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国家对两类学校的登记、收费、政府扶持、税收优惠、学校用地、剩余财产处理等均采用不同的管理标准.二、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的同等地位简答题1、同等招生权和招生自主权2、学位授予权三、如何保障民办学校教师的同等地位简答题1、统一登记2、引进人才给予事业编制3、民办学校教师职称评定模拟练习1.中国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是指“世界一流大学”和A.一流人才B.一流专业C.一流学科D.一流设施2.一名学生进入高等学校以后,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学完所有的课程,其他课程都合格,但是毕业前出国工作,在规定期限内无法回学校参加答辩.对于该学生,学校应当A.不发任何学业证书B.颁发毕业证书C.颁发肄业证书D.颁发结业证书3.买卖论文、由他人代写或者为他人代写论文的行为是A.侵权行为B.学术不端行为C.犯罪行为D.违法行为4.按照我国教师资格条例的规定,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教师资格起多少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A.10B.5C.3D.15.按照我国行政复议法的规定,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多少日内做出行政复议决定A.15B.30C.60D.90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我国的民办教育事业与公办教育事业的关系是A.民办教育事业优先于公办教育事业B.公办教育事业优先于民办教育事业C.公办教育事业与民办教育事业平等D.缺乏相关的规定7.下列记载事项中,不属于我国高校章程绝对必要记载事项的是A.学校名称B.办学宗旨C.财务管理制度D.课程和学科设置8.按照职业教育法的规定,下列哪种不属于职业培训的种类A.公务员培训B.学徒培训C.转业培训D.转岗培训9.依据着作权法,教师为完成学校的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着作权由享有,但法律有规定的除外.A.学校B.教师C.学校和教师共同D.国家10.下列哪种权利救济方式不属于我国法律规定的教育权法律救济方式A.集体上访B.行政诉讼C.教师和学生申诉D.教育行政复议案例分析:2016年某校研究生论文答辩前夕,学校接到举报,揭发某学院研究生A某读研期间发表的三篇学术论文均存在严重的抄袭情况.学校接到举报以后,立即组织专家组对A某的三篇论文进行审查,发现举报情况属实.经校研究生院与A某所在学院领导及A某的指导老师共同商量,决定对A某的学术不端行为进行惩戒,给予A某留校察看的处分,并取消A某当年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的资格.2天以后,学校在学校公告栏中张贴了对A某留校察看和取消当年学位论文答辩资格的处分决定,其上盖有学校研究生院的公章.请仔细阅读上述案例材料,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如果A某对该处分决定不服,想要提出申诉,高校应当成立何种机构,该机构应当由哪些人组成2.高校相关机构在接到学生申诉之日起多少天内必须作出结论并告知申诉人3.如果A某在申诉后,仍然不服学校相关机构的决定,按照我国教育法律制度的相关规定,他还有哪几种权利救济方式可以选择。
2024年《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2024年《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心得体会范文《高等教育政策法规》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法规文件,对于加强和规范高等教育,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和研读《高等教育政策法规》,我深刻体会到了几个方面的内容和观点,下面我将结合我的学习和实践经验,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高等教育政策法规》明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和目标。
这个文件明确指出,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同时,高等教育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都要符合时代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通过学习这一内容,我深刻认识到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就是人才培养,毕业生的素质和能力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指标,高等教育要与时俱进,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和创新发展的要求,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其次,《高等教育政策法规》明确了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原则。
高等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规范的管理原则。
这个文件规定了高等教育的管理机构设置和职责分工,明确了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的职责,以及高等教育的自主权和社会监督权的关系。
同时,文件还规定了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估和监督体系,强调了规范高等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通过学习这一内容,我深刻认识到高等教育是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需要有强有力的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来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高等教育管理部门要尊重高校的自主权,同时要加强对高校的监督和评估,确保高等教育的公平、公正和公开。
再次,《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强调了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高等教育作为国家和社会的重要资源,要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要承担起培养人才、传承文化和创新知识的使命。
文件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加强社会服务,参与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支持,并通过产学研结合、科技创新等方式,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
2024年学习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心得体会(2篇)
2024年学习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心得体会通过对《高等教育政策法规》的学习使我认识到,掌握高校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必要性、顺势性和重要性。
要掌握高等教育的政策与法规,那么我们首先要明白法律赋予高等教育的地位。
《____教育法》第____条第____款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具备法人条件,自批准设立或登记注册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
”《____高等教育法》第____条规定:“高等学校自批准设立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
高等学校的校长为高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
”____全会审议通过的依法治国《决定》它又将赋予高等教育更加重要、更加崇高的法律地位。
一、高等教育法律地位的定义《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具有法人资格,是独立的法律主体。
高等教育的法律地位主要是指高校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相应程度。
法律地位一般由其他社会规范、习俗先行限定,由法律最终确认后生效。
高等教育的法律地位主要是探讨、解决学校与教师、学生、社会四者之间的法律地位。
二、当前高等教育的法律地位高等教育的法律地位具有办学自主性、财产独立性、机构公益性等特征,通常是由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而确定。
高等教育的法律地位依据在不同关系中的不同特征分为两大类。
(一)高等教育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地位前面已经说过,法律把我国高等学校定位为“法人”。
高等教育作为社会活动的参与者,有义务接受逐级行政管理机关的监督和管理。
高等学校是以行政复议申请人的身份进入行政复议程序或是以原告的身份提起行政诉讼。
但高等学校同时作为行政主体,在依法享有并行使国家行____力的同时,也要承担由此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____。
这些年来以高校为行政诉讼主体的有关的案件屡现不止,例如____年刘燕文诉____学案。
在刘燕文诉____学案中,一审法院认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高等学校对受教育者有进行学籍管理等权力,有代表国家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的职责。
高等学校作为公共教育机构,虽然不是法律意义上的行政机关,但是其对受教育者进行颁发学业证书与学位证书等的权力是国家法律所授予的,因此根据《____行政诉讼法》第____条第____项的规定,由法律、法规授权的____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该____是被告。
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
添加标题
完善:高等教育 政策与法规需不 断完善,以适应 社会发展和高等 教育改革的需求, 各方需共同努力, 推动政策与法规 的改进和完善。
添加标题
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国际比较
美国高等教育政 策与法规:强调 市场导向,鼓励 高校自主办学, 但存在公平问题。
英国高等教育政策 与法规:采用“双 重制”,公立和私 立高校并存,但政 府对高校干预较多。
制定:高等教育 政策与法规由教 育部等国家相关 部门制定,旨在 规范高等教育办 学行为,提高教
育质量。
添加标题
实施:高等教育 政策与法规的实 施主体包括高校、 政府、社会各方 等,各方需共同 协作,确保政策 与法规的落地执
行。
添加标题
监督:政策与法 规的实施需接受 监督,包括政府 部门监督、社会 监督等,以确保 政策与法规的有
德国高等教育政策 与法规:以“洪堡精 神”为核心,强调学 术自由和教学科研 相统一,但面临创 新和国际化的挑战。
中国高等教育政策 与法规:政府主导, 高校自主权有限, 但近年来逐渐放宽 高校自主办学权限。
01
02
03
04
03
高等教育政策的主要内容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高等教育管理 体制的定义和 组成
高等教育管理 体制的类型和 特点
05
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完 善和发展
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的评估和调整
调整依据:评估结果、社 会需求、国际趋势等
调整方式:修订、补充、 废止等
评估标准:政策与法规的实施 效果、社会反响、学生满意度 等
调整程序:政策研究、公 众参与、专家论证等
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创新和改革
政策创新:鼓励高校自主办学,扩大招生规模 法规改革:完善高等教育法律法规体系,提高执法力度 国际化发展: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质量保障:建立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提升教育质量
教育政策与法规教学大纲
教育政策与法规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教育政策与法规是高等教育中一门重要的课程,主要涵盖了教育政策制定、实施及法规遵守等关键内容。
本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基本概念、框架、原则和方法,培养他们在教育领域的法治思维和政策制定能力。
二、课程目标1、理解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基本概念、特点、原则和方法;2、掌握教育政策制定、实施、评估和调整的过程;3、熟悉我国主要的教育法规及其对教育实践的影响;4、培养分析和评价教育政策与法规的能力;5、培养在教育领域中尊重法治、公平公正的价值观。
三、课程内容1、教育政策基本理论:阐述教育政策的概念、特点、原则和方法,以及教育政策制定的一般过程;2、教育法规基本理论:介绍我国主要的教育法规及其发展历程,分析法规对教育实践的影响;3、教育政策实施与评估:讨论教育政策的实施策略、效果评估的方法和技术;4、教育法规遵守与执行:分析教育法规的遵守原则、执行措施及其实践经验;5、教育政策与法规的案例分析:结合具体案例,讨论教育政策与法规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座、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同时,教师还将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将采用多种形式,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展示、案例分析报告等。
其中,课堂表现将占总成绩的30%,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占20%,案例分析报告占30%,期末考试占20%。
通过这些考核方式,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六、教学大纲更新与修订本教学大纲将根据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发展动态以及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适时更新和修订。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保证课程的实用性和时效性。
同时,教师还应教育政策与法规领域的研究动态,及时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引入到课堂中,以帮助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动态。
2024年《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学习心得范本(2篇)
2024年《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学习心得范本一、学习目标在学习《高等教育政策法规》的过程中,我希望能够深入了解我国高等教育的政策法规体系,掌握相关法规的要点和实施细则,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能力,以便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合法合规地开展高等教育工作。
二、学习内容《高等教育政策法规》是一部系统概述我国高等教育政策法规的作品,包括高等教育法、高等教育条例、高等学校章程等内容,共分为七章。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真读完了每一章的内容,并进行了总结和思考。
三、学习收获1. 了解了高等教育政策法规的基本框架和体系。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我国高等教育的政策法规体系是由高等教育法、高等教育条例等法律法规构建起来的,这些法规为高等学校的组织和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2. 理解了高等教育法的核心要点。
高等教育法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法律,我深入学习了该法的各个章节,了解了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管理体制、办学自主权等重要内容。
同时,我还了解到高等教育法规定了高等学校的管理原则和办学条件,对于学校的规范化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3. 掌握了高等学校章程的要点。
高等学校章程是高等学校的基本管理规范,我认真学习了该章程的内容,了解了高等学校章程的结构和编制程序,以及章程中涉及的组织机构、办学目标和规划、学科建设等方面的要求。
4. 提升了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通过学习《高等教育政策法规》,我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法律体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明确了自己在高等教育工作中的法律责任和义务,提高了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为合法合规地开展高等教育工作提供了保障。
四、学习体会1. 法律意识是一名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素质。
作为一名高等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守法办学、规范办学,注重法律法规的学习和遵守。
只有具备高度的法律意识,才能更好地保障学校的合法权益,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2. 高等学校章程是学校行为的基本依据。
高等学校章程是学校自主管理和规范办学的基本制度文件,对学校的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办学目标和规划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教育政策与法规的解读
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制定过程
教育政策的制定通常由政府或相关部门负责,通过调查研究 、征求意见、起草和修改等程序,最终由立法机关或行政机 关颁布实施。教育法规的制定也需要经过类似的立法程序。
实施方式
教育政策的实施通常通过政府行政手段进行,如制定具体实 施方案、发布指导意见等。而教育法规的实施则通过法律手 段进行,如司法机关进行裁决、行政机关进行执法等。
指国家或地方政府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任务而制定的行动准则。它包括教育法律、教育 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教育法规和教育行政规章。
教育法规
指国家立法机关通过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有关教育的规范性文件,通常称为教育法律。 它是国家权力机关对教育工作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关系
教育政策和教育法规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制定的,但它们的制定主体、表现形 式、实施方式和调整范围等方面存在差异。教育政策是教育法规制定的基础,而教育法规 是教育政策的法律化和规范化。
当代教育政策与法规
总结词
当代教育政策与法规以社会主义为指导,强调教育公 平和素质教育,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详细描述
进入当代以来,中国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发展取得了显著 成就。在社会主义指导下,教育公平成为重要原则,国 家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缩小城乡、地区和不同社会群体 之间的教育差距。此外,素质教育也逐渐成为教育政策 与法规的核心目标,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 代化人才。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实践的需要,中国不断 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加强依法治教,为教育事业的 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针对贫困地区、少数民族、残障儿童 等弱势群体,制定特殊教育政策,确 保他们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
教育政策与法规对教师队伍的影响
《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思政示范课申报书
《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思政示范课申报书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通识教育课授课对象:教育类专业学生/全校学生所属学院:[教育系]申报时间:[2024年7月4日]二、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与目标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教育政策与法规》不仅是教育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提升全校学生法律素养和教育认知的重要途径。
本课程旨在通过深入剖析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内涵、制定背景及实施效果,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以及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同时,结合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关注教育公平、教育资源分配等社会问题,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之成为具有高尚师德、法治精神和社会担当的教育工作者或社会公民。
三、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方案1. 教学内容思政化:在讲授教育政策与法规知识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
例如,通过分析教育公平政策,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促进社会公平;通过解读教育资源配置法规,强化学生的资源优化意识。
2. 教学方法多样化: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讨论,使学生直观感受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实际应用,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3. 实践环节强化:组织学生参与教育政策调研、模拟法庭等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深对教育政策与法规的理解。
4. 课程评价综合化: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注重评价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教育价值观以及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表现。
通过综合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课程思政建设成效预期通过本课程的思政示范课建设,预期达到以下成效: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基本知识,具备初步的法律素养和法制观念。
2.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关注教育公平、教育资源分配等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我国教育的基本政策与法规
我国教育的基本政策与法规一、教育的基本政策教育是国家的基础事业,为了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教育的基本政策。
这些政策的目标是为每个公民提供平等、公正、高质量的教育机会,实现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1. 素质教育我国教育的基本政策之一是推行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学业水平、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2. 公平公正教育我国教育的另一个基本政策是推动公平公正教育。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财政投入、建立健全的教育评价体系等措施,我国致力于消除教育发展中的不平等现象,使每个学生都能平等享有优质教育资源。
公平公正教育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教育的整体质量,推动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3. 创新创业教育我国教育的第三个基本政策是促进创新创业教育。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创新创业能力成为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
我国鼓励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和创业奠定基础。
4. 教育国际化我国教育的基本政策还包括推进教育国际化。
教育国际化可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与国际接轨,提高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要求学校开设国际课程,提供留学机会,引进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加强与国际教育机构的合作,推动我国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二、教育的基本法规为了保障教育的质量和公平,我国也制定了一系列教育的基本法规。
这些法规规范了教育的管理、运行和评价等方面,保障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1. 《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是我国教育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法规明确规定了义务教育的内容、范围和实施方式,强调了保障每个学生平等接受基本教育的权利。
《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推动了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提质,确保了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2. 《中小学教师法》《中小学教师法》是我国教育法规的另一个重要法规。
该法规规定了中小学教师的权益和义务,明确了中小学教师的职责和要求。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定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定在当今社会,高等教育已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关键领域之一,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为了维护高等教育质量,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定。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一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定的情况。
一、中国高等教育的政策法规中国的高等教育政策法规非常完善,主要由教育部和各省市教育局制定和实施。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规定》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最高法律标准,其中明确规定了高等教育的任务、内容和目标,保证了高等教育的质量。
《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是对全国高等教育本科教育的管理和指导,主要规定了本科专业设置的类型、数量和要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规定》则是高等学校的管理规范性文件,规定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教材建设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此外,教育部还制定了一系列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政策措施,例如教育部新工科建设计划等,旨在推进高等教育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
二、国际高等教育的标准规定国际高等教育的标准规定主要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国际高等教育学会(IAU)等国际组织制定和推广。
在这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标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学评估指导手册》。
该手册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学校使命陈述、课程设置、学生招生、研究项目、培训计划等。
此外,它还详细阐述了评估的步骤和方法。
除了大学教育质量评估外,国际组织还关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质量保障。
例如,国际职业教育与培训联合会(IVETA)和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协会(CEDEFOP)等组织就相关标准规定进行了制定。
其中,IVETA针对职业技能培训制定了《国际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障框架》。
三、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相关指标和评估机制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核心在于制定相关的标准规定和指标体系。
这些指标体系都是为了反映一个高等教育机构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
高等教育法规政策解读
高等教育法规政策解读近年来,高等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来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本文将对这些法规政策进行解读,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高等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加强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政策。
比如,鼓励高校与国外著名高校开展合作办学,支持高水平留学生来华学习,提供更多的留学奖学金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吸引国外优秀学生和教师来华,也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二、加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高等教育的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
为了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我国不断出台新的法规政策来加强对高校的管理和监督。
《高等教育法》明确了高等学校的主体责任,要求高等学校依法办学、质量第一,并建立科学的内部质量监控机制。
此外,我国还实施了高等教育评估和认证制度,对高校的办学质量进行全面评估和监测,对不符合要求的学校进行整改或关闭。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地推动了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三、促进高等教育公平与包容高等教育的公平与包容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为了实现教育公平,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解决城乡教育差距、地区间教育资源不均衡等问题。
《关于加快城市中小学和高校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强对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支持,鼓励高校设立分校或附属学院,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此外,我国还推行了农村学生高考加分政策,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多的上大学机会。
四、推动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教育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途径。
为了加强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关于在高等学校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试点的通知》提出要通过设立创新创业教育试点,鼓励高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在教育领域的xx地位,是最高裁判者。
(30分)A、法律B、教育C、法治意识D、法治精神以下哪一选项是教育法治化的保障?(30分)AA、守法B、立法C、执法D、司法法治的基本要求是(AB)。
(40分)A、严格依法办事B、司法公正C、良法D、权力制约依法治国方略被写入宪法是在(B)。
(30分)A、____年B、____年C、____年D、____年以下哪一选项是教育法治化的保障?(30分)AA、守法B、立法C、执法D、司法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人,其中涵盖的内容包括(ABC)。
(40分)A、健全人格B、知识与技能C、责任与担当D、社会主义价值(C)是教师知法、守法、用法的保证。
(30分)A、法治意识B、法治思维C、法治信仰D、科学研究(B)是教师知法、守法、用法重点。
(30分)A、法治意识B、法治思维C、法治信仰D、科学研究法治信仰体现了主体的哪些意识和观念?(40分)ABCDA、自由平等意识B、规则意识C、契约精神D、权利义务观念____年底全国(A)的学院已经完成调整工作。
(30分)A、3/4B、2/3C、3/5D、1/2____年教育部出台的(D),提出到____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适龄青年的15%。
(30分)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B、《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C、《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D、《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高等教育政策的历史沿革分为哪些阶段?(40分)ABCDA、院系调整B、教育大跃进C、文革D、改革开放____年1月,教育部和原中国教育工会联合颁发了(B)。
(30分)A、《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B、《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D、《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D)是学校发展的有效的符号和一个标志。
(30分)A、党总支B、校工会C、学校领导小组D、教职工代表大会大学分类可分为哪三种?(40分)ABCA、综合性研究型大学B、多科性或单科性专业性应用型大学或学院C、多科性或单科性的职业性技能型院校D、技能型大学以下哪项不属于“造就青年学术英才和学科带头人”的内容?(30分)DA、实施“青年千人计划”B、实施“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C、大力引进和培养青年学术英才D、建立完善青年教师职业导师制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增设专门项目,支持自然科学()岁以下、人文社会科学40岁以下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教师。
(30分)BA、30B、35C、40D、45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包括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选派规模,参加(AB)和()。
(40分)A、国际学术交流B、合作研究C、国内培训D、国际培训(A)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突破口。
(30分)A、师德建设B、学术水平C、教书育人D、国际学术交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包括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选派规模,参加()和()。
(40分)ABA、国际学术交流B、合作研究C、国内培训D、国际培训以下哪项不属于“造就青年学术英才和学科带头人”的内容?(30分)DA、实施“青年千人计划”B、实施“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C、大力引进和培养青年学术英才D、建立完善青年教师职业导师制()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突破口。
(30分)AA、师德建设B、学术水平C、教书育人D、国际学术交流大力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的高素质的专业型高校教师队伍。
(40分)ABCDA、师德高尚B、业务精湛C、结构合理D、充满活力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根据国务院()设立的。
(30分)AA、《教学成果奖励条例》B、《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C、《高教六十条》D、《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C)已被视为与国家科技成果三项奖励并列的国家级奖励。
(30分)A、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奖B、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C、国家级教学成果奖D、教育部高校自然科学奖新目录分为()和(),并确定了62种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
(40分)ADA、基本专业B、学科专业C、应用专业D、特设专业调节着我们高校的内部行为的是在下列哪一文件中?(30分)AA、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B、《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C、《教学成果奖励条例》D、《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____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布修订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____年)》,规定我国分为()个学科门类。
(30分)BA、11B、13C、14D、15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授予的是(ABC)。
(40分)A、学士学位B、硕士学位C、博士学位D、博士后____年6月,“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成立,创新创业基础在于教育,关键在于()。
(30分)AA、人才B、教师C、实践D、学术交流违反宪法,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破坏安定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的,会受到的处分是()。
(30分)CA、记过B、留校察看C、开除学籍D、严重警告学生因退学等情况中止学业,学校应当开展学生诚信教育,对违背学术诚信的,可以对其获得()及()、()等作出限制。
(40分)ABCA、学位B、学术称号C、荣誉D、毕业证(B)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发展速度和竞争能力。
(30分)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如何B、培养人才的质量如何C、创新精神如何D、实践能力如何(D)是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教育的内在使命。
(30分)A、实践B、社会责任感C、生产劳动D、创新《教育法》第六条第一款规定:“增强受教育者的(BCD)。
”(40分)A、爱国主义B、社会责任感C、创新精神D、实践能力(A)是包括幼儿教育机构、学校教育机构和成人教育机构在内的,既进行普通文化教育又进行综合职业技术教育的全部施教机构系统的总和。
(30分)A、现代学制B、分支学制C、双轨学制D、壬戌学制(C)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培养受教育者某种知识和技能、职业道德以满足社会生产实践需要的教育活动。
(30分)A、成人教育B、特殊教育C、职业教育D、高等教育我国职业教育主要形式为(ABC)。
(40分)A、职业学校教育B、行业企业职业培训C、社会职业教育D、成人教育下列哪一项不是受教育者接受学习需遵循的原则?(30分)DA、男女平等原则B、扶助经济困难群体原则C、终身教育原则D、学习知识和技能原则从实践来看,学校对学生做出的一般处分决定如“警告、记过、留校察看”等属于()。
(30分)BA、外部管理性质B、内部管理性质C、民事法律性质受教育者的义务包括以下哪些方面?(40分)ABCDA、遵守法律、法规B、遵守学生行为规范C、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D、遵守所在学校的管理制度(A)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30分)A、法人B、行政主体C、行政相对人D、行政对象硕士与博士学位的授予单位是?(30分)DA、高等学校本身B、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C、科学研究机构D、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高校在行政法律地位中的双重身份是什么?(40分)ADA、行政主体B、行政客体C、行政对象高校自治主要强调()自由和自治。
(30分)AA、学术B、教学C、管理D、改革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并开始了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是在(A)。
(30分)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B、《高等教育法》C、《教师法》D、《学位条例20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法》在第11条规定了“高等学校应当(ABC)” 。
(40分)A、面向社会B、依法自主办学C、实行民主管理D、改革体制(A)指用人单位以合同形式聘用工作人员的一种任用制度(30分)A、聘任制B、合同制C、人事制度D、干部制度993年(A)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学校要区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
(30分)A、《教师法》B、《高等教育法》C、《职业教育法》D、《合同法》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之间因()、()及()所发生的争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处理。
(40分)BCDA、任期变化B、辞职C、辞退D、履行聘用合同()是最终的救济,行政相对人一旦提起,便不能再申请校内申诉、行政申诉和行政复议。
(30分)CA、民事诉讼B、权利救济C、行政诉讼D、司法救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59条第1款规定,学校应当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负责受理学生对()不服提起的申诉。
(30分)BA、申诉结果B、处理或者处分决定C、处理决定D、处分决定按照权利救济的途径和程序,高等教育领域的权利救济可以分为()和()。
(40分)ADA、司法救济B、制度救济C、非制度救济D、非司法救济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具备()。
(30分)AA、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B、高等师范院校本科C、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D、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____年,国务院颁布()。
(30分)AA、《教师资格条例》B、《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C、《教师法》D、《高等教育法》非师范院校毕业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的公民申请认定幼儿园、小学或者其他教师资格的,应当进行()和(),考察其教育教学能力。
(40分)CDA、考试B、笔试C、面试D、试讲教师法》第11条第2款中规定,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由()规定。
(30分)AA、国务院B、教育部C、省人民政府D、本学校____年教育部发布()。
(30分)BA、《教师资格条例》B、《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C、《教师法》D、《高等教育法》____年教育部发布()。
(30分)BA、《教师资格条例》B、《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C、《教师法》D、《高等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第6六条规定:()应当包括符合国家规定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身体条件。
(30分)DA、承担教育教学工作B、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C、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D、有教育教学能力()和()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申请人任教学校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后,报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定或者组织有关部门认定。
(40分)ABA、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B、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C、高级中学教师资格D、初级中学教师资格《教师法》中规定的教师义务包括“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D)”。
(30分)A、科学研究水平B、民主管理水平C、学生管理水平D、教育教学业务水平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师法》中规定的科学研究权的是(D)。
(30分)A、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B、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C、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D、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教师法》第七条规定的教师享有的民主管理权包括(ABC)。
(40分)A、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B、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C、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D、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教师培训则是指专门教育机构以提高在职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为主进行的一种(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