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八年级(下)期末化学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八年级(下)期末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
1.(3分)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①原子数目②原子的种类③分子数目④分子的种类⑤元素的种类⑥物质的
总质量⑦物质的种类.
A.①②⑤⑥B.①②③⑤C.①②⑤⑦D.③④⑥⑦2.(3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氧循环中的“氧”是指氧气
B.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相同,所以含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水的三态变化,能实现水的自身净化和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D.氦、氖等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是因为它们原子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3.(3分)近期发生的火灾和爆炸事件给人们敲响了安全警钟,下列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A.对发生的火灾,首先要尝试用水扑灭,同时考虑其它办法
B.只要控制好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就能使之为我所用,造福人类
C.加油站、加气站内拨打电话可能引发燃烧或爆炸
D.明火附近避免喷洒空气清新剂或杀虫剂,以免引发火灾
4.(3分)下列化学用语中的数字与含义相符的是()
A.Na+﹣﹣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B.CO2﹣﹣二氧化碳中含两个氧原子
C.2NO2﹣﹣2个二氧化氮分子
D.2H﹣﹣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
5.(3分)用表示不同种元素的原子,表示化合物的微观模拟图是()A.B.
C.D.
6.(3分)联合国将2019年定为“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做出巨大贡献。
人们将101号元素命名为“钔”来纪念他。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钔”
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01
B.是金属元素
C.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57
D.与其他元素根本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7.(3分)据科技部2月15日公布的消息,法匹拉韦(化学式为C5H4FN3O2)是继磷酸氯喹和瑞德西韦之后第三个获准用于治疗新冠肺炎的西药,该药对新冠肺炎的治疗显示出较明显的疗效和较低的不良反应。
下列有关法匹拉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类别上看:法匹拉韦属于氧化物
B.从含量上看:法匹拉韦中氮元素含量最高
C.从宏观上看:法匹拉韦由碳、氢、氟、氮、氧五种元素组成
D.从微观上看:法匹拉韦由5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1个氟原子、3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8.(3分)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A.如图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 .如图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 .如图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D .由如图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9.(3分)生活中常用湿润的PdCl2试纸来检测CO对环境的污染情况。
已知CO与PaCl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PdCl2+X═2HCl+Pd↓+CO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为H2O
B.该反应中CO得氧发生了氧化反应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D.列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CO、NO2、S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10.(3分)下列实验结论与实验现象不相符合的是()
A B C D
实
验
实验热水中未燃烧的白磷
在通入氧气后燃烧
燃烧的蜡烛由低到
高依次熄灭
紫色石蕊试液
在通入二氧化
向左推注射器活塞;松手后
活塞基本恢复原状
现
象
碳后变化
实验结论燃烧需要氧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
气大
使石蕊变红的
是二氧化碳
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A.A B.B C.C D.D
11.(3分)在A+B=C+2D的反应中,已知2.9g A跟4.9g B完全反应生成6g C,且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29B.49C.58D.85
12.(3分)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量如图所示(图中正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增加量,负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减少量,0表示物质质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和丁是该反应中的反应物
B.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44:27
C.参加反应的乙、丙的质量比一定为48:23
D.戊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13.(3分)常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2.3g某有机物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 CO2和2.7g H2O.对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推断:①一定含C、H元素②一定不含O元素③可能含O元素④一定含O元素⑤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2:5⑥分子中C、H、O的元素质量比为12:3:8.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④⑥B.①②⑤C.①③⑤D.①④⑤
二、填空题(共4个小题,共36分)
14.(12分)某中学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们针对家庭燃料的变迁,提出相关问题,并与同学们讨论:
(1)20世纪60年代以前,我国城市家庭以“煤球”为燃料,在冬天,时有煤气中毒事件发生,其原因是。
(2)到20世纪70年代,已用“蜂窝煤”取代了“煤球”(如图),你认为这种变化的好处是。
为了减少煤燃烧时对环境的污染,可将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煤层制得较洁净的水煤气(主要成分是CO和H2)。
煤气厂常常在家用煤气中特意掺入少量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其目的是。
(3)到了80年代,液化石油气和管道煤气又取代了“蜂窝煤”。
煤气中主要成分C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4)到21世纪,由于“西气东输工程”使天然气成为家庭主要燃料,天然气中的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5)实验证明,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相同,燃气灶由灶体、进气管、进风管和电子开关等组成,若你家要将燃烧煤气改为燃烧天然气,为使天然气充分燃烧,则更换的灶具与原来的灶具相比,构造上的最大区别是。
(6)我国的煤炭资源丰富,液体燃料却很短缺,需要进口才能解决。
通过“煤液化”技术,用煤炭和水制取甲醇(CH3OH)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步骤:
步骤1:在高温条件下,将煤与水反应生成CO和H2混合气体,这种气体又称为合成气。
步骤2:将合成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其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如图:
①步骤2发生的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
②步骤2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中,反应物的质量比为。
15.(8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图1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回答下列问题:
(1)若锂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表示为“第2周期ⅠA族”,则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表示为。
(2)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若该粒子为某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则该元素单质的化学式量为(取整数值);若该粒子为+2价阳离子,则该阳高子的符号为。
(3)镓元素(G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形成的氧化物化学式表示为;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所对应的元素与镓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填字母序号)
(4)铝、镓、铟和锡(Sn)在周期表中位置如表所示,与铟(In)元素电子层数相同的是。
Al
Ga
In Sn
(5)科学家发现一种由四个中子构成的微粒﹣﹣“四中子”,它也被称为“零号元素”。
该微粒中的电子数为,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16.(8分)某化学研究小组在学习了“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基础上,对教材中的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设计出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在粗铜丝末端的燃烧匙中放足量白磷。
图2为用气体压力传感器测得的广口瓶中气压变化情况。
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点燃酒精灯加热铜丝一端,一段时间后,白磷燃烧,这样做的好处是(写两点)。
(2)图2中CD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导致DE段气压变化的实验操作是。
(3)实验前在广口瓶中预先放入了20mL的水,若广口瓶的内部体积为200mL,则理论上倒流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大约为。
17.(8分)某兴趣小组设计如图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已知装置的气密性均良好,反应前天平均已调节平衡。
(1)甲同学:按图1装置进行实验,稀盐酸与大理石充分反应后,再次称量时天平的指针(填“不偏转”或“左偏”或“右偏);
(2)乙同学:按图2装置进行实验,滴入稀盐酸与大理石充分反应后,再次称量发现天平不平衡。
其原因是;
(3)丙同学,按图3装置进行实验,稀盐酸与大理石充分反应后,再次称量发现天平平衡(软塑料瓶形变忽略不计)。
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反应前后质量相等;
(4)通过以上三个实验的分析,你认为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考虑的问题是。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1小题,共15分)
18.(15分)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如图回答相关问题:
(1)请写出仪器名称。
①:;②。
(2)实验室欲使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若选择G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填端口字母)端进入。
实验室制取CO2气体时用D装置收集CO2验满的方法是,制得的CO2干燥后,利用F装置进行实验,b处的实验现象是。
若要证明b处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可在a处放置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
根据烧杯中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的实验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
(3)若装置A中的反应过于剧烈,从安全角度考虑,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a.用容积较小的锥形瓶
b.减慢液体的滴加速度
c.加热反应物
d.降低液体反应物的浓度
(4)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小于空气,所选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四、分析计算题(本题有1小题,共10分)
19.(10分)实验室有一瓶含杂质的氯酸钾。
某兴趣小组利用该药品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杂质不参加反应)。
实验数据记录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成氧气的质量是,a=。
(2)计算受热分解的氯酸钾的质量(精确到0.1g)。
2020-2021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八年级(下)期末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
1.(3分)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①原子数目②原子的种类③分子数目④分子的种类⑤元素的种类⑥物质的
总质量⑦物质的种类.
A.①②⑤⑥B.①②③⑤C.①②⑤⑦D.③④⑥⑦
【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再根据其意义: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种类在反应前后不变。
由此可知:
A、①②⑤⑥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变化,故A符合题意;
B、分子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可能有变化,故B错误;
C、物质的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发生变化,故C错误;
D、分子的种类、物质的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发生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2.(3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氧循环中的“氧”是指氧气
B.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相同,所以含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水的三态变化,能实现水的自身净化和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D.氦、氖等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是因为它们原子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
【解答】解:A、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中的“碳”是指碳元素,氧循环中的“氧”是指氧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一定相同,但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水分子
和氖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水的三态变化,能实现水的自身净化和水资源的重新分配,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氦、氖等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是因为它们原子最外层都达到了稳定结构,氦
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3.(3分)近期发生的火灾和爆炸事件给人们敲响了安全警钟,下列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A.对发生的火灾,首先要尝试用水扑灭,同时考虑其它办法
B.只要控制好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就能使之为我所用,造福人类
C.加油站、加气站内拨打电话可能引发燃烧或爆炸
D.明火附近避免喷洒空气清新剂或杀虫剂,以免引发火灾
【解答】解:A.发生火灾时要根据可燃物的种类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故A错误;
B.控制好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就能达到防火灾、灭火和防止爆炸的目的,就能使之为我所用,造福人类,故B正确;
C.在加油站附近的空气中弥漫着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接打手机产生的电火花可能会引燃甚至引起爆炸,故B正确;
D.清新剂或杀虫剂是易燃品,遇到明火之后可能会引进火灾,故D正确。
故选:A。
4.(3分)下列化学用语中的数字与含义相符的是()
A.Na+﹣﹣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B.CO2﹣﹣二氧化碳中含两个氧原子
C.2NO2﹣﹣2个二氧化氮分子
D.2H﹣﹣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
【解答】解:A、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Na+可表示:钠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CO2可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
相应的数字,则2NO2可表示:2个二氧化氮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
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H表示:2个氢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5.(3分)用表示不同种元素的原子,表示化合物的微观模拟图是()
A.B.
C.D.
【解答】解:A、此图表示为化合物的微观模拟图,选项正确;
B、此图表示为单质的微观模拟图,选项错误;
C、此图表示为混合物的微观模拟图,选项错误;
D、此图表示为单质的微观模拟图,选项错误;
故选:A。
6.(3分)联合国将2019年定为“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做出巨大贡献。
人们将101号元素命名为“钔”来纪念他。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钔”
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01
B.是金属元素
C.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57
D.与其他元素根本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01,表示原子序数为101;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01,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钔,带“钅”
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01,表示原子序数为101;根据原
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01,故选项说法错误。
D、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
核电荷数),与其他元素根本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7.(3分)据科技部2月15日公布的消息,法匹拉韦(化学式为C5H4FN3O2)是继磷酸氯喹和瑞德西韦之后第三个获准用于治疗新冠肺炎的西药,该药对新冠肺炎的治疗显示出较明显的疗效和较低的不良反应。
下列有关法匹拉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类别上看:法匹拉韦属于氧化物
B.从含量上看:法匹拉韦中氮元素含量最高
C.从宏观上看:法匹拉韦由碳、氢、氟、氮、氧五种元素组成
D.从微观上看:法匹拉韦由5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1个氟原子、3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解答】解:A、法匹拉韦是由碳、氢、氟、氮、氧五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法匹拉韦中碳、氢、氟、氮、氧五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5):(1×4):(19×1):
(14×3):(16×2)=60:4:19:42:32,则法匹拉韦中碳元素含量最高,故选项说法错误。
C、法匹拉韦是由碳、氢、氟、氮、氧五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D、法匹拉韦是由法匹拉韦分子构成的,1个法匹拉韦分子是由5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
1个氟原子、3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8.(3分)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A.如图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如图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如图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D.由如图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解答】解:A、煤做成蜂窝状,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B、当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柴梗预热,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所以更容
易持续燃烧。
而火柴头向上时,燃烧产生的热量随热空气上升,不能给火柴梗加热,火柴梗达不到其着火点,容易熄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C、金属具有导热性,是热的良导体,当金属丝制成的线圈罩在蜡烛火焰上,金属丝由于
吸热,致使燃烧产生的热量被快速传递,温度降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从而使蜡烛火焰熄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D、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则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9.(3分)生活中常用湿润的PdCl2试纸来检测CO对环境的污染情况。
已知CO与PaCl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PdCl2+X═2HCl+Pd↓+CO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为H2O
B.该反应中CO得氧发生了氧化反应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D.列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CO、NO2、S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解答】解:A、反应后氢原子是2个,反应前应该是2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前
后氯原子都是2个,Pd都是1个,碳原子都是1个,反应后氧原子是2个,反应前应该是2个,其中1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X为H2O,该选项说法正确;
B、该反应中CO得氧发生了氧化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C、反应前后氧元素、氯元素、氢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列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CO、NO2、S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该选项
说法正确。
故选:C。
10.(3分)下列实验结论与实验现象不相符合的是()
A B C D
实
验
实验现象热水中未燃烧的白磷
在通入氧气后燃烧
燃烧的蜡烛由低到
高依次熄灭
紫色石蕊试液
在通入二氧化
碳后变化
向左推注射器活塞;松手后
活塞基本恢复原状
实验结论燃烧需要氧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
气大
使石蕊变红的
是二氧化碳
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A.A B.B C.C D.D
【解答】解:A、热水中未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了CO2密度比空气的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C、紫色石蕊试液在通入二氧化碳后变红色,使石蕊变红的不是二氧化碳,而是二氧化碳
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故选项说法错误。
D、向左推注射器活塞,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
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松手后活塞基本恢复原状,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1.(3分)在A+B=C+2D的反应中,已知2.9g A跟4.9g B完全反应生成6g C,且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29B.49C.58D.85
【解答】解:生成D的质量为2.9g+4.9g﹣6g=1.8g
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
A+B=C+2D
2.9g 1.8g
x 2×18
x=58
故选:C。
12.(3分)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量如图所示(图中正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增加量,负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减少量,0表示物质质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和丁是该反应中的反应物
B.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44:27
C.参加反应的乙、丙的质量比一定为48:23
D.戊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解答】解:A、反应后甲和丁质量增大,是该反应中的生成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于不知道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不能计算相对分子质量比,该选项说法不正
确;
C、参加反应的乙、丙的质量比一定为:48g:27g=48:23,该选项说法正确;
D、戊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
生成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3.(3分)常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2.3g某有机物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 CO2和2.7g H2O.对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推断:①一定含C、H元素②一定不含O元素③可能含O元素④一定含O元素⑤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2:5⑥分子中C、H、O的元素质量比为12:3:8.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④⑥B.①②⑤C.①③⑤D.①④⑤
【解答】解:由题意,反应后CO2和H2O生成,有机物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则
①正确;
CO2中C元素的质量4.4g××100%=1.2g,H2O中H元素的质量2.7g××100%=0.3g
1.2g+0.3g=1.5g<
2.3g,说明有氧元素,则②③不正确,④正确
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g:0.3g:(2.3﹣1.5)g=12:3:8,则⑥正确
C、H的原子个数比为::=1:3,则⑤不正确
故选:A。
二、填空题(共4个小题,共36分)
14.(12分)某中学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们针对家庭燃料的变迁,提出相关问题,并与同学们讨论:
(1)20世纪60年代以前,我国城市家庭以“煤球”为燃料,在冬天,时有煤气中毒事件发生,其原因是煤中的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了有毒的一氧化碳。
(2)到20世纪70年代,已用“蜂窝煤”取代了“煤球”(如图),你认为这种变化的好处是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煤充分燃烧。
为了减少煤燃烧时对环境的污染,可将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煤层制得较洁净的水煤气(主要成分是CO和H2)。
煤气厂常常在家用煤气中特意掺入少量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其目的是便于人们及时发现煤气泄
漏。
(3)到了80年代,液化石油气和管道煤气又取代了“蜂窝煤”。
煤气中主要成分C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2CO+O22CO2。
(4)到21世纪,由于“西气东输工程”使天然气成为家庭主要燃料,天然气中的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5)实验证明,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相同,燃气灶由灶体、进气管、进风管和电子开关等组成,若你家要将燃烧煤气改为燃烧天然气,为使天然气充分燃烧,则更换的灶具与原来的灶具相比,构造上的最大区别是进气管直径减小(或进风管直径增大)。
(6)我国的煤炭资源丰富,液体燃料却很短缺,需要进口才能解决。
通过“煤液化”技术,用煤炭和水制取甲醇(CH3OH)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步骤:
步骤1:在高温条件下,将煤与水反应生成CO和H2混合气体,这种气体又称为合成气。
步骤2:将合成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其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如图:
①步骤2发生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②步骤2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中,反应物的质量比为CO:H2=7:1。
【解答】解:(1)冬季经常发生煤气中毒的原因可能是煤中的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了有毒的一氧化碳.故填:煤中的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了有毒的一氧化碳;
(2)“蜂窝煤”取代“煤球”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促进了煤的燃烧;煤气的主要成分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一旦泄漏,人很难觉察,极易引起中毒事故,煤气厂常在家用水煤气中特意掺人少量有难闻气味的气体,便于人们及时发现煤气泄漏,避免煤气中毒的发生;故填: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煤充分燃烧;便于人们及时发现煤气泄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