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和古诗词训练试题答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及古诗文复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25《杜甫诗三首》《望岳》1、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诗圣”,称他的诗为“诗史”。
2、词语解释:钟:聚集荡胸:心胸摇荡会当:终当,终要阴阳:山的北面,山的南面。
曾:通“层”,层层叠叠决眦:眼角几乎要裂开。
未了:不尽3、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请分别分析二字好在何处。
“钟”:(1)解释词语“聚集”(2)析句这句是说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都集中于泰山。
(3)一个“钟”字高度赞美了泰山神奇秀丽程度之深。
“割”:切割。
这句是说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和气概?并品析其中蕴含的哲理。
答:(1)译句终要登山泰山顶峰,一眼望去,四周重重山峦都显得渺小了。
(2)雄心气概写出了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哲理哲理: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春望》1、诗中“城”、“浑”的意思分别是长安城,简直。
2、诗歌一、二句写春望所见,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
“破”字给人怵目惊心之感。
“深”令人满目凄然。
3、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注意词句表现手法及诗句表达的情感)感世伤时,花也在流泪;怨恨别离,鸟也在啼叫惊动人心。
诗人移情于物,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面对国都衰落景象,感时伤世的感情。
4、解释诗人为什么会“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并揭示诗句含义。
(情感)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百无聊赖,搔首踌躇,以至于稀疏的短发,几乎无法梳髻插簪的情形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5、全诗所表达的情感可用三个词语概括:忧国伤时、思家、悲己。
《石壕吏》1、解释词语逾墙走:越过邺城戍:防守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3、《石壕吏》一诗中反映官吏残暴对待百姓的句子是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4、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八年级语文古诗文背诵与解析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古诗文背诵与解析练习题及答案一、古诗文背诵1.《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早发白帝城》 - 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4.《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5.《登岳阳楼》 - 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二、古诗文解析1.《登鹳雀楼》此诗为王之涣所作,形容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以及人类对于追求卓越的精神追求。
诗意深远,给人以高瞻远瞩的感觉。
2.《静夜思》这是一首描绘思乡之情的诗作,李白通过明月的光辉唤起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朴素的语言表达出深深的思念之情,给人以温馨的感受。
3.《早发白帝城》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白帝城早出的情景,通过描写江陵的壮美景色和行船的艰辛,深刻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宏伟自然的赞叹。
诗意豪放,给人以激励奋进的力量。
4.《春晓》此诗通过描绘春天早晨的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勃勃的场景。
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春天的好处和美好,给人以欣快的心情。
5.《登岳阳楼》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岳阳楼时的感受,通过展现江南水乡的美景和时局动荡的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关注。
诗意激昂,给人以激励振奋的力量。
三、练习题及答案1.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诗人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答案:追求卓越的精神追求。
2. 李白的《静夜思》中,诗人最想念的是什么?答案:故乡。
3. 孟浩然的《春晓》中,诗人通过描写什么来表达春天的美好?答案:春天早晨的景色。
4. 杜甫的《登岳阳楼》中,诗人对什么表达了忧虑和关注?答案: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
以上为八年级语文古诗文背诵与解析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二上学期文言文语文试题含答案
初二上学期文言文语文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年且九十(________)②杂然相许(________)③始一反焉(________)(2)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话。
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B.愚公妻子的“献疑”和智叟的疑问都流露出他们对移山过程必须解决的难题的关心和关注。
C.操蛇之神的“惧”侧面突出了愚公移山的紧定信念和恒心。
D.天神帮助愚公移走两座大山,不仅没有损害愚公形象,反而使愚公形象更加高大求满,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的美好愿望。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东坡居士极不惜书,然不可乞,有乞书者,正色责之,或终不与一字。
元祐中锁试①礼部,每来见过案上纸,不择精粗,书遍乃已。
性喜酒,然不能四五龠②已烂醉,不辞谢而就卧鼻鼾如雷少焉苏醒落笔如风雨,虽谑弄③皆有义味,真神仙中人,此岂与今世翰墨④之士争衡哉?(节选自黄庭坚《题东坡诗后》)【注释】①锁试:文中指东坡任主考官近两月间,不能与外界联络。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和古诗词训练试题答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页眉内容第一课《七律长征》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七律(lù) 等闲(xián) 云崖(yá)B.迤逦(yí) 铁锁(suǒ) 逶迤(yí)C.长征(zhēnɡ) 磅秤(bànɡ) 磅礴(pánɡ)D.蒙骗(ménɡ) 岷山(Mín) 乌蒙(ménɡ)【解析】选C。
A项中“律”应读lǜ;B项中“迤逦”的“迤”应读yǐ;D项中“蒙骗”的“蒙”应读mēnɡ。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万水千山只等闲等闲:普通,平常 (2)五岭逶迤腾细浪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3)三军过后尽开颜开颜:欢悦3.指出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对偶 )( 夸张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对偶 )4.给下列诗句断句。
(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答案:(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阅读本课这首诗,完成5~8题。
5.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是哪句?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6.这首诗写了哪些物象?表达了红军的什么精神?答:这首诗写了“五岭”“乌蒙”“金沙水”“大渡桥”“岷山”等物象,表达了红军战胜自然险阻的豪迈精神。
7.结尾两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喜”、“开颜”两词表达了红军将士怎样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境界?答:“喜”、“开颜”两词写出了红军闯过长征途中又一道难关后的喜悦心情,表现了红军将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必胜的信心。
8.这首诗共有8句56个字,高度概括且艺术地再现了长征这一伟大的革命史实,展示了一幅幅威武雄壮的图画。
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谈谈自己的感受。
答:我最喜欢的一幅图是“飞夺泸定桥”。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文言文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精选汇编(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然后回答11-13题。
(10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李时珍,字东壁,蕲州人。
好读医书,医家《本草》,自神农所传,止三百六十五种,至掌禹锡、唐慎徽①辈,先后增补合一千五百五十八种,时称大备。
然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时珍病之。
乃穷搜博采,芟②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
首标正名为纲,余各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详其出产、形色,又次以气味、主治附方。
书成,将上之朝,时珍遽③卒。
其子建元以父遗表及是书来献,天子嘉之,时珍官是王府奉祠正,子建中,四川蓬溪知县。
(节选自《明史》)【注释】①掌禹锡,字唐卿,奉敕与苏颂等在《开宝本草】基础上修成《嘉祐本草》。
唐慎微,字审元,修篡《证类本草》,附古今单方。
②芟:删除。
③遽:突然。
1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2分)(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___(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_________(3)或.一物而析为二三__________(4)稿三易.而成书__________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书成,将之上朝,时珍遽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甲】文通过列举古代几位圣君贤臣的事迹,论述了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所阐述的观点是:。
初二语文上册古诗考试题及答案
初二语文上册古诗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属于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是: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答案:B2.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杜甫B. 王之涣C. 李白D. 孟浩然答案:B3.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
”出自以下哪首诗?A. 《春夜喜雨》B. 《春望》C. 《春思》D. 《春日》答案:C二、填空题1. 请填写《望岳》中的名句:“会当凌绝顶,________。
”答案:一览众山小2. 《春夜喜雨》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其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下一句是:“________。
”答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3. 《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下一句是:“________。
”答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三、简答题1. 请简述《静夜思》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答案:《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主要描写了诗人在夜晚看到明月时,思念家乡的情感。
诗中通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 请分析《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的意境和哲理。
答案: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通过“会当凌绝顶”表达了诗人立志要攀登至高峰的决心,而“一览众山小”则描绘了站在高峰之上,俯瞰众山的壮阔景象。
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也隐含了一种人生哲理,即只有不断努力攀登,才能达到人生的高峰,从而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认识。
四、默写题1. 请默写杜甫的《春望》全诗。
答案: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 请默写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全诗。
答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部编版八年级上全册古文注释、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2020版】
八年级上全册古文精品习题带答案【2020部编版】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目录:1、第9课《三峡》检测题2、第10课《短文两篇》检测题《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3、第11课《与朱元思书》检测题4、第21课《孟子三章》检测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第22课《愚公移山》检测题及答案6、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检测题第9课《三峡》检测题班级:姓名:成绩:一、重点注释默写:1、【自】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略无】,【阙】,3、【自非】4、【亭午】【亭】,5、【夜分】6、【曦月】【曦】,7、【襄陵】【襄】,【陵】,8、【沿溯阻绝】【沿】,【溯】,9、【奔】10、【不以疾】11、【素湍】【湍】,12、【回清】13、【绝巘】14、【飞漱】15、【清荣峻茂】【荣】,16、【良】17、【晴初】18、【霜旦】19、【肃】20、【属引】【属】,【引】,21、【妻异】22、【响】23、【哀转】二、重点句子翻译: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翻译: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翻译: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翻译: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6、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翻译: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翻译:三、课外文言文阅读: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
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注] 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
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
合营溪:汇入营溪。
③敧:倾斜。
④嵌:张开。
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
⑥置州:设置州郡。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试题及答案导语】语文是偏重于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和文字的学科总称,一般包括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校勘学等。
中国古代文献丰富,文字比较特殊,语文较为发达,广义的语文也应该包括语言学,也就是语言学和文字学的总称,但现在由于国际学术分科中语言学是一大类,所以目前反而是语文学从属于语言学,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语文》也是中国的学校等教育机构开设的一门主要学科,中国语文教科书一般讲授的是汉语文。
第五单元《桃花源记》1.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是∶,。
2.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3.本文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
4.本文中描写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
6.《桃花源记》中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7.出自本文有些成语一直沿用至今,请写出来其中的两个、。
《短文两篇》1.《陋室铭》中的主旨句:,。
2.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
3.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句:,。
4.从反面表现作者情趣高雅句:,。
5.运用类比表明作者志趣抱负句:,。
,?6.《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7.《爱莲说》中集中表现莲高洁品格的主旨句:,。
8.《爱莲说》中“,。
”道出荷花庄重质朴、洁身自好、不落尘俗的品格。
,。
9.《爱莲说》中描写莲的形象,先用衬笔,其中,,是一般映衬,和是重点映衬,菊是牡丹是。
《大道之行也》1.全文纲领性句子是:大道之行也,,,。
2.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句是:①故人不独亲其亲,,,,,,,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为己。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全文总结性句子是:,,是谓大同。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及古诗词】精练及答案卷
解释词语:襄陵:
也:
,
,沿溯:
,虽:
,奔:
,不以疾
翻译: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解释词语:素湍: 茂:
,回清: ,良:
,绝巘: ,
,飞漱:
,清荣峻
翻译: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入则无法家拂.士
3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及古诗词】精练及答案卷
C.舜发.于畎亩之中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D.人恒.过然后能改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然后知生于怃患而死于安乐也。 4.短文先从正面论述_________________,在列举六位从卑微贫穷而成为圣君贤相的典型事例后,从理论 上归纳了逆境对个人成才的重要性,接着又从反面论述______________,并由个人的成才规律推及到 国家的兴亡,在基础上顾理成章地得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5.本文认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请你根据自己的认识,用个实例验证这个观点。 6.翻译划线部分的句子 参考答案: 1.①“他受到贫困(之苦”或“使……贫困”(1 分) ②奋起,指有所作为(1 分) 2.D(2 分) 15.“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得得以生存,(1 分)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或“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能 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句中“生”“死”词语必须正确翻译,否则 错一词扣 0.5 分) 3.生于忧患(1 分);死于安乐(1 分) 4.要举出具体恰当的实例支撑作者的观点(2 分) 示倒 1: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矢志不移,终于打败了吴国; 示例 2:屈原遭流放,始有《离骚》问世。 (三)(15 分) 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槔。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未几, 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人谓宜泄水种黍, 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 (选自《郁离子》)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 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课后复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课后复习题(附答案)《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鲁山山行》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1 桃花源记1陶渊明晋太元2中,武陵3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4缤纷5。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6,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7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8。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9。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10,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11。
阡陌交通12,鸡犬相闻13。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14。
黄发垂髫15,并怡然自乐。
初二古诗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古诗练习题及答案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吸引了无数读者。
为了提高初二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下面将为大家提供几道古诗练习题及答案。
题目一:古诗《登鹳雀楼》的作者是谁?答案:王之涣题目二:下面哪一句诗不是出自苏轼的《赤壁赋》?A.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B. 卷起千堆雪,霜天寒色凄迷。
C. 而今安在D. 向谁谢红脸。
答案:C题目三:下面哪首诗是杜甫的《春望》?A.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B. 江城如画里,又见青山起。
C. 日暮汉宫传薄暮,轻寒天色转凝红。
D.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答案:B题目四:《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请根据以下提示填写完整的句子。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_______,十五风云波。
答案:赤壁怀古,万里视阴山题目五:请根据下面的古诗,填写出合适的标题。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答案:《走向边疆》题目六:请为下面这首诗找一个合适的背景图片。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答案:一幅春日阳光照耀下的山水画。
以上是初二古诗练习题及答案,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希望同学们能够多多练习,通过欣赏和分析古诗,提升自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古诗是一扇窥探历史与文化的窗口,也是一种美的享受,希望同学们能够用心去感受其中的韵味和情感。
祝大家学习进步,古诗鉴赏之路越走越宽广!。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及,答案,语,文版,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及答案(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18分)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5.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3分)(1)水尤清冽()(2)潭中鱼可百许头()(3)以其境过清()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6分)(1)如鸣珮环,心乐之。
译文:(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7.文中第一段交代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第二段描写,第三段探寻水潭源流。
第四段突出了潭上气氛,全文抓住了小石潭的特点。
(4分)8.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前后不同,请概述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
(5分)答:[二 (15分)[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注],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15.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初二语文上册文言文检测试卷带答案
初二语文上册文言文检测试卷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段和诗歌,完成下面练习。
清白堂①记(节选)[宋]范仲淹一日,命役徒芟②而辟之,中获废井。
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
乃扃③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
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文余,绠④不可竭。
当大暑时,饮之若饵⑤白雪,咀轻冰,凛如也。
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
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因署其堂,曰:“清白堂”。
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
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宝元二年记。
(注释)①清白堂:在绍兴府山上。
②芟(shān):除草。
③扃(jiōng):关锁。
④绠(gěng):原指井绳,此指提水。
⑤饵:吃。
⑥忝(tiǎn):玷污。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①绠不可竭________ ②三日而后汲视________ ③悦人襟灵________(2)给文中画横线部分断句。
(用“/”断三处)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曲线句子的意思。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4)结合《清白堂记》的相关内容,阅读王十朋的《清白堂》,品析画线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清白堂(南宋)王十朋钱清地古思刘宠①,泉白堂虚忆范公。
印绶纷纷会稽守,谁能无愧二贤风?(注释)①钱清:在绍兴市西北。
刘宠:东汉时期任会稽太守,整治官吏,抚恤百姓,政绩卓著。
2.文言文阅读(甲)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语文初二上学期文言文试题答案
语文初二上学期文言文试题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景公之时景公之时,雨雪①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②。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
寡人闻命③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令所睹于途者,无闻其乡;所睹于里④者,无闻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者兼月⑤,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注释】①雨(yù)雪: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②陛:宫殿的台阶。
③闻命:听到辞命。
闻,听;命,辞命。
④里:小于乡的行政单位,周代以二十五家为里。
⑤兼月:两个月。
兼,两倍的。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立有间/飞漱其间B.乃令出裘发粟/征于色,发于声C.令所睹于途者/道听途说D.无言其名/名扬四海(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结合原文,根据你的理解,晏子是如何劝说景公的?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①张仪岂不诚大丈夫乎②父命之③以顺为正者(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②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孟子》语言流畅,善于运用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富有文采和感染力,对于后代的散文有较大的的影响。
八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环而攻之而不胜________②委而去之________③亲戚畔之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②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需即提出论点,并将“天时”“地利”“人和”加以比较,层层推进。
B.“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没有被攻下,是因为攻城者没有占据有利作战的天时。
C.四不“非不”强调了再优越的地利条件,也不如人心所向、上下团结重要。
D.全文设喻说理,析理精微,突出了孟子“以民为本,推行仁政”的主张。
2.课外阅读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获也。
乃投竿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
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乙如其教,(甲)。
予叹曰:“(乙)。
”(选自林昉《钓鱼记》)(1)下列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A.亡:河曲智叟亡以应乙竟日亡所获也B.易:寒暑易节故易取也C.至:居无何,上至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D.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2)“意”,会意字,从心从音,合起来表示发自内心的声音。
但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又会有所变化。
请结合文意,推测以下两句中“意”的意思是否相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 逐篇精选练习题汇编(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逐篇精选练习题汇编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阙通:缺;重岩一作:重峦)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溯同:泝;暮到一作:暮至)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巘一作:左山右献)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全文翻译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无法看见。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
”2、理解性默写午夜分,不见曦月。
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8)《三峡》中描写春冬之景时,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先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然后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
(10)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成功实现“蓄水315米”,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晨现在世人面前,郦道元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凄异景状一去不复返了。
初二上册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答案
初二上册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环而攻之而不胜________②委而去之________③亲戚畔之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②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需即提出论点,并将“天时”“地利”“人和”加以比较,层层推进。
B.“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没有被攻下,是因为攻城者没有占据有利作战的天时。
C.四不“非不”强调了再优越的地利条件,也不如人心所向、上下团结重要。
D.全文设喻说理,析理精微,突出了孟子“以民为本,推行仁政”的主张。
2.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七律长征》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七律(lù) 等闲(xián) 云崖(yá)B.迤逦(yí) 铁锁(suǒ) 逶迤(yí)C.长征(zhēnɡ) 磅秤(bànɡ) 磅礴(pánɡ)D.蒙骗(mãnɡ) 岷山(Mín) 乌蒙(mãnɡ)【解析】选C。
A项中“律”应读lǜ;B项中“迤逦”的“迤”应读yǐ;D项中“蒙骗”的“蒙”应读mēnɡ。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万水千山只等闲等闲:普通,平常 (2)五岭逶迤腾细浪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3)三军过后尽开颜开颜:欢悦3.指出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对偶 )( 夸张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对偶 )4.给下列诗句断句。
(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答案:(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阅读本课这首诗,完成5~8题。
5.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是哪句?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6.这首诗写了哪些物象?表达了红军的什么精神?答:这首诗写了“五岭”“乌蒙”“金沙水”“大渡桥”“岷山”等物象,表达了红军战胜自然险阻的豪迈精神。
7.结尾两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喜”、“开颜”两词表达了红军将士怎样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境界?答:“喜”、“开颜”两词写出了红军闯过长征途中又一道难关后的喜悦心情,表现了红军将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必胜的信心。
8.这首诗共有8句56个字,高度概括且艺术地再现了长征这一伟大的革命史实,展示了一幅幅威武雄壮的图画。
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谈谈自己的感受。
答:我最喜欢的一幅图是“飞夺泸定桥”。
通过这幅图,我仿佛看见了大渡河水流湍急、惊涛拍岸的情景,又仿佛看见了红军指战员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英勇身姿,似乎看见了蒋介石妄图使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阴谋彻底破灭的沮丧之态。
这幅图生动地表现了工农红军不畏艰难险阻,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
也正是通过这幅图,我深深地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辈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满腔热忱来报效我们的祖国!【延伸提能力】9.根据你所了解的历史知识,说出这首诗中的两个历史事件。
答:八一南昌起义、遵义会议10.《大长征》塑造了什么样的英雄形象?答:他们是一支挺立于中华天地间的铮铮男儿,他们有超出常人的钢铁般的意志,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前仆后继,缔造了新中国的历史。
11.“大长征”这句话反复出现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答:这句话反复出现,造成了一种反复咏叹的效果,使情感渐趋热烈,同时也起到了提醒和激发读者情感的作用。
1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诗人对英雄先烈们精神的高度赞扬并号召人们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
13.假如你在清明节的时候来到英烈的墓碑前,你会说些什么?请把自己的感言表达出来。
答: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来到这里,祭奠我们的烈士前辈,正是你们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祖国的繁荣与强大、为了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你们为中国革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我们要继承先烈们的遗志,好好学习,掌握本领,长大以后报效祖国、报效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14.新中国60周年国庆盛典在全球的目光里璀璨落幕,从1949年到2009年,六十年间的辉煌与成就让世界为之震撼惊叹,那些走在五星红旗下的年轻脸庞更是让人动容,他们刻苦、坚毅的表情昭示着“新”中国人的成长。
为庆祝新中国60华诞,你校开展“国庆盛典感怀”论坛活动,请你来参加,谈谈自己的感受吧!答: 2009年国庆盛典,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她所迸发的团结、和谐音符与人文情怀,已深深镌刻在13亿国人心中。
15.有人曾为红军长征翻雪山过草地写过一副对联,下面是对联的上联,请写出下联。
上联:过草地红军历尽千苦下联: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翻雪山将士走过万难古诗四首·综合能力测试题一、为下列加粗的字词选择正确的义项1.不胜簪 A.胜利 B.能承受 C.不能承受( B )2.家书 A.家里的藏书 B.家里的书籍 C.家信( C )3.隔江 A.长江 B.大江 C.秦淮河( C )4.尚思 A.还 B.高尚 C.尚且( A )5一经 A.经过 B.《诗经》 C.一部儒家经典( C)二、下列诗句出处、作者及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 )A.“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唐朝B.“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山先生全集》——文天祥——南宋C.“隔江犹唱《后庭花》”——《全唐诗》——杜牧——唐朝D.“家书抵万金”——《杜诗详注》——杜甫——唐朝三、按要求默写。
1.《春望》中,千古传诵的名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泊秦淮》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表明作者身闲志不闲,壮志不移的语句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4.《过零丁洋》中,用带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的句子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春望1.《春望》中的“草木深”表面是写(春天来临,草木茂盛)。
,实际是写(都城沦陷,草盛人稀,荒凉萧条的社会状况),抒发了诗人(感伤时政,忧国思家的感情)2.《春望》中的“三月”是指(整个春天),根据是(标题)3.《春望》中的核心句是(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4.《春望》中表达作者睹物伤情的句子是(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尽诗人心系亲人的诗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运用了反衬手法,将悲情寓于美景之中的诗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5.通过《春望》中的(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我们想到杜甫忧国伤心时思家而造成的(苍老)之态6.《春望》一诗中形象地表达出作者对妻子儿女强烈思念的诗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7.情哀处,万物同悲,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借花鸟来创设意境《春望》中借助艺术形象,总写作者忧国思家感情的句子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诗四首》同步训练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3分)风飘絮()秦hu i()夜泊()夜阑()寥落()惶恐()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6分)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文中指战乱)⑵僵卧孤村不自哀(僵卧:躺着不动)⑶尚思为国戍轮台(尚思:还想着)⑷夜阑卧听风吹雨(夜阑:夜深)⑸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泛指兵器)⑹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指史册)3.对下面四首诗的作者、朝代、体裁说法正确的一项是(D )(2分)A.《春望》——杜牧——唐——五言律诗 B.《泊秦淮》——杜甫——唐——七言绝句C.《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北宋——七言绝句D.《过零丁洋》——文天祥——南宋——七言律诗4.诗句默写。
(4分)①感时花溅泪,。
②,隔江犹唱《后庭花》。
③,尚思为国戍轮台。
④,身世浮沉雨打萍。
5.对《春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2分)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一句意为: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一句意为:感叹时局,看到开花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一句意为:战争已经持续了三个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一句意为: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6.设想等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时,陆游的儿子在祭奠父亲时说些什么呢?(用第一人称手法来写)(3分)答:父亲,儿子我要告诉您,我们国家的军队已经收复中原,你老在九泉之下也可瞑目了。
(一)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全。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诗中点明时间和季节的句子是。
(2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8.花鸟本是可娱之物,为何在诗人眼里见到后反而落泪心惊?(3分)因为诗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乡之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无心观赏,反而会对花溅泪,即便听到悦耳的鸟鸣声,也无意倾听,反而会因鸟鸣而惊心。
9.根据下文,理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包含的思想感情。
(3分)“连三月”见出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
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
(二)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补全诗句。
(2分)11、根据对课文内容理解用原文回答:(3分)⑴根据作者从仕之后艰难历程的四个字是(辛苦遭逢)⑵形象鲜明地描画国家的灾难和个人困厄的两个短语是(风飘絮)和(雨打萍)。
12、说一说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3分)(三)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3、这首诗是一首(五)言 (律)诗。
(2分)14、这首诗中成为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佳句是。
(2分)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15、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2分)A、首联交代了作者出游出发的地点是荆门,到达的地点是楚国。
B、颔联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和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
C、颈联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江面平静时的夜景和白天云彩兴起变幻的无穷奇景。
D、尾联点题,面对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作者不禁起了思乡之情。
16、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2分)A、“山随平野尽”这句诗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给人以流动感和空间感。
B、“江入大荒流”这句诗中“入”字用语贴切。
诗句所描绘的意境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
C、“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D、全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其中既有对故乡的深情厚意,又有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
(四)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阅读提示:一个春风怡荡的夜晚,万家灯火渐渐熄灭,白日的喧嚣早巳平静下来。
忽然传来嘹亮的笛声,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于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
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杖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