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法与犯罪

合集下载

中考道德与法治第12讲 违法与犯罪

中考道德与法治第12讲   违法与犯罪

回首页
考查点1
第十二讲 违法与犯罪
总目录
2.[2019·江西514(1)]在“扫黑除恶进校园,平安伴我共成 长”专题法治课上,胡警官展示的一幅漫画引发了同学们 的思考。 针对漫画中甲同学的言行, 请你从法律角度对其提出忠告。
回首页
考查点1
第十二讲 违法与犯罪
总目录
[解析]解答本题时,注意设问的限定词“法律角度”,甲同学的言 论说明他没有正确认识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关系。据此在结合教材 知识,可以从预防违法犯罪的角度作答。 [答案]①要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纠正不良行为,防微杜渐,防 患于未然。②要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③实施法律禁止的行 为,会受到法律制裁。要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③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④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回首页
考查点1
第十二讲 违法与犯罪
总目录
[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的特征和犯罪行为。题文中,骆某 之所以受到刑罚处罚,原因在于其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 性,触犯了刑法,②正确;人民法院审理判处骆某拘役四 个月,说明了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④正确;骆某 的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①错误;刑事违法行为要受到刑 罚处罚,其他违法行为受行政处罚或民事处罚,③错误。 故选C。
D.严重违法行为
[解析]本题考查违法行为的分类。题干中的“罚款”“拘留”都属
于行政处罚措施,而“罚金”“拘役”属于刑罚,要特别注意二者的
区分。因此禁燃区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故选C。
请完成《练测本》 第十二讲
感谢您的观看!
)
× 2.所有违法行为都是犯罪。(
)
3.“小错不断,大错不犯”是不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上课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上课

勒索钱财等行为 持刀抢劫等行为
社会危害性 违反的法律
受到的处罚
不大 治安管理处罚法 行政处罚
很大
刑法 刑罚处罚
犯罪:是指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性很大,触
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法律标志) (必然结果) (最本质特征)
三个基本特征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原则界限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区分下列违法行为 违 法 行 为 一般违法 犯罪
1、在文物古迹上乱写乱画 2、骑自行车闯红灯 3、持刀杀人 4、小学毕业后不再读书 5、吸食毒品 6、贩卖毒品 7、殴打他人致轻伤 8、在影剧院看演出大声喧哗
√ √
√ √ √ √
√ √
一般违法
偷窃
犯罪盗窃当数额较大 Nhomakorabea特别巨大,多 次偷窃 盗窃金融机构,数额巨大或 盗窃文物情节严重的
林林的采访记录(二) 我开始频繁的进出网吧玩游戏、 聊天,去迪厅开包房。家里给的钱根 本不够花,就去勒索小同学的钱。自 己的注意力也越来越被学校墙外灯红 酒绿的世界所吸引,从而越发厌恶上 学,索性辍学不读书了。
此时林林又出现了哪些行为?这是 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为什么?
违法行为: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 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正确反映违法和犯罪关系的是(
A 违法 犯罪

B 违 法 犯 罪
犯罪 违法 C
违法 犯罪 D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名 称 比较内容 对社会的危 不 害程度不同 一 般 违 法 犯 罪
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 对社会危害性很 轻微 大,情节严重 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 , 如:《民法》、《未成年 违反了《刑法 》 人保护法》等

犯罪学中的犯罪与刑法学中的犯罪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犯罪学中的犯罪与刑法学中的犯罪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社会现实的需要,及时补充、修改和完善。
刑法学与犯罪学犯罪概念的联系
• 三、犯罪学意义上的犯罪概念中包含了刑法意义上的犯罪概念。两者都是把 一定的反社会行为视为犯罪行为,都以刑法的规定作为依据。犯罪既是一种 社会现象,也是由法律所确认的,它是一种社会法律现象,离开了法律特别 是刑法的评价,人们的所有行为都无所谓犯罪。在这一点上,两者的概念有 相同之处。
• 1、社会危害性是指犯罪行为对于某一社会形态中的各种利益及整体利益的危害的特征。这一特性 同时也是一切不良行为,包括犯罪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以及不道德行为所共有的。犯罪的严重的社 会危害性特征,可以分解为犯罪行为的侵害性以及与社会主体意志(即统治意志)的不相容性。其 中的侵害性,既可以表现为对一定客体造成实际危害的实害性,也可以表现为产生了足以产生这种 危害后果的危险性。某种行为具有了侵害性之后,还不能说就具有了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该行为只 有进而与该社会形态的主体意志不相容时,才能肯定其社会危害性,否则不能认为其有社会危害性。
犯罪学中犯罪的概念
• 什么是犯罪——哪些行为应该归纳于犯罪学的研究范畴
• 1、刑法规定的大多数犯罪行为
2、不可罚的犯罪行为
• 3、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一般违法行为 4、其他社会病态行为
从以上对应该纳入犯罪学研究范围行为的总结中可以得出该行为具有这样的特点:
• 1,这些行为都是具有社会普遍现象的行为。这些行为在社会中不是偶然发生 的,具有普遍性,可以探寻其规律,从而寻找原因,制定对策,这使得这些 行为具有被犯罪学关注的可能性。
• 二、犯罪学中的犯罪不受刑事违法性要素制约 • 刑法学犯罪概念中必然包含有刑事违法性要素,而犯罪学犯罪概念不应包含
这一要素,这是两种犯罪概念对犯罪本质特征认识不同的逻辑结果。 • 犯罪学意义上,刑事司法中会危害性的行为进行有意识的筛选和分类的结果。但犯罪本身具有不依 赖于法的规范性而独立存在的属性。因为,在本来意义上,犯罪并不是违反 刑法或法律范畴之内的行为。 • 对犯罪学而言,重要的不是现行法律是如何规定犯罪的,而是构成社会的人 是基于什么原因和如何实施危害社会秩序行为的。可以说,对犯罪的考察超 越刑法的规定性,并把“犯罪的法的规范性”本身也纳入自己的犯罪对策体 系中进行理性评价,是犯罪学完成自己帮助社会确立科学的犯罪对策观和促 进犯罪预防对策改善之独特学术职能的根本保证。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联系与区别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联系与区别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联系与区别
不同点
含义
社会危害
触犯法律处罚方法联系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不大,触犯了刑法以外的法律。
一般违法行为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不大。
1.民事违法行为违反了民法通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2.行政违法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义务教育法、劳动法等
1.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
2.行政违法行为要受到行政制裁
3.一般违法行为由国家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罚,虽然是一种强制性制裁,但它只有行政后果,不能剥夺受罚人的自由
1.二者都是违法行为,都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只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已
2.二者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在不同程度上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
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犯罪。
犯罪
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属于严重违法
触犯了刑律(刑法及有关犯罪的法律)
犯罪要受到刑罚处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
三种违法行为
不同点
违反的法律
社会危害性
法律后果
实例
民事违法行为
民法
相对轻微
(一般违法行为)
民事责任
捡到他人手机据为己有
婚姻财产分割
欠债不按时归还
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法
相对轻微
(一般违法行为)
受行政制裁
(行政处分)
(行政处罚)
破坏社会公共秩序
破坏铁路网
殴打他人
刑事违法行为
刑法
最严重(犯罪行为)
刑事处罚
杀人、抢劫、
殴打他人致残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ppt优秀课件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ppt优秀课件
他冰感冻到小三鸟日放飞,的非自由一。日当时之,寒他把…整…天 的 娱空 乐余 场时所勿间。沉这以迷类恶于 地电 方小脑 去而室 多、 了为电 ,之影自院然和也各就种结
交了一些朋友,开始吸烟、喝酒、打架、 偷窃,最后走上了绑架杀人的道路。
从程云违纪—一般违法—犯罪的演变过程中, 我们该吸取哪些教训?(温馨提示:可以从父 母、学校、个人的角度思考)
此时的程云行为有没有违法?为什么?
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 百三十二条规定,以故意杀人罪判处程云有 期徒刑14年。
程云趁上课之机,溜回宿舍,盗走同寝室同
(一)学MP4两部。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被
处罚款500元。
罚款之后违,法程行云为不思悔改一,般在违利法欲行熏为心驱使
(二)下 了, 这对名一同(的名学根 危低。据 害年 依社 程级 照会 度的《)学刑生法严实》重施判违绑处法架程行,云为并有期杀徒害

为什么对家长处以罚款? 因为家长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是一种违法行为。
(1)违法行为的含义 应该做的不做 违法行为是指 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或者 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不应该做的做了
违法行为的分类:
违法行为 的类别
违宪行为
(宪法)
最严重的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刑法、刑事诉讼法)
行政违法行为
将他人遗忘物或埋藏物非法侵占数额较大,拒不交出属非法 侵占他人财产罪。
《民法通则》第79条规定:拾得遗 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 应当归还失主。
《刑法》第270条规定:将他人遗忘
物或埋藏物非法侵占拒不交出属非法 侵占他人财产罪。
材料1
在一小学,8名学生无故退学。经调查得知,8名学生的家庭有 足够的条件供应其自女上学,家长让子女退学是为了让孩子外 出打工挣钱。学校及镇教委多次做其家长的工作让孩子复学, 但未能成功。最后由镇政府依法对8名学生强制执行接受九年义 务教育,责令每位家长督促孩子尽快返校,并处以500元的罚款。

关于犯罪法律知识点

关于犯罪法律知识点

关于犯罪法律知识点犯罪法律知识点犯罪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任何一个社会都无法逃脱其困扰。

为了维护社会安宁,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犯罪法律。

而对于普通公民来说,了解一些基本的犯罪法律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保护自身的权益,还能够提高自身的防范能力。

本文将就一些关于犯罪法律的知识点进行探讨,助您了解及运用这些知识。

一、犯罪与刑法的关系犯罪是指违反刑法规定,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而刑法则是国家为了规范和管理社会生活而通过立法制定的法律,用以管制和制裁犯罪行为。

刑法规定了各类犯罪的构成要件、刑罚和量刑标准等内容,确保了犯罪行为的可预见性和可判性。

二、犯罪的主体和客体在刑法中,犯罪的主体和客体是重要的概念。

犯罪的主体指犯罪行为的实施者,即犯罪分子;而犯罪的客体则是指受害人、公共利益或者社会秩序等被犯罪行为侵犯的对象。

只有当犯罪主体与客体同时存在,才能构成犯罪。

三、犯罪的构成要件对于每一种犯罪行为而言,都有自己的构成要件。

通常而言,犯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行为、结果和主观方面。

行为要求犯罪主体进行某种具体的行动或不作为,例如杀人、盗窃等;结果要求犯罪行为产生一定的后果,例如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等;而主观方面则要求犯罪主体以特定的心态进行行动或不作为,例如故意、过失等。

四、犯罪的量刑标准在刑法中,对于每一种犯罪行为都设定了相应的刑罚和量刑标准。

量刑标准是指根据犯罪的性质、危害程度、社会危害性等因素来确定犯罪主体的刑罚程度。

通常而言,犯罪的量刑标准包括基本刑罚、刑罚幅度、刑罚起讫点等。

在量刑时,法官还会考虑犯罪主体的主观恶性、社会危险性以及犯罪主体的自首、悔罪等情节,从而做出公正的判决。

五、犯罪的辨别和防范犯罪的辨别和防范是每个人都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

首先,辨别犯罪行为的能力是关键。

人们需要了解各种犯罪行为的特点和常见手段,例如诈骗、盗窃等,以便辨别和避免受骗上当。

其次,加强自身防范能力也是很重要的。

犯罪的定义和特征

犯罪的定义和特征

犯罪的定义和特征第一节犯罪的定义一、犯罪的定义概述受罪刑法定原则的约束,外国刑法或学说大多对犯罪采取法律形式层面的定义,认为犯罪是刑法规定以刑罚禁止或惩罚的行为,或犯罪就是刑法规定为犯罪的行为。

从法律意义上讲,犯罪是刑法明文规定的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

例如我国《刑法》第232条规定的“故意杀人”行为,第264条规定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行为,等等。

在罪刑法定制度之下,严格讲只有这种法律(形式)上的犯罪。

从实质意义上讲,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法律之所以要规定某种行为是犯罪,在外国刑法理论上有不同观点,有的认为是因为它违反了基本的社会伦理规范(伦理规范违反说),有的认为是因为它侵害了国家、社会或者个人的法益(法益侵害说),有的认为是因为它既违反了社会伦理规范又侵害了特定的法益(二元说)。

这是犯罪的本质,是犯罪的法律意义的根源。

在司法实践中,采取不同的犯罪本质观得出的结论是不一样的。

在社会生活中,总会发生杀人、伤害、强奸、抢劫、盗窃、诈骗、抢夺之类侵犯他人权益、违反基本伦理规范的现象。

如果不采取严厉的制裁方法予以禁止,社会生活就无法继续。

二、我国刑法中的犯罪定义尽管在刑法分则各条中已经规定了盗窃、抢劫等各种具体犯罪的定义(罪状或构成要件),但是,《刑法》仍在第13条中对犯罪给出了定义:“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犯罪。

”这个定义是对刑法中规定的各种具体犯罪(如故意杀人罪、盗窃罪、抢劫罪等)共同特征的高度概括。

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犯罪是危害社会、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兼顾犯罪的实质特征和形式特征,是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犯罪定义。

刑法罪名和犯罪区别

刑法罪名和犯罪区别

刑法罪名和犯罪区别在刑法领域中,罪名和犯罪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罪名是指对于某一行为所做的法律评价,而犯罪则是指依法认定的犯罪行为。

本文将从罪名和犯罪的定义、关系以及其区别方面进行论述。

一、罪名和犯罪的定义罪名是法律对某个行为所做出的评判,是对犯罪行为进行分类和命名的方式,通过罪名可以准确地描述出犯罪行为的性质和特点。

刑法上的罪名通常以与其性质相符的词语或短语来表示,比如“盗窃罪”、“故意杀人罪”等。

犯罪是指在刑法规定的范围内,违反国家刑法规定的行为,即在法律上被认定具有犯罪性质的行为。

刑法对犯罪的认定需要满足行为、主体和客观要件等多个要素。

只有同时满足这些要素,才能够构成犯罪行为。

二、罪名和犯罪的关系罪名和犯罪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为因果的关系。

罪名是对犯罪行为进行分类和命名的依据,而犯罪行为则是罪名的对象和根据。

罪名可以理解为对犯罪行为进行名称上的概括和概述,犯罪行为则是具体的实践和具体行为。

罪名的确定通常是在犯罪行为发生之后进行的,即在侦查、审判和判决阶段对犯罪行为进行定性和定性的过程中确定罪名。

罪名的确定通常需要参考相关法律的规定以及犯罪行为的情节和特征,以便能够对犯罪行为进行正确的定性和分类。

犯罪行为的认定和罪名的确定相互依存,犯罪行为是罪名的基础和依据,而罪名则是对犯罪行为进行分类和命名的结果。

罪名是对犯罪行为进行名称上的概括和概述,犯罪行为则是具体的实践和具体行为。

罪名和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是”或者“有”的关系来表述。

三、罪名和犯罪的区别罪名和犯罪在定义和内容上存在一些区别。

罪名是对犯罪行为进行概括和分类的方式,它是对犯罪行为进行名称上的归纳和总结,通过罪名可以准确地描述出犯罪行为的性质和特点。

而犯罪则是对违反法律的行为进行定性和认定,是对具体行为的评价和认定。

罪名是以具体名称的方式来表示,而犯罪则是通过犯罪的认定和判决来确定。

罪名通常是在犯罪行为发生之后进行确定的,而犯罪则是对犯罪行为进行定性和认定的结果。

违纪、违法、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违纪、违法、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commercial use违纪、违法、犯罪的区别和联系违纪、违法和犯罪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既有密切联系又存在着区别。

违纪主要是指违反某一个群体内部制定的纪律的行为,如学校纪律、企事业社会团体纪律、党纪、军纪等。

违法是指违反国家法律的行为。

这里法律应作广义理解,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章、条例、法令等一切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规范文件。

犯罪是专指违反我国刑法之规定,应追究其刑事责任的行为。

我国刑罚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有5种: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有4种: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三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

三者相比,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最大,违纪最小,违法位于中间。

违纪只是违反了群体内部规定,危害性最轻;违法分为一般的违法行为和严重的违法行为。

一般的违法行为主要是指违反民事法律和行政法律,没有触犯到刑事法律;严重的违法行为特指触犯刑事法律,应受刑罚处罚,属于犯罪范畴。

根据我国刑法有关规定,构成犯罪必须同时具备三个特征:第一,严重的危害社会性。

这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第二,刑事违法性即行为必须是触犯我国《刑法》规定的行为;第三,应受刑罚处罚性,只有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才被认为是犯罪。

上述特征是确定任何一种犯罪必须具备的缺一不可的条件。

我国《刑法》同时还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这就说明,社会危害的程度是区分违法和犯罪的标准。

犯罪行为违反了刑事法律,当然是违法行为,但违法行为不一定都是犯罪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就不等于犯罪行为。

三者联系:三者均违反了相应的规定,具有社会危害性。

总之,违纪、违法和犯罪三者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犯罪总是从一般违法行为开始的,而一般违法行为又是从违纪行为开始的。

因此,我们要坚决摒弃“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的错误思想,不断加强思想品德建设,注意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做一个对社会和人民有用的青少年。

违法和犯罪一样吗

违法和犯罪一样吗

一、违法和犯罪一样吗1、性质不同: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行为,但犯罪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即违法行为是包含犯罪行为的。

违反任何法律法规都构成违法,但是只有在违反刑法时才构成犯罪。

2、概念不同:违法,是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致使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受到破坏,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

犯罪,比违法更严重,是违反了法律的规定,致使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受到破坏,并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

3、处罚方法不同:违法的处罚,可以是警告、行政拘留、罚款、吊销证件等。

而犯罪的处罚,一般是拘役、管制、徒刑、死刑,可以并处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

二、犯罪的特征犯罪则必须符合我国《刑法》关于犯罪的规定,必须具备以下特征:1、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

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

2、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

也就是说危害社会的行为必须同时是触犯《刑法》规定的行为,才构成犯罪。

3、犯罪必须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只有应受刑罚处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才被认为是犯罪。

上述特征是确定任何一种犯罪必须具备的缺一不可的条件。

《刑法》同时还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这就说明,行为的情节和对社会危害的程度是区分违法和犯罪的界限。

三、违法和犯罪的惩罚1、处罚执行机关不同,处罚的方式不同,轻重程序不同。

2、一般违法行为受到行政执法部门的制裁,程度一般较轻,一般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如警告、罚款、行政拘留等。

3、犯罪行为,必须经法院审判才能确定有罪,处罚执行机关有法院监狱公安部门,程序一定较重,如主刑有:拘役、管制、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对外国人的还可以附加驱逐出境等。

4、一般违法不会有犯罪记录,即案底,犯罪记录就是只有触犯刑法的人才会被记录,一般违法,如打架,只是触犯了我国治安管理法,依法可能会受到行政处罚,而不是刑事处罚,所以说不会有犯罪记录。

犯罪概述对犯罪的认识

犯罪概述对犯罪的认识

犯罪概述对犯罪的认识犯罪是指违反社会法律秩序或道德规范的行为。

犯罪行为对社会和个人造成了不良影响,侵犯了他人的权益,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对犯罪的认识是对犯罪现象的深入分析和理解,有助于我们对罪犯行为的预防和处理。

首先,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根源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价值观念、法律规范等都会对犯罪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和贫困是犯罪的重要诱因,因为穷人为了生活所迫可能选择非法手段获取财富;而法律规范的缺失和执行不力也会增加犯罪发生的可能性。

其次,犯罪行为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

犯罪行为可以包括盗窃、抢劫、诈骗、杀人、强奸等各种形式。

这些行为不仅在于对财产和人身安全的侵害,还涉及到对他人尊严和人权的践踏。

犯罪行为的多样性使得我们需要对不同类型的犯罪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再次,犯罪行为对社会和个人产生多方面的伤害。

从社会层面来看,犯罪行为会破坏社会秩序,危害社会安全;从个人层面来看,犯罪行为会给被害人带来身心上的伤害,甚至造成生命的丧失。

此外,犯罪行为还会引发社会不安和不信任,使得社会正常秩序面临威胁。

另外,犯罪行为的认识还需要考虑如何进行预防和惩治。

犯罪预防是通过加强社会教育、提高法律意识、改善社会条件等手段来减少犯罪的发生。

而犯罪惩治则是通过法律机构和司法程序来对犯罪行为进行惩罚。

对于罪犯来说,通过刑罚的手段来实施惩罚,也可以通过法律监管和社会帮助来推动罪犯的改造。

最后,要认识到犯罪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犯罪行为的发展和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为了有效地应对犯罪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法律机构、教育机构和民众的积极参与。

总之,对犯罪的认识是我们了解犯罪问题的基础,有助于我们从根源上预防和解决犯罪现象。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和了解犯罪问题,才能更好地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法律,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保障公民的安全和权益。

合法犯法知识点总结归纳

合法犯法知识点总结归纳

合法犯法知识点总结归纳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法律、刑罚、犯罪等相关的话题,这些都是我们需要了解的合法犯法知识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合法犯法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法律知识。

一、法律基本概念1. 法律的定义法律是以立法形式规定的国家规范性规则的统称。

它是国家的意志,是社会规范的集中体现。

2. 法律的分类根据法律的性质和作用,可分为宪法、民法、行政法、刑法等不同类别的法律。

3. 法律的地位和作用法律是国家的主权权利与义务的总规范,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工具。

4. 法律的效力法律的效力是指法律对社会关系所具有的规范作用。

法律的效力主要包括法律的生效、效力、适用和失效。

5. 法律的适用法律适用的范围包括时间、地域、主体和客体。

二、犯罪与刑罚1. 犯罪的概念犯罪是指危害社会秩序、损害国家利益和公民权益的行为,其主观意图和客观行为均达到构成犯罪的要件。

2. 犯罪的构成犯罪构成包括主观方面的犯罪意图和客观方面的犯罪行为。

3. 犯罪的分级根据犯罪的危害程度,可将犯罪分为轻罪、普通罪和重罪。

4. 刑罚的种类刑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附加刑包括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罚金等。

5. 刑罚的性质刑罚是国家对犯罪行为的惩罚,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的法律秩序和社会安定。

三、合法防卫1. 合法防卫的概念合法防卫是指在面临非法侵害时,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使用合理的防卫手段进行自卫的行为。

2. 合法防卫的条件合法防卫的条件包括非故意遭受非法侵害、非法侵害必须具有危害性、紧急情况下采取必要的防卫手段等。

3. 合法防卫的限制合法防卫行为必须符合正当防卫的情况和程度,不能超出必要的限度。

四、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1. 民事责任的概念民事责任是指个人或组织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财产,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2. 刑事责任的概念刑事责任是指个人或组织侵犯国家法律规定的社会秩序和公民权益的行为,应当受到国家刑事处罚的责任。

违规、违法、非法、犯法、犯罪之间的区别

违规、违法、非法、犯法、犯罪之间的区别

违规、违法、非法、犯法、犯罪之间的区别
很多人对违规、违法、非法、犯法、犯罪之间的区别不清楚,认为都是一个意思,实际上他们之间的区别还是比较大的,下面晓法网就把这些概念一一分析给大家看。

违规:违规是指违反了某些规定,比如行政规定、合同规定等等。

相对来说是最轻微的违反,还没有到法律的程度。

违法:违法是指违反和触犯除刑法以外的其它法律规定的行为,比如合同法、婚姻法、公司法等等。

非法:非法是指不合于或者超出法律所规定的行为,即非法并不算违法,只是法律没有对该行为明文规定而已。

犯法:犯法是指触犯了国家刑法明文规定的、并且应该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

犯罪:犯罪必须符合我国《刑法》关于犯罪的规定,通常犯罪具
有以下特征:
1、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会对社会或者他人造成伤害,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

2、犯罪是触犯刑法的行为,触犯了刑法所规定的条款,所以犯罪除了危害社会以外,还得满足触犯《刑法》所规定的行为,此时才构成犯罪。

3、犯罪必须是应当受到刑法惩罚的行为,危害社会的行为应当受到刑法处罚,才是犯罪。

只有满足以上条件才是犯罪,否则将不构成犯罪。

我国刑法还规定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不大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也就是说情节和行为危害程度决定是否是犯罪,也是犯罪和违法之间的界限。

如果一旦犯罪,一定要找刑事律师处理相关法律问题,这样才可为自己争取最大的权益,实现轻判或者无罪等好的结果。

如果您还有其它刑事相关法律问题或者要找刑事律师,请联系晓法网,我们会安排最合适、靠谱的律师处理您的法律问题。

遇到刑事法律问题,自己不能有效处理,最好找律师,才能有效减刑,将刑事处罚降到最轻。

高考政治 一般违法与犯罪区分及习题汇总

高考政治 一般违法与犯罪区分及习题汇总

一般违法与犯罪违法行为含义: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根据社会危害程度不同,把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即严重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根据违反的法律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任何违法行为都▲6.青少年从不良行为发展到违法犯罪的原因有哪些?(1)个人主要原因:无知(法律意识淡薄)、盲目模仿、报复心理、盲目从众心理、寻求刺激、逞强好胜等。

(2)家庭原因:父母或监护人没有做好家庭保护,没有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3)社会原因:有关部门没有做好社会保护,没有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7.怎样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建议、措施)①国家要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②社会有关部门要净化社会环境,加强社会保护;③学校要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做好学校保护;④家庭中父母要加强对子女的管教;⑤青少年自身要学法、知法、守法,依法规范自身行为,谨慎交友,抵制不良诱惑,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8.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途径:(1)非诉讼手段(如有关部门反映、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2)诉讼手段(即到法院打官司,是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注: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又叫“民告官”)9.未成年人如何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青少年与其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

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

一、单项选择题1.【2019江苏泰州】近年来,仍有一些人“不拘小节”,如:高铁“霸座”,侮辱、殴打公交车驾驶人员等,上述事件中相关人员已受到了相应的惩罚。

以上事件警醒我们()①个人行为应当遵守社会公共规则②社会进步必然要求牺牲个人自由③不良行为有可能演变为一般违法甚至犯罪④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必然要承担相应的后果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2.【2019四川自贡市】无数事实表明,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行为到犯罪行为,往往只有一步之遥,防微杜渐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

违法和犯罪的本质区别违法性本质问题浅议

违法和犯罪的本质区别违法性本质问题浅议

违法和犯罪的本质区别违法性本质问题浅议一、违法性的概念与刑事违法性特征中的违法性概念不同,此处所要讲的违法性是大陆法系犯罪构成中客观构成要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指行为为法律所不允许,即行为从法律方面看具有不能容许的性质。

关于它与客观构成要件的关系,存在着不同的学说。

比如行为构成要件说的主张者贝林就认为,构成要件是与法的价值判断相分离的、纯粹形式的、记叙的,价值中立的行为类型,这种意义的构成要件,使犯罪类型的外部轮廓变得明确,从而有利于实现刑法的保障机能。

以他的观点来看,构成要件与违法性无关。

而德国学者麦耶则认为,所有的构成要件都是违法性的表征,是违法性的认识根据,只要不存在违法性阻却事由,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就是违法的。

另外,根据违法类型说的观点,构成要件是从众多的行为中,将值得作为犯罪给予特别处罚的类型性的法益侵害与威胁,以法的形式规定下来的东西,所以它是违法行为的类型,是违法性的存在根据。

就目前情况来看,赞成违法类型说的人占据多数,认为符合性是违法性的存在根据,违法性是判断行为是否值得处罚的要件,二者共同组成了客观构成要件。

二、违法性的本质关于违法性的本质问题,存在着形式的违法性和实质的违法性、客观的违法性与主观的违法性、结果无价值与行为无价值等理论之争。

(一)形式的违法性和实质的违法性形式的违法性是指行为从形式上违反法秩序或法规范的性质,它是从形式的立场来把握违法性的观念的,德国学者宾丁比较支持这种观点。

实质违法性是指行为实质的违反法秩序或法规范的性质。

法益侵害说以德国学者李斯特为代表,把违法性解释为对社会利益或被害人利益的侵害,认为违法性的实质在于法益的侵害或法益侵害的危险性。

规范违反说则以德国学者麦耶的观点为代表,认为违法性的实质在于与国家所承认的文化规范,或者说是社会伦理规范的不相容。

也就是说,违法性的实质是违反刑法规范背后的社会伦理规范。

这种学说,混淆了刑法规范和社会伦理规范的界限,并不科学。

普法:犯罪行为、违法行为、违规行为、违章行为,是一回事吗?

普法:犯罪行为、违法行为、违规行为、违章行为,是一回事吗?

普法:犯罪行为、违法行为、违规行为、违章行为,是一回事吗?日常生活里我们经常会听到犯罪行为、违法行为、违规行为、违章行为这四个词,有时觉得他们的含义差不多,那么这四种行为是一回事吗?笔者在此简单梳理一下。

所谓犯罪行为是指触犯了我国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行为有两个特征,一个是触犯了刑法,另一个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

这两个特征缺一不可,否则就不是犯罪行为。

所谓违法行为是指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

违法行为的特征就是违反了我国的法律。

只要违反了我国任何一部法律规定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犯罪行为与违法行为的联系与区别在于,犯罪行为是违法行为的一种,犯罪必然违法,但违法并不一定犯罪。

所谓违规行为是指违背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的行为。

所谓违章行为是指违背行政规章(包括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的行为。

违规行为与违章行为的联系与区别在于他们违背的规章对象不同,违规行为违反的是地方性法规,违章行为违反的是行政规章。

需要注意的是,违法行为所违背的法律范围比较广泛,除了宪法、法律之外,还包括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和两高颁布的司法解释。

司法实践中,法院在审理案件时也是把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同宪法、法律一样列为审判的法律依据。

在判决书主文中援引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时,都是与援引宪法、法律一样使用'依照'这样的表述。

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XXX条例》XX条的规定,判决如下'。

而援引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则使用'比照'这样的表述。

援引行政规章,则使用'参照'这样的表述。

综上,犯罪行为、违法行为、违规行为、违章行为并不是一回事,四者的联系在于它们都是广义上的违法行为;区别在于它们违法的对象和位阶是不同的。

犯罪行为违反的是刑法,违法行为违反的是宪法、基本法律、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违规行为违反的是地方性法规,违章行为违反的是行政规章。

犯罪行为和违法行为所违反的法律位阶高于违规行为和违章行为所违反的法律位。

合法犯法知识点总结

合法犯法知识点总结

合法犯法知识点总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和挑战。

了解合法和犯法的知识点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合法犯法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读者了解相关法律知识,避免犯法行为,并在合法范围内行使权益。

合法知识点1. 理解法律了解法律的基本原理和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法律是指国家制定和公布的规范,用于调节人们的行为,保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法律体系和法律规定,因此,我们需要了解本国的相关法律,在生活和工作中做到依法行事。

2. 遵守法律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也是对社会的负责。

法律对个人和集体的行为都有明确规定和要求,因此我们需要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遵守法律法规,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

只有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我们才能真正享有合法权益。

3. 知晓个人权益法律法规对个人的权益和利益也有明确规定,包括人身权、财产权、精神权等。

了解自己的权益和利益保护,是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重要一环。

在维护自己权益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权益,做到法律上的平等和公平。

4. 保护个人隐私隐私权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益之一,也是法律所保障的。

社会发展到今天,隐私泄露和侵犯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有必要了解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和规定,有效地保护自己的隐私信息,避免不法分子的恶意侵犯。

5. 私人物品保护个人物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也是法律所保护的一项基本权益。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妥善保管个人财产,防止被盗或者损坏。

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财产权益,不得随意侵犯或者侵害他人的财产。

犯法知识点1. 犯罪意识犯罪是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社会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行为。

对于犯罪行为,我们需要及时认识和警惕,避免自己成为犯罪者,也要注意他人的犯罪行为,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2. 违法行为违法是指违反法律规定,干涉社会正常秩序和公共利益的行为。

违法行为有轻微的和严重的之分,无论是哪种行为,都有可能受到国家的法律制裁,因此我们需要警惕和避免一切违法行为。

【造句大全】犯罪造句

【造句大全】犯罪造句

【造句大全】犯罪造句【犯罪解释】:做出犯法的、应受处罚的事。

近义词:犯法不法非法犯科犯警违警违法坐法反义词:犯过立功相似词:罪犯惯犯犯难犯错犯贱犯事犯病犯疑1、只有战胜者才有权判定什么是战争犯罪。

2、青春是美妙的,挥霍青春就是犯罪。

萧伯纳3、假如人们把夸张和狂暴叫做美德,把温和与公正叫做犯罪行为,那么,这样的国家离开灭亡就不很远了。

拿破仑4、正义是苦难者的希望和犯罪者的畏惧之所在。

惠蒂尔5、同样是赌博,有的称为犯罪;有的叫献爱心。

前提不同的是,前者仅用个人名义,后者盗用集体名义。

在某种境况下,冠冕堂皇的名份是成事的基石;狐假虎威的包装是成功的母亲。

6、犯罪分子携款外逃的企图没有得逞。

7、倘若人民之中有一部分被压榨受欺凌、被迫犯罪或站在社会的对立面,我们就不能拥有一个有序健康的国家。

8、我们的做法并不符合原始规定,但小组除掉了四个跨国犯罪分子并拯救了一个男孩的生命。

9、国家采取非常手段打击毒品犯罪。

10、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罚才能使犯罪得到偿还。

11、必须彻底肃清一切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

12、犯罪分子无论隐藏在什么地方也难逃法网。

13、犯罪的人能够明理,悔罪改过起来要比那种愚蠢无知的人快得多。

14、公安人员正在寻找罪犯犯罪的蛛丝马迹。

14、造句网原创和收集优质句子,使您在造句的同时,还能学到有用的知识.15、青少年犯罪的沉痛教训,值得每个人深思。

16、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要比处罚已经发生的罚罪行为更有价值,更为重要。

17、法律不可能使本质上是道德的或纯洁的行为变为犯罪行为,正如它不能使犯罪行为又变成纯洁的行为一样。

雪莱18、通向犯罪的道路不仅是下坡路,而且坡度还很陡。

塞内加19、这一小撮犯罪分子罪行累累,铁证如山,不严惩不足以平民愤。

20、公开是防腐的良药,暗箱是犯罪的温床。

21、行贿者给你好处的同时,也给你一把违法犯罪之门的钥匙。

22、有的人追求奢侈的生活,走上了犯罪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犯法与犯罪
关于犯法与犯罪这个问题,以前我们一直走进一个误区,许多人把犯法等同于犯罪。

其实这是一条错误的公式,犯法与犯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首先说以下犯法,犯法是指我们违背了法律所规定的条律,而且应当收到法律的制裁。

但我们有没有想过这法律是怎么来的?人为什么又要犯法?因为从合法的途径他们无法得到这个世界的公平对待,所以他们只能用非法的手段去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

在这个世界上,法律都只是利益既得者为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制定出来的,她所维护的只是少数资本家的利益,并以合法的手段来获取我们劳动群众的利益。

这个世界不应该是这样,也不可以是这样的。

为什么同性恋是反法?为什么七仙女为追求爱情是犯法?为什么有的人快饿死,偷了一个包子吃也是犯法······难带哦在这个世界上,所谓的几条文本比我们的生命更加宝贵吗!因为那些法律都是由人定的,但是为什么我们要去遵守别人定出来而又不公平的法律!
所以有的时候,犯法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它只是我们去争取公平和利益的手段。

至于犯罪,犯罪的实质概念不满足于对犯罪的法律界定,而力图揭示隐藏在法律背后的社会政治内容,我们不可以单纯地把犯罪当做一种法律,而更把它单做社会现象。

什么是犯罪,那些侵犯群体利益的行为就是犯罪,那些吸干人民血汗的资本家就是犯罪,那些破坏社会公平原则的就是犯罪。

他么为何要犯罪呢?因为他们的资本都是来源于剥削劳动者的血汗钱。

记得欧洲有位工人曾经说过“100块你们赚了99块我忍你,为什么连剩下那1块都不给我”,这就是资本家罪行的真是写照了。

难道真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们就注定要充当他们的奴才吗?不是的,上帝在创造我们的时候都把我们摆在了同一个高度里,都赋予我们一同等的权利和地位。

然而那些资本家却不知羞耻的带上了面具去掩盖他们狰狞的面目,高高地站在劳动人民的肩膀上炫耀他们所谓的“成就”,难道我们就这样容忍他们的罪行吗?不!我们要清醒,我们要反抗剥削,反抗压迫,我们要联合起来,推翻这不公平的资本家时代,去拿回属于我们的血汗钱。

利益既得者强行把犯法等同于犯罪,企图把人民囚禁在他们的思想牢笼里面,再以钢枪铁牢去维护他们的权威,所以,要对劳动人民进行思想解放是必要的,我们要延续启蒙运动先哲们的意志,为自由,平等而战斗。

因此,我认为犯法是劳动群众去火的平等的必须手段,也只有用犯法来消灭犯罪。

点评:改作者见解独特,能深刻解剖社会实质问题,认清社会弊端,这是值得赞扬的,但此文至适合运用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用在我朝恐会遭到批判。

严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