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宜中学普通高中新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普通高中双新背景下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
普通高中双新背景下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发布时间:2021-09-20T11:16:29.549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9月中作者:韩洪波[导读] 双新背景下,普通高中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以学生为主体,瞄准学生未来发展方向,着重培养学生对校本课程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
由于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处于初始阶段,相关部门和责任人要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合理性的研究,发挥校本课程的优势,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达到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
河北省高邑县第一中学韩洪波 051330摘要:双新背景下,普通高中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以学生为主体,瞄准学生未来发展方向,着重培养学生对校本课程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
由于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处于初始阶段,相关部门和责任人要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合理性的研究,发挥校本课程的优势,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达到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
本文对普通高中双新背景下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策略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对同行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普通高中;双新背景;校本课程;合理开发引言普通高中双新背景下的校本课程开发,要运用各种专业活动,根据学校的教育理念,通过与外部力量合作,实施和建立内部评价机制,选择、改编、修订教材或设计学习活动。
双新背景下,开设校本课程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探寻适合学生未来发展的道路,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学生也要积极参与进来,发现自身的优势和特长,选择适合自身的校本课程,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的专业特长,为将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大力建设校本课程教育师资队伍双新背景下,普通高中校本课程教师必须具备心理学、社会学、专业特长等学科知识,具备校本课程教学所需要的对未来发展的判断力。
因此要选择具有特定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教师,帮助学生塑造职业教育与职业规划,将先进的经验与本校的特点相结合,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2024年高中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2024年高中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____年高中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高中阶段的学生需要更加全面的教育和培养。
校本课程是指不同学校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开发的一种具有地方特色和专业特长的课程。
校本课程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本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原则:本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贯彻以下原则:(1)适应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兴趣特长,设置多种不同类型的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突出专业特色:发挥学校的专业特长,设置具有一定专业性和实践性的课程或项目,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3)注重跨学科融合:鼓励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促进学科知识的整合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4)强调实践环节: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5)保持灵活性和可持续性: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随时根据学校和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整和更新,同时要保持可持续性,确保长期有效实施。
三、开发步骤与计划1. 调研与分析(1)调查学生需求: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和期望,确定主要的开发方向和内容。
(2)分析学校优势:分析学校的专业特长和师资力量,确定校本课程的开发定位和重点。
2. 制定开发计划(1)确定目标和原则:明确校本课程的目标和开发原则,为后续的开发工作提供指导。
(2)制定时间计划:根据开发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时间节点,制定详细的时间计划,确保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开发内容与形式(1)核心课程设置:以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基础,设置一些核心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
必修课包括国家课程要求的必修科目,同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具有学校特色的必修课。
高中新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高中新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高中新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为了贯彻国家、省、市的相关文件精神,建立普通高中课程体系,提高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和管理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而主动地发展,本方案针对我校实际情况制定。
一、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指导思想:1、校本课程是新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基于当地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组织编制、实施和评价的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2、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全面而生动的发展。
3、要继承和发扬学校的办学传统和优势,有利于学校特色的形成,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
4、要因地制宜,努力为我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1、通过校本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塑造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终身研究的愿望和能力。
2、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使教师能拓展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转变教学观念,增强课程意识,同时提高科研能力、科学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3、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互整合与补充,以加强我校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弹性与多样性,推进我校课程建设,逐步形成办学特色,提升我校的办学水平。
4、规范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采用模块的方式,各模块的学时和学分设置与国家课程必修、选修模块的规定相同。
一个模块可以是18课时(1学分),也可为36课时(2学分)。
要避免和防止与国家课程必修、选修模块的简单重复。
学校将开发足够数量的模块,保证相应的课时,供学生自主选择研究,以获得所需的学分。
三、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原则:1.导向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要防止校本课程成为学科课程的随意加深与拓展,必须与国家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保持一致,保证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间的协调统一。
2.实际性原则:开发校本课程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考虑我校的实际需要,立足本校,从学校的实际和办学特色出发,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出发,还要注意与地方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相结合。
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我校“四有”培养目标,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目标,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精神,特制订本方案。
第二条课程性质。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设计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
校本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的选修课,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学校从自身办学理念、办学实际和发展需要而开发的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特色课程。
第三条课程理念。
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为导向,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以课程开发的多样性实现学生课程的选择性,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
第四条课程科目。
包括:科技课程,实验课程,人文课程,时政话题研讨课程,影视教育课程,社团活动课程,学生发展指导与生涯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生命安全教育。
第二章科技课程(技术选修课)第五条课程科目。
科技课程包括:信息技术基础、智能机器人、移动应用设计、3D建模与打印、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智能家居与智慧农业、烹饪、汽车技术、火箭与卫星、通讯与信息化、微电影拍摄与制作、海航班心品训练课程。
第六条信息技术基础。
(一)课程目标:本课程面向初中信息技术基础薄弱学生开设,旨在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能够描述数据与信息的特征,知道计算机存储文件的原理,知道常见文件类型及其作用,会在网上查找下载资料,会下载安装常见的软件,会对简单的文本、表格、图片、声音等信息进行处理,能对处理过的信息进行简单的集成与发布,能遵守网络时代的法律和规定,文明上网,学会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
(二)课程内容:信息与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文件与下载、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多媒体信息加工、信息集成和交流、信息资源管理。
第七条智能机器人。
(一)课程目标:本课程面向初中信息技术基础较好的学生开设,旨在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分类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前沿的机器人技术,理解机器人三原则,掌握组成智能机器人的三要素;熟悉常见的智能机器人开发板、传感器、动力系统,掌握人形机器人的原理和调试方法;掌握控制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掌握常见传感器、电机的控制与调试方法;能用激光切割机制作机器人的外形,能用掌控板、超声波传感器、减速电机等制作简单车型避障机器人,能对机器人的简单故障进行判断和处理。
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 组织保障----(1)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领导小组, 组织保障----( 负责校本课程规划方案的制定、教师培训等;(2 负责校本课程规划方案的制定、教师培训等;(2) 教导处负责工程方案的制订,如课程申报、审议、 开设、教学常规管理等;(3 开设、教学常规管理等;(3)校办负责动员与宣 传,以及学生的纪律管理;(4 传,以及学生的纪律管理;(4)教务处负责对学 生的评估、成绩统计与存档,及图书馆、电脑室的 开放;(5 开放;(5)总务处负责场地、设备等后勤保障工 作。 – 课时----每周3节,纳入课程表统一安排,学生选择 课时----每周3 – 任课教师负责制,加强纪律与安全管理
表—走班开课—学分管理—课程考核—成果展示—总结提高 走班开课—学分管理—课程考核—成果展示—
课程结构:科学探究类、社会文化类、语言修养类、信息技术类、 课程结构:
艺术修养类、劳动技能类、运动竞技类、学术讲座类等八个类别
– 共有140门课程,每门课程至少18课时,对应1学分,每学期推出30-40门课程 共有140门课程,每门课程至少18课时,对应1学分,每学期推出30-40门课程 供学生选择。 – 学校品牌课程:青春读书课、时事论坛、心理修养及研究、英语戏剧表演 – 前沿课程:运筹学、动漫设计、英语同声翻译 – 多语种课程:法语入门、韩语入门、日语入门
四、如何建立校本课程的审议制度
地方教育当局或课程委员会
学校课程委员会
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教师的《课程纲要》 教师的《课程纲要》
避免“一放就乱”,提升课程质 量 避免“校本”课程成为“师”本 课程 提高地方、学校的课程能力
案例一:深圳市育才中学
教育哲学: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教育哲学: 开发程序:教师申报—学校审议—编制清单—学生选择— 开发程序:教师申报—学校审议—编制清单—学生选择—排定课
高级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方案
高级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方案为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提高我校发展内涵,丰富学校课程体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现遵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甲地县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依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应在坚持使学生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的机会,为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J二、总体目标坚持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遵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构建我校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配合的内容丰富的校本课程体系,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
在充分体现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培养目标一致的前提下,设置和开发适合本校特点和学生需求的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课程开发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教师专长、学校优势和当地文化特色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拓展课程资源,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三、指导思想校本课程是充分利用当地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由学校组织开发、实施和评价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构成新课程的有机整体。
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落实国家课程实施方案基础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步骤1、第一阶段(2023年9月一2024年2月)为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准备阶段。
学习、领会党和国家有关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文件精神,遵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校本课程建设的要求,开展校本课程调研和我校省市级课题中所含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验等活动。
2、第二阶段(2024年3月一2025年8月)为首批校本课程开发和实验阶段。
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背景与目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校本课程的实施变得越来越重要。
中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方案的目标是通过优化校本课程设置,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二、校本课程的定义和特点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结合教育部门的要求,制定并组织实施的一种特色课程。
校本课程与国家规定的基础课程相互补充,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三、校本课程的设置原则1. 高度关注学生需求和兴趣。
校本课程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设置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
2. 体现特色和实效性。
校本课程应突出学校的特色,注重实际应用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统筹兼顾,科学合理。
校本课程的设置应考虑各个学科的整体性和互补性,避免重复和冲突。
四、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1. 学科课程的拓展与延伸。
通过开设拓展与延伸课程,满足学生对于某一学科深入学习的需求,并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2. 社会实践与实践活动。
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社会,亲自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其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3. 艺术与体育课程。
通过加强艺术和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体育锻炼的兴趣,全面发展学生的身心素质。
4. 社团课程。
通过开展各类社团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践能力。
5. 创新创业课程。
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6.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7. 公民素养教育课程。
通过开展公民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升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与公民素质。
五、校本课程的实施机制1. 课程管理。
学校应成立课程管理委员会,负责校本课程的制定、实施和评估工作。
高中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高中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1. 介绍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高中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以便学校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和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2. 目标通过开发校本课程,我们的目标是:- 提供更多个性化研究机会,满足学生的不同研究需求和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 实施步骤我们将按照以下步骤来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3.1 课程评估首先,我们将对现有课程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反馈和需求。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3.2 制定课程目标基于学生反馈和需求,我们将制定校本课程的目标。
目标应具体明确,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
3.3 课程设计根据课程目标,我们将进行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需要围绕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资源,确保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4 资源准备为了有效实施校本课程,我们需要准备相应的资源。
这包括教材、教具、实验设备等。
我们还需要培训教师,使他们能够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和内容。
3.5 课程实施在课程实施阶段,我们将根据设计的课程计划进行教学活动。
我们鼓励教师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研究和合作精神。
3.6 评估和反馈课程实施后,我们将进行评估和反馈。
通过考试、作业和学生反馈等方式,评估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对课程的满意度。
同时,我们也需要收集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改进和完善校本课程。
4. 时间安排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和资源准备情况,制定详细的时间安排。
确保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能够顺利进行。
5. 风险管理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我们将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及时应对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6. 结论通过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我们将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和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请学校领导和教师共同努力,共同促进高中校本课程的发展和实施。
---以上是高中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的大致内容,详细的实施细节和具体安排可能需要进一步商讨和调整。
2024年高中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2024年高中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高中教育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高中生,我们学校决定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二、目标与意义1. 培养综合素质:校本课程将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2. 个性化发展:校本课程将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3. 增强适应能力:校本课程将以现实问题和挑战为导向,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应对复杂情境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及特色1. 核心课程(1)创新设计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项目实践。
(2)智能技术与应用:关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和应用技能。
(3)艺术与文化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文化素养,开设音乐、美术、舞蹈等课程。
(4)体育与健康教育:提供全面的体育锻炼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
2. 选修课程(2)社会实践与志愿者服务: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职业发展与创业导向:关注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创业能力培养,开设创业管理、职场技巧等选修课程。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项目驱动学习:通过项目实践来推动学习,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并解决实际问题。
2.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种多媒体工具和技术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3. 辅助课堂活动:开展小组合作、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辅助活动,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4. 实践操作训练:注重实践操作环节,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师培训与评估1. 教师培训:组织专业培训机构为教师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和创新思维。
2. 课程评估:建立全面的课程评估体系,包括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课程实施效果评估,及时调整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高中校本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高中校本课程建设实施方案为了更好地适应高中教育改革的需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决定进行高中校本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本方案旨在完善学校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发展,具体内容如下:一、课程建设目标1. 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2. 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科整合能力。
3.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程建设内容1. 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学科整合。
通过跨学科的整合,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间的交流和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2.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加强实验课程、实习课程等实践环节的设置,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强调创新教育。
设置创新创业课程,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加强学科导师制。
建立学科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科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
三、实施方案1. 制定课程改革方案。
组建课程改革工作小组,制定具体的课程改革方案,明确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和创新教育的具体内容和安排。
2. 健全教师队伍。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为课程改革提供师资支持。
3. 完善教学设施。
加大对实验室、实习基地等教学设施的投入,提高实践教学条件,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更好的支持。
4. 加强课程评估。
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估机制,定期对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调整和完善课程建设方案。
四、预期效果1. 学生综合素养得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2. 学科整合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3. 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
4. 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新意识得到激发。
五、总结高中校本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是学校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指导意见
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指导意见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吉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划(试行)》以及《吉林省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指导意见(试行)》的精神,充分发挥学校对课程管理的自主性,提高课程对学生需要、学校条件、社会发展、社区特色的适应性。
推动学校切实有效地搞好校本课程开发,提高我市中小学和教师的课程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特就桦甸市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提出以下意见。
一、校本课程的性质校本课程是指学校自主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其基本定位是以学校为基地,以实践性、趣味性为主,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基本目标。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计划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校本课程开发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三级课程管理的具体措施。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在充分体现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培养目标一致性的前提下,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和课程资源状况,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
提高学校和教师的课程意识,强化学校和老师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的权利和责任。
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广泛吸引学生家长或社会人士参与课程开发工作,丰富课程资源,同时使学校课程更加适应社区发展的需要。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坚持以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为基本目标。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协调一致的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与国家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保持一致。
要正确处理三类课程的关系,不能把校本课程变为国家规定的文化课程的延伸和补充。
充分利用校内课程资源的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要充分利用本校现有师资、经费、器材、场地等课程资源,积极开发和利用学校所在地的自然资源优势、社会经济与文化优势、社区和家长等人力资源的优势。
课程研制、实施、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既要重视课程的实施,同时也要通过对课程事实过程和效果的评价,验证课程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实施的科学性,以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
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为了切实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贯彻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等文件精神,建立起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组成的课程模式,促进我校校本课程规范、有序的建设,完善学校教育机制,推进教师的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给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搭建平台,逐步形成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需要,能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和课程文化,经学校研究决定特制定本案。
一、指导思想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课程改革,着力提升课程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指导性,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总体目标1.建设和完善我校课程体系和管理机制,全面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使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相互依存、互为补充,形成目标一致、内容开放的**中学学特色的课程体系。
加强与地方社会发展、学生社会生活的联系,使我校课程具有“楹联文化教育”办学特色和莆仙本地文化特色。
2.不断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事业型、指导型、复合型、创造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3.本课程要体现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向社会打好基础。
要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学余共同生活,合作学习。
要尊重个性的发展,塑造健全的人格,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4.为了能体现**中学学注重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
校本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为重点,通过对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来塑造学生崇尚的品格和创造思维能力、探究发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中学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
中学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中学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精选10篇)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
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学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学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篇1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对各学科提出的各个校本课程,进行了认真的评议,全面分析了学校现有资源,讨论后确定我校校本课程的设置框架: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基础上,框定我校校本课程分为四大类:人文类、科学类、艺术类、体育类;主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师的专业发展三个方面进评定,确定本学年的校本课程。
一、课程设置:1、人文类:(1)时事开讲。
(2)生活中的经济学。
(3)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4)花卉与生活。
2、科学类:(1)身边的化学。
(2)航天科技。
3、艺术类:乐器、声乐、素描、动漫、硬笔书法、立体构成、服装设计、装饰画、绢花制作、风景画。
4、体育类:篮球、排球、足球、舞蹈。
二、校本课程纲要编写要求:1、课程名称:(包括适合年级)。
2、主持教师:(待定)。
3、课程类型:(说明是人文类/科学类/艺术类/体育类等)。
4、课时量:说明总课时量及课时安排。
5、日期:起止日期。
6、课程具体设计:(1)课程目标:逐点陈述目标,要全面而具体。
(2)课程内容:知识内容、活动形式等相关方案;具体的组织等。
(3)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组织形式如学习方式与活动安排、各种教育教学资源的利用等。
(4)课程评价:评价的标准。
注意:要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如过程评价、评价角度要多元化。
说明学分值计算方法。
(5)环境条件:(硬环境:需要学校提供设备、场地、资金等;软环境:工作量的计算、教学的评价等。
)中学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篇2为了进一步深化我校课程改革,构建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有效课程选择,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特制定《临城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一、总体指导思想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新颁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为指导,以“整体性、多元性、差异性、人文性”为开发原则,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创造性的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高中(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导意见
高中(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导意见为保证高中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课程资源,通过自主开发、联合开发等形式建立广泛而有效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教师创造主动发展的无限空间。
根据高中新课程方案要求及学生实际,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前提,以加强教育科研为后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突破口,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立足本校,全员参与,全面展开,切实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和领导,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发与实施。
二、课程目标1、开发目标①主体性:课程编制以学校为主体,充分体现本校特色。
课程编制充分尊重教师意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
课程的编制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主导。
②基础性:课程编制以全面发展学生能力、促进学科知识的运用与综合为目的,为每个学生打好基础服务。
③发展性:课程编制应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④全面性:课程编制以全面的、互补的课程设置来促进学生全面的、和谐的发展。
2、培养目标①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②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⑤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三、开发原则1、可行性原则:从本校教师实际特点和学校资源现状出发,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制定校本课程。
2、互补性原则: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通过校本课程的设计,使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能相互协调地发挥整体的育人功能。
3、针对性原则:从学校实际和办学特色出发,从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出发,从学校教师的特点出发。
课程设置利于形成学校特色,发展学生特长和发挥教学的特点。
4、多样性原则:课程设置从社会多样化需要出发,培养多样化人才,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门类供学生选择。
2024年高中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2024年高中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____年高中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一、引言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改革的推动,高中校本课程已经成为现代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本课程作为传统课程的补充和扩展,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因此,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开发创新的高中校本课程是迫切需要的。
本文将结合教育改革的趋势和学生的需求,提出____年高中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二、背景当前,教育改革持续深化,教育的目标已经从传授知识扩展到培养创新人才。
传统的课程设置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新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涌现,传统课程无法完全覆盖。
因此,开发创新的高中校本课程已经成为时代的需要。
三、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 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四、原则1. 以学生为中心。
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量身定制校本课程。
2. 强调实践与实践。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合科技与科技。
融合信息技术和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教学方法。
4. 鼓励跨学科。
促进不同学科的交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课程设置1. 校本核心课程(1)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培养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包括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2)综合素质拓展课程该课程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艺术、体育、公民教育等领域进行深入学习和实践。
(3)职业技能培养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包括计算机技能、工程技术、财务管理等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2. 校本选择课程(1)科学实验与探究课程该课程旨在鼓励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2)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课程该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3)创新创业与科技创造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科技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科技创新和创业实践。
2024年高中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2024年高中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高中教育的目标也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
传统的标准化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需要引入校本课程来适应多样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方向。
二、目标设定1.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注重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素质。
2.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选择和发展路径,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3.加强学科交叉融合。
鼓励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思维。
三、实施策略1.调整课程设置。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设置选修课程和专业方向,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选择,使学生能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深入学习。
2.开展课程研究和开发工作。
组织专业团队进行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制定教学大纲、课程目标和评价标准,确保课程的质量和有效性。
3.提供师资培训。
组织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课程研发和教学能力,使其能够有效地开展校本课程教学工作。
4.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全面、公正的评价体系,评估学生在校本课程中的学习成果和发展情况,为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5.加强学校与社会资源的合作。
与社会各界建立合作关系,引入外部资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支持和保障。
四、课程内容1.核心课程。
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等传统学科,重点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2.选修课程。
设置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包括艺术、音乐、体育、信息技术、创新创业、心理健康教育等领域,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促进个性发展。
3.专业方向课程。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设立专业方向课程,如机器人、计算机科学、医学、工程等,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专业化的培训。
五、实施效果评估1.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对比评估,比较学生在校本课程中的学习成果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情况。
2.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家长和教师对校本课程的意见和反馈,进行质量评估。
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3篇)
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
实施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现和培养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为更好地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特制定此方案。
一、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5、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二、基本理念1、学生是校本课程的主体。
一方面学生是课程开发的依据;另一方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程实施中创造课程。
2、“生活世界”是校本课程内容的范围。
3、课程是学生通过反思性、创生性实践而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反思和创造的环境、对象。
4、校本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本,旨在改变学生的单一学习方式。
5、教师和学生不是校本课程的简单执行者,而是校本课程的创生者。
三、教学原则校本课程与其他必修课程一样,都是由学生全员参加的学校教育活动,在遵循一般教学原则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原则:1、自主性原则。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可能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
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编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
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地做出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
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即时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高中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某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试用稿)为了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基教[2003]6号),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实施和管理能力,促进全体学生全面而主动地发展,现就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标准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发有利于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提高课程的适应性,有利于学校办出特色,有利于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学校的特色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
某某中学作为某市一类生源校,在办学实践中,以“全面优化教育服务品质,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办每一位学生都喜欢的学校”为办学思想,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校园文化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带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开发、管理、评价、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和谐发展,进一步提升学校品牌、创出学校特色、提高办学水平,最终促使学校特色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个性发展的和谐统一。
二.资源分析1.学校资源①我校环境优美,厦大文化氛围浓,曾获多项省市荣誉,是育人的良好基地。
②我校有一支师德高尚、敬业精神强、思想观念新、创新意识浓、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师队伍,能胜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
③家长中卓有成效者不乏其人,其中蕴藏着鲜活而丰足的校本课程资源。
有可观的学校藏书和比较先进的电化网络资源。
2.城市资源某市文化底蕴丰厚、资源众多;某市开发区旅游资源丰富,极具乡土特色,有着文明、求知、拼搏的良好育人氛围,既为我们提供了优越的课程资源,也为我校开展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校本课程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1.总体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务实地开发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也为也为学生升学深造谋划。
校本课程开展及校本课题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开展及校本课题实施方案(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校本课程开展及校本课题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设置方案(试行)》的要求,坚持“主体发展教育”的办学理念,以确实新理念、重建新文化、建构新机制,增强课程开发、应用和管理能力,整合资源,创设特色,提高质量的工作思路,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任务(一)开发适合于我校及本地区教育教学的校本课程等地方课程,为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奠定基础。
(二)实现我校高中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按照教育部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的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应该瞄准培养学生终身教育的愿望和能力,而非导致学生淘汰的中等教育的机器,根据这一定位,要使我校学生成为宽实基础、素质全面、特长明显、人格健全、志存高远的现代型学生。
(三)重构学校文化,进一步构建勇于承担育人大任、拥有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富有课程执行力和开发力的学习型团队和组织,体现先进的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职工队伍。
(四)转变教师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使反思教学成为教师的职业习惯。
(五)加强现代信息资源建设,建立师生宽阔的学习研究交流平台,大力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
三、校本课程开发与应遵循的原则(一)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加大开发力度的同时,成熟一批开发一批,边开发边修订。
(二)继承创新的原则,要在学校现有课程资源的前提下继承创新。
(三)通力合作全员参与的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需要举全校之力、全体教职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绝不是个人的单打独斗能够完成。
每位教师必须具备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每位教师必须参与开发出一门校本课程。
高中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高中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第一篇:高中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高中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为了进一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新课程改革的总要求,以现代教育理论和课程理论为指导,加强理论研究,致力实践探索,努力构建具有潘径中学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促进“学校个性化办学、教师个性化教学、学生个性化培养”的形成,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二、基本原则1、“以校为本”的原则。
要坚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校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乡土资源,进一步挖掘、整合各种课程资源,构建符合“三级课程”管理要求的校本课程体系,促进学校个性化办学,促进学校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2、“以师为本”的原则。
坚持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推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坚持以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为载体,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研究和实践中,努力造就一支兼具课程实施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的教师队伍。
3、“以生为本”的原则。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从学生的发展水平出发,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进一步优化学校的课程结构,使课程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努力将学校办成“学生喜欢的学校”。
三、总体目标1、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努力做到校本课程的开发科学化、开设制度化、实施规范化,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学校的课程结构,使校本课程建设成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新的增长点。
形成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体系,充分挖掘现有的课程资源,开发一批高质量的校本课程,尤其要重点建设好课本剧、篮球、理化生探究实验、木雕、班班歌声等课程。
加强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之间的关系研究和课程综合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2、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新的平台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增强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增强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适应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不断改善,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宜中学普通高中新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建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组成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提高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和管理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而主动发展,服务当地新农村建设,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指导思想1、让教育成为艺术,让师生体验成功。
这是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总体指导思想。
2、校本课程是充分利用当地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学校为基地,由学校组织编制、实施和评价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3、要继承和发扬学校的办学优势,因地制宜,形成学校特色,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4、挖掘教师潜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5、关注学生的差异,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二、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1、通过校本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2、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拓展教师知识面,转变教学观念,提高科研能力,培养一批综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3、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互补充,推进我校课程建设,逐步形成办学特色,提升我校的办学水平。
三、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整体情况开发校本课程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考虑我校的实际需要,立足本校,从学校的实际和办学特色出发,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出发,还要注意与地方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相结合。
既富有当地的特点,而又是国家课程的补充;要从学校的实际和教师专业素质进行考虑,开发有实际意义、有实用价值、有活力的校本课程。
最好选择那些既能展示教师特长、符合学生志向兴趣,又能与高考、与学生长远发展结合得紧密的课程。
我校从2007年暑期开始开发校本课程,邀请省教院专家专题讲座,并长期聘请全国优秀教研员张全兴老师担任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顾问,全程参与。
同时制定了一整套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与管理制度,并制定了详细的奖励措施,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校本研发的积极性。
经过一年的探索,研发校本教材的教师在专家的指导下多次修改、补充、完善,2008年6月,两宜中学校本教材初步编写完成,共有三大类(基础性课程类、丰富性课程类和发展性课程类)42种。
根据学校、学生实际及时代发展需要,我校对这些校本教材又进行筛选编辑,分成两大类:必修类和选修类。
必修类分为明礼守法和特色实用培训两类,明礼守法包含《学生文明礼貌简明读本》、《聚焦中华传统美德之靓点》、《法律常识》三种;特色实用培训包含《楹联常识》、《上网常识》、《报考志愿常识》、《农技常识》、《锣鼓常识》、《新闻写作入门》六种,必修类已编辑成书,作为校本教材课本已投入使用。
选修类32种,分别是《<论语>成语手册》、《唐诗宋词中的咏月咏春欣赏》、《关于中国南北文化差异》、《古诗鉴赏》、《中学英语语法之三大从句》、《食品加工》、《中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简明物理史》、《英语诗歌鉴赏》、《抽象数学》、《什么是微生物》、《三步一轴心课堂样式》、《走进研究性学习》、《奥运名人堂》、《人体健康与化学元素》、《化学与美容化妆》、《解密之埃及艳后与海盗传奇》、《我国拥有的世界文化遗产》、《爱国,从消灭错别字做起》、《中学生礼仪探究》、《时代骄子-历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十八岁的天空》、《农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使用与修理》、《生活中的化学》、《生活中的数学》、《关于物理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生活中的物理》、《小故事,大智慧》、《家庭安全用电基础常识》、《家庭自动化》、《生活与物理》、《生活与化学》。
这些校本教材学校整理编辑成册,供学生选修。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有一个很长的周期的。
事先不可能考虑周全,应该在实施的过程中及时补充、修订,在实践中逐步充实完善。
然后根据时代和学校实际开发新的校本课程。
四、校本课程的设置1. 校本课程采取模块方式设置,每个模块可以设计为18学时1学分,也可以设计为36学时2学分。
学校专门安排有课表,每班每周1课时,每学期每班至少进行18课时,安排有专职教师授课,传授学校开发的必修类校本课程,期末学校安排考试,考试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可以是书面的、实际操作的、表演的等等,对考试合格的赋1分。
2. 校本课程学生至少获6学分。
学校校本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修完必修类学生便可获6学分。
学校根据具体课程特点和学生需求将校本必修类课程均匀地分布在高中的各学年。
选修类校本课程采取学生自主选择,课外授课的原则,每位学生至少从32种选修课中选择一种,每周三、四下午活动时间,由编写的教师进行授课,修完18课时,考核合格赋1分。
五、课程开发实施的基本程序学校所有任课教师都要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要根据自己的特长,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及学生未来发展趋向积极编写校本课程。
课程开发实施的基本程序如下:1、学校以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实验)》确定的目标为基础,充分分析学校、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估社区课程资源,结合自身办学理念,确定校本课程建设宗旨。
要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跟踪学生的发展需求,不断改进和调整课程设置,优化课程内容,研制校本课程建设的总体方案。
2、教师填写《校本课程开发申报表》(见附表二),交学校课程委员会初审。
此表包括:课程名称、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设计、参考教材、选修对象、学生应具备的基础、总课时、考核方式、学分数等。
3、教师拟编的校本课程经过学校课程委员会通过之后,便根据自己的计划着手编写校本教材,可以选择一本正规出版物为自己校本课程的蓝本,也可以结合网上资源自己编写一本教材,编写原则:必须要切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符合科学性、地域性、实用性等特点,严禁一味抄袭。
4、初稿编写完成之后,学校向学生提供校本课程目录,并展示课程的相关内容,供学生询问和选择,教师指导学生了解课程特点,使学生充分了解课程并明确自己的需求;根据学生填写的选课单(附表三),并经过课改委员会讨论,学校将校本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类,并将必修类编辑成书,制定课表,安排专职教师授课,根据各年级学生特点,安排授课内容和进度。
5、对其余的选修类课程,学校课程改革领导小组负责确定开课科目和任课教师,组建教学班。
根据学生意向和学校教学条件,在充分尊重学生志愿的前提下,进行合理调剂,安排在课外时间进行授课。
6、每种校本课程修完之后,学校课程改革领导小组都要组织考评,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对每位学生进行考评,合格的予以赋分。
不合格的进行补考或重新学习。
六、教学与评价(一)教学1. 校本课程教学要采取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学校除按课程表进行班级授课外,还可以用讲座、观看电影录像、考察、组织调查研究或其它实践活动实施教学。
2. 要加强教学的情境性、实践性,充分发挥社区资源和学校教育实践基地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更具体的情境下,通过操作实践和探究,实现既动脑又动手更动心的学习。
要鼓励教师进行创造性劳动,提高教学情境的适应性。
3. 要关注学习过程的生成性,通过调查分析、阅读研究、生活实践、实验操作、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把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和各种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二)评价1. 校本课程采用学分管理,具体要求执行《陕西省普通高中学生学分管理指导意见(试行)》的相关规定。
学分由学校认定,日常考核与评估由课程管理办公室负责。
2. 学分获得依据学生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情况、纸笔测验或考察等成绩,由任课教师给出。
其中出勤率未达到规定修习课时4/5者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课程管理办公室要对学生的上课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
每学期期末,课程管理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人员对学生所选课程成绩作出综合评定,成绩存入学生学业档案。
3. 校本课程的评价重过程、重体验、重表现、重能力。
要重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综合评价功能,突出学生的自我评价,吸收家长代表、社会人士参与到评价中来;要重视评价内容和方式的多样性。
既要注重学生综合知识、个人兴趣特长拓展和深化等的评价,也要注重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
考试可采用论文、调研报告、作品、技能表演等多种形式,防止单纯以纸笔考试成绩为依据评价学生;要重视实施的过程评价,建立相应的学习档案。
学分评价要根据课程类别、难易程度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保证评价公平、公正。
七、校本课程的管理1. 组织管理: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组织与管理工作。
学校课程委员会负责审议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过程中的重大决策,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相配套的制度,检查评估开发与实施的执行情况等。
2. 实施管理:根据相关课程文件,正确处理好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关系,不能用国家课程挤占校本课程的课时,也不能将校本课程变为国家规定的文化课程的延伸和补充。
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探索性、创新性,学习方式的活动性、实践性、综合性,教学过程的情境性、合作性、建构性,教授方式的灵活性、针对性、创造性。
3. 资源管理:校本课程实施中,学校需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操作材料或活动器材,为教师开展校本课程提供多方面的帮助和支持。
4. 评价管理:学校要根据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目标,制订评价准则,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定期对课程实施进行评价。
学校要发挥激励功能,不仅要激励学生,更要发挥评价对教师发展的促进作用,把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情况纳入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当中,鼓励每一位教师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并将其纳入教师的奖惩、评聘、晋升考核之中。
附表一两宜中学校本课程(必修类)实施计划表附表二两宜中学校本课程申报表附表三两宜中学学年第学期学生选课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