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人民币的简单的计算》教学反思 新人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引言《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是一堂针对小学生的数学课程,旨在通过教授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本文将对此次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方案,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回顾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人民币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具体来说,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和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2.人民币的加法和减法运算;3.人民币计算中的进位和退位。
教学方法为了培养学生对人民币计算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视频演示:通过展示关于人民币计算的视频,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了人民币计算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 游戏活动: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游戏活动,以培养学生对人民币计算的实际运用能力; - 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鼓励他们互相帮助和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听取他们的反馈,我认为本次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验证: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视频演示和游戏活动,学生对人民币计算的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他们对视频中的示范计算过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通过游戏活动,学生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还需要主动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实际运用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提高合作学习效果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在小组中,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和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方法的不足尽管本次教学方法在大部分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管通过视频演示和游戏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但有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仍然不高。
一年级数学《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年级数学《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及反思一年级数学《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及反思【授课教师】刘晶晶【教材理解】《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节的内容。
本节课突出体现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认识人民币解决实际问题。
购买简单的文体用品是一年级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情,并且也是小学生愿意做的事情。
教材以此背景为基础,使学生在经历模拟购物的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学习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计理念】本节课是在认识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以及人民币间的换算的基础上,会进行一些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把知识穿成了串,从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是有用的。
1.注重趣味性,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自主性。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情简介】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也少,对人民币只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补数的等价交换原则只有初步的意识。
但是大多数学生对人民币并不陌生,在生活上对人民币有接触,也有一些简单的生活经验,这点是学生学习好本节课的基础。
生活经验不能完全代替学生的数学学习经验,将生活经验上升到数学知识,对一些学生而言还有困难。
本节课的教学会使学生对人民币有近一步的认识,是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关于元、角的加法计算方法,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认识用两位小数表示的以元为单位的商品价格,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关于元、角的加法计算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有关元、角加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简单的计算》教案及反思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一、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人民币的基本面值和图案。
2. 熟悉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方法。
3. 能够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加减法运算。
教学重难点:1. 人民币的基本面值和图案。
2.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人民币实物。
教学过程:Step 1 自我介绍老师向学生介绍自己,并询问学生对人民币的了解程度。
Step 2 导入新课1. 展示人民币实物,让学生观察并说出人民币的基本面值和图案。
2. 介绍人民币的基本面值和图案,并让学生跟读。
Step 3 讲解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方法1. 介绍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方法:相同面值的人民币可以直接相加,不同面值的人民币需要先换算成同一面值再相加。
2. 举例说明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方法。
Step 4 练习1. 让学生进行人民币加减法运算练习。
2. 分组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计算得快、准确。
Step 5 总结1. 让学生回答人民币的基本面值和图案。
2. 让学生回答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方法。
3.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二、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基本面值和图案,熟悉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加减法运算。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熟悉人民币的基本面值和图案,掌握了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方法,并能够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加减法运算。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展示人民币实物、让学生跟读、举例说明、练习和比赛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人民币的基本面值和图案不是很了解,需要我多次重复和解释。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学习后续内容。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计算人民币加减法时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我进行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掌握知识。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不错的,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05认识人民币-01简单的计算-教学反思01
一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人民币简单计算人教新课标《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的练习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第一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以练习课形式进行,用白板教学手段贯穿整堂课。
教学过程的设计分为三个部分:一、基础练习;二、提高练习;三、拓展练习。
具体来说:第一个环节基础练习分为(一)知识回顾;回顾第五单元人民币的常见单位名称,让学生知道1元=10角,10角可以换成1元的知识。
然后,进行(二)简单的计算,让学生明确:进行关于人民币计算时,只有相同单位的情况下,才能相加、减,单位不同时,要先统一单位,元和元、角和角再计算的原则。
然后进行第二环节,提高练习,这个环节设计了“当一名售货员”和“买早餐”两个游戏。
练习以元为单位表示商品价格的有关加、减法计算。
教学策略是,通过来当售货员要具备哪些知识;自己去买早餐知道付钱和找回钱的怎样计算。
就是在掌握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加、减应用的基础下,进行第三环节拓展练习:“逛超市”,整个购物游戏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一个完整的解题思路。
题目提出两个问题,1、如果买两样商品,需要多少钱?2、如果给10元你喜欢买什么东西,会找回多少钱?在教学中设有多一张10元做好准备,好让学生灵活应用。
如当黄伟俊同学想买一顶帽时,学生质疑,一张10元不够呀?(师:你买一顶帽,要用12元,题目问应该找回多少钱?好的问妈妈再要一张10元吧。
生:板书,20-12=8(元)。
)你真行!大家报以热烈掌声,这是超纲题目,整十数减两位数哦。
因为第一次利用白板上课,在操作上不够熟练,过度的程序有些乱,当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列式解答时,要下课了,只好把这个作业留给课后完成。
这节课的亮点就在第三环节,拓展练习。
用图的取舍非常方便,直观清晰。
学生买商品,选择条件得心应手,积极举手发言,课堂气氛够活跃。
对于元、角换算的简单计算,对于学困生来看还没能熟练掌握,有待下一节课加强练习。
学生能到电教室上课很高兴,我也是第一次尝试白板教学。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人
民币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
在这堂教学活动中主要是让先生进一步稳固对人民币
的看法,了解计算人民币的加、减法的生活运用,加深先生对只要相反单位的钱数才干直接相加减的看法。
因此,本节课的知识点主要有三个:一是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二是知道商品价钱的表示方式。
三是停止复杂的计算。
同时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先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流中的作用。
让先生入手做迷信,而不是用耳朵听迷信。
在教学中要结合实践给先生创设实际的时机。
要充沛提供幽默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要多样化,出现方式也应丰厚多彩。
经过深化地学习,我转变了以往的教学思绪,积极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先生在活动中有所得、在交流中有所悟。
在活动中了解和掌握知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络。
使先生的运用才干和创新看法也失掉开展。
先是以购物情境导入,激起先生的猎奇心、唤起先生已有的阅历。
使先生在活动中学习关于人民币的复杂加减法计算。
看法人民币是为了运用人民币,也只要在运用中才会熟习人民币,才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模拟购物的活动,不只增强了学习积极性,而且进一步
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亲密联络,使先生体会做数学的乐趣。
使先生在思想交锋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不同认知结构和思想方式的先生完成了〝互补〞,到达了共同提高,协作学习的目的,从而取得交流的实效,提高了探求实际才干。
一年级数学《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后反思
一年级数学《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后反思◆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一年级数学《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后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一年级数学《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后反思这节课后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就是数学来源于生活但与生活又有本质的区别,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明确这一点,并且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思维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今天我主要教学例7和例8.教学例7时,采用故事导入,激励学生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学生都很积极的提问题并列出算式,知道买哪两样物品就把它们的价钱加起来。
在教学2元+4角时,有的学生得出结果是6角。
我抓住这个错误挈机引导学生意识到2元不是2角,不能直接相加。
从而懂得计算人民币加法时要注意单位的统一,并且结果要符合日常生活实际。
如结果不应该写成15角,而应该是1元5角。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教学例8时两个目标就是让学生理解两种情况用到减法:一是求找回的钱就是用付出的钱减去买东西花掉的钱(找回的钱=付出的钱买东西花的钱),二是比较两种价钱贵和便宜也用减法。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05认识人民币-01简单的计算-教学反思05
一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人民币简单计算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单元是本学期的一个知识难点,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来说,人民币(生活中经常说的是钱)是他们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一件事物,知道钱是用来换取其他物品的,但具体内化到数学课,对于人民币间的换算却不是很熟悉,我想主要是他们对人民币知道却不了解。
生活中由于孩子还小,父母对钱的控制以及现代购物的快捷化(计算机计算)使孩子对钱的使用计算率降低,所以浅层次的接触使孩子对人民币的换算不是很灵活。
教学《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后我有一个较深的体会便是数学来源于生活但又与生活有着本质的区别,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提升到数学便是对生活现象的一种理性思考。
学习数学是为了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将应用所学的数学思维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课我主要教学了例7。
教学例7时,学生都知道买几样东西就把几样的价钱加起来。
在计算买长气球(1.20元)和爱心气球(0.80元)要多少钱时,学生能够理解题目的意思,能异口同声说出是2元,但让他们说说是如何计算得出的,用算式表达他们的思考过程,他们却只有少数能说出。
这出乎我的意料,看来他们的生活经验远远高于他们的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于是便引导学生1元2角就是12角,从而懂得计算是要注意单位的统一,并且结果要保证符合日常生活实际。
如结果不应该写成20角,而应该是2元。
所以我把这一转化过程板书于黑板:1元2角+8角=12角+8角=20角=2元又引导学生另一种思考方法,加法计算时可以把单位统一的先加起来,2角+8角=10角=1元,所以1元2角+8角=1元+1元=2元。
本想人民币之间的转换学生较多练习,比较熟悉,学生应该会迎刃而解。
可是结果才意识到自己高估了学生,发现学生在这种递等式里人民币间的转换一下子绕不过弯来了,究其原因也是因为学生对这种递等式都不熟悉,故在列式的时候不是缺写数字就是少写一个单位,出现错误。
可见此次教学不够灵活,应事先估计好,在教学时适时渗透写递等式需注意的几点。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05认识人民币-01简单的计算-教学反思03(4篇)教学资料
一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人民币简单计算人教新课标这节课,我应该算是精心准备了一下。
课前还试讲了一次,可是由于试讲效果不佳导致我自信心不足,同时这节中的新知探究环节完全是一个开放的活动,教师必须通过现场活动把握整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所以上课前我对于自己灵活调控课堂的能力表示怀疑。
上完这节课,我想还是要好好进行教学反思。
一、开放的购物情境遵循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设计本节课之初,我本想根据课本的例题进行设计。
当考虑到这样会导致出现“教师牵着孩子的鼻子走”的现象时,我与几个好友商量决定把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成一个开放的课堂,让孩子们在自己的独立购物经历中去发现人民币的加法计算算理。
这样的设计让孩子把生活经验慢慢变成数学知识,降低了教学难度;更体现出数学来源于生活。
学生也会发现数学原来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开放的课堂对教师也是一个考验,如何把握好本节课的重难点,不被孩子牵着走。
从教学效果来看,我基本做到了灵活调控,顺势引导,但是有一个环节处理不是很好——一个学生想买共5元的商品,由于之前计算错误拿出了6元上来买东西。
我的处理方式是让他回座位再想想,并请一位同学重新计算。
现在我现在认为另外一种处理方法是问问其他同学应该怎样找钱,提醒他怎样计算。
二、合理利用教材,适当拓宽知识面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实际上只需要学生掌握单名数与复名数的转化,涉及元和角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但是经过我反复研读教材的“做一做”中第2题的自由提问环节,考虑到生活中学生的购物经验,我决定在本节课中将人民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作为难点进行教学。
三、学生的语言表达欠佳,教师在引导方面做得不足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一门艺术,如何用简洁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提问式的引导更是数学教师的困惑。
本节课中几处让学生自由表达的地方,几乎无人能说,最终还是让老师代替学生说了。
一方面是我平时教学很少让学生这样说说,另一方面我认为自己的提问引导做的不好。
今后在教学中要设计几个恰当的问题引领学生学习,做到“一问抵上许多问”。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赵湾镇中心学校余志强本节课围绕重点人民币的换算,突破难点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主要教材内容是P57页。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及教学效果现反思如下:1、教学设计条理清晰,但在上下各环节中衔接不够紧凑,中间的过渡性语言或情境创设没能轻松承上启下,显得各环节很生硬。
2、教材钻研的还不透彻,没有认真挖掘教材;如:P57页例5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小明要参加足球比赛,在出门的时候,小明拿了些钱打算买一支矿泉水带到足球场上喝。
让学生想一想,怎样带钱呢?先让学生用学具人民币摆一摆,来体现学生的动脑、动手操作能力,然后再引入P57页例5)3、要注重教材资源的重新组合。
在P57页例6的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去提出问题,然后分析解决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得出结论;(单位相同直接相加减,单位不同,统一单位后再相加减)4、这一节课的教学手段太单一,没有在教与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在换算1元2角=()角,18角=()元()角时让学生动手用学具人民币去换一换,这样就能加深学生对换算过程的理解。
在P57页“做一做”第2题中的第(3)小题,让几个学生举例说后,再让同桌两人一问一答进行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加深学生的理解,贴近生活,让知识源于生活,再回归生活中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5、关注全体学生,驾驭课堂。
在本节课的课上没有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对于地段学生的注意力的不集中特点,没有有效的进行调控,导致少部分学生上课分散学习注意力,应在本课堂的关键点上增加互动或小游戏的形式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驾驭课堂做到有的放矢,本课出现部分学生畅所欲言,积极发言,没有促进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恰当给予学困生学习空间,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质量。
6、加强个人基本功的训练。
在数学教学中做到语言精练,不啰嗦,板书设计还不够合理,重点罗列,层次明确。
一年级数学《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年级数学《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及反思一年级数学《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及反思一年级数学《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及反思【授课教师】刘晶晶【授课时间】2016.4.15【教材理解】《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节的内容。
本节课突出体现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认识人民币解决实际问题。
购买简单的文体用品是一年级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情,并且也是小学生愿意做的事情。
教材以此背景为基础,使学生在经历模拟购物的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学习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计理念】本节课是在认识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以及人民币间的换算的基础上,会进行一些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把知识穿成了串,从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是有用的。
1.注重趣味性,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自主性。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情简介】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也少,对人民币只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补数的等价交换原则只有初步的意识。
但是大多数学生对人民币并不陌生,在生活上对人民币有接触,也有一些简单的生活经验,这点是学生学习好本节课的基础。
生活经验不能完全代替学生的数学学习经验,将生活经验上升到数学知识,对一些学生而言还有困难。
本节课的教学会使学生对人民币有近一步的认识,是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关于元、角的加法计算方法,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认识用两位小数表示的以元为单位的商品价格,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关于元、角的加法计算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探究新知(一)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教学例5。
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简单的计算解决“正好”问题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简单的计算解决“正好”问题教学反思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简单的计算解决“正好”问题教学反思「篇一」在教学环节上,我努力做到了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充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在教学方法上,我放手让学生看钱、认钱、换钱、摆钱、购物等活动,让学生为主体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自己寻求答案,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在突破1元=10角时,我选择送红包的方式问学生“你想要哪个红包?”学生听到送红包,个个兴趣盎然,将我本节课的重点突破的同时,也将本节课的学习气氛推向了至高点。
在教学中,我增强了一名后进生自信心,碍于自己是后进,课堂上面想说,却不知怎样开口,我在耐心引导不见成效的情况下,让他感受到了我对他的重视和希望,最后,他在全班同学面前用响亮的声音证明了自己也是可以的。
不足之处:在认钱环节中,由于我的疏忽,忽略了同桌认钱这一重要环节,使学生未能体验到同桌互助的喜悦;指生利用展示台进行认钱时,只请了两名同学进行展示,未能给其他孩子们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说认钱方法过多,显得哆嗦。
改进方向:通过《认识人民币》这节课的学习,使我收获很大。
首先,作为一位年轻教学经验不多的老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读懂教材,备教材、备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探索。
放手让学生去想去学。
多点关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简单的计算解决“正好”问题教学反思「篇二」《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个课时,主要是引导小学生们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时我首先通过设置情境(商店卖东西)导入“认识人民币”课题,接着多媒体出示一堆杂乱无章随意摆放的人民币,让学生思考、同座小组合作讨论,如何将这些钱进行分类,同时并加以引导。
让学生充分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质地(纸币、硬币)、面值、版本(第四套和第五套)等信息。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05认识人民币-01简单的计算-教学反思05
一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人民币简单计算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单元是本学期的一个知识难点,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来说,人民币(生活中经常说的是钱)是他们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一件事物,知道钱是用来换取其他物品的,但具体内化到数学课,对于人民币间的换算却不是很熟悉,我想主要是他们对人民币知道却不了解。
生活中由于孩子还小,父母对钱的控制以及现代购物的快捷化(计算机计算)使孩子对钱的使用计算率降低,所以浅层次的接触使孩子对人民币的换算不是很灵活。
教学《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后我有一个较深的体会便是数学来源于生活但又与生活有着本质的区别,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提升到数学便是对生活现象的一种理性思考。
学习数学是为了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将应用所学的数学思维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课我主要教学了例7。
教学例7时,学生都知道买几样东西就把几样的价钱加起来。
在计算买长气球(1.20元)和爱心气球(0.80元)要多少钱时,学生能够理解题目的意思,能异口同声说出是2元,但让他们说说是如何计算得出的,用算式表达他们的思考过程,他们却只有少数能说出。
这出乎我的意料,看来他们的生活经验远远高于他们的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于是便引导学生1元2角就是12角,从而懂得计算是要注意单位的统一,并且结果要保证符合日常生活实际。
如结果不应该写成20角,而应该是2元。
所以我把这一转化过程板书于黑板:1元2角+8角=12角+8角=20角=2元又引导学生另一种思考方法,加法计算时可以把单位统一的先加起来,2角+8角=10角=1元,所以1元2角+8角=1元+1元=2元。
本想人民币之间的转换学生较多练习,比较熟悉,学生应该会迎刃而解。
可是结果才意识到自己高估了学生,发现学生在这种递等式里人民币间的转换一下子绕不过弯来了,究其原因也是因为学生对这种递等式都不熟悉,故在列式的时候不是缺写数字就是少写一个单位,出现错误。
可见此次教学不够灵活,应事先估计好,在教学时适时渗透写递等式需注意的几点。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05认识人民币-01简单的计算-教学反思03
一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人民币简单计算人教新课标这节课, 我应该算是精心准备了一下。
课前还试讲了一次, 可是由于试讲效果不佳导致我自信心不足, 同时这节中的新知探究环节完全是一个开放的活动, 教师必须通过现场活动把握整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所以上课前我对于自己灵活调控课堂的能力表示怀疑。
上完这节课, 我想还是要好好进行教学反思。
一、开放的购物情境遵循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设计本节课之初, 我本想根据课本的例题进行设计。
当考虑到这样会导致出现“教师牵着孩子的鼻子走”的现象时, 我与几个好友商量决定把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成一个开放的课堂, 让孩子们在自己的独立购物经历中去发现人民币的加法计算算理。
这样的设计让孩子把生活经验慢慢变成数学知识, 降低了教学难度;更体现出数学来源于生活。
学生也会发现数学原来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开放的课堂对教师也是一个考验, 如何把握好本节课的重难点, 不被孩子牵着走。
从教学效果来看, 我基本做到了灵活调控, 顺势引导, 但是有一个环节处理不是很好——一个学生想买共5元的商品, 由于之前计算错误拿出了6元上来买东西。
我的处理方式是让他回座位再想想, 并请一位同学重新计算。
现在我现在认为另外一种处理方法是问问其他同学应该怎样找钱, 提醒他怎样计算。
二、合理利用教材, 适当拓宽知识面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实际上只需要学生掌握单名数与复名数的转化, 涉及元和角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但是经过我反复研读教材的“做一做”中第2题的自由提问环节, 考虑到生活中学生的购物经验, 我决定在本节课中将人民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作为难点进行教学。
三、学生的语言表达欠佳, 教师在引导方面做得不足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一门艺术, 如何用简洁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提问式的引导更是数学教师的困惑。
本节课中几处让学生自由表达的地方, 几乎无人能说, 最终还是让老师代替学生说了。
一方面是我平时教学很少让学生这样说说, 另一方面我认为自己的提问引导做的不好。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05认识人民币-01简单的计算-教学反思02
一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人民币简单计算人教新课标本节课是在认识人民币后,学习的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教学资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本节课教学力图体现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我在这一节的教学中以教材为本,运用多媒体教学,形像具体地演示,让学生理解得更好。
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使学生在自由选择、自主探索、相互检查、发现问题、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掌握知识。
第二、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
在本节课中,我想方设法创设“融洽”的问题情境,激起矛盾,让学生带着具体问题进入“角色”。
如同学们在过年时都要买各种玩具----手枪、布娃娃、汽球等。
由此导入新课程的理念,使得课堂真正做到了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和趣味化。
教学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在教学实施中,在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思路。
如:设计用学具人民币模拟购买汽球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放手让学生来展开讨论如何付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元与角的关系,形成开放性思维,使学生更深入的感受人民币的社会价值。
指导让学生在具体的动手操作中,学会交流和合作,在交流中吸取经验,感知知识,从而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合作精神。
第四、注意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变化,及时把握课堂中学生生成的知识,因势利导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教学不是教材内容的移植和照搬,它需要执教者的创造加工,将教材内容变成有关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变成发展学生文化素养的教育内容,并把它纳入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加以组织,使人类文化进入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才是我们在当前教学时要注意遵循的重要原则。
本节课让学生在较真实的情境中掌握关于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为下一步学习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作好准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05认识人民币-01简单的计算-教学反思10
一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人民币简单计算人教新课标《人民币简单的计算》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的内容,是基于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知道商品价格的表示形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通过例7的教学,培养学生有条理选择信息的能力和积极探索的习惯,让学生在购买不同价格物品的情景中,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关于元、角的加法计算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购物,帮家人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提高社会实践能力,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难点是不同单位的人民币相加,为了降低学习难度,助于学生消化新知,特设计如下环节:一、复习铺垫、激活旧知听说你们已经学了一些有关人民币的知识了,现在我想考考你们,好不好?1、人民币的单位有()、()、()。
1元=()角 1角=()分2、说出商品的价格(课件出示6个)3、5角=()分 20角=()元3元=()角 70角=()元12角=()元()角26角=()元()角3元8角=()角1元3角=()角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出示3种气球,并认识气球的形状及其价格提出问题:老师要买两个气球送给表现最好的小朋友,你们说老师可以买哪两个?分析问题:小组讨论猜一猜老师可能买哪两个气球,有几种买法?要买的东西一共要多少钱?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你是怎样想的?解决问题:学生独立计算结果,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计算的结果。
全班交流计算结果,并请一组进行详细讲解。
三、全课小结教师强调:元、角计算,只有在相同单位的情况下,才能相加。
四、应用元、角加法计算解决生活问题1、刚才我们通过解决买气球的的问题学会了人民币的加法计算,你们想不想用刚学的新知识去买东西?课件出示51页做一做的表格,看看这次要买的东西是什么?算一算一共要用多少钱?2、出示54页第5题:两人一小组进行合作(哪两样物品的价钱合起来是1元)例:一个同学拿7角,另一个同学要拿几角合起来才是1元?你是怎么想的?(1元=10角,7角+3角=10角)在操作过程中,也可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币的简单的计算》教学反思
我们还没有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及两位数加两位数这些内容,让他们对计算的方法选择无从下手。
不知道该直接同单位的数相加还是把它们化成相同单位之后才相加然后再转化?
比如:3元2角+2元1角=
方法一:单位是元的数相加得5元,单位是角的数相加得3角,所以3元2角+2元1角=5元3角
方法二:3元2角+2元1角=32角+21角=53角=5元3角
但是我们还没有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所以第二种方法很多孩子都不会。
但是要是在教学上重点强调方法一的话,对于1元3角-5角又可能无从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