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的由来

合集下载

关于腊八节的由来及习俗

关于腊八节的由来及习俗

关于腊八节的由来及习俗腊八节,它的主要习俗是“喝腊八粥”,也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而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腊八节的由来及习俗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腊八节的由来由来一:驱逐恶鬼。

传说上古时代有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

古代人们普遍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

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

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由来二:腊八节也叫佛成道节。

相传,佛祖释迦摩尼就是在这一天成佛的。

佛祖原先在深山修行,静坐六年,饿得骨瘦如柴,正准备放弃,正巧碰到一个牧羊女,送了他食物,他吃完盘腿坐在菩提下,在十二月初八这天终于悟道成佛。

由来三:腊八节是为了纪念岳飞。

当年岳飞抗金于朱仙镇,正是寒冬腊月之际,军队缺衣少食,百姓纷纷送粥救济,岳家军饱餐一顿千家粥,结果大胜,此日正是腊月初八。

人们为了纪念岳飞,每到腊月初八就以杂粮豆果煮粥,最终成为了民俗。

腊八节的习俗1.腊八粥腊八粥的原料很多。

除了白米,人们还会提前浸泡不少于20种的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桂圆、葡萄、红豆、花生等原料,第二种慢慢熬成香甜可口的腊八粥。

由于生活条件有限,古人缺少食物,只能喝腊八粥。

那时候,喝腊八粥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2.腊八蒜腊八蒜是北方的习俗,尤其是华北地区,每个人都在腊月初八泡大蒜。

然而腊八蒜很简,将去皮的大蒜花瓣放入密封的罐子中用醋浸泡。

同时,腊八蒜中的“蒜”字和“算”字是同音异义词。

在古代每个商铺都在这一天计算这一年的收入和支出。

3.腊八面腊八面在陕西关中地区很受欢迎,腊八面是由面条和各种豆子制成的,豆子提前一晚泡好,腊八用来煲汤。

同时,熟油爆葱花,面条煮熟后,将葱花油倒入锅中,制成腊八面。

4.腊八豆腐腊八豆腐是安徽省乾县的一种民间特产。

腊八前后,乾县家家户户都要做干豆腐,民间称之为腊八豆腐。

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_腊八节的传说

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_腊八节的传说

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_腊八节的传说常言道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节作为二十四节气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气。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仅供参阅!腊八节的由来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称为“腊八”节,古时叫“腊日”,这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传统节日。

从广义上来讲,夏历十二月初八之腊八,和十二月二十四的祭灶,加上正月十五的元宵,都是传统春节的组成部分,而腊八则标志着整个辞旧迎新活动的开始。

“腊八”节的形成,是两个方面结合的产物:一是古代的“腊祭”;二是佛教文化的影响。

这一节日可谓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与外来佛教文化交相融合的产物。

按照古书记载,“腊”,古时也称“蜡”或“猎”。

腊(蜡或猎)是古代岁终的一种祭礼。

夏朝称“嘉平”、殷商称“清祀”、周朝用“大蜡”、汉代才称“腊”。

在古代农业社会,一切风俗习惯,都免不了与农业生产发生联系。

农民的生活,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前三季都是比较忙的,只有在冬藏之季较空闲。

所以,人们通常在收成之后的年底,组织起来去野外猎取禽兽,用于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以求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祈求来年避免厄运,驱除不祥,家人平安、吉祥,这便是“腊祭”也叫“猎祭”。

因此,人们把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就来源于年终祈福,酬谢神鬼。

腊八节的风俗腊八粥“腊八”这一天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在中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仍保留此习俗,中国南方地区已偏少,台湾等地则几乎没有。

腊八粥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为甜味粥。

而中原地区的许多农家却喜欢吃腊八咸粥,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豇豆、花生、大枣等原料外,还要加萝卜、白菜、粉条、海带、豆腐等。

中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

最早开始于宋代。

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腊八蒜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

腊八节的由来

腊八节的由来

腊八节的由来腊八节的由来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农历十二月初八,腊八节来源于上古道教腊祭,神农氏“始作腊祭,以告上苍”,遂形成在年终时祭祀农谷,庆祝当年已得收成,祈求来年民丰岁稔。

《礼记》称“天子大蜡八”“八蜡以祀四方”,在民间逐渐固定以腊月八日为道教腊祭日,俗称腊八节,此日喝腊八粥的习俗,亦源于腊祭“合聚万物而索飨之”所表达的终始交接、丰隆安定的思想感情。

现代道教继承了上古道教传统的礼仪内容,“三会五腊”更是成为道教的重要节日。

道教五腊日不仅包含了世俗层面的腊祭精神,并在宗教意义上阐释其特殊含义。

《云笈七笺》记载正月一日为天腊、五月五日为地腊、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十月一日为民岁腊、十二月八日为王侯腊。

可见腊八节是道教醮谢祭祀的重要节日,在这一天应在礼敬神明祖先的同时反省自己的言行德性,为善去恶,进于同道。

道教讲求仙道贵生,腊八粥亦是养生佳品。

腊八粥起源于道教的天子大蜡八。

天子大蜡八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合聚万物而索飨之”。

二是进行祷祝和祈求。

关于合聚万物而索飨之。

万者,极言其多也,并不是真的'合聚一万种物品,也不是只限于八种蔬果。

蜡八的“八”字是指祀八谷星、八农神,农业的八个方面,并不是说用八种蔬果来祭祀。

索者,绞合也,蜡即索的意思。

飨者,敬献也。

即将许多种蔬果谷物搅和在一起,煮熟成粥,敬献神灵,然后食用,叫做腊八粥。

为什么是煮熟成粥,而不是煮成干饭呢?因为蜡祭是要祷祝,蜡八祭祀加上祷祝就是蜡八祝,也就是腊八粥。

腊八粥谐音蜡八祝。

那么,蜡八祝为什么不写成蜡八粥而要说是腊八粥呢?即:蜡为什么变成腊呢?因为年终十二月祭献神灵用的蔬果谷物等全都是干物。

一年中收成的蔬果谷物等放置到年终十二月,当然全都变成干物了,而干物称腊。

所以,用干物蔬果煮成的蜡八祭祀之粥,就被称为腊八粥了。

这里的八是祀八神的意思,并不是指八种蔬果。

关于干物称腊。

干物在天子家中归腊人掌管。

《周礼"天官"腊人》说:“腊人掌干物。

腊八节的由来 腊八节是几月几日

腊八节的由来 腊八节是几月几日

腊八节的由来腊八节是几月几日“腊八”,即腊月初八,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这一天,古称“腊日”。

中国人过年实际上从这一天就开始了。

今天我们说一说腊八节的由来。

古时候,每年农事完毕,人们就举行槽祭,其对象是农神、百谷种子、田间道路与草棚、猫、虎、堤坝、水沟、昆虫等在一年中对农事耕耘尽了力的偶像,如猫、虎吃了田鼠,保护了庄稼;堤坝、水沟保住田地不渍水等等。

祭祀时,女巫化装成猫、虎、虫、农神等,居于主位享受祭祀。

因为秦代当时以十二月为“腊月”,于是确定“腊八节”为十二月初八,腊八节才正式固定下来。

到南北朝时,人们在这一天祭祀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谚语:‘腊鼓鸣,春草生。

’村人并击细腰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

”以此来迎接新春的到来。

古代腊月初八,中国各地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的传统制法是先将大麦、白云豆、赤小豆、绿豆等洗净煮成半熟,然后加进稻米、小米、黄米熬成粥,吃时加糖,并拌和预先煮熟的红枣、栗子等。

有钱人家和更讲究的,粥内还加莲子、薏米、菱角米、白果、桂圆等,做到集豆米果品三大成。

“腊八粥”不仅清香甜美,还熊畅胃气,生津液,因而成为人们喜欢的食物。

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大全

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大全

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大全腊八节的由来腊八节,俗称“腊八”,即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们通常会在这一天祭祀祖先和神灵,以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吉祥。

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所以很多寺庙也会在腊八节前后为老百姓派发腊八粥,祝福大家福报满满,过一个快乐新年。

腊八节是我国腊月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

腊月是年岁之终,古代农闲的人们无事可干,便出去打猎。

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弥补粮食的不足,二是用打来的野兽祭祖敬神,祈福求寿,避灾迎祥。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

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

最早开始于宋代。

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腊八节的寓意腊八节是每年农历十二月八,寓意是祈福、祈求丰收、祭祀先祖等。

腊八节,主要习俗是“喝腊八粥”,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传说,喝了这种粥以后,就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因此,腊八粥也叫“福寿粥”、“福德粥”、和“佛粥”。

腊八节的风俗1.喝腊八粥腊八节喝腊八粥已经成为人们庆祝腊八节的主要方式之一。

中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过去人们讲究喝腊八粥。

煮好腊八粥后,他们首先要拜神拜祖。

最早的腊八粥是用红豆熬制的,经过演变逐渐变得丰富多彩。

目前八宝粥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五谷杂粮,可以随意增减,最好是八种以上,对应腊八的“八”,寓意好运。

2.煮五豆在一些地方,腊八节吃的食物叫做煮五豆。

从名字可以看出,食材中有五种豆,加上米饭,在家煮着吃,然后邻居之间互相赠送。

这些豆子表示在新的一年里生活圆满幸福,同时也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3.腌制腊八蒜在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都有腊月初八用醋泡大蒜的习俗,叫做腊八蒜。

腊八节的由来与煮腊八粥习俗

腊八节的由来与煮腊八粥习俗

腊八节的由来与煮腊八粥习俗腊八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的十二月初八举行。

这个传统节日在各地有不同的庆祝方式与习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习俗是煮腊八粥。

本文将介绍腊八节的由来以及煮腊八粥的习俗。

一、腊八节的由来腊八节起源于佛教,最初是纪念释迦牟尼佛入灭的日子。

相传释迦牟尼佛于农历腊月初八日入灭,所以腊八节也叫做“佛诞节”。

这一天是佛教徒特别重要的日子,他们会在这一天举行盂兰盆法会,祈求祖先的冤孽得以解脱。

而后,这个节日逐渐融入了中国的传统民俗,成为了一个具有丰富习俗的节日。

二、腊八节的习俗1. 煮腊八粥煮腊八粥是腊八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

人们会将各种坚果、豆类、米粉、干果等食材煮熟制成腊八粥。

这样的粥被人们视为是一种神圣的食物,有“八宝粥”的美称。

人们相信吃了腊八粥可以祛寒暖身,驱邪消灾,并且有健康长寿的寓意。

2. 祭祀祖先腊八节也是祭祀祖先的日子。

人们会在家中设立祭坛,摆放上香烛、水果、鲜花等供品,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人们会烧香炷、敲锣打鼓,以此纪念祖先的功德,祈求他们保佑家庭平安、健康富足。

3. 玩具会在腊八节当天,一些地方还会举行玩具会。

孩子们会拿着自己心爱的玩具,聚集在一起互相展示和交流。

这种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开心地度过了节日,也促进了社区之间的交流与孩子们之间的友谊。

4. 吃腊肉腊肠腊八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吃腊肉腊肠。

人们相信腊八节是冬天的转折点,吃了腊肉可以补充体力,抵御寒冷。

因此,不少地方会将腊八节当作腊肉制作的日子,家家户户囤积腊肉腊肠,一家人共同品尝美味佳肴。

三、总结腊八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起源于佛教,后来与民间习俗融合,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庆祝方式与习俗。

其中煮腊八粥是最具代表性的习俗之一,通过煮粥、祭祀祖先、玩具会和享受腊肉腊肠等活动,人们庆祝这个传统的节日,祈求健康、平安与家庭团聚的祥和氛围。

腊八节不仅是传承中华文化的载体,也是丰富人们的生活与情感的重要时刻。

腊八节七个传说故事介绍

腊八节七个传说故事介绍

腊八节七个传说故事介绍腊八节的由来由来一,驱逐恶鬼.传说上古时代有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由来二,腊八节也叫佛成道节,相传,佛祖释迦摩尼就是在这一天成佛的.佛祖原先在深山修行,静坐六年,饿得骨瘦如柴,正准备放弃,正巧碰到一个牧羊女,送了他食物,他吃完盘腿坐在菩提下,在十二月初八这天终于悟道成佛.由来三,腊八节是为了纪念岳飞,当年岳飞抗金于朱仙镇,正是寒冬腊月之际,军队缺衣少食,百姓纷纷送粥救济,岳家军饱餐一顿千家粥,结果大胜,此日正是腊月初八.人们为了纪念岳飞,每到腊月初八就以杂粮豆果煮粥,最终成为了民俗.腊八节传说一.道教传说相传腊月初八这一天是五帝会于上方玄都玉京的日子,只为校定生人受禄延益,在此日修道之人要斋戒沐浴,朝真行道,便能获得福禄无量.二.佛教传说在佛教便有释迦牟尼佛在这一天悟道成佛一说,相传在两千五百年多年前,释迦牟尼为求正法在金刚莲台之上,由于时日良久致使自己骨瘦如柴,幸得难陀与波罗二牧女提供的牛乳乳糜才得以为继,终于在苦修四十八天后了悟佛法,大彻大悟.而这一天正是腊月初八.从此腊八便成为了佛教的一个重大纪念之日. 三.秦始皇修长城传说相传当年秦始皇修筑长城,动用天下劳工,但是却经常无粮继日,由于当时条件艰苦,劳工家人也无法将粮食及时送到,所以众劳工便将仅剩的少许粮食凑在一起,熬成一锅杂粮粥用以渡过难关.而这一天便是腊月初八,后人便在腊月初八这天熬腊八粥来纪念此日.四.岳飞传说腊八节的由来源于对大宋忠臣的怀念.相传岳飞在率领部下抗金之时,有一日兵至朱仙镇,兵将由于缺衣少食致使挨饿受冻,但四方百姓听闻是岳飞抗金兵将到此,便家家户户煮粥相济,如此岳飞才得以大胜金军.而这一天便是腊月初八,后人便在每年的腊月初八煮粥以示纪念.五.朱元璋传说朱元璋当年还未成为皇帝之时,曾经落魄至极,被元军囚禁大牢之中.在牢中饥肠辘辘的他从老鼠洞中扒出许多粮豆,他便将其放在一起熬了一锅豆粮粥,而这天正是腊月初八.再后来朱元璋荣登大宝成为大明皇帝还对此事念念不忘,遍将每年的腊月初八定为腊八节,并在这一天煮粥纪念.六.民间传说相传有老夫妇二人娶一儿媳,但此媳却终日好吃懒做,终于时至年粮食空瘪关无以为继,幸得邻里周济,家家户户送来杂粮,这家人将此杂粮熬制成粥才得以度过难关.而也正因此事令媳妇改掉恶习,这一天便是腊月初八,从此在此日熬制腊八粥来纪念,有谚语云〝吃顿杂粮粥,教训记心头〞七.上古传说传说五帝之一的颛顼有三子,此三子死后却变为厉鬼专吓孩童,令许多孩童惊吓致病,而百姓得知赤豆能驱鬼,遍将赤豆等豆物混在一起煮粥,吃下此粥的孩童便可百邪不侵,祛病祛灾.而此日正是腊月初八,遂将此日定为〝腊八节〞,在此日家家便会煮〝腊八粥〞来纪念.腊八节七个经典传说故事。

腊八节传统的农历十二月初八节日

腊八节传统的农历十二月初八节日

腊八节传统的农历十二月初八节日腊八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它是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

腊八节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古代,是为了纪念祖先,祈求幸福和平安。

在这一天,人们会吃腊八粥和腊八蒜、挂蒜和祭拜祖先等。

第一节:腊八节的起源和发展腊八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古代中国。

相传,腊八节是古代祭祀天神和祖先的节日。

另有一种说法,腊八节最初是为祈求五谷丰登而设定的农事节日。

不过,无论起源如何,腊八节已经成为中国非常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被很多人庆祝和纪念。

第二节:腊八节的庆祝方式腊八节的主要庆祝方式是吃腊八粥和腊八蒜,以及祭祀祖先和贴蒜。

腊八粥是由腊八豆、糯米和红枣等食材熬制而成。

腊八蒜是用新鲜的大蒜泡制而成,食用时会更加美味。

此外,有的地方还会爆竹鸣响,表演舞狮、舞龙等传统文艺表演。

第三节:腊八节的文化内涵腊八节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腊八节的庆祝方式融合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内涵,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观和生活方式。

此外,腊八节还表达着人们对和谐、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第四节:腊八节的现代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腊八节已经不再是古代的农事节日,而是成为一个感恩、祈求幸福和团圆的节庆日。

通过庆祝腊八节,人们可以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感恩,同时也可以分享喜悦,感受家人之间的亲情和友情。

结论:腊八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人们感恩、祈祷和团圆的日子。

通过庆祝腊八节,可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表达对祖先的敬意,让人们感受到家人之间的温暖和幸福,同时也是一个向往和平、幸福的时刻。

腊八节的民间传说有哪些?

腊八节的民间传说有哪些?

腊八节的民间传说有哪些?
1、佛祖修行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

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

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2、朱元璋受难
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便给一家财主放牛。

有一天放牛归来时过一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跌断。

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他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

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

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

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了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

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3、赤豆打鬼
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

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

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

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

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

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

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大家都知道,每到农历十二月初八,就是我国的腊八节,这是一个人们比较看重的传统节日。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以供大家参考!腊八节的由来腊八节其实是佛教的盛大节日,以前这个节日,各地的佛寺都会举行诵经,以及其他活动,并且会效仿释迦牟尼在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在这天,佛教徒会用香米、各种果实混合在一起煮粥供佛,并会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

后来民间模仿这事的人多了,就成了一种风俗,这就是腊八节的由来。

腊八节是为了纪念谁关于腊八节还有一个传说,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一位王子,他见到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而贵族们却天天依然享乐,就非常不满,于是他果断舍弃掉自己的王位,出家修道。

释迦牟尼刚修道也是没有收获,几年后的腊月八日他在提树下悟道成佛,而在这几年的苦修当中,他每一天仅食一米一麻。

后人为了感谢释迦牟尼,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再后来“腊八”就慢慢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了。

腊八节风俗习惯1、腊八粥: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

最早开始于宋代。

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2、腊八蒜:腊八蒜是一道主要流行于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传统小吃,是腊八节节日食俗。

腊八蒜通常是指用醋腌制的蒜,成品颜色翠绿,口味偏酸、微辣。

因多在腊月初八进行腌制,故称“腊八蒜”。

3、腊八豆腐:腊八豆腐是安徽民间传统小吃之一,在春节前夕的腊月初八,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晒制的豆腐,便称作“腊八豆腐”。

4、腊八面等: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

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腊八节的古诗《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作者:宋·陆游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腊八节的由来故事及传说是什么

腊八节的由来故事及传说是什么

腊八节的由来故事及传说是什么腊八节的由来故事及传说是什么你知道吗?腊八节成为一个“节俭日”,这是一种很好的节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路。

有文化研究者曾提出建议,将腊八设为节俭日。

一起来看看腊八节的由来故事及传说,欢迎查阅!腊八节的由来故事及传说腊八粥传自印度。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

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

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节(the laba Rice Porridge Festival)历史记载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汉族传统的腊八节,这天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

腊八粥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为甜味粥。

而中原地区的许多农家却喜欢吃腊八咸粥,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豇豆、花生、大枣等原料外,还要加萝卜、白菜、粉条、海带、豆腐等。

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或佛成道日,原来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

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

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

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后演化成纪念佛祖释伽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

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

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成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说文》载:“冬至后三戍日腊祭百神。

”可见,冬至后第三个戍日曾是腊日。

后由于佛教介入,腊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自先上古起,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吉祥。

腊八节习俗由来

腊八节习俗由来

腊八节,俗称“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
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
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
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

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所以在腊八这天,家家户户喝腊八粥,为的`就
是以防下巴被冻掉。

关于腊八粥的起源,一般认为源自佛教,所以腊八粥也叫“佛粥”,民间也有把腊八粥叫做“防风洲”,据说喝了这粥,可以御寒。

其实腊八粥跟
释迦牟尼有关,据说释迦牟尼成道前苦修六年,略无所获,一天在河中沐浴时,吃了牧女苏耶妲送的乳糜,恢复了精力,在毕钵罗树下悟了道。

乳糜即乳粥,后来释迦牟尼的弟子为了纪念释迦牟尼也为了感谢牧女,于是僧人们在腊八这天手捧钵盂,到街上化缘,将化来的米、枣等煮成粥,发给挨饿的人们。

从此每年的腊八喝腊八粥。

腊八节的由来

腊八节的由来

腊八节的由来
腊八节,俗称“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腊八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腊祭”。

在古代农业社会,人们以收获的农作物来祭祀祖先和神灵,感谢神灵的庇护和祖先的恩德。

腊祭就是一年中的最后一次祭祀,因为是在农历十二月进行,故称“腊祭”。

随着时间的推移,腊祭逐渐演变为腊八节。

据说在南北朝时期,古印度两个佛教徒见一位信徒死后无依无靠,非常同情,便将糯米、芝麻、核桃等五谷杂粮煮成稀粥,施舍给信徒们吃。

信徒们吃了这碗粥,觉得十分可口,便将其命名为“腊八粥”。

这个故事也说明了佛教对腊八节的影响。

在中国,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流传至今。

这一天,人们会用糯米、小米、玉米、红豆、绿豆、红枣、花生等食材熬制腊八粥,寓意着吉祥如意、五谷丰登。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在腊八节时会腌制腊八蒜、制作腊八豆腐等。

除了传统的习俗外,现代的人们还通过各种方式来庆祝腊八节。

一些社区会组织腊八节主题活动,让居民们了解传
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此外,一些商家也会推出腊八节促销活动,让消费者在节日期间享受到更多的优惠。

总之,腊八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对祖先、神灵的敬畏之情。

通过了解腊八节的由来和习俗,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腊八节的由来及传说故事

腊八节的由来及传说故事

腊八节的由来及传说故事腊八节的由来(一)腊八节起源于“腊祭”关于腊八节的起源,源于“腊祭”的说法比较流行。

据百度百科“腊祭”条目:腊八节起源于古代的“腊祭”,到南北朝时期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腊”是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腊祭”早在先秦以前便已存在,那时的人们在一年的最后一个月去野外猎取各种野兽,用于祭祀百神。

据《风俗通》记载:“腊者,猎也。

因猎取兽祭先祖或者腊接也,新故交接,脚猎大祭以报功也。

”由此可以看出,“腊”与“猎”相通,“腊祭”就是用打来的野兽进行祭祀,祭祖先,祭百神。

直到现在人们还习惯把腊月腌制的猪肉称为“腊肉”。

从以上文字可知,腊八节起源于“腊祭”,与猎取野兽密切相关。

这种看法有失偏颇。

有学者以为,这是把“腊月”的起源误当成了“腊八节”的起源,产生了时间上的错位。

因为从时间上看“腊祭”的年代更为久远。

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技术社会形态来看,人类社会经历了从渔猎社会到农业社会,再到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发展序列。

也就是说渔猎社会早于农业社会。

“腊祭”应该存在于渔猎社会,《周易·系辞下》中有伏羲氏“作结绳而为网署,以佃以渔”的说法,说明从伏羲氏时代开始,早期原始人类的经济活动以渔猎经济为主。

后来到了农业社会形态,还要祭祀神灵,但不再使用猎取的野兽,而使用富有农业特色的“七宝五味粥”。

再从文字学的角度来讲,“腊”字的“月”字旁是形旁,表示“肉”,“腊祭”实际上是用打猎得来的野兽的“肉”来祭祀神灵。

可见,“腊月”是渔猎社会的产物,而“腊八节”绝对应该是农业社会的产物。

(二)腊八节起源于“佛成道日”栗治国先生在《“腊八”新解》中这样描述腊八节的由来:“佛祖释迎牟尼在修道时因饥饿、困顿而昏厥在了哈比尔邦尼连任附近的菩堤树下,巧逢一位牧羊女打此往过,遂以粮、豆、干果熬粥救活了佛祖,终使其得道成佛,而这一天正好是汉历的腊月初八,佛教界称之为‘成道日’。

佛祖‘成道日’煮粥祭祀的活动传入我国后,逐渐形成腊八节吃腊八粥的节俗。

历史起源腊八节的由来

历史起源腊八节的由来

历史起源腊八节的由来腊八节,又称为腊祭、腊儿节,起源于我国古代农耕社会。

腊八节的时间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正值冬季,人们在这一天祭祀祖先、祈求丰收和平安。

腊八节的由来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以下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腊八节的起源。

一、古代农耕文明的祭祀活动腊八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农耕文明时期。

在古代,农民信仰神灵,他们相信通过祭祀神灵能够得到丰收的祝福。

农历十二月初八正值农历年底,在这一天祭祀祖先、神灵并祈求来年的顺利。

人们会在家中摆上丰盛的腊八膏、糖藕、米糠、糖瓜、腊肉等供品,以示对祖先的尊敬和感恩之心。

二、佛教传入与寺庙祈福的习俗腊八节的由来也与佛教的传入有关。

据传佛教传入我国后,为了纪念佛陀的出生,佛教徒开始在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举办祭祀活动。

腊八节成为佛教徒们祈福的重要日子,他们会前往寺庙参拜,焚香烧纸,祈求福运和平安。

三、古代腊祭习俗的演变古代腊祭习俗逐渐演变为现代腊八节。

在古代,人们通过祭祀神灵、祖先来祈求丰收和安宁,同时也以此来祈求灾难的消散。

随着时代的演变和文化的交流,腊八节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庆祝方式。

现代人们在腊八节前会制作腊八粥,将糯米、红豆、莲子、枣子等食材煮熟,人们认为吃腊八粥能驱邪、祈福、延寿。

同时,人们还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如舞龙舞狮、民间戏曲表演等,以庆祝这一传统节日。

腊八节作为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节日,既有着农耕社会的民俗祭祀,又承载了佛教文化的影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腊八节的起源不仅仅是一种古老的习俗,更是人们对祖先的敬仰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在当代社会,腊八节也成为了一种亲情、友情和家庭团聚的象征,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回那份淳朴和温暖。

无论腊八节的过去还是将来,其历史起源和传承的意义都应被重视和弘扬。

作为一个传统节日,我们要尊重和珍惜腊八节,传承和弘扬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通过了解腊八节的历史起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节日的意义,并以此为契机,传承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和文化。

腊八节的起源及由来是什么

腊八节的起源及由来是什么

腊八节的起源及由来是什么腊八节是属于中国的传统节日,俗称“腊八”,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的,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腊八节的起源及由来,供大家阅读参考。

腊八节的起源及由来1、源于腊祭一说腊八节源于古代的腊祭。

汉字为象形文字,腊字的由来正是源于“腊祭”,“腊祭”指的是古人用猎取的来祭祀天地神灵以祈求平安吉祥这一行为;由于腊祭活动常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

起初在腊月哪一天并不固定,但自南北朝开始,流行腊祭神有八种,于是便慢慢演变成了腊月初八这个固定祭日。

2、源于佛祖据说腊八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

释迦牟尼是古印度北部伽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着生老病死的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

每日仅吃一麻一米,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3、源于始皇帝有传说腊八节源于始皇帝,始皇帝召天下民夫修建长城,长年不能回家,吃粮却靠家里人送。

但是很多民夫家隔万水千山,粮食送不到,不少民夫皆是饿死工地。

话说有一年十二月初八,无粮可食的民夫们就把积了几把的五谷杂粮一锅熬成了稀粥分而食之,虽然最终还是饿死长城下,后人为了悼念这些长眠于长城脚下的民夫,人们每年喝腊八粥,以作纪念。

腊八粥的由来由于我国古代天子国君,农历每年的十二月要用干物进行腊祭,敬献神灵。

腊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祭祀;二是祷祝。

祭祀是祀八谷星神,用干物敬献,表示庆丰收之意。

干物称腊,八是八谷星神,故称腊八。

在时间上,腊祭又是在农历每年的腊月初八日进行的。

腊月初八日亦称腊八。

祷祝是腊祭的一个重要方面,内容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确保农业丰收。

于每年的腊月初八日用干物祭祀八谷星神,进行祷祝,称为腊八祝或称蜡八祝,祝与粥同音,于是就于每年的腊月初八日,将蔬果干物搅和在一起,煮熟成粥,敬献农神,以表示庆丰收之意,并进行祷祝。

用腊八粥来谐音腊八祝的意思,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

腊八节的由来简介

腊八节的由来简介

腊八节在南北朝时期逐渐 形成
腊八节在南北朝时期开始 受到重视
腊八节在南北朝时期开始 有固定的习俗和仪式
宋代盛行阶段
腊八节在宋代开始盛行
宋代腊八节习俗:喝腊八粥、吃腊八面、做腊八蒜等
宋代腊八节与佛教的关系:腊八节与佛教的腊八节有关,是佛教 的节日之一 宋代腊八节的社会影响:腊八节在宋代成为重要的节日,受到人 们的广泛关注和参与
祈求丰收祥瑞的寓意
腊八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腊八节是祈求丰收祥瑞的节日,寓意着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腊八节也是祭祀祖先、祈求平安的节日,寓意着家庭和睦、身体健康 腊八节还是庆祝丰收、感恩自然的节日,寓意着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
家庭团聚的意义
腊八节是家人团聚、共享 美食的节日,寓意着家庭 团结、亲情深厚。
腊八节的文化内涵
祭祀祖先的传统文化
腊八节是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表达了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
腊八节祭祀祖先的习俗,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孝道精神。
腊八节祭祀祖先的仪式,包括供奉食物、烧香、磕头等,表达了对祖先的感恩和祈 求保佑。
腊八节祭祀祖先的习俗,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家庭、家族和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秦始皇起源说
起源地点:陕西咸阳
起源原因:秦始皇统一六 国后,为了庆祝胜利,将
十二月初八定为节日
起源时间:秦朝时期
节日习俗:吃腊八粥,祭 祀祖先,祈求平安健康
朱元璋起源说
朱元璋起源说:相传朱元璋在腊八节这天出生,因此将腊八节定为自己的生日 朱元璋在腊八节这天起义,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明朝 朱元璋在腊八节这天颁布了《大明律》,规定了腊八节为法定节日 朱元璋在腊八节这天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以示对百姓的关爱和感激

腊八节的起源与传统习俗

腊八节的起源与传统习俗

腊八节的起源与传统习俗腊八节,是中国农历每年腊月初八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民间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

腊八节被视为人们欢聚一堂,祈求丰收、团圆和祭祀祖先的日子。

本文将从腊八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起源腊八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农耕社会。

据史书记载,腊八节最早源于中国南方,具有深厚的农耕文化底蕴。

在古代农耕社会中,人们需要在冬季准备过冬,以确保来年的丰收。

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人们会进行祭祀活动,祈求来年五谷丰登。

此外,据民间传说,腊八节起源于一次庆贺佛陀成道的盛会。

因此,腊八节也成为了佛教传统节日之一。

传统习俗腊八节是一个以喜庆和团聚为主题的节日,许多传统习俗在这一天被广泛传承和庆祝。

1. 吃腊八粥:在腊八节这一天,人们会特制一种叫做腊八粥的食物,以象征着祈愿丰收和祝福。

腊八粥的制作材料多种多样,包括糯米、红豆、花生、枣子等,不同地区也会有不同的做法和口味,但大多数都以糯米为主料。

腊八粥不仅有着丰富的营养,还寓意着人们希望来年的生活丰富多彩。

2. 祭祀祖先:腊八节也是祭祀祖先的重要时刻。

人们会在家中准备祭品,包括水果、糕点、糖果等,然后点燃香烛,向先人表达敬意和思念。

通过祭祀祖先,人们表达了对祖先的感恩之情,同时也希望祖先保佑自己和家人的幸福和健康。

3. 健身活动:腊八节也是一个注重健康和身体锻炼的时刻。

一些地方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健身活动,比如腊八登高、捉迷藏等,以增强体质和锻炼身体。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增强人们的体力,还能够带来欢乐和团结。

4. 祈福活动:腊八节也是一个祈福的日子,人们会在家中举行祈福仪式,祈求来年平安、健康和幸福。

一些地方还会举行盆栽祈福活动,将一些象征吉祥富贵的植物摆在家中,以期望新的一年能够带来好运和丰盛。

总结腊八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

通过腊八节,人们不仅可以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可以感受到家人团聚和心灵净化的温暖。

这一节日更是呼吁人们重视团结、健康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腊八节的由来
作者:
来源:《丝绸之路》2012年第01期
每年农历的腊月初八是腊八节,“腊”即“腊月”的意思,为什么农历十二月被称为“腊月”呢?史学研究者指出,在我国古代,“腊”本是一种祭礼,称“大腊”。

在商代,人们每年用猎获的禽兽举行春、夏、秋、冬四次大祀,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

其中,冬祀的规模最大,也最隆重。

后来将冬祀称为“腊祭”,因此人们便把十二月称为“腊月”,将举行冬祭这一天称为“腊日”。

腊日的具体日期当时并不固定。

到了汉代,才明确了从冬至过后的第三个戍日为“腊日”,而当时并不吃腊八粥,只是祭祀诸神。

直到南北朝时,才将农历十二月初八固定为“腊八节”。

人们借此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并祈求丰收和吉祥。

关于腊八粥的传说
众所周知,腊八节最普遍的风俗就是喝腊八粥。

关于腊八粥的来历来众说纷纭,大致有以下几种传说:
“佛祖修行”说
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

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

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作纪念。

“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牧女乳糜救佛祖”说
这是流传最广泛,也最被认可的一种说法。

传说佛祖释迦牟尼离开宫殿修行,但苦苦修行多年一无所获,他想到河中沐浴,清醒一下头脑,沐浴过后却因身体羸弱,无力爬回岸上。

牧女苏耶妲(意为善生)将他拉上岸,并给他了一碗用米、粟等熬的粥。

佛祖吃后精力充沛,来到菩提树下幡然觉悟。

此日恰巧是农历十二月初八。

佛门弟子将粥视为良药,寺庙每年在腊八这天以粥供佛,并向世人布施。

受此影响,我国民间逐渐形成了腊八吃粥的习俗。

“秦长城修筑”说
传说秦修长城时,民工常年吃住在工地,但粮食要靠家人送。

有的人因家遥远或贫穷,粮食不能及时送到,有一年腊八节这天,民工们断了粮,大家翻搜粮袋,将收集的豆、米等各种
粮食汇集到一起,熬了一锅粥,但最终因粮食短缺还是饿死了。

为了悼念这些民工,人们每年到腊八节就吃腊八粥。

“宝娃悔过”说
传说有一个叫宝娃的人懒惰贪玩,而且生活奢侈,不久便把父母留下的家产糟蹋完了。

这年腊月初八,别人都开始准备年货,而他家却粮仓见了底。

望着满面泪水的媳妇腊花,宝娃羞愧难当。

乡邻们闻讯东家一碗米,西家一碗豆,送来了各种粮、菜。

腊花将乡亲们送来的粮和菜合到一起,熬了一锅粥,解决了一时的困难。

从此,宝娃不仅勤奋劳动,而且生活节俭,很快富裕起来。

为了让宝娃永远记住这个教训,腊花每年腊八就熬腊八粥。

人们为了用宝娃的故事教育子女,也在这天吃腊八粥,渐成风俗。

“张家败家子”说
有民间故事说,一张姓富翁老年得子,对其万分溺爱,老两口刚过世,儿子便大肆挥霍败家,很快成了穷光蛋。

腊八节那天,北风呼啸,小张饥寒交迫,把家里各处粮囤的囤底子扫了一遍,将扫出的各色粮豆煮了一锅粥,但粥未熬好,人已冻饿而亡。

以后,人们便在腊八弄些杂粮杂豆熬粥吃,以此告诫后代,凡事不可奢糜,不然连粥也喝不上。

腊八节这一节日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它的到来,标志着中国传统大春节序幕的正式拉开。

民谣曰:“腊八,腊八,小孩要炮,姑娘要花。

”从这天起,人们就开始置办年货,迎接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

还有民谣说,“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漓漓拉拉二十三……”腊八已经到了,春节还会远吗?换言之,以冬祭为序曲,以腊八为标志,辛劳一年的华夏人民开始进入了一年中最安逸、最舒适的时段,汉民族的狂欢月就要开始了。

传统腊八节的主要民俗
说到腊八节,就不能不说节日中最普遍、最重要的风俗,喝腊八粥。

腊八粥又叫七宝五味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

南宋人周密著《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

”至今,我国许多地区的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

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甜粥。

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其他的各种用料可谓应有尽有、不一而足。

按照古俗,人们从腊月初七晚上就开始淘米、洗料,然后下锅用大火烧开,再用小火慢熬,一直熬到次日早晨。

腊八粥熬好后,先要敬神祭祖,再分给亲戚朋友,最后家人才一起吃。

有文章为人们描述了过去人们做腊八粥的过程和腊八日的景象:“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

其中以北京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20种。

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
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

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

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

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像头小狮。

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

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寿星、罗汉像。

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腊八粥煮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

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

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其他食俗
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翡翠碧玉腊八蒜: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

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

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

做法也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温度低的地方。

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如同翡翠碧玉。

腊八面: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

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煮“五豆”: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不称“腊八粥”,而叫作煮“五豆”,有的在腊八当天煮,有的在腊月初五就煮了,还要用面捏些“雀儿头”,和米、豆(五种豆子)同煮。

据说,腊八人们吃了“雀儿头”,麻雀头痛,来年不危害庄稼。

煮的这种“五豆”,除了自食,也赠亲邻。

每天吃饭时弄热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腊月二十三,象征连年有余。

关于煮“五豆”也有个民间传说。

相传,宋朝欧阳修不得势时,卖文谋生。

遇一李姓员外为女选婿。

欧阳修中彩后,李员外嫌贫爱富,将女儿逐出门外。

李小姐一位义气女子,誓与欧阳修终生为伴,有情人终成眷属。

从此,欧阳修便把卖文得来的钱交给妻子掌管。

其妻节衣缩食,勤俭持家。

每天早上只吃豆子稀饭,苦日子熬到开科,妻子取出平日攒下的银子给欧阳修作盘缠。

欧阳修问银从何来,其妻说是吃豆子稀饭省下的。

后来,欧阳修金榜题名,做了大官,携妻赴任。

妻子怕他做了高官,忘了根本,就在腊月初五给他煮了一顿五种豆子的稀饭。

欧阳修一尝,连说:“难吃!难吃!”妻子接着就讲述了过去经历的苦难。

欧阳修深感妻贤,他给家中定了个规矩,每年腊月初五吃豆子稀饭。

流传到民间,就形成了煮“五豆”的习俗。

民谣曰:“绿豆绿,莫忘苦当初;黄豆黄,莫忘做文章;豇豆豇,莫忘菜汤汤;蚕豆蚕,莫忘三更寒;豌豆豌,做官且莫贪。

”由于腊月初五距初八很近,当地人就把煮“五豆”和腊八粥混同一起了,把“五豆”也叫腊八粥,实际上“五豆”和“腊八粥”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其他风俗
中原地区有用腊八粥喂枣树的风俗。

用刀、斧砍破枣树皮,将腊八粥糊入斧痕谓之喂枣树。

这样来年枣树就可以多结果。

民谚曰:“砍一斧,结石五,砍一刀,结十稍。

”足见人们期盼丰收的心愿。

有的地方腊月初七夜,家家都要为孩子们“冻冰冰”。

在一碗清水里,大人用红萝卜、白萝卜刻成的各种花朵,用芫荽作绿叶,摆在室外窗台上。

第二天清早,如果碗里的冰面冻起了疙瘩,便预兆着来年小麦丰收。

然后将冰块从碗里倒出,五颜六色,晶莹透亮,煞是好看。

孩子们人手一块,边玩边吸吮。

据说,清晨,有的农人一起床,便去河沟、潦池打冰,将打回的冰块倒在自家地里或粪堆上,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庄稼丰收,表达了劳动人民期望丰收的美好愿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