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学备课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淘气的作息时间》说课稿
《淘气的作息时间》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淘气的作息时间》。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淘气的作息时间》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材第二册第七单元第4 节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认识钟表上各部分的名称,认识了时、分、秒的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是在第七单元时、分、秒中,占据了巩固所学,提高能力的地位。
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根据钟面得出简单的经过时间;(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情感目标:可以用时、分、秒描述一些生活现象,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根据钟面得出简单的经过时间难点;掌握计算时间的方法关键:下面,为了讲清重难上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二、教学策略(说教法)1.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
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
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
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与目标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能力和数学思维为核心,注重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1.数与计算: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能进行简单的应用问题计算。
2.长度与测量:认识常见的长度单位,如厘米、米,能够用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测量。
3.图形与空间:认识基本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和组合。
4.时间与日历:认识时、分、秒等时间单位,理解时间的流逝和日历的基本构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加减法的运算、图形的认识和简单变换。
教学难点:对加减法应用问题的理解和分析,空间观念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直观教学法、游戏化教学、探究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具体实例、操作实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数学游戏软件等辅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进度安排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每周明确教学主题和课时分配,确保教学进度与教材要求相一致。
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进度,确保教学质量。
六、评价与反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测验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及时反馈评价结果,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指导和帮助。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和进步。
七、作业与练习设计设计有针对性的作业和练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习惯。
合理安排作业量,避免过多或过少的情况。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设计差异化作业和练习。
八、教学反思与调整在每个教学单元结束后进行总结和反思,分析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关注学生的反馈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二年级北师大小学数学教案
二年级北师大小学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认识百以内的数,掌握数的读法和书写规范。
2. 能够通过比较大小来排序数。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百以内的数和比大小。
难点:通过比较大小来排序数。
教具准备:1. 数字卡片:0-100的数字卡片。
2. 图形卡片:小于、等于、大于的图形卡片。
3. 实物:水果、玩具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每个数字的读法。
2. 让学生辨别卡片上的数是大还是小,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二、学习新知识(15分钟)1. 教师出示几组数字卡片,让学生比较大小,并用小于、等于、大于的图形卡片进行分类。
2. 学生通过比较大小,用“小于”“等于”“大于”来描述数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自由组合数字卡片,进行比大小游戏。
2. 让学生用实物来比大小,如水果、玩具等。
3. 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来进行比较。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今天学习的知识点,总结比大小的方法。
2. 学生进行自我总结,找出还有不足之处。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题。
2. 练习用小于、等于、大于来描述数的关系。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百以内的数和比大小的方法,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际练习来巩固学生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目标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目标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与技能:学生应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
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包括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掌握100以内数的乘法运算;
初步了解分数和小数的概念,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和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学生应具备以下数学思考能力:
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推理;
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能够进行初步的数学建模。
问题解决:学生应具备以下问题解决能力:
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进行初步的数学建模;
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并能够用口头语言表述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答案。
情感态度:学生应具备以下情感态度:
对数学学习有积极的态度和兴趣,能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够与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在数学学习中,能够初步体验到数学的实用性和美感。
综上所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强调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的培养,
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案
第二课时数豆子教学内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计数单位“一”和“十”,个位和十位的意义。
2、能准确的读写100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计数单位“一”和“十”,个位和十位的意义。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计数单位“一”和“十”,个位和十位的意义。
教学准备:计数器、投影仪、计算机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
1、复习数数:一个一个的数,从37数到62,从89数到100;十个十个的数,从10数到100。
2、复习数的组成:5个十和7个一是多少?8个十和3个一是多少?64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二、教学新课。
1、教学24的读法和写法:①操作教具,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2个珠,个位上拨4个珠,合起来是24,而表示2个十和4个一。
指导学生写24,读作二十四。
②补充一、二个两位数,让学生读写。
2、练习①在计数器上拨出若干个一般的两位数,让学生读出和写出这些两位数。
②教师口述几个十和几个一,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并读出和写出这些数。
③读数57、89,指出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④写若干个一般的两位数。
3、教学整十两位数的读法和写法:①40的读法和写法: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4个珠,读作四十,写作40。
教师强调个位上一个也没有,用0来表示。
②完成书练习。
4、教学100的读法和写法。
教法类似,补充读法和写法题,让学生能准确地读写整十数和一百,理解数位顺序即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5、指导读写53和35。
在计数器上分别拨上53和35,读出这两个数,写出这两个数。
三、课堂小结。
指导学生看书。
弄清数位及读数和写数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1、读写数的方法是怎样的?读出47、50、83、100各数。
写出三十六、七十、八十五、一百。
2、在计数器上拨珠:27、46、64、80、100。
3、读出49和94,说说这两个书有什么不同?4、看图写数。
六、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动物餐厅教学内容:数的顺序P6例题。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除法》单元备课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除法》单元备课教案二年级数学单元《除法》单元备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包括:“分苹果”、“分橘子”、“分草莓”、“租船”、“派车”和“练习一”。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在上册学习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
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是以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的基础。
教材从学生已知的表内除法引入,通过分苹果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主动探索试商的方法,教材注意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日常生活的问题。
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抽象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的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平均分后还有余数的情况,认识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要引导学生经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
在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经历分苹果、分橘子、分草莓等实际操作活动,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体验除法竖式的抽象过程,能正确地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分苹果的过程中体会除法竖式的实际含义,能正确掌握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
让学生体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有余数除法的试商。
解决有余数出发的问题。
培养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体会除法竖式的实际含义,正确掌握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
有余数除法的试商,能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题分苹果教时一1学习目标1、让学生在分苹果的过程中,抽象出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让学生能正确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探索的精神。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的说课稿《平均分》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的说课稿《平均分》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的《平均分》。
在此之前,我已经深入研究了教材,认真分析了学情,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现在我来向大家详细介绍。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平均分是一种常见的数学现象,孩子们在接触分数之初就需要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同时培养初步的分数应用能力。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如整数、加减法等。
同时,他们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到分数,如分享食物、分配玩具等。
学生对平均分有一种直观的理解,但这种理解可能是不准确、不完整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提高对分数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2.能正确地、迅速地进行平均分操作;3.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平均分的方法,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难点是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平均分操作。
为了突破重难点,我将采用讲解、示范、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如果你有6块糖,你要分给两个小朋友,你会怎么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公平地分配。
2.讲解示范: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
首先,我将会解释平均分的概念,即把一个数分成几份,每份相等。
接着,我将会示范如何进行平均分操作,例如把6块糖分成两份,每份3块。
3.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每个小组将会得到一些物品(如纸片、小球等),他们需要将这些物品平均分配给每个成员。
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分苹果教学设计教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分苹果》教学设计教案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分苹果》教学设计教案课题分苹果教材简析除法竖式计算方法。
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除法口算。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分物活动,认识除法竖式,掌握其书写形式,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
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分物活动,回顾并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能力目标: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分苹果的具体情况,初步发展提出除法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结合分物活动,认识除法竖式,掌握其书写形式,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
教学难点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
解决策略合作探究前置作业看图说信息,提出与除法有关的问题。
教学内容除法竖式计算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课前自悟二、交流所得又到分水果的时间了,猜一猜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水果?看来大家想吃的水果特别多。
不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是水果之王——苹果。
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与除法有关的问题吗?学生说信息并提出问题。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三、质疑问难四、导学共研五、合作创新六、验收检测1、想一想、算一算。
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独立思考解决。
18个苹果,每盘放6个,可以放几盘,你会算吗?2、算一算、议一议。
由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18÷6=3可以列竖式计算,试着算一算。
给同桌讲一讲竖式中每一步所表达的含义。
3、填一填,说一说。
进一步熟练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完成第2页中的2道题。
1.找出数学信息,提出与除法有关的问题,并尝试解答。
2.圈一圈,填一填。
说说除法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3.竖式计算练习。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呢?独立探究,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反馈。
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分苹果》教学设计教案课题分苹果教材简析除法竖式计算方法。
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除法口算。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分物活动,认识除法竖式,掌握其书写形式,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法、混合运算、方向与路线、生活中的大数、测量、整理与复习(一)走进乡村、加于减(一)、认识图形、加于减(二)、真理与复习(二)、美丽的植物园、统计、总复习、统计。
二、教学目标(一)、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商是一位数)。
2、第二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
3、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
结合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并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万以内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会用词语或符号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4、第六单元“加与减(一)”,第八单元“加与减(二)”。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边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1、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
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地方。
2、第五单元“测量”。
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1千米”“1分米”“1毫米”;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三)、统计与概率1、经历简单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
2、会读统计图表,会在方格纸上绘制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单间的实际问题,并能作出一些简单的预测。
(四)、实践活动(五)、教学重点:有余数的除法、加与减、生活中的大数(六)、教学难点:混合运算、加与减、生活中的大数、测量、三、学生基本情况:本班学生共计12人,从上期测评情况看,学生基本能正确进行计算,部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存在审题能力较差,缺乏检查习惯,理解能力较差。
2022-2023年新版北师大二年级数学课本教案
2022-2023年新版北师大二年级数学课本教案目的本教案旨在帮助北师大二年级的数学教师有效授课,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技能-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教学内容本教案根据新版北师大二年级数学课本的内容编写,包括以下主题:1. 数的认识和数的读写2. 加法和减法运算3. 乘法和除法运算4. 分数的认识与运算5. 小数的认识与运算6.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7. 图形的认识和性质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参与度,本教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合作研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合作解题,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 情景教学: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场景结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应用能力。
- 游戏教学:通过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评估本教案将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估,包括:- 日常作业:通过布置练题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合作能力等。
- 期中和期末考试:通过考试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本教案提供了一些教学资源,包括课后题、教学PPT等,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
注意事项为了使教学顺利进行,请教师在使用本教案时注意以下几点:1. 提前阅读教案内容,熟悉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2.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调整。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全册完整教案及教学设计
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新教材学习,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有一定个性的去完成学习任务。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感觉如何?
板书设计:
数铅笔
小朋友请你数一数我们班一共有几位小朋友
六、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数豆子
教学目标:
1、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2、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教学重难点:数位、基数、序数感念的渗透。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手段:课件
二十三、五十六、七十七、八十五、九十五
同桌报数,全班交流。
2、看力赛。
34、36、38、()40、42、44
20、30、40、()、()、();
45、50、55、()、()、();
22、32、42、()、()、();
同桌一人报前面三个数字,另一人接着说。
全班汇报。师生,生生。
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
发展数感,是课标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数感主要体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汇总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示和交流信息,理解运算的意义。
1、关于100以内数的认识。
(1)经历从生活清净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测量《认识分米、毫米》教学设计
《铅笔有多长》课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课标要求本节课先通过课前习,让学生初步感知1分米、1毫米有多长;在课堂中,通过摸、比、画、量、绘本故事、找一找等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1分米、1毫米有多长;再通过修改日记、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将分米、毫米应用到生活中,体会单位的实际意义;在课堂结束后,通过绘本阅读、知识科普等活动,让学生了解毫米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巩固对长度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课本34-35页,认识分米、毫米,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换算关系,了解分米、毫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现状学生已经接触了有关于测量的知识,并掌握了关于米和厘米两个长度单位表示的意义,形成一定的表象,能较好地根据生活中的情景选择正确的长度单位,并且对于米和厘米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有较好的运用。
对于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感知比较准确,但是缺少一定的估测标准。
学习目标知识技能1. 通过课前找一找、课中比、画、量、阅读绘本等活动,充分体验1分米、1毫米有多长。
2. 认识分米、毫米,掌握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过程方法结合生活情境估一估,根据情境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发展估测意识。
情感态度1.通过寻找生活中“1分米”、“1毫米”的事物,加强对分米和毫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并借助具体的活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策略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比、画、量,充分体验1分米、1毫米有多长,建立1分米、1毫米的观念。
难点:建立1分米的观念,并能根据具体情境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
方式方法教学方法:通过摸、比、画、量、阅读绘本、找一找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体验1分米、1毫米有多长,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1毫米的观念,建立。
学习方法:课前初步感知-课中不断活动、体验、感知-课后拓展、应用媒体技术PPT、iPad、投影、板贴、软尺、学生找的各类大约1分米、1毫米的物品教学流程结构课前检测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方案设计1.寻找生活中你认为长度大约1分米、1毫米的物品(注意:不用直尺测量),各找3样,拍成视频介绍给大家。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有多少个字》教学设计
《有多少个字》教案〖教学目标〗1、在估计活动中,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估计的方法。
2、在估计的活动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3、通过数一数的活动,加深对计数单位的认识。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本单元中的最后一个实践活动――估一估、数一数,有多少个字。
在二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一些简单的、数目较小的事物进行了估计,如抓一把小棒估计有多少根、估计物体的长等。
本节课要求学生先估计有多少个字,再具体地数一数。
二年级学生对这种数量较多的事物估计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结合现实生活安排了一些生活中需要估计的素材,按从易到难的坡度进行设计,引导学生逐步体会估计的方法,也使学生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学校能提供比较好的教学条件(如实物展示平台、电脑多媒体),学生基本是城市的学生,但有部分学生基础不够好,存在两极分化现象。
因此,在本节课中,有些活动安排为四人小组,目的在于让学生互相之间有所帮助、启发,互相学习。
〖教学设计〗(一)情境引入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1)开联欢会买糖,需要知道一罐糖大约有多少颗?(2)学校组织大家看电影,需要知道电影院约有多少个座位?(3)写一篇作文,需要知道这篇文章大约有多少字?(二)新课讲解1、提出问题:生活中如果遇到这种只要一个大概数据或无法细数的情况时,该怎么办?生1:可以猜想。
生2:以前我们学过估计,可以用估计的方法。
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需要学会如何进行估计。
(反思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讲,平时很少能想到用估计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教师将这些问题罗列出来,让学生感到估计的重要性。
这些问题平时就发生在身边,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活动1:估计题目数。
师:有一张口算试卷,题的数量很多,老师想知道这张口算试卷约有多少道题,你能帮帮我吗?(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估计的方法,然后集体交流。
)生:我们估计有200多道题。
最新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北师大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北师大版一、说教材这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已经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
它为以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以及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作奠基。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现教学内容,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
因此,教材一开始就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然后,教材创设两个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数一数”、“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边、角的特征。
接着,安排课堂活动巩固学生对特征的认识,进一步建构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空间观念。
最后,教材安排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开放性、挑战性的习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有序地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渗透数学美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
教学难点:小组合作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具准备:计算机软件、实物投影仪、小棒、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三角板、直尺学具准备:小棒、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钉子板、三角板、直尺、实验报告单。
第二部分教法选择《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本节课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
遵循(从)感知→(经)表象→(到)概括这一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探究交流中掌握知识。
第三部分学法指导1、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数一数” 、“量一量” 、“折一折” 、“比一比” ,有序地进行操作、观察、探究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真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搭一搭(二)-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搭一搭(二)-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加数、和数的概念。
2.能够掌握两位数的拆分加法运算,以及一些特殊的加法运算(如:50+20)。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两位数的拆分加法运算。
2.掌握特殊的加法运算。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2.白板、笔、橡皮、彩色粘贴纸、扑克牌等教具。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新知识1.教师给学生出示两个数字(如:37和25),问学生两个数字加起来等于多少?2.引导学生将两位数拆分成十位数和个位数(如:37=30+7,25=20+5)。
3.请学生按照问号后的数字完成加法运算(如:30+20=50,7+5=12),然后将两组数相加得到最终答案(62)。
第二步:讲解新知识1.掌握两位数的拆分加法运算:将两位数按十位数和个位数拆分,分别相加得到答案。
例如:47+25=(40+20)+(7+5)=60+12=72。
2.掌握特殊的加法运算: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简单的口算得到答案。
例如:50+20=70,60+20=80。
第三步:实践应用1.请学生拿出扑克牌,随机抽取两张牌并将其数字相加。
2.引导学生按照前面所学进行拆分加法运算,得到最终答案。
3.教师将一些实物拿出来,让学生通过加法运算计算出总数。
第四步:课堂练习请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第26页的数学计算题目。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着两位数的拆分加法运算展开,通过引入、讲解、实践应用的方式,将知识点逐渐深入学生的心中。
在不断练习中,孩子们的计算能力也会得到不断提升。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算得对吗》教学设计建议及课本习题解析
算得对吗(验算)学习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和加减法的验算过程,体会验算的必要性和认真计算习惯的重要性。
2.探索加减法验算的多种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编写说明在加减法验算的学习中,教科书不仅要教给学生验算的方法,还希望能帮助学生体会验算的必要性。
在验算方法方面,教科书给出了多样化的方法。
在体验验算的必要性方面,教科书一方面从现实生活的角度,让学生结合实际背景体会验算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从单纯计算的角度,让学生结合常见的错误体会验算的必要性。
教科书创设了儿童熟悉的买书情境,主要是考虑到在购物活动中,由“算账、找钱”容易引出验算需要,帮助学生体会验算的必要性。
·应付多少元?售货员阿姨算得对不对?结合实际问题的解决学习加法验算方法,体会验算的价值。
主情境中由买两套书要付多少元的问题,引出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的讨论。
验算的方法有多种,教科书主要介绍了两种:一种是交换加数位置再算一遍,另一种是用减法(逆运算)再算一遍。
通过讨论,智慧老人对“验算”进行了明晰,并告诉学生验算具有可以减少计算错误的好处。
教科书只呈现两种验算的方法,其实在具体学习过程中,验算方法不止这两种,只要算法合理都可以作为验算的途径。
·付给售货员阿姨300元,找回44元,对吗?结合实际问题的解决,学习减法验算方法,体会验算的价值。
减法的验算方法也有多种,教科书主要介绍了两种:一种是交换减数和差的位置再算一遍,另一种是用加法(逆运算)再算一遍。
·计算并验算。
进一步巩固验算的方法。
试一试教科书安排了整理错题的情境,旨在帮助学生找到计算的关键点并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错在哪里?算一算,说一说。
通过讨论它们错在哪里以及错误的原因,帮助学生整理计算中的常见错误。
如计算时忘记加上进上来的数或减掉借走的数、抄错数等。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如果学生做题时,从书上抄到本上或从横式抄到竖式中的数是错的,在验算过程中一般是发现不了错误的,所以验算前要先检查抄的数是否正确,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最喜欢的水果》教学设计建议及课本习题解析
最喜欢的水果(记录调查数据)学习目标1.借助为联欢会购买的水果情境,引导学生体会统计调查的必要性,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示整理数据的结果。
2.结合调查数据的记录,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提出简单的决策建议。
在解决熟悉的问题中,体会调查与收集、整理数据的必要性。
编写说明在上一节课观察他人方法的基础上,本节内容鼓励学生尝试亲历数据收集整理的活动。
教科书创设了为联欢会购买什么水果的情境,选择了四种水果,让学生体会调查的必要性及其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举办联欢会是学生现实中的活动,在举办联欢会时,也很有可能会遇到要买其他食物、奖品等问题。
·应该怎么买水果呢?哪一种多买些,哪一种少买些?往往一说要买东西,学生就会七嘴八舌,各自有着不同的喜欢对象。
应该怎样买水果?哪一种多些,哪一种少些,才能使大家满意呢?这时就需要通过统计调查,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具体如何开展调查,上一节内容已经有所讨论,这里建议的是投票的方法。
·调查每个人最喜欢的水果,怎么记录调查数据?学习记录调查数据。
投票只是调查的环节之一,把数据收集在一起,怎样记录这些数据呢?教科书安排了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记录方式的学习过程。
教师唱票,让学生自己记录投票的结果。
教科书中给出了四种可能出现的记录情况。
第一种,教师念一张票上的内容,学生就记录下相应水果的汉字名称,最终“无序地”写下了教师念到的所有水果的名称。
这种方法,虽然记录下了调查的内容,但很难一眼看出调查的结果。
第二种,学生觉得写汉字麻烦,记录时分别用四种符号来代替四种水果,但仍然是教师念一个他就记一个,最后用符号记下了教师念到的所有水果的名称符号。
这种方式,虽然比第一种方式简洁且记录速度快,但同样不易看出调查的结果。
第三种,学生不仅知道用符号来表示记录对象,还知道分类表示,如教师念一个苹果,就在苹果右面画一个,教师念到的所有苹果,都记录在苹果的后面。
这种方式清晰有序,一眼就能让人看出记录的结果。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第五单元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第五单元教案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一课时图书馆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情感目标: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1、出示:“买书”的主题图。
请学生观察图,提出数学问题,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
在小组中讨论完后,再在自己的本子中,写出所提的问题,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学生可能提出:(1)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一共多少本?(2)汪汪乐园比海底世界多多少本?(3)汪汪乐园、海底世界和咪咪学校一共多少本?(4)买1本汪汪乐园和1本海底世界需多少钱?(5)买2本汪汪乐园需多少钱?……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给予鼓励(二)、自主学习,探索算理。
1、尝试解决问题。
先对“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一共多少本?”进行讨论。
要求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并列式:28+4=让学生尝试计算,有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并让学生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
2、探索算理。
请学生汇报,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帮助。
方法一:借助小棒。
方法二:借助计数器,进行拨珠计算,先拨出28,再在个位上拨出4,个位上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上剩2,十位上的2加上1就是3,合起来就是32。
方法三:28+2=30,30+2=32。
方法四:8+4=12,20+12=32。
方法五:28+432竖式计算:(可能会有部分学生已经有所认识,可以让他们说说,自己所认识的竖式算法)在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根据竖式,在小组中说说。
请学生汇报:(1)、数位要对齐,个位对准个位,十位对准十位。
(2)、加号写在第二个加数的左边一点,横线要用尺子画,要画直。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下《2.1东南西北》word教案(3)东南西北小学数学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下《2.1东南西北》word教案(3)东南西北小学数学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讨论,学习东南西北的概念。
2. 能够根据指示指出东南西北的方向。
教学重点:1. 理解东南西北的含义。
2. 能够正确地指出东南西北的方向。
教学准备:1. 南北指示牌、东西指示牌、地图。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1. 教师将南北指示牌、东西指示牌展示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观察并询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解释南北、东西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指出教室里的南北、东西方向。
Step 2:学习东南西北的概念1. 教师将地图展示在黑板上,指出地图上的南北、东西方向,并与学生一起观察地图。
2. 教师出示一幅带有地图方向的图片,要求学生分别指出图片上的南、北、东、西方向。
3. 教师出示其他带有方向的图片,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指出方向。
Step 3:小结巩固1. 教师设计游戏,将四个方向的卡片放在教室的不同位置,学生抽到一个卡片后,根据卡片上的指示指出相应的方向。
2. 学生完成相应的练习,巩固东南西北的概念及方向的指示。
Step 4:拓展应用1. 学生根据所学东南西北的概念,制作一个简单的地图,标出教室内的不同方向。
2. 学生利用所学东南西北的知识指导他人在校园内找到指定地点。
Step 5:课堂总结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东南西北的概念及方向的指示。
2.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并提出进一步的学习建议。
教学延伸:学生可以在家中或周围的环境中观察并指出东南西北的方向,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学备课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天河区华成小学白豫虹 2006年2月(一)单元教学目标1、总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能正确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并正确说出其名称。
2、能在具体的活动中,将图形进行分割和组合,从而加深对这些图形和认识。
3、会用七巧板拼图,并能说出由哪些图形组成。
方法目标1、用说、摆、摸、画、拼、组合和分解的方法使学生能用眼直观判断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2、用直尺量边长进行比较的方法区分难辨别的长方形与正方形。
3、把握体印在面上的操作方法。
情感目标1、从拼图中感受数学的美,并能发挥想象大胆尝试进行设计。
2、亲身体验图形在生活中的普遍应用,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从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子目标:(1)子目标1【课题:认识图形】:知识技能目标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普遍存在。
方法目标1、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找一找、摸一摸的动手操作活动,认识这些平面图形,让学生经历收集生活中图形及作用的过程进一步认识并体会其作用。
2、掌握把体印在面上的操作方法。
情感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打比赛,全班同学齐心协力共同完成拼图,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子目标2【课题:动手做(一)】:知识技能目标1、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
2、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分解和组合。
方法目标通过折纸辨别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
情感目标1、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在相互协作、相互竞争中体验成功,获得进步。
2、让学生在触摸、测量等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感和喜悦,感受学习的乐趣。
(3)子目标3【课题:动手做(二)】:知识技能目标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
方法目标通过拼七巧板辨别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
(4)子目标4【课题:动手做(三)】:知识技能目标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和分解美丽的图案辨别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欣赏图案,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使他们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单元知识结构图:(三)教学重点剖析1、第一课时:(1)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看一看、说一说、找一找、摸一摸操作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形状,体会“面在体上”。
(2)本重点包含的要素分析:重点是使学生能一眼就区分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知道“面”是由“体”得,平面图形就是在立体上。
(3)与其它教学重点的联系:是后面动手操作的的铺垫,能展开活动(一)(二)(三)的前提与基础。
(4)突出重点的策略:用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牙膏盒、茶叶罐、积木、小盒子等),通过亲自动手摸一摸、画一画、印一印等方法,体会“面”由“体”得,学生在自主的探索学习中,有效的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比较与判断能力,动手操作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第二课时:(1)教学重点:通过折纸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
(2)本重点包含的要素分析:就是让学生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对它们的特征有一个鲜明的认识。
(3)与其它教学重点的联系:是第一课时的展开和实际应用。
(4)突出重点的策略:摸、折、剪、拼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手脑并用,在操作中、活动中掌握知识,使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有了鲜明的认识。
3、第三课时:(1)教学重点:通过七巧板拼图的活动,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
(2)本重点包含的要素分析:①“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就是知道七巧板每一部分的名称,用七巧板的各个部分尝试用多种方法拼出图案。
②“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区别,能一眼就辨别出。
(3)与其它教学重点的联系:是第一课时的展开和实际应用。
(4)突出重点的策略:把七巧板的整体图设计成“七巧板王宫”的外观图,让学生一一观察,初步认识七巧板的组成;把七巧板的七个部分设计成七个房间,每个房间又可以设计成各种教学活动,把教材中的“说一说”、“拼一拼”、“练一练”等内容分别融入其中,利用学生乐于接受的童话故事形式将教材内容灵活地串在了一起,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第四课时:(1)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2)本重点包含的要素分析:重点是使学生能用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组合出反映一定主题的图案。
(3)与其它教学重点的联系:是第一课时的展开和实际应用。
(4)突出重点的策略:首先设计游戏“我说你猜”进行导入,教师说特征,学生猜图形,既可以复习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又能够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自己设计图案这一环节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注重学生的交流,以小组合作形式,为学生提供操作和交流的机会,在组织形式上就弹性处理,可独立设计,也可与他人合作设计。
(四)教学难点剖析1、第一课时:(1)教学难点具体表现为:⑴让学生在看一看、说一说、找一找、摸一摸操作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形状,体会“面在体上”。
⑵从不同方位辩别图形学生较困难,如当正方形、长方形不是正规摆放,而是斜着摆时学困生不能正确判断。
(2)原因分析:⑴①“让学生在看一看、说一说、找一找、摸一摸操作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形状”,学生在上学期“认识物体”时已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这四种立体图形,同时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对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的认识有一些积累,但还不能明确的表述出来。
对于学优生能够比较容易掌握和在练习中正确区分、选择,但对于学困生,他们的空间感观能力较弱,接受能力又较差,只能在练习中正确区分三角形和圆,对正方形和长方形会混淆。
所以在这个课时要做好铺垫,给学困生产生正确的影像。
②“体会‘面在体上”’,本课学生是在上册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形的学习,学生在生活中见到的物体往往都是立体图形,从立体图形抽象出来的平面图形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⑵学生只是初步认识图形而且中下生的空间观念较弱,想象能力也较差。
(3)解决策略:用涂上颜色的橡皮,在纸上向各个方向盖印让学生讨论、判别的方法来突破,并由学生亲自动手验证,从不同方位观察。
2、第二课时:(1)教学难点具体表现为:部分学生可能不知从何入手对简单图形进行分解和组合。
(2)原因分析:由于学生对图形的认识还不够深,再加上年龄小、想象力不够丰富,要让他们对图形进行分解和拼补,比较困难。
(3)解决策略:教学设计就由易至难,先从简单的对折开始,到简单拼摆,再到较为复杂的拼摆和折纸.这样可以逐渐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不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最后能够拼摆出一些简单的图形。
3、第三课时:(1)教学难点具体表现为:部分学生可能不会用七巧板拼围绕一个主题拼漂亮的图形;只能用其中的几块拼简单的图形。
(2)原因分析:七巧板是通过对我国古代的一种数学图形游戏认识、拼摆,并利用已知图形创造出更美更好的图形,但学生年龄小,感观能力还较弱,生活经验不够丰富。
(3)解决策略:是借助于多媒体课件设计几个活动形式,由浅入深,以小组合作完成形式带动中下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4、第四课时:(1))教学难点具体表现为:部分学生可能还是缺乏自己空间想象力不能把美丽的图形完全分解,只能进行最简单的分解和组合。
(2)原因分析:让学生欣赏一些由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组合的有趣、美丽的图案,每个图案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通过让学生观察、想象、动手设计,使学生感受到图形给生活创造的美,并加深对这些平面图形的感知,但学生年龄小,感观能力还较弱,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因此能拼出的图案很有限。
(3)解决策略:是借助于多媒体课件设计几个活动形式,由浅入深,以小组合作完成形式带动中下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五)基于课型的教学策略1、策略1:合作学习方式。
采用摸一摸、猜一猜、比一比、量一量、折一折、评一评、画一画等多种形式,进行小组活动,拓宽学生参与范围,让学生在触摸、测量、比比中,体验成功的快感和喜悦,感受学习的乐趣。
这样不仅有利于学习质量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在相互协作、相互竞争中体验成功,获得进步。
适合每一课时例题的教学。
2、策略2:多媒体课件演示。
(1)适用于动手做(一)的例题教学,通过智慧魔宫这一情境的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动手的能力,尝试折一折,剪一剪,比一比,再利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拼图形,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手脑并用,在操作中、活动中掌握知识,引导学生乐学、善学,使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有了鲜明的认识。
(2)适用于动手(二)的例题教学,这课以情境入课,以参观游玩“七巧板王宫”为线索贯穿全课,将七巧板的七个部分设计成多个活动,每个活动内容紧密联系,力争做到一环扣一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六)练习题分析1、教材中的练习中,重点讲解的题目:第三十九页第四题、第四十五页第二题,这两题是提高题,对于学困生有一定的困难。
2、练习题集中常出的错误:①学生会出现错选的题:在下面的图形中选择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在括号内写出编号。
长方形()正方形()①②③④⑤⑥②学生会出现漏选的题:数一数,填一填。
()个()个()个()个(七)课时分配及各课时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