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时间标志词的来源与流变

合集下载

[整理版]论文学史的体裁分类及其流变

[整理版]论文学史的体裁分类及其流变

论文学史的文体分类及其流变佴荣本 文体分类是撰写文学史必先解决的问题。

不论文体分类存在多少麻烦,文学史家总是选择某种分类方法,“事先在心中有某种临时性的目标或模式”①。

文体分类是文学史研究的基础,没有文体分类,无法开展文学史的叙述,没有文体流变的阐释,就没有真正的文学史。

一综观古今中外关于文体与文体分类的诸多叙述,我们感到,文学史中的文体研究有两个特点。

一是它的重要性,文体研究在文学史中的地位极为重要,它往往成为文学史家关注的中心。

二是它的复杂性,文学史中的许多文体研究都具有相当的价值和意义,但又都有某种不足。

这两个特点与文体的性质、文体分类的特征密切相关。

什么是文体?我们认为,文体是文学作品的语言形态、结构形态、表述形态诸要素的有机统一,它是文学作品的体式和类型。

如果把类型简称为类,那么体式就可以称为亚类、亚亚类。

文体研究在文学史中的地位正是由文体的性质所制约。

艾布拉姆斯在他的名著《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家、作品、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构成的,在这四要素中,作品处于中心地位。

作为文学作品的语言形态、结构形态、表述形态诸要素的有机统一体的文体,集中显现文学作品的审美特性,文学史研究以历史与美学观点相统一的方法历史地考察文学作品的审美特性及其变迁,文体也就必然成为关注的中心。

正如有的作家所描述的那样:“文体是个性的外化……文学观念的变迁表现为文体的变迁。

文学创作的探索表现为文体的革新。

文学构思的怪异表现为文体的怪诞。

文学思路的僵化表现为文体的千篇一律。

文学个性的成熟表现为文体的成熟。

文体是文学的最为直观的表现。

”②没有文体,文学作品便不复存在,文学史也无从谈起,文体史最集中体现了文学史的特殊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文学史也是各种文体兴衰嬗变的历史。

人们在文学史研究中,常常以占一定历史时期主导文学地位的文体作为文学发展史上的标志性阶段,如在中国文学史研究中有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之说。

从百事可乐标志看标志设计的风格流变

从百事可乐标志看标志设计的风格流变

从百事可乐标志看标志设计的风格流变标志,作为视觉语言的图形符号,是一种以精炼的形象表达一定含义的特定的图形、文字,同时也是一种超浓缩的信息载体生成的独特的视觉语言。

标志是视觉形象的核心,它是一种非语言性的图形符号,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和记忆,能起到语言和文字难以完成的作用。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与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消费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而标志设计也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更新发展。

尤其是商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产品大量涌入市场,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需要,标志的更新就再所难免。

从1945年以后,美国就率先对一些名牌形象的标志进行变革,以顺应时代的潮流。

“百事可乐”公司,拥有全球知名的饮料品牌。

从1898年首次采用文字标志,为了适应潮流的变化,历经数次变革,保证了“百事可乐”的形象长盛不衰,因而成为企业标志史上为人们所借鉴的一个成功案例。

分析百事可乐标志的演变发展,主要是受到以下几种设计运动风格的影响。

一、新艺术运动图1为百事可乐1898年设计的标志,也是百事可乐的第一个标志。

1898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一位叫布拉丹(Brad'sDrmk)的药剂师把他的名为“布拉罗丹饮料”的碳酸可乐重新命名为“百事可乐”,并在苏打冷饮机上出售。

此时正处于“新艺术”运动时期。

(图1)1898年标志“新艺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和发展的一次影响面相当大的装饰艺术运动,一次内容很广泛的设计运动。

具体的时间大约是从1890年到1910年前后,经历了20年左右的发展。

从它的发展范围来看,这个运动涉及10个国家以上,特别是西欧各个国家,基本都有这个设计运动的探索和试验,从具体设计的设计范畴来看,“新艺术”运动汲及几乎所有的设计领域,从建筑、家具、产品、首饰、服装、平面设计、书籍插图,一直到雕塑和绘画艺术都受到影响,延续日时间长达20多年,是设计史上一次非常重要、强调手工艺传统的、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形式主义运动。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以下文化定义中有误的是A.文化指文明,既包括精神文明又包括物质文明,其对应物是自然。

B.文化指文化知识、文化教育,其对应物是文盲。

C.文化指精神文明,其对应物是物质文明。

D.文化指文学艺术,其对应物是科学技术。

正确答案:C2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里面曾说:“表达婉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

”请问鲁迅先生在评论哪种古代小说?A.话本小说B.唐传奇C.志怪小说D.章回小说正确答案:B解析:B、唐传奇和前面的志怪虽然都是记述奇闻异事,可是两种还是不太一样。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里面曾经对唐传奇有过这样一种评价,他说它们“表达婉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

”他这里面比较了六朝志怪和唐传奇之间的一个区别。

一方面,唐传奇是表达婉转,文辞华艳,而六朝的志怪是粗陈梗概,非常简单。

另外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鲁迅先生认为唐传奇“始有意为小说”。

“有意为小说”也就是说它是主动地在创造小说,而创造小说有一个非常主要的特征就是虚构。

就知道这是虚构的,这叫“有意为小说”。

3单项选择(2分)在佛教史上,一般认为佛教大约何时传入中国A.春秋战国B.唐朝C.两汉D.先秦正确答案:C你选对了解析:C、关于佛教的传入,一说佛教于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传入中国,一说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传入中国。

综合两说,一般认为佛教传入中国在两汉之际。

约公元1世纪时。

4单项选择(2分)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李白号“青莲居士”,这个号是因为他曾居住在青莲乡而得的。

B.中国历史上最先使用年号的是秦始皇。

C.“陶”这个姓氏是来源于职业的。

D.林黛玉在写到她母亲名字里的敏字时少写一两个笔划是为了避讳。

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解析:B、中国历史上最先使用年号的是汉武帝,他的第一个年号是建元。

5单项选择(2分)曹丕雅好诗文,文友王粲过世,曹丕为他送葬,“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

现代性与时间资料

现代性与时间资料

现代性与时间本文试图从揭示现代时间起源、结构与意义的角度深化现代性理论。

现代时间的文化观念渊源于从犹太一基督教救赎史到启蒙历史哲学的衍化,其社会存在基石是作为世界性市场经济交换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

直线矢量的现代时间以追求未来的无限进步信念构成现代性核心。

现代时间对生命节律的过度强迫是现代化中人与自然紧张对立的现代性根源。

现代时间三维中“过去”、“现在”对“未来”的反抗与“未来”的演化,不仅是现代性种种矛盾冲突的深层根据,也是现代思想史观念运动的内在线索。

发端于严译进化论的中国现代时间,单凭现代意识形态信仰鼓动,却长期缺少必要劳动时间基础,造成了公共时间领域激进的政治运动与散漫的经济-管理双重的存在。

21世纪的中国现代时间需要在富强民族国家目标之外汲取更深广的“未来”意义资源,同时在借鉴世界现代性批判中协调形成更富人文意义的中国现代时间。

关键词现代性现代时间未来生命时间必要劳动时间自由时间引言:时间对于现代性的意义现代性(modernity)作为现代人的心性及其结构,①时间观念构成其基础性一环。

伴随现代性人文主体性的对象化活动,现代时间观念成为从现代化制度行为(政治、经济)到现代日常生活、直至现代人自身人格(person)气质最深层的建构条件之一。

但时间的深层结构(乃至无意识)性,使之不仅一般不为日常意识自觉,即使是理论反思也不易抵达其深层(如简单地断言现代性以“现在”为中心的流行见解)。

亦惟其如此,现代性批判大师不约而同地以扭转时间观为支点:马克思以自由时间扬弃必要劳动时间深层地规定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尼采以“(相同者的)永恒轮回”(die ewige Wiederkehr des Gleichen)逆转渊源于犹太-基督教救赎史的现代性直线矢量进步时间而颠覆现代性价值,海德格尔欲以本真的统一到时的“当下”(Augenblick)取代流俗物理时间,以使Dasein之人倾听Sein可能的呼唤并期待Sein可能的出场,……与之对应,作为启动现代化的初始条件之一,严复译介《天演论》所引入的现代性进化(进步)时间―历史框架,才成为中国现代性思想兴起的实质开端。

论曲牌发展的历史沿革

论曲牌发展的历史沿革

论曲牌发展的历史沿革作者:赵光强来源:《艺术评鉴》2017年第09期摘要:曲牌是我国古代文学和音乐结合的最好见证,然而其本身并非一成不变,经历时间的洗礼,曲牌在各个时期形成了其独特的个性特点。

从孕育到形成,再到普遍运用,曲牌被赋予许多新的内涵,最终从文学脱离,走向独立。

关键词:曲牌曲牌体音乐词乐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0-0048-03曲牌的孕育期在西周时期,这一时期的乐曲见于文献记载的很多,同时已经不断地有乐曲在传播交流,在时空的推进中跨乐种和跨地域的变化发展。

苏青认为曲牌的源流可以追溯到《诗经》,这不无道理,实际上乐曲的曲牌化在此时已经初露端倪,而且曲牌的实际应用要远远早于其名词的产生,曲牌的模式化使用已经较为常见,只是文献史料的记载不足且多为文学上的记载,使我们对曲牌的早期产生认识还不能做到“确切”。

乐曲《周南》《召南》是民间音乐的两首作品,此时二曲的流变折射民间音乐向礼乐转变的冰山一角。

《史记·李斯列传》记载,李斯在上秦王的书中说:“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书中清晰地记载同名乐曲的跨国界传播交流。

《二南》等诸多类似乐曲的传播交流使乐曲的生存环境发生变化,受心理、审美、政治等多重因素的变化就必然导致乐曲的编配变化。

这种吸收改编的现象使乐曲发生变异正是乐曲滋生曲牌化的温床。

秦汉时期,据《晋书·礼制》:“汉魏故事,大丧及大臣之丧,执绋《挽歌》,《新礼》以为《挽歌》出于汉武帝役人之《劳歌》,声切哀,遂以为送衷之礼。

”《劳歌》向《挽歌》的变化,二者关系正是曲牌的典型“同宗”现象,这就进一步巩固了曲牌形成的基础。

“曲之调名,今俗曰“牌名”,始于汉之《朱鹭》《石流》《艾如张》《巫山高》,梁、陈之《折杨柳》《梅花落》《鸡鸣高树巅》《玉树后庭花》等篇”(王骥德《曲律》)。

王骥德指出曲牌产生具体的年代——汉,这是很少提到确切年代的说法之一。

国际关系层次分析法_起源_流变_内涵和应用_尚劝余

国际关系层次分析法_起源_流变_内涵和应用_尚劝余

2011年7月第13卷 第4期国际论坛Int ernational For umJul.,2011Vo l.13 N o.4理论探讨国际关系层次分析法:起源、流变、内涵和应用尚劝余[摘要] 国际关系层次分析法是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国际关系层次分析法起源于国际关系理论史上的 行为主义革命 ,对现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国际关系层次分析法经历了曲折的演变过程,国际关系研究层次的上升与回落表明,国际关系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综合体系,不能单从一个层面去研究,而必须进行多层面的综合研究。

国际关系层次分析法为研究国际事件或国际行为提供了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方位的考察视角和维度,国际关系层次分析法的应用不仅使国际关系研究更加全面和完整,同时也有助于揭示国际关系的本质和特征。

[关键词] 国际关系;层次分析法;肯尼思 华尔兹[中图分类号] D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1755(2011)04 0050 53层次分析法(L evel of A naly sis A ppr oach),是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层次分析法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美国学者创立,逐渐发展成为国际关系学界流行的研究方法。

20世纪90年代开始,层次分析法逐渐引起我国学界的关注和探讨。

半个多世纪以来,国际关系学界在国际关系层次分析法的起源、流变、内涵和应用等问题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本文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就国际关系层次分析法的起源、流变、内涵和应用做一简要论述。

一、层次分析法的起源一般认为,层次分析法起源于国际关系理论史上的 行为主义革命 。

1 20世纪50年代, 行为主义学派 逐步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引入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倡导采用科学方法从事国际关系研究,将国际关系研究改造成为一门严谨的、实证的学科。

虽然国际关系学界对 行为主义学派 的主要观点仍存在争议,但对 行为主义革命 在国际关系研究方法改进方面的贡献则一致肯定。

计时工具的发展简史

计时工具的发展简史

计时工具的发展简史
计时工具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历史,从古代的日晷和水钟,到现代的机械钟表、电子钟表和计算机时钟,每一次发展都标志着人类对时间测量精度和便利性的不断追求和提升。

1.古代计时工具:在古代,人们使用日晷、水钟等简单的计时工具来测量时间。

日晷利用太阳光的投影来显示时间,而水钟则是利用水流的变化来计时。

2.机械钟表的出现:从14世纪开始,机械钟表逐渐出现,使用机械装置来精确测量时间。

最早的机械钟表通常是大型的钟塔钟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家用的手表和挂钟。

3.电子钟表的发展:20世纪初,电子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电子钟表的出现。

电子钟表使用电子元件来测量和显示时间,比机械钟表更加精准和稳定。

4.石英钟表的革命:20世纪中叶,石英钟表的发明引领了计时工具的革命。

石英钟表利用石英晶体的振荡来实现精确计时,精度远高于传统的机械钟表和电子钟表。

5.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随着计算机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时钟和计时工具成为主流。

数字时钟、计算机时钟和智能手机等设备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和精准的时间测量方式。

6.网络时钟和全球定位系统:当前,网络时钟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计时工具的精度和全球化。

人们
1 / 2
可以通过互联网和GPS信号随时获取到全球统一的标准时间,实现了时间测量的全球化和即时化。

总的来说,计时工具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机械到电子、从局部到全球的演变过程,不断推动着人类社会对时间测量精度和便利性的追求和提升。

2 / 2。

永遇乐苏轼四、延展资料(一)王兆鹏唐宋词史论(内容简介)第一章流

永遇乐苏轼四、延展资料(一)王兆鹏唐宋词史论(内容简介)第一章流

永遇乐苏轼四、延展资料(一)王兆鹏:唐宋词史论(内容简介)第一章流变论(分从代群分期看宋词的流变、从审美层次看唐宋词的流变两节)。

第二章定位论(分宋代词人历史地位的定量分析、宋词繁荣昌盛的“量化”标志、从“和词”看“名词”的地位、从比较看唐宋词的“通俗文学”特性四节)。

第三章范式论(分论东坡范式、从抒情范式看李清照词、宋代咏物词的三种范型三节)。

第四章个性论(分易女爱情词的持质、稼轩词的持质两节)。

其中“论东坡范式”一节下,又分为四部分:一、主体意识的强化:词的抒情主人公由“共我”向“自我”的转变;二、感事性的加强:由普泛化的抒情向具体化的纪实的转变。

三、力度美的高扬:词的审美理想由女性化的柔婉美向男性化的力度美的转变。

四、音乐性的突破,词从附属于音乐向独立于音乐的转变。

(二)詹安泰:宋词风格流派略谈一般谈宋词的都概括为豪放和婉约两派。

这是沿用明张綖(世文)评价东坡、少游的说法(见张刻《淮海集》),是论诗文的阳刚阴柔一套的翻板,任何文体都可以通用,当然没有什么不对。

不过,真正要说明宋词的艺术风格,这种两派说就未免简单化。

清初顾咸三(仲清)说:“宋名家词最盛,体非一格,辛、苏之雄放豪宕,秦、柳之妩媚风流,判然分途,各极其妙;而姜白石、张叔夏辈以冲淡秀洁,得词之中正。

”(见高佑釲《迦陵词全集序》引)对姜、张的评价对不对是另一问题,但把他们划出豪放、婉约两派之外,则较为切合实际。

此外如周济的四家说,戈载的七家说,郭麟的四体说,陈廷焯的十四体说(包括唐五代)等等,各有所见,莫衷一是。

其实,如果细加区别,即使一个作家一生的创作,风格也不是一律的。

大家知道,写“大江东去”(《念奴娇》)的苏轼,也写过“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浣溪沙》)这么娇媚的作品;以精艳著称的贺铸,也不无慷慨激越的名篇(《六州歌头》、《水调歌头》)。

就以被看成“词语尘下”(李清照评柳词)的柳永词来说,除通俗浅显、细密妥溜的表现之外,有如《八声甘州》一类的壮阔浑融,有如《双声子》一类的沈顿苍凉,有如《满江红·桐川》一类的高雅精健,都不能说不是他的艺术风格的表现。

2022年北京市密云区教育局下属事业单位考试真题及答案

2022年北京市密云区教育局下属事业单位考试真题及答案

2022年北京市密云区教育局下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考试试题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2022年()是第二个中国人民警察节,也是第三十六个“110宣传日”。

A.44946B.44945C.44936D.44938【答案】:C2.2022年5月4日,联合国启动2025年前能源承诺促进行动计划,以促进可再生能源使用,到2025年实现再有5亿人获得电力供应,再有10亿人获得清洁烹饪解决方案。

该行动计划的目标还包括到2025年使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增加100%,在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领域增加()个工作岗位,以及大幅增加全球清洁能源年度投资。

A.9000万B.5000万C.8000万D.3000万【答案】:D3.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A.“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B.“理在事先”,“未有天地万物,已有天地万物之理”C.“吾心即是宇宙”D.“物质世界”是永恒的“理念世界”的不完全的复制品【答案】:C4.“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

晴冬一鹤排出去,直领诗情到碧霄”。

从唯物论的角度看,这首诗表明()A.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观1/20B.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C.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答案】:C5.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的是()。

A.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要在它的经济基础建立之后才能产生B.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变化都是与经济基础的变化同步的C.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它的经济基础D.上层建筑中的任何部分的性质都是由经济基础直接决定的【答案】:C6.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标志着向农村进军新起点的是()。

A.左右江根据地的创建B.洪湖根据地的创建C.南昌起义后部队转入农村D.秋收起义后建立了井冈山根据地【答案】:D7.“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这体现了法治政府建设中哪项要求()A.权责法定B.执法严明C.职能科学D.守法诚信【答案】:A8.俗话说“生地茄子熟地瓜,生地菜子熟地花”,下列与该俗语哲学道理不相同的是()。

试论近代儒学的危机与流变(1840—1919)

试论近代儒学的危机与流变(1840—1919)

第21卷第5期VolQ No.5荆楚学刊Academic Journal of Jingchu2020年10月0ct.2020试论近代儒学的危机与流变(1840—1919)李博(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曲阜273165)摘要:近代儒学是古代儒学向现代儒学的过渡,是近代中国社会实践的理论产物,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与主流意识形态。

近代儒学虽然有着各种各样的理论缺陷,但是它依然代表着近代中国社会理论的最高水平,并指导着近代中国的社会实践。

近代以来随着社会危机的加深与西方文化的冲击,儒学尝试对历次危机做出回应,对自身的理论体系做出重大创新或调整,由此建构了不同的儒学理论体系。

虽然历次回应均以失败而告终,但却构成了动态的近代儒学史。

近代儒学的危机是社会危机在文化领域的反映,随着社会危机的不断加深与西学的深入传播,国人逐渐认清社会制度与文化的落后才是一切危机的根源,社会革命才是中国社会的必由之途。

“五四”以后,近代儒学以文化保守主义的立场转向了现代儒学,与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共同构成了中国三大社会思潮。

关键词:近代儒学;儒学危机;孔教运动;批孔;尊孔中图分类号:K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传统儒学是中国帝制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它通过规范政治制度、社会结构与价值体系,儒学通过制度化成了古代社会的最高权威。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与清政府自身的日益腐败,中国的社会危机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儒学不断调整自身的理论体系并尝试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这些造成了儒学的日渐式微与独尊地位的终结。

近代儒学的危机与流变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鸦片战争时期、太平天国时期、洋务运动时期、维新运动时期、清末新政及辛亥革命时期、中华民国建立至新文化运动时期。

下面分别加以论述之。

一、鸦片战争时期:从“夷夏之防”到“师夷制夷”;今文经学复兴;社会改革呼声渐起夷夏之防在中国古代有着悠久的传统。

孔子作《春秋》提出“内诸夏而外夷狄”。

逝者如斯夫生生不息一一关于时间的能动虚无性

逝者如斯夫生生不息一一关于时间的能动虚无性

逝者如斯夫生生不息一一关于时间的能动虚无性作者:王佩琼来源:《理论导刊》 2018年第1期编者按:马克思说,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精华”。

黑格尔说:“花朵开放的时候花蕾便消逝,人们会说花蕾是被花朵否定掉了;同时地,当结果的时候,花朵又被解释为植物的一种虚假的存在形式,而果实是作为植物的真实形式出现而代替花朵的。

这些形式彼此不相同,并且互相排斥,互不相容。

但是,它们的流动性却使它们成为有机统一体的环节,它们在有机统一体中不但不互相抵触,而且彼此都同样是必要的,而正是这种必要性才构成整体的生命。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古今中外的哲学反思无不贯穿着关于时间本质的或明或暗的红线,在时间流逝中,沧海桑田,在时间流逝中,花开花落。

那么穿过“熟知并非真知”的帷幕,时间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我们本期“哲学与时代”栏目特别约请王佩琼教授为我们分享他关于时间的思考:《逝者如斯夫生生不息——关于时间的能动虚无性》,欢迎大家关注、争鸣。

摘要:时间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何为时间?至今未有公认的表述。

沿着巴门尼德存在问题的客体求解方向,传统西方哲学将时间看作是外在于主体的、无限绵延着的客观存在者。

这种时间观的困难在于,时间客体无法像其他客体一样为主体所直观,而且,客观事物性质的多样性与时间的匀一性之间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亚里士多德的时间观、康德的时间观均是如此。

康德关于时间的二律悖反实际上宣告了客观时间的破产。

以胡塞尔为开端,将时间问题的求解方向由客体转向主体,认为时间是人的内意识。

其他哲学家探讨了主体的性质,将时间的求解引向虚无。

本文明确地将时间定义为主体人能动的虚无状态。

这种虚无状态不是僵死的、静止的虚无,而是能动的、不断充实自己的虚无状态。

这种能动的虚无状态是人类创造性的前提条件,是主体绵延感的起源。

死亡是能动性的消失,是时间的终止。

牛顿绝对时间观是亚里士多德、康德时间观的继承,之间存在着共有的、不可调和的逻辑矛盾。

16第2讲 人类学基本理论

16第2讲  人类学基本理论

传播学派
• 传播:原指扩散或漫流。在文化人类学,指文化或文化特质从一地 流传到另一地的现象。 • 文化的进化表现在文化不断地在地理范畴内变更,因此研究人类文 化必须以文化的地理传播为使命。 • 拉采尔(Fredrich Ratzel):因为所有的历史事件都是在空间中 发生的,所以我们应该可以通过度量历史事件发生的空间范围来度 量历史事件的时间流变,或者说可以用地球的钟来度量时间。
(美国,18181881)
进化论的共同特点
• ①进化论派关心的是全人类文化的总体发展,不关心 某一个具体社会、具体文化的内部运作。 • ②单线进化论,不考虑生态环境和人文地理因素对具 体进化过程的影响,即不考虑人类文化进化中的区域 性和民族性。 • ③强调人类心理能力的一致性及其对文化进化的决定 性作用。 • ④在研究方法上,采用“文化残余”和“文化类比” 方法,把不同的文化现象加以逻辑排比,通过分析排 列为高低不同的序列,用以代表全人类文化的进化过 程。
(2)泰勒(Edward Tylor)
• 《人类古代研究》(1865) 、《原始文化》(1871) • 认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史是自 然史的一部分。一方面,较 高级的状态是从较低级的状 态发展而来的;另一方面, 通过进步发展而获得的文化 可能会由于退化而丧失。 • 强调进步是第一位的现象, 退化是第二位的。
全球文化的时空
• 进化论的时间观主张人类文化的发展是从过去到现 在的直线性的、不可回归的流动;(文化低级-文化 高级)
• 传播论论证的则是这种直线的、不可回归时间在空 间上的表现。(文化中心-文化边际) • 对文化进行野蛮-文明、东方-西方、过去-现在、传 统-现代的对照
全球文化的时空
• 把全球的文化类型进行时空划分和统合,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 政治实践有密切关系。 • 弗兰克(Andre Gunder Frank):近代世界史就是一部西方都市中 心形成与都市中心控制、占有、利用非西方的“卫星地区”的格局 的构造史。资本主义在西方成长后,对世界进行全面的渗透,利用 自己的中心地位把非西方社会改造成西方社会的资源、劳力提供地 和落后社会。

历史时间_精品文档

历史时间_精品文档

历史时间历史时间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它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记录,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更是我们认识过去、理解现在并规划未来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探讨历史时间的起源和演变,并重点探究时间的不同理解和使用方式。

人类对时间的认识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早期的人类社会依靠观察天象来区分日夜,采用一天的循环作为最原始的时间单位。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需要更准确的时间概念来衡量农业、贸易和精确记录事件。

于是,人们开始将时间划分为更小的单位,如小时、分钟和秒钟。

时间的测量和记录工具的发展,如日晷、沙漏、机械钟和现代的数字时钟,进一步提高了时间的精确度。

历史时间不仅仅是一种衡量过去的工具,它还具有社会、经济和文化意义。

在人类历史中,时间的概念和使用方式因不同的文化而有所差异。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例,时间被视为循环的,以农历和节气为基础。

中国历史上还有以皇帝即位年号为纪年方式的使用。

而在西方文化中,时间被看作是线性的,以公历(即格里高利历)为基准,纪年按公元前和公元后来划分。

这两种文化对时间的理解和使用方式反映了不同的价值观和社会结构。

时间对社会和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时间管理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从个人到组织,从小团体到整个社会,时间的合理分配和利用对于高效率和成功至关重要。

当代社会对时间的需求和压力更是前所未有。

复杂的工作和家庭生活,快节奏的城市生活,都加快了人们对时间管理的需求。

时间管理技巧和工具,如时间表、待办事项清单和优先级设置,已经成为应对忙碌生活和实现目标的必备工具。

时间的演变也对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尤其是在现代科学的兴起和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人们对时间精度和准确性的需求不断增加。

时间是天文观测、定位导航和物理实验等领域的基础。

同时,时间在信息技术和通信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计算机操作系统中的时钟同步和电信网络的时间标准。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时间精确度和同步性的追求也将继续推动时间测量和应用的进步。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

亚⾥⼠多德的实体论亚⾥⼠多德是古希腊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他创⽴的“哲学实体论”闪耀着⼈类哲学精神的璀璨光芒,对哲学的发展具有重⼤的意义和影响。

学习和掌握亚⾥⼠多德的“实体论”,继承“实体论”蕴含的精神财富和理论成果,克服“实体论”存在的理论缺陷,对哲学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实体论”的简要内容。

亚⾥⼠多德的“实体论”包含“实体”和“本体”两⽅⾯的内容。

实体论也被⼤家称为本体论。

亚⾥⼠多德在《⼯具论》表述的“实体论”内容:1、⼀个专⽤名词所指的对象就是“实体”,⽽⼀个形容词或类名词(通⽤名词)所指的对象就是“共相”。

例如“太阳”、“⽉亮”、“法国”、“拿破仑”这些专⽤名词所指的对象都是唯⼀的,不能适⽤于其它更多对象的“实体”;“狗”、“猫”、“⼈”这些通⽤名词或类名词所指的对象都是能够适⽤于众多对象的“共相”。

“共相”问题就是要探讨类名词所指对象的意义,以及象“⽩”、“硬”、“圆”等形容词所指对象的意义。

2、表⽰实体的词语同表⽰“共相”的词语,在判断语句中具有不同的位置,具有不同的语法功能。

在⽤系动词“是”连接两个词项的主谓判断语句中,表⽰“实体“的词语(专⽤名词)总是处在主语的位置,是被判断或述说的对象或主词,表⽰‘共相’的词语(类名词或形容词)总是处在谓语的位置,是述说主体的宾词。

“共相”⼀词在我的意思是指具有可以述说许多个主体的这样⼀种性能的东西,“个体”⼀词在我的意思是指不具有述说许多个主体这种性能的东西。

3、“实体有第⼀实体、第⼆实体之分”。

第⼀实体是指客观存在的“个体”事物,例如某⼀个具体的⼈,这棵松树、那个平房等等,第⼆实体则是指“第⼀实体”的属或种,例如“⼈”、“动物”就是指“个体”事物所从属的属或种。

“第⼀实体是其它⼀切东西的基础,⽽其它⼀切东西或者是被⽤来述说第⼀实体,或者是存在于第⼀实体⾥⾯”,“如果没有第⼀实体存在,那就不可能有其它东西存在”。

“在第⼆实体中,越接近第⼀实体其实体性就越多。

219402626_时温叠加与Cox-Merz规则在流变测试中的应用

219402626_时温叠加与Cox-Merz规则在流变测试中的应用

工业技术CHINA SYNTHETIC RESIN AND PLASTICS合 成 树 脂 及 塑 料 , 2023, 40(2): 44DOI:10.19825/j.issn.1002-1396.2023.01.10旋转流变仪在高分子材料的结构表征(如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长支链结构、织态结构等),动、静态黏弹性测试,物理化学变化过程等方面广泛应用[1]。

剪切黏度是表示聚合物流变性能的最常用的参数。

旋转流变仪一般适合测量低剪切速率范围的剪切黏度,在较高剪切速率范围时测得的值容易产生偏离[2]。

利用旋转流变仪的动态频率扫描很容易测量黏度,在应力型流变仪上,设定应力的幅度,施加不同频率的正弦形变,得到黏度随频率的变化曲线。

本工作对低密度聚乙烯进行振荡频率扫描流变实验,通过Cox-Merz规则得到更高剪切速率范围的黏度曲线,同时选取不同的温度进行多次实验,利用时温叠加(TTS)原理和Cox-Merz规则,得到更大频率范围的黏度数据,将两组数据与稳态测试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各种实验方法的准确性和优缺点。

1 实验部分1.1 主要原料与仪器低密度聚乙烯LDPE-1,熔体流动速率为0.25 g/10 min,密度为0.9225 g/cm3,国产。

DHR-2型旋转流变仪,美国TA仪器公司,25 mm平行板夹具。

时温叠加与Cox-Merz规则在流变测试中的应用马 丽,王文燕,韦德帅(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化工研究中心,黑龙江 大庆 163714)摘要:采用旋转流变仪针对低密度聚乙烯进行振荡频率扫描测试,通过Cox-Merz规则和时温叠加原理对测试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并对低密度聚乙烯直接进行流动稳态测试,将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将振荡频率扫描实验结果利用时温叠加原理和Cox-Merz规则处理后,可以测得更高剪切速率的数据,但是时温叠加实验比较繁琐,需要进行多个温度的动态频率扫描实验。

关键词:低密度聚乙烯 Cox-Merz规则 时温叠加 剪切速率中国分类号:TQ 325.1+2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2-1396(2023)02-0044-03 Application of time-temperature superposition and Cox-Merz rule inrheological testMa Li,Wang Wenyan,Wei Deshuai(PetroChina Daqing Chemical Research Center,Daqing 163714,China)Abstract:An oscillation frequency sweep test was carried out on low-density polyethylene with rotating rheometer in this experiment. The test results were processed by use of Cox-Merz rule and the principle of time-temperature superposition and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direct flow steady-state te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ata of a larger shear rate can be obtained from oscillation frequency sweep test,processed by the principle of time-temperature superposition and the Cox-Merz rule. Higher shear rate can be measured by use of the principle of time-temperature superposition and the Cox-Merz rule,however,the experiment is more cumbersome and requires a dynamic frequency sweep experiment at multiple temperatures.Keywords: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Cox-Merz rule; time-temperature superposition; shear rate收稿日期:2022-09-27;修回日期:2022-12-26。

流变:莎士比亚剧作中的“战争”与“和平”

流变:莎士比亚剧作中的“战争”与“和平”

流变:莎士比亚剧作中的“战争”与“和平”张建萍(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曲阜273100)摘要:和平为战争而生还是战争为和平而生?这是莎士比亚一直思考的问题。

早期他颂扬战争,但《理查三世》等作品则以隐喻的方式让和平服务于战争,莎士比亚晚期作品中,和平则凌驾于战争之上,最终战争成为实现和平的工具,这历经了漫长的流变过程。

王权更迭后的政策调整为其提供了社会历史背景,从亨利八世宗教改革时期短暂的和平,到稳定繁荣的伊丽莎白时代,再到詹姆斯一世的和平梦想,和平贯穿当时历史。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英格兰的主要社会思潮,基督教人文主义以服务和平为目的的“正义之战”观念与这段历史相互影响,为其提供了学理基础。

关键词:流变;战争;和平;王权政策;正义之战中图分类号:I561.07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5744(2023)04-0064-05莎士比亚作品中,战争无处不在,尤其历史剧中更是五花八门、形式多样:它是《亨利五世》中英格兰对法兰西的挑衅,是《亨利六世》中对内忧外患的镇压,是《约翰王》和《理查二世》中王位的继承之争,是《理查三世》中反抗暴君的决斗。

在莎士比亚其他作品中,战争主题同样屡见不鲜,它是《李尔王》《麦克白》和《奥赛罗》等的故事背景,是《凯撒大帝》里的市民冲突,更是《特洛伊罗斯和克里希达》的爱情障碍。

莎士比亚笔下的战争如此普遍、重要,却常被忽视。

战争让莎士比亚作品背景丰富、情节饱满,从侧面也说明其笔下的战争历经流变。

《亨利六世》三部曲赞美战争,在《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和《驯悍记》中可见莎士比亚创作初期褒扬战争的态度。

从《亨利五世》到《特洛伊罗斯与克里希达》,莎士比亚开始丑化战争,力主和平,这在《理查三世》中就早有端倪,后在《科里奥兰纳斯》中,他公开谴责暴力。

完成于詹姆斯一世统治时期的《辛白林》《暴风雨》《亨利八世》等作品中,战争多以和平之态结尾。

从战争到摇摆于战争与和平之间,再回归和平,莎士比亚转变的原因、过程及具体体现值得我们思考。

《朝野佥载》时点时段研究

《朝野佥载》时点时段研究

《朝野佥载》时点时段研究摘要:《朝野佥载》为作者耳闻目睹的社会札记,内容十分广泛,记述了唐代前期朝野遗事轶闻,尤以武后朝事迹为主。

本文先介绍了时点时段的内涵及时间词语分类的标准,并将《朝野佥载》中的时点词语分为表示时点的时间名词和表示时点的时间结构,将《朝野佥载》中的时段词语分为表示确量时段的时间结构、表示约量时段的时间词和表示约量时段的时间结构,分别进行了解释说明。

并通过分析《朝野佥载》中出现的时点时段词语研究,总结了《朝野佥载》中时间词的使用规律和特点。

关键词:《朝野佥载》时点;时段11一、引言(一)研究意义《朝野佥载》为作者耳闻目睹的社会札记,内容十分广泛,记述了唐代前期朝野遗事轶闻,尤以武后朝事迹为主。

书中反映了当时有关人物事迹、典章制度、社会风尚、传闻逸事,也站在反对派的角度对武后朝的政治黑暗、吏治腐败、酷吏横暴、民生疾苦有所揭露,暴露了“贿货纵横,赃物狼藉”的现实世相。

因属时人记时事,所载内容,多为第一手资料,所以颇有参考价值,为《太平广记》、《资治通鉴》以及后世治唐史者广为引用。

此书《新唐书》、《宋史》均著录为20卷,另有《补遗》3卷。

尤袤《遂初堂书目》疑《补遗》乃后人附益,凡阑入中唐后事者,皆应为《补遗》之文。

余嘉锡《四库提要辩证》推测《佥载》亡于明代,今所存者是明人辑本。

此书明代以后流行有1卷本和6卷本,《说郛》、《历代小史》、《古今说海》、《畿辅丛书》等本为1卷本系统;《宝颜堂秘笈》、《丛书集成》等本为6卷本系统。

1979年中华书局赵守俨校点本,以《宝颜堂秘笈》本为底本,又从《太平广记》、《通鉴考异》等书中辑出近百条遗文,作为“补辑”附印,较胜于旧本。

据《新唐书》和《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二十卷,今传六卷。

主要记隋唐两代朝野逸闻,尤以武则天当政时的事迹为多。

《资治通鉴》亦曾取材于此。

间有鬼神怪异,琐语琐闻。

作者去世于开元年间,书中载开元以后唐敬宗、宣宗时事,当为后人增入。

自考汉语言文学宋词研究笔记一1

自考汉语言文学宋词研究笔记一1

宋词探讨浙江自考听课笔记(一)第一章词源词是随着隋唐燕乐的兴盛而起的一种音乐文艺。

从音乐方面说,词是燕乐发展的副产品。

从文学方面说,词是诗乐结合的新创建。

燕乐的兴盛是词体产生的必要前提,词体的成立则是乐曲流行的必定结果。

经过三个时间:一,隋唐燕乐的兴起开拓了新的音乐时代,也开始了词曲的孕育创建期。

(宋刘梁陈世有新声,但属于清商乐系统。

追溯词的起源不能超越隋代。

)二,日见繁富与新声竟作的燕乐乐曲,为词的产生供应了足够的乐曲条件。

(唐教坊曲是盛唐乐的总汇,中晚唐俗乐大盛,曲调繁衍。

但要留意乐曲发展为词调是有条件有选择的。

)三,适应社会须要与乐曲要求,长短句曲子词渐渐发展起来,最终取代唐声诗,成为与古, 近体诗并行的新诗体。

第一节燕乐与词——我国诗, 乐结合的新传统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三阶段先秦的古乐为雅乐,是庙堂之乐。

《诗》中的雅, 颂就是雅乐诗歌。

在战国时衰落。

无力与新兴的俗乐争胜,最终不得不沦亡。

唐宋时的雅乐只是装饰礼仪的模拟品。

汉魏六朝的音乐称清乐。

乐府诗就是协作清乐的歌词。

清乐之始是相和三调(平调, 清调, 瑟调),或称清商三调(宫, 商, 角),行于中原。

六朝的吴歌, 西曲称清商乐(因其清调以商为主,故称清商),行于江南。

但清乐与隋唐燕乐相比,从容雅缓,音希而淡,入唐后也渐渐衰落,只是一些唐代南方的吴吟越调,还是清乐的余波。

唐宋词的协作音乐主要是燕乐。

隋唐时代流行的新乐叫燕乐。

燕乐源头上溯到北朝的魏, 刘, 周。

南北分裂造成了音乐上的南北分界。

在北方少数民族统治地区,中原旧乐与西域胡乐融合,并以胡乐为主,逐步形成了与清乐不同的北乐系统。

隋统一后,隋文帝对南北曲进行汇合整理,于雅乐外置七部乐,后炀帝置九部乐。

隋七部乐:国伎(西凉伎)清商伎高丽伎天竺伎安国伎龟兹伎文康伎隋九部乐:清乐, 西凉, 龟兹, 高丽, 天竺, 康国, 安国, 疏勒, 礼毕唐贞观十四年,太宗平高昌,得高昌乐。

使协律郎张文收造燕乐,去礼毕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第 1 9卷 第 4期
20 0 2年 7月
周 口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URNAL O F Z O HOU KOU TEACHERS COLLEGE
V O1 1 O. .9 N 4
J 12 0 u .0 2
论 时 间标 志 词 的 来 源 与 流变
中的 一 个 特 殊 小 类 。 这 些 时 间 标 志 词 有 的 能 用 于 名 词 或 名 词 性 短 1 当是 时 也 , 不 可 敌 , 之 而 後 可 。 . 晋 事
( 左 传 ・ 公 九 年 》 《 襄 ) 2 少 之 时 , 气 未 定 , 之 在 色 。 ( 论 . 血 戒 《 语 ・ 氏 第 十 六》 季 ) 3 当是 时也 , . 内无 怨 女 , 无 旷夫 。 ( 孟 外 《 子 ・ 惠王 下》 梁 )
有 顷谏之 / 顷, 郭牙至( 少 东 以上 《吕氏春 秋》 )侑 顷 焉 , 又 日 倾 之 , 人 又 告 之 日 / 人 一 顷之 间 倾 问 ( 以上 《 国策 》 战 ) 《 非 子 》 “ ” 单 用 , “ 才 ” 近 来 ” 韩 中 顷 可 表 刚 “ ,
“ ” 从 古 到 今 都 在 使 用 的 时 间 标 志 词。 如 : 时 是 4 王 强 问之 , 日 : 顷 尝 言 恶 闻王 臭 。 . 对 “ ” “ ” 本义 是季 节 、 令 。《 文 ・ 时 的 时 说 日部 》 “ , : 时 四 时也 。 ”时 间 标 志 词 的 “ ” 是 从 它 引 申 而 来 。 时 就 王 怒 日 :劓 之 。 ( 韩 非 子 ・ “ ”《 内储 说 下》 ) 时 间标 志 词 “ ” 表 空 间 的 间 隔 而 来 , 面 间 由 下 《 传 》 “ ” 用 例 1 1例 , 部 分 “ ” 作 本 左 中 时 的 0 大 时 用 间 表 例 间 则 义“ 节 ” 3 季 ( 3例 ) 以 及 由 此 引 申 出 来 的 “ 机 ” 例 句 5的 “ ” 空 间 , 句 6的 “ ” 是 时 间 标 , 时
“ ” 用 于表 较 短 的 一 段 时 间 , : 顷 只 如
语后 面 , 的 能 用 于 主 谓 短 语 、 词 或 动 词 性 短 语 有 动 后 面 , 了叙 述 方 便 , 据 前 面 成 分 的 不 同 , 们 为 根 我 把前 者称 为 第 一 类 时 间 标 志 词 , 后 者 称 为 第 二 把 类 时 间标 志 词 。本 文 就 这 些 时 间标 志 词 的 来 源 和 兴替 变 化 情 况 作 些 讨 论 。 先 秦 时 代 时 间 标 志 词 主 要 是 “ ” “ ” 发 时 ,间 已 展 为 时 间标 志 词 , 示 有 起 讫 时 间 的一 个 时 间 段 。 表 时间标志词 “ ”际”次” 见 。 顷 “ “ 未

“ ” 间 ” 际 ” 次 ” 处 ” 会 “ , 文 把 这 些 词 称 名 词 “ 当 的 时 候 ” 1 顷 “ “ “ “ “ 等 本 适 ( 2次 ) 形 容 词 “ 时 宜 的 ” 4 , 合 ( 为 时 间 标 志 词 , 词 类 划 分 上 它 们 属 于 时 间 名 词 次 ) 副词 “ 从 , 当时 ” 1次 ) 代 词 “ ”( ( , 这 1次 )。
关 键 词 : 语 词 汇 史 ; 间 名 词 ; 间 标 志 词 汉 时 时
中 图 分 类 号 : 3 H1 9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19 7 ( 0 2 0 —0 10 1 7 —4 6 2 0 )4 0 9 —4
现 代 汉 语 中表 示 “ 某 时 间 ” 某 的标 记 用 “ ” 时 或 指 关 的 时 间 标 这 者“ 候 ” 它 们 处 于 一 个 词 语 的 后 面 ( 称 “ 时 , 简 居 志 词 。 《 语 》 时 ” 论 “ 的用 例 有 1 0例 , 作 “ 候 ” 用 时 义 后” , ) 与前 面 的 词 语 一 起 构 成 一 个 偏 正 关 系 的 时 的 只有 1次 , 例 2 其 它 用 作 名 词 “ 法 ” 1次 ) 见 , 历 ( , 间名 词 短 语 ( 果 前 面 的 词 是 指 示 代 词 , 么 构 成 名 词 “ 机 ” 1次 ) 名 词 或 副 词 “ 当 的 时 候 ” 6 如 那 时 ( , 适 ( 个 复 指 关 系 的 名 词 短 语 ) 有 的 时 候 这 一 名 词 短 次 ) 动 词 “ 伺 ” 1次 ) 《 子 》 时 ” 用 例 有 4 , , 窥 ( 。 孟 “ 的 2 语 又 与 介 词 构 成 介 宾 短 语 , 整 个 句 子 中 充 当 时 例 , 作 名 词 “ 候 ” 的 有 2 在 用 时 义 4例 , 处 于 词 语 后 但 间 状 语 。而 古 代 汉 语 中用 在 这 个 位 置 的 词 有 “ ” 面 用 作 时 间标 志 词 的 只 有 1例 , 例 3 其 它 用 作 时 见 ,
“ 当时 候 ” 4 适 ( 5例 ) 用 作 “ 候 ” 的有 1 , 时 义 0例 , 除 志 词 : 去 4例 单 用 的 用 例 , 外 6例 用 在 偏 正 关 系 或 复 另 5 楚 子 伐 随 。 军 于 汉 、 之 间。 ( 左 传 . 淮 《
杜 翔
( 京 大 学 中 文 系 , 京 1 0 71 北 北 08 )
摘 要 : 分 析 各 个 时期 典 型 语 料 的基 础 上 , 在 简要 描 写 了现 代 汉语 中表 “ 某 时 间 ” 标 志 “ ” 某 的 时 在 汉语 史 中 的词 汇兴 替 情 况 。 文章 把 “ “ ” 间 ” 际 ” 次 ” 处 ” 会 ” 一 组 词 定 义 为 时 间标 志 词 , 时” 顷 “ “ “ “ “ 这 并 从语 义 基 础 和 句 法位 置 两个 方 面 解释 它 们 的 形 成 条 件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