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科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蚕宝宝变了新模样》教学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小学科学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小学科学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蚕变了新模样引言:小学科学教材中有许多有趣的实验和案例,其中《蚕变了新模样》是一篇让学生们了解昆虫生长变化的教案。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们将学习到蚕的生命变化过程以及观察、记录和总结的方法。

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他们将深入了解昆虫生态和自然界的奥秘。

主体:本次实验的目标是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和记录蚕不同生命阶段的特征,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实验步骤:1. 预备工作:在教室里,我们将为每个学生提供一只蚕和一张观察记录表。

在开始实验之前,教师将向学生们介绍一下蚕以及它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观察蚕的卵:将蚕的卵放在透明容器中,放置在教室里的一个安静的地方。

学生们将仔细观察蚕卵的外形、颜色和大小,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他们还可以尝试触摸卵壳,感受它的质地和纹理。

3. 观察蚕的孵化:在观察蚕的孵化时,学生们将密切关注卵壳中的变化。

他们将记录孵化的时间以及幼小的蚕的特征,如颜色、大小和活动情况。

同时,他们可以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幼小蚕的身体结构,并绘制出它们的形状和特征。

4. 观察蚕的饮食习惯:学生们将为蚕提供充足的食物,如桑叶或蚕豆叶。

他们将密切关注蚕的饮食习惯,并记录它们的进食速度、进食量以及任何其他特殊行为。

通过观察蚕的饮食,学生们将了解到昆虫的饮食习性和消化能力。

5. 观察蚕的蜕皮:在蚕生长过程中,它们会多次蜕皮。

学生们将观察蚕蜕皮的特点和过程,并记录下每次蜕皮的时间和变化。

他们可以将蜕出的旧皮保存下来,以便之后的观察和比较。

6. 观察蚕的形态变化:当蚕生长到一定阶段时,它们会形成蛹。

学生们将观察蚕变成蛹的特征和过程,并记录下形态变化所花费的时间。

他们可以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蛹的外观和结构,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7. 观察蚕的羽化:经过一段时间,蛹会变成成熟的蛾。

学生们将观察并记录蛹羽化为蛾的特征和时间。

他们还可以观察蛾的外观和行为特点,并记录下它们的飞行能力和变化。

结论: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深入了解了昆虫生长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以及在每个阶段中蚕的特征和行为。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动物的一生》中的第6课《蚕变了新模样》。

本课主要围绕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展开,详细内容涉及家蚕的幼虫、蛹、成虫三个阶段的形态变化及其生活习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认识幼虫、蛹、成虫三个阶段的形态特点。

2. 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途径,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珍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家蚕变态发育过程中幼虫、蛹、成虫的形态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蚕的发育过程图片、视频、实物蚕、放大镜等。

学生准备:记录本、画笔、观察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蚕的发育过程图片、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蚕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1)讲解家蚕的幼虫、蛹、成虫三个阶段的形态变化。

(2)分析家蚕变态发育的原因。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观察实物蚕,分组讨论家蚕各个阶段的特征,并记录在记录本上。

4. 交流分享(15分钟)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家蚕的发育过程幼虫期:吃桑叶、蜕皮、长大蛹期:吐丝、结茧、变形成虫期:破茧、交配、产卵2. 家蚕变态发育的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蚕的发育过程,绘制一幅蚕的生长图。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途径,使学生了解了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可以让学生关注其他动物的发育过程,拓展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准确把握。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

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4. 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过程。

5. 交流分享环节的组织。

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具体内容为第四章《生物的生长与变化》中的第3节《蚕变了新模样》。

本节课将详细介绍家蚕从幼虫到成虫的变态发育过程,包括蚕的吐丝、结茧、化蛹、羽化等环节。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知道蚕的吐丝、结茧、化蛹、羽化的特点。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激发学生关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点。

难点:蚕吐丝、结茧、化蛹、羽化的具体过程及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蚕宝宝、蚕茧、放大镜、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等。

学生准备: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向学生展示蚕宝宝、蚕茧等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 新课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蚕的生长变化。

讲解蚕吐丝、结茧、化蛹、羽化的过程及其特点。

3. 例题讲解出示蚕的生长变化图,让学生根据图示说出蚕的发育过程。

解答学生疑问,强调蚕吐丝、结茧、化蛹、羽化的关键环节。

4. 随堂练习分组展示讨论成果,进行点评。

5. 课堂小结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鼓励学生关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六、板书设计1. 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幼虫期:吃桑叶、蜕皮、吐丝茧期:结茧、化蛹成虫期:羽化、交配、产卵2. 蚕的生长变化特点吐丝、结茧、化蛹、羽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蚕的生长变化,记录在记录本上。

画出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图。

2. 答案参照课堂所学内容,完成观察记录和绘画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开展养蚕实践活动,深入了解蚕的生长变化。

引导学生关注其他昆虫的变态发育过程,拓展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6. 板书设计7. 作业设计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本节课的内容聚焦于蚕的变态发育过程,这是学生较为陌生的生物现象。

教科版科学三下2.3《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下2.3《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下2.3《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 教材分析《蚕变了新模样》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掌握昆虫的变态发育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蚕的生长变化过程、昆虫的变态发育、实验操作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动物的生长变化,对动物的生长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昆虫的变态发育,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昆虫的变态发育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掌握昆虫的变态发育特点。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昆虫的变态发育特点。

2.实验操作的技巧。

五. 教学方法1.采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增强学生的认知。

3.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掌握蚕的生长变化过程,了解昆虫的变态发育特点。

2.学生准备:观察过身边的昆虫,对动物的生长变化有基本的了解。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实验材料(如蚕、昆虫标本等)、观察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昆虫的变态发育。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昆虫的变态发育特点,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昆虫的生长变化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蚕的生长变化,记录观察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昆虫的变态发育特点。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你还知道哪些昆虫具有变态发育特点?它们的生活习性是什么?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昆虫的变态发育特点。

教科版(新)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1

教科版(新)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1

《蚕变了新模样》教案【教材简析】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观察蚕蛹,是第3课观察蚕生长变化活动的延续。

课前观察蚕吐丝是令人激动和充满快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定有许多新的发现,也会产生很多新的问题。

课堂上让学生交流描述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既是对课外观察活动的检查,也能激发学生观察蚕茧内部变化的好奇心,因此适时、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有助于学生完善对于幼虫发育成蛹过程的认识。

教材从四个方面安排了教学内容:聚焦板块将目标集中在了学生通过饲养蚕得到的蚕茧上。

通过课前的观察,学生已知此时的蚕包裹在蚕茧之中。

那么蚕茧到底是怎样形成的?茧中的蚕是什么样子的,它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这些问题是学生非常想知道,也是需要进一步梳理的。

教科书将话题聚焦到这里,意在引领学生去进一步研究蚕由幼虫变蛹的过程及蛹的形态特征。

探索板块有两个活动内容。

活动一,描述我们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交流。

教科书提供了五幅图,用箭头将五幅图连起来,呈现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提醒学生注意这是“蚕变蛹的过程”,引领学生关注结茧过程中蚕身体本身的变化。

活动二,观察蚕茧中的蚕蛹,引导学生可借助放大镜等工具进行仔细全面的观察,并及时用画图等方法记录自己的发现。

研讨板块包括三个问题。

问题一,“蚕蛹与蚕的幼虫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综合了两堂课的研讨活动,意在帮助学生整理观察到的信息并构建认知。

问题二“推测蚕蛹还有变化吗?它有可能变成什么样子?”根据看到的蚕蛹出现的翅的雏形可以推测下一阶段的蚕可能会长出翅膀。

问题三,“蚕茧对蚕起到什么作用?”引发学生关注和思考蚕身体变化与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拓展板块由对蚕的认识拓展到与其相似的一类动物的认识,为帮助学生构建生物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积累着感性经验。

【学情分析】经过一个月左右的饲养,学生对于蚕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情。

随着蚕开始吐丝结茧,饲养观察活动也达到了高潮,学生对于获得的蚕茧也是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因此,我们需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汇报前期成果的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优秀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优秀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蚕变了新模样》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教材通过介绍蚕的生长变化过程,让学生了解昆虫的变态发育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是,对于昆虫的变态发育现象,学生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通过实验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昆虫的生长变化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昆虫的变态发育现象,知道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昆虫的变态发育现象,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2.难点:昆虫变态发育的内在原因。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昆虫的生长变化过程。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蚕的生长图片、实验材料等。

2.学具:学生实验材料、笔记本、画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昆虫的变态发育现象。

2.呈现(5分钟)展示蚕的生长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昆虫的生长变化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昆虫为什么会发生变态发育?引导学生思考昆虫变态发育的内在原因。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其他昆虫的变态发育现象。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昆虫的变态发育现象和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蚕宝宝变了新模样》教学设计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蚕宝宝变了新模样》教学设计
4.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点评。
5.游戏:比一比谁抽的丝长,教师指导抽丝的方法。(抽丝的具体操作放在课外)
三、观察蚕蛹
1.我们不停的抽丝,最后会找到谁?它在房子里呆了那么久会不会变了模样?
2.大家意见不一样,该怎么办?
3.用剪刀剪要注意哪些事情?
4.请大家把蚕蛹放在一张白纸上进行观察,并把观察的结果画下来。你们可以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学。教师巡视做适当指导。
蚕宝宝变了新模样
课 题
蚕宝宝变了新模样
教学目标
1.知道蚕茧、蚕蛹是蚕一生变化中的必然产物,是蚕一生中的一个阶段。
2.让学生经历对蚕蛹、蚕茧的猜测、观察和描述的过程;经历拉丝的活动。
3.鼓励学生在养蚕的活动中发现生命的发展变化,并通过养蚕活动的经历和体验,进行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重 点
难 点
5.哪个同学愿意向大家描述一下你的蚕宝宝?
6.教师点评。蚕宝宝变了模样后人们给它们起了个名字叫蚕蛹。
7.你们觉得蚕蛹和蚕宝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蚕茧里面还有什么东西?学生领取表格再次观察。
8.学生汇报,教师小结。
四、拓展
调查研究丝厂对蚕蛹的处理。
教学反思
教 具
蚕茧、小剪刀、手电筒、热水、小碗。
方 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可爱的蚕宝宝到哪里去了?它花了多少时间建成了自己的房子。
2.蚕宝宝的房子和我们的房子有什么不同?想不想研究?
二、观察蚕茧
1.想知道
2.怎样观察?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
3.学生分小组观察蚕茧和教室,记载自己的观察所得,教师巡视做适当指导。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5《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5《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5《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 教材分析《蚕变了新模样》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通过观察蚕的变化,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奇妙和自然的规律。

教科书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蚕的生长发育过程,以及蚕丝的特点和用途。

此外,教科书还通过科学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生命科学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蚕的生长过程和蚕丝的特点可能了解不多。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有好奇心,但同时也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同时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蚕的生长过程,知道蚕丝的特点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增强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蚕的生长过程,蚕丝的特点和用途。

难点:理解蚕的生长变化规律,以及蚕丝的产生原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和动手实践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有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展示蚕的生长过程。

2.准备实验材料,如蚕卵、幼虫、蛹和成虫等,让学生观察和动手实践。

3.准备蚕丝制品,如丝巾、丝绸等,让学生触摸和了解蚕丝的特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蚕的生长过程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蚕是如何变成新模样的吗?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蚕的生长过程,重点讲解蚕的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的特点。

同时,展示蚕丝的特点和用途,让学生了解蚕丝的价值。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蚕的生长过程,触摸蚕丝制品,亲身体验蚕丝的柔软和光滑。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 教材分析《蚕变了新模样》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从卵、幼虫、蛹到成虫的变化。

通过观察和探究,学生可以了解昆虫的变态发育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探究能力,对昆虫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观察和描述昆虫变化过程中,可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昆虫的变态发育。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交流分享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昆虫的变态发育过程。

2.观察和描述蚕的生长变化。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蚕的生长过程,了解昆虫的变态发育。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蚕的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交流分享能力。

3.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蚕的生长发育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展示蚕的生长过程和昆虫的变态发育图。

2.实物材料:蚕的卵、幼虫、蛹和成虫标本。

3.观察记录表:学生用于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蚕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昆虫的变态发育。

2.呈现(10分钟)展示蚕的卵、幼虫、蛹和成虫标本,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昆虫的变态发育。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蚕的生长变化,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蚕的生长变化,总结昆虫的变态发育特点。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昆虫也经历了变态发育?学生举例说明,拓宽知识面。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昆虫的变态发育特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观察其他昆虫的生长过程,如蝴蝶、苍蝇等,并记录下来。

8.板书(5分钟)蚕的生长过程:卵、幼虫、蛹、成虫昆虫的变态发育:受精卵、幼虫、蛹、成虫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为估计值,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2020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4 蚕变了新模样》

2020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4 蚕变了新模样》

2020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4 蚕变了新模样》一. 教材分析《蚕变了新模样》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蚕的发育过程。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认识蚕的不同阶段,并理解蚕的发育过程。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在生活中,学生可能已经观察到蚕的生长变化,但他们对蚕的发育过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进一步理解蚕的发育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认识蚕的不同阶段,理解蚕的发育过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观察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意识到科学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认识蚕的不同阶段,理解蚕的发育过程。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蚕的发育过程中的变化。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蚕的不同阶段,了解蚕的发育过程。

2.操作法:学生通过触摸和观察蚕的标本,加深对蚕的认识。

3.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蚕的观察和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蚕的标本、图片、视频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蚕宝宝。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内容,如蝴蝶的发育过程。

然后引出本课的主题,蚕变了新模样。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蚕的标本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蚕的不同阶段,如卵、幼虫、蛹和成虫。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向学生介绍蚕的发育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触摸和观察蚕的标本,记录蚕的不同阶段的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讨论,加深对蚕的认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蚕的观察和理解。

2020春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 教案教学设计新教材

2020春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 教案教学设计新教材
1.观察蚕茧中的蚕蛹。 (1)谈话:结茧后就看不见蚕了,蚕变成了什么样呢?请大家看一段视 频。茧里面的蚕还活着吗?说说你的猜测,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吗? 取出一个蚕茧,仔细观察,推测蚕茧里的蚕蛹的样子。
(2)指导观察蚕蛹的方法 谈话:用手电筒照行吗?借助手电的光线能看到里面的蚕吗?我们还可以 用剪刀小心的剪开茧来观察蚕的变化。 轻轻剪开蚕茧,借助放大镜观察蚕蛹。
一下蚕茧和蚕蛹。
三、探索
(一)蚕茧的探究
1.蚕变蛹的过程:描述我们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做交流。蚕在吐
丝的时候,头部有哪些典型的动作。
(蚕体头部昂起,口吐丝缕,左右上下摆动寻找固定蚕丝的结茧位置。)
2.观察蚕茧 (1)谈话:科学研究是讲究规范的,可以用哪些方法观察蚕茧? (2)看、闻、摸、摇、听、称、量。 指导观察方法:蚕茧是什么样的?(展示台出示蚕茧)观察蚕茧有什么特 征?(形状、颜色)可以借助放大镜。 (3)出示蚕茧观察记录表,指导学生要边观察边记录。 (4)学生分小组观察活动。 (5)根据小组完成的观察记录表,交流观察结果。 (6)蚕为什么要做个茧把自己包起来呢? 把自己包住,防止被鸟之类的动物吃掉,或者被雨淋到死去。把自己包 住,是保护自己。 (7)小结:出示大小不一样的两个蚕茧,蚕茧的大小为什么会有不同?和 什么有关?如果我们掌握了科学的喂养方法、精心饲养,所收获的蚕茧就会比 较大。 (二)蚕蛹的探究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养蚕、抽取蚕丝织成丝绸,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仔细观、大小进行观察。 教学难点
正确观察并描述蚕蛹的特点。
【教学准备】 学生:蚕,蚕茧,放大镜,小剪刀,电子秤,手电筒,开水,烧杯,竹签 (或毛刷),丝绸制品,探究记录纸等。 教师:学生分组材料一份,PPT 等。 【教学过程】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24课《蚕变了新模样》,详细内容为第二章《生物的生长与变化》的第五节。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家蚕的生长过程,认识蚕的不同发育阶段及其特点,从而深入理解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家蚕的生长过程,掌握蚕的完全变态发育特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记录、交流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家蚕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观察家蚕的生长过程,认识蚕的不同发育阶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蚕的生长周期图片、蚕茧、蚕丝制品等。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实践情景引入:展示蚕茧和蚕丝制品,引导学生思考蚕的生长过程。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蚕是怎么变成茧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有趣的过程。

2. 自主探究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家蚕的生长过程。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请同学们观察蚕的生长周期图片,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讲解,分析解题思路。

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指导解题方法。

5.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观察蚕的生长过程,记录观察结果。

各小组汇报观察成果,交流心得体会。

提问: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也经历完全变态发育呢?六、板书设计1. 家蚕的生长过程蚕卵孵化幼虫期蛹期成虫期2. 完全变态发育特点发育阶段多形态结构差异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画出家蚕的生长过程图,并标注各个阶段的特点。

答案示例:(1)蚕卵孵化:小蚕破壳而出,呈黄褐色,身体细长,有多个环节。

(2)幼虫期:小蚕逐渐长大,吃桑叶,蜕皮,身体变白。

教科版科学三下23《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下23《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b.学生记录观察到的蚕的变化,用画笔描绘蚕的形态。
4.例题讲解:
a.出示蚕的生命周期挂图,让学生找出各个阶段的名称。
b.分析蚕变态发育过程中的关键特点。
5.随堂练习:
a.让学生根据观察和记录,回答关于蚕变化的问题。
b.小组讨论,分享观察蚕的发现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
1.标题:《蚕变了新模样》
2.内容:
教案反思
一、教学内容的适切性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考虑是否需要补充更多实例或生活联系,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反思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如实践活动、小组讨论等,是否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
-探讨是否有其他教学方法可以尝试,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a.蚕的生命周期:卵、幼虫、蛹、成虫
b.蚕各阶段特点:幼虫期(吃桑叶、蜕皮)、蛹期(吐丝结茧)、成虫期(破茧成蝶)
c.蚕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昆虫,了解它们的生命周期和变态发育过程,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2.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和讨论,学生对蚕的变态发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作业的难度应适中,既能让学生感到挑战,又不至于过于困难,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使用清晰、准确的词汇解释蚕的变态发育过程,语速适中,确保学生能够理解。
-在强调重点和难点时,适当提高语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时间分配
-确保导入、新课讲解、实践活动、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时间分配合理,避免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4课 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4课 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分析:本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的第4课,主要介绍蚕蛹这一蚕的生命形态,通过观察和比较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让学生了解蚕蛹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并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培养科学观察、比较和记录的能力,同时了解蚕丝与人类的关系,理解人类生活依赖自然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科学概念目标:a. 理解蚕蛹是蚕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

b. 理解蚕蛹是由蚕的幼虫发育来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但身体外部特征与幼虫区别很大。

2. 科学探究目标:a. 能够通过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茧中有蛹,及蚕蛹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

b. 能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进一步认识两者的关系。

3. 科学态度目标:a. 能够坚持观察并记录蚕吐丝结茧的过程。

b. 能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蚕的生长变化保持着探究兴趣。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a. 能通过蚕丝与人类的关系,理解人类的生活依赖自然,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改善自己的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对蚕的基本知识有一定了解。

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和记录能力,但在比较研究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五、教学方法:本课采用情景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和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研究。

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准备课件和教具,包括蚕蛹和幼虫的图片、蚕茧、画纸、彩色笔等。

2. 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和实验材料。

学生准备:1. 带来纸和笔,用于记录观察结果。

2. 具备基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蚕蛹和幼虫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蚕蛹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科版《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动物的一生》中的第6课《蚕变了新模样》。

本课主要围绕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展开,详细内容涉及蚕的四个发育阶段:卵、幼虫、蛹、成虫,并探讨各个阶段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知道蚕的四个发育阶段。

2. 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对生物现象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小动物,关注自然界生物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特别是蛹期和成虫期的变化。

教学重点:蚕的四个发育阶段及其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的发育过程图片、蚕的实物、显微镜、投影仪。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蚕的发育过程图片,引发学生思考:这些小动物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 新课展开(1)教师出示蚕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蚕的特点,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蚕经历了哪些阶段吗?(3)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蚕的发育过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各个阶段的特点。

3.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蚕的幼虫和成虫图片,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哪个阶段的蚕。

(2)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得出正确答案。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观察记录表,绘制蚕的发育过程。

(2)学生相互交流、展示作品,共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家蚕的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2. 各阶段特点卵:小,圆形,黄色幼虫:吃桑叶,蜕皮,长大蛹:停止吃食,吐丝结茧成虫:破茧而出,交配,产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家蚕的发育过程图,并标注各阶段的特点。

2. 答案:见板书设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了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辅导。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动物的发育过程,进行拓展延伸。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精准把握;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突出;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和清晰度;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准确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教科版科学三下23《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下23《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下23《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23课《蚕变了新模样》。

本课主要围绕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展开,详细内容涉及蚕的四个发育阶段:卵、幼虫、蛹、成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蚕的发育过程,认识蚕的不同形态及其特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知道蚕的四个发育阶段。

2. 通过观察、实践,认识蚕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激发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蚕的四个发育阶段及其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的发育过程图片、实物展示、教学课件等。

2.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记录表、蚕卵、蚕幼虫、蚕蛹、蚕蛾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课件展示蚕的发育过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中的蚕有什么不同?它们经历了哪些变化?2. 例题讲解(1)蚕的发育过程包括哪四个阶段?(2)每个阶段蚕的特点是什么?(3)为什么蚕会发生这样的变化?3. 随堂练习学生观察蚕卵、蚕幼虫、蚕蛹、蚕蛾的实物,完成记录表,并回答相关问题。

4. 讲解与讨论根据学生的观察结果,讲解蚕的发育过程及其特点,引导学生讨论蚕的变化原因。

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和特点。

六、板书设计1. 家蚕的发育过程(1)卵(2)幼虫(3)蛹(4)成虫2. 蚕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蚕的发育过程,绘制一幅蚕的生长变化图。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蚕的发育过程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观察和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观察不仔细、记录不完整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其他昆虫的变态发育过程,比较它们的异同。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深入了解蚕的生活习性和养殖技术。

小学科学24《蚕宝宝变了新模样》(教案)

小学科学24《蚕宝宝变了新模样》(教案)

小学科学24《蚕宝宝变了新模样》(教案)蚕宝宝变了新模样(教案)课题: 小学科学24《蚕宝宝变了新模样》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蚕宝宝的生长变化过程;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3. 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1. 蚕宝宝的生长变化过程;2. 蚕宝宝养殖的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1. 理解并观察蚕宝宝的不同发育阶段;2. 掌握蚕宝宝养殖的基本要求。

教学准备:1. PPT演示或者实物图片,展示给学生观察;2. 白纸、铅笔、颜色笔,给学生记叙观察的成长过程。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老师给学生出示图片或展示实物蚕宝宝,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你见过蚕宝宝吗?蚕宝宝能变化吗?变成什么样子?"2. 引导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发他们对蚕宝宝变化的兴趣。

展示(10分钟):1. 利用PPT或实物图片讲解蚕宝宝的生长变化过程,解释蚕宝宝从卵到幼虫、蛹、蝶的不同阶段。

2. 指导学生用铅笔和纸在每个阶段画出蚕宝宝的形态,让他们了解蚕宝宝的外貌特征,如颜色、形状等。

3. 引导学生发现蚕宝宝的变化规律,例如颜色逐渐变亮、体形逐渐变大等。

实践(15分钟):1. 学生分为小组,每组分配一段时间观察自己养殖的蚕宝宝。

2.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蚕宝宝的外貌特征,并用铅笔和纸对于每个阶段的蚕宝宝画出形态。

3. 学生可以互相讨论、交流观察到的不同变化,并记录在纸上。

讨论(10分钟):1. 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观察到的蚕宝宝变化过程,并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2. 整个班级共同探讨并总结蚕宝宝的生长变化规律,引导学生思考蚕宝宝的变化是否符合一般生物的生长规律,提问学生对此的解释。

知识总结(5分钟):1. 整理学生的观察结果和讨论的结论,概括总结蚕宝宝的生长变化过程和规律。

2. 强调蚕宝宝在不同阶段的需求和养殖的基本要求,包括温度、湿度和食物等。

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在家观察自己养殖的蚕宝宝,并用文字和绘画的形式记录下它们的变化。

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是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材的章节为第五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中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家蚕的发育过程,了解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特点,以及家蚕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记录,了解家蚕的发育过程,知道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特点。

2.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家蚕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变化进行分析,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家蚕的发育过程,知道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特点。

难点:对家蚕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变化进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家蚕标本、发育过程图示。

学具:观察记录表、放大镜、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家蚕标本和发育过程图示,引导学生观察家蚕的外形特点,以及发育过程中的变化。

2. 蚕的发育过程学生通过观察家蚕标本和发育过程图示,了解家蚕的发育过程,知道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特点。

3. 观察家蚕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变化学生分组观察家蚕标本,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家蚕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外形特点,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4. 分析家蚕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变化学生分组讨论家蚕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变化,分析家蚕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特点。

6. 作业设计(1)观察其他昆虫的发育过程,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2)家长协助学生查找关于家蚕发育过程的资料,加深对家蚕发育过程的了解。

六、板书设计家蚕发育过程:受精卵→ 幼虫→ 蛹→ 成虫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家蚕的发育过程,学生了解了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特点,对家蚕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变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但在作业设计方面,可以增加一些实践性较强的任务,让学生在家庭环境中观察和了解其他昆虫的发育过程。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在家中饲养家蚕,观察家蚕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特点,深入了解家蚕的发育过程。

2020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4.蚕变了模样》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2020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4.蚕变了模样》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4.蚕变了模样【教学目标】1.知道变蛹前的蚕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幼虫,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种形态。

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2.知道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3.知道蚕茧是由一根丝组成的,蚕丝可以织成丝绸或被加工成各种丝织品。

4.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发明及对世界作出的贡献表示敬佩和自豪。

【教学重难点】1.知道变成蛹前的蚕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幼虫,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种形态。

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2.知道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教学准备】蚕茧、放大镜、小剪刀、手电筒、丝绸制品、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同学们,蚕吐丝了,丝把蚕严严地包裹了起来。

蚕茧是怎样形成的?蚕为什么要做个茧把自己包起来?茧里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下面我们就来进行观察。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观察前,明确观察要求。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实验器材和探索过程。

(2)学生参照随堂学部分,围绕两大问题进行讨论,明晰实验过程中须考的问题:一是观察蚕在吐丝时有哪些动作;二是比较蚕蛹与蚕茧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2.教师用课件的形式围绕随堂学展开对蚕吐丝过程的观察。

( 1)学生按照要求自主开展观察蚕吐丝的过程。

( 2)学生观察并做好记录。

3.观察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蚕在吐丝时头部会扬起,吐丝过程分为:形成结茧网、上簇、形成结茧衣、形成结茧层。

4.教师指导学生围绕随堂学展开对蚕蛹的观察。

对蚕蛹的观察要提出五个问题:(1)蛹的外形和蚕有什么不同?(2)你能找到眼睛和足吗?身上的环节还在吗?(3)蛹会动吗?它的身上长出了什么东西?(4)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了什么?它可能是什么?(5)最后推测蛹还会变化吗?它会变成什么模样?希望学生的推测能以一定的观察事实作为依据。

5.观察蚕茧和蚕丝。

第一,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测量茧的长度,统计全班同学的蚕茧大小、颜色,挑出最大和最小的蚕茧,测出它们分别长多少、宽多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科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蚕变了新模样》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蚕宝宝怎样吐丝结茧?蚕宝宝在茧里会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经历什么样的过程?有什么办法观察到这种现象呢?什么时候进行观察呢?这种观察体验因为蚕的变态而神秘起来。

观察蚕吐丝结茧的过程,特别是蚕变蛹的过程有利于强化对昆虫变态行为的认知。

蛹是蚕的另一种形态,蚕吐丝结茧后经过4 天左右,就会变成蛹,蚕刚化蛹时,体色是淡黄色的,蛹体嫩软,渐渐地就会变成黄色、黄褐色或褐色,蛹皮也硬起来了。

经过大约12~15 天,当蛹体又开始变软,蛹皮有点起皱并呈土褐色时,它就将变成蛾了。

学生在观察蛹的身体结构的同时,一定会关注蛹是否还有生命,哪些结构和蚕的幼虫时期相似,哪些是新发育出来的部分,这样的学习和观察活动对认识蚕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

探索部分包括两个主要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描述我们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交流,了解蚕变蛹的过程,认识蚕的变态行为。

第二个活动是观察蚕茧中的蚕蛹,通过画图描述蚕蛹的身体结构,对比蛹和蚕的幼虫的不同和相同,推测蛹将来的变化,意在引导学生了解蛹的生命特征。

两个活动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学习过程。

【学生分析】对于没有养过蚕的学生,在观察蚕吐丝结茧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新的发现,需要和同学交流,也有很多问题急切地想要知道答案。

例如,蚕为什么要结茧把自己包起来,茧里面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学生带着问题观察蚕蛹的生命特征,比较蚕蛹和蚕的幼虫的相同和不同,分析哪些器官是新发育出来的,这些学习活动对认识蚕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蚕蛹是由蚕的幼虫发育来的,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2.蚕蛹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外部特征与幼虫区别很大。

3.蚕茧具有保护蚕蛹的作用。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基于课前观察,概括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与同学交流。

2.能够根据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茧中有蛹,及蚕蛹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
3.会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建议两者之间的关系。

4.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坚持长期观察,及时记录蚕吐丝结茧的过程。

2.对蚕的生长变化保持浓厚的探究兴趣。

3.真实记录并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4.在与同学交流过程中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蚕吐丝结茧的过程,描述蚕茧的特征。

观察蚕茧中的蚕蛹,比较蚕蛹与蚕的幼虫的相同和不同。

难点:思考蚕蛹对蚕起到什么作用。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蚕茧、尺子、手电筒、放大镜、小剪刀、电子称、实验记录单。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谈话:(出示蚕吐丝结茧图片)蚕宝宝长大了,吐丝了,蚕宝宝用蚕丝把
自己包裹在里面,形成了蚕茧。

在这个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呢?
2.小组讨论:蚕吐丝结茧的过程。

3.提问:根据刚才的讨论,你知道蚕茧吐丝结茧过程中有哪些有趣的行为?
4.提问:即将吐丝的蚕身体缩短,发黄而透明,当蚕吐丝时头胸昂起,口吐丝缕,左右上下摆动寻找结茧的场所。

蚕吐丝结茧把自己包裹起来,请大家大胆猜测一下,茧里的蚕宝宝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5.谈话:同学们进行了自己的猜测,普遍认为蚕宝宝变了新模样,那会是怎样一种变化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蚕变了新模样》。

(板书课题:蚕变了新模样)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既让学生充分交流了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又通过猜测茧中蚕的身体的变化而引出课题。

学生在这个环节中既对之前蚕的形态作了一些概
括,又为本课的学习做了铺垫,引发观察兴趣。

二、探索
活动一观察蚕茧的形态
1.谈话:(出示蚕茧)猜测蚕宝宝在蚕茧里面有什么变化,首先应对蚕茧进行细致观察,看能否发现一些有价值的线索,我们该如何观察蚕茧呢?
2.提问:看、闻、摸、摇、听、称、量这些方法都是可行的,那这些方法能了解蚕茧的哪些特征呢?
3.谈话:(出示实验记录单)我们可以从蚕茧的大小、形状、颜色、质量等方面进行研究,各组可以利用手中材料完成对蚕茧的研究。

4.学生领取材料,观察蚕茧并进行记录。

5.学生进行汇报交流。

(1)根据小组完成的实验记录单,介绍观察方法和所得。

(2)各组进行补充说明和质疑。

6.谈话:蚕茧的形态与蚕吐丝结茧的过程有关系,蚕吐丝结茧时,它的头总
是时而抬高,时而垂下,并不停地左右摆动,当茧的一头织好后,它会来个180 度大转弯,开始织茧的另一头。

蚕茧长约3~4厘米,直径1.7~2.1厘米,蚕茧一般为白色或黄色,有不规则皱纹,并有附着的蚕丝,呈绒毛状。

7.提问:(出示大小不一样的两个蚕茧)蚕茧的大小为什么会有不同?
8•小结:如果我们掌握了科学的喂养方法、精心饲养,所收获的蚕茧就会比较大。

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环境,并可以借助科学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如果从收获蚕丝的角度来看,大一些的蚕茧就会多一些蚕丝,从而提高产丝量和生活质量。

活动二观察蚕蛹的形态
1.提问:结茧后就看不见蚕了,蚕变成了什么样呢?茧里面的蚕还活着吗?说说你的猜测,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吗?(这时可以先引导学生撕一撕、拉一拉蚕茧,再用小刀划一划,感受蚕茧的结实程度,为后面探究蚕茧的作用打下基础。


2.演示解剖蚕茧:借助手电的光线能看到里面的蚕吗?想要更直观地观察里面的蚕,我们还可以用剪刀小心地剪开茧。

先将蚕茧平放在桌面上,用手固定,用剪刀小心地剪开,不要伤到里面的蚕,也不要将自己的手弄伤,剪开半个蚕茧,小心地取出里面的蚕。

3.小组活动:解剖蚕茧,取出里面的蚕蛹并进行观察记录。

4.提问:蚕蛹的外形和蚕的幼虫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还能找到眼睛和足吗身上的环节还在吗?它的身上长出了什么东西?
5.学生比较蚕蛹和蚕的幼虫的不同和相同。

6.学生汇报交流。

7.小结:蚕的这种形态叫做蛹,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另一种形态。

蚕蛹的体形粗短,呈纺锤形,分头、胸、腹三个部分。

头部很小,长有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胸足和翅的雏形;腹部有9个体节。

与蚕的幼虫相比,蚕蛹的身体缩短了,颜色由白色变成了深褐色,身上的体节减少了,腹部的足消失了,已有翅的雏形,长出了复眼,出现了触角。

8.谈话: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蚕蛹受到外界刺激会动,说明它是有生命的蚕蛹还会变成什么模样?请根据刚才观察到的事实来推测一下。

(从头、胸、腹、触角、足和翅膀等方面推测)
9.提问: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了什么?推测蚕在变蛹之前还有怎样的经历。

10.谈话:蚕宝宝吐丝结茧是为了给蚕蛹创造一个“家”,在茧里能发现茧内壁的丝纹很有规律,质轻而韧,不易撕破。

蚕茧里还有化蛹前蜕下的淡棕色的、皱缩的蚕皮,这说明蚕在变成蛹前还应该有一次蜕皮活动,因此蚕不可能结茧后马上变成蛹。

11.提问:通过以上观察和分析,蚕蛹对蚕起到什么作用?
12.小结:蚕的幼虫只有经过蚕蛹阶段才能发育成蛾,而茧又能提供必要的保护。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引导学生观察蚕茧和蚕蛹,还可以与蚕的幼虫阶段对比观察,发现蚕茧和蚕蛹有哪些外形特征,在观察过程中感受蚕茧和蚕蛹对蚕的生长发育的作用。

三、拓展
1.提问:(出示更多昆虫的变态图片)你们见过这些动物的蛹吗?它们可能
是什么样的动物?
2.谈话:到生活中去观察它们,了解它们。

看看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3.谈话:想知道蛹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吗?我们课后要继续观察。

(引出下一课)
设计意图:本环节拓展一些其他昆虫的蛹,让学生对完全变态昆虫的蛹期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并引出下一课,引导学生对蛹的下一个形态产生极大的观察兴趣。

【板书设计】
蚕变了新模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