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时机及近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合集下载

介入疗法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介入疗法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壁局限性扩张导致脑血管瘤样突起 ,是造成蛛网膜下
腔 出血 首 位 病 因 ,其 死 亡 率 约 占脑 血 管疾 病 死 亡 率 2 2 % ~2 5 %【 1 ] 。其破 裂 出血对 于患 者危 害性 很高 ,如 不 及 时给予 合适 治疗 ,多数 患者 会 留有 肢体 残疾 等后 遗症 【 2 】 。对于 有手 术适应 证 的颅 内动 脉瘤应 积极 干预
为 影 响 患 者预 后 独 立相 关 因 素 。
[ 关键词 】 介入疗 法 ; 颅 内动脉瘤 ; 影响 因素
中图分类号: R 7 3 9 . 4 1 文献标识 码: B 文章编号: 2 0 9 5 — 5 2 0 0 ( 2 0 1 5 ) 0 6 — 0 6 8 — 0 3
D0I : 1 0 . 1 1 8 7 6 / mi mt 2 0 1 5 0 6 0 2 7
68
走 ; 5 分 为重 度 残 障 ,需 卧床 ,大 小便 失 禁 , 日常需
1 资料 与 方 法
1 . 1 一 般资料
选择2 0 0 9 年4 月至 2 0 1 4 年 例 ,男 4 8 例 ,女 5 2 例 ,年龄
2 2 ~7 2岁 ,平 均 ( 4 8 . 9 ±8 . 6)岁 。所 有 患者 临 床资
者临床资料 ,分析手术时机及预后影响因素。
所有 患 者术 后 即进 行 DS A 检查 ,评 价 介入 治疗 效 果 】 : 栓塞程度 为 1 0 0 %为 完全栓塞 ; 栓 塞 程 度 ≥9 5 %为大部分栓塞 ; 栓塞程度为 < 9 5 % 记 为 部分 栓 塞 。比较两 组栓 塞程度 、并 发症 发生情 况 。 采用 改 良 R a n k i n量表 ( mR S) 对患 者 出院 时 晴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介入治疗时机及预后分析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介入治疗时机及预后分析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介入治疗时机及预后分析颅内动脉瘤是指血管壁异常扩张的一种疾病,当动脉瘤破裂出血时,会引起严重的颅内出血,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血管内插管技术来修复动脉瘤的方法,适用于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

本文将介绍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介入治疗时机及预后分析。

一、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介入治疗时机1.平稳期:指颅内动脉瘤破裂后的早期,病情较为稳定,没有明显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再出血或严重的脑水肿等并发症。

这个时期介入治疗的成功率较高。

2.再出血前:再出血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引发严重的脑挫伤、颅内压增高等并发症。

如果发现颅内动脉瘤破裂后患者有再次头痛加剧、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应及时进行介入治疗。

3.一般不宜介入治疗的情况: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一些情况不宜进行介入治疗,如有明显的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引起的意识障碍等,应先进行辅助治疗控制病情后再考虑介入治疗。

二、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介入治疗预后分析1.存活率: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介入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出血,减少死亡率。

根据研究,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经过介入治疗后的短期死亡率为5-10%,长期死亡率为20-30%。

介入治疗后的1年存活率为70-90%。

2.再出血率:再出血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通过介入治疗可以有效地预防再出血的发生。

研究表明,介入治疗后再出血率为2-5%。

3.残疾率:介入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回复。

根据研究,介入治疗后的患者残疾率为20-40%。

综上所述,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介入治疗适用于平稳期和再出血前的患者,并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存活率和预防再出血的发生。

在介入治疗后,患者的预后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及时性等。

因此,对于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应及时进行介入治疗,并进行系统的预后评估和随访。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
不来 随诊 。所 以笔者认 为 在基层 医 院预 防手术 显得 更 有必 要, 要尽量说服患 者做 预防性 手术 , 但能 有效 预 防青 光眼 不 急性发作 , 而且又 能避免 二次 手术 带来 的经 济 负担 , 是手 但 术前进行详 细地病史询问及房角 、 隙灯 、 裂 眼底 、 视野检 查对
社 ,19 :l . 93 1
( 收稿 日期 :0 1— 6—1 ) 21 0 3 ( 本文编辑 : 陈丹云 )
颅 内动 脉 瘤 血 管 内介 入 治疗 的临 床分 析
郭 洪松 刘 宝 杰
【 要】 目的 探讨血管 内栓塞治疗颅 内动脉瘤 的疗 效 、 摘 操作要 点及并发症 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 院
闭角型青光 眼发作 的原 因中瞳孔阻滞 机制 已被广 泛接受 , 在
美国 5 0岁 以上 的人群 中 , 原发性房 角关 闭大约 9 % 是 由于 0
瞳孔阻滞引起 。中国人原 发性 闭角 型青光 眼患 者 9 . % 28 存 在瞳孔阻滞 因素 。虹膜 周边 切 除术治 疗青 光 眼理论 依 据: 使部分房 水 经 由虹 膜周 边 缺损 旁 路 进入 前 房 并导 入 滤
范 围, 其他患者长期观察 眼压 在 1 2 m H 。对此本 院将 4— 0m g
继续做好 随访 工作 。
3 讨 论
急性 闭角 型青 光 眼发 作期 症状 明显 , 断 不容 易误 诊 , 诊
但是一旦发作 , 尽管 经过 手术后 眼压得 到控 制 , 力还 会有 视 不同程度 的损失 , 以预 防青光 眼发作 显得很 重要 。原 发性 所
[ ]王宁利 , 阳沽 , 3 欧 周文炳 . 中国人 闭角型 青光 眼房角关 闭机制 的 研究. 中华眼科杂志 ,0 0 3 :6 5 . 2 0 ,64 2 1

【课题申报】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策略

【课题申报】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策略

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策略《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策略》课题申报范文一、课题背景与意义颅内动脉瘤作为一种常见但危险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在近年来逐渐增加。

目前,虽然开颅手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其存在较高的手术风险以及较大的创伤,给患者带来不小的困扰。

而介入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介入治疗是通过导管在腹股沟或手腕等处穿刺,经导管引导下至脑动脉瘤处,通过多种介入技术对动脉瘤进行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明显等优点,已经成为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治疗方式之一。

然而,在实际临床应用中,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策略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临床医生对于不同类型的颅内动脉瘤选择不同的介入治疗策略,治疗效果不尽相同。

因此,本课题旨在通过对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策略进行研究,明确不同类型颅内动脉瘤的最佳介入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2.1 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研究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策略,包括:介入治疗技术的选择、治疗时机的把握、颅内动脉瘤的术前评估与分型等方面。

2.2 研究方法(1)搜集相关文献,了解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总结和分析已有文献中的介入治疗方法和策略,明确其优缺点。

(3)通过病例分析等方法,评估和探讨不同类型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策略。

(4)开展实验室研究,相关临床试验。

(5)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撰写研究成果报告。

三、研究预期成果3.1 明确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策略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总结和分析,结合实验室研究和临床试验的结果,明确不同类型颅内动脉瘤的最佳介入治疗策略,包括治疗技术的选择、治疗时机的把握等。

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的治疗依据,提高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效果。

3.2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改善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让患者更好地恢复身体健康,重新投入社会生活。

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

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
禁忌症
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凝血功能障碍或严重出血倾向者;对造影剂或 介入材料过敏者;动脉瘤过小,导管难以进入者;其他不适合介入治疗的情况。
03
介入手术操作流程
术前准备及评估
术前检查
01
包括头颅CT、MRI、DSA等影像学检查,了解动脉瘤的位置、
大小、形态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
评估患者状况
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观看
负责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制定护理计划,指导并监督护理措施的 落实。
辅助护士
协助主管护士完成各项护理工作,包括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健 康教育等。
康复护士
负责患者的康复锻炼指导,协助患者进行功能恢复训练。
康复锻炼指导及随访安排
康复锻炼指导
根据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 化的康复锻炼计划,指导患者进行肢 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等。
术后并发症
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脑血管痉挛、脑积 水等,预后较差。
提高治愈率和生活质量策略探讨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
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提高 手术成功率。
加强围手术期管理
做好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和术后护理 ,减少并发症发生。
推广新型介入材料和技术
应用新型介入材料和技术,提高治疗 效果。
重视远期随访和复查
医生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需要医生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但目前医生技 术水平参差不齐,需要加强培训和交流。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介入器材将更加智能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介入器材将更加智能化,如具 有导航功能的微导管、可自动调节栓塞力度的栓塞材料等 ,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
动脉瘤部分闭塞
介入治疗后,动脉瘤体积缩小 ,但未完全闭塞。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时机及疗效评价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时机及疗效评价

床治疗 的疗效观察在我国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肝癌结 节主要 由肝动脉供血, 而正常肝组织主要 由肝静 脉供
( 收稿 日期 : 2 0 1 1 - 0 4 - 1 6 )
颅 内动脉 瘤血 管 内介 入治 疗 的 时机 及疗 效 评 价
徐 立婧 聂本 津 张 志 明
( 天 津 市天和 医院神 经外科 , 天津 3 0 0 0 5 0 )
并发 症少 、 预后 好 , 已逐 渐被 全 球 医 疗机 构 所 接 受 , 拥
有广 泛 的应 用前 景 。 参考 文献
[ 1 ] 王大明 , 凌锋 , 李 萌, 等. 颅 内动脉瘤 的致 密栓塞 、 过 度栓 塞和不全栓 塞[ J ] . 中华放射 学杂志 , 2 0 0 0 , 3 4 ( 9 ) : 6 2 1—
( 附1 7 2例 报告 ) [ J ] . 中 国临床 神 经外 科 杂 志 , 2 0 0 0 , 5
( 1 ) : l 3—1 5 .
[ 3 ] 徐世定 , 李 明华 , 项静燕 , 等. 自发性 蛛网膜下 腔出血的脑 血管造影的临 床应 用 [ J ] . 中国临床 神经 科 学 , 2 0 0 2 , 1 0
( 3 ) : 2 8 5 .
术后 载瘤 动脉 均显 影正 常 , 无死 亡 、 异位 栓塞 。血 管 内
栓塞术 后 6个月 随访 , 所 有 患 者 均恢 复 良好 。术 后 无 血栓形 成及 血栓 性栓 塞等 近期并 发 症 。
3 讨论
[ 4 ] J u v e l a S . P r e h e mo r r h a g e r i s k f a c t o r s f o r f a t a l i n t mc r a n i l a a n - e u r y s m r u p t u r e [ J ] . S t r o k e , 2 0 0 3 , 3 4 ( 8 ) : 1 8 5 2—1 8 5 7 . [ 5 ] C l o f t H J , J o s e p h G J , T o n g F C , e t a 1 . U s e o f t h i n e—d i r a e n -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新进展(全文)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新进展(全文)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新进展颅内动脉瘤多为发病于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要因。

颅内动脉瘤的发病因素复杂,目前关于颅内动脉瘤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有文献报道认为该病可能与颅内动脉管腔压力升高、管壁缺陷等存在关联,同时血管炎、高血压以及脑动脉硬化等也是颅内动脉瘤的风险要素。

随着3D血管造影广泛运用、神经介入技术日渐成熟、新型栓塞技术以及栓塞材料逐步研发,推动了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应用和推广,有助于增强其有效性及安全性。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体现了康复快、损伤小等优势,已发展为颅内动脉瘤治疗的主要途径。

目前介入治疗多以身体耐受不良、难以开展开颅手术或开颅不成功的病患为主,其主要通过股动脉穿刺将微导管送至动脉瘤囊,并辅助各类材质弹簧圈促进囊内血流消退,继而控制再次出血的危险性,以实现良好疗效。

1.单纯弹簧圈栓塞术单纯弹簧圈栓塞术主要通过单纯利用弹簧圈栓塞动脉瘤,且无需支架、球囊等栓塞手段辅助,多运用于窄颈动脉瘤患者。

单纯弹簧圈栓塞术的使用原则为先采取3D弹簧圈成篮技术,后行3D或2D弹簧圈顺次填塞,确保各弹簧圈处于相应位置,并行导引导管造影,保证弹簧圈位于动脉瘤内,没有突入至载瘤动脉,之后再行弹簧圈解除,以保持紧密填塞。

在现阶段已逐步淘汰了水压解脱弹簧圈以及机械解脱弹簧圈,多采用电解脱弹簧圈,目前国内的弹簧圈多来源于进口,且Jasper作为国产弹簧圈也正在不断尝试运用至动脉瘤栓塞中。

2.液体栓塞技术液体栓塞剂栓塞的治疗机制在于利用液体栓塞剂进至瘤腔和瘤腔血液,并及时凝聚为固体栓塞动脉瘤。

醋酸纤维素聚合物是当前利用率较高的栓塞剂之一,将其溶解至二甲基亚砜,并增加适量三氧化二铋即可制作成一种液体栓塞剂,在醋酸纤维素聚合物接触血液后,二甲基亚砜快速弥散,醋酸纤维素聚合物在5min后可根据动脉瘤大小及形态凝固。

有国外学者曾在保护球囊后将ONYX(成分主要包括EVOH)注入,以降低远端栓塞风险。

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最佳时机探讨

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最佳时机探讨

2 申燕艳. 6 4排螺旋 C T 冠状 动脉成像与冠 脉造影对冠 心病诊断 的对 比研究 [ D ] . 南宁 : 广 西医科 大学 , 2 0 1 2 .
3 吴晶涛 , 朱 庆强 , 朱文荣 , 等. 能谱 C T重建 模式 与 6 4层 C T重建模
式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评 估能力的对 比分析 [ J ] . 中华放射学
杂志 , 2 0 1 5 , 4 9 ( 1 ): 2 9—3 2 .
4 李春 , 陈启雄 , 余 加林 , 等. 6 4 排c T三维重建 在新生儿 ( Ⅲ) 型食道
闭锁诊 断和术前 评 估 中 的应用 价 值 [ J ] . 激 光杂 志 , 2 0 1 4 , 2 ( 2 ) :
8 7—8 8.
2 0 1 5年 1 1月第 8卷 第 1 1 A期
C h i n J o f C l i n i c l a R a t i o n a l D r u g U s e . N o v e m b e r 2 0 1 5. V o 1 . 8 N o . 1 1 A
性 造影诊 断冠 心病价 值 的 M e t a分析 [ J ] . 中 国全 科 医学 , 2 0 1 2 , 1 5
( 3 2 ) : 3 7 5 7—3 7 6 0 .
察动 脉狭 窄程 度 的同时 , 也 可 对板块 的危 险性进 行评 估 J 。 此外 , 此种检查方法属无创 检查 , 且检查 时间短 , 相对于冠状动
综上所述 , 6 4排螺旋 C T冠状动 脉成像对 于冠 心病 有着较
为 明确 的诊断价值 , 可作 为无 创 检查 方法 应用 于冠 心病 的诊
8 孙仁荣 , 蒋毅 , 曹浩 , 等.6 4层螺旋 C T冠状动脉 成像与冠状 动脉造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新进展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新进展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新进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通常指的是血管壁在动脉分支处出现的囊状扩张。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一直备受关注,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针对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创新。

本文将就颅内动脉瘤治疗的新进展进行探讨。

介绍一种新的颅内动脉瘤治疗方法——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在临床上应用的微创治疗方法,它通过在动脉血管导管引导下将支架置入颅内动脉瘤内,实现对动脉瘤的栓塞,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比传统的开颅手术,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在近年来的临床应用中,介入治疗已经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一种重要手段,尤其是对那些位置较深、手术较为困难的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

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改进,支架材料的更新换代,介入治疗在治疗颅内动脉瘤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介绍另一种新的颅内动脉瘤治疗方法——微创手术。

微创手术是指采用微小切口、显微镜下操作等技术手段进行的一种手术治疗方法。

在治疗颅内动脉瘤方面,微创手术可以通过更小的切口、更精细的操作,实现对动脉瘤的切除或修复,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手术已经成为了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法之一。

介绍一种新型的颅内动脉瘤治疗药物——内膜修复剂。

内膜修复剂是一种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和血管内膜修复的药物,它的应用可以帮助动脉瘤的内膜修复,从而减少动脉瘤的破裂风险。

在临床上,内膜修复剂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颅内动脉瘤,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内膜修复剂的出现,为治疗颅内动脉瘤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选择。

总结一下颅内动脉瘤治疗的新进展。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手段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介入治疗、微创手术、内膜修复剂等新型治疗手段的出现,为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

但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不同类型和不同位置的颅内动脉瘤,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不同手术时机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临床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不同手术时机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临床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不同手术时机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临床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张淇;胡志源【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16(031)009【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手术时机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差异,分析影响预后质量相关因素。

方法2012年1月到2016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21例,根据手术时机分为4组,比较各组栓塞效果和各种并发症发生率,采用非条件 Logistic多因素分析高血压、Hunt-Hess分级及 Fisher分级对预后的影响。

结果超早期组和早期组的完全栓塞率明显高于间期组和延期组(P<0.01),超早期组和早期组术后肢体功能障碍和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间期组和延期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史、Hunt-Hes 分级、Fisher分级、多发性动脉瘤及手术时间均与预后质量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

多因素 Logistic 分析结果显示Fisher分级、Hunt-Hes分级及高血压病史等因素是预后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结论超早期和早期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均可取得较好的栓塞效果,还可显著降低术后肢体功能障碍及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风险;同时高血压、Hunt-Hes分级及 Fisher分级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icacy in different timing of endovascular embolization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an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ve factors of prognosis.Methods A total of 121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aneurysms were selected into this study between January 2012 to January 2016.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based on the surgical time,including ultra-early group (23 cases),early group (25 cases),interval group (47 cases)and delayed group (26 cases).Embolization effect and complication rate were compared.The influence of hypertension,Hunt-Hess grade and Fisher grade on prognosis were analyzed by un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Results The embolization rates in ultra-early and early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interval and delayed groups (P <0.01 ).The incidences of the postoperative limb dysfunction and cerebral vasospasm in ultra-early and early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interval group and delayed groups (P <0.05).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history of hypertension,Hunt-Hes grade,Fisher grade,multiple aneurysms and operation time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prognosis quality (P <0.05).Multivariate logistic analysis showed Fisher grade,Hunt-Hes grade,history of hypertension and other factors were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 of prognosis quality (P<0.05).Conclusion Early and ultra-early embolization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 can achieve better results,but also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s of postoperative limb dysfunction and cerebral vasospasm, meanwhile hypertension,Hunt-Hes grade and Fisher grade were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总页数】4页(P990-993)【作者】张淇;胡志源【作者单位】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甘肃张掖 734000;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甘肃张掖 7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9【相关文献】1.不同手术时间介入栓塞对颅内动脉瘤临床疗效差异及影响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J], 蒋世杰;张波;方登富;潘飞豹;赵磊;陈小容2.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不同时机开颅手术及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J], 曾光;洪明;徐岩;杨巨亮3.不同Hunt-Hess分级及手术时机对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 [J], 陈松峰4.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前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临床疗效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J], 黄蔚文; 赵岳峰5.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老年颅内动脉瘤的疗效评价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J], 彭怀玉;孙继虎;刘顺帆;张安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颅内动脉瘤破裂不同时机血管内介入治疗临床分析

颅内动脉瘤破裂不同时机血管内介入治疗临床分析

[ 摘 要】 目的 : i T 价颅 内动脉瘤破裂后不同时机血管 内介入治疗 的临床疗效 效果 , 探讨 中期行介入栓 塞对患者 病情的改 善 。方法 : 回顾性分析 1 8 0例患者颅内动脉瘤破裂后行血管 内介入栓塞术治疗 的完整 临床 资料。结 果 : 早期 、 中期再 出血率 明显 低于晚期 ( P< 0 . 0 5 ) 。结论 : 晚期再 出血发生率较 高, 中期 与晚期 预后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 , 对 于因各种原 因错 过早期行 动脉瘤栓 塞术的患者 , 中期行动脉瘤栓塞术 可尽可能早地避免动脉瘤 再次破裂 , 中期 预后与 晚期 比较 , 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 [ 关键 词] 颅 内动脉瘤 ; 栓塞术 ; 不 同时机
后纵裂 , C T A或 D S A检查对于颅 内动脉瘤判 断均为有效 的方

虽然发病率仅为 1 0~2 0 / 1 0万 , 首次动 脉瘤破裂后病 死率
高达 1 / 3 , 有 1 / 2患者动脉 瘤再次破 裂出血 或第三 次出血 , 不 但丧失手术时机 , 甚 至危 及生命 J 。颅 内动脉瘤后 中期 是脑
组( 3—1 4 d ) 7 6例 , 晚期组 ( 1 4 d后) 5 4例 。 1 . 4 疗效 评价 : 颅内动脉瘤介 入栓塞术前 、 术 后 比较组与组
之 间并 发症发生 率 , 主要包括脑积水 、 脑血 管痉挛缺 血 、 再 出 血不同时期术后疗效评价。
至关 重要 , 弹簧圈大小的选择与动脉瘤相 匹配 ; ③填 塞弹簧圈 是尽可能沿动脉瘤 壁盘 旋缠绕 , 使 首枚弹 簧圈尽 量在动 脉瘤 内形 成篮筐状 , 以利于其他弹簧圈顺利填塞 入瘤 内, 尽可能地 致密填 塞动 脉瘤 腔 , 以便 填塞 不全诱 发 出血或 动脉瘤 复发 ;

脑动脉瘤破裂患者介入栓塞术的应用时机研究

脑动脉瘤破裂患者介入栓塞术的应用时机研究

脑动脉瘤破裂患者介入栓塞术的应用时机研究目的:分析和研究脑动脉瘤破裂患者介入栓塞术的应用时机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50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时机不同进行分组。

研究组25例患者在动脉瘤破裂早期(发病3d内)进行介入栓塞术治疗,对照组25例患者则为非早期介入栓塞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研究组患者栓塞成功率96.0%,对照组患者栓塞成功率80.0%,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0%,复发率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8.0%和1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行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破裂能够显著提高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避免复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标签:脑动脉瘤破裂;介入治疗;弹簧圈栓塞术;手术时机脑动脉瘤破裂的预后较差,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再出血和脑血管痉挛是导致患者预后差的重要原因[1]。

随着介入手术的日渐成熟,弹簧圈栓塞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在治疗脑动脉瘤破裂上的疗效已经得到了临床的广泛认可。

但临床对于介入栓塞术的手术时机尚未有定论。

笔者近年来进行了相关研究,以分析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破裂手术时机对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取为2006年10月至2013年12月之间我院收治的50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入院后经头颅CT证实。

其中包括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36~71岁,平均(55.2±11.4)岁,单一动脉瘤47例,包括前交通动脉瘤21例,后交通动脉瘤19例,基底动脉瘤5例,大脑中动脉瘤2例,多发动脉瘤3例,动脉瘤直径4~21mm。

患者Hunt-Hess分级[2]包括Ⅰ级15例,Ⅱ级16例,Ⅲ级15例,Ⅳ级及以上4例。

根据手术时机不同进行分组,将早期手术(发病3d内)患者25例设为研究组,包括发病当天手术11例,次日手术14例,将非早期手术(发病时间>3天)患者25例设为对照组,包括发病第3天手术9例,发病第4天手术7例,发病第5天手术6例,发病第6天手术3例。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新进展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新进展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新进展颅内动脉瘤是指发生在颅内动脉壁上的一种血管畸形,常常导致严重的脑血管病变,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也在不断推陈出新,本文将为读者介绍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新进展。

1. 介入治疗技术介入治疗技术是目前颅内动脉瘤治疗的主要方法。

包括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桥式栓塞术、支架植入术等。

其中,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是最常用的方法,它通过导管插入动脉内,将金属线圈等物质塞入颅内动脉瘤内部,从而使其闭合。

近年来,介入治疗技术不断发展,高清血管造影技术、3D重建技术、微创技术等的应用,让介入治疗更加精准、安全、有效。

2. 多学科的协作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治疗过程,需要神经外科、介入放射学、麻醉科、重症监护科等医生的协同治疗。

这些医生通过团队合作,针对每一个病人的实际情况,给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3. 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治疗方法。

它通过改变基因,使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和发展得到抑制。

这种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但仍需要更多的实验和临床研究,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4. 靶向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发生与一些遗传因素和信号通路有关,因此靶向治疗也成为一种可能的治疗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靶向干扰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和发展所需的信号通路,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不过,这种方法的研究仍非常初级,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实验研究。

5. 个性化治疗由于每个病人的颅内动脉瘤情况不同,因此个性化治疗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医生根据病人的年龄、健康状况、病变情况等因素,为病人制定针对性的治疗计划,以更好地保障病人的健康。

总的来说,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新进展,使得治疗更加精准、安全、有效。

当然,我们也需要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推动颅内动脉瘤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优化。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颅内动脉瘤是指发生在颅内动脉的局限性扩张,由于动脉壁的损伤或先天发育异常所致。

颅内动脉瘤的主要危害在于可能导致瘤体破裂,引起脑出血或脑梗死,甚至危及生命。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也不断更新,其中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成为了重要的治疗手段。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利用导管和特殊器械经动脉进入瘤内进行治疗的方法,它具有微创、安全、可靠、疗效稳定、患者恢复快等优点。

该治疗是通过动脉的穿刺、插管、导管操作等技术将优质金丝网或细支架置于瘤内,达到隔离瘤体的目的。

通过堵住瘤体的供血动脉,使颅内动脉瘤的生长停止或逆转,瘤体不再向外生长、出血或破裂,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初次接受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非常重要。

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需要优先考虑血管内介入治疗。

在介入治疗前,医生需要评估患者病情及手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和风险,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Β-顺环磷酰胺等化学药物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注意手术的严格操作,保证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手术后的患者需要及时复诊,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出现。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患者的病情、手术的技术、瘤体的大小和位置等。

然而,绝大多数患者都可以在手术后得到良好的疗效,包括瘤体的缩小、停止或逆转生长等。

瘤体缩小的速度通常在术后1年内,术后3年左右瘤体缩小至原来的30%至50%,5年后基本没有新的瘤体出现。

总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是目前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临床治疗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对于患有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而言,血管内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瘤体治疗的成功率高,患者的恢复周期短。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到手术的严格操作和随后的复诊。

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必将更加精准和高效。

颅内动脉瘤不同时机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颅内动脉瘤不同时机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颅内动脉瘤不同时机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杨刚;涂艳阳;陈飞;邵高峰;裘互顺【期刊名称】《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09(029)011【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最佳时机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9年4月本院神经外科437例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手术时机血管内介入治疗对颅内动脉瘤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并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超早期组和早期组患者治疗后栓塞程度明显较间期、延期栓塞的完全栓塞程度高(P<0.01);间期组患者术后肢体活动障碍的发生率高于超早期、早期组及延期组(P<0.01);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病史、Hunt-Hess分级、是否为多发动脉瘤、Fisher分级及手术时机与预后显著相关(P<0.05或<0.01),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病史、Hunt-Hess分级和Fisher分级是影响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超早期手术和早期手术可防止动脉瘤再出血,动脉瘤栓塞后町进行更积极的抗脑血管痉挛治疗,且并不增加并发症发生危险;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病史、Hunt-HCSS分级和Fisher分级是影响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总页数】3页(P2338-2340)【作者】杨刚;涂艳阳;陈飞;邵高峰;裘互顺【作者单位】诸暨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浙江,诸暨,311800;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急诊科,陕西,西安,710033;诸暨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浙江,诸暨,311800;诸暨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浙江,诸暨,311800;诸暨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浙江,诸暨,311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4【相关文献】1.颅内动脉瘤在不同时机下行介入栓塞术的疗效评价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J], 刘旭;匡涛;朱家伟;杨华;廖洪民;雷琳;黄建军;郑涛;王勇2.颅内动脉瘤破裂不同时机血管内介入治疗临床分析 [J], 姜健魁;梁旭光;朱迪3.颅内动脉瘤破裂不同时机血管内介入治疗临床分析 [J], 姜健魁;梁旭光;朱迪;4.不同时机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低级别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 [J], 宾杰; 姚洁民; 朱晟; 郭春雨; 李智恒5.血管内介入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 [J], 易田康;王政;伍业;罗国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介入手术治疗时机对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

不同介入手术治疗时机对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

不同介入手术治疗时机对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张广宇【摘要】目的分析不同介入手术治疗时机对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辽宁省大石桥市中心医院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84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21例.A组发病48 h之内接受手术,B组发病后2~3 d内进行手术,C组发病后4~14 d手术,D组患者在发病14 d 后接受手术.对比分析四组患者的动脉栓塞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和B组患者的完全栓塞率显著高于C组和D组,A组和B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及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和早期手术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能够明显提升栓塞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广泛实施.【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8(016)008【总页数】1页(P14)【关键词】手术;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栓塞;影响【作者】张广宇【作者单位】辽宁省大石桥市中心医院,辽宁营口115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1颅内动脉瘤是脑血管疾病中危害性较高的一种,其主要表现为颅内动脉的血管壁出现异常的膨出,极易诱发蛛网膜下腔出血[1]。

血管内介入治疗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其具有较小侵袭性,致残率较低。

为分析不同介入手术治疗时机对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给予不同手术时机,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84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21例。

A组患者中,男13例,女8例;年龄37~64岁,平均年龄(51.7±3.2)岁。

B组患者中,男14例,女7例;年龄38~65岁,平均年龄(52.3±2.8)岁。

C组患者中,男14例,女7例;年龄37~65岁,平均年龄(52.6±2.9)岁。

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进展

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进展

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进展摘要:颅内动脉瘤作为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否则将会导致患者出现肢体功能障碍,甚至失去生命。

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采用手术介入方式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治疗。

本文笔者主要针对近年来临床上使用的介入治疗方法进行探究,旨在提高对颅内动脉瘤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挽救广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生命,提高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进展在临床上,颅内动脉瘤比较常见,该病的死亡率非常高,达30%-60%之间,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1]。

目前,临床上关于颅内动脉瘤的发病机制不是十分明确,大部分的医学工作者认为此病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疾病存在密切的关系。

在过去,临床上治疗颅内动脉瘤主要是采用开颅夹闭手术方法,但是这种手术方法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比较大,恢复比较慢,预后差,治疗的整体效果不理想,因此需要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2-3]。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临床上开始采用介入方法进行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介入治疗的方式变得多样,介入治疗技术也变得更加成熟,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也逐渐提高,给广大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带来福音[4]。

下面,本文主要探究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技术发展过程,详细情况见下文:1弹簧圈栓塞术和球囊重塑术1.1弹簧圈栓塞术对于初期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来说,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手段就是单纯的弹簧圈栓塞术,主要的治疗原理就是通过闭塞动脉瘤腔来实现治疗的目的,但是这种手术方式对术者要求比较高,一旦出现放置位置不合适的情况,无法及时进行撤回,为解决这一问题,临床上出现了机械可脱性弹簧圈[5]。

这种弹簧圈是在1991年设计发明并用于颅内动脉瘤治疗的,具有较好的柔软性,操作相对比较简单,可以显著提高成功率。

伴随着医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机械可脱弹簧圈也逐渐淘汰,开始使用电解可脱式弹簧圈,这种弹簧圈可以在无拉力的情况下脱落,从而有效避免了弹簧圈向载瘤动脉移动。

介入与手术治疗破裂的颅内动脉瘤的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介入与手术治疗破裂的颅内动脉瘤的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介入与手术治疗破裂的颅内动脉瘤的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颅内动脉瘤是一种主要发生在脑部的血管病变,严重危害着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其中,破裂的颅内动脉瘤更是属于一种高风险的疾病,容易导致严重的后果,例如颅内出血、脑动脉痉挛、脑梗死等,严重威胁着病人的生命安全。

因此,对于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及时和有效的治疗方式则显得十分重要。

目前,治疗破裂的颅内动脉瘤的方法主要有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它们各有优缺点,且适用病例有所不同,但是在临床实践中,究竟采用哪种治疗方式至今仍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

因此,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研究内容及目标本研究旨在比较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对于破裂的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和治疗后病人的生活质量影响,并寻找到适合不同病例的治疗方案。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搜集和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尤其是近年来相关研究成果、临床经验和实践。

2.分析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对破裂的颅内动脉瘤的疗效以及治疗后病人的生活质量的影响。

3.对比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构建评价体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指导。

4.基于文献综述和数据分析,寻找到适合不同病例的治疗方案,并为患者提供更准确、更有效、更全面的治疗建议和方案。

三、研究方法和指标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和数据分析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搜集破裂的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方面的文献资料。

2.收集病例资料。

包括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治疗破裂的颅内动脉瘤的患者的基本情况、治疗方法等。

3.收集治疗后的疗效和生活质量相关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主要指标包括:(1)破裂的颅内动脉瘤的完全闭塞率。

(2)颅内出血后的死亡率。

(3)治疗后发生脑梗死和脑出血的比率。

(4)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及生产能力影响。

4.基于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构建评价体系,比较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在不同方面的优缺点,并寻找适合不同病例的治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ulan Deng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Suining Municipal Hospital of TCM, Suining, Sichuan 629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hort-term prognosis and intervention time for treating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aneurysm. Methods: Totally, 84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aneurysm undergoing interventional operation were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5. According to the duration of onset to treatment, they were divided into early treatment group (less than 3 days), middle treatment group (within 3-4 days), and late treatment (more than equal to 4 days). The surgical effect and short-term prognosis were analyzed by systematic review.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clinical effec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arly-middle group (P>0.05), however, it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late group (P<0.05). Moreover, the short-term prognos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arly-middle group (P>0.05), however, it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late group (P<0.05).Conclusion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terventional operation can be different if performed at difference time. Therefore, the late treatment on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aneurysm can achieve better clinical effect, improving the prognosis. Key words: Intracranial Aneurysm;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Short-term Prognosis; Correlation
西藏医药 2017 年第 38 卷第 1 期(总 130 期)
●论 著●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时机及近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邓玉兰 四川遂宁市中医院 四川遂宁 629000
摘要目的 : 研究颅内动脉瘤(IAN)介入治疗时机与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 选取我院神经外科 2013 年 1 月~ 2015 年 12 月收治的 84 例颅内动脉瘤需择期拟行介入手术患者, 按照发病至治疗时间将患者分成三组, 分别为早期治疗组 (发 病距手术时间 <3d)、间期治疗组(发病距手术时间在 3 ~ 4 天内)与晚期手术组(发病时间距离手术时间≥ 4d)。观 察两组患者不同介入治疗时机的治疗疗效及手术后短期内的预后情况。结果:介入治疗后,早期组与间期组临床疗效无 明显差异(P>0.05),而晚期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早期与间期(P<0.05);在近期预后观察中早期组与间期组预后情况 无明差异(P>0.05),而晚期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早期组和间期组(P<0.05)。结论:在不同的治疗时间患者的临床疗 效不同,经分析在晚期拟行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更佳并能提高患的预后情况。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介入治疗 近期预后 相关性
颅 内 动 脉 瘤(IAN) 是 一 种 广 发 脑 部 疾 病, 但 40 ~ 60 岁中老年女性较为多见,其多为发生在颅内动 脉血管壁上的异常膨出,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的首位危险因素。除去高血压脑出血和脑血栓外,在脑 血管意外中,颅内动脉瘤位居第三 [1]。且有数据表明,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约占脑卒中的 5% ~ 20%,有着极 高的致死、致残率,在存活患者中约有三分之一患者存 在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已成为一个 严重影响居民健康生活的公共卫生问题 [2]。相关研究报 道,随着诊断水平的提高及手术和血管介入治疗的不断 进步,目前临床上对于颅内动脉瘤的治疗采用介入手 术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介入手术治疗的最佳选择时机 及治疗后的预后情况也是临床医生较为重视的问题 [3]。 为进一步了解不同时机介入治疗对患者的影响,本文对 84 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 2013 年 1 月~ 2015 年 12 月我院神经外科收 治的 84 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 30 例, 年龄 20 ~ 80 岁,平均年龄(49.62±5.64 岁);女 54 例, 年龄为 18 ~ 80 岁, 平均年龄为 (50.20±5.68 岁) 。 纳入标准:(1)均符合 2007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脑部疾病中颅内动脉瘤明确诊断标准 [4];(2)均需采 用血管介入治疗;(3)无精神等认知障碍;(4)临 床资料完整并能完全配合随访。排除标准:(1)伴有 心、肝、肾、肺等严重并发症;(2)除颅内动脉瘤外 患有其他脑病疾病;(3)自愿退出本研究者。 1.2 方法 按照发病距离手术治疗时间将患者分成早期治疗 组、间期治疗组与晚期治疗组。分别为早期治疗组(发 病距手术时间 <3d)25 例、间期治疗组(发病距手术 时间在 3 ~ 4 天内)20 例与晚期手术组(发病时间距
Correlation Study between Short-term Prognosis and Intervention Time on Treatment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Aneurys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