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分型结合胃镜检查治疗慢性胃炎65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65例观察
・中西 医结 合 ・
中西 医结合 治疗 慢性 胃炎 6 5 例 观察
侯 生 芹
( 江 苏省 东 台市梁垛镇 卫生 院 ,江 苏 东 台 2 2 4 2 2 5 )
[ 中图分 类号 ]R 5 7 3 . 3 [ 文 献标 识码 ]B [ 文 章编 号 ]1 0 0 4 - 2 8 1 4 ( 2 0 1 3 ) 0 1 - 0 1 8 - 0 1
4 治 疗结 果
治疗 组 痊愈 1 0 例 ( 1 5 . 4 % ), 显效 2 2 例 ( 3 3 . 9 % ), 有效 2 7例 ( 4 1 . 5 % ), 无 效 6 例 ( 9 . 2 % ), 总 有 效 率 9 0 . 8 %。对 照组 痊愈 3 例 ( 7 . 5 % ),显效 8 例 ( 2 0 . 0 % ), 有效 1 8 例 ( 4 5 . 0 % ),无 效 1 1 例 ( 2 7 . 5 % ),总 有 效 率 7 2 . 5 %。两 组 总有 效率 比较有 显著 性差 异 ( P <0 . 0 5 )。 治疗组 H p 转阴 3 6例 ( 8 7 . 8 % ),对 照 组 H p 转阴2 1 例 ( 8 4 . 0 % ),两 组 比较无 显 著性 差异 ( P >0 . 0 5 )。
2 0 0 6 年至 2 0 1 1 年 ,笔 者 用 中西 医 结 合 方 法 治 疗 慢 性 胃炎 6 5 例 疗 效满 意 ,报道 如下 。 1 临床 资料 共 1 0 5 例 ,均为 我 院 门诊 患 者 ,随机 分 为两 组 。治 疗组 6 5 例 ,男 4 4例 ,女 2 l 例 ;年龄 2 8~ 6 4 岁 ,平 均 3 6 . 4岁 ;病 程 8 ~2 1 年 ,平 均 1 0 . 8 年 ;浅 表 性 胃炎 5 6
慢性胃脘痛患者641例内镜下表现分析
慢性胃脘痛患者641例内镜下表现分析作者:黄雅慧陈晓岩孙洁刘超【关键词】胃脘痛【摘要】目的研究慢性胃脘痛患者内镜下表现以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中医证型之间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
方法选择门诊慢性胃脘痛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并在胃窦部取活检标本做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快速尿素酶试验。
分析胃脘痛患者内镜下表现特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中医证型与Hp感染的关系。
结果慢性胃脘痛的内镜表现以浅表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球炎为主,约占50.0%,其次为消化性溃汤及糜烂性胃炎,约占30.0%;胃癌的检出率也较高,约占3.4%。
糜烂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疣状胃炎的Hp阳性率较高。
各年龄段Hp 感染差异无显著性。
实证、热证的Hp阳性率较高,且脾胃湿热型>肝胃不和型>胃络血瘀型>脾胃虚弱型>胃阴不足型,前三型和后两型Hp感染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结论慢性胃脘痛的胃镜表现具有多样性,临床治疗时应辨证与辨病、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慢性胃脘痛是上消化道疾病的一种自觉症状,其发病的原因及疾病诊断主要依靠胃镜检查结果。
依据慢性胃脘痛患者的内镜下表现特点,以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以便对胃脘痛分型及诊治提供更有力的帮助,笔者选择我院2000年门诊及住院患者中以胃脘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641例,对其胃镜下表现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641例患者中男337例,女304例;年龄18~79岁,平均45.6岁。
临床主要以胃脘痛为主诉,病程长短不一,数月至数年不等。
中医辨证以脾胃湿热、肝胃不和、脾胃虚弱、胃络血瘀、胃阴不足五类进行分类。
1.2 检查方法用Olympus GIF-140型电子胃镜检查,每例患者在胃窦部近幽门侧取三块组织活检。
其中两块送病理科,涂片染色见典型“S”形或杆状变曲即判断Hp阳性;一块做快速尿素酶试验,试剂由黄色变为红色或紫红色判断为Hp阳性。
中医对慢性胃炎的分型与辩证施治
中医对慢性胃炎的分型与辩证施治慢性胃炎属中医的“胃脘痛”、“心口痛”、“肝胃气痛”、“嘈杂”等范畴,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医学专著《黄帝内经》,对人体从摄食到食物的消化吸收、转化为人体所需营养和能量的过程已有十分精辟和独到的认识。
《金匮要略》中亦早已提出该病,并对其病机、治疗早有较为充分的论述。
自金、元朝以来更加深化和丰富了胃脘痛的辨证治疗,其中李东垣、张景岳、叶天士、王清任等做了很大贡献,使胃脘痛的诊治达到日趋完善的地步。
尤其是近代中医学家中均试图以分证来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也感到如果能将其统一,则更利于中医对慢性胃炎的研究。
1病因病机1.1 饮食不节《虞博医传》方:“致病之由,多由纵恣口腹,喜好辛酸,恣饮热酒煎拨,复餐寒、凉、生、冷;朝觞暮饮,日积月累,自郁成痰,痰火煎熬,血亦妄行,痰血相杂,妨碍升降,故胃脘疼痛,吞酸嗳气,嘈杂恶心”。
进餐的过饥或过饱、过食辛辣、生冷、油腻等刺激之食物、饮食不按时等,不但影响脾胃的运化吸收,且这些因素的本身亦耗劫人体的津液阴精,损伤脾胃之气。
1.2气候变化“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
指的是受寒邪所袭能促成胃病的发作。
中医学的基本观点之一就是“天人合一”,意思就是说人生活在自然界为了顺其自然界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人体会做出一系列相应的变化,一旦外界不良因素过于强大,那么就可能出现人体功能随之失调的现象。
中医学把能致病的自然因素归纳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淫,这些因素侵袭人体脾胃后均能产生脾胃运化失调的一系列症状。
临床上可以看到,胃病的发作与感冒、受寒邪侵袭有关。
据有关统计也可发现,胃病的发病率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变化,本病在冬季及秋末寒冷季节呈多发。
1.3情志因素中医认为,“脾主思”、“思则伤脾”。
中医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认识到人的精神状态与消化机能关系甚大。
如果忧思恼怒、久郁不解,则伤及于肝。
一旦肝木之气过于亢奋,那么脾胃之气必将受到严重的影响而发病。
辨证治疗慢性胃炎30例
辨证治疗慢性 胃炎 3 0 例
阿勒 腾
( 新疆库尔勒市第一人 民医院 ,新疆 库尔勒 8 4 1 0 0 0 )
摘要: 目的 分析研 究辨证 治疗慢性 胃炎的效果 以及优势 。方 法 将在本 院消化 内科 门诊 慢性 胃炎患者收集 3 0例 , 在本 院 中医门诊慢 性 胃炎患者 收集 3 0例 , 两组一般 情况相 当, 具有 可比性。对照组 应用三联疗 法进行 治疗 , 治疗组应用 中医辨
文献标识码 : B
D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1 — 3 1 4 1 . 2 0 由各 种病 因引起的 胃黏膜 慢性炎症 , 在 中医属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一般资料
于“ 胃脘痛” 、 “ 痞满 ” 、 “ 吞酸 ” 、 “ 嘈杂 ” 、 “ 纳呆 ” 等范 围 , 本病 多 因长期长期 的生活 习惯 以及饮食失调 导致 , 我们对本病辨 证论
世界 最新 医学信 息文摘 2 0 1 3年第 1 3 卷第 1 期
本、 防风 、 白芷等配伍 。
8 . 2 用于风湿痹痛 、四肢挛痛 等证
8 . 7 牙 痛
苍 耳子 、 玄参 各 1 5 克, 水 煎服 , 治疗 牙痛有 良效 ; 苍耳 子 6
可单用 , 或配伍 秦艽 、 威灵仙 、 川芎 、 独活等药 。此外 , 本 品 常配 白鲜 皮 、 地 肢子 、 白蒺 藜等药 , 用治风 疹瘙痒 ; 若本 品研 末 , 用大风子油调为丸 , 还可用治疥癣麻风 , 皆取散 风除湿之功 。 现代 报道 , 可用 于 : 急、 慢 性鼻炎 : 苍耳子 、 辛夷 、 鱼腥 草 、 千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效果。
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将60例CAG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中医辨证+西药组各30例。
西药组采用对症治疗、抗Hp等疗法,中医辨证+西药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分型用药。
两组均以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
结果西药组经治疗后痊愈10例、显效5例、有效7例、无效8例;中医辨证+西药组经治疗后痊愈15例、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2例。
中医辨证+西药组总有效率高达93.3%,明显高于西药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1.2.1 西药组如果Hp阳性,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Hp根除疗法;如果兼有贫血,加可用维生素B12;如果胃镜下发现胆汁反流,加用莫沙比利等。
1.2.2 中医辨证+西药组西医治疗方法同西药组,结合中医辨证用药如下:(1)脾胃虚弱型:症见胃脘隐痛,喜揉按,纳差,消瘦,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濡。
处方:香砂六君子汤(木香、砂仁、党参、白术、云苓、甘草、陈皮、半夏)加减。
(2)肝气犯胃型:症见胃脘胀痛,情绪不舒则症状加重,嗳气,面色青黄,消瘦,舌淡,苔白,脉弦。
处方:疏肝汤(柴胡、甘草、白芍、枳壳、香附、云苓、白术、川楝子)加减。
(3)胃阴亏虚型:症见胃脘灼热隐痛,嗳气腹胀,饥不欲食,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处方: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生地、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川楝子、芍药、甘草)加减。
(4)脾胃湿热型:症见胃脘痛,纳差,嗳气,口黏腻,舌红,苔黄,腻脉滑。
处方:连朴饮(苍术、藿香、厚朴、黄连、丹参、木香、半夏、陈皮、栀子、甘草)加减。
(5)瘀阻胃络型:症见胃脘疼痛,痛有定处,纳差,舌暗,苔白,脉弦。
处方:血府逐瘀汤(当归、生地黄、红花、桃仁、赤芍、枳壳、延胡索)加减。
以上药物加水500 mL,煎取300 mL,每日1剂,早晚2次服下。
西药组和中药组均以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
中医辨证施治慢性胃炎42例临床分析
中医辨证施治慢性胃炎42例临床分析【关键词】中医辨证施治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是部队常见病,尤以青壮年多见,病情迁延反复,对工作和训练有很大的影响。
笔者自1999年9月—2008年9月运用中医辨证施治方法治疗本病4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2例均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其中男37例,女5例;年龄19~45岁,平均26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7.5年,平均3.5年。
慢性浅表性胃炎31例,胃窦炎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4例,胆汁反流性胃炎1例。
1.2 治疗方法本组病例全部采用中药治疗,按中医辨证分型为肝胃不和型、肝胃郁热型、脾胃湿热型、胃阴不足型、胃络瘀阻型诊治。
服药均每日1剂,日服2次,15天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一般停用其他药物。
1.2.1 肝胃不和型症见胃脘胀痛,两胁憋闷,食后饱胀,情志不畅时加剧,嗳气频作,泛酸嘈杂,舌红苔薄白,脉弦细。
治宜疏肝和胃,降逆散郁。
方用柴胡疏肝散合旋复代赭汤加减。
药用柴胡、香附、枳壳、厚朴、佛手、旋复花、半夏、川芎各10g,代赭石、白芍各20g,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各30g,焦三仙15g,大枣3枚,生姜、炙甘草各6g。
1.2.2 肝胃郁热型症见胃脘烧灼,疼痛不适,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脉弦或数。
治宜疏肝泄热和胃止痛。
方用化肝煎为主方。
药用丹皮、山栀、青皮、陈皮、浙贝、川楝子、香附、郁金各10g,黄连5g,地丁草、丹参各20g,蒲公英30g。
1.2.3 脾胃湿热型症见胃脘灼痛,烦躁易怒,面赤舌红,口苦而粘,大便不畅,小便色黄,苔黄厚腻,脉弦数有力。
治宜清热燥湿,通腑泻下。
方用泻心汤加味。
药用酒制大黄5g,黄连、黄芩、槟榔、半夏、龙胆草各10g,地丁草、丹参各20g。
1.2.4 脾胃虚寒型症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得食则缓,面色萎黄,乏力倦怠,呕吐清涎,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虚弱或迟缓。
治宜健脾和胃、温中补虚。
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合黄芪建中汤化裁。
辨证治疗慢性胃炎70例
热饮 , 按之 较舒 , 纳少 , 食则 胃脘胀 满 , 呕 吐清涎 , 或 面色
不华 , 神疲 乏力 , 手足 不温 , 舌质 淡 , 白 , 沉细无 力 。 苔 脉
治 疗 方 法
对 照 胃镜检 查结 果看 , 浅表 性 胃炎 I 临床治疗 效果 最 好, 肥厚 性 胃炎效 果 次之 , 萎缩 性 胃炎效果 最差 。
维普资讯
瞄 床 摄 遵 中 氏l疗 鳃 溺 法
CHI NA。 S NATURCP )ATHY
辨 证 治 疗 慢 性 胃炎 7 0例
郭 改 云
( 山西 省 大 同 市 中 医 院 , 3 0 4 0 70 )
20 0 4年 7月 ~ 2 0 0 5年 7月 , 者 运 用 辨 证 论 治 方 笔
索 lg 甘 草 lg O, O 。加减 : 酸者 , 乌贼 骨 1 g 煅 瓦楞 泛 加 5,
法 治疗 7 0例 慢 性 胃炎 患者 , 效 满 意 , 总 结 报 道 如 疗 现
下。
一
子 1g 或 用 黄 连 6 , 5, g 吴茱 萸 2 ; g 如兼 食 滞 于 中 , 呆 , 纳 脘胀不适, 嗳腐 , 厚 腻 , 濡 滑 , 神 曲 l g 焦 山楂 苔 脉 加 O,
l g 莱 菔 子 l g O, O。 胃热 阴虚型 : 法 : 肝泄 热 , 阴清 胃 。方用 化肝 治 疏 养 煎 合 玉女煎 加减 。处 方 : 栀 子 l g 牡 丹皮 l g 青 皮 山 O, O, l g 陈皮 1 g 白芍 l g 石 膏 2 g 知母 l g 石斛 l g O, O, O, 5, O, O, 麦 门冬 1 g O 。加 减 : 见 胃脘 灼 痛 , 杂 似 饥 , 黄 连 若 嘈 加
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与治疗方法
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与治疗方法作者:金英主黄哲均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6期【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330-01慢性胃炎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
胃黏膜对损害的反应涉及上皮损伤、黏膜炎症和上皮细胞再生三个过程,但有时仅有上皮损伤和细胞再生而无黏膜炎症,此时一般称为胃病,临床常将胃病归入胃炎范畴。
胃炎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根据发病缓急以及病程长短,临床上慢性胃大体上炎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甚至在静止期无任何表现,患者常常以胃脘胀闷、吞酸、嘈杂或食欲不振等症状为主要表现而求治,临床诊断主要依靠胃镜肉眼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来确定。
慢性胃炎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占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80%~90%,男性多于女性。
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特别是40岁以上的患者更为多见。
慢性胃炎与饮食习惯和饮食卫生关系较为密切。
慢性胃炎的发作期往往与季节的更替有关,冬春多见。
本病相当于中医的“痞满”“胃脘痛”等范畴。
一、中医辨证分型1. 【肝胃不和】主症:①胃脘胀痛或痛窜两胁;②嗳气频作;③嘈杂反酸;④脉弦。
次症:①胸闷;②食少;③大便不畅;④舌质淡苔薄白。
症候确定:主证第1项加其他主症1项或次症2项以上。
2. 【脾胃湿热】主症:①胃脘胀满或胀痛;②口苦口干;③恶心呕吐;④脘腹痞闷,渴不欲饮;⑤舌质红苔黄腻。
次症:①胃脘灼热;②口臭;③尿黄;④胸闷;⑤脉滑数。
症候确定:主证第1项加其他主症1项;或主症第1项加次症2项。
3. 【痰湿中阻】主症:①胃脘痞满或隐痛;②恶心,呕吐清水或酸水;③不思饮食,食后胀甚;④舌质淡红,苔白腻。
次症:①身倦乏力;②脉濡。
证候确定:主症2项或主症1项加次症1项。
4. 【胃络瘀血】主症:①胃脘胀满、刺痛;②痛处拒按、痛有定处;③舌质黯红或有瘀点、瘀斑。
胃炎的内镜诊断与分型(推荐)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胃炎的内镜诊断与分型(推荐)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胃炎的内镜诊断与分型(推荐)() ( ) 一、前言胃炎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可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两种。
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十分复杂,并未达成统一意见。
自 1985 年 Marshall 发现幽门螺杆菌(Hp)以来,其引起胃炎的致病性已被世界所认同,但除胃镜下经喷洒色素或放大胃镜始可看到一定表现外,不能直接观察到其特有的征象。
现就胃镜对胃炎的诊断、分型以及笔者的意见加以叙述,供同道参考。
左:贲门在食管与胃连接处,淡红色的食管黏膜与橘红色的胃黏膜形成明显的分界线,两者互相交错,构成齿状线。
右:正常胃底黏膜皱襞排列杂乱,与胃体大弯侧皱襞相连接。
可见少量澄清的胃液聚集于胃底。
图 1 正常胃镜图象二、急性胃炎急性胃炎与急性胃黏膜病变(AGML)之间并无明确区别,只不过急性胃炎病变较轻,而 AGML 症状及病变程度更重。
此病于 1968 年由 Katz 及 Siegel 首先提出,内镜所见有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胃溃疡、出血性胃炎。
1973 年川井提出这是一组征候群,胃部症状突发,胃镜及 X 线检查见有异常,称为急性胃病变。
病变并不仅限于胃黏膜,可累及深层甚至全层。
1979 年竹本提出定义为急剧突发上腹痛和显性出血,早期内镜检查可见出血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急性溃疡。
这一急性改变不仅在胃黏膜出现, 20%-30%还同时见于十二指肠球部及下行角,称为急性胃十二指肠黏膜病变(AGDML)。
图 2 急性胃黏膜病变:有应激史,发病突然;胃黏膜广泛糜烂、充血、水肿,并可见片状棕褐色出血斑,大量病理粘液附着胃壁。
60例慢性胃炎的临床分析
60例慢性胃炎的临床分析摘要:内镜是直接观察、诊断和治疗人体腔或管腔内疾病的可靠工具,随着内镜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图像更清晰、功能更强大的内镜问世,在临床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我院自2012年1~6月镜下诊断为慢性胃炎共60例,占胃镜的55.5%,而萎缩性胃炎有26例,对其进行相关分析。
关键词:慢性胃炎检查 hp【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93-01内镜是直接观察、诊断和治疗人体腔或管腔内疾病的可靠工具。
随着内镜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图像更清晰、功能更强大的内镜问世,在临床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我院自2012年1~6月镜下诊断为慢性胃炎共60例,占胃镜的55.5%(总胃镜人数108),而萎缩性胃炎有26例,对其进行相关分析。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2012年1~6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年龄最小15岁,最大85岁,平均43.6岁。
诊断为慢性胃炎共60例,萎缩性胃炎26例,其中男40例,女20例。
患者主要症状为上腹腹胀、腹痛、纳差、恶心、反酸等症状来院门诊就诊而行胃镜检查的病人。
1.2 方法。
由消化内科专业内镜医师采用olympusgif-h260进行操作,胃镜检查前10min常规予达克罗宁胶浆做局部麻醉及消泡剂,按照内镜操作程序和内镜诊断标准对食管、胃及十二指肠进行内镜检查。
内镜诊断标准以2000年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中共识的新悉尼系统分类法。
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为内镜下表现:①黏膜颜色改变;②黏膜下血管显露;③黏膜皱襞细少或消失;④可能伴有增生或上皮化生等改变。
为了判定肉眼所见病变的性质和程度,用三处活检法,即选择在胃窦小弯侧、胃体中部小弯侧及胃体大弯侧各取一块胃黏膜组织[1]。
对镜下诊断为萎缩性胃炎的病人均行快速尿素酶检测hp。
1.3 结果。
60例中诊断为非萎缩性胃炎的3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7例,约占总数的68.6%,年龄越大感染萎缩性胃炎的比例越大。
中医辨证施治慢性胃炎60例的临床观察
血 小板减少 是指 外周血 中血小板 减少 所造成 的皮肤 黏膜 和 内脏 出血 ,此种疾病作为临床上较为多见的 以凝血功能障碍
和 出血 为 特 征 的一 组 疾 病 常造 成 患 者 贫 血 、 甚 至 死 亡 【。而 化 3 】
t r u s t ete t n r u t 0 c s s a d t e c n o o p wi 2 c s s T e c n o o p te td wi me r z l , i e wo g o p : r ame tg o p wi 6 a e n o t lg u t 5 a e . h o t lg u ae t o p a o e wh l t h h h r r h r r r h eh r a te t e t o p t ae CM . s l : n t ep r o te t n 舵 c,h tl f c ier t f e t e t r u s9 .% , i e c n o m n u e td i T r g r n Re u t I a t f r ame t s h e t t et a e t aeo t a o e v r m n o pwa 5 0 wh l t o t l g eh r r u s 8 .% I a t fe o c p c i l g o p Wa 0 8 . n t e p r o d s o i f mmai n r c v r , e tt l fe t e rt fte t e t o p wa 1 %. i e c n o h n n a t e o e y t o a o h e ci ae o a v r m n u s9 . r g 7 wh l t o t l eh r
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分型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分型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摘要】目的: 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分型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8例慢性胃炎患者,对其采取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方式,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对98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后,患者症状有了明显改善,其中痊愈患者有率达71.43%,有效患者有23例,有效率达23.47%,无效患者有6例,无效率为6.13%。
结论:对于慢性胃炎患者使用中医辨证分型具有较高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少,标本兼治,减少发病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4-0339-02慢性胃炎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发生在男性患者中,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越高,尤其是对于四十以上的人权更应该注意该病的发生[1,2]。
现以我院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8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在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8例慢性胃炎患者。
其中,男60例,女38例。
患者的年龄范围为23-75岁。
平均年龄为(33.6±11.3)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所规定的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
同时98例患者的心、肺、肾等其他功能均正常,不存在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等。
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参加本次调查,并且在年龄、临床表现、性别、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别(P>0.05)。
1.2治疗方法对于98例患者根据其症状、脉象以及舌象等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时在根据不同的患者的临床症状,辅以不同的中药治疗。
主要将患者分为肝胃郁热型、脾胃虚寒型、肝胃气滞型、淤阻胃络型以及胃阴亏虚型5种。
分别对于不同类型的患者加以不用的中药以及剂量,所有中药房用水煎煮后方可服用,每天早晚各服一次,每天服用一剂药物,以15天为一个疗程,连续观察2-3个疗程,同时医师注意患者在治疗期间的饮食、身心健康等,并辅以相应的护理引导,保证临床效果的提高。
“慢性胃炎”辨证分型
症状 :胃脘胀痛 、按之甚 ,食后加重 ,暖气 、呕恶 ,大便不 调 ,得矢气 、通便则减 ,舌淡苔 白,脉弦。分析 :脾 胃升降相宜 , 胃主受纳 和降为顺 ,气逆 阻滞不通则 痛 ,故胀满疼 痛 、拒按 ;
不降则嗳气 、呕恶、胃不受纳 、纳谷则痛甚 ;得矢气 、通便则气 机顺降 ,故痛减。治则 :理气和 胃、通利止痛。方药用 自拟 固脾 饮 :陈皮 、青皮 、清半夏 、木香 、槟 榔 、厚朴 、枳 壳 、莱菔 子 、柿 蒂 。 3 肝 郁 化 热 型
86
新疆 中医药 2010年 第 28卷 第 1期 (总第 125期 )
4 胃 阴不 足 型 症状 :胃隐痛、饥嘈不适 、饿 时加重 ,口干 、饮后则舒 。纳
差 、干呕 ,大便干、小便少 ,舌红苔少 ,脉细数 。分析 :胃主受纳 腐熟不可无水 ,胃阴虚腐熟不利 ,故 纳差 ;虚火灼络不养则 胃 痛 ,饥则痛甚 ,不润降故干呕 ;便干尿少 、舌红苔少 、脉细数则 为 阴虚之象。治则 :滋 阴养 胃、和降止痛。方药用 自拟滋 胃汤 : 沙参 、麦冬 、玉竹 、生 白芍 、生甘 草、枸杞子 、百合 、竹茹 、肥知 母 、乌 梅 。 5 脾 胃 阳虚 型
症状 :胃灼痛 、烧 心 、嘈杂 、吞 酸 ,口苦 ,喜冷 饮 ,胁肋 不 适 ,烦躁易怒 ,便干尿黄 ,舌红苔黄 ,脉弦数。分析 :肝郁化热 、 灼伤 胃府 ,故 胃灼痛 、烧心 ;肝 味酸 ,肝现本味 ,故嘈杂、吞酸 ; 胁肋不适 、躁扰不 宁、脉弦乃郁 火之征 ;口苦 、便干尿黄 、舌红 苔黄 、脉数乃 胃热之象 。治则 :清肝 泻胃、制酸止痛 。方药用 自 拟平肝煎 :丹皮 、栀子 、川楝 子 、生 白芍 、浙 贝母 、黄连 、吴 茱 萸、郁金、乌比较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最新资料推荐------------------------------------------------------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1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68 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 34 例,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采用中成药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 94.1%,高于对照组的 76.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口服中成药三九胃泰治疗,每日早晚饭后服用三粒。
连续服用一个月。
观察组采用以下中医辨证治疗方法。
连续服用一个月。
肝胃不和型:证见:胃脘胀痛或痛窜两胁;暖气频作;嘈杂反酸;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1 / 5方剂:陈皮(醋炒)、柴胡各 6 克,川芎、枳壳(麸炒、)芍药各 4.5 克,甘草(炙)1.5 克,香附 4.5 克。
脾胃湿热型:症见:胃脘胀满或胀痛;口苦口干;恶心呕吐;脘腹痞闷,渴不欲饮;舌质红,苔黄腻。
治法:清热化湿,和胃健脾。
方剂:生姜 12 克(切片)、生旱半夏 6 克(捣碎)、陈皮 9 克、竹茹6 克、枳壳 6 克、炙甘草 3 克。
痰湿中阻型:症见:胃脘痞满或隐痛;恶心,呕吐清水或酸2 水;不思饮食,食后胀甚;舌质淡红,苔白腻。
治法:芳香化湿,健脾和胃。
方剂:藿香 6g、川朴 3g、姜半夏 4.5g、赤苓 9g、杏仁 9g、生苡仁 12g、白蔻仁 3g、猪苓 9g、淡香鼓 9g、泽泻 4.5g、通草 3g。
胃络瘀血型:---------------------------------------------------------------最新资料推荐------------------------------------------------------ 症见:胃脘胀满、刺痛;痛处拒按、痛有定处;舌质黯红或有瘀点、瘀斑。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65例总结
认“ 高血压、 心脏病史 ” 否认“ , 肝炎 、 伤寒 、 结核” 等传染病史 , 否认输 血史 ,0 草乌 自 2 制药酒 或 生服 以缓 解病痛 , 因用 量及 用法 不当 常发 生 中毒而 危及 年前 曾因外伤致左踝 骨粉碎性骨折行手术 治疗 , 预防接种史不详 。 生命。 2 4 草 乌 主 要 中毒 成 分 为乌 头 碱 , 般 中 毒 剂 量 为 0 2 g 致 死 量 为 2 . 一 .r , a 过敏史 : 否认药物和食 物过敏史 。 4rg a 。 辅 助 资 料 : 二 道 心 电 图提 示 : 性 心 动 过 速 。 血 液 细 胞 分 析 : C O 十 室 WB I . 3 6×1 }9 0 /L, 5. 1 , 8. 2 , N8 8 % L 6 % RBC 2 ×1 {1 /L, 1 6g PL 2 5. 8 0 2 Hb 6 /, T1 7× 2 5 中毒 原 因 : 用 过 量及 用 法 不 当 。煎 煮 时 间 过 短 或 生 用 以 及 配 伍 . 服 1 9 L 凝 血 全 套 : T 3 9e , T —I R . 9 P —R tO 9 AP T4. 不 当 , 0 /。 P 1. se P N O 9 ,T ai . 9, T 4 o 均可 致 中毒 。乌 头 类 药 物 泡 酒 服 用 或 与 酒 同服 更 易 引 起 中 毒 。 中毒 4e , r 15e , I18 g L D—Dm r 性 。 肾 功 能 和 电 解 质 : 素 氮 6 seT 2 .seFB .6 / , ie 阴 尿 . 剂 量 的个 体 差 异 较 大 , 可 引 起 蓄 积 性 中毒 。 且 7 rt lL 肌 酐 12 m lL 血 糖 1 . 0 o L 电 解 质 钾 4 2 mo L 钠 0 o / , e o 4u o , / 2 5 mm l , / .m l , / 2 6 乌头碱中毒主要为神经和心血管 系统损害 , . 乌头碱 中毒 的危险性 11 o L 二 氧 化 碳 结 合力 3 . m lL, 正 常 。血 淀 粉 酶 6 U L 心 肌 大 , 3 mm l , / 0 O mo / 余 0/。 尤其是致命性 心律 失常死 亡率 高。如果必 须服用川 乌、 乌等类 药物 草 酶谱 及 同工 酶 : 酸 肌 酶 9 U L, 酸激 酶 同工 酶 2 U L 乳 酸 脱 氢 酶 26 / 时 , 肌 9/ 肌 2/ , 0U 必须严格掌握剂量 , 宁少勿多, 此例患者 为超剂 量服药所致 , 故在 I 床工 } 缶 L q一羟 丁 酸脱 氢 酶 18 / 肌 钙 蛋 白 弱 阳性 。乳 酸 3 7 mo/ 血 氨 3 . 作时 , , 1 U L, . m lL, 2 遇到此类病人 , 处理原则包括毒理 对抗 ; 心脏损害 的保护 ; 发症的处 并 O mo L 胃内 容 物 潜血 : 性 。 尿液 分 析 :H . , 萄 糖 +2 镜 检 白细 胞 0 理。具体 为彻底清除体表和进入 胃肠 道的毒 物, u l 。 / 阳 P 55葡 , 应用阿托 品以对抗 迷走神 1 HP 镜 检 红 细 胞 0—2 HP / , / 。诊 断 为 急 性 草 乌 中毒 。立 即 将 患 者 置 于 抢 经 的兴 奋 , 出现 室 性 心 律 失 常 时 应 用 利 多 卡 因及 对 症 治 疗 , 确 处 理 肺 水 正 救室 中 , 氧 ; 续 心 电 及血 氧饱 和 度 监 测 ; 吸 持 胃管 置 入 温 水 电 动洗 胃 ; 复 静 肿 、 反 脑水肿 、 心律失常与稀释毒素间的矛盾, 并采取 中西 医结合 的方法 , 以 可 推 和维 持 静 滴 “ 酸 利多 卡 因注 射 液 ” 心 律 失 常 ; 复 静 推 乌 头 碱 中 毒 特 提 高抢 救 成 功 率 。 盐 抗 反 效解毒剂“ 硫酸阿托品注射液”; 同时加用“ 参麦注射 液” 益气扶 正定悸 。经
内镜下胃黏膜相微观辨证对慢性胃炎的治疗效果
内镜下胃黏膜相微观辨证对慢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慢性胃炎内镜下胃黏膜相微观辨证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从我院选取130例慢性胃炎患者以随机数表法为原则分为对照组(n=65,中医临床辨证)和观察组(n=65,内镜下胃黏膜相微观辨证)。
均分成四型实施成方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显效、有效以及无效分别为14、17、15、1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0.77%,观察组经治疗后显效、有效以及无效分别为30、11、17、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9.2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慢性胃炎患者实施内镜下胃黏膜相微观辨证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中医临床的辨证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内镜;胃黏膜相微观辨证;慢性胃炎临床中,慢性胃炎属于一种常见肠胃疾病,主要指胃粘膜出现慢性炎症或萎缩。
通常情况下,慢性胃炎不存在特异性临床表现,多数患者的临床症状的主要表现为腹痛、饱胀、隐痛以及灼烧痛,且在进食后疼痛感加重。
慢性胃炎患者在上消化道可出现少量出血,继而可能诱发缺铁性贫血,甚至可能伴随出现体重减轻等症状。
由于慢性胃炎可反复出现,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影响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在对慢性胃炎实施治疗时,早期及时确诊对良好治疗效果的取得奠定了坚实基础。
因此,本研究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从我院选取13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内镜下胃黏膜相微观辨证治疗的临床效果予以了探究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从我院选取130例慢性胃炎患者以随机数表法为原则分为对照组(n=65)和观察组(n=65)。
对照组患者男性女性比例为35:30例,年龄27~78岁,平均年龄(49.77±1.83)岁,辨证分型:脾胃虚寒型、肝郁胃热型、胃阴不足型、胃络瘀滞型分别有15/12/19/19例;观察组患者男性女性比例为36:29例,年龄28~79岁,平均年龄(49.78±1.66)岁,辨证分型:脾胃虚寒型、肝郁胃热型、胃阴不足型、胃络瘀滞型分别有16/13/18/18例。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孟祥林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观察孟祥林【摘要】目的:探究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9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西药治疗,观察者给予患者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13例,显效4例,有效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者治愈5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5%。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疾病,该病主要有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其中萎缩性胃炎治疗难度较大。
慢性胃炎多数为胃部血流发生改变导致胃粘膜出现损伤,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嗳气、腹胀等[1],西药治疗效果不够显著,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4年7月~2015年9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治疗,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9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4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嗳气、腹胀等临床表现,经临床胃镜检查明确诊断为慢性胃炎。
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恶性肿瘤患者、血液疾病患者、药物不耐受患者。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合对照组,观察组患者20例,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18~63岁,平均年龄为(35.6±2.8)岁,病程1个月~11年,其中浅表性胃炎12例,糜烂性胃炎5例,萎缩性胃炎3例。
对照组患者20例,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6例,年龄19~70岁,平均年龄为(37.1±2.7)岁,病程1个月~13年,其中浅表性胃炎11例,糜烂性胃炎6例,萎缩性胃炎3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021年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60例临床辨证分析(2)
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60例临床辨证分析(2)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60例临床辨证分析2.2疗效观察2.2.1疗效标准本病短期内不易观察镜下变化,主要根据病人症状改变,并追踪观察2~3个月以后,病情平稳,无反复,参考胃镜变化,综合评定疗效。
治愈:胃镜象恢复正常,症状全部消失;显效:胃镜象明显好转,症状基本消失;有效:胃镜象好转或镜下变化不大,症状减轻或部分消失;无效:胃镜象、症状无变化,或治疗期时好时重。
2.2.2治疗结果60例经2~10个疗程治疗,并追踪观察3个月,结果:治愈6例(10%),显效17例(28.3%),有效36例(60%),无效1例(1.6%)。
有效率98.4%。
慢性浅表性胃炎,不同证型其病机有别,故需辨证施治。
肝胃气滞:因情志不舒,肝气郁结,疏泄功能失调则脾胃升降失司;治宜疏肝和胃。
脾胃气虚:因饮食失调,劳累过度,或慢性疾病耗伤脾气而致脾气不足,运化失健;治宜健脾助运。
脾胃虚寒:因过食生冷,寒从中生,或肾阳虚衰,火不生土而致脾阳虚衰;治宜温中健脾。
胃阴不足:多因胃病延久不愈或热病后期阴液未复,或平素嗜食辛辣,或气郁化火胃阴耗伤;治宜滋阴益胃。
胃热内蕴:多因平素嗜食辛辣肥腻,化热化火,或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或热邪内犯,热炽胃中,胃府络脉气血壅滞;治宜清泻肝胃。
痰湿、瘀血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常见兼证,均与气机失调有关。
湿或自外感、饮食,或自内生。
湿可困脾,脾虚失运又可生湿。
湿为阴浊之邪,得阳始化,寒能伤阳,又可助湿,所以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无论气滞、气虚或虚寒均可有夹湿兼证。
瘀血更与气机失调有关。
气为血帅,气行血行,故气滞、气虚可致瘀血。
调理气机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关键。
无论是实是虚,均以脾胃气机失调,尤其以胃气失降为其主要病理。
因此调理气机为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主要手段。
常用调气法,如:①疏肝气:肝气条达,则脾胃升降适度,运化健全。
《血证论》说:“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准). 北 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9. 2902 294.
[ 2 ] 张 杰, 章天寿. 从 “虚” “毒” “瘀” 论治 慢性 萎缩 性
京: 人民出版社, 1999, 2239 2 2250.
( 收稿 2008204 2 20; 修回 2008205 2 22)
辨证分型结合胃镜检查治疗慢性胃炎 65 例
1142 肝气郁结, 郁而化热, 横犯脾 胃, 或饮食不节 , 损伤脾 胃, 化湿障碍, 滋生胃热 , 湿热雍阻中焦 , 不通则痛而为 病; 或先天不足 , 禀赋虚弱, 劳倦过度以及病久正虚不 复等 , 均能引起脾胃虚弱而为胃痛; 胃痛日久 , 郁热伤 阴, 胃失濡养而成阴虚之胃痛以及久痛入络而致胃络 瘀血之胃痛。 胃痛病因虽有种种不同, 但发病机理有共 同之处, 即所谓 “不通则痛” 。 治疗上我们以理气和胃止 痛为大法 , 分以上五个证型审证求因, 辨证施治。 由于 胃镜应用于临床, 使胃病获得了早期诊断, 也从中发现 胃粘膜变化和中医传统宏观辨证有一定内在联系 , 我们将中医宏观辨证与西医微观辨证 ( 胃粘膜病理变 化) 相结合 [ 3 ], 以中医辨证分型为基础 , 结合胃镜检查 所见确定证型 , 有利于全面认识该病的本质 , 较单一中 医辨证提高了疗效。
秋增超 窦小玲 陕西省礼泉县中医医院 (礼泉 713200) 摘 要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分型结合胃镜检查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 方法: 将 65 例经胃镜确诊的 慢性胃炎患者分肝胃不和、 脾胃湿热、 脾胃虚弱 ( 寒) 、 胃络瘀血、 胃阴不足 5 证型治疗观察。 结果: 总有效率 95. 39% 。 提示: 以中医辨证分型结合胃镜检查确定证型治疗慢性胃炎 较单 一中医辨证施治提高了疗效。 主题词 胃炎�中医药疗法 辨证论治 近年来, 我科对 65 例经胃镜确诊的慢性胃炎患者 进行辨证施治 ,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总结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 65 例 , 男 40 例, 女 25 例; 年龄 24 ~ 70 岁 , 平均 46. 5 岁; 病程 0. 5 ~ 30 年 , 平均 8 年; 均经胃镜病理检查的慢性胃炎包括浅表性胃炎 (C SG ) 和萎 缩 性 胃炎 ( CA G ) , 部 分 伴 胃粘 膜 不 典 型 增 生 (A TP ) 和肠上皮化生 ( I M ) 。 中医辨证属肝胃不和型 18 例 , 脾胃湿热型 12 例, 脾胃虚弱 ( 寒 ) 20 例, 胃络瘀 血型 7 例 , 胃阴不足型 8 例。 治疗方法 依据全国统一标准辨证分型 结合 胃镜检查所见确定证型, 给予相应方药并随症加减治 疗: 1 肝胃不和证: 系肝气郁结, 横逆犯胃。 症见胃 脘痞胀疼痛、 或攻窜胁背 , 嗳气频作 , 口干口苦, 嘈杂泛 酸, 烦躁易怒, 每因情绪波动 而症状加重, 苔薄白 , 脉 弦。胃镜示: 胃粘膜充血、 水肿 , 甚至糜烂等 , 多有胃幽 门舒缩障碍, 胆汁返流。 治宜疏肝和胃 , 方用柴胡疏肝 散加减: 柴胡、 陈 皮、 白芍、 枳壳、 川芎、 香 附、 郁金、 木 香、 炙甘草。 疼痛较甚 , 加川楝子、 元胡, 闷胀重加苏梗、 白蔻仁等。 2 脾胃湿热证: 系湿热困于脾胃致病。症见胃脘 胀痛或兼痞闷 , 纳少口苦, 渴不欲饮 , 或有恶心, 尿黄 , 舌红、 舌苔黄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滑或弦滑。 胃镜见: 胃粘膜明显充 血, 有出血点、 糜烂等急性炎症改变。治宜清化湿热以 运脾胃, 方用连朴夏 苓汤: 黄连、 厚 朴、 半夏、 茯苓、 杏 仁、 蔻仁、 枳壳、 竹茹、 莱菔子。 泛酸明显者加吴萸 , 嗳气 重加沉香。 3 脾胃虚弱 ( 寒) 证: 此证病程较长。 症见胃痛绵 绵, 空腹为甚, 得实则缓 , 喜热喜按, 泛吐清水, 神倦乏
[1 ]
力, 手足不温, 大便多溏 , 舌质淡, 脉沉细。 胃镜见: 胃粘 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 , 粘液稀薄而多 , 多有胃酸偏低。 治宜温补脾胃法, 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党参、 白术、 茯苓、 陈皮、 半夏、 木香、 砂仁、 炙草。 寒象重加桂枝或干 姜; 气虚重加黄芪, 食滞加六曲、 焦三仙。 4 胃络瘀血证: 胃痛较剧, 痛如针刺或刀割 , 痛 有多处, 拒按, 或大便色黑, 舌质紫暗, 脉涩。 胃镜见: 粘 膜呈散在片状糜烂 , 基底少许血痂及白苔, 周围粘膜水 肿。 治宜理气和胃止痛 , 方用丹参饮加味: 丹参、 檀香、 砂仁、 莪术、 元胡、 泽兰、 柴胡、 郁金、 枳壳等。 热重加黄 连、 山栀; 虚重加阿胶、 当归, 寒重加灶心土等。 5 胃阴不足证: 此证病程亦较长。 症见胃脘灼热 疼痛 , 嘈杂似饥 , 食少口干, 大便干燥, 舌红、 少津 , 脉细 数。 胃镜见: 胃粘膜干燥 , 呈片状红白相间, 以红为主 , 粘液少, 胃酸偏低。 治宜养阴和胃法, 方用一贯煎加减: 沙参、 麦冬、 檀香、 砂仁、 莪术、 元胡、 泽兰、 柴胡、 郁金、 枳壳等。 胃脘嘈杂泛酸加黄连、 吴萸、 隐痛绵绵加白芍、 炙甘草。 所有方药均水煎服, 1 日 1 剂 , 早晚分服。 治疗时 间平均 3 个月。 疗效标准 治愈: 胃脘痛及次要症状消失 , 胃镜 检查正常。 好转: 胃痛缓解, 发作次数减少, 其它症状减 轻, 胃镜检查有好转。 未愈: 症状无改善 , 胃镜检查无变 化。 治疗结果 本组 65 例 , 治愈 38 例, 好转 24 例 , 无效 3 例 , 总有效率 9 5. 39 % 。 讨 论 慢性胃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粘膜 的炎性病变, 治疗常迁延难愈 , 且易反复发作。属祖国 医学胃脘痛的范畴。 中医理论认为该病多因情志不遂 ,
陕西中医 2008 年第 29 卷第 9 期 参考文献
[ 1 ] 吴 少祯, 吴敏主 编 . 常见 疾病的诊断 与疗效判定 (标
114 1
胃炎[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5, 11 (1 ) : 44 2 45.
[ 3] 萧 树东, 施 尧 . 胃炎. 陈敏 章主编. 中华 内科 学, 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