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下数学《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单元分析
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教案-《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人教版
1.加强对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理论知识的讲解,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些概念和方法。
2.多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他们运用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3.针对学生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遇到的困难,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他们熟练掌握绘制技巧。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然而,在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如何选择合适的刻度和表示数据点存在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我及时进行了针对性的指导,通过举例和演示,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在接下来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在这一方面的表现有所改善。
此外,我在教学过程中也注意到,学生们在小组讨论中表现出较强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互相启发,共同探讨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使得我对他们的学习效果充满信心。
(2)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学生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可能对如何选择合适的刻度、如何表示数据点等细节存在困惑。
举例: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应选择适当的刻度,使得条形图能够清晰地表示出数据的差异。
(3)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学生需要学会如何从条形统计图中分析数据,如比较不同数据的大小、判断数据的分布情况等。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单元教材分析与课时建议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教材分析
教材课时建议
1.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在提供的样图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3)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进行简单的类推分析。
2.本单元学习时间约3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平均数……………………………………………………………2课时
复式条形统计图…………………………………………………1课时
如果没有您爱的滋润,怎么会绽放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8.3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单元总结 人教版(共14张PPT)
谢谢!
14
四年级(下册)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单元总结
1
知识总结
一、平均数: 1、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而不能代表 其中某个个体的情况。它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 2、它比一组数据中最大的数要小,比最小的数要大。 3、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4、平均分:平均数和平均分不一样,是两个不同的 概念。比赛时,计算平均得分时,一般要去掉一个最 高分和一个最低分。
6
例题讲解
例题3.丁丁期末考试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美术五门功课的平均成绩 是90分。其中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92分,英语、体育、 美术三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88分。请问,丁丁的英语成绩是多少分?
解析:根据“五门功课的平均分是90分”可得五门功课的总分是 90×5=450(分);根据“语文、数学、英语的平均分数是92分”可得三门功 课的总分是92×3=276(分);根据“英语、体育、美术的平均分数是88分” 可得三门功课的总分是88×3=264(分)。 用算式表示: 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美术=90×5=450(分)① 语文+数学+英语=92×3=276(分)② 英语+体育+美术=88×3=264(分)③ ②③两个算式相加,英语成绩被加了2次,即英语成绩被多算了1次, ②③两式和比五门功课的总分数多了:276+264–450=90(分), 所以英语是90分。答:丁丁的英语成绩是90分。 答案:90分
4
空气质量 良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9
例题讲解
例题5.下表是郑州、北京两座城市2016年12月1日-15日的空气 质量等级情况。
天数(天) 等级
人教版小学数学《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材分析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材分析“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是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掌握了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一、主要内容本单元分为两个小节:第一小节平均数,第二小节条形统计图。
在第一小节学习的平均数是统计的一个重要概念。
第二小节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
内容分为两个部分(见下图)。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平均数在统计学中的作用,并能够用自己的语音解释其实际意义。
2.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4.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实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内容安排特点1.加强学生对平均数在统计学上意义的理解。
平均数作为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数,是统计学中应用最普遍的概念,它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指标。
教材在习题中安排了不少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统计意义的题目。
例如,例1,例2,练习二十二的第2题~第6题。
这些题目并不单纯是计算平均数,更多是运用平均数的统计含义来解决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时要注意体现这一点。
例如,坐公共汽车时,身高在110厘米以下的儿童可以免票,这里的“110厘米”就是根据某一年龄儿童的平均身高得到的,体现了平均数在制定政策中的作用。
又如:例2通过用两队的平均成绩进行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用平均数表示各队的成绩更合适。
在统计中,平均数的优点是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的信息刻画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但它也有自身的缺点──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
四年级数学第8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教材内容说明
《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教材内容说明(一)单元教育目标1、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白己的语言解释平均数的实际意义;通过实例,认识条形统计图,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地表示数据。
2、能探索分析解决求平均数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求平均数问题,并尝试解释方法的合理性。
3、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调查表,经历整理描述读书人数和用计算器估算读书字数的过程,获得估算的活动经验。
4、在用平均数和统计图分析、描述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统计表、统计图来表述和交流.(二)单元教材说明本单元内容是学生在第一学段经历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会用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一方格表示一个单位)表示统计结果,初步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含信息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平均数,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认识单式条形统计图,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单元最后安排了“读书调查”的综合与实践活动。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和统计量,《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平均数是指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总个数所得的商。
在统计中,算术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既可以反映一组数量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来进行不同数量之间差别的一般比较.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量的一般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如,平均速度、平均成绩、平均年龄等等.所以本单元把平均数贯穿在每一课的数学活动中。
“认识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是《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套教材借助统计图直观表示数据的特点,让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认识统计图的特征,学会用统计图表示数据.本单元共安排5课时。
具体内容安排如下:第1课时(教科书85页、86页),认识平均数。
教材安排了三个例题.例1,给出五个笔筒,分别有3支、4支、2支、5支、1支铅笔。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八章《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1)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八章《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1)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八章《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平均数的概念及其求法,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及解读。
本章内容是学生继三年级学习统计图之后,对统计知识进一步的拓展。
通过学习平均数,让学生体会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学习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对统计图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求平均数和绘制条形统计图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练习。
在求平均数方面,学生需要掌握平均数的定义,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方面,学生需要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学会绘制和解读条形统计图。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平均数的定义,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能够熟练求解平均数。
2.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学会绘制和解读条形统计图。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均数的定义,求平均数的方法,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和解读。
2.教学难点:求平均数的方法,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和解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情境引入平均数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平均数的作用;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会绘制和解读条形统计图。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的相关教学素材,如PPT、练习题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合作学习小组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小明一家四口的体重分别是40kg、35kg、45kg、38kg,请问这一家四口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引发学生对平均数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平均数的定义,举例说明求平均数的方法,如“小明一家四口的平均体重是多少?”的求解过程。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
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一、单元教学内容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P90——P102二、单元教学目标1、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答,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在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信息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并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
5、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
6、发展统计观念,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答,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四、单元教学安排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3课时第1课时平均数一、教学内容:平均数P90——P92二、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平均数的过程,学会寻找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总后分,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难点: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1、课件出示:班级图书角的书架上层有8本书,下层有4本书。
提出问题:同学们能帮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层书架上的书一样多吗?2、学生思考,交流讨论。
师生交流后,教师用课件操作并提问:现在每层都有6本书了,这个6是它们的什么数?(平均数)我们是如何求出平均数6的呢?师生交流后明确是通过把上层书本移2本至下层得到的相同数。
今天,我们就来深度认识一下“平均数”这个朋友。
板书课题:平均数。
(二)探索发现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1统计图:环保小分队的四名同学收集的矿泉水瓶如下(课件出示统计图)。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八章《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八章《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八章《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的内容包括平均数的含义、求法以及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
本章内容是学生继三年级学习了统计图的基础知识之后,进一步深入探究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的阶段。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时,已具备了一定的统计学基础,对统计图的概念和绘制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求平均数和绘制条形统计图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如平均数的求法、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技巧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困难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学会绘制条形统计图。
3.能够运用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均数的求法,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教学难点:平均数的求法,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技巧。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的内涵。
2.运用实例教学,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会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的作用。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实例和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2.准备条形统计图的模板和材料,方便学生绘制。
3.准备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统计图,如商店的销售统计图、学校的成绩统计图等,引导学生回顾统计图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讲解平均数的含义,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平均数的作用。
如给出一组数据:1,2,3,4,5,求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引导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组数据,求出它们的平均数,并互相交流分享。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材解读
教材解读
主讲人:XX 2024.XX.XX
1
2
目录
3
4
5
PART 01
内容分析
1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1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平均数、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和复式条形 统计图。它们是在学生掌握了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含义,初步体验了数据 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示统计的结果,能 够根据统计图表提出一些简单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平均数是统计中 的一种重要的统计量,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平均分的能力,所以应着重让 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能列出算式并进行计算。认识复式 条形统计图时,要继续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类推 分析,给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这样就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数据分析观念。
教材给出了男、女生两个队踢毽比赛的成绩让 学生思考:哪个队的成绩更好?让学生通过讨论、 交流发现用求总数的方法来比较两个队踢毽的 成绩不公平,用平均数来比较才合适,从而进 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建议
1.注意因地制宜选择 素材。
2.注重对平均数意义 的理解。
4
例3教学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先给出某地区 城乡人口的复式统计表,让学生分别完成该地 区城镇和乡村人口的单式形统计图。在此基 础上引出复式条形统计图。
申明:只可使用,不可出售, 或者出租、出借、转让。
4
在说明将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进行合并的意义 后,教材给出了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示例, 让学生模仿完成统计图。完成后,再组织学生 观察并讨论:“它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 别,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大单元整体备课设计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数据意识包括:数据意识主要是指对数据的意义和随机性的感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感悟数据蕴含的信息。知道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而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知道同一组数据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式。形成数据意识有助于理解生活中的随机现象,逐步养成用数据学说话的习惯。
其实,对于小学生来说要逐步建立起对数据的某种敏感或领悟,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他多参与到身边的多样化生活问题中去,亲身经历对数据的调查、研究、作出判断的活动过程,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并建立起“用数据说话”的意识和观念。正因为如此,《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经历简单的数据的收集过程,了解数据收集、整理、呈现的简单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用平均数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数据意识。”从这些目标要求不难看出,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离不开活动与过程。而这些活动又应该放在丰富而生动有趣的背景下进行。首先,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获取周围的有关数据信息的课题。比如,关于本班同学的喜好方面的一些统计的例子就有很多:喜好的歌曲、运动项目、各类课外读物、感兴趣的电视栏目、爱吃的水果蔬菜、爱喝的饮料、最喜欢的颜色、四季中最喜欢的季节等等。其次,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这体现了数据分析的“方法性”要求。即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要建立在一定方法的掌握上。一般来说,学生数据分析的方法涉及如何收集数据和如何处理数据的方法,前者指数据的调查、获取,后者指数据的整理、描述与分析。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单元备课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单元备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以及能够通过条形统计图来获取信息,进行数据分析。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平均数的概念,让学生体会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通过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对生活中的数据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求平均数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如对平均数的含义理解不深,求平均数的方法不明确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能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进行数据分析。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据的敏感性,以及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求平均数的方法,以及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进行数据分析。
2.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以及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索教学法、合作教学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条形统计图、实际操作材料。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平均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实践:学生动手操作,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巩固所学的知识。
4.应用:学生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进行数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平均数概念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平均数与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与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平均数与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与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平均数与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班级情况分析1、学习习惯和兴趣我班共21人,整体上讲,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但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需要老师的调动。
培养动手参与、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1)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掌握上半学期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少数同学的思维较灵活,有着探索规律的精神。
(3)个别学生从知识到实践的跨越有一定难度。
二、教学目标1、学习习惯:(1)进一步培养学生勤学习、爱动脑的好习惯。
(2)继续加强纪律教育。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4)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受到爱祖国、爱科学等方面的教育。
(5)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作业干净整洁。
(6)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生养成检验的习惯。
2、知识与技能:(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及简单数量关系过程,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分数。
(2)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运动和位置关系的过程,了解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3)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描述的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的技术3、数学思考方面:(1)能对现实生活有关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字母和图形描述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2)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平面图形特征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的信息,并进行归纳、分析和条理。
(4)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解决问题方面:(1)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平均数与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与反思第【2】篇〗【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一年级学生2、学科:数学3、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课题】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七单元《统计》【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具体的统计活动的过程,学习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从而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四年级下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四年级下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在四年级数学下册的第八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这两个重要的数学概念和工具。
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首先,咱们来聊聊平均数。
平均数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平均数就是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比如说,咱们班有 10 个同学,他们的数学考试成绩分别是 85 分、90 分、92 分、88 分、75 分、80 分、95 分、86 分、98 分、82 分。
那要怎么算出这 10 个同学的平均成绩呢?我们把这 10 个分数加起来,得到的总和再除以 10,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啦。
在计算平均数的时候,有两种常见的方法,一种是“移多补少”,另一种是“先求和再平均分”。
“移多补少”比较直观,比如说上面那 10 个同学的成绩,我们可以把成绩高的同学多出的分数补给成绩低的同学,让大家的分数都差不多,最后得到的那个差不多的分数就是平均数。
“先求和再平均分”就像我们刚才说的,把所有分数加起来,再除以人数。
那平均数有什么用呢?它能帮助我们比较不同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比如说,甲班同学的平均成绩是88 分,乙班同学的平均成绩是90 分,那我们就能知道乙班同学的整体成绩要比甲班好一些。
但是要注意哦,平均数有时候也会“骗人”。
比如说,有三个人的工资分别是 2000 元、3000 元、15000 元,那他们的平均工资就是 666667 元。
可是对于前两个人来说,这个平均数远远高于他们的实际工资,所以不能单纯地只看平均数,还要结合具体的数据情况来分析。
接下来,咱们再讲讲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就像是一个直观的数据展示窗口,它能让我们一眼就看出数据的大小和差异。
比如说,我们要统计班级里同学喜欢各种水果的情况,苹果有 15 人喜欢,香蕉有10 人喜欢,橙子有 8 人喜欢,草莓有 12 人喜欢。
那我们就可以画一个条形统计图,横轴表示水果的种类,纵轴表示喜欢的人数。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八章《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3)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八章《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3)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章《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统计的一般方法和过程,以及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以及能够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从而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知识和条形统计图的认知,他们对统计的方法和过程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平均数的理解和求法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例让学生去感受和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求法。
同时,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和解读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够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2.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解读技巧。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难点:对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引导发现法。
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统计图、练习题。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数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如学校运动会,引出平均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并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发现求平均数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绘制条形统计图,并解读图表信息,加深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家庭作业的统计等。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的理解。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八章《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说课稿(1)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八章《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章《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平均数这部分内容。
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它是反映数据平均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本章中,学生将通过探究平均数的含义、求法及应用,加深对平均数的理解。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实例,让学生体会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条形统计图这部分内容。
条形统计图是一种以直条的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用以展示数据分布情况的图表。
在本章中,学生将学习条形统计图的画法、特点及作用,学会如何通过条形统计图直观地了解数据信息。
教材通过大量的例子,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掌握了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也初步接触过一些统计图的形式。
因此,在学习本章内容时,学生可以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
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困难:1. 对平均数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将其与总数相混淆;2. 制作条形统计图时,可能会出现数据处理不准确、画图不规范等问题;3.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正确运用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将是学生需要克服的挑战。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2.让学生学会画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和作用,提高数据处理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学会画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和作用。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制作和解读条形统计图。
人教数学四下8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材分析认真分析新教材不难发现,教材其实没有把“平均数”这一概念解释得十分深奥,也没有让我们把“平均数”的所有特点向学生作详细的介绍,更没有让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所有特征。
首先来看例1,教材呈现了全队小朋友收集矿泉水瓶的统计办法。
显然教材选用这样的统计材料和这样的统计图,目的有以下三点。
其一是让学生体会到“平均数”就在我们身边。
其二通过动手操作得到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空瓶,也就是让学生经历“平均数”是怎么得来的过程。
其三运用平均分的思想得到求“平均数”的方法。
这样的编排不但加强了学生的统计意识,而且使学生了解了“平均数”的含义,经历了得到“平均数”的过程。
再看例2,教材安排了一幅情景图和两个小朋友关于两队队员踢毽个数的对话及两张简单统计表。
我们不难看出教材是通过两个学生的对话,让学生体会到“平均数”的大小会受到每个数据的影响,但是个别数据不能代表整体情况。
其核心是让学生真正感悟到“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正确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
最后看例3,通过给某地区做城乡人口复式统计表,分别完成该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的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在此基础上,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思维的矛盾,进而激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纵、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一、本单元教学内容:1.平均数。
2.复式条形统计图。
二、重、难点设置:重点:“平均数”的意义、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会进行一些分析和判断。
难点:平均数的意义,纵、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联系与区别。
学情分析教材把“平均数”编排在统计中进行教学,这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从统计的角度去正确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为四年级学生的统计意识比较薄弱,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对肤浅,而用统计的思想去理解“平均数”需要有一定的统计意识和一定的生活经验,而正是由于受到这两方面的不足,影响了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8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知识总结.docx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8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一、平均数1.平均数的意义: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叫做平均数。
2.平均数的应用:它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进行比较的一个标准。
尤其在两组数据个数不相等的情况下,用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3.求平均数的方法。
(1)移多补少法:在总数不变的前提下,从多的数中拿出一部分分给少的数,使它们变成相同的数,这个相同的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2)公式法:总数÷份数=平均数注意:解决平均数问题,只要紧紧抓住平均数的数量关系式,找出题中总数量和对应的总份数即可。
不是几个数相加就除以几。
............4.解决平均数问题要灵活运用计算公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平均数×总份数=总数量,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二、复式条形统计图1.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与单式条形统计图基本相同,只是在每组数中有两个数据,需要用两种不同的直条来表示,同时要注明图例。
2.看复式条形统计图时,可以运用横向、纵向、综合对比等不同的方法观察,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并且可以根据获取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与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只是形式上不同,其他都相同。
当数据的种类不多,但每类数据又比较大时,用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比较方便。
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用于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化都会引起这组数据平均数的变化。
画复式条形统计图时一定要标明图例。
注意绘制统计图时直条的宽度是相同的,直条间的间隔是相等的。
确定纵轴单位长度所代表的数量时,要根据已知数据中最大数和最小数综合考虑。
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平均数:1.求平均数的方法:(1)数据较少:移多补少法.(2)常用方法:先合后分计算:总数÷份数=平均数2.平均数能清楚地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材分析
数学四下《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材分析“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是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掌握了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一、主要内容本单元分为两个小节:第一小节平均数,第二小节条形统计图。
在第一小节学习的平均数是统计的一个重要概念。
第二小节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
内容分为两个部分(见下图)。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平均数在统计学中的作用,并能够用自己的语音解释其实际意义。
2.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4.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实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内容安排特点!1.加强学生对平均数在统计学上意义的理解。
平均数作为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数,是统计学中应用最普遍的概念,它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指标。
教材在习题中安排了不少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统计意义的题目。
例如,例1,例2,练习二十二的第2题~第6题。
这些题目并不单纯是计算平均数,更多是运用平均数的统计含义来解决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时要注意体现这一点。
例如,坐公共汽车时,身高在110厘米以下的儿童可以免票,这里的“110厘米”就是根据某一年龄儿童的平均身高得到的,体现了平均数在制定政策中的作用。
又如:例2通过用两队的平均成绩进行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用平均数表示各队的成绩更合适。
在统计中,平均数的优点是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的信息刻画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但它也有自身的缺点──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分析
已学过相关内容
本单元主要课时内容
后续学习内容
年级
学期
主要内容
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
用平均数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复式条形统计图
五下:折线统计图
六上:扇形统计图
二下
平均分除法运算的含义
三下复式统计表Biblioteka 四上单式条形统计图
教材课时建议
1.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在提供的样图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3)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进行简单的类推分析。
2.本单元学习时间约3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平均数……………………………………………………………2课时
复式条形统计图…………………………………………………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