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冀教版 第17章 特殊三角形(三)专训3 巧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定解与垂直相关题型

合集下载

八年级数学冀教版 第17章 特殊三角形17.3 勾股定理17.3.2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案】

八年级数学冀教版 第17章  特殊三角形17.3  勾股定理17.3.2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案】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目标:1、熟练地叙述勾股定理的内容,能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计算。

2、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重点: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应用勾股定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准备:三角板、水杯、筷子、课件教学过程:一、 揭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1、板书课题:勾股定理的应用2、出示学习目标:1、熟练地叙述勾股定理的内容,能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计算。

2、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 出示自学指导,组织学生自学。

1、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看教材内容,思考:1) 木板横着能否通过?竖着能否通过?2) 木板斜着能否通过?斜着能通过的最大长度是长方形ABCD 的什么?3) 如何求最大长度?根据什么定理?4) 勾股定理的内容是什么?要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必须将其转化为什么问题?3分钟后看谁能对上面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理解。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三、 自学检测。

1、让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

2、出示自学检测题如图,一根旗杆在离地面12m 处折断,旗杆的顶端落在离底部16m 处的地面上,折断处还连接在一起,求旗杆在折断之前的高度是多少?方法:让两名学生上黑板解答,其他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完成,教师巡视,然后纠正。

四、 课堂提升。

1、 如图(1),将一个长24cm 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5cm ,高为12cm 的 A 12 BC 16圆柱形水杯中,设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 h cm ,则h 的取值范围是 2、 如图(2),场地上有两棵树相距12m ,一棵树高13m ,另一棵树高8m ,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顶端飞到另一棵树的顶端,小鸟至少要飞多少米?3、 如图(3),有一根70cm 长的木棒,要放在长、宽、高分别为50cm ,40cm ,30cm 的木箱中,能否放进去?图(1) 图(2)方法:(第3题根据时间确定)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内讨论完成。

对于第1题,教师利用教具演示适时给予引导;第2题引导学生利用作辅助线构建直角三角形;第3题让学生类比探究1讨论解决,教师适时引导。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精品课件17.3 勾股定理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精品课件17.3 勾股定理
如果用a,b和c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 那么a2+b2=c2.
我们通过举例得出勾股定理,那么能不能设计一种方案验证 勾股定理呢? 组1:准备四块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的直角三角形的纸板, 拼出如下图形:
组2:我们也准备了四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 边分别为a,b, 斜边为c.
组3:我们准备了两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为a,b,斜边为c.
2.勾股定理的变形公式
a c2 b2 ,b c2 a2 ,c a2 b2
要求直角三角形中某一边的长度,就要知道其他两边 的长度.
检测反馈
1.直角三角形ABC的两直角边BC=12,AC=16,则
△ABC的斜边AB的长是 ( A )
A44,AC2=162=256, AB2=AC2+BC2=400=202,∴AB=20.故选A.
解:在△ ABC中,∵∠ACB=90°, ∴AC2+BC2=AB2(勾股定理). ∵AB=200 m,BC=160 m, AC AB2 BC2 2002 1602 120m 答:点A和点C间的距离是120 m.
例:(教材第153页做一做)如图所示的是某厂房屋顶的三脚 架的示意图.已知AB=AC=17 m, AD⊥BC,垂足为D,AD=8 m,求BC的长.
(4)解决侧面展开问题:将立体图形的侧面展开成平面图形,利 用勾股定理解决表面距离最短的问题.
课堂小结
1.当已知条件告诉了有直角三角形时,直接用勾股定 理解决问题. 2.当遇到立体图形表面两点间的距离问题时,应想到 化立体为平面.
1.如图所示,有两棵树,一棵高10米,另一棵高
4米,两树相距8米.一只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
2.下图中,不能用来证明勾股定理的是( D )

冀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17-3勾股定理第一课时勾股定理课件

冀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17-3勾股定理第一课时勾股定理课件

11.(2024江苏扬州邗江期末,16,★★☆)如图,在Rt△ABC中,
AC=4,AB=5,∠C=90°,BD平分∠ABC交AC于点D,则DC的长
3
是2.
解析 在Rt△ABC中,AC=4,AB=5,∠C=90°,∴BC=
A=B2 =3A,C如2图,过52 D 作42 DE⊥AB于点E,∵BD平
分∠ABC,DC⊥BC,∴DC=DE,设DC=DE=x,∵S△BCD+S△ABD=S△ABC,
2
2ab+b2-2ab=a2+b2,∵中间小正方形的边长为c,∴小正方形的
面积为c2,∴a2+b2=c2,∴甲能利用面积验证勾股定理.乙中直
角梯形的面积为 (a =b)(aa2+b) b12+ab1,两个直角三角形
2
22
的面积和为2× 1 ab=ab,则中间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1 a2+
2
2
1 b2+ab-ab=1 a12+ b2,∵中间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
7.(2024四川成都龙泉驿期末)如图,△ABC中,AB=AC,BD⊥AC于 点D,∠BDF=∠BAF=∠C,BD=3,CD=1. (1)求证:∠CBD=∠EDA. (2)求AB的长.
解析 (1)证明:∵BD⊥AC, ∴∠C+∠CBD=∠EDA+∠BDF=90°, ∵∠BDF=∠C,∴∠CBD=∠EDA. (2)设AD=x,则AB=AC=AD+CD=x+1, ∵BD=3,AD2+BD2=AB2,∴x2+32=(x+1)2, 解得x=4,∴AB=x+1=5.
∴1 BC·DC+1 AB·DE1=222解33

八年级数学上册17特殊三角形17.3勾股定理2导学案新版冀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17特殊三角形17.3勾股定理2导学案新版冀教版

17.3 勾股定理(2)【学习目标】1.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运用勾股定理解决有关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学习重点】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预习自测】 一.知识链接1.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a 2+b 2= c 2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运用方法因为 ∠C =90°所以 a 2+ b 2= c 2或AC 2+ BC 2= AB2勾股定理同时也是数学中应用最广泛的定理之一.至今在建筑工地上,还在用它来放线,进行“归方”,即放“成直角”的线.正因为这样,人们对这个定理的备加推崇便不足为奇了。

尼加拉瓜在1971年发行了一套十枚的纪念邮票,主题是世界上“十个最重要的数学公式”,其中之一便是勾股定理.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勾股定理的应用”. 【合作探究】自学:阅读课本,试着做一做本节练习,提出在自学中发现的问题,同时解决以下问题: 例:如图是一只圆柱形的封闭易拉罐,它的底面半径为4cm , 高为15cm ,问易拉罐内可放的搅拌棒(直线型)最长可以是多长? 分析:搅拌棒在易拉罐中的位置可以有多种情形,如图中的1A B 、2A B ,但它们都不是最长的,根据实际经验,当搅拌棒的一个端点在B 点,另一个端点在A 点时最长,此时可以把BACbac线段AB 放在Rt△ABC 中,其中BC 为底面直径. 【解难答疑】1. 一棵大树被风刮断后折倒在地面上,如图,如果量得AC =6m ,CB =8m .则树在刮断之前有________高.2. 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8米,另一棵高2米,两树相距8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至少飞了 米.3. 要从电线杆离地面5米处向地面拉一条13米的拉线,求地面拉线固定点A 到电线杆底部B 的距离.4.有两根木棒,它们的长度分别是40cm 和50cm ,若要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其中必须有一个角是直角,则所需最短的木棒长度是多少?5.一段长为10m 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顶端距地面6m ,现将梯顶沿墙面下滑1m ,则梯子底端与墙面距离是否也增长1m ?说明理由.【拓展延伸】1.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赵爽弦图”的示意图,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围成的.若6AC ,5BC =,将四个直角三角形中边长为6的直角边分别向外延长一倍,得到图-2所示的“数学风车”,则这个风车的外围周长是 .2.如图,四边形ABCD ,EFGH ,NHMC 都是正方形,边长分别为a b c ,,;A B N E F ,,,,五点在同一直线上,则c = (用含有a b ,的代数式表示).3.把一根长为160 cm 的细铁丝剪成三段,作成一个等腰三角形风筝的边ABC (如图), 已知风筝的高AD =40 cm ,你知道小明是怎样弯折铁丝的吗?4. 如图,南北向MN 为我国的领海线,即MN 以西为我国领海,以东为公海.上午9时50分,我国反走私艇A 发现正东方有一走私艇C 以每小时13海里的速度偷偷向我领海开来,便立即通知正在线上巡逻的我国反走私艇B 密切注意.反走私艇A 通知反走私艇B :A 和C 两艇的距离是13海里,ABC图-1图-2a DC BcNEFb G HA、B两艇的距离是5海里.反走私艇B测得距离C艇是12 海里,若走私艇C的速度不变,最早会在什么时间进入我国领海?【总结反思】1.本节课我学会了:还有些疑惑:2.做错的题目有:原因:。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七章 特殊三角形 专题练习 直角三角形和勾股定理 冀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七章 特殊三角形 专题练习 直角三角形和勾股定理 冀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七章特殊三角形专题练习直角三角形和勾股定理(新版)冀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七章特殊三角形专题练习直角三角形和勾股定理(新版)冀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七章特殊三角形专题练习直角三角形和勾股定理(新版)冀教版的全部内容。

专题一勾股定理与方程1.如图所示,已知在三角形纸片ABC中,BC=3,AB=6,∠BCA=90°,在AC上取一点E,以BE为折痕,使AB的一部分与BC重合,A与BC延长线上的点D重合,则DE的长度为( )A.6 B.3 C.23 D.32.一个正方体物体沿斜坡向下滑动,其截面如图所示。

正方形DEFH的边长为2米,坡角∠A=30°,∠B=90°,BC=6米。

当正方形DEFH运动到什么位置,即当AE=米时,有DC2=AE2+BC2.专题二构造直角三角形3.如图,在△ABC中,∠A=30°,∠B=45°,AC=23,求AB的长.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BC:CD:DA=2:2:3:1,且∠ABC=90°,求∠DAB的度数.专题三勾股定理中的分类讨论思想5.在等腰△ABC中,∠A=30°,AB=8,则AB边上的高CD的长是.6.在△ABC中,AB=15,AC=13,高AD=12,则△ABC的周长为_______.7。

在△ABC中, AB=25,AC=4,BC=2,以AB为边向△ABC外作△ABD,使△AB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求线段CD的长.参考答案1.C 解析:由折叠可知BC=BA=6,DE=AE,∵BC=3,∴CD=BC=3,∴BE=DE=AE,由勾股定理可得AC=33,设DE=AE=BE=x,在Rt△BCE中,32+()233x-=x2,解得x=23,即DE的长度为23。

2022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七章特殊三角形17.3勾股定理2勾股定理的应用授课课件新版冀教版2022

2022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七章特殊三角形17.3勾股定理2勾股定理的应用授课课件新版冀教版2022

知识点 3 勾股定理求最小值应用
知3-讲
例3 如图,小红想用一条彩带缠绕易拉罐,正好从 A点绕到正上方B点共四圈,已知易拉罐底面周 长是12 cm,高是20 cm,那么所需彩带最短的 是( D ) A. 13 cm B. 4 6 1 cm C. 4 3 4 cm D. 52 cm
知3-讲
分析:要求彩带的长,需将圆柱的侧面展开,进而根 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出结果,在求线段 长时,借助于勾股定理.
知1-讲
2.基本思想方法:勾股定理把“形”与“数”有机地结合 起来,即把直角三角形这个“形”与三边关系这一“数” 结合起来,它是数形结合思想的典范. 易错警示:运用勾股定理时,一定要分清哪条边是斜 边.在不清楚哪条边是斜边时,要分类讨论,写出所 有可能,以免漏解或错解.
知1-讲
例1 如图,为了测得湖边上点A和点C间的距离,一 观测者在点B设立了一根标杆,使∠ACB=90°. 测得 AB=200 m,BC=160 m.根据测量结果,求 点A和点C间的距离.
知识点 1 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
知1-讲
1.勾股定理的数学表达式: 在Rt△ABC中,∠C=90°,AB=c,AC=b,BC= a,则a2+b2=c2.
要点精析:(1)勾股定理适用于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 (2)勾股定理的内容描述的是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
量关系,已知其中任意两边可以求出第三边; (3)勾股定理的变形公式:a2=c2-b2,b2=c2-a2; (4)运用勾股定理时,要分清斜边、直角边.
第十七章 特殊三角形
17.3 勾股定理
第2课时 勾股定理 的应用
1 课堂讲解 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
勾股定理的几何应用
勾股定理求最小值应用
2 课时流程

河北专版2022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7章特殊三角形17.3勾股定理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课件新版冀教版2

河北专版2022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7章特殊三角形17.3勾股定理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课件新版冀教版2
【答案】25;直角三角形
11.【易错:容易忽略AB是斜边的情况】已知△ABC中,AB= 12,BC=9,那么当AC=__3___7_或__1_5_____时,△ABC是直角 三角形.
【点拨】①当AB为斜边时,△ABC要为直角三角形,则应 有AC2=AB2-BC2=122-92=63,∴AC=3 7 . ②当AC为斜边时,△ABC要为直角三角形,则应有AC2= AB2+BC2=122+92=225 ,∴AC=15. 注意分类讨论,切忌直接把AC当成斜边,造成漏解.
【答案】25;直角三角形
13.如图,小方格的边长为1. (1)求△ABC的面积;
解:△ABC 的面积=8×4-12×1×8-12×2×3-12×6×4=32-4-3- 12=13.
(2)判断△ABC是什么形状,并说明理由.
解:△ABC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 因为小方格的边长为1, 所以AC2=12+82=65,AB2=32+22=13,BC2=62+42=52. 因为在△ABC中,AB2+BC2=13+52=65=AC2, 所以△ABC是直角三角形.
A.能拼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B.能拼成一个锐角三角形 C.能拼成一个钝角三角形 D.不能拼成三角形
5.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b)2=c2+2ab,则这个 三角形是( C )
A.等边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钝角三角形
6.如图,明明散步从A到B走了41 m,从B到C走了40 m, 从C到A走了9 m,则∠A+∠B的度数是___9_0____度.
【点拨】Rt△CBD中, ∵BC2-BD2=CD2,即152-92=CD2,∴CD=12, Rt△ACD中,∵AC2-CD2=AD2,即202-122=AD2, ∴AD=16,∴AB=AD+BD=16+9=25. ∵AB2=252=625,AC2=202=400,BC2=152=225, ∴BC2+AC2=AB2, ∴△ABC是直角三角形.

冀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7章 特殊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冀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7章 特殊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已知:如图,在Rt△ABC中,∠ACB =90°,CD为斜边AB上的中线. 求证:CD=AB. 1 证明:如图,过点2 D,作DE∥BC,交 AC于点E;作DF∥AC,交BC于点F. 在△AED和△DFB中, ∠A=∠FD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D=DB(中线的概念), ∠ADE=∠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 1 2
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 边的一半.这个定理将特殊的直角三角形中的角度 关系转化为直角三角形中边的等量关系.在一般情 况下,遇到30°角常用的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就是作 垂直,构造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解决相关的线 段问题.
1.必做:完成教材P149T1-T2, P149习题A组T1-T3,B组T1-T2 2.补充:
我们知道,有一个角等于90°的三角 形叫做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可以用符号 “Rt△”表示,如图,直角三角形ABC可以 表示为“Rt△ABC”.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容易得到: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的逆命题显然也是真命题.于是, 有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互余,那么这个三角形 是直角三角形.
知1-讲
(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有两个角互 余
(2) 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都可以利用三角形的内 (3) 角和定理推出. (4) (2)在直角三角形中,若已知两个锐角之间的关系, (5) 结合两锐角互余可以求出每个锐角的度数,而不 (6) 必再使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 (7) (3)在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时,除利用直
∠DCB=∠DAB=90°,
∴△DCB和△BAD均为直角三角形.
∵M是BD的中点,
∴MC=

河北专版2022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7章特殊三角形17.3勾股定理2勾股定理的应用课件新版冀教版20

河北专版2022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7章特殊三角形17.3勾股定理2勾股定理的应用课件新版冀教版20

5.(中考·安徽)如图,在长方形 ABCD 中,AB=5,AD=3,动 点 P 满足 S△PAB=13S 长方形 ABCD,则点 P 到 A,B 两点距离之 和 PA+PB 的最小值为( ) A. 29 B. 34 C.5 2 D. 41
【点拨】设△PAB 中 AB 边上的高是 h.∵S△PAB=13S 长方形 ABCD, ∴12AB·h=13AB·AD,∴h=23AD=2. ∴动点 P 在与 AB 平行且与 AB 的距离是 2 的直线 l 上,作点 A 关于直线 l 的对称点 E,连接 AE,BE,则 BE 就是所求的最短 距离.在 Rt△ABE 中,∵AB=5,AE=2+2=4, ∴BE= AB2+AE2= 52+42= 41,即 PA+PB 的最小值为 41. 【答案】D
(1)在旋转过程中, ①当 A,D,M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求 AM 的长;
解:AM=AD+DM=40或AM=AD-DM=20.
②当 A,D,M 三点为同一直角三角形的顶点时,求 AM 的长. 解:显然-DM2=302-102=800, ∴AM=20 2; 当∠ADM 为直角时,AM2=AD2+DM2=302+102=1 000, ∴AM=10 10. 综上所述,AM 的长为 20 2或 10 10.
第十七章 特殊三角形
17.3 勾股定理 第2课时 勾股定理的应用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D 2B 3 13 4B 5D
6B 7D 8D 9 见习题 10 见习题
答案显示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1 见习题 12 见习题
答案显示
1.(中考·湖北荆州)《九章算术》中的“折竹抵地”问题(如图):今有 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根六尺.问折高者几何?意思:一根 竹子,原高 1 丈(1 丈=10 尺),一阵风将竹子折断,其竹梢恰 好抵地,抵地处离竹子底部 6 尺远,问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是 多少?设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为 x 尺,则可列方程为( D ) A.x2-6=(10-x)2 B.x2-62=(10-x)2 C.x2+6=(10-x)2 D.x2+62=(10-x)2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七章特殊三角形17-3勾股定理3教案新版冀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七章特殊三角形17-3勾股定理3教案新版冀教版

17.3勾股定理(3)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能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发展数感,增加对勾股数的直观体验,培养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建立数学模型.【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介绍有关历史资料,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愿望.2.通过对勾股定理逆定理的综合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克服困难的勇气;体验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实用性.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推导过程.【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导入一:【课件1】小明找来了长度分别为12cm,40cm的两条线,利用这两条线采用固定三边的方法,画出了如图所示两个图形,他画的是直角三角形吗?由32+42=52,82+152=172,你想到了什么?与勾股定理有什么不同?[设计意图]联想旧知识,锻炼学生的辨别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自然地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之中.导入二:我们学过的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哪些?(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学生回忆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那么把勾股定理反过来是不是可以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呢?(即如果三角形三边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设计意图]复旧导新,让学生通过勾股定理的逆命题,猜想它的逆命题是否可以作为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依据,从而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导入三:【课件2】如图所示,工人师傅想要检测一扇小门的两边AB,CD是否垂直于底边BC和门的上边AD,你能用工具帮工人师傅完成任务吗?[设计意图]设疑引起下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埋下伏笔.二、新知构建:活动一: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思路一操作验证:(1)将上面导入一中给出的两个三角形用量角器量一量,有直角吗?(2)分别以5,12,13为三边长作三角形,用量角器量一量,它是直角三角形吗?学生动手操作并测量.(3)你发现什么规律?学生思考、回答: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教师说明:在ΔABC中,由边的关系a2+b2=c2,推导出∠C是直角较难做到.若作一个与ΔABC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则可借助全等的性质来说明∠C是直角.推理证明:【课件3】已知:如图(1)所示,在ΔABC中,AB=c,BC=a,CA=b,且a2+b2=c2.求证:∠C=90°.引导学生分析:要证∠C=90°,就是要构建一个与ΔABC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作ΔA'B'C',使∠C'=90°,B'C'=a,C'A'=b,证ΔABC≌ΔA'B'C'.证明:如图(2)所示,作ΔA'B'C',使∠C'=90°,B'C'=a,C'A'=b,由勾股定理,可得A'B'2=a2+b2.∵a2+b2=c2,∴A'B'2=c2,即A'B'=c.在ΔABC和ΔA'B'C'中,∵BC=B'C'=a,AC=A'C'=b,AB=A'B'=c,∴ΔABC≌ΔA'B'C'(SSS),∴∠C=∠C'=90°(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展示学生的证明过程,全班点评、交流.教师强调:刚才我们证明的结论是真命题.即如果三角形的三边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这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想一想:勾股定理和其逆定理有什么区别?两者应用的条件分别是什么?小组讨论区别,选派代表发言.[设计意图]让学生实际测量、画图,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证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证明的能力,拓宽学生的思路.思路二活动1【课件4】问题:据说古埃及人用如图所示的方法画直角:把一根长绳打上等距离的13个结,然后以3个结、4个结、5个结的长度为边长,用木桩钉成一个三角形,其中一个角便是直角.这个问题意味着,如果围成的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4,5,满足下面的关系“32+42=52”,那么围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大家画一画、量一量,看看这样画出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再画画看,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5cm,6cm,6.5cm,满足下面的关系“2.52+62=6.52,那么画出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换成三边长分别为4cm,7.5cm,8.5cm的三角形,再试一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合作,协同完成此活动.用尺规作图的方法作出三角形,经过测量后,发现以以上两组数为边长组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而且三边满足a2+b2=c2.我们进而会想:是不是三角形的三边只要有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就能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呢?活动2下面的三组数分别是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a,b,c.5,12,13;7,24,25;8,15,17.(1)这三组数都满足a2+b2=c2吗?(2)分别以每组数为三边长作出三角形,用量角器量一量,它们都是直角三角形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给出的三组数为边长作出三角形,从而更加坚信前面猜想出的结论.从而得出一个命题:如果三角形的三边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同时,我们也进一步明白了古埃及人那样做的道理.直至科技发达的今天——人类已跨入21世纪,建筑工地上的工人师傅们仍然离不开“三四五放线法”.“三四五放线法”是一种古老的归方操作.所谓“归方”就是“成直角”,譬如建造房屋,房角—般总是成90°,怎样确定房角的纵横两线呢?【课件5】如图所示,欲过基线MN上的一点C作它的垂线,可由三名工人操作:一人手拿布尺或测绳的0和12尺处,固定在C点;另一人拿4尺处,把尺拉直,在MN上定出A点,再由一人拿9尺处.把尺拉直,定出B点,连接BC,则∠ACB=90°.师:建筑工人用3,4,5作出了一个直角,能不能用其他的整数组作出直角呢?生:可以,例如7,24,25;8,15,17.据说,我国古代大禹治水测量工程时,也用类似的方法确定直角.满足a2+b2=c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如3,4,5;5,12,13.活动3问题: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a2+b2=c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它们的题设和结论有何关系?教师在本活动中应重点关注学生能否发现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题设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活动二:例题讲解【课件6】如图所示的是一个机器零件示意图,∠ACD=90°是这种零件合格的一项指标.现测得AB=4cm,BC=3cm,CD=12cm,AD=13cm,∠ABC=90°.根据这些条件,能否知道∠ACD=90°?小组合作探索,互相交换意见,选一名代表板演过程,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解题过程.解:在ΔABC中,∵∠ABC=90°,∴AC2=AB2+BC2(勾股定理),∵AB=4,BC=3,∴AC2=32+42=52,∴AC=5.在ΔACD中,∵AC=5,CD=12,AD=13,∴AC2+CD2=52+122=169,AD2=132=169.∴AC2+CD2=AD2,∴∠ACD=90°(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所以根据这些条件,能知道∠ACD=90°.[知识拓展](1)勾股定理与其逆定理的关系:勾股定理是已知直角三角形,得到三边长的关系,它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由三角形三边长的关系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这是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也是判断两直线是否垂直的方法之一.二者的条件和结论刚好相反.(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延伸: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c为最长边的长)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如果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以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在实际应用时,可用较短两边长的平方和与较长边长的平方作比较,若它们正好相等,则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较长边所对的角为直角.三、课堂小结: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它是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方法.2.勾股定理与其逆定理的联系与区别联系:①两者都与三角形三边关系a2+b2=c2有关;②两者都与直角三角形有关.区别:勾股定理是以“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为条件,进而得到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数量关系,即a2+b2=c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满足a2+b2=c2”为条件,进而得到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是判别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有效方法.。

冀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7章 特殊三角形 提分专项(十三) 三角形的常见计算和证明

冀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7章 特殊三角形 提分专项(十三) 三角形的常见计算和证明

(2)求△ADE的面积.
解:在 Rt△ADE 中,∠A=90°, AD=5 cm,AE=12 cm,
∴ S△ADE= 1 ×5×12=30(cm2). 2
18.如图,AB为一棵大树,在树上距地面10m的D处有两只猴子,它们同时发现 C处有一筐水果,一只猴子从D处往上爬到树顶A处,又沿滑绳AC滑到C处 ,另一只猴子从D处滑到B处,再由B处跑到C处,已知两只猴子所经路程都 为15m,求树高AB.
∴这块钢板的面积=S△ABC+S△ADC= AB·BC+
AD·AC=54+60=114(cm2).
1
1
2
2
10.如图,有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5cm,BC=10cm,将 △ABC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折痕为EF,则CE的长为( )
A
15
25
15
25
A. 4 cm B. 4 cm C. 2 cm D. 2 cm
答案显示
21 10
22 2 2
23 见习题
24 A 25 A
26 C 27 B 28 B 29 B 30 B
答案显示
31 C 32 B 33 D 34 A 35 B
36 C 37 见习题
答案显示
1.底边上的高为3,底边长为8的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 ) A.6 B.5 C.4 D.3 B
2.【2020·河北唐山滦州期末】如图,AD,CE分别是△ABC的中线和角平分 线,若AB=AC,∠BAC=40°,则∠CHD的度数是( )
A.3B.4C.5D.6
B
36.如图,在△ABC中,CD⊥AB于点D,BE⊥AC于点E,F为BC的中点,DE=5
,BC=8,则△DEF的周长是( )
C

2024年冀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七章 特殊三角形第十七章 特殊三角形

2024年冀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七章 特殊三角形第十七章 特殊三角形

一、单元学习主题本单元是“图形与几何”领域“图形的性质”主题中的“特殊三角形”.二、单元学习内容分析1.课标分析《标准2022》指出初中阶段图形与几何领域包括“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化”和“图形与坐标”三个主题.“图形的性质”强调通过实验探究、直观发现、推理论证来研究图形,在用几何直观理解几何基本事实的基础上,从基本事实出发推导图形的几何性质和定理,理解和掌握尺规作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本章主要是通过观察与思考、操作与归纳等活动,获得“发现”,再通过演绎推理证明“发现”的探索证明过程,使学生体会通过合情推理提出猜想,运用演绎推理证明结论的数学思维,力图实现发展学生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有机融合的目的,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2.本单元教学内容分析冀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十七章“特殊三角形”,本章包括五个小节:17.1等腰三角形;17.2直角三角形;17.3勾股定理;17.4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7.5反证法.“特殊三角形”这一章的知识既是三角形内容的深化和拓展,又是进一步研究特殊四边形的重要工具,同时,等腰三角形的知识在今后探索线段相等、角相等、直线的垂直关系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不仅是数形结合思想的完美体现,更是我们今后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因此,本章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的呈现方式,主要是通过观察与思考、操作与归纳等方法来探索和发现结论,再通过演绎推理证明结论,最后举例应用.这一方式实现了在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基础上,把证明作为探索活动的自然延续,较好体现了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两种推理形式的相辅相成,实现了两种推理的有机融合.勾股定理的获得,设计了观察、计算、思考、归纳、猜想的探究活动,验证猜想的过程设计为“试着做做”和“做一做”的学生自主活动,让学生体验勾股定理发现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对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通过学生先操作(画直角三角形),再证明(利用全等)的方式来获得.在本章的尺规作图中,都增加了分析环节,使学生不仅要知道作图的步骤,而且还要了解作图的道理.在反证法一节中,除介绍了反证法及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外,还运用反证法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进行了证明,体现了本套教材在内容上的完整性.同时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斜边、直角边”定理也用反证法给出了证明,使学生从中体会反证法的价值.三、单元学情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冀教版教材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七章特殊三角形,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简单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初步认识了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能判定物体的方位,用数对描述平面上点的位置,形成了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本章将带领学生进一步探究特殊三角形的边、角的性质.四、单元学习目标1.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探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2.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掌握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探索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探索并掌握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斜边、直角边”定理.5.会利用基本作图作三角形: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线作等腰三角形;已知一直角边和斜边作直角三角形.6.通过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五、单元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概览六、单元评价与课后作业建议本单元课后作业整体设计体现以下原则:针对性原则:每课时课后作业严格按照《标准2022》设定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业质量情况.层次性原则:教师注意将课后作业分层进行,注重知识的层次性和学生的层次性.知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突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渗透人人学习数学,人人有所获.重视过程与方法,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自主性原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自主选择,每课时留下拓展性练习或自主编写自己的易错题类型.生活性原则:本节课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应回归于生活,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根据以上建议,本单元课后作业设置为两部分,基础性课后作业和拓展性课后作业.。

冀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七章特殊三角形复习课件

冀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七章特殊三角形复习课件

• A、b2=a2-c2
B、 ∠C=∠A-∠B
பைடு நூலகம்
• C、∠A:∠B:∠C=3:4:5
• D、a:b:c=12:13:15
• 3、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的是(

• A、一条直角边和一个锐角分别相等
• B、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 C、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 D、两个锐角对应相等
5、如图,EA⊥AB,BC⊥AB,AB=AE=2BC,
• ∴∠1=∠2(等角的余角相等) • ∴BM=CM(等角对等边)
A
E
M
D
1 B
2 C
说明:本题易习惯性地用全等来 证明,虽然也可以证明,但过程 较复杂,应当多加强等腰三角形 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的应用。
例2.已知:如图,∠C=90°,BC=AC,D、E分别在BC和
AC上,且BD=CE,M是AB的中点.
例1.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BD⊥AC于D, CE⊥AB于E,BD与CE相交于M点。求证:BM=CM。
• 证明:∵AB=AC • ∴∠ABC=∠ACB(等边对等角) • ∴BD⊥AC于D,CE⊥AB于E • ∴∠BEC=∠CDB=90° • ∴∠1+∠ACB=90°,
∠2+∠ABC=90°(直角三角形 两个锐角互余)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利用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 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特殊三角形的学习,进一步 认识各类三角形,培养学生视察、类比的思维能力, 体会数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索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 感受数学逻辑推理的重要性,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 中的广阔应用,提高数学的学习兴趣

新冀教版八上数学第17章特殊三角形专训3 巧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定解与垂直相关题型

新冀教版八上数学第17章特殊三角形专训3 巧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定解与垂直相关题型

专训3巧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定解与垂直相关题型名师点金:证垂直的方法:(1)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2)等腰三角形中“三线合一”;(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几何中,我们常常通过证垂直,再利用垂直的性质来解各相关问题.利用三边的数量关系说明直角1.如图,在△ABC中,点D为BC边上一点,且AB=10,BD=6,AD=8,AC=17.求CD的长.(第1题)利用转化法构造直角三角形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90°,AB=3,BC=4,CD=13,AD=12.求S四边.形ABCD(第2题)利用倍长中线法构造直角三角形3.如图,在△ABC中,D为边BC的中点,AB=5,AD=6,AC=13.求证:AB⊥AD.(第3题)利用化分散为集中法构造直角三角形4.如图,在△ABC中,∠ACB=90°,AC=BC,P是△ABC内一点,且PA=6,PB =2,PC=4,求∠BPC的度数.(第4题)利用“三线合一”法构造直角三角形5.如图,在△ABC中,CA=CB,∠ACB=90°,D为AB的中点,M,N分别为AC,BC上的点,且DM⊥DN.求证:AB2=2(CM+CN)2.(第5题)答案1.解:因为AD2+BD2=100=AB2,所以△ABD为直角三角形,且∠ADB=90°.在Rt△ACD中,CD2+AD2=AC2,所以CD2=AC2-AD2=172-82=225,所以CD=15. 2.解:连接AC.在Rt△ACB中,AB2+BC2=AC2,所以AC=5.所以AC2+AD2=CD2.所以△ACD为直角三角形,且∠CAD=90°.所以S四边形ABCD=12×3×4+12×5×12=36.3.证明:如图,延长AD至点E,使ED=AD,连接CE,BE.因为D为BC的中点,所以CD=BD.又因为AD=ED,∠ADC=∠EDB,所以△ADC≌△EDB.所以EB=AC=13.在△ABE中,AE=2AD=12,所以AE2+AB2=122+52=169.又因为EB2=132=169,所以AE2+AB2=EB2.所以△ABE是直角三角形,且∠BAE=90°,即AB⊥AD.(第3题)点拨:本题运用倍长中线法构造全等三角形证明线段相等,再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从而说明两条线段垂直.4.解:如图,将△CPB绕点C顺时针旋转90°至△CQA,连接PQ,则△CQA≌△CPB,且△PC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Q=CP=4,∠QCP=90°,∴PQ=42,∴AQ2+PQ2=22+(42)2=36=PA2.∴∠AQP=90°,∴∠BPC=∠AQC=∠AQP+∠CQP=90°+45°=135°.(第4题)(第5题)5.证明:如图,连接CD,因为DM⊥DN,所以∠MDC+∠CDN=90°. 因为∠ACB=90°,AC=BC,D为AB的中点,所以∠B=45°,CD=12AB=BD,CD⊥AB,∠ACD=∠BCD=45°.所以∠ACD=∠B,∠CDN+∠NDB=90°.所以∠MDC=∠NDB.在△CMD和△BND中,因为∠MDC=∠NDB,∠MCD=∠NBD,CD=BD,所以△CMD≌△BND.所以CM =BN.所以CM+CN=BN+CN=BC.又因为AB2=AC2+BC2=2BC2,所以AB2=2(CM+CN)2.。

2024年冀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七章 特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2024年冀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七章 特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课时目标1.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2.掌握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学习重点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学习难点初步养成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推理能力.课时活动设计导入新课我们前边学习了等腰三角形,除了等腰三角形外,我们还学过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是又一类特殊的三角形,那么它具有什么性质呢?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引出本节课所学内容.探究新知教师出示问题:结合目前所学,你对直角三角形有什么认识呢?直角三角形有什么特征呢?学生: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由学生自己完成此猜想的证明.已知:在Rt△ABC中,△C=90°.求证:△A+△B=90°.证明:在Rt△ABC中,△A+△B+△C=180°.△△C=90°,△△A+△B=180°-△C=180°-90°=90°.几何语言:如图,△在△ABC中,△C=90°,△△A+△B=90°.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逆命题显然也是真命题.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互余,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此定理证明由学生完成.已知:在△ABC中,△A+△B=90°.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证明:在△ABC中,△A+△B+△C=180°.△△A+△B=90°,△△C=180°-(△A+△B)=180°-90°=90°.△△ABC是直角三角形.符号语言:△在△ABC中,△A+△B=90°,△△ABC是直角三角形.设计意图:学生经过猜想并证明,能够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同时提升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探究新知设计活动,学生操作.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画出Rt△ABC,△C=90°,如图1;将△B折叠,使点B与点C 重合,折痕为EF,沿BE画出虚线CE,如图2;将纸展开,如图3.完成下列问题.(1)△ECF与△B有怎样的关系?线段EC与线段EB有怎样的关系?解:△ECF=△B,EC=EB.(2)由发现的上述关系以及△A+△B=△ACB,△ACE+△ECF=△ACB,你能判断△ACE与△A的大小关系吗?线段AE与线段CE呢?解:△ACE=△A,AE=CE.(3)由发现的上述关系,你能猜想线段CE与线段AB的关系吗?AB.猜想:CE=AE=EB,即CE是△ABC中AB边的中线,且CE=12如何证明你的猜想呢?学生组内合作,互相交流讨论,教师引导,给予详细的证明过程,最后进行总结.已知:如图1,在Rt△ABC中,△ACB=90°,CD为斜边AB上的中线.AB.求证:CD=12证明:如图2,过点D作DE△BC,交AC于点E;作DF△AC,交BC于点F.在△AED和△DFB中,△{∠A =∠FD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AD =DB(中线的概念),∠ADE =∠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AED △△DFB (ASA).△AE =DF ,ED =FB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同理可证,△CDE △△DCF . 从而,ED =FC ,EC =FD. △AE =EC ,CF =FB (等量代换).又△DE △AC ,DF △B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DE 为AC 的垂直平分线,DF 为BC 的垂直平分线. △AD =CD =BD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CD =12AB.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感受并猜想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理解其合理性,为下个环节的证明作铺垫.通过教师讲解,完成此定理的证明,学生理解该定理的证明过程,并运用该定理去解决问题.拓展应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完成证明.证明: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已知:如图,在Rt△ABC 中,△ACB =90°,△A =30°. 求证:BC =12AB.证明:(方法1)如图1,作斜边上的中线CD ,则CD =AD =BD =12AB.△△A=30°,△△B=60°.△△CDB是等边三角形,△BC=BD=12AB.(方法2)如图2,延长BC到D,使CD=BC,连接AD.在△ABC和△ADC中,{AC=AC,∠ACB=∠ACD, BC=DC,△△ABC△△ADC(SAS).△AB=AD.△△BAC=30,△△B=90°-30°=60°.△△ABD是等边三角形.△AB=BD.△BC=12AB.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及时给予指导,最后进行总结.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完成此定理的证明,能够掌握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巩固训练1.如图,在△ABC中,△ACB=90°,CD是AB边上的高,若△A=50°,则△DCB的度数为(A)A.50°B.45°C.40°D.25°第1题图第2题图2.如图,在Rt△ABC中,△ACB=90°,△A=50°,将其折叠,使点A落在边CB上的点A'处,折痕为CD,则△A'DB的度数为(D)A.40°B.30°C.20°D.10°3.在Rt△ABC中,△C=90°,△A=30°,若AB=4 cm,则BC= 2 cm.4.若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和中线分别为10 cm,12 cm,则它的面积是120 cm2.设计意图:通过习题的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解决问题.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和同学交流一下.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复述本节课所学知识,使学生牢固掌握本节课所学内容,把所学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课堂8分钟.1.教材第149页习题A组第1,2,3题,习题B组第2题.2.七彩作业.17.2直角三角形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3)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2.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互余,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教学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训3巧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定解与垂直相关题型名师点金:证垂直的方法:(1)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2)等腰三角形中“三线合一”;(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几何中,我们常常通过证垂直,再利用垂直的性质来解各相关问题.
利用三边的数量关系说明直角
1.如图,在△ABC中,点D为BC边上一点,且AB=10,BD=6,AD=8,AC=17.求CD的长.
(第1题)
利用转化法构造直角三角形
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90°,AB=3,BC=4,CD=13,AD=12.求S四边.
形ABCD
(第2题)
利用倍长中线法构造直角三角形
3.如图,在△ABC中,D为边BC的中点,AB=5,AD=6,AC=13.求证:AB⊥AD.
(第3题)
利用化分散为集中法构造直角三角形
4.如图,在△ABC中,∠ACB=90°,AC=BC,P是△ABC内一点,且PA=6,PB =2,PC=4,求∠BPC的度数.
(第4题)
利用“三线合一”法构造直角三角形
5.如图,在△ABC中,CA=CB,∠ACB=90°,D为AB的中点,M,N分别为AC,BC上的点,且DM⊥DN.
求证:AB2=2(CM+CN)2.
(第5题)
答案1.解:因为AD2+BD2=100=AB2,
所以△ABD为直角三角形,
且∠ADB=90°.
在Rt△ACD中,CD2+AD2=AC2,
所以CD2=AC2-AD2=172-82=225,所以CD=15. 2.解:连接AC.在Rt△ACB中,AB2+BC2=AC2,所以AC=5.所以AC2+AD2=CD2.
所以△ACD为直角三角形,且∠CAD=90°.
所以S四边形ABCD=1
2×3×4+
1
2×5×12=36.
3.证明:如图,延长AD至点E,使ED=AD,连接CE,BE.
因为D为BC的中点,所以CD=BD.
又因为AD=ED,∠ADC=∠EDB,
所以△ADC≌△EDB.
所以EB=AC=13.
在△ABE中,AE=2AD=12,
所以AE2+AB2=122+52=169.
又因为EB2=132=169,
所以AE2+AB2=EB2.
所以△ABE是直角三角形,且∠BAE=90°,即AB⊥AD.
(第3题)
点拨:本题运用倍长中线法构造全等三角形证明线段相等,再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从而说明两条线段垂直.
4.解:如图,将△CPB绕点C顺时针旋转90°至△CQA,连接PQ,则△CQA≌△CPB,且△PC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Q=CP=4,∠QCP=90°,
∴PQ=42,
∴AQ2+PQ2=22+(42)2=36=PA2.
∴∠AQP=90°,
∴∠BPC=∠AQC=∠AQP+∠CQP=90°+45°=135°.
(第4题)
(第5题)
5.证明:如图,连接CD ,因为DM ⊥DN ,所以∠MDC +∠CDN =90°.
因为∠ACB =90°,AC =BC ,D 为AB 的中点,所以∠B =45°,CD =12
AB =BD ,CD ⊥AB ,∠ACD =∠BCD =45°.所以∠ACD =∠B ,∠CDN +∠NDB =90°.所以∠MDC =∠NDB.在△CMD 和△BND 中,
因为∠MDC =∠NDB ,∠MCD =∠NBD ,CD =BD ,所以△CMD ≌△BND.所以CM =BN.所以CM +CN =BN +CN =BC.
又因为AB 2=AC 2+BC 2=2BC 2,所以AB 2=2(CM +CN)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