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71e795a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25.png)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北临黄海、东海和渤海,西与14个国家接壤,南濒南海,陆地总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国家。
二、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北高南低,地势南高北低。
主要地势有平原、丘陵、高原和山地。
中国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呈现阶梯状。
1. 东北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包括松花江和辽河平原。
2.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有大量小山丘和丘陵,由商南纵向的山脉和沿海平原组成。
3. 中国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也是中国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之一。
4. 中国西南地区包括南亚高原、云贵高原等,地势复杂,山地多。
5. 中国西北地区地势复杂,有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等众多山脉。
6. 中国南部有许多低山丘陵,是湘江、赣江、崇山峻岭,大部分地区是丘陵和盆地。
三、气候中国气候多样,主要有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等。
旱涝频繁,温差大。
温带气候占中国面积的70%以上,热带气候约占2%。
1. 华北地区气候干旱少雨,天气变化大。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2. 华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夏季雨水多。
3. 西南地区气候多变,风雨无常,气候复杂多样。
4. 西北地区干旱,雨量少,气候干旱,季节明显。
5. 东北地区气候寒冷,冬季温度极低,雨量较少。
四、水系中国河流众多,流域面积达784.1万平方千米。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流经多个省市。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流,流经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其他著名河流还包括长江支流、黑龙江、珠江、淮河、壶口、松花江等。
五、自然资源中国是全球资源大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其中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资源等。
中国的山地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21.66%,人均水资源仅占世界平均水资源的四分之一。
六、文化遗产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等。
如长城、敦煌莫高窟、颐和园、泰山等。
同时还有丰富的古代文化和历史文化。
七、人口和城市中国是世界最大的人口大国,也是城市化率较高的国家。
[高中地理-高考知识点口诀]高中地理高考必考知识点
![[高中地理-高考知识点口诀]高中地理高考必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a00f7d6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37.png)
[高中地理-高考知识点口诀]高中地理高考必考知识点
1.中国地理概况:北洋南湿长江
北京、洋山、南京、湿地、长江
2.陆地及其分布:亚洲非洲美洲区
亚洲、非洲、美洲是最大的陆地区
3.中国地形:西高东低西纵东横
西部高原,东部低,西北-东南纵向,西南-东北横向
4.中国地缘:亚欧非台
亚欧非台,台湾在中国一边
5.中国气候:蒙华西东
蒙古高原,华北平原,西南高原,东南沿海
6.世界人口:世亚印中
世界人口,亚洲印度中国最多
7.世界贸易:东美欧
世界贸易,东亚美洲欧洲最强势
8.中国人口:密西东多
中国人口,密度最高西部东部多
9.世界农业:欧印美中
世界农业,欧洲最发达,印度美洲中国最多
10.世界城市:东太巴
世界城市,东京太原巴黎
11.中国城市:京沪穗港
中国城市,北京上海广州香港
12.中国河流:长黄淮湖
中国河流,长江黄河淮河湖泊
13.中国山脉:长秦重喜
中国山脉,长白山秦岭重庆喜马拉雅
14.世界山脉:喜安阿阿
世界山脉,喜马拉雅安地岳
15.世界河流:尼长亚亚
世界河流
16.世界地震:太洋日欧印
世界地震,太平洋环日本,欧洲印度不安定
17.世界火山:阿智马太印
世界火山,阿尔卑斯、智利、马鲁帝、太平洋、印度尼西亚18.中国地震:四川安东
中国地震,四川盆地和东南沿海
19.中国火山:长白云南
中国火山,长白山和云南滇池
20.中国湖泊:洱巴鄱洪居
中国湖泊,洱海巴音朝鲁、鄱阳湖、洪泽湖、居庸关
以上是高中地理高考必考的知识点口诀,希望对你准备高中地理高考有所帮助!。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bf8ff8531126edb6e1a10a2.png)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一、中国的疆域1•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小部分地区位于热带(云南南部西双版纳、海南、台湾南部、雷州半岛),没有寒带。
2. 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与不足优越性:①东部地区深受海洋影响,雨量丰沛,有利于农业生产;②沿海地区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及同海外各国的交往;③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同中亚、西亚等直接往来不足:①地处环太平洋构造带与地中海一喜马拉雅构造带交汇处,地质灾害严重;②地处西北太平洋西部,受台风影响大3. 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与不足优越性: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不足:最北部纬度高,热量不足,气温低;在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夏季风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不利于农作物种植。
4. 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我国云南、广西、广东、台湾;5. 我国少数民族当中壮族人口最多,约1600万人口;珞巴族人口最少约60万,其中处于中国控制区的有2300余人。
二、中国的地形1. 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三级阶梯分界线重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我国多样的地形对发展经济的影响?有利: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不利: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困难。
同时,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相对不足。
3•中国的山脉走向东西走向:天山 ----- 阴山,昆仑秦岭,南岭。
南北走向的山脉: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台湾的玉山,大陆的长白山一武夷山,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雪峰山。
西北一一东南走向的山脉和弧形山脉:阿尔泰山一祁连山,喜马拉雅山。
4. 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中,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全部位于第一阶梯,是我国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和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及新疆北部的准格尔盆地和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则都位于第二阶梯上。
地理中国知识点高中总结
![地理中国知识点高中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810d01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36.png)
地理中国知识点高中总结一、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西临中亚西域,南濒南海,北与俄罗斯、蒙古、朝鲜、哈萨克斯坦等国接壤。
中国的地理位置使得中国拥有多样的气候和地形,是一个多样化的国家。
此外,中国东西横跨五个时区,东部经济发达,西部地势较高,地理差异明显。
二、中国的地形地貌中国的地形地貌多种多样,主要有山地、高原、盆地和平原。
中国的东部多为平原和丘陵地带,西部则是以高原和山地为主。
中国的主要山脉有长江三角洲、秦岭、南岭等,主要高原有青藏高原、新疆天山等,主要盆地有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等。
中国的地形地貌对气候和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中国的气候气象中国的气候呈现多样性,主要有寒冷气候、温带气候和亚热带气候。
中国的南方气候温暖湿润,北方气候寒冷干燥。
中国的气候受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的影响,夏季东部多为梅雨季,西部多为干旱季。
中国的气象灾害也比较常见,如台风、暴雨等。
四、中国的水文资源中国的水文资源丰富,主要有江河湖泊和地下水资源。
中国拥有许多著名的江河湖泊,如长江、黄河、珠江、洞庭湖、鄱阳湖等,在历史上曾有重要的地位。
地下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是中国的主要饮用水来源。
五、中国的土地资源中国的土地资源丰富,主要有耕地、林地和草地。
中国的耕地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区和长江流域,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产区。
林地分布广泛,有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草地则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是牧业发达地区。
六、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自然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矿产资源,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木材、竹材等生物资源。
中国是一个资源国家,拥有丰富的资源能够支撑国家的发展。
七、中国的生态环境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较为严重,主要有土地沙漠化、水资源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
中国政府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提高环境保护的效果。
总之,中国地理是一个多样化而又丰富的学科,通过对中国地理的学习,能够增进对中国的地理环境的了解,也能够为我们理解世界和保护环境提供知识支持。
高中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a0fddf0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46.png)
高中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临东海、黄海、南海和北部湾,南接越南、老挝、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和巴基斯坦等国家,西连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蒙古国,北毗朝鲜和俄罗斯东北部。
全境南北最大纵深约约5500千米,东西最大横宽约约5500千米,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5.14%。
为世界第三大国家,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二、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地貌复杂多样。
地处亚洲东部,先后经历了太古宙以来的各种造山、活动和风化作用。
由东到西地形呈台阶式分布,从平原到丘陵再到高山和高原,形成以【高原-山地-盆地】为主要组合形式的地形类型。
中国地形地貌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 山地: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包括秦岭、大岳、南岭、祁连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等。
2. 高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高原、华南高原等地。
3. 平原:主要有华北平原、华南平原、东北平原等。
4. 盆地:主要有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等。
三、气候中国气候多样,按照气候类型可以分为寒温带、暖温带、副热带和热带四个气候带。
具体气候类型有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等。
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工业发展、生态环境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水系中国的河流众多,主要有长江、黄河、松花江、辽河、珠江、淮河、西河等。
长江和黄河是中国最重要的两条河流,分别位于中国南北地区。
黄河以其泥沙丰富,饱含传统文化而闻名于世,而长江则以其雄伟壮观的三峡、美丽的鄂尔多斯湖闻名于世。
除此之外,中国还有众多的湖泊和水库,如洞庭湖、青海湖、太湖、洞庭湖、鄱阳湖、鄱阳湖等。
五、资源中国资源丰富,主要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铁矿石、石油、天然气、铜、铝、铁、铅、锌等;水资源主要有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等;土地资源主要有耕地、林地、草地等。
六、人口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中国拥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占人口的绝大多数。
中国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国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a5fcf729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60.png)
中国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归纳中国地理是高考中的一门重要科目,涉及到中国的地形、气候、资源分布等内容。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本文将对中国地理高考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请阅读以下内容:一、地理概述中国是一个位于东亚的国家,是世界第三大国家,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二位,边界总长达到了2.3万多公里。
中国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位于北半球、东半球,是世界上唯一横跨两大洲的国家。
二、中国的东、南、中、北四大地理区域1. 东部地理区域: 位于中国大陆的东海岸,包括东北、华北、华东地区。
这一地理区域的特点是地形较为平坦,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沿海港口。
2. 南部地理区域: 包括华南、西南地区,地形复杂多样,有着山地、丘陵和盆地等地貌类型。
该地区气候湿润,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3. 中部地理区域: 包括华中、华北地区,地势较为平缓,土壤肥沃,农业发达。
4. 北部地理区域: 包括东北和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气候寒冷干燥,盛产农作物。
三、中国的地形和地势中国地形多样,包括高山、高原、丘陵、盆地和平原等,其中高山和高原位于中国西南地区,主要有喜马拉雅山、祁连山和昆仑山等;丘陵、盆地和平原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北部地区。
中国境内的地势递变较大,从西南到东北,高度逐渐下降。
四、中国的气候中国气候复杂多样,主要分为东亚季风气候、西北地区气候和青藏高原气候。
其中,东亚季风气候主要影响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夏季潮湿炎热,冬季寒冷干燥;西北地区气候干燥,降水少;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年降水量较大。
五、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中国的河流众多,其中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珠江和松花江等。
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流,全长6380千米,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全长5464千米。
中国还有一些重要湖泊,包括鄱阳湖、洞庭湖和青海湖等。
六、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矿产资源,是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石油消费国。
此外,中国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生物资源,是全球渔业大国。
高考高中地理 中国地理常识知识点
![高考高中地理 中国地理常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7de99b5cc175527072208d4.png)
高考高中地理中国地理常识知识点一、中国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海陆位置: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部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近50°,大部分在温带,南部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二、疆域和邻国(1)概况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是世界第三大国。
(2)领土四至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航线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岛上的曾母暗沙附近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附近(3)邻国我国陆上国界长达两万多千米,共有14个陆上邻国,从鸭绿江口开始到北仑河口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三、我国的行政区划我国的行政区基本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和乡(镇)三级,省级行政单位包括 23 个省、5 个自治区、4 个直辖市和 2 个特别行政区。
四、中国的地形(1)地形概况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齐备,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 2/3。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阶梯主要由青藏高原构成;第二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2)主要地形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
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
黄土高原: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
云贵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区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
内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
中国地理知识点
![中国地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58a2fd9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00.png)
中国地理知识点中国地理是指中国国土的地理特征、地貌、气候、水文、资源分布等方面的知识。
中国地理知识点广泛涉及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系分布、资源分布等内容。
以下将对中国地理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西临亚洲大陆,东西跨度达到约5000多公里,南北跨度约达5500多公里。
中国地理位置独特,与14个国家接壤,包括俄罗斯、蒙古、朝鲜、越南、缅甸等。
中国地理位置的独特性决定了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性。
二、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包括高山、平原、丘陵、盆地、河流、湖泊等。
中国的主要地形特征有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长江、黄河、珠江等。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所在地。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
三、气候特点中国气候多样,主要有寒温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等气候类型。
中国南方气候温暖湿润,北方气候寒冷干燥。
中国的气候特点主要受到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的影响。
中国的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
四、水系分布中国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江河湖泊。
中国的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等。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珠江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河流。
中国的湖泊众多,其中最大的是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等。
五、资源分布中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资源和农业资源。
中国的主要矿产资源有煤炭、铁矿石、石油、天然气等。
中国的水资源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等大江河流和湖泊中。
中国的农业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长江流域等地区。
总结:中国地理知识点涵盖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系分布和资源分布等方面的内容。
中国地理的多样性决定了中国在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重要性。
了解中国地理知识对于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考中国地理小知识点
![高考中国地理小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a34185e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f8.png)
高考中国地理小知识点地理是高中学习过程中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
作为一门多方面知识的综合学科,地理常常需要掌握一些小而重要的知识点,才能更好地应对高考的考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你介绍一些高考中国地理的小知识点。
第一节:地理位置与区划1. 中国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西邻中亚,北接蒙古国和俄罗斯,南界与越南、老挝、缅甸等国交界。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在于中国的气候、自然资源等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2. 中国的区划:中国的行政区划总共分为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这些区划在经济、人文、地理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和特点。
第二节:自然地理1. 中国的自然地理特点:中国地域辽阔,自然地理上有许多特点。
例如,中国拥有境内最大的河流长江和黄河,以及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和洞庭湖。
此外,中国还有雪山、高原、沙漠等多样的地形景观。
2. 中国的气候类型:中国的气候类型繁多,总体上可以分为亚热带、温带和寒带。
具体地区的气候受到地形、纬度、海洋影响等因素的作用,导致气候的多样性与变化。
第三节:重要地理概念1.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与文化遗产。
这其中包括了长城、故宫、兵马俑等世界闻名的景观和遗迹。
2. 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是中国的重要经济区域,包括了长江沿线的11个省市。
长江不仅是中国最大的河流,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3. 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古代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连接了东方和西方,促进了古代世界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如今,中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致力于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推动合作共赢的发展。
第四节: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 中国的环境挑战: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环境挑战。
例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沙漠化等问题成为当前中国面临的重要环境挑战。
2.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为了应对环境挑战,中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中国地理高三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高三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91bec40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02.png)
中国地理高三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地理概述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地理环境多样,从东部的沿海平原到西部的高原和山脉,形成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
中国的地形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梯,第一阶梯为青藏高原,第二阶梯包括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等,第三阶梯则是东部的平原和丘陵地带。
二、自然地理特征1. 地形地貌中国的地形复杂多样,东部沿海地区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中部地区多为盆地和丘陵,而西部地区则是高原和山脉的集中地。
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此外,中国还有众多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等,这些山脉不仅是地形的分界线,也是气候和水系的重要影响因素。
2. 气候类型中国的气候类型多样,东部沿海地区主要为季风气候,夏季湿润多雨,冬季干燥寒冷;南部地区则为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西北部地区由于受高原和山脉的影响,气候干旱,温差大;青藏高原属于高寒气候,全年气温低,降水少。
3. 水文特征中国的河流众多,主要分为外流区和内流区。
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河均属于外流河,流向东海或南海。
内流河如塔里木河、额尔齐斯河等,主要流向内陆湖泊或消失在沙漠中。
此外,中国还有众多的湖泊,如青海湖、洞庭湖、太湖等,它们在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人文地理特征1. 人口分布中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远高于西部。
沿海城市和长江流域是人口最为集中的区域,而西部高原和山区人口较为稀疏。
这种分布特征与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因素紧密相关。
2. 经济发展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其地理优势,成为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
而中西部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发展相对滞后。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加快。
3. 交通运输中国的交通运输网络十分发达,包括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多种方式。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82117ce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60.png)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地理资源的国家。
下面将对中国地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大海,东海、黄海、南海三面环抱。
其邻国有俄罗斯、蒙古、朝鲜、韩国、越南、老挝、缅甸、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尼泊尔、不丹、尼泊尔、不丹等。
二、地理特征中国地形多样,包括高山、平原、丘陵、盆地和河流,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理景观。
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 高山地带中国境内的高山地带主要有喜马拉雅山脉、秦岭山脉、阿尔泰山脉、昆仑山等,这些山脉是中国最重要的地理特征之一。
喜马拉雅山脉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
2. 平原地带中国有广泛的河流平原,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河平原、辽河平原等。
这些平原是中国的农业重要基地,也是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
3. 河流中国有许多重要河流,其中最著名的是长江和黄河。
长江是世界第三长河,流经中国主要经济发展地区,对中国经济和文化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黄河是中国母亲河,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
4. 内陆湖泊中国境内还有一些著名的内陆湖泊,如青海湖、洞庭湖、鄱阳湖等。
这些湖泊是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系统。
5. 自然资源中国地理资源丰富,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稀土等矿产资源。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也是重要的能源出口国。
三、地理分区中国地理可以根据地貌、气候等特征进行分区。
根据传统上的划分,中国分为东部沿海地区、华北平原、西南高原、西北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原等区域。
1. 东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气候相对温暖湿润,适宜农业和工业发展。
这个地区有中国最发达的城市和经济中心,如北京、上海、广州等。
2. 华北平原华北平原地势较为平坦,气候寒冷干旱,农业以种植小麦、玉米等为主。
3. 西南高原西南高原地区地形复杂,有许多山脉和高原,如川西高原、云贵高原等。
这个地区气候湿润多雨,是中国主要的农田和水源地区。
4. 西北干旱地区西北干旱地区主要由戈壁沙漠和塔克拉玛干沙漠等组成,气候干旱,资源贫乏,农业难以发展。
中国地理高考知识点汇总
![中国地理高考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6f09c3d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8e.png)
中国地理高考知识点汇总中国地理是高考中的重要考点之一,掌握好相关知识点对于取得优异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汇总中国地理高考知识点,帮助大家系统地复习。
一、自然地理1. 地理位置与边界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大海,陆地东西纵深约5,000多公里,北起黑龙江,南至南海,东起黄海、东海,西至新疆塔里木盆地。
中国与14个国家接壤,边界线长达2.8万余公里。
2. 地形地貌中国地形特点复杂多样,分为东部沿海平原、中部山地高原、西部高山巍峨。
地貌类型有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和河流等。
3. 气候中国气候主要受到亚洲季风和高原性气候的影响。
东部地区气候温和多雨,西部地区气候干旱,南部地区气候炎热潮湿。
华北地区的季风气候明显,北方地区的气候严寒。
4. 水系中国拥有众多大江大河,如黄河、长江、珠江、松花江等。
这些河流形成了中国丰富的水资源,也是中国水运和灌溉的重要依托。
二、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国家,人口规模超过14亿。
城市化进程加快,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都市经济发达。
2. 区域发展差异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较大,沿海城市和沿海地区发展相对较快,而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
这是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重要问题。
3. 自然资源与经济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稀土等。
这些资源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4. 城市化和乡村振兴中国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也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
旨在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增强农村经济活力来实现城乡发展的协调与一体化。
三、生态环境1. 生态保护与治理中国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巨大挑战。
国家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倡绿色发展,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治理等工作。
2. 自然灾害中国是自然灾害频发国家之一,地震、洪涝、旱灾等灾害给国家和民众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国家加强预警系统建设,提高自然灾害应对能力。
四、区域经济与发展1. 经济带与经济区中国有许多重要的经济带和经济区,如长江经济带、珠江三角洲、京津冀经济区等,这些区域对于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中国地理复习知识点
![中国地理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e3a18fe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0a.png)
中国地理复习知识点
中国地理是指中国境内的地理概况和各地区的地理特点。
中国地理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和水文等方面。
以下是对中国地理的复习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第一部分:地理位置
第二部分:地形地貌
中国的地形复杂多样,主要分为东部平原、南部丘陵、西部高山和北部高原等四大类型。
东部平原主要有华北平原、长江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南部丘陵主要有南岭和松四平原;西部高山主要有喜马拉雅山脉、祁连山脉和昆仑山脉;北部高原主要有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
第三部分:气候
中国气候多样,主要包括中亚大陆型、华北平原型、长江流域型、西南季风型和北方季风型五大类型。
中亚大陆型气候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干燥、少雨、昼夜温差大;华北平原型气候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长江流域型气候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季相对温和;西南季风型气候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雨量丰富,气温适宜;北方季风型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冬季寒冷,夏季短暂。
第四部分:水文
中国的水文资源丰富,主要有长江、黄河、珠江、淮河、松花江、鄱阳湖、太湖等重要水系。
其中,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河流,流经中西部地区,对中国的经济和农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黄河是
中国的母亲河,流经西北地区,对中国的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珠江
是中国的第三大河流,流经广东和广西两个省份,区域经济发展较为繁荣。
总结:以上是对中国地理的复习知识点的详细介绍,包括地理位置、
地形地貌、气候和水文等方面。
熟悉中国地理是了解中国的基础,希望以
上内容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高考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考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d8ec76d2af90242a895e5c4.png)
中国地理考点搜索〖中国的地形〗地形的总体特征。
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中国的气候〗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气候的主要特征。
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外流区和内流区。
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湖泊的分布。
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
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京杭运河概况。
知识要点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阶梯界线主要地形海拔一昆、祁、横高原、盆地4000米以上二↓三大高原、三大盆地1000-2000米三雪、巫、太、大三大平原、三大丘陵500米以下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
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中国地理常考的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常考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ece72be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05.png)
中国地理常考的知识点总结一、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西濒边,北界蒙古国,俄罗斯,和朝鲜,南临越南,老挝,缅甸,印度,尼泊尔,不丹和巴基斯坦(巴控克什米尔中国称为印度占领),有以下的经度,纬度等等。
二、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地貌复杂多样,主要地形有高山,高原,丘陵,平原。
地貌有哈达,盆地,峡谷等等。
1. 高山:中国高山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贵州、湖北、湖南、广西等省区。
其中珠穆朗玛峰是中国最高峰,世界第一高峰。
2. 高原:中国的高原主要包括青藏高原、西南山地、内蒙古、新疆阿尔泰山地等。
3. 平原:中国的主要平原有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四川平原、东南沿海平原等。
三、主要江河中国的主要江河有黄河,长江,珠江等等。
1. 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江,也是六大河流之一,发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西段,自西向东横贯中国大陆东部,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河南、山东等8个省区。
2. 长江:中国地理上的主要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河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等十个省市区,流域面积一亿零三千多平方公里。
四、气候中国地域辽阔,地处亚洲季风带西端,大致呈南北走向,纬度跨越140多度,使之成为世界上纬差最大,气候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气候主要有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高原季风气候和大陆性气候。
1. 温带季风气候:以中国东部和中部为代表,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天寒冷,夏季温暖。
2. 亚热带季风气候: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代表,特点是冬季较冷,夏季炎热,降水较充沛。
3.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特点是年温差小,雨量充沛。
4. 高原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西藏高原,特点是气温低,降水少。
5. 大陆性气候:以内蒙古、东北地区为代表,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温差大。
五、人口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截止2021年7月1日,中国大陆总人口共亿。
高考地理必考的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必考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518a736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70.png)
高考地理必考的知识点总结高考地理必考的知识点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地图上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除0°和180°经线外,其余经线都能准确区分是东经度还是西经度。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用0°,30°,60°把不同的纬度地带划分为低纬、中纬、高纬三部分。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即东半球经度小于20°W,小于160°E;西半球经度大于20°W,大于160°E。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二者同为东经,则大值在东;二者同为西经,则大值在西;二者一为东经,一为西经,二者之和小于180°时,东经在东,西经在西;当二者之和大于180°时,东经在西,西经在东。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15.等值线凸向规律:凸高则低。
中国常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常考地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99437f2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12.png)
中国常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中国地理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展现,也是中国特有的国土资源的总体体现。
中国地理包括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动植物资源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对中国地理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供大家参考。
一、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地貌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高原、平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高原呈阶地状,海拔较高,呈台地状,地势平坦。
平原地形地貌广泛分布,是中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区;山地地形地貌是中国地貌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地形地貌主要由山组成,是世界上山地分布最广的国家之一。
丘陵地形地貌适宜农耕,中国丘陵地形地貌广泛分布。
盆地地形地貌为内陆干旱地区,中国盆地地形地貌广泛分布。
二、气候中国气候地域广泛,呈现出分布不均、气候类型多样化的特点。
中国气候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国境南部,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内陆,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国境东部。
这三种气候类型在中国地域上各有所占,气候条件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条件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水文中国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水资源分布不均一、水文地貌多样、水文系统发达是中国水文地形地貌的主要特点。
中国水文可以分为内陆河流、湖泊和水库。
内陆河流是中国的主要水资源,是中国的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和城市生活的主要水源。
湖泊是中国的重要特色之一,是中国的自然资源,也是中国的名牌景观。
水库主要是用于灌溉农业、发电和防洪。
四、土壤中国的土壤是丰富的,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长江、黄河流域等地方。
中国的土壤较为肥沃,土壤的质地为不同类型。
土壤的类型可以分为红壤、黄壤和黑土。
中国土壤的类型多样化且适宜不同的农作物的种植。
五、植被中国的植被以森林为主。
森林地带分布在西南和东北两大地区,其中,西南以云南、四川一带森林最为发达。
中国东北的森林以落叶林为主。
森林可以提供木材、药材、食材等资源,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生活保障等方面有重要影响。
中国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79cbdd2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64.png)
中国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中国地理是高考中的重要科目之一,考察的内容涉及国土面积、地形地貌、气候与水文、资源与环境、经济与人口等方面。
下面将对中国地理高考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国土面积中国国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海洋面积约380万平方千米。
中国是世界第三大国家,同时也是东亚最大的国家。
中国国土分布东西宽度约约5500千米,南北长度约5000千米。
具体而言,中国东部是广大的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带,中部是高原和盆地,西部为高山和高原地形。
二、地形地貌中国地域辽阔,地貌类型多样。
主要的地形包括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
中国境内有世界著名的高山峻岭如喜马拉雅山脉和昆仑山脉,还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等。
三、气候与水文中国有着丰富的气候与水文资源。
根据气候类型,中国可划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温带季风气候和高山气候等几种类型。
中国境内有众多的内陆湖泊和河流。
其中,最著名的包括长江、黄河、松花江、内蒙古额尔齐斯河等。
长江是亚洲最长的河流,黄河则是中国的母亲河。
四、资源与环境中国资源十分丰富,涉及矿产资源、水资源和能源资源等方面。
矿产资源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矿石、钨矿石等。
水资源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和西南地区。
中国在能源方面主要依靠煤炭和油气资源。
此外,中国还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如水能、风能和太阳能等。
中国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挑战,包括水土流失、水污染、大气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政策。
五、经济与人口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全球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制造业、电子通信、金融服务、房地产和旅游业等。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超过14亿人。
由于人口分布不均,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较大,而西部地区人口稀少。
总结起来,中国地理高考考察的内容涉及国土面积、地形地貌、气候与水文、资源与环境、经济与人口等方面。
中国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396eea5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ac.png)
中国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部,东临太平洋,陆地接壤14个国家,总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
二、中国地理环境1. 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复杂,主要由平原、丘陵地带和高原、山地带组成。
其地貌以山地为主,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南沿海地带和东北地区。
2. 河流湖泊:中国拥有中国最长的黄河和长江,以及神农架、泸沽湖等数百个湖泊。
黄、长江是中国主要的水系,对中国的经济和交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3. 气候特点:中国气候多样,南方多雨、四季分明,北方干旱、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根据气候差异,中国被划分为南北气候差异明显的南北气候带,东西气候由于地形和海洋等因素多样性大。
三、自然资源1. 土地资源:中国的土地资源丰富,拥有丰富的耕地和草原资源。
但由于耕地不足,水土流失等问题依然严重。
2. 矿产资源:中国的矿产资源丰富,拥有铁、煤、铜、铝、锌等70多种矿产资源,是全球重要的矿产资源国家。
3. 水资源:中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则较缺乏,将南水北调工程作为重要的水资源供给。
4. 森林资源:中国的森林资源也相当丰富,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森林覆盖率高。
然而也存在森林砍伐、滥伐等问题。
四、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集,西部地区人口稀疏。
中国城市群发展迅速,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大城市繁荣发展。
2. 文化地理:中国历史文化悠久,孕育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汉唐文化、丝绸之路文化等。
世界文化遗产包括故宫、长城、承德和都江堰等。
3. 交通与通讯:中国交通发达,铁路、公路、航空、水运方式便捷。
通讯设施也发达,移动支付、5G通讯等技术领先。
五、地理区划中国行政区划划分包括省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和县级行政区。
全国共划分出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六、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国民族的精神家园。
中国地理复习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复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7b68151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5e.png)
中国地理复习知识点总结
一、中国地理
1、中国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亚洲、东北亚、西太平洋沿岸,东临大
西洋,东南濒洋,西部接蒙古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国。
2、中国诸河水系:中国有五大河流,包括长江、黄河、松花江、珠
江和澜沧江,他们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其他河流包括
崆峒河、滦河、黑龙江、塔里木河、海珠河等。
3、中国的陆地分布:中国的地形以祖国东部沿海的陆地景观为主,
其中包括东部的东南沿海平原、海岸山地、黄河平原、长江流域、华北平
原及西北山地等。
4、中国的现代行政区:中国的现代行政区划系统由中央政府规定,
目前中国共有四级行政区,即直辖市、省、自治区及特别行政区,及第五
级的县级行政区、乡级行政区、街道管理区和村民委员会等。
5、中国的气候特征:中国大部分地区具有温和湿润的气候,而内陆
地区的气候则显得更加极端,主要表现为极端高温、干旱、炎热等。
云南、四川、青海等地区具有较弱的冬季气候,使其成为全国冬季旅游胜地。
二、中国地理地貌
1、山脉:中国大山脉包括中西山脉、东北山脉、九寨沟、珠穆朗玛
峰等,其中以九寨沟、珠穆朗玛峰有最高的海拔;
2、平原:中国有许多平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理考点搜索〖中国的地形〗地形的总体特征。
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中国的气候〗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气候的主要特征。
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外流区和内流区。
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湖泊的分布。
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
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京杭运河概况。
知识要点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阶梯界线主要地形海拔一昆、祁、横高原、盆地4000米以上二↓三大高原、三大盆地1000-2000米三雪、巫、太、大三大平原、三大丘陵500米以下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
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总结: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
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⒋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⑴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⑵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注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
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异。
⑶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
多在我国西部。
⑷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⑸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横断山脉等。
[注意]横断山脉是由许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
它们由北向南地势逐渐降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极大地阻碍了东西交通。
⑹山脉构成地形骨架(用简单示意图表示)山脉名称两侧地形区名称西侧东侧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东北高原太行山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巫山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雪峰山云贵高原江南丘陵横断山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贺兰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南侧北侧天山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昆仑山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阴山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秦岭汉中谷地黄土高原南岭两广丘陵江南丘陵祁连山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1)四大高原:(落实到地图上)名称位置和省、区范围海拔主要特征青藏高原位于西南部,介于昆仑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青海西藏全部、四川省西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世界最高大高原,高寒、冰川广布雪山连绵内蒙位于北部,大兴安岭以西,1000米左右我国第二大高原,最平坦的高原,古高原向西延伸到祁连山麓;内蒙古大部、冀甘宁一部分风力作用强烈,西部风蚀地貌典型黄土高原西起祁连山东端,东到太行山麓,北邻内蒙古高原,以长城为界,南到秦岭;山西省全部、陕甘宁一部分1000-20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世界黄土分布最广,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千沟万壑。
云贵高原云南省东部、贵州省大部分1000-2000米地势西高东低,石灰岩广布,流水溶蚀作用强烈,多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不平,有许多“坝子”[补充]黄土高原的黄土是地质时期强劲的偏北风从北方干旱地区吹来的,是风力沉积作用的产物。
黄土层土质疏松,加上地面植被破坏,长期以来,地表受雨水冲刷,水土流失严重,形成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状态。
黄土高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水旱灾害频繁,农业落后,许多地方人民生活贫困。
但这里又是我国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煤、铁、有色金属等储量丰富。
这里的人民利用黄土的直立性和气候较为干旱的特点,开凿窑洞。
窑洞冬暖夏凉,是很好的居住场所。
云贵高原上广泛分布的石灰岩长期受流水的溶解侵蚀,形成峰林,溶洞、石林等奇异的喀斯特地形,云南的路南石林、广西桂林山水等都是著名的喀斯特景观旅游区。
但是云贵高原峰岭众多,地面崎岖,土壤瘠簿,不利于农耕。
只有一些小的山间盆地,被当地人称为“坝子”,比较平坦,是当地主要的耕作业区。
地面有漏斗,地下多溶洞、地下河等,地质条件复杂,地表水易渗漏,并给修建水库,工程建设增加了很大难度。
名称位置与范围海拔主要特征塔里木盆地昆仑山与天山之间;新疆境内1000米我国面积最大盆地,有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世界最大的流动沙丘区)和最大内流河,封闭严密、干燥准噶尔盆地阿尔泰山、天山之间;新疆境内500米面积第二大盆地,西北有缺口,相对湿润,沙漠、戈壁面积较小,北部有一条外流河,多为固定沙丘柴达木盆地昆仑山、祁连山之间;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3000米左右,我国地势最高的内陆高原盆地我国地势最高盆地,大部分为沙漠、戈壁,东南部多盐湖和沼泽地,有“聚宝盆”之称,石油、有色金属矿、盐矿资源丰富。
四川盆地东是巫山,西是横断山,北是大巴山,南是云贵高原;四川和重庆境内500米以下也称“紫色盆地”,最湿润的外流盆地,多低山丘陵,西有面积较大的成都平原[补充]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边缘的高山山麓地带,许多地方受高山冰雪融水的滋润,形成一连串小块绿洲,是新疆主要的农牧业区。
其中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处在古代“丝绸之路”上,是沟通亚欧大陆的一段“绿色通道”。
四川盆地在地质史上是一个大湖盆,后来由于湖水外泄、下切,形成了三峡。
成都平原,是岷江的冲积扇平原,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物产富饶,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名称范围主要特征东北平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之间,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三部分组成我国面积最大、地势最高(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势坦荡,黑土深广,多沼泽低地。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是我国商品粮率较高的商品粮基地。
华北平原北是燕山,南到准河,西起太行山,东至渤海。
我国最完整的平原,由黄淮海冲积而成。
地势低平(多在50米以下),旱涝、盐碱、风沙等自然灾害频发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巫山以东到海滨,沿江分布呈狭长形我国最低平的平原(多在50米以下,下游长江三角洲则海拔在10米以下),河湖密布,为著名水乡位置风景旅游区辽东丘陵辽东半岛上千山山东丘陵山东半岛上泰山东南丘陵我国东南部,包括江南丘陵、浙闽丘陵、两广丘陵等,面积最大黄山、庐山、武夷山、“桂林山水”[注意]利用:①缓坡开辟梯田果园或栽培经济林木;②发展旅游业;③发展林业、畜牧业名称分布地震1、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2、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3、西部青藏高原和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4、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火山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南部、东北山区、台湾、海南岛等地泥石流多产生在西部青藏高原边缘山区,东部低山丘陵与平原交替处季节分布特点形成原因冬季1月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
漠河是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
0℃等温线大致经过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东至秦岭-淮河一线①我国跨纬度大,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纬度越高,白昼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低,因而北方获得热量大大小于南方,气温低得多;②北方靠近冬季风源地,深受冬季风影响,更加剧北方的寒冷,越往南去,冬季风受山岭的重重阻挡,势力和频度都大为减弱,使南北温差增大(可与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进行对比)夏季7月除青藏高原和天山、大小兴安岭以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①太阳直射北半球,虽然我国南方正午太阳高度仍大于北方,但北方的白昼却比南方长。
太阳照射时间和获得太阳光热量南北相差不大。
②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北方晴天多,气温回升快,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
青藏高原等山地气温低,原因:地势高吐鲁番盆地夏季最热,原因:①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外边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成焚风;②沙漠广布,吸热快;③空气干燥天空少云,太阳辐射强我国根据≥10℃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即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同时另有一个独特的青藏高原气候区。
温度带范围≧1000℃积温作物熟制热带琼全部和台南部、粤南部(雷州半岛)、滇南部(西双版纳)>8000℃一年三熟,我国热带作物和热带经济林的重要产区亚热带秦淮一线以南的大部分地区,青藏高原以东4500-8000℃一年两熟到三熟。
稻麦两熟或双季稻。
双季稻加冬作油菜或冬小麦。
我国水稻、油菜及亚热带水果、经济林的重要产区。
暖温带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即鲁全部和陕、晋、冀大部分和南疆3400-4500℃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我国冬小表、玉米、谷子及温带水果(苹果、梨、葡萄等)的主产区。
中温带吉全部和黑、辽、内蒙古大部,北疆1600-3400℃一年一熟。
春小麦、大豆、甜菜、玉米、谷子、高粱寒温带黑、内蒙古的最北部<1600℃一年一熟。
生长期较短的早熟作物为主: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高原气候区青海、西藏大部和四川西部<2000℃一年一熟。
青稞等基本特点(规律)原因影响名称内容空间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渐少影响我国降水的主要来源是夏季风。
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大,降水多;西北内陆地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稀少东南部湿润,愈向西北部内陆越干燥时间变化季节变化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5月到9月的夏秋季节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降水丰沛;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燥空气的影响,降水少使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或来的早,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或来的晚,南涝北旱年际变化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西北干旱地区最大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所造成的降水的南北差异北方:降水少,雨季短;南方:降水多,雨季长由夏季风形成锋面雨带进退规律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