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__社会发展的规律二次修订版

合集下载

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

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

4、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改革:
(1)、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 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 发展。
(3)、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
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 和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性
阶级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 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阶级矛 盾是次要矛盾)
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陷入唯心主义的原因 基本含义
社会存在与 社会意识
辩证关系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 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社 会 发 展 规 律
社会基本 矛盾运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
4、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
(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 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的基本 矛盾
(2)、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 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而经济 基础,即生产关系的总和,适合生产力 的发展要求,从而促进生产力发展。人 类社会就是在这两对基本矛盾相互作用 中不断发展。 两对基本矛盾在社会生活中地位作 用不是并列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 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是一切矛盾的物 质根源。
(约230年)
社会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 会的低级阶段)
社会化大生产
生产关系
(约3000年)
资本主义社会
(约1163年)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又持续的过程,如同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有着其自身独特的规律。

这些规律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在人类社会的漫长历程中逐渐显现出来的。

首先,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从原始社会的简单石器工具到现代社会的高科技设备,生产力的不断进步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当生产力水平低下时,人们主要从事简单的农业生产,社会分工相对单一,经济发展缓慢。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工业革命带来了机器大生产,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大规模的商品生产成为可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如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更是让生产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知识经济、数字化生产等新的经济形态不断涌现。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规律之一。

经济基础指的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而上层建筑则包括政治制度、法律体系、文化观念等。

当经济基础发生变化时,上层建筑也必然会随之调整和变革。

例如,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掌握着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与之相适应的是封建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和封建礼教等文化观念。

而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自由竞争、个人主义等价值观成为主流。

当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经济基础发生根本性变化时,旧的上层建筑如果不能及时适应,就会成为社会进步的阻碍,从而引发社会革命。

社会发展还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

不同的社会形态有着不同的特征和发展规律。

原始社会以部落公有制为基础,人们共同劳动、平均分配。

奴隶社会出现了阶级分化,奴隶主对奴隶进行残酷的剥削。

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和封建等级制度使得农民依附于地主。

资本主义社会则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追求利润最大化。

社会主义社会致力于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以满足人民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为目标。

每个社会阶段的发展都有其内在的矛盾和动力,推动着社会向更高阶段演进。

社会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等。

社会发展的规律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11.1

以人为本的社会要求我们观念更新,给农民工、 异乡人、乞讨者以更多的宽容和爱心。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我国人民在八十年代与现在的 幸福观、金钱观、消费观、道德观等比较
八十年代 金钱观 幸福观 消费观 道德观 平等观 现在
肮脏的字眼, 忌讳
成为经济效益的 标志 要求物质生活的 不断提高 能挣会花 重进取性道德 机会平等
知足者常乐, 倾向于内在追求
勤俭,朴素 重协调性道德 (忍、平静)
平均主义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A性质决定性质: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 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 样的社会意识; B变化决定变化: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 识的变化发展;
如果我们把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运用来观察社会历史领域里的问题, 就表现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反映、反作用)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旧的社会历史观的局限性
不能揭示社会历史本质,认为社会历史是由人们 的动机、目的决定的,所以滑向唯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不仅要认识自然界的奥秘,还要追索社 会生活的本质,探究社会历史的规律,寻觅 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辩证唯物 主义
辩证唯物论 唯物辩证法
联系 发展 矛盾(全面)
认识论
历史唯物 主义
历史观、群众观、人生价值观
(社会历史观)
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具有 能动作用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 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 反作用
①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有时先于或落后于)
②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落后的……阻碍作用; 先进的……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注意: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 发展而变化发展(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第一位)
综合探究:
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今 天,为什么会存在落后 愚昧的思想?体现了什 么道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不仅要认识自然界的奥秘,还要追索人类社会生 活的本质,探究社会历史的规律,寻觅人生的意 义和价值。
辩证唯物论(4、5)
辩证唯物主义 马哲
认识论(6) 唯物辩证法(7,8,9,10)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观、人生价值观(11、12)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社会发展的规律
(1)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通过阶级斗争实 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只能通过社会 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
一:三对关系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二:两个矛盾、两个规律 人类社会两大基本矛盾 人类社会两大基本规律 三:历史发展总趋势
辩证的否定观原理: 原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 发展的环节、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观的 实质是“扬弃”。 方法论:要树立创新意识。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要树立创 新意识。 创新的作用:p78-80
6.主次矛盾的关系原理: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 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要求我们既要抓主要矛盾,又要统筹兼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 论的统一 7.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原理 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同一个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 用,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 互排斥,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要求我们既要抓主流,又不能忽视支流,坚持两点论与重 点论的统一 8.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 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反对形而上学 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教学设计6: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

教学设计6: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
(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含义。
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二者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课堂练习:我国原有政府管理过多过滥,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2004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行政许可法》进一步规范政府职权,更好地发挥为市场经济服务的职能。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体现了( )
4.社会生活的本质。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哪里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社会意识
◇课堂探究:(1)想一想,怎样才能揭开社会历史之谜?
(2)想一想,物质生产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起着什么作用。
此知识点分三层认识,首先,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来识;其次,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如何推动社会进步;最后,得出结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教学过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以往社会历史理论陷入唯心主义的原因。
◇课堂探究:(1)想一想,宗教所描绘的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是什么关系?
(2)人的许多不切实际的念头、思想和实际生活之间是什么关系?
2.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1)、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70后、80后、90后的区别。 说明这些差异的原因?
发现生活 感受哲学
70后、80后、90后的区别。 说明这些差异的原因?
发现生活 感受哲学
70后、80后、90后的区别。 说明这些差异的原因?
发现生活 感受哲学
70后、80后、90后的区别。 说明这些差异的原因?
理解生活 领悟哲学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发现生活 感受哲学
70后、80后、90后的区别。 说明这些差异的原因?
发现生活 感受哲学
70后、80后、90后的区别。 说明这些差异的原因?
发现生活 感受哲学
70后、80后、90后的区别。 说明这些差异的原因?
发现生活 感受哲学
70后、80后、90后的区别。 说明这些差异的原因?
发现生活 感受哲学
发现生活 感受哲学
为什么需要改革? 改什么? 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1978年以来被称为中国的改革 开放新时期。 一种观点认为:改革是中国最 大的红利。
理解生活 领悟哲学
视频中的改革属于什么方面的内容?
改革发挥的作用(或取得的效果)是什么?
理解生活 领悟哲学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社会基本矛盾 决定 社会发展规律
理解生活 领悟哲学
政府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属于什么方面的改革?
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理解生活 领悟哲学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发展规律
经济基础
决定
上层建筑 反作用
上层建筑一 定要适合经 济基础状况 的规律。
理解生活 领悟哲学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社会基本矛盾 决定
贯穿人类社会始终 在任何社会都起作用

高中政治-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

高中政治-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
(2)具体表现:封建社会代替--
(3)实现方式:在实践中不断解决基本矛盾 实现的,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小结
㈠社会存在 与社会意识
一、社会发展规律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正关系 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㈡社会基本 矛盾运动
2.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1)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 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实现方式:在阶级社会里,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 级斗争实现的。
3.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1)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 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 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 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劳动者

人们利用改造自然的能力 (生产力)最革命、最活跃
劳动工具

劳动对象

人与人的关系 产品的分配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2、我国原有政府管理过多过滥,在一定程度上不适 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以上材料体现了什么哲理?
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①经济基础 决定上层建筑。 A.经济基础性质决定上层建筑性质 B.经济基础变化决定上层建筑变化 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 反作用 。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促进 经济基础的巩固和 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 经济基础 的发展和变革。
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政治地位提升——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社会基本矛盾及社会发展规律 症
问题3:即使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父系社会取代 了母系社会,能够实行按需分配吗?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 力P30(适合——推动;不适合——阻碍)——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 展(社会发展规律1)
乐观
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先进——促进; 落后——阻碍
社会基本矛盾及社会发展规律 症 Nhomakorabea问题1:为什么母系社会先于父系社会而存在? 女地位高——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低下,女采集繁衍稳定,男渔猎不稳定,
社会基本矛盾及社会发展规律 症
问题2:为什么母系社会会被父系社会所取代?
生产力发展,男农牧业突出,经济地位提升,
男 女
问题1:为什么过去人们普遍认同 “男尊女卑”的观点,而现在出现 如此大的变化了的呢? 物质决定意识——
亲 , 你 男 的吗?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NO , 我女 滴。
问题2:为什么现代社会仍然存在 一些类似“男尊女卑”的观点?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滞后性、 超前性
问题3:你是如何看待现在有些企 业招聘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的? (对企业、对社会、对个人)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2014年流行词:且行且珍惜,有钱就是这么任性…
2011年流行词:亲、有木有、你懂的……
2010年流行词:给力、神马都是浮云…… 2009年流行词: 蜗居、偷菜、不差钱……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 决定 反作用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
实现 途径
上层建筑
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
社会主义 —改革 社会
如何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方式:
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 的直接动力。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方式: 改革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 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前进的、上升的 曲折的 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社会存在
决定 反作用(阻碍、促进) 决定
社会意识
生产力 社会基本矛盾
通过
生产关系
反作用
(生产关系 适应生产力 发展规律)
实践
不断解决
(上层建筑 适应经济基 础发展规律)
前进的、上升的 过程是曲折 的
决定 经济基础 反作用
阶级社会 —阶级斗争
两大社会基本矛盾 ,推动社会发展
生产关系的总和, 经济基础 构成: 生产力
决定
上层建筑
决定

反作用
政治制度 法律制度 意识形态
矛盾
反作用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经济制度
矛盾 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 规律: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想一想: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
1、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 展的基础
(1)生产力:人与自然的关系 (劳动者、劳动对象、生产资料)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2)生产关系:人与人的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三)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从刀耕火种到现代文明,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历史 时期。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了社 会历史的发展。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 家,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它却 只存在了15年!历史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虽 然秦始皇希望自己的统治能够长期延续下去,但最终 还是挡不住历史车轮。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 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 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仓禀实而知礼节 ,衣食足而知 荣辱 ”。
(09年山东文综)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联 合发布的"2008年度中国主流媒体十大流行语(综合类)” 有北京奥运、金融危机、志愿者、汶川大地震、神七、 改革开放30周年、三聚氰胺、降息、扩大内需、粮食安 全。这些词语在2008年的流行表明 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③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④人们的价值选择应以价值判断为前提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社会主义工作的强大动力。
小结:
社会发展 基本矛盾
阶级斗争
(在阶级社会里) 改革(社会主义 国家)
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高中政治必修4》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高中政治必修4》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资本主 义国家
社会主 义国家
资本家 所有制
社会主义 公有制
社会历史发展的 (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普遍规律 曲线说明什么?
上 层 建 筑 经 济 基 础 生 产 关 系 生 产 力
奴隶 社会
封建 社会
资本主 义社会
社会主 义社会
原始工具
青铜器
铁器
机器
现代化机器
实践活动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过程与实现方式或途径 ①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 是曲折的。 ②实现方式或途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 的不断解决(依靠实践活动)中实现的。 社会主
上层 课堂小结 上层 建筑 建筑 一定 最主要 物质资料 基 反 社 社会存在 的内容 生产方式 本 要适 决 作 矛 会 基本 决 决 构成 统一 合经 定 用 问题 定 定 盾 生 历 生 决定 济基 总和 经济 社会意识 产 产 史 础状 反作用 构成 基础 观 力 最基本矛盾 关 况的 唯物史观 系 构 基本规律 规律 认 成 为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 阶级 力状况的规律 斗争 意识,社会意识具 有相对独立性。 阶级社会 基础 解决途径 实践 社会基 总趋势是前进的、 人类社会 唯心史观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 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 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生 产 关 系 社会主适
反 作 用 适 合 奴隶 适 社会 合 封建 适 社会 合 资本主 适 义社会 合 义社会合
上层 原始社会 建筑 氏族组织 资本主 义国家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11.1社会发展的规律(共26张PPT)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11.1社会发展的规律(共26张PPT)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②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1、人民公社化,不合理的分配方式, ①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
挫伤了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制约 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
了生产力的发展。
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原有的生 产关系进行了调整,激发了劳动者 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 展。
5.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改革: (1)【改革的性质】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改革的根本目的】 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3)【改革的作用】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总之:人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 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的揭示了社会发展的 总趋势。
方法论: ①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③调整、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环节和要素,推动社会发展。
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即所有制形式、交换形式、分配形式) 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 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等的总和。(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 想上层建筑。)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第1框
中物理
社会发展的规律
重点内容
1、一个基础、一个趋势: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2、两对矛盾: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2、二条规律: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3、三对关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生活与哲学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1)

生活与哲学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1)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a.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 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b.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c.人的社会意识受社会环境决定,与个人的社会地位、 受到的教育、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在阶级社会带有 阶级性。


5.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这是一种用唯物主义观点 ②说明物质文明搞好了,精神文明就搞好了,是正确的 ③它强调了社会存在第一性,社会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④它科学的表达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③ 6.“民生厚而德正”、“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解释的道理是 A.物质资料的生产包括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 B.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必然提高人民的道德水平 C.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社会的生产关系就是社会的道德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基本含义
A.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环 境、人口因素,但最主要、最根本的是指物质资料的生 产方式。 B.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它包括政治法律 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科学以及风俗习惯等。
判断: ①劳动合同制度属于社会意识,劳动合同属于社会存在。 ②“炎热地区的人们像老头子一样懦弱”说明地理环境是最主要的社会存在。 下列事物属于社会意识范畴的有 ①生产关系 ②三权分立思想 ③生产力 ④《圣经》⑤敦煌艺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②④⑤
(唯物史观)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社会发展的规律
高密五中 赵长荣
阅读课本86页探究,根据这则材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 特征?从哲学与时代的关系角度思考这两个问题。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人类社会的 一般规律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 发展状况的规律示意图 (约230年)
社会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 会的低级阶段)
社会化大生产
生产关系:
(约1163年)
资本主义社会
蒸汽机电力计算机 原子能空间技术
人与人的关 (约3000年) 系
奴隶社会
(约几百万年)
封建社会
铁制工具
生产力:
人与自然的关系
金属工具
原始社会
石器Βιβλιοθήκη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 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A 生产资料公有制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监狱 D 社会意识形态 E 按劳分配制度 F 大机器生产 G 人民代表制度 H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I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发作用。落后的社会 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 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 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评析]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决定。 (2)错误的社会意识不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对 社会存在不起作用。 (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就是社会意识促进 社会存在不断向前发展。 (4)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为社会意 识有时会脱离社会存在而单独起作用。 (5)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就是物质与 意识的辩证关系。 (6)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 主义。
2、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错误的是: A、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 筑之间的矛盾 B、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C、这一矛盾是对立的,需要通过阶级斗争来解 决 D、这一矛盾要通过改革来解决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把“蛋糕”做大和把“蛋糕”切好的关系
中国要把“蛋糕”做大,即要把经济搞上
去,否则无以民富国强。但“做大蛋糕”还不
够,还要清楚应该怎么切,怎样把蛋糕分配好。 为什么“做大蛋糕”还不够,还要把蛋糕 分配好?把蛋糕分配好对“做大蛋糕”有什么 影响?
这说明什么哲学道理?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 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 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 作用。 【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有规律的:
上层建筑
决定 决定 生产力
意识形态 制度和设施 反作用
反作用
生产关系 · 经济基础
探究活动P89: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手推磨”和“蒸汽机”代表以生产工具 为标志的生产力水平,“封建主”与“资本家” 则代表社会所采取的经济结构,即生产关系状 况。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生产方式。 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 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 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小结
社会发展规律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正关系 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一)社会存在与 社会意识
(二)社会基本 矛盾运动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
3、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
(三)社会历史 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与实现方式 2.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3.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 的钥匙。

灌南高级中学高二政治必修4教案:《11.1社会发展的规律》2

灌南高级中学高二政治必修4教案:《11.1社会发展的规律》2

一、目标导航: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4.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二、问题导学:三、问辨是非:1.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因此鬼神是存在的。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发展是同步的。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也要通过阶级斗争来解决。

四、疑难点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与物质和意识关系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五、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六、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关注发展质量、增加民生福祉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

在城市形象宣传中,“幸福”、“活力”、“生态”等成了常见的宣传语。

这说明A.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语言的变化决定意识的变化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2.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每个人都在思考。

有学者这样写道: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前,这些观念就会紧随并支持你们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后,它们便会拉着你们向前如果你们逆着时代观念而行,它们就将推翻你们, 对此,正确的理解是:①正确反映时代精神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②反映时代客观要求的观念可以支配社会的发展③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时代观念的变化发展④时代观念的反作用体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A.①②④B.①③C.②③④D.①④3.根据我国社会经济的新发展,“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

从各国的现代经发展过程来看,许多市场经济国家,如:日本、韩国等小农社会的国家,在工业化达到一定阶段时,都适时提出新农村建设问题。

这段话说明①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特点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③矛盾特殊性中包含着矛盾普通性④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具有不同的特点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④4.社会生活的本质是A.实践B.物质C.劳动D.主观性5.“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

人教版高中必修四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人教版高中必修四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系适应生 产力发展 规律)
通过
(上层建筑适
决定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实践
应经济基础发
反作用
展规律)
不断解决
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
前进的、上升的
实现 途径
阶级社会 —阶级斗争
社会主义 —改革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 作用。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
反作



上层建筑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 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 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经济基础状况 的规律。
4、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矛盾和两大规律
结合材料,归纳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的(基1)础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2)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生产方式:是获得物质资料的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
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
人们改造 生产力 自然获取
生产 方式
物质生活 资料的能 人们在力物质资 生 料生产过程中 产 所结成的社会 关 经济关系 系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的含义
①地理环境(自然条件或 “人周围
物质 社会 的自然”) 社 方面 存在 ②人口因产方式(最主要、

最根本的内容)
活 精神 方面
社会 意识
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 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
2017年度网络流行语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它生对产生力产状力况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的规律。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共17张 精品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共17张 精品

11.1 社会
社会 基本
生产力与生产关 系的矛盾运动
矛盾 【两个基本矛盾】
发展 运动 经济基础与上层
的规
建筑的矛盾运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 生产力的状况的规律
【两个普遍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 济基础的状况的规律
律 社会 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过程是
历史 曲折的。 阶级社会:阶级斗争
发展 社会发展的
2016·全国卷22 经济基础等。
2015·全国卷16 从命题形式上看,以选择题为
社会
主,也有主观题。
基本
复习备考中注意以下角度:结
矛盾 运动
2012·全国卷19 合年度热词、党和国家出台的 新政策,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
意识的辩证关系,尤其是社会
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考点体系结构】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堂、和美乡风”系列活动,敬先贤、诵村训,仪礼传习、
普法讲座、村民一家亲、评选孝老爱亲最美家庭等。
经过多年的努力,新礼堂已成为村里的文化地标。礼
堂文化温润了村民关系,促进了乡村治理。去年,该村
被评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省级示范村。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意识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W村
要把祠堂文化转化为礼堂文化。(10分)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唯物史观。 【解析】选A。从唯物史观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上层建筑改革的必然要求, 也是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 大举措,①②正确;③说法错误,人们对社会基本矛 盾运动规律的认识是自觉的;④说法无依据。
3.(2016·全国卷Ⅰ)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
矛盾运动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上层建筑 决定 决定 生产力 反作用
意识形态 制度和设施 反作用
生产关系 · 经济基础
(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发展的实现形式
(1)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 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 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小结
社会生活
社会存在
决定
社会意识
反作用(促进、阻碍)
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
想一想: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 础是什么?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 发展的基础
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
唯物主义历史观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唯心主义历史观
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要么认为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由人的主观意志, 特别是少数杰出人物、帝王将相的思想动机决定的; (2)要么认为是由天命、神、绝对精神决定的。
实质: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
2、为什么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 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①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②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①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② 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 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① 适合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 社会存在的反映。
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穷人绝无开交易所赔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 方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辛酸,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去种 兰花,像阔人老太爷一样…… ——鲁迅
21世 纪的 恋爱
90年代初 的恋爱
90年代 中后期 的恋爱
80年代:公园里的恋爱
90年代初:大街上的恋爱
90年代中后期:歌厅里的恋爱
80年代 的恋爱
新世纪:网络里的爱情 结合历史知识,谈谈为什么 中国人的爱情观念会不断变化。
爱情观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 社会存在的反映。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 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 必然的联系,即: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 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人类社会的 基本矛盾
人类社会的 一般规律
贯 穿 于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人 类 社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 会 力状况的规律 发 展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 的 基础状况的规律 始 终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 社会意识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 变化发展
千古梁祝,真爱永恒
山楂花开,纯爱永恒 不同时代,却选择同样的“纯净”爱情,这是 否违背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 的反映。 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①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同步性。 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最突出表现)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 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1)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实现方式:在阶级社会里,基本矛盾的解
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
3.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1)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 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实现方式: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会生活中的精神方面。
风俗习惯 社会心理 ②内容 政治、法律、道德、科学、 艺术、宗教、哲学等。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在我国,什么问题已经成为百姓最关注、 最希望政府采取措施的大事?
为什么高房价已经成为百姓最关注、最希 望政府采取措施的大事?
探究二
某校高三(1)班召开 “我看农村改革30周年”主题 班会,以下是两位同学的发言。 同学甲:改革开放30年来,从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 的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和以农村税费改革为核心的国民 收入分配关系改革,到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乡镇 机构改革和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 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农村改革的道路和方向是正确的。 同学乙 :我国的农村改革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矛盾 和问题,比如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增收困难、城 乡差距较大等,中国的农村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 请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两位同 学的发言。
要是通过改革实现的。
4、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人类社会的 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 关系的矛盾
阶级社会
解 决
经济基础和上层 建筑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改革
特点:非对抗性
阶级斗争
阶级社会发展 的直接动力
5、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 (1)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
★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A 生产资料公有制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国家政权 D 社会意识形态 E 按劳分配制度 F 大机器生产 G 人民代表制度 H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I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4、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①含义: 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的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 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 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② 不适合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 展的状况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 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二者之间内在的 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 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 发展状况的规律示意图
(约230年)
社会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 会的低级阶段)
(上层建筑 适合经济基 础状况规律)
经济 决定 上层 基础 建筑 反作用
— 阶级 前进的、上升的 实现 阶级社会 斗争 过程是曲折 的 途径 社会主义—改革 社会
探究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渊源于中 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实践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 特征,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 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请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分析说明。
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既由它生活 其中的社会环境所决定,又与他个人所处 的社会地位、受到的教育、从事的职业等 密切相关。 • 人们所处的社会经济关系不同、社会实践 不同,所形成的社会意识就不同。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 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理论分 析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 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 我国农村改革使农村生产关系适合了生产力、上层建 筑适合了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我国农村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符 合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其方向和道路是正确的。 (2)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 程是曲折的。 我国农村改革中存在的许多矛盾和问题,体现了社会 发展的曲折性,也要通过继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来 解决。
原因——社会存在(对社会历史的片面 了解和物质生产实践的局限) 2、马克思能够发现社会发展规律的原因 从实践出发认识人类社会,用实践的观点
考察人类社会,找到了以物质生产为主要内 容的社会存在。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概念: (1)社会存在
①含义:社会生活中的物质方面。 自然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②内容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最主要、最根本)
(2)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 ★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 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3)社会主义改革的作用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寻觅社会的真谛 社会存在
决定
社会意识
(生产关系 适合生产力 状况规律)
反作用(阻碍、促进)
社会基本矛盾 运动 通 过 实践 不 断 解 决 社会历史发 展总趋势 决定 生产 生产力 关系 反作用
哲学
马克思 主义哲学
辩证的唯物论
辩证唯 物主义
唯物的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社会历史观 历史唯 物主义 价值观
人生观
温故知新
唯物主义在发展历程中 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以往社会历史理论陷入唯心主义的原因
没有追溯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 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所以,“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化,必然反映我国社会经济和政治的 基本特征”。2、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 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就 体现了这一点。 (2)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有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能对社会存在的 发展起促进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 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和智力支持“就体现了这一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