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史大事年表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货币演变历史- 2017与你分享

中国古代货币演变历史- 2017与你分享

12、民国货币
民国期间货币主要有银元、法币、金圆券等。抗日 战争时期,解放区淮南银行票券等,日伪区主要有华兴券、 中储券等。除了这些,还有众多的外国货币。此时的货币 多种多样,通货膨胀也时有发生,反映了整个时代的动荡。
袁大头
法币
金圆券
谢谢观赏
中国古代货币演变历史
1、新石器晚期到夏:天然贝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商周:出现骨贝、铜贝等人造贝币
3、战国时期的主要货币
4、秦:统一货币,通行半两钱
5、汉朝:“五铢钱”
6、唐朝:“开元通宝”(唐高祖)
7、北宋:铜、铁、金、银 各色货币幵行;出现最早 的纸币——交子
8、元朝:纸币为主要货币
9、明朝:明初推行钞法, 禁用金银、铜钱;明中后 期,白银成为法定货币
10、清朝:流通白银
11、晚清时期:
张之洞督,于十三 年奏准由广东造币 厂试铸,每枚 重库 平七钱二分,币面 镌有龙形,越二三 年铸成,在市面流 通,是为龙洋的起 源。以后光绪、宣 统年间各省所铸银 元均统称为龙洋。 右图为“龙洋”
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 七月,清政府拟订了《整顿圜法 章程》十条,其中提出银币专由 造币总厂制造,保留南洋(江 南)、北洋、广东、湖北四局为 分厂。

新中国货币史

新中国货币史

龙源期刊网
新中国货币史
作者:
来源:《中国报道》2009年第10期
策划执行温志宏刘梦羽何流孙玲
追究起来,人民币是先于新中国政权诞生的。

这一时间先后足以表明,发行统一的法定货币对于一个稳定政权的重要性。

1948年12月1日,随着人民解放军脚步的推进,在石家庄中国人民银行的小灰楼前,人们好奇地端详着一种以“人民”二字命名的新型货币。

那时,他们或许已经感到了一个新时代席卷而来的气息。

第一套人民币的诞生无疑是新中国货币史,甚至经济史上的一件大事。

它不是什么货币改革,也不少什么货币更换,它是新中国本位货币的诞生,是一个国家货币制度和货币体系的确立。

建国初期,人民币亦是经济斗争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从利用缴获的设备印刷,到部分借助外援,再到自主研发印刷及防伪技术,人民币曲折的成长史浓缩了新中国发展壮大的历史。

今年3月,当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伦敦G20峰会召开之际,提出建立“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一说时,人们普遍猜测这是人民币国际化征途中的关键一枪。

伴随着中国金融体系之转型,唱多人民币者日众。

抛开生硬的经济理论不谈,你拿在手上实实在在的人民币票子,其实亦是一种艺术品。

而这艺术,又是时代的艺术。

昔日,人们拿着第三套人民币的十元券,稀罕地叫着“大团结”。

现在,人们打开钱包,里面的红色百元钞整齐地码了一叠。

反映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反映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反映民族大团结,反映工农联盟,这些主题都能在不同时期发行的人民币上找到。

货币银行学 第1章 中国货币史

货币银行学  第1章  中国货币史

8、清朝后期开始使用银元铜元机制币
银元铜元圆形无孔,采用机器鼓铸,规格 标准,式样新颖,使用方便,颇受社会欢迎, 因而迅速取代制钱而起,成为东西方钱币文化 交融的典范。
清代铜钱沿用明朝的制度,主要铸行小 平钱。清代铜钱中以咸丰钱最为复杂, 钱文有通宝、重宝和元宝之分,面值不 同,钱局不同。清朝民间商务大数用银, 小钱用铜钱,铜钱、银并行。
银圆券
银圆券是“银圆兑换券”的简称。1949年迁到广州的国民政 府以取代金圆券的形式发行的一种新货币。
1949年4、5月,南京、上海相继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
人民政府在6月起宣布停止金圆券流通,以金圆券10万元兑换
人民币1元的比率,收回后销毁。国民政府迁到广州后曾继续
发行金圆券,但其价值已接近废纸,到了7月3日,广州政府宣
清初一百年以银锭为主币,清朝 后期银锭开始向银元转化。 大清银币
9、辛亥革命后是银两、银元 (袁头)铜元、纸币并用
袁头像与洪宪纸币
10、民国时期货币 废两改元
1933年3月1日,财政部发布《废两改 元令》,规定上海市面通用银元,银元 重量为“7钱1分5厘合银币1元”,或 者说,重量为26.697 1克,成色为银 88%、铜12%,即含纯银23.493448 克,新银币正面为孙中山半身头像,背 面为帆船图案。
1000文=1贯
15贯=?斤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北宋的 “交子”和南宋的“会子”是最早的官方纸币, 其后盛衰更替,成为各个朝代主要通货之一。
北宋交子
南宋会子
大明宝钞
大清宝钞
7、金元明清时期“以银为主,铜钱纸 钞为辅”的货币制度
这一时期大宗交易用银,同时使用铜钱和纸钞。契 丹文、女真文、蒙文、满文等少数民族文字也用作钱 文,成为多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历史见证。

中国上下五千年——「钱币发展史」

中国上下五千年——「钱币发展史」

中国上下五千年——「钱币发展史」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货币也随着时间的流转变化,慢慢发展到今天的钱币;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进入收藏的圈子,钱币收藏则是收藏圈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今天小编带您了解了解咱中国人自己的钱币发展历史。

1、商周(刚铸造好的“金色”青铜器)商周时期考古通常分为商朝、西周、东周3个时期而东周又可以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商周考古学是中国考古学的一个重要阶段。

此时已经出现了较为完善的文字制度,进入了文明历史时期,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

2、战国(刀布)战国时期,黄金被称正式称为币,《管子》一书写到“以珠玉为上币,以黄金为中币,以刀布为下币。

”《史记·平准书》中又记载着:“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

”古时的黄金、白金、赤金分别对应现代的金、银、铜。

3、秦(秦半两)在秦代,中国货币史上出现了一次划时代的革命:黄金先于银成为国家法定货币始皇统一黄金的换算单位——镒(相当于二十两或二十四两)。

法令明确规定黄金为上币,铜钱(秦半两)为下币,而银、锡玉、龟甲、海贝等均作装饰收藏之用,不得再作为货币流通。

从此贝币、玉器都退出了货币流通领域。

4、汉(柿子金)汉代金币主要分为两类:一为圆形饼状,实心,被称为柿子金(沈括《梦溪笔谈》对此总结道“圆饼四边无模范迹,似于平物上滴成,如今干柿,土人谓之柿子金”);二为背面中空,周壁内收,状如马蹄西汉时期,黄金明定为法定货币,计量单位由“镒”改为“斤”,银铸币偶有出现。

东汉时期,白银作为货币正式流通,而由于连年征战、局势不稳,黄金的使用曾一度衰落,一直持续到魏晋时期。

5、唐(开元通宝)从唐代开始,白银的计量单位在衡制上也由“斤”、“两”并行,过渡到以“两”为主要计量单位,这时的使用形制主要有圆饼状和长条笏状。

唐代把金银铸成钱币的形式,用于赏赐、馈赠和大宗交易的支付,如开元通宝金钱和银钱就曾大量出现。

但由于其价值较高,大体相当于纪念品和赏赐物,因此还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流通钱币。

中国货币史

中国货币史

宋元货币
御书钱 年号钱
纸币
两宋的铜铸币以采用年号为显著特点。据考证年号首创于汉武帝,而“年号钱”始于十六国时四川成都李寿 的“汉兴钱”。最后一枚年号钱为袁世凯复辟帝制铸行的“洪宪元年,当十铜元”。此钱随袁世凯垮台,存在不 到四个月。“年号钱”因铸有年号,标明铸造时间,使人在考证古币年代时可一目了然,这在钱币形式发展上是 一个进步。历朝年号钱中宋、明、清三朝的钱币最容易收集。
清代发行的纸币品种复杂,有官钞和私钞之分,官钞即由官府金融机构发行,私钞由民间金融机构发行,纸 钞又可分铜钱票(可兑换方孔铜钱)、铜元票(可兑换铜元)、银两票(可兑换白银)、银元票(可兑换银元) 四种。发行纸币开始有库银准备金、钞本来凭证。
人民币
1
第一套
2
第二套
3
第三套
4
第四套
5
第五套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第一套人民币,共12种面额62种版别,其中1元券2种、5元券4种、 10元券4种、20元券7种、50元券7种、100元券10种、200元券5种、500元券6种、1000元券6种、5000元券5种、 元券4种、元券2种。
宋哲宗年间司马光和苏东坡用篆、行两种书法写过对文钱“元裕通宝”。使宋朝流行书币币对文钱。擅长书 法的皇帝在钱文上书写的“御书钱”。宋朝年号御书钱流行。此钱文风到明朝有变。
北宋的纸币主要有交子,南宋有会子、关子。
元代曾铸行过少量铜钱,但货币主要流通纸币。这在中国古代是较突出的。元代的纸币称为钞。原钞本不许 挪用,纸钞发行量有严格限制。但元末政治腐败,政府只好靠滥发纸币来弥补,引起物价飞涨。
第二套人民币于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同时收回第一套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和第一套人民币折合比率为 1:。第二套人民币共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3元、5元、10元11个面额,其中1元券有2 种,5元券有2种,1分、2分和5分券别有纸币、硬币2种。为便于流通,自1957年12月1日起发行1分、2分、5分三 种硬币,与纸分币等值流通。1961年3月25日和1962年4月20日分别发行了黑色1元券和棕色5元券,分别对票面图 案、花纹进行了调整和更换。由于大面额钞票技术要求很高,在当时情况下3、5、10元由苏联代印。

关于中国的货币历史

关于中国的货币历史

关于中国的货币历史,人们有着不同的看法,这是因为考证的标准不同。

最早取得支付手段的是一些自然物,海贝便是其中之一,四五千年以前,海贝在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取得了实物货币的地位。

在中国殷商时代的中、晚期,已经有了原始的金属铸币————青铜仿制的海贝,也就是说中国早期的铸币孕育于青铜时代,诞生于公元前14—11世纪,距今已有3100年以上的历史。

在西周时代(公元前11—8世纪),青铜块成为中国普遍使用的一种称量货币。

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221年),因为诸侯割据,逐步形成了区域性的货币。

不同地区的铸币,它们的器形、重量、文字标志、货币单位、合金成分都不一样。

战国中期以后,秦国的主要货币是“半两”方孔圆钱。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秦始皇把他的货币制度推广到全国,于是货币也得到了统一。

统一秦的金币形制,称之为柿子金,和战国时一样,也能够切割使用。

西汉武帝时候,确立了法定铜钱重五铢的制度,并且第一次推行中央集权的政策,由上林三官负责铸钱。

王莽篡汉位以后,推行大钱制度,于是在中国货币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当千、当五千的大钱,并且恢复了布币、刀币等钱制。

但它仅仅昙花一现,汉光武帝重建东汉政权以后,很快便恢复了五铢钱制。

从此,五铢钱一直沿用到隋末唐初。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用黄金最多的时期,金币的器形仿照马蹄形状,故称之为马蹄金和麟趾金。

唐高祖武德四年开始铸行的开元通宝钱,开创了中国货币史上的宝货制时期,从此铸币不再以重量命名,彻底摆脱了称量货币的影响。

用年号作为钱铭,在中国货币史上最早出现于十六国时期的“汉兴”钱,即成汉李寿汉兴年间(338—343年)铸行的钱币。

但年号钱真正盛行是唐宋以后的事情,到北宋淳化(990—994年)以后,一般情况下,每更换一次年号,便会改铸新钱。

两宋(960—1279年)是中国古代铸币的巅峰时期,不但铸币的数量最多、品种复杂,而且铸钱工艺技术的使用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水准。

最新中国货币发展史

最新中国货币发展史

(八)明朝的纸币制度
明朝建立初始,推行铜钱,后因数量不敷,改行纸币。1375年(洪武 八年)设立钞局发行纸币,是为大明宝钞。大明宝钞由户部印制,地 方不得印制。明朝的纸币制度具有以下两个显著特点: 1、明朝在统治中国的200多年时间里,只发行过一种钞票,即大明宝 钞,币面只印洪武年号,最大面额为1贯,即使后来的通货膨胀,也没 有发行过大钞。 2、大明宝钞不设发行准备,又不分界发行,而是长期流通过,于是, 行用不久,就开始膨胀贬值。
中国货币发展史







币 的 起 源 及 分 类
代 货 币 的 发 展
古 代 信 用 的 发 展
人 民 币 的 发 展
币 史 上 的 六 大 演 变


(三)秦始皇统一货币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接着实行了一系列巩固封建中央集权 的措施,统一货币就是其中之一。规定全国使用统一的货币,统一的货 币分黄金和铜钱两种,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铜钱为下币,按枚使 用,币面铸有“半两”二字,表明每枚的重量是半两,史称半两钱。禁 止其他财物作为货币流通。 秦始皇统一货币的意义: 1、货币的统一是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促进封建国家统一的重要措施。 2、货币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物资交流和贸易的发展,促进经济的繁荣。 3、秦始皇对货币的规定是中国货币史上第一个货币立法,半两钱对以 后历代钱币的形式有深远影响。 4、半两钱以重量为名称,又是中国量名钱的开端。
第一,宋代商业发达,要求有大量轻便的货币,铜铁钱都因区域限制而不敷应用, 且笨重不便,极大地阻碍了地区间商品交易的发展。 第二,造纸业和印刷业的发达,为纸币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
第三,宋王朝为防北方辽、夏、金人的威胁和侵略,被迫养重兵以为备,军费开 支庞大,财政非常困难,依靠发行纸币以称补开支,也促进纸币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货币(钱)的发展史

我国货币(钱)的发展史

我国货币(钱)的发展史中国历代钱币简述古代曾以海贝壳充当货币,称贝化(货)。

已发现我国充当货币的海贝,大型的有虎斑宝贝、阿文绶贝;小型的有货币、拟枣贝等,以货币最常见。

河南安阳殷虚常有伶鼬榧螺与海贝同墓出土。

贝化在我国古代货币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夏、商、周三代的重要物品货币。

以朋为计量单位。

小贝十枚为一朋。

先秦货币由于各部落(国家)生活居住环境不同,其铸币在经过一段不定型时期之后开始,并以其主要的生产工具为原型进行铸币。

据考证,有四个主要的起源:生活要林区、林农混合的以刀斧、戈等削、利器为原型的仿形铸币,这些铸币根据地域的不同,多少出现了以地名为主的文字或字符号,这种标名铸地的作法,一直延续到了清朝及民国时期。

另外一大类型是生活在农区的铲、布仿形铸造逐步成熟的轨迹。

生活在湖水面较多区域的部落,以猎捕鱼为业,其铸币有似图腾,有似地名,有似计重,不一而足。

在一些手工业发达的区域,同时期货币,显示出与其文明程度相适应的方孔圆钱或圆孔圜钱。

秦汉货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在统一衡制基础地以秦衡为基础,统一秦半两。

但铸行不久,由于暴政与巨军费开支,铸造货币不断地减重、变轻。

汉刘邦起兵之初,为了筹集军晌便自行铸钱。

钱文袭用秦半两旧名。

但实际重量仅三铢左右。

并允民间自行铸造。

因而大部分轻薄小型,文字浅平的小篆体半两,均为汉半两。

公元18年,始铸五铢,至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五铢钱历时近七、八百年。

是我国铸期最长的货币。

留世数量巨大,品类繁杂。

王莽时期的货币王莽自居摄二年(公元七年)开始,先后实行了三次币制改革,钱制混乱,但铸造了举世瞻目的精美货币,其铸钱质量却是一代鼎盛,王莽钱书法采用悬钱篆,铸钱无论圆钱,布币、刀币,外廓高挺,因而对文字保护甚佳。

三国货币魏、蜀、吴史称三国,此时期币制复杂,再加上战火纷飞,史记不详,如今被断为三国时期货币,其铸地和铸时,难以解分。

三国时候,不同地域钱制各有差异:魏得五铢;蜀铸五铢外,另有直百五铢;吴有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等。

中国货币简史

中国货币简史

中国货币简史先秦时期先秦时期,以华夏文明为核心,不同地域文化长时期交融发展,最终形成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和大一统帝国。

商周至秦的货币发展史深刻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统”这一显著特点。

商周时期商周先民曾经用天然海贝做货币,除了贝也用青铜块做称量货币使用。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带来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变革。

这个时代产生了我国最早的金属铸币,我们的青铜铸币技术来源于商周时期发达的青铜文化。

由于各个地区生产方式和文化发展的差异,他们铸造的货币形态差异很大。

比如以农业为主的中原地区,今河南、山西一带,使用布币,这种货币形制来源于农具铲。

(这枚“重以黄釿”耸肩尖足空首布为春秋中晚期晋国所铸造的货币。

耸肩尖足空首布,形制为耸肩、尖足、銎部中空,多为无文和单字,两字以上耸肩尖足空首布存世较稀少。

目前所见字数最多的该类空首布是山西运城侯马出土的“新晋共黄釿”五字空首布。

中国钱币博物馆藏“重以黄釿”四字空首布,重29g、长118mm、宽41mm,文字清晰,钱体完整,存世罕见。

)以游牧、渔猎为主的东部和北部地区,也就是今天山东、河北、北京等地,使用起源于削刀的刀币。

(齐大刀为战国时期齐国的铸币,目前所发现的齐大刀几乎都出土于山东,因其铸造精美,钱体厚重,刀身硕大,故称“齐大刀”。

齐大刀根据面文字数不同可分为三字刀、四字刀、五字刀、六字刀四种,其中三字刀及四字刀较多见,五字刀少见,六字刀罕见。

亦可根据面文不同分为齐大刀、齐之大刀、即墨大刀、即墨之大刀、安阳之大刀、齐返邦长大刀等。

)南方的楚国,也就是今湖北、安徽等地,使用蚁鼻钱,以及金版。

圆形的青铜铸币出现比较晚,但在整个北方地区都有使用,秦国主要使用的就是圜钱。

(蚁鼻钱是战国时期楚国所铸造的货币,钱体上尖下圆,主要有近十种文字,通常大量出土于湖北。

蚁鼻钱和战国其它国家货币形态差距较大。

)(战国时期的黄金货币主要发现于楚国,多铸造成金版的形制,并在上面打印文字,使用时再行切割。

中国货币史大事年表(隋唐五代—宋辽金夏)

中国货币史大事年表(隋唐五代—宋辽金夏)

中国货币史大事年表(隋唐五代—宋辽金夏)第三部分:隋唐五代时期的中国货币史公元589年隋铸五铢。

公元590年许杨广在扬州铸钱(白钱)。

公元598年许杨谅在并州铸钱。

杨广又在鄂州铸钱。

杨秀在益州铸钱。

注释:《隋书·食货志》记载“高祖既受周禅,以天下钱货轻重不等,乃更铸新钱。

背面肉好,皆有周郭,文曰五铢,而重如其文。

每钱一千重四斤二两。

是时钱既新出,百姓或私有熔铸。

三年四月,诏四面诸关,各付百钱为样。

从关外来,勘样相似,然后得过。

样不同者,即坏以为铜,入官。

五年正月,诏又严其制。

自是钱货始一,所在流布,百姓便之。

十年,诏晋王广听于扬州立五炉铸钱。

十八年,诏汉王谅听于并州立五炉铸钱。

是时江南人间钱少,晋王广又听于鄂州白纻山有铜筼处,锢铜铸钱。

于是诏听置十炉铸钱。

又诏蜀王秀听于益州立五炉铸钱。

”公元621年唐高祖废五铢,铸开元通宝。

公元666年铸乾封泉宝当十钱。

公元667年废乾封钱,复用开元钱。

公元695年(阿拉伯正式制定币制。

)公元708年(日本铸和同开珎。

)公元732年令市面通用绫罗绢布杂货。

公元750年安禄山在上谷铸钱。

公元755年-公元768年(法国铸德涅银币,为欧洲中世纪铸币之始。

)公元758年铸乾元重宝当十钱。

公元759年铸重轮乾元重宝当五十钱。

史思明在洛阳铸得壹元宝和顺天元宝当百钱。

公元762年大小乾元钱和开元钱平价流通。

公元766-公元779年大历元宝铸于此时。

公元780年行两税法。

公元780-公元783年建中通宝铸于此时。

公元796年令市井交易以绫罗绢布杂货与钱兼用。

公元817年禁止蓄钱。

公元845年唐武宗废全国佛寺铜像铸会昌开元。

公元870年桂阳监铸咸通玄宝。

注释:《旧唐书·食货志》记载“高祖即位,仍用隋之五铢钱。

武德四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

仍置钱监于洛、并、幽、益等州。

秦王、齐王各赐三炉铸钱,右仆射裴寂赐一炉。

一文带你了解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

一文带你了解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

一文带你了解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
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一直是中国历史学家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它构成了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史由早期的自然物质货币、工具货币、计数货币,发展到后来的金银货币,再到近代的人民币,历经几千年的漫长而复杂的发展过程。

自然物质货币,又称“天然货币”,是中国的古代货币形式之一。

在上古时代,人们使用贝壳、犀牛角、鹿角等天然物质作为货币使用,此类货币被称为天然货币。

据史料记载,在夏朝时期,皇室曾尝试使用金银做货币,但未能得到普遍接受。

工具货币,又称“手工货币”,是由不同形状的铜铸件组成的货币。

这种货币在夏商周时期已经产生,形状多样,大小不一,如铜钱、铜锭、铜簋、铜箩等,其中铜钱是最常用的。

计数货币,又称“记数货币”,是中国古代货币的一种,其特点是用照着规定的数量将一种特定的物品作为货币使用,如殷商时期的粟米,春秋时期的白银方块,秦汉时期的铜器等。

金银货币,又称“金银币”,是中国古代货币的一种,在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金银货币已经广泛使
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铸造了庞大的金银货币。

此后,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金银货币更加普及,曾一度成为中国古代货币的主流。

近代以来,中国政府开始发行人民币,成为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上的新篇章,人民币自1948年开始发行以来,更新换代了多次,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是漫长而复杂的,从自然物质货币、工具货币、计数货币,到金银货币,再到近代的人民币,它们都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留下了珍贵的财富,也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过程。

中国古代货币演变过程及趋势

中国古代货币演变过程及趋势

中国古代货币演变过程及趋势说起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那可真是挺有意思的,咱们就从我最初知道的钱币——贝壳聊起吧。

小时候,爷爷总是拿着几个圆滚滚的小贝壳跟我说,这些可是咱们老祖宗最早的货币。

那时候我还有点懵,心想这贝壳能干啥?爷爷就笑了,说在商朝的时候,人们还没那么多金属,海贝就成了主要的货币,你看汉字里跟钱有关的字,大多都带了个“贝”字,像“财”“货”“贵”这些,都是有贝的影子的。

后来啊,随着商品交换越来越频繁,贝壳不够用了,人们就开始动脑筋,用铜仿制海贝,这算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第一次大革命,从自然货币变成了人工货币。

那时候的铜币,形状各异,什么铲币、刀币、环钱、蚁鼻钱都有,战国七雄,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货币体系,看得我眼花缭乱。

不过到了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也统一了货币,规定全国都得用他那圆形方孔的“半两钱”。

这样一来,货币形状、重量都统一了,方便极了。

我还特意去查了查,这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用到民国初期呢,真是历史悠久啊!到了汉朝,又发生了变化。

一开始,政府让郡国自己铸钱,结果搞得货币乱七八糟,还被富商大贾钻了空子。

汉武帝一看,这可不行,得管管,于是收回了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从那以后,铸币权就一直掌握在中央手里,对稳定经济、防止假币可是起了大作用。

再到后来,钱币上也不标重量了,直接就是“通宝”“元宝”啥的,这是从唐朝开始的。

唐高祖李渊铸的那个“开元通宝”,就是中国最早的通宝钱。

从此以后,铜钱都不再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呢。

说到这,不得不提一下北宋的“交子”。

那时候,交换发达,货币流通量大增,铜料又紧缺,政府就想着法子,在四川地区发行了纸币“交子”。

这可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哦!想想那时候,人们揣着一张纸就能买东西,多方便啊!就这样,中国古代货币从贝壳到铜币,再到金银、纸币,一路演变过来,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这不仅仅是货币的变化,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见证。

每次想到这些,我就忍不住感叹,咱们老祖宗真是聪明绝顶,啥都能想出来!记得有一次,我还跟几个朋友聊起这事儿,他们也都听得津津有味,还问我有没有更多有趣的故事。

案例:中国古代货币经历的六次演变

案例:中国古代货币经历的六次演变

中国古代货币经历的六次演变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

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六次重大的演变:一、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

由此可见,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

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

铜贝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二、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从商朝铜贝出现后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逐渐形成了以诸侯称雄割据为特色的四大体系,即:铲币、刀币、环钱、楚币(爰金、蚁鼻钱)。

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

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的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

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三、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刘邦建汉后,允民私铸钱币。

豪绅富商和地方势力乘机大铸恶钱而牟利。

文帝时“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

”元鼎四年(前一一五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

铸币权收归中央,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四、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四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

唐高祖武德四年(六二一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

中国古代货币年表

中国古代货币年表

时间大事件约21世纪贝壳开始从装饰品发展成交换媒介和支付手段约 14 世纪铸行铜贝。

实物货币开始向金属货币过渡约800—70O 早期空首布产生约700-600 小亚细亚和希腊铸造金银币 , 这是西方铸币之始631—591 传说楚庄王改小钱为大钱 , 叔敖谏止524 传说周景王铸大钱480 战国开始403 晋分裂为韩、赵、孙魏三国386 田和称齐公 ,齐造邦刀或铸于此时336 秦惠文王行钱。

( 马其顿的亚历山大铸金币 )284—279 燕军攻占齐国七十余城 , 齐明刀应铸于此时241—223 楚迁都寿春 , 铸邹麦等金币221 秦始皇统一全国币制 , 推行方孔半两钱 , 黄金以锚为单位206 西汉政权建立,半两钱减重 , 黄金以斤为单位。

许民铸钱186 半两减为八铢。

禁民铸钱。

182 半两减为二铢四累 , 称为五分钱。

175 铸四株半两。

又许民铸钱。

14O 汉武帝铸三铢。

136 废三铢 , 复行半两。

三朱、朱方形和圆形小钱当铸于此时。

119 发行白金三品和皮币。

118 铸五铢。

115 四行赤侧五铢113 废赤侧五铢当五制 , 集中全国铸币权于上林三宫。

公元7 王莽第一次改革币制:铸错刀、契刀和大泉。

国宝金匮值万或铸于此时。

9 王莽第二次改革币制:废刀币 ,专用大小泉。

10 王莽第三次改革币制:采用宝货制。

14 王莽第四次改革币制:铸货泉、布泉和货布。

调整金银价格。

24 刘玄( 淮阳王 )铸五铢。

30 公孙述铸铁钱。

40 东汉光武帝恢复五铢。

186 灵帝铸四出五铢。

190—193 董卓铸小钱。

208 曹操为丞相,恢复五。

214 刘备在益州铸直百五铢。

236 孙权在江东铸大泉五百。

238 孙权铸大泉当千。

338 李寿铸“汉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钱。

376 太元货泉或铸于此时。

43O 刘宋铸四铢。

454 刘宋铸孝建四铢。

465 刘宋铸永光和景和。

495 北魏铸太和五铢。

502 萧梁铸五铢和公式女钱。

《中国货币史大事年表》

《中国货币史大事年表》

中国货币史大事年表[公元前]3000 — 1122 :贝壳从装饰品发展成支付手段。

1500 — 1122 :开始铸造铜贝。

1154 — 1122:传说殷纣王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

1122:传说周武王克商,散鹿台之钱。

800 — 700 :早期空首布产生。

700 — 600 (小亚细亚和希腊铸造金银币,这是西方铸币之始。

)613 — 591 :传说楚庄王改小钱为大钱,叔敖谏止。

524 :传说周景王铸大钱。

521 :(波斯金银币。

)480 :战国开始。

403:晋分裂为、、三国。

386 :田和称齐公,齐造邦刀或铸於此时。

361 :迁都大梁,当寻币的铸造当在此以后。

336 :惠文王行钱。

(马其顿的亚历山大铸金币。

)290 — 200 :(罗马铸重阿斯铜币。

)284 — 279:燕军攻占齐国七十余城,齐明刀应铸于此时。

278 :楚迁都。

248 :(安息铸银铜币。

)241 — 223 :楚迁都寿春,铸等金币。

221 :始皇统一全国币制,推行半两,黄金以镒为单位。

204:西汉政权建立,半两开始减重,黄金以斤为单位。

许民铸钱。

190 :(罗马铸德纳留斯银币。

)186 :半两减为八铢。

楚民铸钱(?)o182 :半两减为二铢四,称五分钱。

175:铸四铢半两。

又许民铸钱。

144 :定铸钱伪黄金市律。

140 :汉武帝铸三铢。

136:废三铢,复行半两。

三朱、四朱方形和圆形小钱当铸於此时。

119:发行白金和皮币。

118:铸五铢。

117:废白金。

115:行赤侧五铢,一当五。

114:颁布告缗令。

113:废赤侧五铢当五制,集中全国铸币权於上林三官。

95:铸麟趾金。

[公元]7:王莽第一次改革币制:铸错刀、梨刀和大泉。

9:王莽第二次改革币制:废刀币、专用大小泉。

10:王莽第三次改革币制:探实货币制。

14:王莽第一次改革币制:铸货泉和货布。

调整金银价格。

24:玄(淮阳王)铸五铢。

30:公述铸铁钱。

40:东汉光武帝恢复五铢。

184 :黄巾军起事。

中国货币发展史范文

中国货币发展史范文

中国货币发展史范文中国的货币发展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从最早的贝壳、布币,到如今的纸币、电子支付,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本文将从古代货币、中国古代货币、中国近代货币和现代货币四个阶段介绍中国的货币发展史。

古代货币中国古代的货币形式多种多样,最早是以贝壳、布币、铜币为主。

商代时期(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商人使用玛瑙、玻璃、贝壳等作为交换媒介,后来发展出了铜贝币。

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钱币开始出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铲形铜钱。

而到了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货币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铸币技术有了很大的进展,币值上也出现了一系列变动。

中国古代货币中国古代货币发展的重要手段是铸币,代表性的铜钱在中国历史上流通了两千多年。

铜钱的形制不断演变,从铲形、刀形到圆形,背面上逐渐出现了文字。

唐代时期,统一成为个头较小的圆形铜钱,大多以官府制造和流通。

宋代时期,官方开始在钱币上刻印政府名号,以增加政府的信用度。

明代时期,开始使用磁器钱,明代后期发行的铜元是中国最后一种大规模铸造的货币。

中国近代货币中国近代货币的发展主要受到政治和社会变革的影响。

19世纪中叶,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渐失去了货币主权,开始引进外国银元作为本位货币。

清末民初,中国经历了多次流通的货币混乱,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复杂的地方货币。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开始使用法币。

然而,由于内战和政治动荡,中国货币长期不稳定,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问题严重。

现代货币当前,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子支付和手机支付已经成为中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近年来,中国也在积极推动数字货币的研发和应用,加快了货币发展的步伐。

总之,中国的货币发展历史悠久,经历了从贝壳、布币到纸币、电子支付的演进过程。

货币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断适应社会经济的需求和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高中政治,人民币的发展史,阅读_

高中政治,人民币的发展史,阅读_

高中政治,人民币的发展史,阅读_产生:足值的金银条块富商打上印记的金银条块国家制造的铸币货币发展:人民币前的革命货币: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鄂等地的农民组织为发展经济、方便借贷,建立了自己的金融机构并发行货币。

1927年发行了浏东平民银行券,以后又以浏阳金冈公有财产保管处名义发行了黄冈县信用合作社流通券等。

土地革命战争期间,苏区各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政府为了冲破敌人经济封锁和活跃农村经济,发展生产,巩固政权,先后发行了150多种纸币和十几种布币。

随着根据地的逐步统一,苏区货币经历了区、县银行的货币和特区银行的货币阶段,最后统一成为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及各个分行发行的货币。

到抗日战争时期,各个敌后抗日根据地为防止及抵制敌伪钞票渗入和流通,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独立自主的发展解放区的金融事业,分别设立了自己的银行,发行自己的货币。

这个时期的货币一般称为抗币或边币。

上述只是人民币发行之前革命根据地货币发行的概况。

由于根据地处在被封锁、分割的状态,,各根据地经济上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状态,商品交流不发达,且地域狭小,没有发行统一货币的政治、经济基础,因而各地的经济、金融自成系统。

但是,在解放战争后期,政治、经济、军事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货币的统一。

1947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华北经济办事处宣布成立,开始着手统一货币工作。

到1948年,华北、西北、华东各解放区已连成一片,分散的货币发行和各种货币不固定的比值已经成为发展经济的障碍,发行统一货币已十分迫切。

经党中央批准,由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组建的中国人民银行,于1948年12月1日在石家庄成立,同时发行人民币,标志着中国独立、统一、稳定的货币制度的开始。

第一套人民币:第一套人民币的质量现在看来是较粗糙的,这是当时条件有限所致。

印制上有胶印、石印,纸张、油墨所用材料也不统一。

总的来看,大面额票面好于小面额,后期好于前期。

票面图案也较单调,表现内容简单,色彩变化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货币史大事年表[公元前]3000-1122:贝壳从装饰品发展成支付手段。

1500-1122:开始铸造铜贝。

1154-1122:传说殷纣王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

1122:传说周武王克商,散鹿台之钱。

800-700:早期空首布产生。

700-600(小亚细亚和希腊铸造金银币,这是西方铸币之始。

)613-591:传说楚庄王改小钱为大钱,孙叔敖谏止。

524:传说周景王铸大钱。

521:(波斯金银币。

)480:战国开始。

403:晋分裂为韩、赵、魏三国。

386:田和称齐公,齐造邦刀或铸於此时。

361:魏迁都大梁,当寽币的铸造当在此以后。

336:秦惠文王行钱。

(马其顿的亚历山大铸金币。

)290-200:(罗马铸重阿斯铜币。

)284-279:燕军攻占齐国七十余城,齐明刀应铸于此时。

278:楚迁都陈。

248:(安息铸银铜币。

)241-223:楚迁都寿春,铸等金币。

221:秦始皇统一全国币制,推行半两,黄金以镒为单位。

204:西汉政权建立,半两开始减重,黄金以斤为单位。

许民铸钱。

190:(罗马铸德纳留斯银币。

)186:半两减为八铢。

楚民铸钱(?)。

182:半两减为二铢四,称五分钱。

175:铸四铢半两。

又许民铸钱。

144:定铸钱伪黄金市律。

140:汉武帝铸三铢。

136:废三铢,复行半两。

三朱、四朱方形和圆形小钱当铸於此时。

119:发行白金和皮币。

118:铸五铢。

117:废白金。

115:行赤侧五铢,一当五。

114:颁布告缗令。

113:废赤侧五铢当五制,集中全国铸币权於上林三官。

95:铸麟趾金。

[公元]7:王莽第一次改革币制:铸错刀、栔刀和大泉。

9:王莽第二次改革币制:废刀币、专用大小泉。

10:王莽第三次改革币制:採实货币制。

14:王莽第一次改革币制:铸货泉和货布。

调整金银价格。

24:刘玄(淮阳王)铸五铢。

30:公孙述铸铁钱。

40:东汉光武帝恢复五铢。

184:黄巾军起事。

186:帝铸四出五铢。

190-193:董卓铸小钱。

208:曹操为丞相,恢复五铢。

214:刘备在益州铸直百五铢。

221:曹丕废五铢,用壳帛。

227:曹魏瑞复五铢。

(波斯珊王朝铸金银币。

)236:孙权在江东铸大泉五百。

238:孙权铸大泉当千。

246:孙权收回大泉。

312:(君士坦丁改革罗马帝国币制。

)313:张轨在河西恢复五铢。

319:石勒铸汉丰货。

324:沈充被杀,沈郎五铢当铸於此以前。

338:李寿铸汉兴。

376:太元货泉或铸於此时。

430:刘宋铸四铢。

447:刘宋制大钱当两。

448:取消大钱当两制。

454:刘宋铸孝建四铢。

465:刘宋铸永光和景和。

490:萧齐在四川铸钱。

491-518:(拜占廷铸币开始。

)495:北魏铸太和五铢。

502:萧梁铸五铢和公式女钱。

510:北魏铸五铢。

524:萧梁铸铁五铢。

529:北魏铸永安五铢。

540:西魏改铸。

543:东魏改铸永安五铢。

546:西魏第二次改铸。

552:萧梁铸当十钱。

553:北齐铸常平五铢。

557:萧梁铸四柱钱,一当二十。

561:北周铸布泉,河西诸郡用西域金银币。

562:陈铸五铢。

574:北周铸五行大布。

579:陈铸太货六铢。

北周铸永通万国。

589:隋铸五铢。

590:许杨广在扬州铸钱(白钱?)。

598:许杨谅在井州铸钱。

杨广又在鄂州铸钱。

杨秀在益州铸钱。

621:唐高祖废五铢,铸开元通宝。

666:铸乾封泉宝当十钱。

667:铸乾封钱,复用开元钱。

695:(阿拉伯正式制定币制。

)708:(日本铸和铜开。

)732:令市面通用绫罗绢布杂货。

750:安禄山在上谷铸钱。

755-768:(法国铸德涅银币,为欧洲中世纪铸币之始。

)758:铸乾元重宝当十钱。

759:铸重轮乾元重宝当五十钱。

史思明在洛阳铸得壹元宝和顺天元宝当百钱。

762:大小乾元钱和开元钱平价流通。

766-779:大历元宝铸於此时。

780:行两税法。

780-783:建中通宝铸於此时。

796:令市井交易以绫罗娟布杂货与钱兼用。

817:禁止蓄钱。

845:唐武宗废全国佛寺铜像铸会昌开元。

870:桂阳监铸咸通玄宝。

907:后梁铸开平通宝。

911:楚马殷铸天荣府宝。

前蜀王建铸永平元宝。

916:王建铸通正元宝。

闽王知铸开元通宝钱铅钱。

917:王建铸光天元宝。

大越刘巖(即刘)铸乾亨重宝。

918:王建铸光天元宝。

南汉刘巖铸乾亨重宝铅钱。

919:蜀后主铸乾德元宝。

922:契丹铸赞通宝。

闽王沈知铸开元通宝大铁钱。

924:闽王延羲铸永隆通宝大铁钱。

925:蜀后主铸成咸康元宝。

契丹铸天显通宝。

楚马殷铸铅钱。

926:后唐铸天成元宝,马殷铸乾封泉宝大铁钱,市肆以契券指交易。

938:后晋许民间铸天福元宝。

后蜀铸广政通钱。

942:闽王延羲铸永隆通宝。

944:福建殷王延政在建州铸天德通宝大铁钱。

948:后汉铸汉元通宝。

951:辽铸应历通宝。

955:后周世宗毁全国佛寺铜像铸周元通宝。

959:南唐铸永通泉货当十钱。

又铸唐国通宝和大唐通宝。

961:宋太祖铸宋元通宝。

962:后蜀行广政通宝铁钱。

964:南唐后主发行铁钱。

968:辽铸保宁通宝。

970:(越南丁部领铸太平兴宝。

)971:北宋定仿造黄金罪。

976:铸太平通宝。

980:白银取得纳税的资格。

983:契丹铸统和通宝。

990:铸淳化通宝。

994:李顺在成都铸应运元宝和通宝铜铁钱。

995:成都商民私以交子为市。

铸至道通宝。

996:(朝鲜铸乾元重宝铁钱和铜钱。

)998:铸咸平通宝。

1004:铸景德通宝。

1008:铸祥符通宝。

1017:铸天禧通宝。

1023:设置益州交子务。

铸天聖元宝。

1024:政府在益州发行第一界官交子,自一贯到十贯。

1032:契丹铸重熙通宝。

1034:铸景祐通宝。

1039:交子改分五贯和十贯两种。

铸皇宋通宝。

1041:因西夏战争铸当十铁钱。

1045:铸庆历重宝当十铜铁钱。

1053:西夏铸福聖宝钱。

1054:铸至和元宝小钱和至和重宝折二、折三钱。

1055:契丹铸清宁通宝。

1056:铸嘉祐元宝和通宝。

1064:铸治平元宝。

1066:辽铸咸雍通宝。

1068:交子改分一贯和五百文两种。

铸熙宁元宝。

1069:置潞州交子务,交子行於河东路。

1070:潞州交子务。

1071:交子行於陕西。

铸熙宁重宝当十钱。

1072:交子两界流通。

1073:改当十钱为折二,这是折二铁通行之始。

1074:辽铸大康元宝和通宝。

1076:陕西交子。

西夏铸大安宝钱。

1078:铸元丰通宝。

1083:辽铸大安元宝。

1092:辽铸寿昌元宝。

1093:铸元祐通宝。

1094:铸绍聖元宝和通宝。

1098:铸元符通宝。

1101:铸聖宋通宝。

辽铸乾统元宝。

1102:陕西复行交子。

西夏铸贞观宝钱。

1103:蔡京铸崇宁重宝当五和当十钱。

1104:京西路行交子。

1105:外路改交子为钱引。

通行区域扩大到京广、京西、淮南、京师等地。

发行额增至天聖原额的二十倍。

铸锡钱。

1107:四川交子务改为钱引务。

铸大观通宝,自小平到当十。

1109:四川发行外引,旧交子作废。

1110:辽铸天庆元宝。

1111:废当十钱。

铸政和通宝。

1119:铸宣和元宝和通宝。

1120:西夏铸元德通宝和元宝。

1126:铸靖康通宝和元宝。

1127:南宋铸建炎通宝。

1131:铸绍兴通宝和元宝。

刘豫铸阜昌钱。

1137吴玠在河池发行银会子,这是中国最早的银本位制。

1149:西夏铸天盛元宝。

1151:金人发行交钞。

1157:金人铸正隆元宝。

1160:东南会子由户部发行。

1163:湖北发行直便会子。

与元府发行铁钱会子。

1165:铸乾道元宝折二钱。

1166:两淮用交子。

1168:改革会子的发行制度,以千万贯为限额。

1171:西夏铸乾祐宝钱。

1173:金设公典,称流泉。

1174:铸淳熙元宝。

1178:金铸大定通宝。

1180:钱背加铸年份。

(英国铸银便士。

)1188:金添设流泉务二十八所。

1189:金取消纸币的分界制,交钞永远通行。

1194:西夏铸天庆宝钱。

1195:铸庆元通宝。

1197:金铸承安宝货银锭。

1201:铸嘉泰通宝。

金铸泰和通宝和重宝。

1205:铸开禧通宝。

1208:铸嘉定通宝。

1210:西夏铸皇建元宝。

1211:西夏铸光定元宝。

1215:金改发贞右宝券。

1217:金改发贞祐通宝。

1222:金改发兴定宝泉。

1223:金发行元光重宝。

1225:铸大宋元宝。

1227:蒙古统治区内何宝实在博州印置会子。

1228:铸绍定通宝。

1233:金在蔡州发行天兴宝会,数月后为蒙古人所灭。

1234:铸端平元宝。

1236:窝阔台发行交钞。

1237:铸嘉熙通宝和重宝。

1240:蒙古统治区内刘肃在刑州发行楮币。

1241:铸淳佑元宝。

四川多面手。

1247:会子永远通行。

1249:川引以十年为一界。

1251:北方各地纸币互不通用,蒙哥定银钞相权法。

1252:(佛洛伦斯铸洛林金币。

)1253:铸皇宋元宝。

1259:铸开庆通宝。

1260:铸景定元宝。

蒙古人发行中统钞,收回北方各地杂钞。

1264:贾似道发行金银铜钱关子。

十七界会子作废。

1265:铸咸淳元宝。

1266:(法国路易第九仿阿拉伯的迪尔亨姆铸格罗银币。

)1276:蒙古人统治江南,用中统钞收兑南宋纸币。

伯颜铸银元宝。

1285:卢世荣提出整治钞法计划。

铸至元通宝。

(威尼斯铸杜卡特金币。

)1287:元世祖发行至元钞。

1292:设公典广惠库,资本钞五千锭。

1294:(波斯伊尔汗国仿行中国钞法。

)1295:铸元贞通宝和元宝,(日本行钞。

)1297:铸大德通宝。

1309:元武宗实行币制改革,发行至大银钞,并铸大元通宝和至大通宝。

1311:仁宗收回至大银钞,废至大钱。

1350:币制改革,发行至正交钞,铸至正通宝。

1353:张士诚铸天右通宝。

1355:韩林儿铸龙凤通宝。

1358:徐寿辉铸天启通宝。

1359:徐寿辉铸天定通宝。

1360:陈友谅铸大义通宝。

1361:朱元璋铸大中通宝。

1368明太祖铸洪武通宝,颁布洪武通宝钱制。

1375:发行大明宝钞。

停止宝源局铸钱。

1376:停止各省铸钱。

1377:恢复各省铸钱。

1389:恢复宝源局铸钱。

1393:再停止各省铸钱。

1394:禁用铜钱。

1397:再停宝源局铸钱。

禁用金银。

1399:恢复铸钱,改定钱制,1400:再改钱制。

1408:铸永乐通宝。

1411:金银解禁。

1425:再禁金银。

1433:铸宣德通宝。

1436:放松用银禁令。

1448:禁用铜钱。

1457:(琉球铸大世通宝。

)1460:恢复铜钱流通。

1465:令商税课程钱钞各半兼收。

1503:铸弘治通宝。

1518:(日耳曼帝国铸塔勒大银圆。

)1527:铸嘉靖通宝。

1570:铸隆庆通宝。

西班牙人侵入吕宋,开本洋流入中国之路。

1576:铸万历通宝。

1596:采矿热潮开始。

1616:满人铸天命钱。

1621:铸泰昌通宝和天启通宝大小钱。

王象乾请铸三等大钱。

1625:(日本开铸宽永通宝。

)1627:满人铸天聪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