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卓越工程师计划方案

卓越工程师计划方案

卓越工程师计划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工程师的需求越来越大。

在现代社会,工程师承担着设计、研发和实施新技术、新产品、新系统等方面的重要任务,对于推动社会的科技进步和产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因此,培养一批优秀的卓越工程师成为了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迫切需求。

随着国家对工程师的培训需求越来越大,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对工程师的需求,我国各大院校也在加大对工程师的培训力度。

然而,简单的理论知识教学和简单的实习体验已经不能满足工程师的培训需求,工程师需要更多的实践经验和专业能力来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培养出更多的卓越工程师,我们拟定了以下工程师计划方案。

二、方案目标1.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卓越工程师。

2.全面提升工程师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3.推动工程师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的提升。

三、计划实施1.建立实践基地为了更好地培养工程师的实践能力,我们计划在校内或校外建立一些实践基地,提供给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机会。

实践基地可以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能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实用技能,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校可以和一些企业合作,在企业内部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科技和行业发展。

2.构建实践项目除了通过实践基地提供实际操作机会之外,学校还可以通过构建实践项目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课程中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实践项目,让学生能够在实践项目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实践项目的模拟,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创新思维。

3.开展国际交流为了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卓越工程师,学校可以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与国外一些知名学府进行合作,让学生有机会到国外参加交流学习和实习。

通过国际交流,学生可以了解国外先进的科技和工程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并且拓宽自己的国际视野。

4.加强导师制度在培养工程师的过程中,学校可以加强导师制度,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激励。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程师的地位和作用在现代社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为了培养一流的工程师,仅仅通过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再足够。

因此,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应运而生。

该计划旨在培养高质量、具备全面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工程师,以应对当前和未来的挑战。

一、目标和要求:1.提高学生的核心技术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并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多种实践机会,让学生可以在真实的项目中应用所学知识;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能力,并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5.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自我提升和持续学习的习惯。

二、培养计划的实施:1.课程设置的优化: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项目课程,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2.导师制度的建立:引入工程师导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和专业发展建议;3.实习培训的加强:与各领域的企业和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了解和适应实际工作环境;4.研究项目的开展: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5.学生竞赛的鼓励:组织各类学科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6.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推广:建立国际交流项目,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评估和改进:1.建立评估体系:制定科学的评估体系,对学生的核心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进行评估;2.学生反馈的收集:定期收集学生对培养计划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3.计划的持续优化:根据评估结果和学生反馈,对培养计划进行持续优化,提高培养质量和效果。

结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具备全面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工程师,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建立导师制度、加强实习培训和开展科研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卓越工程师学院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学院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学院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卓越工程师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工程师,具有较好的工程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原则1. 教育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教育培养与创新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

3. 教育培养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4. 教育培养与社会服务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三、专业设置卓越工程师学院设置了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其中包括了通信工程、控制工程、电子工程、自动化工程等方向。

通过毕业设计、实习实训、创新创业等教学环节,学生可以在所学专业中得到系统的理论和实践训练。

四、课程设置卓越工程师学院的课程设置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需求,强调实践性和创新性。

除了基础课程外,还设置了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外语、体育等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未来发展方向,还设置了选修课程和专业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有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五、教育教学模式卓越工程师学院注重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采用了多种教育手段和方法。

比如,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参与项目综合实践,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采用工程案例教学模式,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实践教学与实习实训卓越工程师学院强调实践教学与实习实训,通过实验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实习实训,学生可以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参与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提高自己的工程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

七、创新创业卓越工程师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创新竞赛、双创实践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介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为了培养具备卓越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工程师而设立的一项计划。

通过该计划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经历一系列的培养环节,包括专业课程学习、项目实践、创新研究等,以提高他们在工程领域的能力和竞争力。

目标该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的工程师:1. 扎实的专业知识:通过系统的专业课程学习,建立起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2. 创新能力:通过项目实践和创新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团队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4. 综合素质:通过丰富的综合素质培养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领导力、管理能力、社交能力等。

培养环节1. 课程学习学生将根据专业的要求,参加一系列的专业课程学习。

这些课程涵盖了该专业的核心知识和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专业基础。

2. 项目实践学生将通过参与项目实践,将课堂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项目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生可以选择参与校内的项目,也可以选择参与校外的项目。

3. 创新研究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创新研究,探索前沿科技和解决实际问题。

创新研究可以是学生自主发起的,也可以是与教师或研究机构合作的。

通过创新研究,学生将深入理解某一领域的知识,并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4. 综合素质培养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该计划还将组织一系列综合素质培养活动,如领导力培训、管理能力训练、社交能力培养等。

这些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需要的各种素质和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竞争力。

评估和认证该计划将通过评估和认证方式来衡量学生的学习和成果。

学生需要完成一系列的考核和评估任务,并取得一定的学分才能获得该计划的认证。

认证的标准将基于学生在课程学习、项目实践和创新研究等方面的表现。

结语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具备卓越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工程师,帮助他们在工程领域取得卓越成就。

东南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方案.doc

东南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方案.doc

东南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落实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工程师计划”),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特制订东南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为国家培养造就一大批研究型、创新型、复合型,具有国际视野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

深化“产学研、国际化、做中学”工程教育改革,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与国内外技术领先、管理先进的一流企业紧密合作,共同组建专业建设委员会和师资队伍,共同研究制定培养目标、培养标准、教学计划,共同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组织考核与评价。

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到海外企业实习,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合作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

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着力推动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

“卓越计划”实施的层次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个层次,实施的专业包括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

力争到2015年,使参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专业领域涵盖我校所有优势工科专业类,形成具有东南大学特色,能够满足未来卓越工程师知识、能力和素质发展要求的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二、培养标准1、学校标准根据“卓越工程师计划”国家培养标准,结合东南大学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及国内外学科和社会发展的特点,制定东南大学“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标准,主要内容如下:(1)具有丰富的人文知识与素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优良的道德品质;熟悉并遵守相应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背景
二、专业课程设置
1.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为学生提供坚实的数理基础。

2.专业核心课程:根据学生所选专业,设置一系列基础和深化的专业课程,包括工程力学、电子电路、控制系统、材料科学等,为学生奠定专业基础。

3.创新课程:为学生提供培养创新能力的课程,如创新设计、科技创新方法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实践课程:包括实验实践、工程实践、设计实践等,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习实训
1.实习:安排学生进行一定的实习,在工程实践中学习并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

2.实训:设置一系列实训课程,通过模拟实际工程环境,让学生学习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高工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创新项目
鼓励学生参与创新项目,如科研项目、工程设计竞赛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新平台,如实验室、研究中心等,提供指导和支持。

五、综合评价与考核
1.绩点评定:通过学生在各门课程中的表现,按学分绩点制进行评定,综合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

2.项目评价:对学生参与的实践项目、创新项目进行评价,考察学生
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一、专业基础课程的加强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应该注重巩固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

在大学工程专业的教育中,应该加强数学、物理、化学等理工科基础课程的教学,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应该加强专业实践课程的教育,如工程实验、实习等,以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

二、创新思维的培养卓越工程师应该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营造积极的创新氛围,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和竞赛活动,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综合素质的提升卓越工程师不仅需要具备优秀的专业能力,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在培养方案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责任意识。

为此,可以增加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开设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

同时,应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如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

四、外语能力的培养卓越工程师在国际化的背景下需要具备良好的外语能力。

在培养方案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提供专门的英语课程和培训,增加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以及专业英语的学习。

此外,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国际项目等,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合作能力。

五、实践和就业机会的增加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应该与实际工程实践和就业需求相结合。

为此,可以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学生实习和实践的机会。

同时,可以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就业走廊等服务,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此外,可以加强学生的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综上所述,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应该注重专业基础课程的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升、外语能力的培养,同时增加学生的实践和就业机会。

通过这些举措,可以培养出具备卓越工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工程人才,为科技和工程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卓越工程师专项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专项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专项培养方案一、导言工程师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对于各行各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培养具有卓越工程师素质的人才已成为各个领域的共识。

为此,制定一套系统而科学的卓越工程师专项培养方案显得尤为必要。

二、培养目标1. 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能够应对各种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2. 能够熟练运用先进的工程工具和设备,具备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3. 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能够有效地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4.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

三、培养内容1. 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培训,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工程设计、制造、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2. 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在课程设置和实践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开展项目实践和工作坊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工程问题中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的培养通过专门的培训课程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工程工作中有效地协调各方面资源和解决问题。

4. 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工程实践中能够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四、培养模式1. 课堂教学和实践结合采用课堂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既确保学生获得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能够在实际工程问题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2. 项目实践和工作坊活动组织学生开展项目实践和工作坊活动,让他们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应用所学知识,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实习实训和导师制度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实训,同时建立导师制度,让学生在实际工程工作中获得指导和帮助,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五、评价机制1. 学术评价通过课堂考试和学术论文撰写等方式,评价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方案制订与实施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方案制订与实施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方案制订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方案的制订与实施是为了培养具有卓越工程师素质的优秀人才,以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工程技术创新和应用的需求。

该计划旨在通过全面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高级工程师。

该方案制订和实施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确定目标与要求:明确培养目标,提供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和培养要求。

如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具备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以及跨学科综合实践能力等。

二、建立课程体系:搭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

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原理和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引入新兴科技领域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前瞻性和应对变革的能力。

三、拓展实践教学: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实验教学、实习实训、工程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四、搭建科研平台:建立科研平台,促进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资源支持。

通过科研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引进国内外优秀的工程师和学者,建立国际化、交叉学科的师资队伍。

同时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

六、评价与监测机制:建立有效的评价和监测机制,对学生的培养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和评价。

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包括考试、实验报告、项目作品等。

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保障培养质量。

为了保证该计划的顺利实施,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支持:一、政策支持:加强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和文件,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提供有力保障。

二、资源投入:增加资源投入,包括经费、场地、设备等,为计划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三、社会合作:促进院校与企业、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开展联合培养和实践项目,提供实践基地和实际问题解决的机会。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 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对工程师的需求日益增加,工程师的素质和能力也面临更高的要求。

为培养卓越工程师,需要进行系统化的教育培养计划。

本文将介绍一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设计方案,包括目标设定、内容安排和评估方法。

2. 目标设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工程师。

具体目标包括:•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技能,使其在工程设计和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

•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从理论到实践,将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在多学科、多文化背景下有效地与他人合作。

•培养学生对工程伦理和社会责任的意识,能够在工程实践中遵守规范、保护环境并回应社会需求。

3. 内容安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包括以下内容:3.1 学科知识教学学科知识教学是培养工程师的基础,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提供学生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扎实的数理基础,包括数学、物理和工程数学等。

•提供学生深入了解专业领域的课程,涵盖工程力学、电子电路、控制理论等。

•引入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工程实践案例,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和应用前沿。

3.2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设计、工程项目和实习等形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

•设计实践课程和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设计和实验能力。

•安排工程项目实践,让学生亲身参与项目管理和解决实际问题。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竞赛活动,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3 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培养工程师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需要与其他工程师和非工程师进行合作,因此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设计团队项目和小组作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

•引入跨学科的合作项目,让学生与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合作,提高跨学科合作能力。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通过提供全面的工程师教育,培养出具有专业知识和卓越技能的工程师人才。

该计划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思维能力、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该计划包括以下几个重点内容。

首先,该计划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

学生将学习数学、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基础课程,为他们后续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该计划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学生将通过实验室实验、项目设计和实习等方式,学习并应用各种工程实践技能。

这将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并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

第三,该计划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将接受创新教育,学习如何面对新问题和挑战,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鼓励学生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该计划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学生将在小组项目中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分工合作并解决问题。

此外,学生还将接受培训,学会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和交流,以便能够顺利地与团队成员和客户合作。

为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该计划将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包括
考试、实验报告、项目评估等。

学生需要在各个方面展示他们的技能和能力,以证明他们是卓越工程师。

总的来说,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卓越技能的工程师人才。

通过全面的教育和培训,学生将具备创新思维、工程设计与实践以及团队合作与沟通等能力。

希望通过该计划,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工程师,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方案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方案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方案一、目标设定本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优秀工程师,以满足国家和社会对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

通过本计划的培养,学生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掌握先进的技术方法,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工程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课程体系设计1.理论课程体系:根据工程领域的特点和需求,构建完善的理论课程体系,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

注重课程内容的更新和优化,引入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2.实践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以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为主的实践课程体系。

注重实践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拓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综合素质培养:通过开设人文社科类课程、创新创业课程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师资队伍建设1.引进高层次人才:积极引进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的优秀教师,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2.培养青年教师:通过设立青年教师发展基金、选派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方式,培养青年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3.加强师资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四、实践教学环节1.实验实践教学:加强实验室建设,提供充足的实验设备和场地,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实验室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

通过实习实训,让学生了解工程领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3.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校企合作1.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与相关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

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导师制度
建立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帮助他们 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 。
校际合作
加强与其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培养具有国 际视野的工程师,提高我国工程师的培养质量和 竞争力。
质量保障体系
课程评估
定期对开设的课程进行评估,确保课程设置合理、教学质量高。
教学质量监控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 教学质量稳定。
学生满意度调查
定期开展学生满意度调查,了解学生对培养计划的满意度和反馈意 见,及时调整和改进培养计划。
毕业生就业情况与反馈
就业情况统计
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统计和分 析,了解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 方向,为进一步优化培养计划提 供参考。
毕业生反馈
积极收集毕业生的反馈意见和建 议,对培养计划进行持续改进, 提高工程师的培养质量和竞争力 。
专业课程
根据不同专业方向,设置相应的专业课程,如机 械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等。
实践课程
包括实验、课程设计、企业实习等实践环节,注 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环节
企业实习
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了解实际工程项目的 运作和管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 养。
实验与课程设计
设置多种实验和课程设计项目,引导学生参与工程 实践和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
学生分组进行学习和讨论,促进团队合作和 知识共享。
学生参与与互动
学生提问和回答
鼓励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促进课堂 互动和知识交流。
学习小组
学生分组进行学习和讨论,促进团队 合作和知识共享。
学习反馈
定期进行学习反馈和评估,帮助学生 了解学习进展和改进方向。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方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方案背景:在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工程领域的需求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社会对卓越工程师的需要,我们制定了一套培养方案,以培养具备卓越技术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工程师。

目标:培养目标是打造一批具有丰富知识储备、良好的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师,其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能够满足当前和未来工程领域的需求。

培养内容:1.知识体系建设:建立一套完善的知识体系,包括基础知识以及专业知识。

通过理论课程、学术研讨和实践项目,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综合运用的实践能力。

2.实践能力培养:通过项目实践、实习和实践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工程实践,锻炼其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实施的能力。

3.创新精神培养:鼓励学生从事创新项目,并提供相应的资源支持。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促进学生在工程领域中提出新的理念和方案。

4.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小组项目和团队建设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能力。

在实践环节注重学生与不同背景的同学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5.社会责任培养:强调工程师在社会发展中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参与社会公益项目和社区服务,使学生了解工程技术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6.学习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持续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通过开设研究生课程和提供相关学习资源,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提高其学术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方式:1.理论学习:开设一系列课程,包括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提供深入的专业学科知识。

2.实践项目:安排学生参与实践项目,例如工程设计竞赛、实验室研究和工程实习等,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学术研讨: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前沿,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和创新思维。

4.导师制度:为每位学生分配一位导师,定期进行一对一指导和交流,帮助学生规划个人学习和职业发展。

学院关于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学院关于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学院关于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方案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方案一、引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为了培养优秀的工程师人才,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需要而提出的。

学院根据该计划制定了一系列实施方案,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学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本文将探讨学院推进该计划的实施方案。

二、培养目标1.加强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

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专业领域的核心理论和技术知识,具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培养创新能力。

通过提供创新性的选修课程和实践项目,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3.培养实践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实践项目、实习和实训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综合素质。

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三、实施具体方案1.课程设置根据培养目标,学院将进行课程的和优化,增设创新性选修课程和实践性课程。

通过选修课程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潜能。

实践性课程要求学生参与实际项目,锻炼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针对学生的基础不同,设置不同的课程分级,以适应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2.实验室建设学院加大对实验室的投入,提高实验室设备和设施的水平,更新实验项目,设置符合工程实践需要的实验课程。

构建虚拟实验室,提供更多实验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创新平台建设学院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科研和工程实践项目,建立相应的创新平台,如学院科研实习基地、创新实验室和工程实践基地等,提供资源和支持,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教师队伍建设学院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引进。

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指导能力,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引进优秀的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提供实践经验和案例分享,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指导。

5.学生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的学生评价体系,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考核学生成绩、实践成果和综合素质。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1.课程设置:通过制定专业课程的全新结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课程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

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数学、物理、计算机基础等,专业课程主要涵盖工程设计、工程管理、工程经济等,实践课程主要包括实验操作、实地考察、项目综合实践等。

2.实践教学:通过开展各类实践教学活动,如实验实训、专业实习、工程项目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活动应与课程紧密结合,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3.创新创业教育: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组织科研项目和创业实践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其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工程师。

4.专业导师制度:为每位学生分配专业导师,进行个性化培养和指导。

导师负责学生的学术指导、职业规划和专业发展等,定期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5.国际化教育: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通过开展双学位项目、短期交流项目和海外实习等,使学生接触国际先进理念和技术,培养跨国公司就业和跨国团队合作的能力。

6.社会实践:将社会实践纳入教育培养计划,通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社会调研和社区服务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

7.学科竞赛: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学校应提供相关的资源和支持,指导学生参与国内外学科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

通过以上的专业培养方案,有望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的卓越工程师。

学生在完成专业课程的同时,还能够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并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化教育和社会实践等活动,全面提升自身素质。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目标1.培养实践能力通过项目驱动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计划将提供多种实际案例和项目,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工程原理和方法。

2.提升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研究和技术创新,提供科研平台和导师指导,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划中设有一系列创新竞赛和研究项目,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环境支持。

3.强化团队协作通过团队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跨学科沟通能力。

计划中的课程和实践活动都将强调团队合作,使学生学会如何在团队中发挥作用,与他人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工作任务1.课程体系建设根据工程领域的最新发展,更新和优化课程内容,确保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知识和技能。

计划中包括跨学科的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为未来的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实践教学改革改进实践教学方式,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让学生在实验中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思维。

计划中实践教学将占总学时的相当比例,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机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3.师生互动提升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建立辅导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术和职业指导。

计划中设有导师制,每位学生都将分配一位导师,导师将提供学术指导、职业规划建议和科研机会。

任务措施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丰富工程经验和高学术水平的教师,提升教学和科研能力。

计划中设有人才引进基金,用于吸引顶尖工程师和科学家加入教师队伍,同时提供专业发展机会,确保教师能够持续提升自身能力和教学水平。

2.优化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等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计划中将推广这些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减少传统的讲授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析,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3.建立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全面的评价体系,不仅要考核学生的学术成绩,还要评价其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

东南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东南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东南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落实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工程师计划”),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特制订东南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为国家培养造就一大批研究型、创新型、复合型,具有国际视野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

深化“产学研、国际化、做中学”工程教育改革,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与国内外技术领先、管理先进的一流企业紧密合作,共同组建专业建设委员会和师资队伍,共同研究制定培养目标、培养标准、教学计划,共同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组织考核与评价。

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到海外企业实习,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合作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

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着力推动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

“卓越计划”实施的层次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个层次,实施的专业包括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

力争到2015年,使参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专业领域涵盖我校所有优势工科专业类,形成具有东南大学特色,能够满足未来卓越工程师知识、能力和素质发展要求的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二、培养标准1、学校标准根据“卓越工程师计划”国家培养标准,结合东南大学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及国内外学科和社会发展的特点,制定东南大学“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标准,主要内容如下:(1)具有丰富的人文知识与素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优良的道德品质;熟悉并遵守相应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关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与建议

关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与建议

关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与建议一、实施情况: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一项旨在培养高素质、多能工程师的计划,对于提升我国工程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这个计划在一些高校和企事业单位中已经开始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培养模式单一,缺乏创新性和灵活性;培养计划内容与实际需求不匹配,缺少实践性和综合素质培养;评价机制单一,用学习成绩评价更多,忽视了学生在实践中的能力表现;教师培训与教材不足,缺乏实践经验和案例;资源不均衡,不同地区、学校之间的差异较大。

二、改进建议:为了更好地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提高培养质量,以下是几个改进建议:1.建立多元化培养模式:与传统的理论教学相结合,加强实践教育,包括课程设计、实验实践、专业实习等,使学生能够培养出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2.强化专业素质培养:除了专业课程的学习外,还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创新思维、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等。

通过开设与专业相关的选修课程或培训,培养应用技能和跨学科的能力。

3.完善评价机制:除了学习成绩,还应该加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引入技能竞赛等方式,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同时,应该鼓励学生进行科研项目或创新项目,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4.加强教师培训与教材建设:培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提高他们的实践经验和综合素养。

同时,要加强教材建设,编写更加实用与前沿的教材,满足培养计划的需求。

5.打破地域壁垒,资源共享:建立相互合作的模式,提供相同的培养计划与资源共享。

通过推动高校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的互补和共享,使培养计划的质量更加均衡。

6.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与企事业单位合作,提高培养计划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通过与企业合作,开设实习基地、提供项目指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实际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

7.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与习惯,注重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学术研究和项目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南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落实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工程师计划”),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特制订东南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为国家培养造就一大批研究型、创新型、复合型,具有国际视野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

深化“产学研、国际化、做中学”工程教育改革,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与国内外技术领先、管理先进的一流企业紧密合作,共同组建专业建设委员会和师资队伍,共同研究制定培养目标、培养标准、教学计划,共同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组织考核与评价。

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到海外企业实习,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合作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

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着力推动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

“卓越计划”实施的层次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个层次,实施的专业包括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

力争到2015年,使参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专业领域涵盖我校所有优势工科专业类,形成具有东南大学特色,能够满足未来卓越工程师知识、能力和素质发展要求的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二、培养标准1、学校标准根据“卓越工程师计划”国家培养标准,结合东南大学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及国内外学科和社会发展的特点,制定东南大学“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标准,主要内容如下:(1)具有丰富的人文知识与素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优良的道德品质;熟悉并遵守相应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2)具有信息获取、知识更新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综合运用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的能力;具有研究开发和综合设计能力;具有创新创业意识。

(3)具有优良的领导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良好的交流沟通、团队合作和环境适应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4)具有从事工程设计和技术研究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与经济管理知识;掌握扎实的工程原理、工程技术和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了解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先进生产方式以及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2、专业标准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院(系),根据学校标准、行业标准,以及专业国际认证要求,制定专业标准,要求细化到具体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实现矩阵(参照附件模版编制)。

3、研究生培养标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与工程博士专业学位培养标准另行制订。

三、培养模式“卓越工程师计划”学生培养采取本科、硕士、博士三阶段贯通式培养方案,实施分阶段,多出口分流的动态培养机制。

其中,本科生、研究生各阶段学生在合作企业实习与实践的累计时间不少于1年;实行双导师制;部分课程或课程的部分内容、实践环节和系列专题,可由企业教师授课,也可校内教师与企业教师共同讲授,授课地点可在学校或企业;本科生毕业设计和研究生毕业论文要求是企业的实际项目,即真题真做。

部分课程或实践环节要求采用双语或英文教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与联合培养。

四、培养方案1、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院(系),可选择一个或多个合作企业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合作企业应与学校签署协议,共建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基地,联合申报省级、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2、合作企业条件合作企业应在行业内有影响、发展潜力大、与学校有紧密合作关系或合作需求;有专门的教育培训部门、设施、师资、资金;有国际交流与合作关系的国内外一流企业。

3、培养标准实现矩阵根据专业培养标准,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要求明确学生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具体内容,并将其落实到各课程、实践环节与专题中,要求给出清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实现矩阵。

4、教学方式与考核鼓励采用研究式、交流探讨式、自主式、PBL式(以问题为导向的模式)、CDIO式(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模式)、实践式(置身实际工程环境的教学模式)和团队式,以及国际式(置身国际化环境的教学模式)等其他注重实际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

考核方式可根据课程和实践环节特点,采用笔试、口试、报告、讲演、论文、作品、设计等多种方式,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等的评价。

5、企业培养方案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方案(按附件模板编制),要求包括①培养目标,②培养标准,③课程与实践环节教学大纲、要求、内容、教材与资料,④知识、能力与素质实现矩阵,⑤学习与实践计划安排,⑥培养学生计划人数、师资配备、教学与实践条件及其设施,⑦质量标准与考核,⑧管理与安全措施。

企业阶段学习一般要求累计达到8-10学分(或128学时-160学时)。

五、实施领域与进度安排1、专业领域我校首批“卓越工程师计划”将在土建交通类、电子信息类、机械能环类等专业领域中,选择在产学研方面已经取得较好基础的国家特色专业和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专业实施。

到2015年,使“卓越工程师计划”涵盖所有优势工科专业类。

2、生源与规模“卓越工程师计划”采取分阶段培养、分阶段学籍管理,学生必须在当前阶段学习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高一阶段的学习。

卓越班本科生可以多渠道分流培养:(1)免试或考试进入工程硕士或学术硕士学习;(2)保留学籍1-2年到企业工作,再回学校完成硕士学习;(3)出国留学或就业等。

本科阶段生源:从2010级开始,一年级学生实行专业类培养,专业分流后在实施专业组建计划“卓越班”。

“卓越班”学生数由实施专业的条件和学生的需求决定,当学生的需求大于学生计划数时,通过学生一年级的学分绩点等排名择优遴选。

“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院(系)在组建卓越班时,应统筹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国际化培养推进工作,实现优秀人才卓越化、国际化、研究型集成培养的要求。

2011年进入“卓越班工程师计划”的本科生人数不低于200人,到2015年,不低于600人。

研究生阶段生源:通过免试推荐研究生或研究生入学考试选拔。

培养规模待顶定。

3、进度安排2011年2月-2011年3月:试点院(系)选择合作企业,签订合作培养协议书(模板见附件),组建专业建设委员会和师资队伍;编制企业培养方案(模板见附件),确定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标准,完成将其落实到各课程与实践环节的实现矩阵;确定在各年级进入“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学生规模。

3月30日前将“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方案,包括企业培养方案、学生规模及预算经费等报教务处。

2011年4月-2011年5月:修订卓越工程师培养有关课程与实践环节的内容与方式,包括大纲、教材、课件与资料等,完成企业教师聘任工作,落实各课程、实践环节指导老师,5月30日前将名单报教务处。

2011年7月开始,试点院系根据确定的“卓越工程师计划”具体组织实施,已开始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院(系),继续做好深化、改进工作。

六、组织管理为更好地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领导和协调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校和院(系)分别成立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工作组和办公室等机构。

1、东南大学“卓越工程师计划”领导小组与工作职责组长:易红副组长:郑家茂王保平成员:黄大卫熊宏齐刘松玉李鑫郭小明任卫时李建清归柯廷史兰新孙岳明李爱群仲伟俊秘书:熊宏齐(兼)领导小组工作职责为全面领导、规划、组织、协调“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施。

2、东南大学“卓越工程师计划”专家委员会与工作职责主任:韦钰成员:齐康尤肖虎吕志涛戴先中王炜时龙兴孙伟钱方(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袁爱进(三一重机有限公司)李松岗(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陈兴汉(栖霞建设集团)李印杲(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黄健(江苏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涛(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凌九忠(江苏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秘书:张继文专家委员会主要职责为:审查学校“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培养目标、标准与方案,各专业培养标准,实施方案,考核方式等;审查相关规定与文件。

4、东南大学“卓越工程师计划”办公室与工作职责主任:郑家茂王保平副主任:熊宏齐刘松玉成员:张继文朱明袁榴娣孙莉玲许映秋郑建勇王利况迎辉钱杰生秘书:崔军办公室主要职责为:组织审定“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制定校企合作、国际合作管理办法,研究制定“卓越工程师计划”学籍管理等相关规定和文件,就“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过程中的各教学环节落实、教学条件建设、质量考核、学籍管理等方面开展工作。

5、院(系)“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工作小组和专业建设委员会组成与工作职责院(系)工作组组长由院(系)主要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由分管本科教学、研究生教学工作的院长(系主任)担任。

院(系)工作组负责制定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研究确定其招生、选拔与分流方式,负责“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过程中的各教学环节落实、教学条件建设、质量考核、学籍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工作。

专业建设委员会由9人以上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40%来自合作企业,专业建设委员会负责制定培养目标、培养标准、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考核方法与评价标准。

七、保障措施1、师资队伍“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教师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组成,经考核择优上岗。

学校教师应聘任具有4年以上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并已具备解决本学科工程领域实际问题能力的教授与骨干教师。

具有国家或国际注册师资格的教师优先聘任。

企业教师应聘请从事技术工作4年以上,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的高级工程师或技术骨干。

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企业专家和具有技术培训经历和能力的企业专家优先聘任。

企业教授级高工可聘为课程教授,高级工程师可聘为课程副教授,技术骨干可聘为课程讲师。

2、其他保障措施(1)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1年以上;(2)学校各类实验室、共享实验平台优先向卓越班学生开放;(3)为“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院系提供建设与运行经费;(4)配备班主任,对在企业学习实践的学生加强教育与管理,做好知识产权教育和安全教育;(5)为学生及教师在企业实习期间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6)企业、高校和学生本人应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签订三方联合培养协议,对各方权利和义务进行规范,明确企业、学校和学生三者的职责和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