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适度普惠型”福利制度的建构
中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的实施困境与突破
中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的实施困境与突破作者:曹晓珂来源:《内蒙古教育·科研版》2018年第04期摘要:2013 年 6 月,民政部选取五个城市为试点地区,拉开了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序幕。
当前要加快建立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将服务对象从孤残儿童扩展到困境儿童,为其提供所需要的基本福利。
“十三五”时期,我国儿童福利制度设计应针对不同家庭分别采用替代性、补充性和支持性福利,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儿童福利法规体系,成立综合性儿童福利行政机构,推动儿童福利制度从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关键词:适度普惠;儿童福利;困境突破【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4B-0127-02“普惠”一词是与“补缺”相对的,即全面地无差别地实行福利政策。
“适度”是指我国社会福利的建设具有阶段性。
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是指从步入小康社会到 21 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一阶段所要实现的一种福利化进程。
根据我国人口结构和总量变动情况、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水平,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最终将建设成为与经济发展水平、国民观念、社会民主、物质技术条件相一致的社会福利制度。
一、我国儿童福利制度发展实践中的建设措施与困境(一)微观层面1.孤儿。
孤儿是最典型的儿童福利制度保障对象,养育责任通常通过福利机构、家庭寄养、收养服务实现。
从 1999 年到 2012 年,儿童福利院从 110 个增长到 468 个,增长率为 325%,床位数增长率为 233%,可见儿童福利服务机构发展很快,但是每年年末统计收养人数增长了114%,工作人员却只增长了 75%。
这不但表明中国的孤残弃婴问题不断恶化,而且表明当前的人力、物力投入无法实现适度普惠型目标。
再加上大多数家庭难以接受孤儿作为家庭成员,收养寄养服务举步维艰。
儿童福利机构只能满足吃饱穿暖的基本需求,至于教育甚至治疗则无法承担。
民政部关于开展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
民政部关于开展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民政部•【公布日期】2013.06.19•【文号】民函[2013]206号•【施行日期】2013.06.1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社会工作正文民政部关于开展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民函〔2013〕206号江苏省民政厅、浙江省民政厅、河南省民政厅、广东省民政厅:为深入贯彻国务院《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国发〔2011〕24号),切实履行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全面建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符合、与儿童生存和发展需要相适应的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进一步提高儿童福利工作水平,民政部决定在江苏省昆山市、浙江省海宁市、河南省洛宁县、广东省深圳市等地开展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试点工作。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建立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的重要意义儿童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
为儿童成长发展优先提供福利,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准则,也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
全面建立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扩大儿童福利对象,提升儿童福利水平,是落实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维护儿童基本权益、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着眼国家未来长远发展、储备优秀人才资源的迫切需要,是完善我国社会福利制度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
要充分认识开展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试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其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的重点工作内容,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高度重视,扎实推进。
二、积极推进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试点工作(一)明确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的基本内涵。
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总的思考是:本着“适度普惠、分层次、分类型、分标准、分区域”的理念,按照“分层推进、分类立标、分地立制、分标施保”的原则和要求,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儿童生存与发展需要和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全面安排和设计儿童福利制度。
“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的实现路径——基于社区层面的探讨
构建中国特色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基础与路径选择
21年 期 第 6 0 第5 0 3卷№5 0 。3 。1vL6 2 0
构 建 中 国特 色 普惠 型 社 会 福 利制 度 的基 础 与路 径 选 择
张 映 芹
摘 要 :我 国 分 配 领 域 凸 显 的 贫 富 差 距 、 收 入 差 距 、 不 平 等 主 要 是 由 于 权 利 、 教 育 、 医
覆 盖 范 围 ,还 是 福 利 水 平 城 乡 均 有 很 大 的 差 异 。 城 乡福 利差 异 不 仅 影 响 了福 利 的 公 正 性 与 公 平 性 ,也 有 损 农 村 居 民 正 当 的福 利 权 利 的 实 现 ,进
而 拉 大 了 城 乡 居 民 的 收 入 差 距 、 消 费 差 距 ,影 响
会 利 益 冲 突 时 有 发 生 等 。 目前 保 持 中 国 社 会 稳 定
已成 为 全 社 会 的 共 识 和 政 府 的 优 先 社 会 目标 ,如 何 解 决 好 社 会 分 配 不 公 问 题 、如 何 处 理 好 改 革 、
村 居 民 得 到 的 社 会 福 利 较 少 ,无 论 是 福 利 内 容 、
剪 刀 差 状 况 。 农 村 居 民 相 对 城 镇 居 民较 大 消 费 差 距 的 存 在 ,说 明农 村 居 民 对 未 来 生 活 支 出 的 预 期
种 “ 覆 盖 、适 度 性 ” 的 社 会 福 利 制 度 。 “ 广 普 惠 ” 对 应 “ 缺 ”。“ 惠 ” 是 公 平 正 义 的 体 现 。 补 普 普 惠 型 社 会 福 利 主 要 包 括 两 层 含 义 ,第 一 层 是 指
步 向 更 大 群 体 乃 至 全 体 公 民 拓 展 ,让 更 多 民 众 分 享 到改 革开 放和社 会进 步 的成果 。 在 我 国 拥 有 总 人 口 6 % 的 农 村 居 民 占 有 的 5
探讨建立适度普惠型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福利模式
探讨建立适度普惠型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福利模式摘要:我国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由来已久,城乡经济差异化已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随着我国农村转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相关”三农”政策的推进,城乡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而适度普惠型的社会福利模式恰是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助推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社会福利;适度普惠型;城乡一体化1.城乡社会福利待遇的现状我国城乡两极化分割的局面造就了城市社会福利普遍优于农村地区这一薄弱地带。
城镇建立了健全的社会福利制度,基本实现了社会福利的全覆盖,农村地区则呈现一边多一边少甚至零覆盖的现象,这与国家一直采取重点支持城市化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密切相关。
城乡社会福利差异主要表现在:1.1城乡居民享受医疗卫生服务权利的差异享受医疗福利是保证城乡居民拥有健康身体和和谐家庭的基础。
目前城乡居民在享受医疗卫生服务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第一,医疗基础设施的差异。
2010年,城镇每千人口医院和卫生院卫生院床位5.33张,农村2.44张;城镇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10.4万人,而农村则为204万人;第二,人均卫生费用的差异。
2009年城市人均卫生费用为 2029.8元,农村仅有588.1元,城市为农村的3倍还多;第三,人口平均寿命的差异。
当前我国城市居民的平均寿命已经达到74.83岁,而农村地区仅为66岁,贫困地区的还未能达到这个基准[1]。
1.2城乡居民享受教育福利权利的差异教育是立国之本,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在城乡之间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2010年全国城镇高中数为12630所,而农村为1428所。
而随着初中和小学学校的消失、兼并,农村地区的学校数量远远低于城镇。
另据统计,城乡教师学历差距也很大,本科以上学历70%以上在城镇。
从教育经费上看,1997年以来初中教育经费支出农村占全国的比例不超过 40%,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城镇。
教育机会的不平等造就了广大农村居民成为社会弱势群体,未能享受同等的教育福利[2]。
试论当前中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建构
我们所 说的社会福利概念通常 分为狭义上 的社会福 利概 念 和 广 义 上 的福 利 概 念 两 种 ,其 界 定 角 度 和 界 定 范 围 各 不 相 同 。 狭 义 角 度 上 的 社 会 福 利 界 定 内 容 主 要 分 为 剩 余 性 狭 义 社 会 福 利 观 内容 和 制 度 性 狭 义 社 会 福 利 观 内容 以及 相 关 发 展 性 狭义福利观 内容 等。第一种 内容观 点普遍认为社会福 利 以治 疗 社 会 病 态 为 主 ,之 后 在 此 基 础 上 形 成 的 一 种 预 防 社 会 问题
现 代 交 际
204 5: m 5月 刊 总 第 40 8期
试论 当前中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建构
胡 耀 友
(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 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重庆
4 0 1 3 3 1 )
【 摘要】随着科 学技 术的 飞速 发展 和人们 生活水平 的不断提 高 ,当前A . I ' " I I 逐 渐对我 国福 利制度 的发 展 与建 构 内容重视起 来。通过 数次分析和 调查可 以看 出,2 0 0 7 年年 底 , 民政 部对我 国社会福利 制度部 分 内容进行 公布 ,我 国将正 式从补 缺型社会 福利制度 向适度 普惠型福利 制度 方向适 时转 变,此项 决 定 具有一 定战略性意 义。2 0 0 8 年 ,中国内部人均G D P 总值 已经 高达; 5 0 0 0 美元 ,大 多数 发达 国家2 0 世 纪7 0 年 代 人 均G D P 平 均 值 均 落后 于此 项 数 值 ,后 者 平 均 值 水平 即 为 2 9 9 0 美 元 。 本 文针 对 当前 中 国社 会 福 利 制 度 的构建 内容和 构建特 点等 ,对 中国适度 普惠型社会福 利制度建 构 策略和 内容 等进 行详细 分析和 阐述 , 希望为我 国各 项事业的综合 发展提 供相应合理化建议 。 【 关键词 】中 国 适度 普 惠 型 福 利 制度 建 构
健全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 等
老龄之家中国财经报讯我国需要健全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健全多元化社会福利服务供给机制,加快城乡社会福利事业统筹发展。
民政部党组成员、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陈传书2月11日在中国社会保障30人论坛年会(2012)上作上述表示。
陈传书说,截至2011年底,我国社会救助体系覆盖全国,当年各级投入社会救助资金1460亿元,比上年增长20%,有效保障了8100多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城乡低保月人均补助分别比上年增长10%和15%;城乡医疗救助惠及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6%;农村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比上年增长11%和13%;临时救助制度已在25个省份建立。
中央财政全年下拨优抚安置经费504亿元,以15%~20%的增长幅度调整提高了部分优抚对象等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惠及596万人;60岁以上的农村籍退役士兵开始纳入国家定期补助范围,目前惠及300多万人;全年接收军休干部1.4万人、伤病残退役军人1万余人。
孤儿保障制度在全国普遍建立,绝大多数地方确定了机构集中供养孤儿每人每月1000元、社会散居孤儿每人每月600元的孤儿最低养育标准,惠及65.5万人;高龄老人津(补)贴制度在15个省份全面建立,惠及900万人;福利彩票发行1200多亿元,筹集公益金350多亿元,全部用于社会保障事业。
陈传书表示,要健全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
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整合,打破当前社会福利制度城乡分割、区域分割、人群分割状态。
二是要切实加强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与社会保险之间的配套衔接,形成梯次保障结构。
要健全多元化社会福利服务供给机制。
妥善处理好社会福利工作中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
加强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维护社会福利事业的公益性。
积极培育多元化的社会福利供给主体,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机构。
(兴旺)健全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南京市老年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南京市老年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盐城市老龄协会盐城市老龄协会::紧扣紧扣““两个两个力争力争”,”,推进推进““四级覆盖四级覆盖””南京市是全国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程度高、高龄化突出、长寿化显著的城市之一。
近年来关于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的研究综述
和 中国国情两方面探讨 了新型社会福利 的建立依据 , 对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 的内涵、 特
征、 政策 制度 原则进 入 了深入 分析 , 并从 目前 的重 点 突破 口和 未 来的 发展 阶段 两 方 面提
出 了有针 对性 的 实践路 径 。
关键 词 : 适度普 惠 ; 社会 福利 ; 述 综
比如 , 2 纪 5 代 到 8 从 0世 0年 O年代 , 典庞 大 的公共 支 出 费用 、 瑞 高福 利 、 税 收 不仅 导 致 了政 府 财政 的不 堪 高 重负 , 给该 国经济 发展 带来 了沉 重 的包 袱 , 也 而且 引发 通货 膨胀 、 业 等社 会 问题 ; 向引 以为傲 的福 利 制度 失 一 走 向 了其 反 面— — 变成 了瑞 典福 利模 式 的 致命 弱点 ( 王亚 萍 ,04) 20 。与此 同 时 , 除瑞 典 以外 的其 他 北 欧 福 利 国家 也 因 日益 庞 大 的社会 保 障支 出使 财政 赤字 剧增 , 台高 筑 , 债 出现 了巨大 的“ 政 黑 洞 ” 袁 群 , 晓 敏 , 财 ( 安
选票实现政党 的执政地位 ; 第三是道德需要 , 二战后 , 西方各 国社会公平正义与促进共享发展成果的价值取
向得 到确 立 ( 云曦 , 晓辉 ,0 1 。 蓝 谭 2 1 )
q
3 社 会 福 利 管 理 的 法 制 化 与 规 范 化 .
福利 国家在 建设 进 程 中 , 以统 一 立法 、 一管 理为 主 线 , 统 建立 了一 套 高效 、 序 的管 理 体 制 , 有 用法 制 的 刚
一
、
我国构 建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 的依 据
在 探索 如何 建立 中国特色 社会 福利 制度 的过 程 中 , 国际经 验 以及 中国 国情始 终是讨 论 的 中心话题 。 ( ) 一利 国家模 式 的社会 福 利体 系最 主 要 特征 是 它 的普 惠性 , 福 由于 奉行 “ 摇 篮 到 坟 墓 ” 从 的全 方
构建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研究
构建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研究作者:贡秋江村来源:《大东方》2016年第03期摘要:构建“适度普惠型” 社会福利是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型,建立“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实现我国全体儿童的健康成长,不仅仅是关系到所有家庭里的和谐,而且关系到我国社会未来的接班人、建设人的进步和发展。
因此随着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应建立健全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体系,尽可能保障都所有儿童的福利。
关键词:适度普惠型;儿童;儿童福利;福利体系。
一、引言儿童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对儿童的关心是人类社会目前发展阶段的基本道德伦理准则,对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程度的衡量标准可以由其对弱势群体的关怀程度决定。
儿童是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希望,是国家新兴的创造力和竞争力,儿童的身心健康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健康发展起到基础性作用。
近些年来,我国儿童福利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仍具有福利保障范围有限、保障制度体系不完善、现有儿童福利保障水平较低以及缺乏法律层面等问题。
二、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1.必要性儿童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关系到中华民族复兴强盛和国家繁荣富强。
要立足长远,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关注儿童生存、发展状况,逐步拓展儿童福利保障范围,完善儿童福利保障制度,提高儿童福利保障水平,推动儿童福利由补缺型状态向适度普惠型转变,逐步建立健全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儿童福利体系,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今年国家也开放二胎政策,又会有更多的新生儿参加到“儿童”这一行,国家既然开放政策有了更多的儿童那对于儿童福利保障方面就更需要加强对此缺陷的弥补及制度上的完善。
从国际经验看,尤其是在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方面,儿童的需要常常是被放在第一位的。
毋庸置疑,这是因为儿童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
从另一个角度看,儿童又是没有行为能力或没有完全行为能力的,因而必须得到特殊照顾和保护,他们是脆弱的需要得到监护的社会群体。
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构建的基本原则
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构建的基本原则作者:吴佳桐刘雅萌来源:《社会与公益》 2020年第8期吴佳桐?刘雅萌/云南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摘要:本文针对构建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阐述该福利制度的发展背景,明确其在当前社会福利制度改革中的重要地位;介绍公平与效率结合原则、就业优先与弱者优先结合原则;从经济条件、政治条件、社会条件三个方面着手,以期优化社会福利制度,遵循多元化基本原则,满足人民群众的福利需求。
关键词: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基本原则;福利形态;普惠主义理念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是由政府和社会基于本国(或当地)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向全体国民(居民)提供的、涵盖其基本生活主要方面的社会福利。
关于该福利制度的构建,需要遵循基本原则才能够达到预期目标。
下面笔者围绕构建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展开分析。
一、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背景普惠型社会福利最早是从西方国家衍生而来,福利发展水平非常高,与补缺型社会福利共同作为当时西方的两种常见福利类型。
其中补缺型社会福利是以所有公民提出的福利需求为前提,呈现出普救主义特点,而制度型社会福利也被称作剩余型社会福利,当市场与家庭面临困境,便会接受由国家提供的福利。
我国创建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依然处于发展阶段,提高社会福利适度性,早期主要是为了维持经济增长速度和社会开支平衡。
按照我国现有研究成果,人口老龄化、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可以作为社会福利支出适度水平的计算依据[1]。
除此之外,针对当前我国适度普惠型制度落实过程中的财政需求展开预测,可以明确今后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构建方向。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福利水平增长速度比较缓慢,其原因主要表现在福利支出较少,社会分配合理性需要提升,尤其是民生问题,更是完善社会福利制度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
二、构建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原则(一)公平与效率结合原则社会福利制度主要是为了满足社会福利需求、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社会公平性。
论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的构建
论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的构建【摘要】社会福利模式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旨在实现对全体公民的普遍覆盖和全面保障。
建立这样的社会福利体系需要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优化社会救助机制,并加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福利政策。
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具有诸多优势,能推动我国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通过构建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我国能够实现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社会发展,实现社会稳定与繁荣的目标。
【关键词】社会福利模式、适度普惠型、建立、提高、完善、优化、加强、可持续发展、优势、发展、小康社会、目标。
1. 引言1.1 社会福利模式的重要性社会福利模式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尤为突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迁,人们对于社会保障与福利的需求日益增长。
一个健全的社会福利模式,可以有效缓解贫富差距,减轻社会不平等现象,提升民生福祉。
社会福利模式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的社会福利安排,可以帮助弱势群体得到更好的生活保障,增强社会凝聚力和社会安定感,促进社会和谐与共同发展。
建立健全的社会福利模式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政策制定的重要方向和目标,也是各国政府不断努力和探索的方向之一。
社会福利模式的完善与发展不仅关乎个体的生存与发展,更是整个社会持续发展和进步的基础。
只有建立适度普惠型的社会福利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全民共享、全面发展的社会目标。
1.2 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的定义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是指在符合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国家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社会力量的参与,建立起能够覆盖全社会各个阶层并保障基本生活需求的社会福利体系。
这种模式旨在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的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建设。
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均衡发展和共享共赢,既要照顾弱势群体的需求,又要保护中等收入群体的权益,同时要避免对高收入群体形成“削减型”福利。
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构建的目标选择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1BSH066)作者简介:张 军(1978—),男,四川巴中人,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研究。
2022 2No 2,2022学 术 探 索AcademicExploration2022年2月Feb.,2022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构建的目标选择张 军(重庆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重庆 400054)摘要:中国社会福利制度从补缺型转向适度普惠型是一个涉及中国福利制度改革的宏观目标与方向的重大问题。
要彻底实现这一转变需要从公平与效率、生存与发展、稳定与调节以及传统与现代四个维度对社会福利制度目标定位进行重构。
这与以往仅从单一维度或两维度探讨社会福利制度目标定位有着明显的差异。
关键词:社会福利制度;适度普惠型;四维重构;目标定位中图分类号:C913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22)2-0068-13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自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进行改革,但是一直以来对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目标都不清晰,尚处于模糊状态。
对于构建什么样的社会福利制度体系等基础性理论问题没有认真思考,因此国家在社会福利方面依然效率不高,尚未取得显著成果。
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澄清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目标,没能明确提出应该建立一个怎样的社会福利制度体系。
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发展实践表明,科学的理念和目标的确立优于制度设计,制度设计优于技术方案的执行。
因此,构建新型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首先要找准其科学的目标定位,整理清楚在建设社会福利制度中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
依据国际惯例,同时结合中国的国情,从多个维度对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目标定位进行分析,以期给出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清晰的目标定位。
一、我国社会福利制度转变的必要性学术界对“目标定位”概念的定义莫衷一是。
有的学者将其定义为:“社会福利资源分配给最贫困的人群的过程”,还有学者认为,目标定位是“在社会福利政策之中,将稀缺资源有效地分配给那些最需要的人。
论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的构建
论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的构建【摘要】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已经取得一定成就,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如贫富差距拉大、城乡差距明显等。
针对这些问题,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的构建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首先从我国社会福利现状分析入手,探讨了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的理论依据,并提出了构建该模式的框架。
进一步分析了政府在该模式下的角色及责任,并探讨了社会参与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文章展望了该模式的未来发展,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为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的建设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建立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实现社会福利资源的更加均衡分配,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我国、社会福利现状、政府角色、社会参与机制、构建框架、未来展望、政策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构建的背景下,我国正面临着日益增长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福利需求之间的矛盾。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残疾人、失业者等弱势群体,他们需要得到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当前我国社会福利体系虽然已经逐步建立起来,但仍存在着覆盖面不广、保障水平不高等问题,迫切需要构建一种更为适度普惠的社会福利模式,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城乡差距的拉大以及社会阶层分化的加剧,我国的社会福利模式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建立一种适度普惠型的社会福利模式,既能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又能提高社会整体福利水平,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需要深入分析我国社会福利的现状,探寻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的理论依据,并构建一个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参与为支撑的全新社会福利模式。
1.2 问题意识我国社会福利现状分析的内容。
2. 正文2.1 我国社会福利现状分析我国社会福利现状呈现出一些突出的问题和挑战。
我国社会福利体系仍然不够健全,覆盖面较窄,社会福利资源分配不均衡。
大部分社会福利资源集中在一线城市,而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居民则面临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服务的问题。
论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的构建
论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的构建摘要: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战略决策,我国将推进社会福利模式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这意味着普遍性社会福利模式对我国来说可能是现实和未来更为合适的选择。
针对我国社会福利模式发展的状况,探讨适度普惠型模式理论与实践的可行性,从而推进社会福利模式向适度普惠型福利模式转变,对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社会保障体系;“单位制”福利;补缺型福利;适度普惠型福利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2)06-0094-04社会福利制度,或称社会保障体制,是国家和社会为改善和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而采取的各种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政策措施的总称,它主要有选择性福利模式和普遍性福利模式。
这两种模式的重要分歧就是,福利究竟应该针对部分人还是所有人的需要,换言之,价值判断的天平究竟应该倾向选择性福利还是普遍性福利?这两难境况一直是每个意图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制的国家和政府所困扰的。
2007年我国民政部提出,为了加快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将推进社会福利模式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这意味着普遍性社会福利模式对我国来说可能是现实和未来更为合适的选择。
如何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
一、我国社会福利模式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末,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发展主要实行的是传统福利模式。
这种福利模式的显著特点体现在城乡二元福利服务结构上。
其中,城市福利主要分两部分:一是国家负责,官方包办的民政福利,其服务对象是城市中的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的“三无对象”,供给由政府出资,政府职能部门提供直接服务;二是单位包办的职工福利,其服务范围包括职工及其家属生活的方方面面。
农村社会福利也分两部分:一是由乡镇和村针对正常人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另一部分是由乡村集体出资建立的养老院等用以服务于农村特殊生活有困难的人群。
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建构
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建构王思斌2012-11-2 11:06:26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3期【英文标题】The Construction of Appropriate Universal-type Social Welfare System in China【作者简介】王思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北京100871;王思斌,男,河北省泊头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内容提要】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本文分析了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概念,指出它是面向全体国民同时又涵盖社会生活基本领域的社会政策和制度。
本文从责任主体的角度分析了影响构建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因素,指出在此过程中,政府要在诸多方面承担主要责任,同时要通过政策和制度安排赢得企业、社区、社会及家庭的支持。
要建构这一制度,政府责任优先、民众需要导向、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家庭的支持作用、非营利组织及社会福利机构的发展等,都是一些基本的要求。
To completely build a “Xiaokang Society” in China, an appropriate universal-type social welfare system is a fundamental requirement.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oncept of the appropriate universal-type social welfare system, which refers to a series of social policies and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to cover the basic social needs toward the citizens of the country. Several factors may affect the formation of the appropriate universal-type social welfare system, including the major role of the government and a wide range support fromenterprises, community,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family. To facilitate this system, the author argues that the priority of governmental responsibility, emphasis of citizen's needs, responsibility sharing of enterprises and growth of NPOs and social welfare agencies are the crucial preconditions.【关键词】适度/普惠/社会福利制度appropriate/universalwelfare/social welfare system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转型的加速,建立何种类型的社会保障(福利)制度,越来越紧迫地摆到人们面前,并成为学界和政府部门普遍关注的问题。
论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构建与发展
论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构建与发展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构建和发展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推进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构建需要充分考虑到我国社会的特殊情况和发展阶段,不能简单地仿效其他国家的做法,需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因地制宜地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福利制度路径。
在构建和发展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加大对弱势群体的保障力度,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基本的社会福利待遇。
同时,要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社会福利事业中来,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共同参与的格局,实现社会福利资源合理配置和利益最大化。
此外,还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落实,建立健全的社会福利监管体系,确保社会福利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有效利用。
同时,还要不断加强与国际社会福利制度的交流与合作,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不断完善我国的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为我国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建立健全的社会救助体系也是构建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重要一环。
通过建立社会救助制度,可以有效帮助那些身处困境、生活困难的群体获得基本生活保障和帮助,缓解他们的生活压力,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在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中,还需要注重公平和可持续性原则。
要确保社会福利资源的合理分配,不断提高社会整体的福利水平,使更多的人能够分享到社会发展的成果。
同时,还要注重社会福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建立健全的财政保障机制和运行机制,保障社会福利制度的长期稳定运行。
总之,构建和发展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各方通力合作,共同努力,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更加美好的中国作出积极贡献。
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现状及对策分析社会福利通常是指国家和社会为增进和改善社会成员尤其是困难者的社会生活而提供的一种社会制度。
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一起,构成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比于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具有受益范围广、保障内容基础}h}强和作用持久等特点,是社会重要的安全网和稳定器。
一、从补缺到普惠: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历程上世纪50年代初,我国初步形成了由民政福利、职工福利以及公共福利组成的社会福利制度。
民政福利主要是由政府包办,而向城镇孤寡老人、孤儿、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城镇未就业单位以外的人员;而职工福利则是指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提供的福利,从基础设施到福利津贴,形式多样,具有高就业、低工资、高福利的特点;公共福利则是指国家举办的某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等方而的福利项目。
这一时期我国的福利制度具有国家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特征,并且以保障基本生活、缓解贫困为主要目的,是一种补缺型的社会福利制度。
但这些社会福利制度在文革时期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才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
80年代初,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补缺型福利制度己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需求。
一是市场经济自由竞争导致经营不善的企业倒闭破产对职工福利制度带来冲击,要求职工福利制度进行改革,将福利补贴转化为工资形式发放,制定合理的工资标准。
二是人口老龄化、贫富差距等问题客观上要求政府主导的民政福利扩大服务对象,引入新的福利事业兴办主体,吸纳更多的福利资金。
在这样的要求下,我国逐渐形成了包括政府、非营利组织、单位、家庭等多元主体在内的,涵盖老年人、残疾人、儿童、优抚对象等,内容上涉及健康、工作、教育、养老、住房等多方而的新型福利制度。
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建设从之前的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二、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现状分析在经历了诸多的曲折和困难之后,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从国家主导、企业补充的补缺型发展到今天的国家和社会共同主导的普惠型,是一个从传统福利模式向现代福利模式的重大转变。
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3篇)
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徐建中说,“适度普惠型”是指逐步建立覆盖全体儿童的普惠福利制度。
目前全国困境儿童有数百万,以重度残疾儿童为主,还包括父母长期服刑或被强制戒毒的儿童。
四个试点地区将为困境儿童建立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以按时发放基本生活费为主,对于残疾儿童和重病儿童,在补贴基本生活费的基础上还要发放医疗康复补贴。
试点地区将在居委会、村委会设立____名专职儿童福利督导员,在街道、乡镇一级设立儿童福利服务工作站,承担汇总儿童福利督导员上报的儿童基本信息、负责各类儿童津贴的申请受理并上报儿童福利服务指导中心、定期对儿童福利督导员进行培训等职能。
我国目前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投入的儿童福利制度,是按照____年____月《民政部财政____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____》要求,从____年____月起为全国孤儿发放基本生活费,中央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补助资金,对东、中、西部地区孤儿分别按照月人均____元、____元、____元的标准予以补助,地方财政根据当地财力状况补充配套资金,确保社会福利机构供养孤儿最低养育标准为每人每月不低于____元,社会散居孤儿为每人每月不低于____元。
据介绍,全国已有一些地区根据地方财力,探索建立困境儿童生活保障制度。
____年上半年,____省印发《探索建立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先行先试”试点实施方案》,在试点地区建立重度残疾儿童、大病儿童医疗康复补贴制度,参照社会福利机构内养育孤儿基本生活标准发放生活补贴,另加每月____元营养费,对困境儿童家庭每月发放100-____元补贴;____省青岛市印发《____做好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____》,建立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负责人表示,从当前儿童福利政策创制情况看,国家政策创制顶层设计不足,地____策创制滞后的问题较为突出,儿童福利政策法规层级效力低、修订不及时,不健全、不完善、不协调的问题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各地民政部门要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不断推进儿童福利政策创制工作,进一步提高政策创制的质量和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福 利供 给的四元模式 四) 伊瓦 思 ( vs 19 ) E e ,9 6 后来 又将福 利 三角 的范 围扩大 到 了四元 : 市 场、 国家 、 区和 民间社 会 , 社 并且特别 强调了 民间社会 在社会福利 中的 特殊 作用 。它能将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在不 同的层次整合 。伊 瓦思注 意到了 民间社 会资本对 于公 共福利 的重 要作用 , 并且 用社 区替代 家庭 对福 利供 给进行 分析 , 强调了福利供 给的社会 职责 。 更加 约翰逊 也 主张 四分法 , 在福 利 三角 的基 础之 上加入 了志愿组 他 织 。他认 为福利三角中 国家 、 市场与家庭 三方或 多或少 的有些强制性 , 因而志愿者 在福利 的供 给之中的作用不 可忽视 。 福利 多元主义四分法是在三分法 的基础之上对福利来 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进一步 细化 。这种细化 不仅仅是增 加了一个福 利提供者 , 是改变了福利 提 更
西方福利多元化的发展历程 任何理论 的发展都源 于一定的历史背景 , 具有一定 的路径依赖性 , 福利多元 主义作 为一个社会政 策的分析视角也不例外 。随着生产力 的 不断提高 , 特别是经历 了两 次工业 革命 以后 , 传统的农耕社会退 出了历 史舞台 , 随之而来 的是家庭保 障模 式的土崩瓦解 。而后 的经济全球化 、 信息化又彻底改变 了以大机器 生产为主要模式的工业时代 , 与此 同时, 伴随工业 革命产生 的福 利国家制度 也逐渐 消亡 , 福利 的供 给主体逐渐 从 国家这 一唯一 的提供 者走 向了由国家 、 家庭 、 市场 、 社会 共同提供 的 多元模式 。 ’ ( ) 一 福利供给的一元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 , 福利 的供给者 是国家 , 具有国家保障的性质 。这种 模式的特点是 , 宪法把社会福利 确定为一种国家制度 , 民所享有 的福 公 利服务 由国家给予保证 。社会福利 的全部支 出由政府承担 , 个人无需 承担任何保障费用。 由国家提供福利解 决了家庭提 供福利 时的无 力与脆弱 , 使福利 的 提供真 正变得社会化 。然而政府不 是万能 的 , 福利 国家 的衰落就是一 个很好 的例证 。在这 一模式下 , 国家财政是支 撑整个社会 福利制度 的 唯一 源泉 , 社会缺 乏创造 资源 的内在动力 , 个人 更是 不用考虑 收益成 本, 责任分 担机制 的缺乏 必然导致 社会福 利制度 运行 的不可持 续性 。 另一方 面 , 政府部 门过于短视化 的行 为和动机 使其将大量 的财政力量 和社会 资源用于政 治 目标而忽 略了体制建设 , 政府 的利 己主义与 自 我 膨胀也 阻碍 了社会福 利的有效提供 , 导致 了福利供给 的行 政成本增大 以及服务效率 的下降 。因此 “ 政府 失灵 ” 的存在使得市场 的参与成 为必 然, 从而形成 了一个简单的 由政府和市场组成的二元福利供给模式 。 ( ) 二 福利供给的二元模式 由于单靠 政府无法 满足社会对 福利多方 面的需要 , 而且 政府也越 来越无法承担高 昂的社 会福 利费用 , 加之政府在福利分配 中的低效 , 使 得市场 的参与成 为必然 。这 就形成了一个简单的 由政府和市场组 成的 二元福利供给模式。 但是市场本 身的缺 陷使得 市场也无法很好的分配社会福利这一公 共物 品。市场失灵使 得市场无法 满足社会各 群体的福利需 求 , 并且贫 富差距 也 日益 明显 , 表现在社会 福利 中就是 弱势群体 的社 会福利需求 无法得到充分 的满 足。而且仅 仅分 析市场和政府就无法理解 当政 府和 市场 同时失灵 时社会 如何运转 , 也无法理解 社会 网络 和慈善机构进行 的 自愿收入怎样运行 , 因此福利三元模式应运而生 。 ( ) 三 福利供给的三元模式 首先 对福利三元模 式进 行剖析 的是 罗斯(oe 9 6 , R s, 8)他在《 同的 1 相 目标 、 同的角色一 国家对 福利多元组合 的贡献》 书中将社会 总福利 不 一 分 为国家 、 市场 、 家庭三部分 , 在 自然保 障模 式 中发挥 重要作用 的家 将 庭重新考虑进来 。用公式表示为 : T = + + 。T 是 社会总福 利 , WS H M s WS H是家庭 提供 的福 利 , M是市 场提供 的福利 , 是 国家提供 的福利 。 S 国家 、 市场和家庭作 为单独的福利提供者都有一定 的缺 陷 , 三个部 门联合起来 , 可以相互补充 , 扬长避短 。国家提供 的福利 纠正了市场失 灵, 市场提供 的福利 纠正了政府失灵 , 家庭则在市场 和政府都 出现危机 时予 以最基本 的保障 。 德 国学者伊瓦思 ( vr) E e 深化 了罗斯的研究 , 将福利 的三种 提供 s 他 者放在 了文化 、 经济和政治的背景 中进行探讨 , 深化 了其概 念。市场对 应 的是 正式组织 , 体现的价值是选择和 自主。国家对应 的是公共组织 , 体现 的价 值是平等与保障 , 家庭是非正式 的组织 , 现的是 团结和共有 体 的价值 。福利 三角展 示了三方的互动关系 , 市场经济提供 了就业福利 , 家庭保 障是非正规福利的核心 , 国家则通过制定 政策 、 来对社会资 法律 源进行分 配。 欧尔森 ( l o ) Os n 主张改用国家 、 s 市场和民间社会的三分法来分析福 利 国家 。他采 用 民间社会 的概念讨论福 利的分散化 和私有化 , 为福 认 利 提供组 织向民间社 会发展 是可以预见的。
稃
寓
巾国 度 普 惠 型 ’ 利 制 度 昀 建 构 “ 适 ’ 福
滨州医学院卫生管理 学院 张小伟 董 林
[ 摘 要] 本文主要介绍 了西方福利 国 家多元模式的发展脉络 , 阐述 新中国成立 以来我 国社会福利 的发展历程 , 结合福利 多元主 然后 义的理论模式和我 国社会福利 的发展 阶段提 出构建适度普 惠型福利社会 的政 策建议 。 [ 关键词 ] 福利供给 福利 多元化 适度普惠型 福利制度 的建立及 完善 , 需要公 共财政 的大力支持 。 中国发展报 《 告 0/ > 出, 00 8 9提 0> 到22 年构建一个全 民共享 的福利体 系, 无疑是 对我 这 国公 共财 政支持能 力 的一 个严 峻考验 。为更好 的满 足人们 的福利需 求 , 们需要走一 条多元 的福利 供给的道路 。福利 的供 给模式随着经 我 济社会 的发展 , 历了一元到 多元的过程 。了解福利多元 模式 的发展 经 脉络对构建我 国的福利体系大有裨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