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小林辨治外感病验案3则

合集下载

仝小林大剂量应用半夏临床治验4则

仝小林大剂量应用半夏临床治验4则

中 图分 类 号
R 2 8 2 . 7 1 0 . 7
文 献 标 识码

文 章 编 号 1 6 7 2 — 3 9 7 X( 2 0 1 5 ) 0 2 — 0 0 5 0 — 0 3
半夏 ,为天 南 星科 半夏 属 多 年生 草 本植 物 . 以 右 眼失 明 ; 糖 尿 病 肾病 V期 。刻 下 : 不思 饮 食 , 纳呆
9 g , 然而小 剂 量应用 , 在某 些疾 病 或急危 重症 的治 疗 加 蚕 沙 3 0 g( 包煎 ) ,生 黄 芪 加 至 4 5 g ,茯 苓 加 至 中临 床疗效 欠佳 。中国 中医科 学 院广安 门医院仝 小 1 2 0 g , 继服 1 月。
林 教授 临证 3 0余 载 , 对 于方药用 量颇 有心 得 。我 们 医案 分析报 道 如下 , 以体 会老师 的方 药用 量策 略 。
当以 重 剂 治之 。 半 夏 为祛 痰要 药 , 临 床 应 用 甚 广 。仝 师效 法仲 景 , 善 用半 夏 , 辨 清病 性 病 势 , 当 痰 浊深 重 或 失 眠 时 , 往 往 大
剂量应用, 临床 取 效迅 速 明显 , 但 需 注意 中病 即 减 , 另外配合生姜同煎, 亦未 见 不 良反 应 。 关 键词 痰 浊积 聚 半 夏 生姜 投 药和 剂 量 治 疗应 用 验 案
半夏 一 枚 约 为 0 . 8 g , 一升约为 1 2 0 g t - 3 ] , 可 见 半 夏 在 6 0 g ) 的处 方最 多 , 占4 3首 中的 2 6首 。 日1 剂, 分3 ~ 4次 。 餐 前服 。
2 0 1 2年 9月 4日二诊 : 服 上方 2 8剂 。 患 者食 欲
经 》 中位 列 下 品 , 《 本经》云 : “ 下 药 主 治 病 以应 地 日一 行 。 眠可 尿少 . 夜尿 2次 。 积 粉苔 。 脉 弦滑 。 实 验

仝小林运用桂枝加附子汤经验

仝小林运用桂枝加附子汤经验

桂枝加附子汤扶 阳解表或透表, 使阳复表解, 或阳复伏透。 本案患者风寒 内伏, 阳气亏虚, 药证 相符 , 故投之即效。方中以 桂枝汤祛风透表、调和营卫, 此时桂枝汤的主要作用不在于解 表, 因患者无表证相关症状, 而在于开表或透表, 使伏于体内的 风寒 之邪 得 以外 出, 即 “ 邪之入路 , 亦 乃邪 之出路 ” 。《 本草备

8 6・
C hi le I S e J ou r n a1 o f I n f or mat i O i l O i l T C M
J u1 .2 0 1 3 V o1 . 20 N o .7
・专 家 经 验

仝小林运用桂枝加 附子汤经验
彭智 平, 周 强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北京 1 0 0 0 5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0 0 5 . 5 3 0 4 ( 2 0 1 3 ) 0 7 — 0 0 8 6 — 0 2 己正常 。西医诊断:荨麻疹 。中医诊断 :瘾疹 ( 证属风寒 内伏, 阳气亏虚) 。处方 :桂枝 3 0 g , 白芍 3 0 g , 炙甘草 1 5 g , 黑附片 ( 先煎 2 ~4 h ) 4 5 g , 生姜 5大片, 大枣 5枚。水煎服, 每 日1 剂。 二诊: 患者服上方 7 剂后诸症改善, 守方加三七粉 ( 分冲) 9 g 、 当归 1 5 g , 继服 2 8剂后, 诸症缓解, 且 自觉较从前耐寒。 按 :“ 疹性喜透, 非透 难解 ”, 患者 自 2 0 0 8年冬开始发作, 且 丘疹伴有痒感, 加之后来 多在 受寒后发作 , 可推 断当时因感 受风寒之邪 , 人体正气无力与之相搏 ;从平素怕冷可知其素体 阳气不足 , 使风寒之邪冰伏 体内与阳气相争 。当内伏之风寒不

仝小林教授治疗疑难病验案

仝小林教授治疗疑难病验案

仝 小 林 教 授 治 疗 疑 难 病 验 案
张 蓉 芳 指 导 老 师 : 仝 小 林
/ 1 .山西 省 阳泉 市 第 一人 民 医 院 , 0 4 5 0 0 0 、
\ 2 . 中国 中 医科 学 院 广 安 门 医 院

【 关 键 词 】 仝 小 林 临 证 经 验
验 案 举 隅
苦参 1 5 g , 苦 丁茶 9 g , 茯苓 1 2 0 g , 党参 3 0 g , 黄芪 2 0 g , 生 薏苡 仁 6 0 g , 莪术 2 0 g 。2 8剂 。水煎 服 , 日 1剂 。
2 0 0 7年 1 O月 1 1 日二 诊 : 上方调整 , 黄芪 4 5 g , 生
仝 小林 教授 学 验俱 丰 , 提 倡 运用 经 方 , 重 视 经方 本
按: 黄色 瘤又 称黄 瘤 , 是 一 种 少 见 的脂类 代 谢 性 疾 病, 由于含有 脂类 的 细胞 在 真 皮 或 皮 下组 织 内聚 集 , 常 在皮 肤 表面形 成 黄色 的瘤状 损 坏 , 该病 的皮 疹形 态 和分 布 多种 多样 , 以 眼睑黄 色 瘤 最 为 多见 , 病程 大 多 进 展 缓
侧 眼 睑点 状深 黄 色斑 块 , 隆起 高 于正 常 皮 肤 , 不 规 则 形
状, 表 面光 滑 , 在某 院诊 为 黄 色 瘤 , 未 予 治 疗 。3年 来 ,
皮 肤病 变 范 围在颜 面不 断 扩散增 大 , 同时伴 空腹 血糖 升
高, 空 腹血 糖 波动 于 6 . 7 ~7 . 7 mmo l / L。就 诊 时症 见 : 双 眼 眼睑 四周 及 口唇 四周皮 肤 大 面 积 多 发 增 生 样 黄 斑 状 改变 , 高 于正 常皮 肤 , 不 规则 形 状 , 表面光滑, 伴 皮 肤

仝小林教授风湿论

仝小林教授风湿论

仝小林教授风湿论《脏腑风湿论》序有一类疾病,缠绵难愈,每遇外感而加重。

比如慢性阻塞性肺气肿、风湿性心脏病、慢性肾小球肾炎……。

然而,由于病程长,十几年、几十年,许多医生对这种外感和疾病的关联,已经模糊不清了。

来了感冒治感冒,合并感染抗感染,完全忘记了这是疾病的起因和加重的诱因,完全不知道这是透邪的最佳时期,完全不知道这就是脏腑风湿病!其它如硬皮病、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NACA相关性血管炎、过敏性紫癜、白塞氏病、银屑病、格林巴利综合征、脱髓鞘病、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胶质瘤、哮喘、结缔组织病继发肺间质病变、自身免疫性肝炎、溃疡性结肠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癌、1型糖尿病等等疑难、复杂性疾病,也都有类似的状况:只顾当前,忘记出发。

有趣的是,上述许多疑难病,西医把它叫做风湿病,中医把它叫做“痹症”,异曲同工!中医,在治疗这类疑难复杂性疾病中,是有一定优势的。

这个优势的道理在哪儿?在于改善环境,在于抓住了这些疾病的共同源头__风寒湿。

今天,我们重温《素问.痹论》,仍然感到伟大和震撼。

这篇文章指出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痹症的病因是风寒湿邪。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二是脏腑痹(风湿)的病因,是反复感受风寒湿之邪气。

“内舍五脏六腑,何气使然?……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

”三是各脏腑痹(风湿),有其独特的证候特征。

“凡痹之客五脏者,肺痹者,烦满,喘而呕。

心痹者,脉不通,烦而心下鼓,暴上气而喘,……肠痹者,数饮而出不得,中气喘争,时发飧泄。

胞痹者,少腹膀胱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

”四是饮食伤于肠胃,内生寒湿,是为腑痹形成之本。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其客于六腑者,何也?……此亦其饮食居处,为其病本也。

六腑亦各有腧,而食饮应之,循腧而入,各舍其腑也”。

五是指出调和荣卫是防治痹症的重要法则。

“荣卫之气,亦令人痹乎?……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

仝小林教授以经方治疗过敏性鼻炎经验

仝小林教授以经方治疗过敏性鼻炎经验

仝小林教授以经方治疗过敏性鼻炎经验第 1587 期作者 / 逄冰赵锡艳彭智平周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编辑 / 刘刚⊙ 校对 / 张芊芊本文内容摘自国家正规医学图书、杂志、报刊等,文底有具体来源出处。

文章标题为原标题、文中内容提取。

无丝毫夸大、诱惑、违背客观事实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无丝毫恶意煽动、混淆、误导用户等内容。

一切均为原文展现,追求真实、可靠、权威。

可根据来源出处去查原文件,看是否一致。

仝小林教授临床诊疗多采用症—证—病相结合的思路,临证善用、活用经方,并注重与现代药理学相结合。

笔者有幸侍诊,现将仝小林教授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方治疗过敏性鼻炎经验浅述如下,以飨同道。

1麻黄附子细辛汤方麻黄附子细辛汤见于仲景《伤寒论》少阴篇第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由麻黄、附子、细辛3味药组成,方用麻黄发汗以解太阳之表;附子扶阳以温少阴之里,《秘传证治要诀》曰:“清涕者,脑冷肺寒所致,宜乌、附、干姜之属”。

细辛则既能解在表之寒,尤能散少阴之邪,与麻黄、附子相伍,可兼有表里两治之功。

三药合用,温少阴之经而发太阳之表,具有扶正祛邪、温阳解表的作用。

“始得之”“反发热”说明有邪气在太阳表位;(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然而少阴病本应无热恶寒,且脉沉也说明少阴阳虚,所以本方主要治疗少阴虚,外感寒邪的太阳少阴两感证,以脏腑而言,多切合肺肾同病,肾阳虚衰,肺气不宣的病机,与“鼻鼽”的病机相符合,肺主涕,肾主嚏,肺肾气虚,阴寒内盛,津液涕唾遇寒流溢,而见喷嚏、流清涕;风性善行,寒主收引,风寒之邪犯鼻则鼻塞、鼻痒,治疗应以振奋阳气,祛除寒邪为主。

2病案举例案例1:曹某,男,43岁。

2009年6月3日初诊。

主诉:过敏性鼻炎2年余,头部胀、麻2年余。

患者07年感冒后出现见风后易打喷嚏,流鼻涕;并且头部胀、麻,曾于医院查CT、核磁共振、脑电图等并无明显异常。

刻下症:怕冷,见风后打喷嚏、流清涕,头顶部胀、麻,项部发紧,头沉,自觉如顶物;胃部怕凉,怕饮凉水,食后胃部嘈杂,胃胀,食欲较差,多食则胃部不适;眠差,入睡困难,睡眠不实,每晚4~5h,醒后自觉疲劳;阴囊潮湿,无滑精,大便量少,略干,日1行。

仝小林院士推荐的治痹良方“九分散”

仝小林院士推荐的治痹良方“九分散”

仝小林院士推荐的治痹良方“九分散”1、辨治心法痹痿均是髓系病,痹病为浅痿病深。

三气杂至经络闭,皮肌脉筋骨痹成①。

初病在经透微汗②,久病入络兼扶正。

五体不已累五脏,仍以透邪最为赢。

邪闭督脊成瘫痪,葛根乌茸壮督行③。

臂展则颈健,腰活则膝康。

笔者治经络之病,喜用两个方子加减:颈臂葛根汤,腰膝三痹汤④,多获良效。

注:①皮肌脉筋骨痹成:即皮痹、肌痹、脉痹、筋痹、骨痹。

②初病在经透微汗:初病在经,“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金匮要略》)。

③葛根乌茸壮督行:葛根,葛根汤;乌,乌头;茸,鹿茸。

④三痹汤:组成为黄芪、续断、独活、秦艽、防风、细辛、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人参、茯苓、甘草、杜仲、牛藤、桂心、生姜。

即独活寄生汤去桑寄生,加黄芪、续断、生姜。

治疗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之痹病。

2、急性关节炎治要“微微似欲出汗”,是治疗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的关键手法,切莫汗出溱溱。

笔者曾治一个农民,急性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红肿热痛,不能行走,无汗。

予麻黄加术汤(生麻黄100g),嘱其盖被,吸管吸药,补水,始终保持周身微汗。

结果一剂药尽,肿痛全消。

“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诚如《金匮》所言。

3、肩周炎“五十肩”(肩周炎)形成的机制是气血不通。

为什么?五十岁,气本已不足,肌肉松弛。

加上侧睡,肩部受压,气血循环受阻;若不注意保暖,寒凝血滞,则导致肩周气血不通,不通则痛矣。

笔者治疗此病,在桂枝、当归、鸡血藤、羌活、片姜黄等温阳活血祛风通络基础上,一定要加补气之黄芪,可以大大缩短疗程。

4、方药运用九分散:此方为治痹良方,出自清代费山寿的《急救应验良方》。

取马钱子20g(去皮、毛),麻黄120g(去节),乳香120g(去油),没药120g(去油)。

上药各研,再合研极细末,瓷瓶收贮,勿令泄气。

每服1g,每日3次,黄酒调下。

功效为活血祛瘀止痛,用来治疗痹痛效佳。

服后若觉心中不安、周身发麻,此是药力所为。

笔者治疗痛痹,无论其寒热,喜欢在原有辨证方基础上,加九分散,把它作为止痛药。

仝小林在抗疫火线炼制“灵丹妙药”

仝小林在抗疫火线炼制“灵丹妙药”

仝小林在抗疫火线炼制“灵丹妙药”作者:来源:《科学大观园》2020年第12期他开具的“武汉抗疫方(1号方)”在抗疫战场立下奇功,他牵头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医)》指导全国救治新冠肺炎病人。

大年三十,武汉封城第二天,新冠肺炎疫情急速恶化。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仝小林退掉了飞往海南的机票,逆行来到武汉。

因为他有一个新的身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

他临危受命,亲临火线指导救人。

大年初一,仝小林直奔专门收治重症危重症病人的武汉金银潭医院,然后深入发热门诊、急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隔离点、方舱医院等地,了解疫情,研究对策。

“只有了解了疾病的全过程,介入到各个环节,在制定治疗方案的时候,心里才有底。

”仝小林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在武汉奋战40余日,仝小林及其团队战果累累。

他开具的“武汉抗疫方(1号方)”,率先在社区发放,在抗疫战场立下奇功;他倡导的社区中医药防控模式——“武昌模式”,在湖北得到广泛推广;他牵头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医)》,指导全国救治新冠肺炎病人;他多次深入重症病房,指导和亲自诊治危重病人……2月23日,武汉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病房。

62床的新冠肺炎病人李某是位71岁的危重老人,生命垂危,高烧不退,咳喘不止,曾住在隔壁病房的老伴,在呼吸机上深度昏迷,两天前刚去世。

仝小林查看他的病情后,当即开出一个中药药方。

“62床病人服用3服中药后,病情明显好转,生命体征较之前稳定,现已转入普通病房,能自己下地走路了。

”武汉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联合专家组副组长谢沛霖回忆。

这是仝小林现场指导用中医救治众多重症、危重症病人的病例之一。

“仝小林院士的治疗方法,稳、准、狠,抓住关键病机用药,辨证精细。

”来自云南省中医院的国家中西医结合重症专家组成员叶勇说,“我随仝院士3天跑了4家医院,查看了80多位危重症病人。

在他的推动下,这些医院救治重症病人的中医参与率明显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作用发挥得非常好。

仝小林院士使用马钱子的经验

仝小林院士使用马钱子的经验

仝小林院士使用马钱子的经验精选中医名家、名著、名篇临证精粹,勤求师训、博采众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

仝小林使用马钱子经验●仝小林:我们再说说马钱子吧。

我发一个病例,患者,男,47岁。

1997年诊为2型糖尿病。

后逐渐出现双下肢疼痛麻木不堪忍受,夜间常因下肢持续剧烈疼痛无法入睡,几欲轻生。

曾用水杨酸、布洛芬、卡马西平等多种止痛西药,效果不佳,亦曾用中药蜈蚣、全蝎等,止痛时间较短,不久即失效。

刻下症:手足及双下肢冰冷,夜间明显,覆盖2~3层棉被仍无法缓解,如浸寒冬冰水之中。

周身乏力,视物模糊,大便干,两日一行,口干口渴,胃脘痞闷不舒。

初用乌头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近2月,制川草乌从各15g增至各45g,收效甚微,仍觉下肢疼痛剧烈,无法忍耐,故调整处方为:九分散合乌头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生麻黄30g,制乳香、制没药各9g,制马钱子粉1.5g(分冲),制川乌、制草乌各 60g (先煎8小时),黄芪60g,川桂枝60g,白芍30g,鸡血藤30g。

嘱将1剂药分5次服用,随时观察服药后反应,一旦出现口麻、胃部不适、恶心或多言某一项反应时,可停药并及时与医生联系。

患者服药7剂后复诊。

自诉严格按医嘱煎服中药,服至第3剂时下肢疼痛即减轻大半,肢体凉、麻缓解60%左右,手足已有温暖感。

7剂服完,疼痛、凉、麻等顽固之症竟全然消失,且服药期间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疼痛明显缓解后,血糖亦随之下降。

我发的这个病例用了1.5g马钱子。

《药典》里规定的剂量是多少呢?0.6g。

中毒的剂量是多少呢?立鹏先说说中毒的症状。

●郑俊谦:小儿从0.2g用起,不超过0.6g,成人不超过1g。

不提倡单独应用。

●徐立鹏:中毒症状主要是强直性惊厥。

●郭允:马钱子中毒表现:呼吸加强、心跳变慢、肌肉强烈收缩、痉笑、全身痉挛、角弓反张、窒息,以至中枢神经麻痹死亡。

●仝小林:我觉得郑俊谦老师说的1g是比较有效而且安全的剂量。

我平时使用时成人也是1g/d,分2次冲服。

仝小林自医案例分析与答疑

仝小林自医案例分析与答疑

仝小林自医案例分析与答疑展开全文仝小林自医案例分析与答疑 (转载)发表者:赵东奇248人已读作者:沈仕伟中国中医药报病情简介1初诊(2015年5月16日):发热伴头颈部淋巴结红肿疼痛两天。

患者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仝小林,一月前曾患“急性腮腺淋巴结炎”,此次因头皮疖抓破后于昨日起开始出现颈部、耳前、耳后、颌下等淋巴结红肿疼痛,患部皮肤潮红肿胀,伴恶寒发热,体温38℃,无汗,周身酸痛无力,无咽痛,无鼻塞流涕,无咳嗽,无腹痛腹泻,无恶心呕吐。

自服中成药防风通圣散四袋,至夜十一点许,周身汗出臻臻。

今晨恶寒消失,但仍发热,体温37.6℃,下午一点体温升至38℃,大便已解,舌质红稍胖微有齿痕,苔薄黄腻,脉浮滑数。

西医诊断:急性颌面部淋巴结炎。

中医诊断:抱头火丹(伏气温病)。

证属湿热火毒内伏,新感外邪。

治法:清热利湿、泻火解毒兼以透邪。

方药:柴葛解肌汤加减。

柴胡30克,葛根45克,黄芩30克,生石膏30克,芦根60克,龙胆草9克,车前草30克,野菊花30克,金银花30克,生甘草15克。

2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这是仝小林教授根据病情为自己开出的处方。

服汤药半剂后四小时,体温降至36.6℃(晚六点),头颈部淋巴结红肿疼痛较前减轻。

脉由浮滑数转为浮略数。

身凉而脉未静,何也?余热尚存,灰中有火,有反弹之势。

治疗当乘胜追击,故继服剩余中药(晚七点半)清解余热。

当晚八点左右,体温反弹至37.3℃。

虽反弹,然热之大势已去,体温必将呈螺旋式下降。

服第二次药后,自觉周身烘热,微微汗出。

此为透邪外出之征兆也。

何为透邪?发汗即是透邪,脉不静则透邪不止。

晚九点,体温退至36.9℃。

晚十一点,体温退至36.6℃。

呈现螺旋式下降。

外感之病,若来势汹汹,大有吞吐之势,其治必当大刀阔斧。

此时,作秀最害人。

2二诊(2015年5月17日):晨六点半,体温36.5℃。

从昨晚11点至今晨,脉静身凉。

现颈部、耳前、耳后、颌下等淋巴结肿痛大为减轻,患部皮肤潮红肿胀明显消退,留有轻微压痛,应当接近恢复期。

小柴胡汤——仝小林医案

小柴胡汤——仝小林医案

小柴胡汤——仝小林医案方某, 女, 30 岁, 2009 年 9 月 2 日初诊。

午后低热 1年余。

患者于 2008 年 8 月 16 日不明原因发热, 体温38 ℃, 自服抗生素后体温降为37 ℃左右。

此后每日午后体温升高至37 ℃~37.4 ℃, 伴有颈部发热, 胸闷, 气短。

现证见: 午后低热, 胸闷, 劳累后低热温度增加, 伴有咳嗽, 痰不易出。

活动时易出现喘憋、高热。

长期痛经, 月经量少夹有血块( 色黑), 2 次月经之间面部起痤疮, 红肿疼痛, 牙龈亦肿痛, 经前基本消失, 经时体温亦稍降。

舌红苔黄腻, 脉细弦数。

既往2007 年因高烧查发现萨奇腺病毒Ⅲ、Ⅶ型感染,桥本甲状腺炎和子宫内膜异位症。

综合分析中医辨证为少阳枢机不利, 邪气内伏, 伴有胞宫瘀血内阻。

治疗先和解枢机, 透邪外出, 再活血祛瘀, 调经止痛。

处方: 柴胡 12 g, 黄芩 30 g, 半夏 9 g, 西洋参 15 g, 青蒿15 g, 炙甘草 9 g, 生姜 3片, 大枣 5 枚, 6 剂, 水煎服, 1 剂 / 日。

2009 年 9 月16 日 2 诊: 患者服药 6 剂后, 体温逐渐下降, 疲劳时仍低热、胸闷。

仍痛经, 且觉右下腹疼痛。

舌淡红苔黄, 脉细弦数。

近日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如核桃大, 质地坚硬, 推之可移。

在外院查甲功示: T32. 260 ng / mL, T412. 500 ng / mL, FT35. 1pmol / L, FT41.9 pmol / L, TSH 0. 02 uIU / mL, TGAb36 %, 抗核抗体 1: 320 ( + ), TgAb 207. 90 IU / mL,TPOAb 5. 99 IU / mL。

B 超示: 甲状腺弥漫性病变; 右颈部淋巴结可见。

确诊为桥本甲状腺炎。

上方加青黛 9 g, 猫爪草 9 g, 14 剂, 水煎服, 1 剂 / 日。

2009 年 9 月30 日 3 诊: 淋巴结肿基本消失, 体温下降至37 ℃。

仝小林院士的医案

仝小林院士的医案

仝小林院士的医案
仝小林院士是中国著名的中医学家,他的医术高超,深受人们的尊敬和赞誉。

以下是一些仝小林院士的医案:
1. 高血压患者:一个患有顽固性高血压的患者,经过多年的西医治疗无效。

患者求助于仝小林院士,他给患者开了一副中药方,坚持服用一个疗程后,患者的血压显著下降,症状得到明显缓解,仝小林院士还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提出了一些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建议。

患者经过长期的配合治疗,高血压得到有效控制。

2. 颈椎病患者:一位长期从事办公工作的患者,因颈椎长时间过度使用导致严重的颈椎病,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仝小林院士选择了一种中药贴敷疗法,并结合针刺和推拿进行辅助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颈椎痛症状明显减轻,颈部活动能力得到恢复。

3. 慢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一位患有慢性呼吸道感染已久的患者,经常反复发作,药物治疗效果有限。

仝小林院士采用了中药煎药和中草药蒸熏的方法进行治疗,同时通过针灸调理身体的气血流通。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感染频率和程度明显降低。

这些医案仅为例子,仝小林院士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优秀医案,帮助了许多患者解决了疾病问题。

他的医术和治疗方法对中医领域的发展和推广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仝小林以升阳散火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仝小林以升阳散火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仝小林以升阳散火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导读:仝小林教授说,穷和富所患之脾胃病,皆可生阴火。

脾胃气虚,是阴火之源。

……仝小林教授说,穷和富所患之脾胃病,皆可生阴火。

脾胃气虚,是阴火之源。

东垣时代,穷阴火较多见,而现代过食,富阴火亦不少见,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关于阴火的产生机理,他曾精辟概括:阴火既非实火,也不同于阴虚火旺之虚火,是脾胃气虚之虚火。

阴火的产生,正常情况下,脾胃中焦之气可以滋养命火和斡旋气机升降,故脾气旺时,气机升降有序,热量可以散发出去;若被寒凉遏制,或过食壅塞,或脾胃虚衰鼓动无力,脾气不旺,不能滋养命火,而命火产生之热量亦不能散发出去,渐积渐多而郁火成矣。

火性向上向外,或聚于胸膈之内,或聚于胸膈之上,或聚于皮肤之表,或聚于经络之内。

虽有偏实偏虚之别,但火郁发之,确为治疗总则。

偏实者,升阳散火汤,偏虚者,补中益气汤,半实半虚寒热错杂者,升阳益胃汤。

此治疗之大要也。

至于行气,消导、化痰、除湿、散瘀等,凡有利于郁火发散之法,皆可配而用之。

下面是一则仝小林以升阳散火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案。

让我们一起体会一下治阴火,应以火郁发之为大法。

唐某,女,60岁。

2009年9月7日初诊。

主诉血糖升高12年,下肢灼热麻木疼痛2月就诊。

现患者口服二甲双胍1000mg,每日2次,格列齐特90mg,每日1次,空腹血糖波动在7~9mmol/L;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肢灼热麻木疼痛,前往医院就诊,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后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给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120u,每日3次,以及弥可保500ug,每日3次,症状无缓解。

刻下症见:下肢灼热麻木疼痛,扪之发凉,烘热汗出,纳眠可,二便调。

舌苔白厚,舌底络脉迂曲,脉细弦。

FBG:8.2mmol/L,TG:3.41mmol/L,CHO:5.7mmol/L。

处方:葛根30克,升麻6克,柴胡15克,羌活15克,独活30克,防风9克,西洋参6克,白芍30克,炙甘草15克,鸡血藤30克,夜交藤30克,煅龙牡各30克 (先煎),炒枣仁30克,红曲15克,生姜3大片,大枣5枚。

仝小林教授首创四焦辨治之(二)上焦上篇

仝小林教授首创四焦辨治之(二)上焦上篇

仝小林教授首创四焦辨治之(二)上焦上篇前情回顾人体四焦,不可多得的辨治心法仝小林教授首创四焦辨治之(一)顶焦上篇仝小林教授首创四焦辨治之(一)顶焦中篇仝小林教授首创四焦辨治之(一)顶焦下篇一、上焦辨治心法上焦心系与肺系,气血辨证为总纲。

开胸顺气血府逐,丹参饮里气血方。

气虚四君血四物,心肺衰竭参附姜。

注:①开胸顺气血府逐:血府逐,即血府逐瘀汤,开胸顺气活血。

②丹参饮里气血方:丹参饮,即丹参、檀香、砂仁,为行气活血方。

③心肺衰竭参附姜:参附姜,即人参、附子、干姜。

二、肺系(一)外感总括1. 外感四焦辨治心法顶焦督病起太阳,表虚桂枝实麻黄。

上焦鼻咽连肺卫,银翘桑菊桔甘汤。

中焦藿香正气散,解表和中理胃肠。

下焦初感八正散,肾虚湿热清补良。

注:①表虚桂枝实麻黄:太阳风寒表虚证,予桂枝汤;太阳风寒表实证,予麻黄汤。

②银翘桑菊桔甘汤:银翘散、桑菊饮、桔梗汤(桔梗、甘草)。

2. 外感病从粘膜辨治西医把感冒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

中医分伤寒、伤风、伤湿等,我把外感统归于四种粘膜,即皮肤粘膜、呼吸道粘膜、消化道粘膜、泌尿系粘膜。

无论其发病初起,恶寒发热孰轻孰重,辨别在哪个粘膜部位至关重要。

无流行性、传染性就叫外感;有流行性、传染性就叫瘟疫。

具体来讲,皮肤粘膜多伤寒(风寒),代表方是麻黄汤、桂枝汤;呼吸道粘膜多伤热(风热),代表方为银翘散、桑菊饮;消化道粘膜多伤湿(暑湿),代表方为藿香正气散;泌尿系粘膜多伤浊(浊毒),代表方为八正散。

只有按粘膜分类,才不至于被恶寒轻重、发热高低这些表象所迷惑,而且治疗准确有效,辨证简便易行。

黏膜环境变化易感外邪论:汗道(皮肤黏膜)喜温,寒则战栗,太阳起病;气道(呼吸道黏膜)喜润,燥则为殃,气分病矣;谷道(消化道黏膜)喜净,天地氤氲,湿滞中焦;水道(泌尿系黏膜)喜阴(凉),火则为病,下焦湿热。

3. 外感透邪手法外感窍病,深入脏腑,遂成顽疾,仍宜透邪。

见脏治脏,非求本之治。

因外感,常常是某些脏腑病之源头。

仝小林教授四焦辨治之(四)下焦上篇

仝小林教授四焦辨治之(四)下焦上篇

仝小林教授四焦辨治之(四)下焦上篇本文共2678字阅读大概需要4分钟下焦辨治心法下焦溲系与衍系,阴阳辨证为总纲。

补阴六味地黄丸,补阳八味二仙汤。

知柏肾火五子衍,阴水实脾浚川阳。

注:①知柏肾火五子衍:知柏,知柏地黄丸。

五子衍,五子衍宗丸,组成为五味子、车前子、覆盆子、枸杞子、菟丝子。

②阴水实脾浚川阳:实脾,实脾饮,治虚寒阴水;浚川,浚川丸,主治阳水,组成为桑白皮、大戟、雄黄、茯苓、芫花、甘遂、商陆、泽泻、巴戟天、葶苈子。

慢性肾炎(一)辨治心法慢性肾小球肾炎之蛋白尿、血尿,常因感染加重,尤其是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此因邪伏肾络,外邪勾起内邪所致。

治之之法,必攘外安内。

我常用升降散加银花、连翘、冬凌草等;水肿者,用麻黄加术汤;气虚者,用玉屏风散补气托邪。

切勿见蛋白增多即固涩,见血尿加重即止血。

邪伏肾络只需坚壁清野,若遇外感必攘外安内,此乃防止慢性肾炎进入肾衰之常法。

然欲想根治,必除邪务尽,透邪在所必用。

所谓透出一分邪气,便有一成胜算。

(二)方药运用1.升降散升降散,是治疗慢性肾炎合并急性扁桃体炎之效方。

因反复感染致蛋白尿加重者,服之效佳,固下(消蛋白)必先清上(消炎症)也。

用白僵蚕6g、蝉蜕3g、姜黄9g、生军12g,共研细末和匀,分2~4次冲服。

方中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

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之流毒顿消,有类青霉素之功效。

升降散,源于《万病回春》之“内府仙方”,清·杨栗山扩展用之。

主治咽喉肿痛、大头瘟等,按原方比例配制。

原书记载:病轻者,分4次服,每次服一钱八分二厘五毫(用冷黄酒1杯,蜂蜜5钱,调匀冷服);病重者,分3次服,每次服二钱四分三厘三毫(黄酒1杯半,蜜7钱5分,调匀冷服);最重者,分2次服,每次服三钱六分五厘(黄酒2杯,蜜1两,调匀冷服)。

要点:中病即止。

我用此方,生军常用1.5~6g/日。

附:升降散治疗IgA肾病案患者,男,32岁。

反复蛋白尿、血尿、咽痛一年余。

降香、水蛭、川芎治疗微循环障碍经验——仝小林三味小方撷萃

降香、水蛭、川芎治疗微循环障碍经验——仝小林三味小方撷萃

降香、水蛭、川芎治疗微循环障碍经验——仝小林三味小方撷萃作者 / 顾成娟朴春丽吴学敏王涵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仝小林名中医工作室慢性病是人类健康最大的挑战之一。

中风后遗症又被称为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发病速度快,对患者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

我国目前每年大约有270 万人发生脑卒中,恢复后,大多患者留有后遗症,发生率高达65%。

脏器纤维化是多种慢性疾病的共同病理特征,心、肝、肺和肾等实质脏器纤维化是导致脏器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

由于对上述疾病发病机制缺乏深入认识,导致在临床上缺乏用于早期诊断和预警的生物标志物。

脏器纤维化、中风后遗症等疾病目前仍然缺乏有效治疗手段,严重影响了国民的身体健康。

中医运用辨证施治治疗上述疾病,能起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仝小林教授认为,脏器纤维化及血管闭塞性疾病可按照中医“络病”理论论治,在辨治论治的同时,将“治络”的原则贯穿始终,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1:络瘀之证病位在络脉,络脉与微循环具有一致性仝小林教授认为,冠心病心绞痛、肺间质纤维化、脑中风后遗症等疾病均具有共同的病理基础,与中医“络损”相合,因络脉损伤,气血不利,致使营养不能灌注脏器或组织,血不利而成瘀,滞于脏腑或血管,久则纤化或闭塞。

脏器纤维化和血管闭塞性疾病主要的改变之一是微血管病变,是由多种急慢性病变引起的器官组织内纤维结缔组织增多和实质细胞减少的病理变化,本质是组织损伤后的“疤痕化”修复。

“疤痕性”增生使得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物质交换被阻断,虽受累脏器不同而表现各异,但疾病的诱因及初期病机大致相同,可异病同治。

中医之络多层次广泛地分布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中医理论认为,络的功能布散气血津液,提供营养交换,内灌脏腑,外濡腠理,在生理功能方面又与微血管物质交换的功能相吻合。

这种运行气血、渗灌血脉以及津血互渗的作用与体内微血管系统构成的微循环功能几乎一致。

因此,络的概念可与现代医学中微血管相对应。

2:久病入络,异病同治全小林教授认为,微血管并发症与络脉瘀阻密切相关。

仝小林院士立足“寒湿”,为“新冠”开方!

仝小林院士立足“寒湿”,为“新冠”开方!

仝小林院士立足“寒湿”,为“新冠”开方!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曾先后奔赴全国四省十二地及香港特区等疫情一线指导救治工作,也是率先在国内提出从“寒湿疫”角度辨治新冠病毒感染的中医专家,面对本轮全国疫情,仝小林提出了很多针对性的建议——感染新冠病毒后为何很多人退热后依然有低热反复、嗅觉失灵等症状,高热期间能否捂着被子发汗“一汗解之”,如何缓解周身酸痛、咳嗽、乏力等常见症状,老年人如何应对新冠?本报记者采访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请他就当前中医治疗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回应。

怎么看新冠——紧扣新冠核心病机,根本在于开达膜原“在本轮疫情中,患者起病多见恶寒、发热、头疼、身痛等症,舌体普遍淡胖、暗淡、胖大,舌苔多白厚腻。

此外,很多患者在高烧退后依然有低热缠绵、肌肉酸痛、咽痛、咳嗽等症,普遍存在乏力、气短,还有相当一部分病人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仝小林指出,基于众多患者的患病后的症状综合判断,这些现象切实表明新冠病毒感染不属于温病、湿瘟,也不属于伤寒,而属于寒湿疫。

为何“寒湿”反而会引起高热,“并非只有热邪才能引起高热,寒邪郁表也可以导致高热的发生。

”仝小林指出,结合当前临床医生普遍使用麻黄汤、葛根汤、大青龙汤等伤寒经方来治疗新冠高热,从方药反推,也能发现其不符合“温病初治,忌用麻桂”的原则,更进一步证明新冠病性属寒。

针对本轮疫情中新冠患者常常见到的“刀片喉”,仝小林指出,“这也并非热毒直接侵袭咽喉所致,而是寒湿郁热的结果,究其原因,一是素体郁热较重者感受寒湿戾气所致的'寒包火’,二是过度发汗导致的津亏热结,三是过用苦寒导致的疫毒深伏、郁而化热。

”于是在现实当中,我们发现,很多人出现咽痛后,因为不知“热”从何来,常会用金银花、连翘等寒凉药品来清热解毒,却往往造成病情的加重,“这都是因为不明晓新冠'寒湿疫’的发病特征。

”仝小林指出。

“因此,只有紧扣'寒湿疫’核心病机,才能掌握治疗的主动权;只有认识到'寒湿伤阳’为主线,才不会被疾病表象所迷惑,做到知常而达变,治疗上也就更加得心应手。

仝小林院士治疗“四高”经验方:降糖、降脂、降压、降尿酸

仝小林院士治疗“四高”经验方:降糖、降脂、降压、降尿酸

仝小林院士治疗“四高”经验方:降糖、降脂、降压、降尿酸仝小林院士是我国著名中医内科专家,擅长中医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代谢综合征(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等)、内分泌疾病等。

仝小林院士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对治“四高”推荐几个经验方:一、降糖方2015年,刊登在中国中医药报上的《仝小林:从黄连降糖谈开去》文章介绍,黄连苦寒,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因其主要成分小檗碱降糖功效显著,故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①此外,仝小林院士也曾经在其主编的《脾瘅新论》书籍中分享过他的降糖方法。

②1. 黄连、生姜/干姜黄连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生姜/干姜辛热,温中散寒。

姜可制约黄连苦寒伤胃,二药合用,共奏辛开苦降、寒热并调之功,为降血糖之经验药对。

根据糖化血红蛋白、血糖、病程、年龄、体重的不同,黄连用量随之变化。

用黄连调理脾胃,多在1.5~6g;而降糖,15~45g为常用量。

比如空腹血糖小于7mmol/L,黄连剂量为9~15g;空腹血糖7~10mmol/L,黄连剂量为30g;空腹血糖大于10mmol/L,黄连剂量为30~45g;糖尿病酮症最大应用至120g。

使用黄连须配伍生姜或干姜,以防苦寒伤胃。

脾胃正常者,黄连:干姜为6:1;脾胃虚弱者,黄连:干姜为3:1或1:1。

如此配伍,可存其降糖之用,去其苦寒之性。

一般治疗糖尿病本病,黄连使用剂量大;治疗糖尿病并发症,黄连使用剂量偏小。

2. 黄连、知母黄连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知母甘寒,滋肾润燥,上润肺燥、泻肺火,中清胃火、除烦渴,下滋肾阴、润肾燥而退骨蒸。

二者相须为用,为降血糖之经验药对。

此方为清热生津润燥之效方。

二药合用,主要针对糖尿病之“热”态与“燥”态。

黄连、知母在现代药理学上均具有好的降糖功效,实为降糖之“靶”药。

在2型糖尿病早中期,药对应用较广。

临床多用黄连15~45g,知母15~30g。

3. 黄连、乌梅黄连苦寒清热;乌梅生津止渴、酸涩敛阴。

二药合用,取“苦酸制甜”之意,是具有较好疗效的降糖药对。

仝小林院士:新冠系列方剂!

仝小林院士:新冠系列方剂!

仝小林院士:新冠系列方剂!作为曾先后奔赴全国四省十二地及香港特区等疫情一线指导救治工作,率先提出从“寒湿疫”角度辨治新冠病毒感染的中医专家,面对本轮全国疫情,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提出众多针对性建议——对于体质怯弱者,仝小林指出,邪多表里分传或深传入里,易趋转重。

故体弱者之治,即使有表证亦需益气解表,可用小达原饮配合人参败毒散、麻黄附子细辛汤、附子理中丸等治之。

邪气入里,多传入太阴,若郁手太阴肺,则发为寒湿郁肺证,而见咳嗽、咯痰、胸闷、气喘等症,散寒化湿方主之(见附方1 );若郁足太阴脾,则发为寒湿碍脾证,而见纳呆、腹泻、呕恶等症,小达原饮配合藿香正气散、藿朴夏苓汤等主之。

1.散寒化湿方:生麻黄6~12g,生石膏15~30g,杏仁9g(后下),芦根30~60g,羌活 9~15g,柴胡15~30g,黄芩9~15g,牛蒡子9~15g,生甘草9~15g,葶苈子 15~30g,地龙 15~30g,藿香9~15g,佩兰9g,苍术15~30g,云苓15~45g,生白术15~30g,焦三仙各 9g,厚朴 9g,焦槟榔 9g,煨草果 9g,生姜 15~30g。

寒湿疫,发展到疫毒闭肺(重症)阶段,戾邪深入太阴,继生痰湿瘀热,終至疫毒闭肺,见发热咳嗽、喘憋气促、黄痰血痰、乏力倦怠等症。

肺气闭阻,胃肠亦多不通,见恶心不食,大便不畅等症。

子龙宣白承气汤主之:2.子龙宣白承气汤:生石膏15~30g,杏仁9g(后下),全瓜蒌15~30g,生大黄3~9g,葶苈子15~30g,地龙15~30g。

寒湿疫,发展到喘脱(危症)阶段,咳痰喘促,呼吸窘迫,脉疾多汗,甚者二便失禁、厥脱、昏迷。

破格子龙宣白承气汤主之(见附方3)。

3.破格子龙宣白承气汤:炮附子9~30g(先煎两小时),人参9~30g(单炖兑入),干姜15~30g,山萸肉15~30g,生石膏15~30g,杏仁9g(后下),全瓜蒌15~30g,生大黄3~9g,葶苈子15~30g,地龙15~30g,陈皮12g,桃仁12g。

仝小林院士推荐这个方子调理过敏性鼻炎

仝小林院士推荐这个方子调理过敏性鼻炎

仝小林院士推荐这个方子调理过敏性鼻炎又是春暖花开的好时节,阳光融融,春意盎然,真想躺在青草地上,拿一本书,望着蓝天,看着花树,大口呼吸一上午的新鲜空气。

然而,这个世界上却有一群人,他们最怕的就是——鲜花盛开。

他们的鼻子,一碰到花粉,保准涕泗横流,痒的了不得,接着喷嚏狂打,甚至鼻涕都流到嘴里。

这还没完,最关键的是鼻子塞,呼吸喘憋,憋到头晕脑胀,憋到怀疑人生,眼睛还痒,痒到你想把它挖出来。

说起来都是泪。

蛋蛋姐上初中的时候,就得过很长一段时间过敏性鼻炎,一卷卫生纸,一上午就消耗殆尽。

老师见我扔的太频繁了,干脆把垃圾桶放我书桌旁。

同学下课还一个劲询问:哎,你怎么哭了?我哭个大头鬼啊,都是过敏性鼻炎给闹的。

得过这毛病的有没有感同身受?有鼻炎的同学最想问的一个问题就是:我好好的鼻子,咋就闹起来了呢?西医是这样解释这个问题的:我们的鼻腔里有一层鼻粘膜,鼻粘膜里布满了微小的毛细血管。

当有的人吸进花粉、尘螨的时候,鼻粘膜里的肥大细胞会释放组胺。

就是这个万恶的组胺,能令毛细血管扩张。

毛细血管就跟丝袜一样,它一扩张,身上的网孔就变大了,血管里的水就哗啦啦往外流,最后鼻粘膜不就水肿了吗,血管扩张了,里面的血多了,这不就是鼻粘膜充血了嘛。

充血加水肿,整个鼻粘膜就变厚了,而鼻腔总的空间是一定的,粘膜厚了,这就把气道给堵了,你喘气不就困难了嘛!有的人眼睛也发红,其实就是眼睛里的毛细血管充血了。

所以,西医怎么治疗这个过敏性鼻炎呢?他们就把目光放到了组胺身上。

你组胺不是坏吗?那我就专门对抗组胺。

现在抗组胺的药物都开发到第二代了。

但是,大家好好动脑想一想,西医的这些方法治本吗?很显然,不治本。

因为你一个劲的抗组胺,但是你的组胺还因为过敏的原因源源不断的生产呢,就好比自来水龙头还一个劲漏水,你能把地板拖干了嘛?显然不能。

更可怕的是,早期的抗组胺药吃了会产生嗜睡效果,严重干扰你的精神,本来就头晕,再加上想睡觉,那就啥也干不成了。

西医还会用药让毛细血管收缩,常见的有喷鼻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发 热
生姜 ( 自备 )3片,大枣 5枚,青黛 ( 包煎 )9 。取 l g 4 剂,水煎服 ,每 日 1剂,分 2次服 。2诊 :20 09年 9月 1 曰复诊 :服药 2周,体温逐渐下降,疲劳时仍低热 , 6 胸闷。右颈部淋 巴结肿大减 小 1 ,轻触痛 体温 3 .℃, / 3 71 舌苔黄 ,脉细弦数。上方加夏枯草 3 g 0 ,猫爪草 3 g 0 ,苦 参 1g 5 。取 1 ,水煎服 ,每 日 1 ,分 2次服 。3诊: 4剂 剂 2 0 年 9月 3 09 0日复诊:体温正常,右颈部淋 巴结肿大消 失,纳可,二便正常 ,体温 3 .℃,苔稍黄 ,脉弦细 。上 6 6 方继服 7剂。4诊:2 0 0 9年 1 0月 9日复诊 :患者诸证消 失,舌脉如常。随访 1 2个月,病情无反复。 按语 :仝师分 析认为 :本病成 因有 四:一 因父母多 病 ,先天禀赋不足 。二因 自幼贫血 ,久治不愈 ,后天 失 养 ,气血不足 ,久病致虚 。三因考试失利 ,情 志不遂 , 肝气郁结 ,胆火偏 旺,痰 湿 内生 。四因起病于长 夏,感 受湿热邪气 ,缠绵 不解 ,蕴结热毒 。故见长期低 热,午 后加重 ,胸 闷,咳嗽,气 短 ,胸胁苦满 ,小便黄 ,兼 见 面部疖肿 ,红肿疼痛 ,牙 龈肿痛 ,淋 巴结肿大 ,为热 毒 及 痰热 内盛 。晨起 恶寒,鼻流清 涕 ,为表证之象 。劳累 后病情加重为气血 不足之 征 。舌红苔黄腻 ,属痰 ( ) 湿 热 内盛 ,脉细弦数 ,属血虚 、肝胆郁热 。 本病病机虚实相兼 ,错 综复杂 。仝师认为 :凡疾 病 涉及表里 内外 ,虚 实寒热兼见者 ,唯 “ ”法相 宜。并 和 认 为 :凡病位涉及淋 巴结、 甲状腺等者 ,多属邪在少 阳 ( 半表半里 )或邪伏募 原 。本患者素体气血衰 少,长 期 发 热符合 《 伤寒论 》血弱 气尽 ,腠理开 ,邪气 因入 ,与 正气相搏…・ 一”的少 阳病病机特 点。少阳之病又 多痰湿 。 正如清 ・ 何秀 山 《 订通 俗伤 寒论》所云 :“ 少阳胆 与 重 足 手少阳三焦合为一经 ,其 气化一寄于胆 中以化水谷 ,一 发于三焦 以行腠理 。 若受湿遏热郁 ,则三 焦之气 机不畅, 胆 中之相火乃炽……胆火炽 ,必犯 胃而液郁为痰…… ” 。 治 以和解少 阳,兼 以解 毒化痰 ( )散结 ,方选 小 湿 柴 胡汤和 蒿芩清胆汤加减 。 中: 胡散 少阳半表之邪 ; 方 柴 黄 芩清半里之热而燥湿 ,祛胆火 ,和解少 阳湿热 ;青 蒿 微 苦微寒 ,质轻宣散 ,芳化半表 半里之湿 ,苦寒清热 , 透 热强 ,清肝胆邪热 ,使 湿热透表而解 ;清半夏化痰 散 水 散结 ,合生姜为 小半夏 汤和 胃降逆 ,疏通水道 ;青黛 咸 寒 ,清热解毒 ,泻肝火 ;西洋参 、大枣扶正祛邪 ,防 邪 内传 ;炙甘草调和表里 又助 益气,祛邪为主 ,兼 固正 气 。全方共奏和解表里 ,解 毒化 湿散结之效 。二诊 患者 体温 逐渐 下 降,右颈部淋 巴结肿大仍较 明显 ,故加用 夏 枯 草、苦参 、猫爪草 以增解 毒散结之效 。诸药合用使表 里 调和 ,枢机畅达 ,扶 正和祛邪兼固 ,切 中病 因病机 ,
d i 03 6 .s . 7 — 92 1.710 o:1 . % i n1 22 7 .0 21.0 9 s 6
文章编号 :17 —7 9( 0 2)一70 4 —2 6 22 7 2 1 1— 130
仝小林 , ,中国中医科 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 医师, 男 博士研究 生导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 ,9 3 首 7 席科学家 。现任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 门医 院副 院长 ,第 二批全 国优秀 中医临床人才指导老师 。2 0 年 笔者作为 09 第二批 山东 省优秀 中医临床人才跟随仝师学 习。仝师 治 学严 谨 ,学验俱丰 。临床 遣方用 药 ,量大力专 ,切 中病 机 ,疗效卓著 。在辨 治外 感类 疾病方面 ,具有独 到的见 解 ,常诸法并举 ,多方合用 ,而获奇功 。今将本人跟仝 师学习期间临证诊治的典型病例 ,总结报告如下 。
患者方 某 ,女 ,3 岁 。 2 0 1 0 9年 9月 2日初 诊 。主 诉 :低热伴 右颈部淋 巴结肿 大 2年余 。患者 于 2 0 0 7年 8月因考 试失利 ,情 志不舒 ,出现 高热 ,体温达 3 . 95 ~ 4 ℃ , 咳嗽 、胸闷、气 短 。 西医 医院检 查 , 断为 : 0 伴 经 诊 血柯 萨奇腺 病毒I Ⅱ、Ⅶ 型感染 ,经住 院治疗 2 ,体温 周 降至正常 出院 。出院后 2天 ,又开始 发热 ,体温 3 . 74 - 3 ℃ ,右颌 下淋 巴结肿大 ,胸 闷、气短 ,劳 累后加重 , 8 应用 多种 中西药物治疗无 效 。刻下症 状 :发热 ,午后加 重 ,伴 咳嗽 ,胸闷 ,气 短 ,胸胁苦满 ;晨起 恶寒 ,鼻流 清 涕 ;面 部 2处疖肿 ,红肿 疼痛 ;牙龈肿痛 ;纳差 、眠 可 、小便黄 ,大便正常 。 既往 史:缺铁 性贫血病 史 3 0年 ( 疑铁代谢异 常) ; 发现子 宫内膜异位症 、卵巢 巧克 力囊肿 1年 ;桥本 甲状 腺炎 1 ( 年 甲功正常 ) 年前 ,曾有 胃溃疡及肠功 能紊 ;3 乱史 ,已愈 ;颈椎骨质增生 2年 ,有 过敏 性鼻炎病 史 1 0 余年 ,对 林可霉素 、可乐 比妥有 过敏史。家族史 :母亲 有子 宫内膜异位症 ,已子宫切 除,有 甲状腺结节手术史 ; 姨母有桥本 氏甲状腺炎病史 ;父 亲有类 风湿性关节炎 , 高血 压,脑梗塞 ,胆结石 ,青光 眼病 史。体征 :舌红苔 黄腻 ,脉细 弦数 。体格检 查:体温 3 .℃,咽充血 ,双 7 8 扁桃体 I肿大 ,右颈部淋 巴结肿大 2 c ,触痛 ,活 。 ×3m2 动度可 。双肺 呼吸音粗 ,闻及少许干性哕音 。辅助检查 : 血常规 :白细胞:1.×1 ,中性粒细胞 :7 . 3 8 0 63 %,红 细胞 :36 0 L,血红蛋 白:9 G L .×1 / 9 / 。生化检查 :血糖 正常 ,肝功 ( T )正 常,肾功 ( U AL B N、C R)正 常。心 电图:正常。纤维支气 管镜检 查:未见异常 。中医诊断 : 发热 。证 属半表半里证兼痰热毒 蕴。西医诊断 :血柯萨 奇腺病毒I 、Ⅶ型感染 。治法 :和解 少阳,解毒散结 。 I I 方剂 :小柴 胡汤合蒿芩清胆汤加减 。处方:柴胡 1g 2, 黄芩 3 g 清半夏 9 , 0, g 西洋参 6 , 蒿 1g g青 5 ,炙甘 草 9 , g
第i卷 7 总 4期 0 第1期. 第1 5
2 1 年 9月 ・上 半 月 刊 0 2

D擞 远O UF CC A薏 程  ̄ I O N
仝小林辨治外感病 验案 3则
刘 华珍 仝 小林
( 山东 省 济 宁 市 中医 院 ,济 宁 2 2 0 2 1 7 0 0 ;2 中 国 中 医科 学 院广 安 门医 院 ,北 京 10 5 ) 003 关 键 词 :全 小 林 ; 中 医辨 治 ;外 感 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