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
文化遗产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申请书
申请书编号:文化遗产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申请书课题名称:敦煌佛教华盖图说及其演变申请人:范丽娟承担单位: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组织单位: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填报日期:2007年09月11日国家文物局二○○七年编制目录申请者的承诺 (1)申报须知 (2)一、基本信息 (3)基本信息表 (3)课题组主要成员 (4)课题申请人和课题组主要成员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情况 (5)课题申请人和课题组主要成员曾承担研究课题情况 (5)二、课题申请报告 (6)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6)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7)课题自查新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8)主要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难点分析 (9)主要创新点 (10)拟采取的研究技术路线、研究方法 (11)预期研究成果 (12)三、经费预算 (13)四、承担单位意见 (14)五、组织单位推荐意见 (14)六、评审委员会评审意见 (15)附件1:推荐人意见表 (16)附件2:设备购置清单 (17)附件3:课题申请人自查新推荐范围 (18)附件4:填写注意事项 (19)附件5:经费预算表填写说明 (20)申请者的承诺我保证申报书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获准立项资助,我将履行课题负责人职责,遵守《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管理办法》和国家文物局的有关规定,切实保证研究工作时间,认真开展研究工作,按时报送有关材料。
若填报失实和违反规定,本人将承担全部责任。
申请者(签章):娄婕2007年09 月11 日申报须知一、填表前请认真阅读《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二、申请人须通过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科技平台()进行网上申报。
国家文物局组织函审通过后,再打印申请书正式文本,报送至国家文物局科研课题管理办公室。
三、请按照“填写注意事项”(附件4)和“经费预算表填写说明”(附件5)的要求,准确、清晰的填写申请书各栏目内容。
四、课题申报负责人如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须有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推荐,并填写推荐人意见表(附件1)。
甘肃省文物博物馆事业科学研究课题管理暂行办法
附件3甘肃省文物博物馆事业科学研究课题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我省文物保护科学技术和文物博物馆事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与繁荣,加强研究课题的管理,根据《文物保护法》等有关法律,参照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管理办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甘肃省文物博物馆事业科学研究课题(以下简称科研课题)面向全省文物、博物馆单位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个人,实行公平竞争、择优立项、保证重点的原则。
第三条甘肃省文物局是科研课题的主管部门,下设科研课题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课题办)。
课题办负责编制并定期公布课题指南,受理申报课题、组织立项评审,监管立项课题的实施,组织结项课题的验收。
各市、州、地文物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的课题申报并指导立项课题的实施。
第四条课题办聘请各学科专家组成专家组,参与制定课题指南、评审申报课题项目、课题中期检查和成果验收等工作。
第五条科研课题包括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自然类)、文物博物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社科类),研究期限一般不超过三年。
列入课题指南的课题为重点课题,自拟课题为一般课题。
第二章课题申报与立项评审第六条课题办每年一季度公布课题指南,同时开始受理课题申报。
第七条凡有条件承担课题研究任务的集体或个人均可申报课题,集体申报课题应指定课题负责人。
文博系统人员可与其他系统人员合作申报课题,但课题负责人应为文博单位工作人员,成果所有权属文博单位及其有关人员。
第八条科研课题申报条件:1、课题申报者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年龄在60岁(含)以下;2、课题的申报者应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具有独立开展和组织科研工作的能力,能作为课题的实际主持者并担负实质性研究工作;3、项目研究人员一般应组成课题组,由申报者担任课题负责人;4、未完成本单位年度工作任务或其他研究项目者不得申报;5、每个申报者只能申报一个研究项目,已获得国家级项目资助的课题或其中的子课题不得重复申报。
石质文物保护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及各课题简介-文化遗产保护科技b...b
附件1:“石质文物保护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及课题简介一、项目简介“石质文物保护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的提出,是为解决室外砂岩类石质文物保护中面临的难点和瓶颈问题,以及抢救性保护南京报恩寺遗址及相关出土文物的一项重要举措。
项目结合岩土力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材料科学、物理、化学、文物保护等相关技术领域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选择云冈石窟、南京报恩寺遗址及相关出土文物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无损或微损检测技术在石窟保护中的应用、石窟水分来源综合探查技术、石窟岩体稳定性分析、石窟危岩体治理关键技术、石窟文物表面有害物清洗技术、石质文物防风化保护和施工工艺研究,以及南京报恩寺遗址和相关出土文物保护关键技术等方面的技术攻关。
在开展项目研究的同时,力争培养一批专门从事文物保护研究的高层次人才;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够适应我国文物保护研究需求的科技队伍;促进我国石质文物保护科研基地建设。
本项目设置7个课题方向,分别是:课题1:无损或微损检测技术在石窟保护中的应用研究课题2:石窟水分来源综合探查技术研究课题3:石窟岩体结构稳定性分析评价系统的研究课题4:石窟危岩体治理关键技术研究课题5:石窟文物表面有害污物清除技术研究课题6:石质文物防风化保护和施工工艺研究课题7:南京报恩寺地宫及出土文物保护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实施年限:2009年7月~2011年12月。
二、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承担单位课题1:无损或微损检测技术在石窟保护中的应用研究以云冈石窟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超声CT技术、探针、高密度电阻率成像和电阻率微测深技术等多项技术手段,开展石质文物表层风化状况研究,建立起石质文物现场表层风化无损或微损检测方法。
针对石质文物的表面污染(生物污染物、烟尘、硬垢、黑垢等)、裂隙等主要病害及岩体表面含水量分布状况,开展相关研究,建立石窟现场表面污染物、裂隙、石窟表面含水量分布状况等无损、微损检测应用方法。
开展石质文物保护修复(灌浆、加固、清洗)效果无损或微损检测方法研究,建立石窟现场灌浆、加固、清洗保护修复效果无损或微损检测方法。
文物数字化保护技术的研究
文物数字化保护技术的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文物保护已经有了许多新的方法和技术。
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数字化保护技术。
这是一种将文物数字化记录、保存和传播的技术,可以非常有效地保护珍贵的文物和文化遗产。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文物数字化保护技术的研究。
一、数字化保护技术的基本原理数字化保护技术,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数字化记录、数字化保存和数字化传播。
其中数字化记录是最基础、最关键的一步。
数字化记录可以采用二维图像、三维模型和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将文物的形态、结构和文化意义等信息记录下来,为后续的数字化保存和传播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支持。
数字化保存是数字文物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数字化保存包括将数字化记录的文物信息储存到电脑硬盘或云端存储设备中,通过数据冗余和备份技术,确保数字文物的长期保存和不丢失。
数字化保存有助于减少文物的损失和消失,同时也为后续的数字化传播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保障。
数字化传播是数字化文物的最终目的。
数字化传播可以采用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3D打印技术等多种手段,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文物,同时也为文物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更准确、更高效的工具。
二、数字化保护技术的现状数字化保护技术在现代文物保护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数字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文物保护也不例外。
在中国,数字化保护技术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例如,在故宫博物院,数字化记录、数字化保存和数字化传播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数字化技术,大量珍贵的文物得以立体化地展现给观众,为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传承提供了新手段。
此外,国内外学术界的专家和学者也一直在围绕数字化保护技术进行研究。
例如,在数字化记录方面,目前已经出现了许多应用于文物保护的三维扫描和重建技术。
在数字化保存方面,数据冗余和数据备份技术也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数字化传播方面,3D打印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均已开始应用于文物保护和展示。
三、数字化保护技术的前景数字化保护技术的应用是一个包含众多成果和领域的综合性课题。
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
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一、前言文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是展示历史文化、传承文化血脉的重要载体。
因此,文物保护与修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文物保护与修复的研究。
二、文物保护研究1. 概述文物保护研究的目的是保护文物,维护文化遗产。
文物保护的方法有多种,包括采用科技手段,强化管理,加强监测等。
2. 科技手段如今,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正在逐渐应用到文物保护中。
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可以更加精确地定位和监测文物的状态,免于文物受到环境污染、自然损坏等情况的影响。
3. 管理管理是文物保护的重要环节。
加强管理,可以更好地保护文物,防止文物被盗、私人买卖等危害文物的行为。
4. 监测文物监测是一种对文物独特的、持续、系统、全面的和科学的分析与评估。
可以通过文物监测手段及时了解文物状况,随时进行采取管理和修复措施。
三、文物修复研究1. 概述文物修复研究的任务是在尽量不影响文物最初信息、属性、原样的基础上,使文物回到一个完整、美观的状态,以延长文物的生命。
文物修复研究有一定的难度和风险。
2. 修复步骤文物修复的步骤大致分为以下几步:1) 调查阶段。
考察文物状况,分析瓶颈与问题。
2) 制定修复方案。
根据文物状况确定修复方案。
3) 执行修复。
执行实际修复操作。
4) 检查阶段。
修复后进行检查,确保文物符合修复标准和目的。
3. 修复技术文物修复技术包括多种手段。
不同文物需要不同的修复技术。
在修复前必须充分了解文物的性质和状况,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修复方案。
四、结论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前所未有的环境问题对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文物遗产是不可再生的,对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必须实行科学、高效、安全和应急管理制度。
为了保护和修复文物,需要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管理体制建设,提高文物保护意识。
国家文物局关于开展“馆藏文物保护修复工作量清单计价规范”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国家文物局关于开展“馆藏文物保护修复工作量清单计价规范”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公布日期】2012.06.21•【文号】办博函[2012]630号•【施行日期】2012.06.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国家文物局关于开展“馆藏文物保护修复工作量清单计价规范”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办博函[2012]630号)各有关单位:为切实加强馆藏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提高馆藏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制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我局决定组织实施“馆藏文物保护修复工作量清单计价规范”研究。
根据《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将采取公开申报、专家评审、择优委托的方式确定课题承担单位与负责人。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课题申报要求(一)课题负责人应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龄在60岁以下,副高级以上职称,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优秀的科研业绩和开拓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无不良科研行为,具有相关领域项目清单计价研究经验。
(二)课题负责人用于本课题研究时间不少于本人工作时间的60%。
(三)课题申报单位认真阅读课题申报指南(详见附件1),填写《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申请书》(申请书请登陆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平台下载,网址或)。
(四)课题申报起止日期为2012年7月23日至-8月10日。
课题申报时需提交书面申请材料一式7份和电子文档。
书面文件请采用A4纸印刷,普通纸质材料作为封面,不采用胶圈、文件夹等带有突出棱边的装订方式。
二、申报受理方式国家文物局科研课题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课题办)负责课题的申报受理工作。
课题申报单位务必于2012年8月10日前将申报材料寄至课题办(以邮戳时间为准);电子文档于8月10日16:00前发送至************.cn。
逾期将不予受理。
三、联系人及联系方式联系人:刘刚联系电话:************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东路高原街甲2号文博大厦1314室国家文物局科研课题管理办公室邮编:100029附件:课题申报指南国家文物局二〇一二年六月二十一日附件1:“馆藏文物保护修复工作量清单计价规范”课题申报指南一、课题目标针对馆藏文物保护修复管理现状和特点,按照经费预算管理的实际需求,开展馆藏文物保护修复工作量清单计价研究,形成《馆藏文物保护修复工作量清单计价规范》,为馆藏文物保护修复项目预算编制提供计价规范和程序,提高项目预算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河南文物保护 科研课题
河南文物保护科研课题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河南文物保护的背景和现状
2.河南文物保护的科研课题
3.科研课题的实施和成果
4.河南文物保护的未来展望
正文
河南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着丰富的文物资源。
这些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因此,文物保护工作在河南具有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河南文物保护的科研课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物保护技术的研究,包括文物修复、保护和预防性保护技术等;二是文物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研究,三是文物保护的管理和制度研究。
在文物保护技术的研究方面,河南博物院等机构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引进和创新文物修复、保护技术,为文物保护提供了科技支持。
同时,河南还开展了文物预防性保护技术的研究,通过科技手段,提高文物的防潮、防虫、防霉等能力,延长文物的使用寿命。
在文物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研究方面,河南博物院等机构通过对文物的考古、文献和科技研究,深入挖掘文物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为文物保护提供了理论支持。
在文物保护的管理和制度研究方面,河南积极探索文物保护的管理模式和制度设计,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管理和监督,提高文物保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未来,河南文物保护将继续深入科研课题的研究,通过科技创新,提
高文物保护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文物保护领域科学和技术研究成果
文物保护领域科学和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应用情况调查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类)项目名称:课题名称:课题编号:课题起止时间:课题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电话:填表单位(盖章)填表人:电话:填表时间:国家文物局二〇一三年三月填报说明一、调查范围已通过结项验收的文物保护领域“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列入本次调查范围。
成果转化应用情况的调查时间范围为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
二、调查内容(一)成果情况。
成果分为新材料、新工艺、新装置、新产品、新方法、成套技术、计算机软件和其他等7大类。
重点调查成果的产权信息、代表性论文/专著发表情况、形成标准(或草案)情况,以及是否已实现转化应用;未进行转化应用的,应说明原因。
(二)成果已转化应用情况。
成果转化应用分为7种形式(详见调查表),重点调查各种转化形式的实施情况。
三、填报要求(一)各课题承担单位为本课题参与调查的牵头组织单位。
课题承担单位及所有课题参加单位均为本次调查的实际填表单位。
(二)课题承担单位负责将《文物保护领域科学和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应用情况调查表》(详见附件)发放至课题参加单位分头填写。
应注意统筹分工协作,避免成果的重复或遗漏。
(三)各填表单位按要求填写调查表,打印盖章后,由课题承担单位统一上报;同时提交电子版光盘:同一课题、不同单位填写的调查表,刻录至同一张光盘(doc格式),光盘以课题编号命名。
(四)请按《通知》要求,于2013年5月31日前(以邮戳时间为准),将调查表及电子版光盘寄至国家文物局科研课题管理办公室。
其中,调查表打印版一式1份;电子版光盘1张。
一、成果情况表1 成果信息(注:若有多项成果,请复制表1后逐项成果填写。
表格编号为“表2”、“表3”……)11二、成果转化应用情况(若有多项成果得到转化应用,请逐项成果填写。
)成果名称:转化应用方式(从A至G中选择一项或多项):A专利实施许可 B专利权转让 C工程示范项目 D工程实施项目 E技术培训班F软件推广应用 G其他具体情况请选择表A至表G中相应表格填写。
海底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
海底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海底文物一直以来被视为珍贵的历史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
然而,由于长期处于水下环境中,海底文物容易受到海水侵蚀、生物破坏、人为破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逐渐受损和退化。
为了有效保护和修复海底文物,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先进的保护与修复技术。
,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课题。
从材料科学、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等方面都需要深入研究,以找到适合海底文物保护和修复的最佳方案。
其中,材料科学在海底文物保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材料科学是研究材料性质、结构、制备、加工、应用等的学科,可以为海底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提供重要的支持。
首先,材料科学可以帮助研究人员选择合适的材料用于海底文物的保护和修复。
不同的海底文物具有不同的材料特性,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以确保保护与修复效果。
其次,材料科学还可以帮助改进现有的保护与修复技术,提高其性能和效果。
在海底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中,化学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化学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分析海底文物的材料组成,了解其化学性质,从而制定相应的保护与修复方案。
此外,化学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研发新型的保护与修复材料,提高其性能和效果。
通过化学技术的运用,海底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技术可以更加科学和有效。
另外,物理学也是海底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物理学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分析海底文物的物理性质,了解其结构和特点,为保护与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同时,物理学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研究海底文物在水下环境中的特殊问题,如水压、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物理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海底文物的状况,为其保护与修复提供有力支持。
生物学在海底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生物学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海洋生物对海底文物的影响,防止生物侵蚀对海底文物造成的破坏。
同时,生物学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研究海底文物与海洋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海底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建议。
现代科学技术在馆藏文物修复与保护中的应用探索
现代科学技术在馆藏文物修复与保护中的应用探索在当今社会,文物是人类文明的珍贵遗产,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由于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侵蚀,许多珍贵的文物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腐蚀。
为了有效地修复和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探讨现代科学技术在馆藏文物修复与保护中的应用,以期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激光清洗技术在文物修复中的应用激光清洗技术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清洁技术,它可以通过高能激光束将文物表面的污垢和腐蚀物去除,而不会对文物本身造成任何破坏。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高效地清洁文物表面,还可以避免传统清洁方法中可能出现的化学污染和机械损伤。
通过激光清洗技术,可以将文物表面的腐蚀物和污垢去除,还原文物原本的色彩和光泽,从而有效地延长文物的使用寿命。
纳米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能的材料,它具有很高的表面活性和化学反应性,可以有效地修复文物表面的破损和腐蚀。
通过将纳米材料喷涂或加工到文物表面,可以形成一层坚固的保护膜,阻止文物进一步受到腐蚀和侵蚀。
纳米材料还可以修复文物表面的微小破损和裂纹,从而保护文物的完整性和原始状态。
在文物修复和保护中,纳米材料的应用为文物的长期保存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了文物保护和研究的重要工具。
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对文物进行三维扫描和建模,获得文物的详细结构和形态信息。
数字化技术还可以对文物进行全方位的观测和分析,在不破坏文物的情况下获取更多的信息和数据。
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对文物进行精确的修复和保护,还可以将文物的信息和资料保存在电子媒体中,实现文物的永久保存和传承。
仿生学技术是一种将生物学原理和方法运用到技术领域的新兴学科,它对于文物修复和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仿生学技术,可以模仿生物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和自我修复能力,为文物修复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仿生学技术可以设计出具有类似生物组织结构和功能的修复材料,用于修复文物表面的损坏和破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文物保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文物保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的文物保护项目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
1. 文物材质特性研究:这涉及到对文物本身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深入研究,以了解其制作工艺、材料成分、保存状况等。
2. 文物病害特征研究:针对文物病害的成因、演变规律和防治方法进行研究,旨在为文物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3. 科技基础性工作:这涉及到对文物保护相关的基础性科学技术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例如文物保护材料、工艺、装备等。
4. 文物修复与保护技术:研究开发新的文物保护技术,提高文物的保存质量,延长其寿命。
5. 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文物进行数字化采集、存储、处理和展示,以实现文物的永久保存和传播。
这些项目旨在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我国文物保护的整体水平,为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做出贡献。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官网或咨询相关人员。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作为世界遗产的一部分,文化遗产一直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和重点。
在国际上,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以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而这些政策和法规的执行也成为了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的重要课题。
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在现代社会中,文化遗产的价值不只是历史和艺术价值,更是体现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尤其是在全球化、科技化和城市化的今天,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变得更加必要,因为它们是珍贵的人文资源,能够帮助人们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同时也能增强人类文化的交流和对话,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在国际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一项全球性事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世界文化遗产公约》明确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原则和方法,目前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的约1100处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这些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成功案例,是各国进行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研究的重要经验和参考。
在实践中,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需要涉及诸多方面,涉及到文物保护、社会参与、旅游开发等多个层面。
具体而言,保护文化遗产需要有精细的保护措施,包括充分的调研、科学的修缮、有效的管理和安全的运营等方面。
而传承文化遗产需要注重发扬传统文化精神,鼓励社会参与,加强青少年教育和文化传承等方面。
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文化遗产的传承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在传承过程中需要平衡传承的历史性和现代性,以及传统文化的保持和文化创新的发展。
文化创新不仅有助于激发文化遗产的新活力和新价值,同时也可为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新方式和新思路。
因此,如何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有机结合,是当前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研究的重要问题。
具体而言,在文化遗产传承过程中,需要注重创新,包括运用新的科技手段和开拓新的传承途径等方面。
同时还需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梳理和深化,并加入当代文化元素,以激发新的文化价值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传承。
例如,一些文化遗产类别已经通过数字化技术进行了保护、研究和传承,如数字化遗产库、虚拟文化遗产游等等。
历史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
历史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历史文物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人类漫长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对于人们了解自己和世界的过去起着重要作用。
但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历史文物的保存和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历史文物,人们不断研究文物保护和修复技术,以使这些珍贵的物品得以继续留存到后世。
一、历史文物的价值历史文物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物指保存于实物中的一切文化遗产,如建筑、艺术品、文物等;非物质文物指传承于人们脑中或口头的文化遗产,如习俗、节日、民间故事等。
历史文物是人类文化的历史见证,是重要的文化遗产。
它们反映了人们的信仰、生活方式、历史事件以及各种社会制度等方面的信息,并展现了人类的创造力和智慧。
众所周知,每个文明都有它独特的文化遗产。
历史文物的保存和传承,不仅是对先人的纪念和追思,更是人类文化的延续和创新。
二、历史文物的威胁和危害历史文物的保存和修复技术研究对于历史文物的保护至关重要。
受到的影响包括环境、自然灾害、人为原因和时间的影响等,但主要问题仍然是监管和管理问题。
许多历史文物的原有环境不再适合保存和展示文物。
例如,人们将文物保存在没有控制环境的仓库中,或将它们暴露在显而易见的位置上。
高峰时段的游客数量会给文物带来额外的威胁。
年久失修的建筑物可能倒塌,并造成其内部文物的破坏。
三、文物保护和修复技术文物的保护和修复技术一直是世界各国关注的课题。
为此,多年来人们一直在进行各种研究。
文物保护和修复技术指通过化学、物理、生物等手段,维护和修复文物的原有状态,减少文化遗产的继续破坏,并延长其寿命。
1.保护技术文物保护技术包括文物原保护、防治文物霉变、文物环境保护等。
同时,文物保护也需要检验文物的外观和内部的完整性,确保文物能够显现其价值和魅力。
2.修复技术文物修复技术是指,通过使用化学、物理等手段对文物进行维修和修复,保护文物不受继续遭受损害,同时使文物能够得以展示和保存。
中小学生对博物馆陈列展示的评价与需求研究——以甘肃省博物馆为例
基金项目:甘肃省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中小学生对博物馆陈列展示的评价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黎李,文博馆员,甘肃省博物馆。
何雅云,助理馆员,甘肃省博物馆。
中小学生对博物馆陈列展示的评价与需求研究——以甘肃省博物馆为例黎 李,何雅云摘 要 随着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日渐突出,各级各类博物馆利用陈列展览积极开展针对未成年人教育活动,继而引起学界对如何从未成年人角度科学评估博物馆陈列展示的研究和讨论。
文章以甘肃省博物馆为例,将中小学生作为陈列展示的评价主体,通过分析参观现状,研究中小学生的博物馆参观体验及其对展览的期许和评价,总结博物馆陈列展示在对未成年观众进行教育时实际发挥的效力,以中小学生为受众对提升陈列展示提出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 博物馆;陈列展示;中小学生;评价;需求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20)272-0049-05近年来,学界、博物馆人和社会各界越来越注重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发挥,各级各类博物馆也将未成年人的社会教育工作作为公共服务的重点工作之一,通过举办展览、开展主题活动、进行馆校共建、开发校本课程等方式,对少年儿童进行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的教育。
免费开放以来,博物馆教育也逐渐渗透于中、小学历史、艺术、科学、思想道德等课程,充分发挥了“第二课堂”的作用。
陈列展示作为博物馆与观众互动的桥梁和纽带,其展示内容与历史文化、地域自然地理、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娱乐等密切相关,能满足少年儿童追求知识的愿望。
因此,在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方面博物馆陈列展示具有明显优越性。
然而,中、小学生作为参观和受益的主体,他们对博物馆的陈列展示有什么样的体验、评价和期望,这恰恰是检验博物馆对未成年人教育效果的关键,也是考察博物馆能否实现展览预设目标的重点。
基于此,以甘肃省博物馆为例,通过实地考察中小学生进馆参观情况,了解其参观体验及对博物馆陈列展示的预期,并以此作为我们进一步提升陈列展览的重要依据和参考。
关于文博领域的课题项目
关于文博领域的课题项目文博领域是一个涉及到文化、文物保护与传承、文化产业开发等多个方面的学科领域。
课题项目作为文博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形式,是为了解决特定问题或深入探讨某一领域的重要议题而进行的研究项目。
本文将围绕文博领域的课题项目进行探讨。
首先,文博领域的课题项目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设计和开展。
例如,可以从保护文物、研究历史文化、传承传统技艺等角度来确定课题项目的方向。
具体的课题可以包括:文物保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历史文化遗产的管理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等。
其次,文博领域的课题项目需要具备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在选择课题时,需要考虑到该课题对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作用,以及对相关学科发展的贡献。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该课题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
只有具备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课题项目才能吸引研究者的兴趣与关注,并具备一定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第三,文博领域的课题项目需要确立明确的研究目标和方法。
在确定课题项目时,需要明确研究目标,即要解决什么问题或达成什么目标。
同时,还需要明确研究方法,即通过什么途径和方式来收集和分析研究数据。
不同的课题项目可能需要不同的研究方法,例如,需要进行历史文献调查、实地勘察与考古发掘等。
最后,文博领域的课题项目需要团队合作和资源支持。
由于文博领域的研究涉及到多个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往往需要多个学科的专业人士协同合作。
例如,一个涉及到文物保护和修复的课题项目可能需要考古学家、化学家、材料科学家等多位专业人士的参与。
此外,课题项目所需的研究设备、仪器和经费等方面的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
总之,文博领域的课题项目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文化产业开发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团队合作,课题项目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持,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及文化产业的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文博领域的课题项目研究,并积极参与其中,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做出贡献。
文物保护中的光照控制技术研究
文物保护中的光照控制技术研究在文物保护领域,光照控制技术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课题。
文物作为历史和文化的珍贵遗产,承载着丰富的信息和价值,然而,不恰当的光照可能会对其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因此,深入研究和应用有效的光照控制技术对于文物的长期保存和展示具有深远的意义。
文物对于光照的敏感性主要源于其材料和制作工艺的特性。
许多文物,如古代书画、纺织品、木质文物等,其颜料、纤维和木材等成分在长期的光照作用下会发生褪色、老化、脆化等现象。
例如,书画作品中的颜料可能会因为光照而失去色彩的鲜艳度,甚至发生化学变化导致颜色改变;纺织品中的纤维可能会因为光照而变得脆弱,容易断裂;木质文物则可能因为光照而干燥开裂。
为了减少光照对文物的损害,首先需要对光源进行选择。
在文物保护中,常用的光源包括白炽灯、荧光灯和 LED 灯等。
白炽灯虽然显色性较好,但发热量大,能量效率低,且光谱分布较宽,不利于精确控制。
荧光灯在过去曾被广泛使用,但其含有的汞等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潜在威胁,且其光谱中某些波长的光线可能对文物产生不利影响。
相比之下,LED 灯具有诸多优势。
它具有高效节能、寿命长、发热少、光谱可调等特点。
通过选择合适波长和亮度的 LED 灯,可以有效地减少对文物的损害。
光照强度是光照控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过强的光照会加速文物的老化和损坏,而光照强度过低则可能影响展示效果。
因此,需要根据文物的材质、年代、保存状况等因素,确定合适的光照强度。
一般来说,对于特别敏感的文物,如纸质文物和丝绸文物,光照强度应控制在 50 勒克斯以下;对于相对稳定的文物,如陶瓷和金属文物,光照强度可以适当提高,但也应控制在 200 勒克斯以内。
同时,还需要定期使用专业的光照测量仪器对光照强度进行监测和调整,以确保其始终处于安全范围内。
除了光照强度,光照时间也是需要严格控制的。
即使光照强度在安全范围内,如果文物长时间暴露在光照下,累积的损害仍然可能是巨大的。
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的创新研究与实践经验分享
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的创新研究与实践经验分享【引言】文物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人民的情感和文化认同感。
保护和修复文物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重要环节。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和发展。
本文将以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的创新研究与实践经验分享为主题,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这一话题的重要性及相关方法和技术的应用。
【创新研究】1. 纳米材料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随着纳米科技的进步,纳米材料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例如,纳米材料可以用于文物表面的修复和保护,其粒径较小,能够更好地渗透到文物的表面微细孔隙中,提高修复效果。
同时,纳米材料还可以用于文物的清洗,其微小的粒子能够有效去除文物表面的污渍,不会对文物本身的材质造成损害。
2. 3D打印技术在文物修复中的应用3D打印技术的发展为文物修复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方法。
通过将文物进行3D扫描,获取到其精确的模型数据,然后利用3D打印技术恢复文物缺失的部分,达到修复的效果。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保证修复的精确度,还能够保护原始文物不受二次损伤。
3. 光电成像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光电成像技术是一种非接触、无损的检测方法,其可以对文物进行高分辨率的成像,实时观察文物的状态变化,掌握其湿度、温度等参数,从而确定文物的保护措施。
光电成像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保护效果,还能够为文物的修复提供重要的依据。
【实践经验分享】1. 健全的保护体系文物保护与修复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需要健全的保护体系来支持。
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加强对文物的保护、监管、调查和研究,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文物保护管理制度,确保文物的长久保存。
2. 各方合作与交流文物保护与修复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不同专业领域的人士应当积极参与,共同研讨、交流经验,形成合力,提高文物保护与修复的水平。
3. 民众参与与文化意识提升文物保护与修复不仅是专业人士的事业,更是全社会的重要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申请书编号:
浙江省文物保护科技项目
申请书
项目名称:
申请人:
申请单位:
组织单位:
填报日期:
浙江省文物局
二○一五年编制
目录
申请者的承诺 (1)
申报须知 (2)
一、基本信息 (3)
基本信息表 (3)
项目组主要成员 (4)
项目申请人和项目组主要成员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情况 (5)
项目申请人和项目组主要成员曾承担研究项目和课题情况 (5)
二、项目申请报告 (6)
项目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6)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7)
项目自查新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8)
主要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难点分析 (9)
主要创新点 (10)
拟采取的研究技术路线、研究方法 (11)
项目进度计划 (12)
三、经费预算 (14)
四、申请单位意见 (15)
五、组织单位推荐意见 (18)
六、评审委员会评审意见 (19)
附件1 (20)
附件2 (21)
附件3 (22)
附件4 (23)
附件5 (24)
申请者的承诺
我保证申报书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获准立项资助,我将履行项目负责人职责,遵守《浙江省文物保护科技术项目管理办法》和浙江省文物局的有关规定,切实保证研究工作时间,认真开展研究工作,按时报送有关材料。
若填报失实和违反规定,本人将承担全部责任。
申请者(签章):
年月日
申报须知
一、请按照“填写注意事项”(附件4)和“经费预算表填写说明”(附件5)的要求,准确、清晰的填写申请书各栏目内容。
二、课题申报负责人如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须有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推荐,并填写推荐人意见表(附件1)。
推荐人须负责地介绍课题负责人和参加者的专业水平、科研能力、科研态度和科研条件,并说明该课题取得预期成果的可能性。
三、本申请书报送一式7份,其中1份为原件,6份为复印件。
请采用A4纸印刷,普通纸质材料作为封面,不采用胶圈、文件夹等带有突出棱边的装订方式。
一、基本信息
4
二、项目申请报告
主要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难点分析
主要创新点
拟采取的研究技术路线、研究方法
项目进度计划
12
预期研究成果、形式及考核指标
三、经费预算
预算说明书
四、申请单位意见
五、组织单位推荐意见
六、评审委员会评审意见
推荐人意见表
设备购置清单
附件3
项目申请人自查新推荐范围
一、文献自查新推荐范围
(一)综合类
1.国内外科技和社科期刊论文。
2.相关专业国家级和国际会议论文
3.学位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维普))
4.科技部科技成果数据库
5.文物考古类中文核心期刊
6.《Early China》
7.《故宫学术季刊》(台湾)
(二)科技类
1.美国科技信息所科技引文索引(SCI )
2.工程文摘索引(EI)
3.ISTP索引
4.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技成果资料汇编
5.AATA索引(美国盖蒂网站online )
6.加拿大文物保护协会网站(Canadian Association for Conservation
www.cac-accr.ca)
7.生物文摘(BA)
8.ICCROM(Internatonal Centre for the Study of the Pre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Cultural Property, Rome www.bcin.ca)
9.中国专利网()
10.《Bulletin of the metals museum》(日本,金属博物馆纪要)
11.《Study in Conservation》
12.《Archeaometry》
(三)人文社科类
1.SSCI索引
2.A&HCI索引
二、期刊自查新推荐网站及数据库
1.万方数据源(万方数据库)
2.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成果网、期刊网)
3.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清华同方)
4.中国期刊网
附件4
填写注意事项
一、封面上方“申请书编号”代码框申请人不填,其它栏目由申请人填写。
填写内容涉及到外文词汇,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字母。
二、组织单位为上级行政主管部门
三、凡栏目填写内容较多,可按照当页格式增加续页。
四、部分栏目填写说明
项目名称:应准确、简明反映研究内容,限40个汉字(包括标点符号)以内。
研究领域:在所列选项中选择1项。
项目类别:在所列选项中选择1项。
申请补助金额:以万元为单位,填写阿拉伯数字,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
摘要:简单介绍项目研究内容和意义,字数不超过400字。
主题词:按研究内容设立。
主题词最多不超过3个,主题词之间以空格分隔。
项目组主要成员:主要成员是指课题主要研究人员,不含课题负责人。
不包括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后勤服务等人员。
附件5
经费预算表填写说明
一、预算编制要求
1、项目预算编制准备。
在编制项目预算申报书之前,应认真阅读有关国家和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与经费管理办法,并了解其他相关制度的要求与规定。
2、项目预算编制原则。
编制项目预算必须以项目研究任务为依据,项目预算应与项目任务目标相关。
预算应符合有关政策法规,项目预算支出中的有关标准,应按照国家和我省科技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中的具体规定执行。
预算应经济合理,在不影响项目研发任务的前提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不得在各科目间重复列支。
3、支出预算和来源预算必须同时编制。
采用支出预算和来源预算同时编制的方法编制项目预算。
平衡公式为:项目经费支出预算合计=项目经费来源预算合计。
二、预算科目内涵及支出标准
(一)直接费用,一般包括:劳务费、设备费及相关业务费(其中含材料费、资料费、调研差旅费、小型会议费等)。
1、劳务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支付给项目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和项目组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
劳务费预算控制在总经费的10%以内。
2、设备费,指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仪器、设备、样品、样机购置和试制费用。
设备费预算占项目总经费的30%以内。
3、相关业务费,指为项目支付的材料费、资料费、调研差旅费及其他业务活动费等。
材料费,指项目研究过程中需要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低值易耗品、元件、试剂、实验标本、部件等费用。
大宗材料和贵重材料(单次采购价3000元以上)备注中列示。
差旅费,指项目研究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差旅费。
差旅费预算占课题总经费的30%以内。
测试、化验、加工费,指项目研究过程中需要支付的测试、化验和加工费用。
资料费,指项目研究过程中需要支付的打印、复印、扩印、照相、印刷、描晒图、制版及购买书籍、资料、文献检索、入网等各项费用。
会议费,指项目研究过程中需要组织召开的咨询会等各种会议发生的费用。
每次会议预算应控制在5000元以内。
专家咨询费,指支付给有关专家的咨询费用。
专家咨询费不超过项目总经费支出预算的8%。
其他费用,指除上述七项费用外的其他各种相关费用。
须有详细说明。
(二)间接费用,包括管理费(包含支付承担单位项目服务的人员费用和其他行政管理支出)、现有仪器设备和房屋的使用费和折旧费等,间接费用一般在项目总经费支出预算比例5%—15%。
(三)协作研究费,是指将部分工作委托给外单位协助完成所发生的费用。
一般不超过项目总经费的50%。
超过50%的,我局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课题进行招标或直接委托进行。